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库

  • 广元市汉阳镇植烟土壤碳库及颗粒组成评价
    28300)土壤碳库是评价土壤质量和肥力的重要指标[1],土壤碳库包括无机碳和有机碳。植烟土壤中有机碳的保护、固定对提高土壤生产力及其稳定性有重要意义[2],对土壤有机碳的研究主要在全国尺度范围上进行,研究对象多集中于森林、草原等自然植被土壤[3],农田土壤碳库比自然土壤碳库更活跃,由于其受人为活动的影响更多,所以比自然土壤碳库更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自我调节[4,5]。本研究在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元基地单元(广元市汉阳镇)内采集植烟土壤样品,综合评价其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7期2023-11-03

  • 皮质远盲蚓体内酶对土壤有机碳形态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生态系统中的最大碳库[1-2],其微小变化就能够改变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土壤碳累积速率[3],从而影响全球气候变暖进程。为探究土壤碳库活度及土壤碳定量变化,Blair等[4]引入碳库管理指数(CPMI)指数表征土壤有机碳库质量,它是土壤碳变化的监测方法,能够反映土壤质量下降或更新程度[5-6]。过去40年集中探讨了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其对土壤碳储存的影响,但是较少关注生物扰动在这一进程中的作用[7]。生物扰动是土壤形成过程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特别是土壤大型动物及

    西南农业学报 2023年7期2023-09-12

  • 微生物:我们是土壤物质循环的发动机
    物残体:森林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土壤碳库是指存在于森林中的含碳的有机物质,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碳库。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维持自身的生长,并产生一些枯枝落叶和死亡的根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枯枝落叶和枯死的树根等都是森林土壤碳库的来源。土壤微生物将这些有机物作为食物来满足自身的生长和繁殖。土壤微生物的生命很短,一般为几十分钟到几小时或者几天,它们的繁殖能力比较强,在短时间内可以繁殖数倍乃至数十倍。微生物死亡后,其体内的一部分物质会

    奥秘(创新大赛) 2023年4期2023-06-01

  • 红壤旱地以玉米为主体的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5-6]。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是表征土壤碳库变化的指标,取决于土壤总有机碳和碳稳定性,有助于评估土壤质量[7]。研究表明轮作模式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提高[8-9]。韩明政等[10]和张洋等[11]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可以提高植物多样性,改良土壤结构,能有效提高碳库管理指数,增加土壤碳储量。蒲玉琳等[12]研究表明2 种间作模式的碳库管理指数均大于100%,能不同程度提升土壤质量。目前,对红壤旱地研究较多的是施肥[13-1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2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12-03

  • 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对石漠化治理措施的响应
    储量的3倍,土壤碳库的微小变化可引起大气CO2浓度的显著改变[1-2]。土壤碳库是构成土壤肥力的基础,也是驱动土壤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物质基础[3]。土壤有机碳作为土壤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土壤总碳量的50%以上,是评价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指标[4-5]。但土壤有机碳总量变化缓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短期内难以反映土壤性质的变化,而以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碳和可溶性碳为主要表征指标的活性有机碳库组分能对土壤管理措施、气候等变化快速作出响应[2]。活性有

    林业科学研究 2022年5期2022-10-12

  • 秦岭太白山不同植被带土壤团聚体碳库变化及温度敏感性
    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约800—1200 Pg C),占全球土壤碳库的40%,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约40 Pg C,相当于大气CO2存量的5%[1]。因此,即使森林SOC矿化速率产生微小的变化也会对大气环境中CO2含量和全球的碳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2]。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温度对土壤碳库分解速率产生的影响,这是因为升温可能会加速土壤SOC的矿化[3]。通常把SOC矿化速率对变暖的响应称为温度敏感性,定义为温度升高10℃时SOC矿化速率的相对之比

    生态学报 2022年8期2022-05-20

  • 香蕉秆及其生物炭对双季水稻土团聚体及碳库管理的影响
    田是驱动耕地土壤碳库变化的关键性因素,然而有机碳总量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具有滞后性,不能完全表征土壤碳库质量。土壤活性有机碳作为土壤最敏感的有机碳库,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土地利用转变、施肥管理、农田耕作等农业田间管理)具有更强的响应能力。而且土壤活性有机碳作为高效的养分可直接供给植物吸收利用,易被土壤生物分解利用,因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碳库动态变化和碳库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李虎等的研究表明,玉米秸秆和畜禽粪的田间堆腐显著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改善黑土碳库质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04-01

  • 造林对乌海露天煤矿复垦地土壤养分和碳库的影响
    m2。土壤养分和碳库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含量直接影响土壤肥力及生态功能,从而决定地上植被的生长。土壤养分主要包括氮(N)、磷(P)、钾(K)3种元素,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与持续发展[4]。对不同形态碳的系统研究是明确土壤碳库变化和调控机理的关键,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全球碳平衡的关键[5]。土壤碳库由无机碳库和有机碳库两部分组成。土壤无机碳库可通过测定可溶性无机碳(DIC)含量表征,在土壤碳库中所占比例较小,往

    林业科学研究 2021年4期2021-12-27

  • 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毛竹林对土壤养分库和碳库的影响
    等,对土壤养分与碳库特征造成了严重影响。关键词: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土壤养分库;碳库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0-011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14       文献标志码:B毛竹主要分布在我国气候较为湿润、光照充足的华南地区。由于我国南方西部区域土壤较为肥沃、水资源也较为充沛,在呈酸性环境中毛竹能够加快生长速度。毛竹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应用范围较广,由于毛竹种植量与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对竹苗质量与要求也有所提高,所以需要科

    种子科技 2021年20期2021-12-23

  • “土壤碳中和”标志图释义
    酸算一环。生物圈碳库,土壤碳库最大。土壤碳库,腐植酸最大。解决土壤储碳控碳问题,离不开腐植酸。腐植酸是健康土壤的“心脏”。当前,“让腐植酸从土壤中来到土壤中去”,是指导开展“土壤碳中和”行动的基本准则。开展“土壤碳中和”行动,通过实施腐植酸低碳肥料工程化方案,既储碳控碳,又土肥和谐,还田园健康,一举多得。实现“土壤碳中和”目标,大量反哺腐植酸、腐植酸低碳肥料,唯此为要。

    腐植酸 2021年2期2021-12-04

  • 理事长新语:维护土壤气候变化,腐植酸必究
    气候因子,占地球碳库的1%,占土壤碳库的65%,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牵一发而动全身。土壤碳库投入产出最频繁,因为农业生产最频繁。地球四大圈(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与生物圈中的土壤圈交流最频繁,其中与腐植酸碳交流最敏感。腐植酸作为土壤最大的碳库,决定着土壤的良性循环。稳定土壤碳库,必须稳定土壤腐植酸。没有腐植酸土壤就死了,地球碳循环可想而知,农业生产可想而知。腐植酸,土生土长,关土关肥,唯此唯大。几十年来,我国土壤腐植酸消耗殆尽,土壤肥力难以恢复,尤

    腐植酸 2021年6期2021-12-02

  • 养殖废水灌溉对土壤易氧化碳与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化等方向,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则较为模糊。然而,土壤有机碳库是土壤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能够指示土壤中有机碳的循环,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以及生物活动进程[17-20]。有研究表明,碳库中的易氧化碳可基本区别于土壤中的稳定性碳[21,22],能够作为表征土壤有机质的有效组分变化、土壤肥力变化和土壤碳库稳定性的重要指标[23,24]。同时,碳库管理指数作为土壤综合性质的评价指标,能够定量地表示外界因素对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25-27]。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越高,表示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1年11期2021-11-29

  • 南亚热带不同红锥混交林土壤碳库稳定性与碳库管理指数变化
    10004)土壤碳库主要分为有机碳库和无机碳库,其中,前者所占比重较大,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土壤碳库具有深远影响[1]。土壤有机碳(SOC)是评价土壤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但其含量变化缓慢,短期内不能快速灵敏的指示土壤碳库变化,而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易被分解利用,能够更灵敏地反映土壤管理措施和林分类型变化所引起的土壤碳库变化[2]。土壤活性有机碳通常用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

    林业科学研究 2021年2期2021-04-10

  • 砒砂岩添加对沙土碳库管理指数和碳储量的影响
    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等评价土壤质量一直是当前碳循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且土壤有机碳在调节碳平衡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4-5]。对农田土壤有机碳质量的评价一方面要考虑到“质”,一方面也要考虑到“量”,而沙土有机碳含量的多少只反映了有机碳的数量并未反映其质量[6]。因此,有学者根据碳库指数和碳库活度提出碳库管理指数的概念,认为碳库管理指数能够反映外界环境的扰动和改变对土壤有机碳“质”和“量”的影响,能够动态反映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和土壤质量的演替程度

    河南农业科学 2021年2期2021-03-15

  • 从植树看土壤碳库变化
    树造林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3.研究结果表明:植树造林并不总是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其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取决于本底土壤碳储量(腐殖质,下同)。在土壤本底有机碳丰富的区域,造林会降低土壤有机碳储量,尤其是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而在土壤本底有机碳较为贫瘠的区域,造林则会促进土壤碳的积累,且在土壤表层最为显著。4.研究还发现,土壤和植被碳储量对植树造林的响应并不一致。植被碳库增加并不意味着土壤碳积累,两者的比例受到树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且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5.考

    腐植酸 2020年4期2020-12-20

  • 理事长新语:维护土壤气候变化腐植酸必究
    气候因子,占地球碳库的1%,占土壤碳库的65%,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牵一发而动全身。土壤碳库投入产出最频繁,因为农业生产最频繁。地球四大圈(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与生物圈中的土壤圈交流最频繁,其中与腐植酸碳交流最敏感。腐植酸作为土壤最大的碳库,决定着土壤的良性循环。稳定土壤碳库,必须稳定土壤腐植酸。没有腐植酸土壤就死了,地球碳循环可想而知,农业生产可想而知。腐植酸,土生土长,关土关肥关生态,唯此唯大。几十年来,我国土壤腐植酸消耗殆尽,土壤肥力难以恢

    腐植酸 2020年6期2020-12-19

  • 省林草局与地调局成都中心开展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工作座谈会
    中心开展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工作座谈会,就全省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深入交流。省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包建华,地调局成都中心副主任王兆国出席并讲话。省林草局湿地处、野保站(湿地中心)、规划院,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座谈。座谈会上,省林规院、中科院成都生物分别汇报了全省泥炭沼泽碳库调查面上工作、样品检测等工作推进情况。地调局成都中心介绍了支撑泥炭沼泽碳库深度调查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参会人员还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深入研讨和分析。王兆国指

    绿色天府 2020年9期2020-12-19

  • 苹果幼树间作芳香植物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
    0年第3期《土壤碳库对苹果幼树间作芳香植物的响应研究》(作者韩明政等)报道,为了研究苹果幼树间作芳香植物对土壤碳库的影响,设置了空白(CK)、清耕(Tr1)、间作苜蓿(Tr2)、间作薄荷(Tr3)、间作薄荷与苜蓿(Tr4)共5个处理,测定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等不同形态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间作芳香植物提高了土壤中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以及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相比清耕分别提高了3.83%,14.74%和8.43%;苹果幼树根际

    中国果业信息 2020年5期2020-12-16

  • 长期定位试验下砒砂岩与沙复配土的碳库管理指数
    有机碳的数量只是碳库输入和输出之间动态平衡的结果,不能反映土壤有机碳质量的任何变化[2,3]。土壤有机碳按照可利用的简易程度可分为活性有机碳、缓效性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其中活性有机碳仅占土壤有机碳的一小部分,它对土地管理或环境条件的变化比其他稳定性有机碳组分更为敏感[4,5]。而碳库管理指数在综合土壤碳库总量与碳库活度的情况下,通常被用来表征不同研究背景下土壤碳库的质量状况[6]。因此,利用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研究土壤碳库稳定性已成为研究必要性和热点话

    绿色科技 2020年20期2020-11-20

  • 深松与免耕频次对黄土旱塬春玉米田土壤团聚体与土壤碳库的影响
    土壤团聚体与土壤碳库的影响张琦,王淑兰,王浩,刘朋召,王旭敏,张元红,李昊昱,王瑞,王小利,李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明确减少深松频次对黄土旱塬春玉米田土壤结构与土壤碳库的影响。2007—2019年在渭北旱塬春玉米田实施不同深松与免耕频次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以连续深松(S)为对照,设置减少深松频次的免耕与深松结合耕作模式,分别是两年一深松(NS)和三年一深松(NNS)。分

    中国农业科学 2020年14期2020-08-15

  • 不同生长年限对月季土壤不同层次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指标,也是重要的碳库,土壤有机碳库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具有重要作用[1]。但是,土壤有机质对反应土壤的质量变化以及对异质性复合物的矿化和合成的转化速率反映不灵敏[2]。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轻组有机质等活性有机质被认为对土壤碳的变化较非活性有机质敏感得多,与土壤性质的关系比总有机质密切[3-5]。Logninow等[6]提出有机质被不同浓度的KMnO4氧化的数量,把易氧化有机质分为高、中、低3个程度不同的等级。Lefroy等[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碳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年3期2020-07-20

  • 水稻种植对沿海滩涂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碳、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这对更准确评价滩涂围垦区稻田土壤质量变化,进而科学可持续地利用滩涂土壤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区概况与采样设计试验区位于江苏如东县滩涂线方凌垦区(32°35′47″N,120°55′6″E),为 2010年新围垦潮上带滩涂,地下水位约1.2~1.5 m,土质为中壤土,土壤类型为滨海盐土,盐分离子主要以Na+、Cl-为主。近10年来,年平均气温为15.1℃,年平均日照2 136 h,全年无霜期225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年3期2020-07-20

  • 人工林土壤碳库及其影响因素
    0)1 引言土壤碳库是指储存在土壤中的碳,由有机碳和无机碳组成。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是土壤碳库的主要部分和研究重点。土壤固碳指减少土壤中碳的释放,将大气中的碳固定到土壤中,取决于土壤碳素输入和输出对比,通常借助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和变化量来评估碳库动态和固碳能力[1]。SOC是陆地碳库的最大碳库,至少是大气、植被碳库的3倍[2]。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水平由其碳收支状况决定,与全球碳循环关系密切,而造林形成的人工林是世界森

    贵州林业科技 2020年2期2020-03-05

  • 砒砂岩与沙复配土体中碳库组分的研究方向
    肥固碳阶段,通过碳库活性组分的矿化来研究其复配土的稳定性和碳固存机制还尚未开展。在成土过程当中,土壤伊始并非就具有肥力特性,也并不是可以直接供绿色植物的生长,而是和其他生物的发育过程一样,也有一系列从发育到成熟的过程,其中土壤所含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有机碳含量)是权衡土壤肥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5]。在有机碳的积累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物的根系残渣、凋落物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无机物料,使其腐败分解释放出养分元素供植物吸收利用,并且

    绿色科技 2019年2期2019-11-29

  • 不同冬种模式对稻田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种模式对稻田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张 鹏, 钟 川, 周 泉, 唐海鹰, 李新梅, 李 萍, 黄国勤**(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南昌 330045)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基地, 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该地区农田可持续性不高, 稻田冬季利用率较低。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冬季种植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为冬闲田合理开发利用, 提高稻田可持续性提供理论依据。设置5种冬种模式, 分别为冬季休闲、冬种紫云英、冬种油菜、冬种大蒜和冬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年8期2019-08-06

  • 植被退化对尕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库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存的碳占陆地土壤碳库的30%[3]。在湿地土壤碳库中,有效性较高、易被氧化分解、矿化的有机碳,即活性有机碳(Active organic carbon,AOC)[4]。虽然它占土壤有机碳总量的很小部分,但对土壤环境变化的反应比总有机碳敏感,能够迅速响应土壤碳库的变化[5]。研究也认为活性有机碳库对温室气体排放贡献更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敏感[6]。而碳库管理指数(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CPMI)综合考虑了土壤碳库总量与碳

    草地学报 2019年3期2019-07-25

  • 云南省人工草地生物量碳库估算
    等数学模型对草地碳库进行估算,这些估算方法需要较为专业的遥感、数据处理和建模知识,对于基层草原技术人员而言,较难使用和推广。因此,本研究以《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排放指南》[5](以下简称指南)方法学为基础,结合行业统计数据与已公开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云南省2012-2016年人工草地生物量碳库变化开展估算和分析,期望能够为未来云南草原碳汇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也为广大基层草原技术人员介绍和推广一种易于学习和使用的草原生物量碳库估算的方法。1

    云南农业 2019年1期2019-02-16

  • 南方不同“冬种+双季稻”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是碳循环中重要的碳库,其库容是大气碳库的3.3倍,它对于土壤生产力和全球碳循环至关重要[1],其输入和分解与自身的蓄积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密切相关[2]。土壤有机碳的储量是根据土壤里面的植物残体量以及土壤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损失量,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平衡,会受到土壤自身特性、所处地区气候、耕作措施、施肥制度、轮作方式及灌溉制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3-5]。不同学者对其组分的划分也有所不同[6-7]。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对外界因素非常敏感、周转速度快的土壤有机

    生态学报 2018年18期2018-11-02

  • 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口湿地土壤碳动态的影响
    [4-5].土壤碳库是大气碳库的3倍以上,是生物碳库的4倍以上[6].作为土壤碳输出的主要途径,土壤呼吸所释放CO2的量是人类活动释放CO2量的10倍以上[7-8].因此,植物入侵对土壤碳动态的微小改变可能会对大气组成和全球变化产生较大影响.当前研究主要关注植物入侵对土壤碳库特征和碳输入过程的影响,认为植物入侵通过增加净初级生产力,进而增加了土壤碳库[9].土壤碳动态是系统碳输入和输出过程平衡的结果[10].植物入侵也有可能通过影响碳输出过程来改变土壤碳动

    中国环境科学 2018年7期2018-07-26

  • 有机物覆盖对核桃园土壤有机碳库及酶活性的影响
    能源[1]。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作为评价有机碳库的重要指标,结合了碳库活度与碳库总碳量两类指标,既反映了土壤碳库中各有机碳组分情况,又反映了碳库中有机碳总量的多少,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土壤肥力状况,其值上升表明土壤肥力提高,反之则土壤肥力下降[1]。国内外研究表明,不同的耕作方式直接影响土壤中的有机碳储量,保护性耕作可以避免由耕作造成的有机碳大量损失[2-4],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碳总量及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的碳库活度和碳库管理指数[5-6]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年1期2018-03-29

  • 南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库稳定性与碳库管理指数对模拟酸雨的响应
    80%以上的植物碳库和70%以上的土壤有机碳库[7]。森林生态系统碳库主要分为土壤碳库和生物量碳库,其中土壤碳库又包括有机碳库和无机碳库[8]。土壤有机碳库所占比重较大,其含量是土壤的一个重要属性,气候环境及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过程对碳库具有深远地影响[9]。土壤有机质短暂的波动及变化最初发生在其易分解的活性组分[10]。根据活性有机碳库稳定性及周转速率,又可以将其分为活性碳库(周转期0.1—4.5年)、慢性碳库(周转期5—10年)和惰性碳库(周转期

    生态学报 2018年2期2018-03-08

  • 森林枯落物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碳库的影响研究
    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碳库的影响奠定基础,进而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森林的经营管理和全球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森林枯落物;土壤理化性质;碳库中图分类号:S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8)10-0009-031引言当前,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一种环境问题,同时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和长期发展的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有关土壤碳在调节气候变化中作用的研究不断增加。森林土壤碳库占整个土壤碳库的百分比高达73%,因此森

    绿色科技 2018年10期2018-03-01

  • 土地利用方式对江西红壤旱地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①
    ,首次提出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 的概念,有效评价外部因素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能有效反映土壤中有机质的转化速率,更为全面地反映耕作措施对土壤碳库的影响,是比土壤有机碳总量更能反映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10-1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施肥[12-14]、保护性耕作[15]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16]对土壤碳库影响的研究中。但是,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变化来考虑合理耕层构建的研究则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历史上未曾开垦的红壤荒地为对照,在

    土壤 2017年6期2018-01-17

  • 天山北麓新人工绿洲扩张过程中的碳库格局变化与碳库迁移
    绿洲扩张过程中的碳库格局变化与碳库迁移张 芳1,3, 熊黑钢2,3,*, 冯 娟1,3, 许仲林1,31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 2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083 3 教育部新疆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46基于地面调查数据、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分析了40年来天山北麓新人工绿洲迅速扩张对区域植被和土壤的碳库格局、碳库迁移及碳储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976—2016年,研究区农田面积占比从3.25%增加到

    生态学报 2017年23期2018-01-04

  • 玉米秸秆与秸秆生物炭对2种黑土有机碳含量及碳库指数的影响
    有机碳组分及土壤碳库的影响,为不同退化程度黑土的修复提供依据。结果发现,秸秆施入低有机碳土壤的CO2释放量高于高有机碳土壤,秸秆炭施入对2种黑土CO2释放无显著影响;秸秆对高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更显著,秸秆炭能提高2种黑土的有机碳含量;秸秆提升黑土活性有机碳含量,秸秆炭施入降低了黑土活性有机碳含量,2种土壤之间无明显差异;秸秆与秸秆炭配施提高黑土的微生物量碳含量效果最佳,且对高有机碳土壤提升更大;秸秆施入对高有机碳黑土的可矿化碳含量增加影响更大,秸秆炭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12期2017-09-16

  •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
    是十分活跃的有机碳库,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源和汇。秸秆是农业活动的必然产物,研究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对于增加土壤碳库、缓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固碳、土壤有机碳含量、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并从系统和经济的角度探究了其对全球综合增温潜势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关键词:秸秆还田;农田土壤;碳库;温室气体排放;全球综合增温潜势;作物产量中图分类号: S15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7)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6期2017-05-11

  • 还我土壤本色 ——在“纪念第48个世界地球日暨编制《中国腐植酸肥料产业发展白皮书》研讨会”上的致辞(摘要)
    球,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是土壤碳库。地球碳循环四大圈中,土壤碳库最大。腐植酸是土壤碳库的80%(2.4/3,万亿吨),是地球生物圈碳库的67.6%(2.4/3.55,万亿吨),是陆地植被碳库的4倍多,是大气CO2碳库的3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此说来,腐植酸稳定了,地球就安宁了。地球要安宁,腐植酸必须发挥作用。几十年来,我们始终如一地关注地球,关注土壤,关注肥料,包括关注我们今天在座各位所做出的努力。我们一定要关注土壤的生机和活力。土壤环境学家指出

    腐植酸 2017年3期2017-04-05

  • 大气氮沉降对森林土壤碳库的影响
    氮沉降对森林土壤碳库的影响李云红1张 宇2刘延坤1陈 瑶1邵英男1(1.黑龙江省森林工程与环境研究所;2.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土壤碳库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气氮沉降不断加剧影响着森林土壤碳库贮存过程。本文从土壤碳库的输入和输出两方面分析了大气氮沉降对土壤碳库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氮沉降 森林土壤碳库自工业革命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农业以及畜牧业的发展,向大气中排放的含氮化合物迅速增加,从而引起氮

    林业勘查设计 2017年1期2017-03-11

  • 长期施肥和秸秆覆盖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变化
    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王改玲1,李立科2,郝明德2,3*(1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陵 712100;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 712100)【目的】研究长期施肥和秸秆覆盖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为渭北旱塬区秸秆覆盖模式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于 1981 年开始,布设于陕西省合阳县,设空白对照 (CK)、氮磷肥配施 (NP)、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年1期2017-03-02

  • 黑龙江省泥炭沼泽生物量和碳库调查浅析
    泥炭沼泽生物量和碳库调查浅析赵星财(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泥炭沼泽是湿地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碳库,单位面积的碳储量在各种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高。所以保护好泥炭沼泽的生态环境,对调节区域环境和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泥炭;碳库;调查;黑龙江2015年,国家林业局决定在黑龙江省开展泥炭沼泽资源调查,目的是全面清查黑龙江省泥炭资源的储量,建立、健全泥炭沼泽的基础数据库,探索进一步保护泥炭资源的措施与途径

    防护林科技 2016年11期2016-12-16

  • 我国草地的固碳功能
    综述当前我国草地碳库的研究成果,并利用1982—2011年的遥感影像,估算出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库约为31.2 PgC,其中96 %储存于土壤中。由于我国草地类型多样,分布地域广阔,造成草地植被碳密度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很高。内蒙古是草地植被碳库最大的省份,其次是西藏和青海,六大牧区的植被碳库占全国草地植被碳库总量的71 %。然而,我国90 %的天然草地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采取有效的人工管理措施和实施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均对草地碳库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作用,说明我国

    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1期2016-11-23

  • 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不同气候区碳库影响的Meta分析
    态系统不同气候区碳库影响的Meta分析周贵尧1,2,吴沿友1,3*(1.江苏大学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镇江 212013;2.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2)草原生态系统碳库变化对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尽管在全球尺度上开展了大量关于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的独立研究,但放牧活动对草原生态系统不同碳库影响的一般规律认识仍然

    草业学报 2016年10期2016-11-12

  •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特征
    用下土壤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特征张娇阳1, 梁楚涛2, 董昌平3, 辛 奇1, 薛 萐1,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2.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3.重庆市渝北区华蓥山林场, 重庆 渝北 401120)采用野外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基于坡耕地改造或演变的7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碳组分及碳库各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坡耕

    水土保持研究 2016年4期2016-10-21

  • 露天煤矿复垦生态系统碳库研究进展
    煤矿复垦生态系统碳库研究进展原野1,赵中秋1, 2,白中科1, 2,牛姝烨1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2.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5摘要:露天煤矿开采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采煤方式,在满足人类能源需求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固碳能力退化。研究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过程中生态系统碳库动态变化不仅对认识区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该变化过程还可以作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效果的重要

    生态环境学报 2016年5期2016-08-10

  •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库调查方法的研究
    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库调查方法的研究徐乐(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摘要文章介绍了生物量碳库调查、测定分析、计算及建模方法,对建立黑龙江省市县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库监测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黑龙江省市县林区;生物量;碳库;调查;研究森林碳库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有机碳五个部分。建立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库监测体系,对实施生态监测预报、环境污染量化预测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外业调查1.1样地设置根据样

    防护林科技 2016年7期2016-07-22

  • 不同烘干温度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测定的影响*
    38%。关键词:碳库;土壤有机碳含量;森林土壤;温带森林;烘干温度*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201104009-05)土壤碳储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1],是陆地地上生物量碳的3倍和大气碳储量的2倍[2]。土壤有机碳是土壤的活性碳库,其含量的测定对于准确评价土壤碳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测定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时多采用65℃下进行烘干处理,也有采用105℃进行烘干处理[3-4]。本研究以不同时期皆伐后形成的温带次生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前期温

    林业科技 2016年3期2016-06-18

  • 浙西北茶园土壤固碳能力及其不同形态有机碳的积累特点
    茶园; 土壤; 碳库; 活性有机碳; 分布特征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tea garden soil in northwest Zhejiang and its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 on different fractions of organic carbon.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Agric. &LifeSci.), 2016,42(2):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5-04

  • 中国北方典型河口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库比较研究*
    全球湿地土壤有机碳库225×10-15g[1]约占土壤有机碳库1 526×10-15g[2]的15%左右,具有很高的碳密度,在陆地碳汇和固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湿地土壤碳累积和分解关系到湿地土壤碳库稳定性与二氧化碳(CO2)释放,对全球陆地碳循环与气候变化起着关键作用[3],即使土壤有机碳库的微小变化,也会对大气CO2浓度产生显著影响[4]。河口湿地位于河流入海的海陆交错地带,是陆海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净初级生产力和固碳能力的特殊生态系统[5],并能有效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12-02

  • 南亚热带米老排成熟林碳库及其分布格局
    热带米老排成熟林碳库及其分布格局周弘愿1,庞赞松1,何 斌2,廖倩苑2,李春宁1,李远航2,舒 凡2,刘 俊2(1.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广西 宁明 532500; 2.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以南亚热带地区广西宁明县米老排成熟林(34年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地法对其碳库及其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米老排不同器官碳素含量在472.6~509.3 g·kg-1之间,各器官碳素含量排序依次为树叶、干材、干皮、树枝、树根。灌木层、草本层

    福建林业科技 2015年3期2015-09-16

  • 封育年限对伊犁绢蒿荒漠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C 占全球陆地总碳库的2/3 ~3/4[2],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但土壤有机质含量只是一个矿化分解和合成的平衡结果,其变化过程较为漫长,并不能敏感地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的瞬时动态变化及土壤转化速率[4]。由此,20 世纪70 -80 年代,研究者对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分组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如Blair等[5]认为,可以被333 mmol·L-1的高锰酸钾(KMnO4)氧化的有机碳与土壤有效养分具有密切的关系,并提出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草业科学 2015年12期2015-04-11

  • 甘肃景电灌区次生盐碱地枸杞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模拟
    物增加,引起土壤碳库活度提高。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和农田耕作措施的投入,土壤有机碳库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其特征变化和演变趋势并不清楚,这种变化对次生盐碱地土壤碳库活度和碳库管理指数是否也产生了相应的改变。运用模型拟合研究并对土壤碳库变化作出分析预测是一个较好的研究方法。因此,利用CENTURY 模型模拟在次生盐渍化改良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特征,研究当前种植枸杞对次生盐碱地的改良作用和土壤碳的动态变化,进而研究在当前的农业种植措施模式下土壤碳的演变趋势,

    草业科学 2015年11期2015-04-11

  • 退耕还林类型对黑土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1)
    碳的指标而提出的碳库管理指数,是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的敏感指标,同样能够反映土壤管理措施影响土壤碳库的程度[9,11]。东北黑土区由于植被的破坏以及长期不合理的耕作,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质量衰退严重,黑土土壤平均有机质质量分数由开垦前的14.6%下降至4.7%[12]。在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之前,东北黑土区已经开展了较大面积的退耕还林,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恢复黑土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13]。已有研究发现,退耕还林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表现为显著增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2015-04-03

  • 鼎湖山森林土壤活性碳及惰性碳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UA)的土壤活性碳库和惰性碳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总碳库仅在30—45 cm土层中存在显著差异且碳库大小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加。(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碳库在0—15 cm是LA和MA显著大于UA,在30—45 cm是MA和UA显著高于LA,在45—60 cm土层中MA最大。水溶性碳(WSOC)和颗粒碳(POC)碳库均不随海拔高度而改变。WSOC碳库占总碳库的百分比仅在30—45 cm土层中存在差异且大小顺序为:LA>UA>MA,POC

    生态学报 2015年18期2015-01-19

  • 岩溶峡谷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碳库差异分析
    成部分,土壤中的碳库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最大的碳库[1]。作为大气中CO2的源与汇,土壤对全球碳收支平衡起重要的影响作用[2]。土壤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质量和土壤缓冲能力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在调节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土壤结构和提供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还对全球变化与温室效应起重要的调控作用[3-4]。对于如何科学定量评价土壤有机碳库的问题,目前学者多采用土壤碳库管理指数[5](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ICM)来对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4年4期2014-01-02

  • 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演变
    水平,并可用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进行量化[3],且已有学者将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用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评价[1,4-5]。碳库管理指 数 的 概 念 是lefroy等[4]结 合 了人为因素影响下土壤碳库指数和碳库活度两方面的内容提出的,既反映了外界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总量的影响,也反映了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情况,碳库管理指数还能够对土壤的经营和管理是否科学做出评价,其值升高表明该措施有利于土壤的培肥,土壤肥力上升,反之则说明该措施不利于土壤培肥,土壤肥

    水土保持研究 2013年1期2013-08-17

  • 碳库管理指数对退耕还林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指示作用
    占到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80%[1],不仅是土壤结构和肥力的核心物质,也被认为是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潜在重要碳汇[2].因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库的演变和转化特征亦成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1,3].土壤有机碳是由化学性质和周转速 率不同的组分组成的异质性的复合物,其总体累积只是一个矿化和平衡的结果[4],在如耕作[5]、造林[6]、撂荒[7]等方式影响下发生显著变化都要至少 10a年以上.为了快速有效判断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一些有机碳的活性组分,如

    中国环境科学 2013年3期2013-01-18

  • 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对于实现土壤有机碳库的正向培育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背景水平和自然水平的变异,土壤有机碳通常短时间内较小的变化不易被察觉,但是,土壤有机碳的某一组分含量可以作为有机碳库变化的更敏感指标[3]。Lefroy 等[4]研 究 发 现,能 被 333 mmol/L KMnO4氧化的土壤有机碳在种植作物时变化最大,可作为活性有机碳,不能被氧化的称为非活性有机碳,并提出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概念。CPMI因结合了土壤碳库指标和土壤碳库活度指标,既反映外界管理措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年2期20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