中山站

  • 南极海豹
    考察时担任南极中山站越冬站长。在南极中山站越冬考察的日子里,他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在南极的工作和生活,用几百篇博文、数千张照片向读者讲述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南极故事。《嗨!我在南极》赵勇 著/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8/48.00元最近南极中山站天气晴朗,每天日照时间已达到16小时,还有一个月南极中山站即将迎来极昼。在中山站附近的海冰上,几只待产的母海豹已经躺了十多天了,队员们经常会过去看看,关心小海豹什么时候出生。昨天午饭后两名队员去站区熊猫码头附近

    全国新书目 2023年9期2023-11-30

  • 中山生态环境监测站:党建引领,打造铁军队伍
    站(以下简称“中山站”)以党建为领,监测为纲,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推中山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跃升。2022年,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和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委的领导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山站圆满完成了各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任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年共获各类先进表彰33项,其中省部级6项,市厅级27项。以“五学联动+三个紧联”为抓手推动理论建设生态环境监测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中山站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

    环境 2023年3期2023-04-16

  • 气象科学家的科研日常之南极科考
    建成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4个科学考察站(罗斯海站在建设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天气,一批又一批的气象工作者来到这里,探索这冰雪世界中的气象奥秘。南极科考分为越冬(时间为一年到一年半)、度夏(时间为半年左右)两种。例如,第36次南极考察中山越冬队于2019年10月出发,2021年5月返回;度夏队则于2019年10月出发,2020年4月返回。我曾有幸在中山站参与科考,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充满了惊喜与挑战——不仅有美丽的极光、呆萌的企鹅,更有无尽的黑夜

    知识就是力量 2023年3期2023-03-17

  • 中国将在南极建设卫星地面站
    该项目位于南极中山站。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该项目是中国航天与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的又一次深入合作,是航天设计深入探索海洋卫星领域的又一里程碑,也是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南极项目的中标对航天设计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中山站不仅是我国南极考察的支持站点,也是我国开展南极内陆考察的大本营。”一位航天设计项目团队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本项目新建12米天线基座及驱动机房,天线与站区主楼之间新建站区道路,天线和驱动机房用电由发电栋提供,通过共

    环球时报 2023-02-032023-02-03

  • 中国南极中山站太阳能资源及光伏阵列最佳倾角研究
    ,本文结合南极中山站30kW光伏发电系统研制工作,分析了科考站太阳能资源状况,研究了极区光伏阵列最佳倾角的计算方法,确定了光伏阵列的关键技术参数。1 极区太阳能资源分析中山站位于南极东部的普里兹湾拉斯曼丘陵沿 岸,纬 度 为69.37°S,经 度 为76.37°E,海 拔 高度约为15m。该地区每年有55d极昼期和58d极夜期,其中极昼期为11月底-来年1月中旬[8]。图1为中山站2018年1-11月太阳辐射日辐射量分布与Davis站1998-2018年平

    可再生能源 2022年10期2022-10-21

  • 南极中山站风的长期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
    对象之一。南极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二个常年科考站, 1989年2月建成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普里兹湾东南沿岸。胡胜利[1]指出中山站天气恶劣,具有大风多、风速大和大风时间长的特点, 并受到多种天气形势影响。大风天气同时会造成吹雪和雪暴天气[2]。大风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会对南极地区的科考站建筑造成破坏, 危及科研人员的人身安全, 影响航空飞行器的起降, 不利于船只航行。前人研究[3-6]指出中山站常年盛行东风及偏东风; 平均风速约为7 m·s-1,

    极地研究 2022年3期2022-10-15

  • 2012 年南极中山站高频相干散射雷达数据集
    4月建成了南极中山站高频相干散射雷达这一大型无线电观测设备。随后于2012年6月正式加入国际超级双子极光雷达网组织(Super Dual Auroral Radar Network,SuperDARN)。南极中山站地理坐标为(69.4ºS,76.4ºE),修正地磁坐标为(74.49ºS,96.01ºE),不变磁纬约为75ºS,L=13.9,磁地方时MLT=UT+2h,地方时LT=UT+5h。在太阳和地磁活动宁静环境下,中山站每天在磁地方时中午前后位于极隙区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1年2期2021-07-09

  • 南极中山站全天信息采集系统*
    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昆仑站位于地球上最好的观测点之一的冰穹A(Dome A)地区[3],天文学家先后在昆仑站安装了高原天文台(Plateau Observatory, PLATO)、中国之星小望远镜阵列(Chinese Small Telescope Array, CSTAR)、非多普勒声雷达(Surface layer NOn-Doppler Acoustic Radar, SNODAR)和南极巡天望远镜(Antarctic Surve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21年2期2021-04-15

  • 跟我走进南极中山站
    年2月26日的中山站經过不间断的扩建和功能完善,现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南极考察基地,建筑面积达7400平方米,有各种建筑18座,包括办公栋、宿舍栋、气象栋、科研栋、打电栋、车库等,建有雪冰实验室和极区空间实验室。中山站不仅是我国南极考察的支持站点,也成为我国开展南极内陆考察的大本营。它像一颗科学明珠,镶嵌在南极普里兹湾沿岸。中山站每年可接纳40人越冬,80人度夏。由于越冬队员需要在站内连续工作超过一年,因此舒适的居住环境实属必要。中山站越冬宿舍栋建筑采用多

    百科知识 2020年21期2020-11-20

  •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纪行(三)
    赵宁我国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考察队向中山站和内陆出发基地运输人员和物资,向来是中国南极考察的重要环节。根据计划,“雪龙”号与“雪龙2”号将共同在南极中山站附近冰区执行科考任务。其中,“雪龙2”号主要发挥其破冰优势,承担破冰任务,“雪龙”号则承担后勤保障、物资装卸等任务。“雪龙2”号身手初显2019年11月19日上午,“雪龙”号进入普利兹湾外围的密集冰区。距离中山站约200千米、厚度超过1米的巨大浮冰成为中国第36 次南极考察队前往中山站的第一个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20年8期2020-07-29

  • 深茂铁路引入中山铁路地区方案研究
    客运系统目前由中山站及中山北站2 座客运站和广珠城际铁路(广州南—珠海)、广珠铁路(江村—高栏港)和南沙港铁路(鹤山南—南沙港) 3条铁路组成。中山站及中山北站是中山市2 座重要的客运站,按技术性质划分均为中间站,其中中山北站主要办理广珠城际铁路通过旅客列车,站场规模为2 台2 线,正线临靠站台;中山站办理广珠城际铁路通过旅客列车及部分始发终到旅客列车,站场规模为2 台4 线[4-6]。随着深茂铁路及广中澳城际铁路(广州—中山—澳门)的引入,中山市铁路布局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0年6期2020-06-30

  • 南极中山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2009年南极中山站气象观测资料,对站区周围风、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有助于了解和研究中山站地区的气候概况,对将来的南极科学考察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中山站;南极;风;温度;湿度;气压中图分类号    P41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4-0172-03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4期2020-04-08

  • 人类首个“触日”探测器绕日第二圈
    龙”号抵达南极中山站2019年2月9日,“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抵达南极中山站,并于当天开始用船载直升机“雪鹰12”向中山站吊运燃油。2019年1月29日,“雪龙”号搭载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部分队员从长城站驶向中山站,中途在中山站附近停留6天,进行中山站燃油补给,并将本次科考取得的相关样品等运至船上。之后,搭载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的度夏队员于2月15日启程返回,预计3月10日左右回到上海。“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果获克利夫兰奖2019年1月31日,

    科学之友 2019年3期2019-04-02

  • 图说天下
    光。中国在南极中山站完成激光雷达安装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日前在南极中山站顺利完成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探测系统的安装和调试,首次同时探测到南极中间层顶区大气温度和三维风场,填补了极隙区中高层大气探测的空白。图为中山站激光雷达观测舱。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中国5G手机成亮点2月25日,2019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中国华为、小米等著名科技企业都大力展示最新产品和方案。5G商用产品发布是今年大会一大亮点,多家中国企业发布5G手机,引发广泛关注。

    党员干部之友 2019年3期2019-03-09

  • 中国南极科考站
    9个考察站。 中山站 中山站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位于南纬69度22分24秒,东经76度22分40秒,是中国建立的第2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毗邻南极最大的冰川——兰伯特冰川和查尔斯王子山脉,适合开展冰雪、气候、生物、地质、高空大气物理等科学研究。 昆仑站 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9年6期2019-02-18

  • 视觉·“雪龙”探南极
    作业,到达南极中山站冰上卸货地点,展开中国南极科考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卸货作业。“雪龙”号11月2日从上海出发,计划2019年4月12日返回上海,将进行为期162天、总航程约3.7万海里(约合6.85万公里)的南极综合科学考察。本次航行,“雪龙”号将6次穿越以狂风巨浪著称的“魔鬼西风带”,科考队员需同步建设考察站并完成科学研究计划,困难与挑战空前。本次科考队副领队魏福海曾9次赴南极执行任务并担任过昆仑站站长,他引用古语抒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

    中国经济周刊 2018年48期2018-12-13

  • “雪龙”极地建功
    作业,到达南极中山站冰上卸货地点,开始利用直升机、雪地车向中山站运输物资。雪龙号极地破冰船已经载着我国的南极科考队和数百吨物资,开展了35次南极探索行动,并成功在上万公里外的南极建立起了中国的第5个考察站,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这片冰雪世界的上空。这次的主要任务是在距离南极中山站28公里的冰盖上建设我国首个南极永久机场。

    国企管理 2018年11期2018-05-30

  • 科考队员生活在世界的尽头
    宝贵的。在南极中山站,站区有一个淡水湖——莫愁湖,主要是用来做发电机冷却水和日常生活用水的,因稍有污染并捎带咸味,所以不能做饮用水使用。为啥莫愁湖的水冬天还能使用,难道它不结冰吗?其实,莫愁湖的水冬天一定会结冰的,关键是我们在莫愁湖取水口的地方有柴油机循环冷却水,其回水管一直在湖中回流,冷却水管中的回水一直保持较高的温度,使取水口附近永远不会结冰。最近几年,随着中山站度夏考察队员的增多,中山站生活用水的莫愁湖水位下降挺快,每年要补充大量的水才够中山站日常生

    科学大观园 2018年3期2018-05-30

  • “雪龙”号搭载南极科考队抵达中山站
    月27日抵达距中山站42公里的近岸密集浮冰区,随後派出先遣队乘坐直升机抵达中山站。这标誌着科考队中山站夏季考察行动正式开启。据科考队介绍,中山站夏季考察是本次南极科考中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行动,包括中山站卸货作业、中山站夏季科学调查、固定翼飛机航空调查、中山站後勤保障工程、中山站运行维持和越冬交接等任务。据悉,“雪龙”号此次停靠中山站期间,科考队员将分批次乘坐直升机进入中山站。以中山站为支撑,科考队将开展生态环境、冰盖与冰架、地质与地球物理等南极陆地环境业务

    今日华人 2018年2期2018-01-16

  • 2015年南极中山站气象和海冰特征分析
    2015年南极中山站气象和海冰特征分析沈辉1,孙启振1,董剑2,田忠翔1,赵杰臣1,陈风云3,韩晓鹏1(1.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2.五台山气象站,山西忻州035515;3.湖州市气象局,浙江湖州313000)基于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中山站越冬期间获得的气象和海冰观测资料,结合1989—2014年气候统计值,以及2010—2014年中山站海冰观测数据,比对分析了中山站2015年的气象及海冰特征

    海洋预报 2017年6期2017-12-27

  • 极寒地区发电机组余热回收供暖系统的效益分析
    更新了中国南极中山站发电机组,建立了发电机组冷却水余热回收系统。根据实际运行据对余热回收系统进行了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为人员密度少、城市管网不能到达的极寒地区提供了新的供暖方式,也为此地区今后实际工程提供了参考数据。发电机组;冷却水;余热回收;极寒地区供暖发电机组冷却水余温在50℃以下,属于低品位能源,直接利用范围不广泛且效率低。在南极地区,终年寒冷,每天需要供暖,发电机组冷却水余热利用可以降低向周围环境释放的废热,同时余热利用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上海节能 2017年11期2017-12-14

  • 高分三号用于第33次南极考察雪龙号冰区作业
    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每年11月初至次年4月,中国南极考察队依托雪龙号往返国内和南极考察站之间开展南极科学考察活动、考察站点物质补给和越冬人员的调配。2016年11月2日,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南极开始了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本次考察实施“一船四站”环南极航行计划,在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完成卸货任务后,环南极开展南大洋调查、长城站作业、罗斯海作业,返回中山站,完成所有预定任务后由中山站离开回国,总航程约3.1万海里,历时161天。在

    卫星应用 2017年5期2017-06-15

  • 我国南极科考站附近气旋的特征分析
    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以及泰山站划定的统计区域内气旋数据集。基于这套数据,分析了3个站区附近气旋的气候特征,包括:气旋数量、空间分布、强度、加深率等,并研究了达到爆发性发展的气旋的时空特征。分析表明,长城站以及中山站气旋数量均有增加趋势,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泰山站气旋数量的减少趋势达到显著性水平。3个站区的气旋统计表明,长城站统计区域内气旋活动最频繁,且爆发性气旋活动相对较多;中山站、长城站气旋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具有季节变化,气旋数量夏季较其他3个季节偏少、偏

    海洋学报 2017年5期2017-05-12

  • 南极“足迹”卫星遥感技术为“雪龙号”南极科考保驾护航
    经澳大利亚到达中山站,再前往长城站;在智利蓬塔进行补给后,前往罗斯海维多利亚地;此后再前往澳大利亚凯西站,再回到中山站。完成各项预定任务后,经澳大利亚回国。总航程约3万海里,历时159天。这也是继第30次考察后,我国第二次进行环南极洲的科学考察。“雪龙号”的第一站,是位于东南极普利兹湾地区的中山南极考察站。在卫星遥感及卫星导航技术的保障下,“雪龙号”比计划提前了3天到达了距中山站25km的陆缘冰区,接下来的一周,队员们驾驶雪地车将科研人员和设备以及站区生活

    卫星应用 2016年2期2016-03-30

  • 卫星助力南极科考航线海冰监测
    冰开始破冰前往中山站时,程晓和他的团队在最近的卫星雷达影像上发现了别国破冰船的破冰轨迹。“雪龙号”沿着这条冰间“高速通道”以平均4节的速度抵达中山站,几乎比往年快了一倍。这也是我国首次成功应用实时卫星雷达数据进行考察船的破冰导航工作。之后,当“雪龙号”在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补给结束后出发前往中山站时,团队惠凤鸣博士对比几天前的遥感影像,准确发现了中山站附近的一个冰间湖,以此为主要航行区域,成功缩短了“雪龙号”的破冰时间。借助于卫星遥感技术,该团队帮助“雪龙号

    卫星应用 2016年1期2016-03-28

  • 南极中山站短期天气预报制作及典型个例分析
    0036)南极中山站短期天气预报制作及典型个例分析孟上1,孙启振1,张训途2,李百超3(1.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2.山东省济南市气象局,山东济南250031;3.黑龙江省气象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36)重点介绍了目前中山站气象预报使用的各种数据资料,包括实况分析和数值预报产品;从天气学方面分析了影响站区天气的不同尺度天气系统和天气形势分析技术;通过分析利用各种预报及实况信息,得出中山站地区短期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归纳了中山站天气预报的

    海洋预报 2015年5期2015-12-08

  • 我国首款国产极地全地形车亮相南极
    考察船抵达南极中山站,并在中山站附近地区成功进行了实地试验。该款极地全地形车采用前后双车体形式,是一款全地形水陆两用多功能车,适用于雪地、沙漠、滩涂等多种复杂地形,2010年起已在国内一些地区投入使用。针对南极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该款极地全地形车又进行了极地低温启动、电气元件耐低温、车体保温、多功能极地装备配套等多项技术改造。该款国产极地全地形车的加盟,将满足中山站周边地区的物资人员运输、科学考察、应急救援等需求,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工作提供巨大支持。(科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5年23期2015-10-14

  • 南极科考队员谈极地往事 雪地车坏了,没有备件怎么修?
    的情景。在南极中山站工作的这段日子,注定成为这辈子我最难忘的工作经历之一。”12月9日,笔者连线中国第30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广西柳工的技术服务专家刘振松,他在即将登上雪龙号回国时道出了心里的感受。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刘振松在中国南极中山站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保障中山站开展科考和顺利越冬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发来感谢信,表彰刘振松的出色表现并授予他为年度优秀越冬队员,同时,对广西柳工多年来大力支持南极科考工作表示感谢。“异国他乡”见同事

    中国机电工业 2015年1期2015-06-10

  • 基于多时序遥感数据的中山站附近地区海冰监测及雪龙船航迹特点分析
    始,陆续建立了中山站、昆仑站及泰山站,至今已连续开展了30次南极科学考察,对于南极及其海冰的研究不断深入,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性成果。解思梅等[5]利用海冰格点资料、微波辐射资料以及极区的卫星和常规观测资料,对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进行了研究。卞林根等[6]对南极海冰的整体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到了南极海冰分布的一些时间和空间特征。唐述林等[7]认为极地海冰研究的关键问题应该是冰雪的季节变化、长期变化的趋势问题以及极地海冰范围的整体变化趋势等。张辛等[8]利

    极地研究 2015年2期2015-01-27

  • 普里兹湾沿岸下降风特征分析
    所示,中国南极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东南距伊丽莎白公主地数百千米。在冬季,普里兹湾沿岸是下降风气压梯度力大值区[5]。伊丽莎白公主地冰盖坡度陡、风向常年稳定,为边界层大尺度气压梯度力、地转风和边界层风速大值区[9],是非常典型的冰盖下降风频发地区之一[10]。图1 南极大陆地形图[2]Fig.1.Reliefmap of Antarctic continent自1985年中山站建成起,中国的极地气象研究者就在常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

    极地研究 2015年4期2015-01-27

  •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模拟试题
    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后,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第4个科学考察站。根据材料和图1,完成1-3题。endprint第1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4年2月8日,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南极泰山站(73°5l′S,76°58′E)正式建成开站。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后,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第4个科学考察站。根据材料和图1,完成1-3题。endprint第1卷(选择题共1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4年4期2014-09-16

  • 中国泰山南极考察站建成
    6.6度,距离中山站520千米,距离昆仑站约600千米。自2013年12月26日开工,历经45天建设,外形似红灯笼的泰山站终于矗立在南极冰盖之上。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个科考站。其中,长城站、中山站是常年科学考察站;昆仑站目前是度夏科学考察站;泰山站也是一座度夏站。所谓度夏站,指的是科考人员只在每年12、1、2月的夏季,在这一站点开展科考工作。在南极,基本只有冬夏两季之分,夏季的三个月气温升高。此时,南极洲外围海冰融化,

    地理教育 2014年8期2014-08-14

  • 中国“泰山”屹立南极
    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后,在南极建成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其中,长城站、中山站是常年科学考察站,昆仑站目前是度夏科学考察站。在南极内陆冰盖上“盖房子”,有“极限施工”之称。南极泰山站自2013年12月26日开工,28名工作人员在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中,克服极端干燥、狂风暴雪、高原反应、光线伤害等诸多挑战,历经45天,完成了从冰雪地基、钢结构施工,到建筑外围保护系统安装、内部装修等全部工作,使形似红灯笼的泰山站矗立在南极冰盖之上。科考站取名“泰山”,寓意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4年6期2014-07-17

  • 南极中山站的海潮负荷位移改正
    0079)南极中山站的海潮负荷位移改正杨 崴1,王泽民2(1.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510060;2.武汉大学 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利用5种全球海潮模型,采用积分格林函数的方法计算了海洋潮汐负荷对中山站GPS测站的影响;并利用GAMIT软件对中山站2006年060~090的GPS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了海潮负荷对GPS基线向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潮负荷对中山站GPS观测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联合利用中山站附近的海潮

    地理空间信息 2014年1期2014-04-17

  • 中国第22和24次南极考察中山站越冬队员膳食调查
    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中山站气候寒冷干燥,冬季平均气温-23℃、最低气温-46℃,全年大风天数188天。中山站越冬队员每年11月初搭乘雪龙船从上海出发,经1个月海上航行抵达中山站,在中山站连续工作和生活15个月,到第3年的3月乘雪龙船离开中山站,4月初返回上海。越冬期低温、日照短(有近2个月极夜期)等南极特殊的越冬环境影响着人体生理机能,对膳食供给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每年只能在南极夏季(11—12月)通过雪龙船对中山站进行食品补给,在越冬期(4—1

    极地研究 2014年4期2014-03-08

  • 中海达HD370全数字变频测深仪参加南极水下测绘
    十九次南极科考中山站度夏后勤保障项目。在一周时间内,获取了中山站所在的华夏湾水下地理信息,为南极科考提供急需的资料。华夏湾位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中部,距离中山站10 km,距我国内陆科考出发基地3 km。多年来,我国内陆科考几百吨的物资从中山站经协和半岛、达尔克冰川运到出发基地。华夏湾和冰盖连接处有裸岩,挡住了冰盖的移动,没有冰山漂移到华夏湾内,湾内水域宽度800-1000 m,在华夏湾建设登陆码头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本次主要是测绘华夏湾两平方公里区域的水深

    大坝与安全 2013年1期2013-08-15

  • 长城,向南延伸(二) —— 艰险尽头的中山站
    — 艰险尽头的中山站撰文 张 静1988年的南极考察队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去南极大陆的拉斯曼丘陵,建立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山站。而随船进行首航东南极、建立中山站光荣任务的考察队中,有着一群特殊的队员,他们是为拍摄电视剧《长城,向南延伸》的剧组成员,其中还包括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金乃千先生,这令此次远航更增添了一层传奇色彩。过了赤道往南,天气渐渐变冷,海面上出现了形态各异的冰山,原以为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冰山美景会伴随我们一直到达目的地普里兹湾,谁知越往

    海洋世界 2013年6期2013-05-02

  • 中山站气温日变化规律分析
    250002)中山站气温日变化规律分析张训途(济南市气象局,山东济南 250002)本文利用中国南极中山站2009-2010年的气温分钟资料对中山站的气温日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山站大部分时间内与国内的内陆地区一样具有一高一低的日变化规律,但在极夜期间和极夜前后的一段时间没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而是有着与天气系统相配合的周期变化规律。南极;气温;日变化;规律1 引言南极恶劣的气候是影响科考队员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因素,恶劣气候中主要的影响因子是低温、大风和雪暴。

    黑龙江气象 2012年1期2012-12-25

  • 南极中山站地区航空飞行的天气条件
    0081)南极中山站地区航空飞行的天气条件许淙,孟上,李永生,孙启振(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 100081)随着中国南极考察事业的不断发展,科考工作进一步深入,南极地区不同机型的各类飞行活动将日益增多。开展南极航空气象服务是确保飞行安全,提高科考效率的迫切需求。南极冰雪高原的地形复杂,天气多变且局地性强,但是航路和场站的气象资料积累很少,航空气象服务的困难较大。本文对南极中山站地区影响飞行安全的主要天气现象,中山站地区的适航时间,天气条件等进行了初步探

    海洋预报 2012年1期2012-12-23

  • 艰难的返程
    难返回中国南极中山站。2月3日,南极内陆仅有的两种颜色只剩下一种,蓝天消失了,天地间茫茫一片白色。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昆仑站队在返回中山站的途中遭遇了近年来南极内陆考察中最严重的暴风雪天气。当天的气象数据显示,平均风速为每秒14.3米,最大风速达每秒25.2米。尽管昆仑站队已行进至距中山站280千米度已降至2300米左右,但最低气温仍达零下30℃,平均温度为零下19.6℃。“这次南极内陆考察非常艰难,与前几次相比,首先天气情况较差,一路上经常遇到暴风雪、

    海洋世界 2012年2期2012-11-07

  • 雪地上的奇迹: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队卸运重型雪地车纪实
    陆拉斯曼丘陵的中山站随着2011年2月底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安全返航,这里又恢复了平日的寂静,就在撤离的1周前,他们完成了1个战略和战术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漂亮行动。自1988年中国南极考察队在此地区建设中山站以来,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给中国南极考察队出过不少的难题。1988年第5次考察队暨“极地”号船在此区域突遇冰崩,船毁人亡只在一线之间;2008年,第25次南极考察队暨 “雪龙”号船在距离中山站30多千米的海冰上发生过雪地车沉海驾驶员冰海

    海洋世界 2011年3期2011-09-24

  • 南极中山站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0081)南极中山站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杨清华,张林,李春花,李荣滨,李凯(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北京 100081)利用1989—2008年南极中山站及戴维斯站的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表面气温、气压、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年际、年和日尺度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各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中山站年均气温趋于升高,气压趋于下降,但变化趋势并不明显,说明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南极中山站的大气要素仍保持相对稳定。但也有一些比较显著的变化趋势,如风速减弱,以

    海洋通报 2010年6期2010-12-28

  • 在地球寒极体验衣食住行
    箱用暖气记者在中山站吃的食物种类和国内相差并不大,肉、禽、鱼、蛋、蔬菜都有,但以冷冻、罐头食品为主。中山站站长魏明说,站上的食物都贮存在仓库,靠暖气调节在2-4度。颇有意思的是鸡蛋的储藏,需要每隔10天半月将鸡蛋整箱翻个,防止蛋黄贴在蛋壳上变质。不过时间长了吃起来还是会失去鸡蛋的味道。记者日前去澳大利亚戴维斯站和俄罗斯进步站访问时,看到他们的饮食以面包、黄油以及一些肉类为主,和普通西餐没有太多差异。不过进步站贮藏食物有特点,他们在站区丘陵地带挖出一个地窖,

    环球时报 2009-01-092009-01-09

  • 我的南极记忆
    了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时至今日,赴南极科考的人员选拔依然没有像很多项目那样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发电机组也早已换用其他厂家生产的产品,郑敏和他的同事们因为在南极的敬业表现,成了科考队中非科研人员里的“常客”。“200 2年8月一批美国公司组织的游客到中山站参观。这个旅游团里台湾人最多,一聊起来才知道,他们每人向旅游公司交了5万美元。”郑敏说,“那时我就觉得,我这样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能在南极有这段经历,起码也算白捡了5万美元。”在随中国第2

    青年时代 2006年3期200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