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振器

  • 失谐整体叶盘多模态振动抑制的吸振器阵列方法1)
    在叶片上安装有吸振器的整体叶盘的振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上的吸振器能够有效抑制叶盘振动,且在失谐情况下也有很好的效果.但该研究没有给出吸振器的具体实现形式,且该吸振器安装在叶片上,在实际应用中实现难度大.密歇根大学Lupini 等[25-26]在摩擦环阻尼的基础上集成了吸振器的概念,给出了摩擦环阻尼与吸振器的集成设计方案,并针对一个简化叶盘结构进行了仿真分析,展示了良好的减振效果.但研究中所设计的吸振器构型加工制造难度大,且容易因磨损而削弱减振性能.近期

    力学学报 2023年10期2023-11-16

  • 考虑弹性振动的城市轨道车辆频变吸振器减振方法
    用不同种类动力吸振器抑制城市轨道车辆振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曾京等[2-3]将轨道车辆的车体看作为均质的等截面Eluer梁,从而建立了轨道车辆垂向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振动模型,研究分析车体弹性频带振动的影响,确定车体弹性振动对轨道车辆平稳性指标影响明显大于刚性车体。Tomioka等[4]利用弹性体圆环作为动力吸振器安装在轨道车辆下方,并仿真验证其能够有效地降低车辆的弯曲振动;Gong等[5-7]在研究最佳频率比和最优阻尼比理论的基础上对铁道车辆的车

    振动与冲击 2023年17期2023-09-20

  • 振幅放大型钢轨吸振器对弹性波传播的控制研究
    ]以及安装动力吸振器等。其中,钢轨动力吸振器具有减振效果好、易于安装及维护等特点,尤其对于已经建成的线路,安装动力吸振器无疑是实现减振降噪的最优措施之一,其作用原理是给钢轨结构附加上质量-弹簧-阻尼系统,使钢轨同质量块之间产生谐振及阻尼耗散从而降低钢轨的振动。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动力吸振器应用于轨道结构减振降噪的研究。Wu[4]分析了吸振器的不同参数和安装位置对钢轨减振效果的影响。Thompson[5]提出了一个多自由度多调谐频率的组合式吸振器,可以在更宽频

    振动与冲击 2023年16期2023-09-05

  • 基于并联机构的三维动力吸振器各向同性设计及减振特性研究
    并不明显。动力吸振器(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DVA)是一种通过自身振动抑制主系统振动的装置,具有对环境依赖小、安装简单,以及可针对性地控制线谱振动等优点,为解决动力机械设备低频线谱振动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技术选择。国内外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研发出形式各样的动力吸振器[1-11]。例如,贺辉雄等[1]针对船舶辅机设备引起的振动问题,应用有理分式多项式法识别出安装位置处主系统等效参数,并通过定点理论设计出组合式动力吸振器,可将

    中国机械工程 2023年3期2023-02-20

  • 城市轨道车辆负刚度非线性吸振器减振方法
    1]。车体动力吸振器相对于其他的减振装置来说,具有结构简单,减振性能好的优点,已经逐渐成为降低轨道车辆车体振动、提高乘客乘坐舒适性的有效手段之一[2]。近些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动力吸振器的结构与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2-14]。Tomioka等[2]在车体下方安装弹性圆环作为动力吸振器,能够有效地降低车辆的弯曲振动;周劲松等[3-5]建立了包含动力吸振器的刚柔耦合车辆动力学模型,研究分析了动力吸振器对弹性车体振动的抑制效果,认为动力吸振器的质量越大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2年6期2022-12-20

  • 弹簧基非线性能量阱的刚度误差许可范围研究
    量阱和单自由度吸振器构成的减振装置,该装置有较好的振动抑制效果。王国旭[9]等人研究了含有两个弹簧的非线性能量阱在简谐激励下的优化问题。杨一帆[10]研究了一种两自由度非线性能量阱。该系统相对于单自由度NES能够高效抑制主结构的振动。Gourc[11]等人研究了在车削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的颤振时,非线性能量阱的被动控制问题。刘艮[12]等人研究了非线性能量阱对悬臂矩形板振动的抑制。Wang[13]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轨道双稳态非线性能量阱,目的是解决传统轨道结构

    现代机械 2022年4期2022-09-05

  • 基于动力吸振器的整车平顺性研究
    架控制器。动力吸振器是由质量、弹簧和阻尼元件组成的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它是一种通过弹性元件把辅助质量连接到振动系统上的减振装置。动力吸振器通过调节自身结构参数及主系统的耦合关系,将主系统振动能量转移到动力吸振器,衰减主系统振动。动力吸振器结构简单,便于维护,能有效减小系统的振动,已广泛应用于机械[4-6]、车辆[7-8]和航空航天[9-12]等工程领域。白世鹏[13]等以1/4车辆模型,研究了不同位置处动力吸振器分析对车辆垂向振动耗散功率及其悬架性能的影响。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05-10

  • 薄壁零件铣削的磁流变弹性体吸振器的理论分析及试验
    线性磁流变吸收吸振器,它可以改变其固有频率,在各种恒定工作条件下具有更宽的吸收带宽。可见磁流变材料对减振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文采用的磁流变弹性体是一种铁颗粒,硅橡胶和硅油的混合物,由它制作的吸振器具有响应时间短、结构简单、易于控制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半主动吸收器[18-21]。本文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研究一款适用于铣削薄壁零件加工的吸振器。1 基于不同工件的固有频率1.1 建模薄壁件的铣削加工过程中,工件比刀具更脆弱。工件被认为在Y方向上有一个自由度,如图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22年2期2022-03-30

  • 基于差分进化法的三要素吸振器参数设计
    载主体——动力吸振器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桥梁、楼房、潜艇等结构或设备减振。近年来,科研人员也对动力吸振器抑制转子振动进行了多项研究。姚红良等[1]为了抑制转子振动,提出了一种将负刚度和正刚度相结合的吸振器;Taghipour 等[2]利用线性调谐质量减振器、非线性能量吸收器和组合能量吸收器对转子系统的减振问题进行了研究;Yao 等[3]提出了一种由螺旋弹簧和磁性弹簧组成的可调谐动力吸振器,研究结果表明该吸振器能有效抑制不平衡转子系统的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22年1期2022-03-22

  • 组合式悬臂梁吸振器的双自由度吸振研究
    度组合式悬臂梁吸振器,可实现對被减振结构横纵两个方向上的吸振。建立双自由度组合式悬臂梁吸振器动力学模型,按照单自由度吸振器的方法设计吸振器参数,将吸振器建模并安装在横纵两方向固有频率不同的杆梁结构上,并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谐响应分析,观察主系统安装本吸振器前后的位移峰值变化。结果表明,对于横纵两方向共振频率不同的杆梁结构,在安装该吸振器后,在双方向上的减振效果均达到了25dB以上。

    机电工程技术 2021年3期2021-09-10

  • 二重动力吸振器在汽车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重点。传统动力吸振器因简单的结构、良好的减振性能在汽车振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刘杰为降低某汽车发动机制动踏板抖动严重的问题,基于吸振器最有阻尼比关系设计了不同质量比的动力吸振器[1]。姜骏等人针对汽车方向盘抖动异常抖动的问题,设计了不同固有频率的吸振器,并通过实验分析吸振器的减振性能[2]。何山设计了一款结构简单的动力吸振器,并将其应用于车辆副车架上,解决因副车架纵梁共振造成的车内后排噪声过大的问题[3]。刘国政利用动力吸振器抑制某车辆驱动桥的振动,降低了车

    汽车实用技术 2021年16期2021-09-09

  • 桨-轴-船艉耦合系统分布式动力吸振器多频优化
    要[2]。动力吸振器(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DVA)又称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是一种附加在主系统上用于振动控制的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不改变已有系统结构等特点,因此自1909年被Frahm发明以来,采用动力吸振器就被作为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Den Hartog与Brockz在Hahnkamm定点理论的基础上推导的动力吸振器的最优调谐公式是动力吸振器优化设计的最经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1年4期2021-08-21

  • 应用动力吸振器降低动车组司机室内噪声*
    结构,采用动力吸振器降低其振动,提高隔声性能,改善车内噪声水平。1 加筋板隔声性能分析在运行过程中司机室主要受到外界气动噪声激励以及轮轨激励传递过来的振动,如图1 所示。由于司机室加筋板结构本身的特殊性,在外界激励的作用下,导致加筋板结构的振动,进而产生振动辐射,向车内辐射噪声。为了掌握加筋板结构的隔声性能,制作1 500 mm×1 200 mm 试验样件,筋间距为290 mm,筋高80 mm,如图2 所示。在混响室测试加筋板以及断面的隔声量,以160 H

    铁道机车车辆 2021年2期2021-05-21

  • 城市轨道车辆车体被动式吸振器减振设计研究
    受关注。被动式吸振器由于结构简单,减振性能好等优点[1],已成为抑制车体振动、提高乘坐舒适度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降低轨道车辆车体的振动,国内外很多学者将动力吸振器引入到车体上。Tomioka等[2]在将弹性圆环作为动力吸振器安装在车体下方,能够有效地降低车辆的弯曲振动;曾京等[3]在车体底架中央布置被动式动力吸振器,认为吸振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车体某些振动频率成分,但未提出吸振器的具体设计方法。周劲松等[4-7]利用基于二自由度设计的被动式吸振器抑制了弹

    铁道机车车辆 2021年1期2021-03-20

  • 动力吸振器对薄板声辐射效率的调控特性
    7]、安装动力吸振器等[8-10]。除了以上各种被动的噪声抑制方法,还有主动、半主动形式的振动噪声抑制方法能够有效减小声辐射,而目前针对较大壁板结构的减振降噪方法主要是上述被动式的。壁板加筋以及在壁板表面敷设阻尼材料都能够获得宽频范围的减振降噪效果,然而针对低频范围内的振动噪声,其抑制效果较弱。动力吸振器利用其自身的共振特性来达到振动吸收效果,而吸振器的共振频率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设计调谐,因而动力吸振器能够对低频的振动和噪声产生针对性的抑制效果。对于壁板的结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1年1期2021-02-25

  • 艇体结构分布式动力吸振器设计与分析
    0 引 言动力吸振器是一种有效的低频振动噪声控制技术,由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振效果显著,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以及船舶等工程领域。在汽车NVH领域,动力吸振器被安装在转向盘[1]、动力总成部件[2]以及悬置系统[3]等部位,成功解决了车内低频轰鸣声等一系列由于结构共振引起的振动噪声问题。船体结构共振有时会引起严重的低频线谱噪声,具有携带能量高、传播距离远、难以有效隔离等特点,为此大量的学者对动力吸振器的应用进行了研究。Goodwin[4]首先分析了使

    舰船科学技术 2020年5期2020-11-27

  • 基于动力吸振器的舰炮径筒减振分析
    术的出现,动力吸振器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李新兴等[1]分析了吸振原理,重新推导了传统吸振器的优化公式;宋孔杰等[2]对动力吸振器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考虑了吸振器在不同的振动源的作用下的影响;张洪田等[3]设计了一种电磁式吸振器,并且将其应用在船舶用发动机上;邓华夏等[4]用磁流变弹性体替代传统的动力吸振器的弹性体,并且将新型的动力吸振器用移频调谐的方法进行控制,得到了一种更加灵活可靠以及能够调频的动力吸振器。张琳[5]基于动柔度方法中的被动修改法,推导得出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20年10期2020-11-05

  • 基于欧拉梁的管路吸振器振动特性研究
    1−2]。动力吸振器(DVA)是被动控制振动线谱的有效手段,已经在汽车、船舶、建筑等领域广泛应用。在设计和应用动力吸振器时,往往将控制对象简化为质点或多自由度系统,根据等效质量和刚度来确定吸振频率。舰船管路系统跨径比大、自身固有频率低、边界条件复杂,对吸振频率和控制效果有较大影响,在开展管路系统吸振设计时,管路已不适合简化为质点或多自由度系统。因此,有必要针对舰船管路系统的特点,开展管路吸振器的振动特性研究。吴崇建等[3]用弯曲波法建立了多点支撑欧拉梁的运

    舰船科学技术 2020年8期2020-10-29

  • 多重动力吸振器对高速列车地板振动的控制
    立包含多重动力吸振器的地板振动控制模型,同时根据车体结构参数建立包含地板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对地板局部振动进行仿真模拟,随后研究多重动力吸振器在控制地板振动中的应用。分析吸振器最佳安装位置及最优参数对地板局部振动控制效果。1 地板振动试验分析本文对某存在地板局部振动的高速动车组进行线路试验,分析其成因。在进行线路试验时,基于UIC标准[8],于前转向架上方车体、车体中部及后转向架上方车体地板面布置加速度传感器。当车辆运行速度为300 km·h-1时,前、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6-16

  • 全速度区间内车体多重被动式吸振器减振方法
    方法而言,动力吸振器具有结构简单、减振性能好的优点[2],因此,利用动力吸振器对车体减振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3-5]。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动力吸振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6-16]。周劲松等[6-7]设定车辆运行速度为200 km/h,在弹性车体上安装动力吸振器,提出了动力吸振器的具体设计方法并对其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了吸振器的最优的减振效果。GONG 等[8-9]在特定速度下将车下设备作为动力吸振器,对车下设备悬挂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从而降低了车体的弯曲振动。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5-18

  • 多级立式泵动力吸振器设计与分析
    题,涉及了振动吸振器,以期有效抑制振动。1 动力吸振器设计计算图1 水泵机组简图1.1 水泵机组参数本文分析的水泵机组参数如下:三相异步电动机功率为20 kW,质量为80 kg,泵体质量为200 kg,扬程为120 m,流量为20 m3/h,转速为2270 r/min,弹簧隔振器的刚度为230 N/mm,阻尼比为0.07,数量4个。根据现场采集的数据,泵组在运行时基座4个角的垂向振动加速度超标,振动最大幅值对应的频率为1275 Hz。期望通过设计动力吸振器

    机械工程师 2020年1期2020-02-11

  • 质量—刚度可调的吸振器宽频减振机理研究*
    22)1 概述吸振器最早于1902 年出现,最开始应用在船舶减振[1]。因为吸振器工作机理简单,设计成本低,减振性能稳定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航空等各个领域。传统吸振器结构参数不可调,只有外界激振频率和吸振器固有频率相同时才可进行有效的减振[2],外界激振频率一旦偏离,减振效果迅速降低,甚至引起主系统振动加剧,即其在变频或宽频(如汽车发动机引起的激励随转速的变化)激励下,工作性能一般,这使得吸振器的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近十年,半主动吸振器发展迅速[3,

    汽车实用技术 2019年16期2019-09-11

  • 连续参数型动力吸振器吸振效果分析*
    究的热点。动力吸振器又称调谐质量阻尼器,其基本原理为:在主系统上附加一个子系统,适当调节该子系统的结构参数和安装位置使得主系统振动的能量发生转移,从而达到振动控制的目的。由于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动力吸振器已广泛的应用于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和车辆公程等学科领域,成为振动控制的重要手段[1-2]。动力吸振器按照其结构形式可以分为离散参数型动力吸振器和连续参数型动力吸振器[3]。离散参数型动力吸振器结构简单且易于实施,但较窄的抑振带宽导致其使用有很大局限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8-05

  • 动力吸振器在某车型声学开发中的设计及应用
    动问题,而动力吸振器作为消除噪声和振动的1个重要方法,已经在整车声学开发中进行了大量的运用,比如传动系统上的传动轴及卡丹轴、动力装置支承、方向盘、副车架、排气管及座椅靠背等。动力吸振器一般针对某个特定噪声频率,通过产生与主系统相位差180°的振动,从而抵消主系统某个频率的振动。根据主系统产生噪声频率的不同,通过调节动力吸振器的质量、刚度、阻尼等抵消某个频率的振动,同时动力吸振器作用的频率范围覆盖十几Hz到几百Hz。比如:针对座椅抖动,可在靠背上增加的动力吸

    汽车与新动力 2019年3期2019-06-26

  • 用于含阻尼薄板结构减振的分布式动力吸振器的优化方法研究
    0000)动力吸振器是由Frahm[1]在一个世纪以前发明的。它是一款能够针对特定频率减振的理想装置。由于具有简单、可靠和高效等特点,动力吸振器广泛应用于结构减振降噪工程中[2-4]。吸振器的减振性能对于结构振动特性的误差非常敏感,单个吸振器用于结构减振时,参数设置稍有偏差就会造成减振效果的明显下降。因此,学者们研究了具有自调谐功能的吸振器、多自由度吸振器、复式动力吸振器或者多个频率不同的吸振器组合来克服这些缺点[5-7]。近年来,多个动力吸振器用于连续体

    振动与冲击 2019年11期2019-06-21

  • 基于PID控制算法的主动式动力吸振器
    法的主动式动力吸振器贾富淳,孟宪皆,王琳燕(山东理工大学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在传统的动力吸振器和主系统之间添加作动器,采用PID控制器,根据主系统的位移反馈对作动器进行调节,从而达到主动控制的目的.首先推导了激振力和控制力对位移的传递函数;其次通过对电磁作动器与PID控制器的分析,得到了作动器和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建立了主动式动力吸振器控制系统模型;最后对控制系统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了主系统位移的频响函数曲线和在不同激励下主系统位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10-20

  • 轨道车辆车体半主动式磁流变吸振器的减振特性研究
    一定影响。动力吸振器由于具有结构简单、减振效果好的优点,已成为降低车体振动、提高旅客乘坐舒适度的有效手段之一[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动力吸振器已进行大量研究。Foo等[2]在车体中部布置了动力吸振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乘客舒适度;Tomioka等[3]将转向架之间的纵向运动作为动力吸振器,明显降低了车体的弯曲振动;周劲松等[4-8]引入了车辆运行平稳性指标对车体动力吸振器的减振效果进行评价,并利用最优频率比和最优阻尼比对车体动力吸振器进行优化,大大降低了

    振动与冲击 2018年16期2018-09-03

  • 钢弹簧浮置板动力吸振器设计
    轨道上加设动力吸振器,降低由隔振所引发的浮置板轨道道床和钢轨振动增大的部分。动力吸振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借助吸振器的阻尼和刚度元件,通过自身振动,从目标系统中吸收能量并进行消耗,从而降低目标系统的振动。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关于动力吸振器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7-8],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主要应用于钢轨,而在浮置板上应用较少。将单自由度动力吸振器设计理论和多模态控制理论相结合,根据有限元模型中车辆运行状态下浮置板轨道振动频谱特性,对浮置板动力吸振器的参数进行优

    都市快轨交通 2018年3期2018-07-25

  • 空间航天器用动力吸振器设计与试验验证
    就提出了动力吸振器(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的概念,用以增加机械结构的阻尼,减小机械结构的振动[2].传统动力吸振器的阻尼部分一般采用摩擦阻尼、橡胶材料、油阻尼等形式,但由于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摩擦阻尼易磨损,橡胶材料易氧化和油阻尼器易漏油等问题,因此采用传统阻尼材料的动力吸振器在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3].动力吸振器基于电涡流耗能原理,其阻尼力可非接触产生,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相对运动部件的磨损,因此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4-5].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07-09

  • 动力吸振器对有轨电车弹性车轮的减振降噪影响分析
    屏蔽、安装动力吸振器等措施。其中弹性车轮能有效降低轮轨噪声,已经广泛应用于轻轨车辆[3]。而在弹性车轮的基础上,采用加装动力吸振器的措施有着安装简单、维护方便、经济实用和便于调控某几个特定频率的优点,可用以进一步降低轮轨噪声。许多研究人员对列车车轮安装动力吸振器优化措施的降噪效果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德国[4],ICE2高速列车上所添加的VICON-RASA型动力吸振器,如图1(a)所示,现场测试表明,该类型吸振器能够降低列车总辐射噪声5 dBA~8 dB(A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8年3期2018-06-25

  • 变质量-负刚度动力吸振器试验研究
    方法,利用动力吸振器可以“吸收”主系统的振动,其力学原理是通过相对运动产生惯性力作用在主系统上,从而抑制主系统振动。传统的动力吸振器有效频率范围较窄,不适合于激励频率经常变化的工况。为克服这一缺点,研究者研发了各种频率可调的动力吸振器[1]。改变吸振器的连接刚度是改变吸振器固有频率的主要方法,一般采用智能材料或者可变结构来实现,例如文献[2-3]采用磁流变弹性体、文献[4]采用磁流变液、文献[5]通过改变连接梁截面矩来调节刚度等。改变吸振器的质量是另外一种

    中国机械工程 2018年5期2018-05-03

  • 船用磁流变弹性体动力吸振器的性能研究
    变弹性体在动力吸振器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3-6]。本文从船舶推进轴系纵振的动力学特性出发,结合磁流变弹性体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船用磁流变弹性体动力吸振器结构,通过利用磁流变弹性体的剪切模量可调特性设计一种新型的宽频带动力吸振器,实现变转速工况下对船舶推进轴系纵振实施有效控制。根据上述思想设计并加工出一套完整的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动力吸振器,并对其移频特性进行测试,对磁流变弹性体动力吸振器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从而为船舶轴系纵向振动控制研究提供理论和工

    船舶力学 2018年4期2018-04-25

  • 磁悬浮式动力吸振器减振性能的研究
    的磁悬浮式动力吸振器,与传统的机械式吸振器相比具有非机械接触,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分析了磁悬浮式动力吸振器的系统结构和吸振原理,建立了磁悬浮式吸振系统的理论模型。通过仿真得出在磁悬浮式动力吸振器工作前后主系统的振动对比;当吸振器的固有频率与外部干扰力频率一致时,吸振器的振动可以满足机械结构的要求。最后通过实验研究,驗证了磁悬浮式动力吸振器具有一定的减振效果,与理论相吻合。

    振动工程学报 2017年6期2018-04-11

  • 基于反共振原理的管路吸振器调谐方法
    共振原理的管路吸振器调谐方法杨 恺,张针粒(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武汉 430205)针对船用管路线谱振动传递的抑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反共振原理的管路吸振器调谐方法。该方法利用吸振器带来的反共振物理特性,通过调谐动力吸振器固有频率,改变管路振动传递函数的反共振区域,使需要抑制的线谱频率处于该区域,从而改变管路振动传递特性,实现振动抑制。首先,介绍采用动力吸振器抑制管路线谱振动传递的策略。随后,针对船用管路提出动力吸振器的结构形式及其安装方式。其次,利用结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7年5期2017-10-23

  • 基于双稳态发电的非线性吸振器的动力学特性及参数影响研究
    态发电的非线性吸振器的动力学特性及参数影响研究任博林, 刘丽兰, 张小静, 李淑超(西安理工大学 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西安 710048)基于双稳态发电建立了在简谐激励下的非线性吸振器的动力学模型。从数值仿真的角度研究了在简谐激励下基于双稳态发电的非线性吸振器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了激励频率和激励幅值对吸振器发生大幅混沌运动的影响规律。研究了调谐频率比f、质量比μ、非线性强度β和吸振器的阻尼系数γ1对非线性吸振器和主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得到了主系统发生共

    振动与冲击 2017年17期2017-09-25

  • 考虑非线性阻尼的双稳态电磁式吸振器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的双稳态电磁式吸振器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刘丽兰, 任博林, 朱国栋, 杨倩倩(西安理工大学 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西安 710048)将非线性阻尼引入到双稳态电磁式振动能量捕获器中,提出了考虑非线性阻尼的双稳态吸振器。建立了考虑非线性阻尼的双稳态吸振器和主系统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分析了考虑非线性阻尼的双稳态吸振器随非线性阻尼系数的分岔情况。数值仿真研究发现,特别是在频率共振区域,考虑附加非线性阻尼的双稳态吸振器比线性阻尼的双稳态吸振器对主系统减振更有优势

    振动与冲击 2017年17期2017-09-25

  • 悬臂梁式动力吸振器多频减振研究
    )悬臂梁式动力吸振器多频减振研究周荣亚(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将悬臂梁作为动力吸振器附加在振动主结构上来达到振动抑制的目的,数值计算分析表明悬臂梁式动力吸振器具有多频减振特性。按照模态理论建立基于悬臂梁的具有集中参数的等效复式动力吸振器模型,悬臂梁的每一阶模态作为一个自由度的弹簧质量系统,把悬臂梁每阶模态的有效模态质量和等效模态刚度作为每一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的集中质量和刚度。用悬臂梁式动力吸振器的附加动刚度验证等效复式动力吸振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7年4期2017-09-03

  • 简谐激励作用下强非线性吸振器的能量转移效能
    作用下强非线性吸振器的能量转移效能陈建恩1,刘 军1,葛为民1,孙 敏2(1.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市先进机电系统设计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2.天津城建大学 理学院,天津 300384)以单自由度主结构承受简谐激励作用时强非线性吸振器的减振能力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复变量平均法获得系统的慢变方程,并进一步得到描述稳态响应的非线性方程组。通过对比复变量平均法和龙格库塔获得的解,验证推导过程的正确性。利用复变量平均法分析吸振器的能量转移效能及其恒定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7年3期2017-06-28

  • 有色噪声激励下非线性吸振器的能量传递
    声激励下非线性吸振器的能量传递刘丽兰 任博林 李淑超 张小静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西安,710048将双稳态振子作为非线性吸振器,建立了含非线性吸振器的主系统力学模型,给出了有色噪声激励下系统的控制方程并进行了量纲一化。借助数值仿真,研究了系统初值、调谐频率比、质量比、阻尼系数对主系统和非线性吸振器振动能量的影响规律。通过系统结构参数的逐步优化选择,获得了将主系统振动能量最小化并使非线性吸振器振动能量最大化的最优结构参数配置区间。有色噪声;非

    中国机械工程 2017年8期2017-05-03

  • 基于动力吸振器的中空轴系纵向减振研究*
    6)基于动力吸振器的中空轴系纵向减振研究*赵 帅, 陈 前, 姚 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16)针对中空轴系的纵向振动,在轴系内部安置阻尼动力吸振器对其进行了减振设计。结合子结构综合法和传递矩阵法建立了附加阻尼动力吸振器复杂轴系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阻尼动力吸振器与轴系的耦合系统在简谐激励下的动力学响应,并采用了有限元仿真,表明阻尼动力吸振器的加入使得轴系的纵向共振峰得到抑制,轴系共振频率附近的频响曲线趋于平缓。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7年2期2017-04-27

  • 动力吸振器在悬置系统隔振中的应用
    车有限公司动力吸振器在悬置系统隔振中的应用周旭峰芜湖凯翼汽车有限公司介绍了动力吸振器的原理及在整车NVH性能开发中的应用。针对某款轿车噪声振动的实际问题,对噪声来源,传递路径进行了测试,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右悬置支架为噪声的主要传递路径。采用了在右悬置支架上安装动力吸振器的隔振方式来解决问题,并根据空间位置、动力吸振器的固有频率目标值和试验测试确定了动力吸振器的结构,质量和静刚度范围。动力吸振器在悬置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小发动机某一频率的噪声,提高整

    环球市场 2016年15期2016-12-02

  • 垂尾抖振控制中多重动力吸振器设计
    控制中多重动力吸振器设计牛文超,李斌(西北工业大学 飞行器结构力学与强度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西安 710072)针对飞机垂尾抖振抑制的需要,进行小型电涡流耗能动力吸振器设计,并推导多重动力吸振器最优参数设计方法。分别以悬臂梁系统和缩比垂尾为被控对象,并考虑动力吸振器与垂尾实际尺寸,选定合理安装位置,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多重动力吸振器吸振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多重动力吸振器具有良好的振动抑制效果,可满足设计预期要求。振动与波;抖振抑制;电涡流阻尼力;多重动力吸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6年3期2016-10-14

  • 中空轴系多模态纵向减振研究
    )采用阻尼动力吸振器对中空轴系纵向多阶模态进行振动控制,结合子结构综合法和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多个阻尼动力吸振器-轴系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动力学特性分析。考虑到各阶阻尼动力吸振器间的相互影响,以极小化目标频段范围内轴系位移响应的均方值为目标函数,对各阶阻尼动力吸振器的参数进行了联合优化;针对轴系中空特点,设计了阻尼动力吸振器的具体结构形式,利用有限元仿真对理论计算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轴系多模态控制时,在多阶阻尼动力吸振器作用下,目标频段范围内的轴

    振动与冲击 2016年12期2016-08-04

  • 新型欧拉屈曲梁非线性动力吸振器的实现及抑振特性研究
    曲梁非线性动力吸振器的实现及抑振特性研究刘海平, 杨建中, 罗文波, 钱志英(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100094)将欧拉屈曲梁和线性弹簧并联使用,构建非线性动力吸振器。建立了安装欧拉屈曲梁非线性动力吸振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谐波平衡法推导了主从振系的频响方程组。利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对比计算了在瞬态激励和多频稳态激励条件下,未安装吸振器、安装线性和非线性吸振器时主振系在时间域和频率域的响应特性。在此基础上,开展欧拉屈曲梁的初始挠度、初始倾角和阻尼系

    振动与冲击 2016年11期2016-08-04

  • 有阻尼吸振器参数优化与应用
    007)有阻尼吸振器参数优化与应用王卫峰1,2,丁智平1,贺才春2,涂奉臣2,穆龙海1(1.湖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2.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7)针对某一特定频率下的振动问题,优化有阻尼吸振器参数来对其进行吸振。先对悬臂梁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对振动贡献最大的频率并确定吸振器的安装位置;然后,应用单自由度质量感应法得到动力吸振器在主振动系统上安装位置点的等价质量和等价刚度,并由其组成一个等效的单自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5期2015-12-08

  • 双振子动力吸振器设计与仿真分析
    9)双振子动力吸振器设计与仿真分析张武林(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飞机所,陕西 西安 710089)针对传统振子吸振器单频吸振的局限性,以及为减小薄板结构的振动响应,基于单振子模型建立双振子多频动力吸振器。先介绍了双振子动力吸振器的模型,采用弹簧-质量单元构成吸振系统对振动能量进行吸收;再介绍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双振子模型的吸振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双振子吸振器具有较好的吸振作用,且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双振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5期2015-12-08

  • 基于磁流变弹性体变刚度动力吸振器的研究
    十分必要。动力吸振器始于1902年,由Frahm 发明[1]。因为其结构、性能及经济等方面的优势而得到了广泛研究。但传统动力吸振器由于结构参数固定,只有当固有频率等于外界激振频率时,才可对主系统进行有效减振[2],对于变频激振,其减振性能会大幅降低,严重制约了吸振器的使用范围。近些年自适应动力吸振器[3-7]由于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且可以有效拓宽吸振器减振频带而得到快速发展。磁流变弹性体 (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s,MRE

    舰船科学技术 2015年11期2015-12-07

  • 悬臂梁动力吸振器在舰艇变流机组上的应用研究
    3)悬臂梁动力吸振器在舰艇变流机组上的应用研究庞天照1,何其伟2,代 振2(1.海军驻葫芦岛431厂军事代表室,辽宁葫芦岛 125004;2.海军工程大学 动力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33)为了降低舰艇变流机组传递至基础的振动,机脚位置加装了悬臂梁动力吸振器。分析了变流机组的振动特性,研究了悬臂梁动力吸振器的基本原理,并对其减振效果进行了仿真验证;在此基础上,为了确保悬臂梁动力吸振器的减振效果,提出了悬臂梁动力吸振器的调试方法以及使用、维修基本要求。变

    中国修船 2015年4期2015-11-28

  • 吸振器底座对减振效果的影响研究
    研究热点之一。吸振器技术就是一种能够有效抑制结构弹性模态共振的振动控制技术,该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效果好等优点。柔性结构由于其自身特性,在一定频率范围内通常具有多阶弹性模态。若仅某一阶模态需要进行控制,则可将柔性结构等效为单自由度结构,其控制方法相对成熟[1]。因此该领域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多模态控制方面,适用的吸振器技术包括多吸振器[2-4],多自由度吸振器[5-6]以及主动[7-8]或半主动吸振器[9-10]技术。多吸振器技术使用多个吸振器来控制结构的多阶

    振动与冲击 2014年13期2014-09-07

  • 军用船舶动力吸振器性能与参数优化研究
    )军用船舶动力吸振器性能与参数优化研究郭有松1,3,李 超2,王德禹1,张 敏3(1.上海交通大学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0; 2.北京明航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23;3.常州容大结构减振设备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31)降低辐射噪声低频线谱能量一直是各国海军提高船舶声隐身性能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动力吸振器被认为是一种解决低频线谱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舰船振动控制领域应用广泛。从目前军用船舶动力吸振器使用情况来看,控制频率主要集中在

    舰船科学技术 2014年7期2014-07-31

  • 简支平板上多个惯性主动吸振器的控制原理以及数值分析
    上多个惯性主动吸振器的控制原理以及数值分析刘孝斌,俞孟萨,高岩(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江苏无锡214082)文章使用阻抗方法建立了多个吸振器分布式反馈控制简支平板的振动模型,数值计算分析了这种控制方式的机理。惯性吸振器的电磁力、惯性力与弹性力耦合产生作用力于简支平板,惯性吸振器之间通过平板振动也会产生耦合,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反馈控制方式的“模态控制”和“主动阻尼”的机理,吸振器的数量和分布范围越大,控制的振动频率范围和控制性能就会越高,为吸振器的优化布置提

    船舶力学 2014年7期2014-06-15

  • 时滞动力吸振器抑制扭转系统的振动*
    63)时滞动力吸振器抑制扭转系统的振动*赵艳影†李昌爱(南昌航空大学飞行器工程学院,南昌 330063)本文研究了采用时滞动力吸振器抑制扭转振动系统的振动问题.采用稳定性切换方法分析了时滞动力吸振器及其扭转振动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分别得到了时滞动力吸振器和扭转振动系统的时滞稳定和不稳定区域.结果表明,当时滞调节到动力吸振器的临界稳定值时,主振动系统的振动可以完全消除.当时滞在小于时滞动力吸振器的临界稳定范围进行调节时,可以将主振动系统的振动部分消除;并且时滞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3年1期2013-09-17

  • 悬臂梁吸振器建模及吸振性能分析*
    0 引 言动力吸振器(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DVA)由于结构简单,对于主系统的窄带响应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受到广泛的研究[1].这种设备通过在振动主体上附加一子系统分流振动能量来达到对主系统振动控制的目的.传统吸振器多由弹簧和质量块组成,动力参数固定不可变,吸振带宽极窄,吸振效果会随着设备工况的变化而变差.针对这点,文献[2]设计了悬臂梁吸振器,它是由梁及质量块组成,随着质量块在梁上的滑动,相应地改变吸振器的刚度以此来改变吸振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3年1期2013-03-09

  • 磁流变弹性体主动式自调谐吸振器控制系统的研究
    0027)动力吸振器作为一种常用的减振设备,按是否有源可以分为:主动式,半主动(或者自调谐)式,被动式。主动式吸振器主要有电磁式[1]和压电式[2]等。主动式吸振器由于其主动元件工艺相对成熟以及普遍良好的减振效果,研究和应用广泛。文献[1]中设计了一种船用柴油机减振的电磁式主动吸振器,并为其设计了基于MLMS的自适应控制率。文献[2]中设计了以压电陶瓷作动器为主动元件的主动式吸振器,并设计了主动力控制程序。然而主动式吸振器能耗大,结构复杂,影响实际应用。自

    振动与冲击 2012年6期2012-02-13

  • 非线性吸振器刚度调整策略研究
    使用寿命.动力吸振器(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DVA)由于结构简单,对于主系统的窄带响应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受到广泛的研究[1].由线性振动理论可知:在单频激励的情况下,即使是优化的被动线性吸振器,在某些频率范围内不仅没有吸振效果,反而会加剧主系统的振动.实际应用中,主系统的工况往往会变化,被动线性吸振器的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是只要附加的线性动力吸振器的自然频率与施加在主系统上的外激励频率一致,主系统就能保持最好的减振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1年1期201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