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

  • 做一条世间的『游鱼』
    非常尊重文学家陶弘景,想请他出山做宰相,但陶弘景却不愿意。于是,他就画了一幅《二牛图》作为回答:画上两头牛,一牛自由自在地在吃草,表情十分愉悦;另一头牛,却穿了鼻栓,受到人的束缚,表情十分不自在。梁武帝看后,哈哈大笑,立即明白了陶弘景的意思,也不强求,就封了陶弘景为“山中宰相”。这幅图,很形象地诠释了“名缰利锁”的寓意。名利,固然重要,但如果名利如牛之“鼻栓”,捆绑了人生,使人失去了自由,那么,智者就宁愿放弃名利。也唯有如此,才能够换取一种“自由人生”——

    党员文摘 2023年20期2023-12-15

  • 江山如此多娇
    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注释:【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水中潜游的鱼。【欲界】人间。【与】欣赏。山川之美,自古以来就被文人墨客所欣赏和推崇。赏山间明月,沐江上清风,俯仰之间,尽是大自然馈赠的美景,身处其中,心境超脱,怡然自得。那么,山川之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让我们拆开一封来自一千五百多年前陶弘景寄给友人的信笺,在其短短的六十八个字中寻找这份答案吧。在这封信里,我们借作者之眼看到了高耸入云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溪流、色彩斑斓的石壁、四季常青

    作文新天地 2023年30期2023-12-10

  • 富含深意的书信
    呢?让我们通过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来学习吧。一、深意,是心照不宣的称呼。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彼此间的称谓语。在《答谢中书书》中,“中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谢征曾任中书舍人,所以陶弘景直呼他的官職名。作为朋友,为什么不称呼对方的名字,而称呼他的官职呢?因为谢征奉梁王之命请陶弘景还朝为官,辅佐朝廷政事,而陶弘景已经决定隐居山中,因此他写下此文,回应谢征,这个称呼表明了自己与其道不同,不相为谋。在《与朱元思书》中,吴均直接呼唤朱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3年35期2023-09-13

  • 自我突围的天光 ——试析“短文二篇”组合的大概念
    见日之语。一、陶弘景与苏轼面临不同困局每个独立的个体游走于天地之间都有两个自体,即真实的自体和虚假的自体。 对此武志红在《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中详细地进行了阐述:“自体即self,而自我即ego。前者是一种完整意义上的‘我’,后者是头脑自我。 活在头脑中时,自体就是虚假自体;活在感受和关系中时,自体就是真实自体。 ”[1]作为社会的生物,我们时刻生活在人际与交流中,社会的教化训练了我们发达而敏感的大脑,然而正是这样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真正的自我,那个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25期2023-09-08

  • 《养性延命录》对导引术的贡献*
    药学家、养生家陶弘景撰写,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养生学专著[1],陶弘景在南北朝前各位医学家所著养生资料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养生思想融入该书,以“庶补助于有缘,冀凭以济物耳。”书中的天人合一养生思想,在健康中国大背景下,有利于推广规范科学的养生方法[2]。1 《养性延命录》作者及成书介绍《养性延命录》由南朝士族陶弘景所著。陶弘景为道教上清派第九代宗师,一生博通经史,著作颇丰。《养性延命录》成书于魏晋南北朝年间,正值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迅速,战火不断的分裂动

    河南中医 2023年6期2023-06-27

  • 《真灵位业图》纂者为陶弘景新证 ——兼与广濑直记等先生商榷
    有“梁贞白先生陶弘景纂,唐天台妙有大师玄同先生赐紫闾丘方远校定”的字样①除特殊说明外,本文所引《真灵位业图》内容均出自“三家本”《道藏》,简称“今本《位业图》”,后文不再出注。参见《道藏》(第3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影印本,1988年,第272-283页。,但由于陶弘景(456—536年)从子陶翊《华阳隐居先生本起录》等重要书目未曾著录,明清时期王世贞②《秘册汇函》本《真灵位业图》载有王世贞《题陶贞白〈灵宝真灵位业图〉》,参见(梁)

    地域文化研究 2023年1期2023-02-18

  • 魏晋尺牍书迹的定名
    ”,南朝亦然。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提及梁府收藏的一些单件书迹,率取书迹的首句之辞,以“一纸”相称,例如“‘五月十五日繇白’一纸”,“‘五月十一日’一纸”。唐朝贞观年间, 褚遂良《右军书目》所录右军书迹,凡六十三卷、二百六十六件,除右军抄录前人文章的《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赞》三篇之外,每件录首行文辞,并注行数。例如:“昨殊不散。三行。”“羲之死罪,荀葛各一国佐命之宗。十七行。”晚唐张彦远《右军书记》是辑录王羲之尺牍文的专门文献,开篇有段《十七帖》大

    读书 2023年1期2023-01-12

  • 问得含蓄 答得模糊
    何所有赋诗以答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是一首十分有趣的答皇帝问的古诗。皇帝为谁?有的学者认为,是齐高帝发布诏书,以“山中何所有”为题进行询问;也有的认定为齐武帝。经《陶弘景评传》作者钟国发考证断定,“诏问”者乃齐明帝萧鸾。钟先生认为,明帝濫杀无辜,篡夺帝位后,把陶弘景当作方外之士的代表人物,想借重他的道法以获取神灵的保佑,曾请他祭祀名山,殷勤备至;发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也是拉拢手法之一。但陶弘景却始终与其保持距离,答诗中利

    共产党员·下 2022年7期2022-05-30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艺术特点赏析
    ,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隐居时写给中书舍人谢征的一封回信,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写出了山川之美。其中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议论与抒情、写景皆备,可谓文短旨深,景美志洁。本文拟从结构、语言、意蕴三方面着手,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为教学《答谢中书书》提供参考。一、精巧灵妙的结构1.“美”字串珠,前后勾连。文章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开篇,抒发感慨,分述部分重点放在“美”字,仰视“高峰入云”为先,俯瞰“清流见底”承接,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此处景意相偕,

    师道·教研 2022年7期2022-05-30

  • 养生当以辛劳为要
    无异也。南朝·陶弘景《养生延命录》曾听一位对养生颇有研究的老友评价当前的养生热,说养生应是件辛苦事,岂能像有些人那样,光想着吃点补品、跳跳广场舞、游山玩水,高高兴兴、轻轻松松就养生了?读陶弘景记录青牛道士封君达的这段话,所谓“劳苦胜于逸乐”,颇有些同道之意。说起陶弘景,知之者不少。他是南朝齐梁时著名的养生家、道教理论家和医学家,道教上清派的集大成者、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的开创者。《养性延命录》是陶弘景“略取要法,删弃繁芜,类聚篇题”后的作品,辑录了上自炎黄、下

    家庭医学 2022年3期2022-04-07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艺术特点赏析
    ,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隐居时写给中书舍人谢征的一封回信,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写出了山川之美。其中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议论与抒情、写景皆备,可谓文短旨深,景美志洁。本文拟从结构、语言、意蕴三方面着手,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为教学《答谢中书书》提供参考。一、精巧灵妙的结构1.“美”字串珠,前后勾连。文章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开篇,抒发感慨,分述部分重点放在“美”字,仰视“高峰入云”为先,俯瞰“清流见底”承接,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此处景意相偕,

    师道(教研) 2022年7期2022-02-19

  • “搨本”“拓本”与“打本”
    并无椎拓技术。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第四启》云:“世论《咸云》,江东无复钟迹,常以叹息。比日伫望中原廓清,太丘之碑,可就摹采。”《陈太丘碑文》出蔡邕,书丹者不传。而度陶弘景文意,则书出钟繇手笔,当是后来补树者。陶弘景所说的“太丘之碑,可就摹采”,无疑是指传真钟繇书迹而言。如果梁时有椎拓技术,则梁武帝、陶弘景自可遣使渡江椎拓。综合此条数据并俗体会意“拓”字出现的历史时代,椎拓技术的出现应该在梁后隋前。

    老年教育 2022年1期2022-01-20

  • 陶渊明还是陶通明
    向“山中宰相”陶弘景陶弘景, 字通明。《南史· 陶弘景传》载:“(梁武)帝手敕招之,锡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即三四句典故出处。相反, 陶渊明卒于刘宋, 未及入齐, 离萧梁时代相距甚远,与梁主无涉。五六句即《陶弘景传》所言“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的诗意化表达。陶弘景少好道术,《南史》本传载其“善辟谷导引之法”,又其母“梦青龙无尾, 自己升

    读书 2021年4期2021-04-09

  •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成书背景探赜※
    章天明 陈 旭陶弘景(公元456—536 年),一名胜力,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学者称其为贞白居士,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陶弘景历经南朝之宋、齐、梁三朝,为道教上清派宗师,宋末之时为诸王侍读。梁朝时,陶弘景隐于茅山,潜心修道,但朝廷之事常以书信向他咨询,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其一生雅好摄生,精研药术,长于炼丹铸剑,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琴棋书画无所不工,博学多才,著作丰富,在道术、医学、科技、文艺诸领域多有建树。陶弘景精研医药,承其“祖世以来,务敦方

    中医药通报 2021年3期2021-03-26

  • 与奇思妙想相遇
    这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语言干净生动,宛若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融入想象,带入生活,让学生们充分领略江南的秀丽风光;借助作者生平资料和写作背景,和学生们一起品悟信中暗含的真情实意。本以为,本文如往常教学一样利用一两个课时讲解、学习就完了。谁料,意外和惊喜不约而至。下课我刚回到办公室,一个男孩追过来,说自己在“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中读到了陶弘景更委婉的拒绝理由。他说:“‘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了傍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1年1期2021-02-06

  • 与奇思妙想相遇
    这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语言干净生动,宛若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融入想象,带入生活,让学生们充分领略江南的秀丽风光;借助作者生平资料和写作背景,和学生们一起品悟信中暗含的真情实意。本以为,本文如往常教学一样利用一两个课时讲解、学习就完了。谁料,意外和惊喜不约而至。下课我刚回到办公室,一个男孩追过来,说自己在“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中读到了陶弘景更委婉的拒绝理由。他说:“‘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了

    莫愁 2021年3期2021-01-27

  • 智慧和感受是不可以传授的
    慧南朝齐梁间的陶弘景,多年来一直隐居于曲山之上。据说后来他的好友萧衍取得了帝位,几次想请他出仕,都被陶弘景拒绝了。萧衍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就派人将朝廷的文件送到曲山,请陶弘景帮忙决策。陶弘景“山中宰相”的绰号就是这么来的。他在《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中写道:“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最后一句我觉得非常妙!智慧和感受只能靠自身去體会,即便是自己的孩子或徒弟,也是无法传授的。慧能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就是这个道理。近日读到沩山灵佑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24期2021-01-22

  • 《真诰》所言“使作隶字写出”本义还原
    :隶字;杨羲;陶弘景陶弘景在他整理的道教上清派典籍《真诰》中有言:“三君手迹,杨君书最工,不今不古,能大能细。大较虽祖效郗法,笔力规矩,并于二王。而名不显者,当以地微,兼为二王所抑故也。”“三君”中的杨君为杨羲(330 - 386),本为吴人,居丹阳句容(今属江苏)。晋简文帝司马昱为相王时,杨羲曾为其公府舍人。杨羲一生最重要的活动是作为降真的灵媒书写道经。作为道教上清派的创始人之一,杨羲在道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陶弘景认为杨羲的书法在笔力规矩上,称得上“并

    速读·下旬 2020年5期2020-10-09

  • 善鉴与善写
    不乏其人。梁朝陶弘景,曾为梁武帝鉴定御府所藏王羲之书迹,指出不少伪迹,读读他写给梁武帝的信函就可知道。陶弘景不但熟悉右军书法,也是“善写”的书家。唐朝大书家褚遂良,唐楷五家之一,魏徵夸他“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之体”,推荐他到唐太宗身边“侍书”。褚遂良曾经鉴定宫廷收藏的王羲之书迹,“当时莫能辨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无一舛误”(《旧唐书·褚遂良传》)。还可举出宋朝书家米芾、黄伯思,清朝翁方纲,都是“善鉴”又“善写”的人物。当代书画鉴定家启功、謝稚柳,也是“善写

    读书 2020年7期2020-07-09

  • 从《养性延命录》中谈养生
    学家、医药学家陶弘景编撰,为我国古代早期养生学优秀代表作之一。其养生思想一方面主张闲心寡欲以养神,另一方面又主张吐纳导引以养形;另外,还包括情志、房室、饮食等。陶弘景博采众长,系统地提出了形神一体、饮食调摄、服气调息、导引按摩为一体的养生保健体系,成为后世奉行的养生法则,其养生内容主要包括:1.教诫之道一是形神俱养,重在养神。形神俱养是养生的基本要求,就是保持“形与神俱”,这样才能达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目的。《养性延命录》的中心思想即要固护人体的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0年7期2020-07-09

  • 梁代名医陶弘景养生妙法
    陶弘景出生于公元456年,卒于公元536年,丹阳秣陵人(今江苏南京)人。他受葛洪影响颇深,10岁时看过葛洪的《神仙传》后,便对此书爱不释手,而且有了学道成仙的想法。于是36岁时,陶弘景辞去官职,退居句容之句曲山(茅山)修道,著述,炼丹。著有中药学著作《本草经集泣》,养生学著作《养性延命录》、中医学著作《真诰》《效验方》《肘后百一万》。存思服日月静功养神法存思,又称存想,道家的气功术语。“服日光月芒法”是以存思为主的静功。道家认为,太阳光芒万丈,滋育生化万物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17期2020-06-01

  • “本草纲目”是这样写成的
    ,叫“鲮鲤”。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的时候爬上岸来,张开鳞甲装死,引诱大群蚂蚁爬进它的甲片内,然后立刻闭上鳞甲潜入水中,在水里开甲让蚂蚁浮出淹死,以便在水中吞食。为了证实陶弘景的说法,李时珍亲自上山,在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许多蚂蚁,证实穿山甲确实是食蚁,这一点陶弘景是对的。不过,通过观察,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是用舌头舔食,“常吐舌诱蚁食之”,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这一点陶弘景错了。李时珍的这些考证过程都详细记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0年12期2020-04-06

  • 陶弘景菜园求学
    佚名陶弘景,字通明,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文学家,自号华阳居士。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蜾蠃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說,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

    科学导报 2019年15期2019-09-23

  • 山中宰相陶弘景
    陶弘景,一生经历南朝宋、齐、梁三个朝代,是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家。他出生于书香家庭,从小就特别爱钻研经典古书、医药典籍,所以不到10岁,就已经博览群书啦!在他心目中,对圣人的言行已经非常熟悉,并且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他在当地非常出名,大家对经典有任何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都会跑来问他。有时候,别人问的问题他不清楚,在书中没读到过,或者不记得,他就赶紧去查经典、找资料,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家人说:“你何必这么辛苦呢?任何人都不是完人,哪里有知道世上所有事

    小读者之友 2019年6期2019-09-10

  • 古诗欣赏
    诗以答[南朝]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②,不堪③持赠君。【注释】①诏问:诏书所问。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为回答齐高帝诏书问“山中何所有”而作的一首诗。②怡悦:高兴,喜悦。③堪:能,能够。【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医药学家。在齐朝时曾经为官,后来长期隐居于南京附近的句曲山中。梁武帝萧衍知道他智慧明达,非常看重他,每有朝廷大事,就派人前往山中咨询,因此当时的

    小读者之友 2019年11期2019-09-10

  • 《养性延命录》养生思想体系研究
    030006)陶弘景,字通明,为丹阳秣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人。生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孝建三年(456年),是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的开创者,为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道教理论家和医学家。在养生学方面,著有多部著作,有《养性延命录》《导引养生图》《养生经》等。本文拟对《养性延命录》中的养生内容进行一些解析,以求教于方家。《养性延命录》中,将关于养生的长寿的理论技法分为了六卷的内容,但仔细研读全部内容之后,笔者认为,由于陶弘景作为一位道教宗师,其养生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希望健康长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5期2019-02-21

  • 萹蓄品种古本草溯源
    蓄”之误。梁·陶弘景 《名医别录》:“萹蓄,无毒。主治女子阴蚀。生东莱。五月采,阴干。”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萹畜处处有,布地生,花节间白,叶细绿,人亦呼为蓄竹。煮汁与小儿饮,治蛔虫有验。”宋·苏颂 《图经本草》:“萹畜,亦名蓄竹,生东莱山谷。今在处有之。 春中布地生道旁,苗似瞿麦,叶细绿如竹,赤茎如钗股,节间花出甚细,微青黄色,根如蒿根,四月五月采苗,阴干。”祝按:《图经本草》所附药图:“冀州萹蓄”,即今蓼科植物萹蓄。萹蓄,为中医常用清热、利水通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1期2019-01-29

  • “大字始祖”陶弘景
    名家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人,历经宋、齐、梁三朝,曾經为官,后辞官归隐坚决不再出仕。精通医药、炼丹,在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本期,我们就来聊聊他的书法。自幼习书有成陶弘景一生才学不凡,是当时有名的知识分子。他一生都很喜欢写作,所以可以说是著作等身,这也练就了他的一手好书法。据史书记载,他年仅四五岁就喜欢写文章,“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所谓“荻”是一种草,小小年纪就用草当做毛笔来练字,可见他对书法的兴趣。师从书法大家据说,陶弘景在书法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8年10期2018-12-15

  • 自怡悦
    南朝齐梁间隐士陶弘景,是道教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擅长药学,并不以诗名。他留给我们的诗也不多,而我却非常喜欢他的《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这是对皇帝诏问的作答,以诗答诏,并不多见,何况这首诗又写得如此的轻灵而有意味。诗不长,录于下:“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山間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一问一答,问得很实在,答得却非常机敏。岭上多白云,是常识,曾在山上住过的人都清楚,山上多的是云,朝朝暮暮间,出山入峡,飘忽不定。白云在山间,飘来飘去,无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8年11期2018-11-30

  • 东亚佛教语境中的梦研究
    中国齐梁时代的陶弘景所编撰的《周氏冥通记》中,周子良也一直在记梦。它比明惠早了将近七百年。本文以明惠的《梦记》为中心,对两者记梦的共同之处进行了考察。希望以此为契机,为中日梦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关键词:梦;明惠;《梦记》;陶弘景;《周氏冥通记》日本镰仓时代的高僧明惠(1173~1232)又被称为“栂尾上人”,以日本华严宗中兴之祖闻名。他从十九岁开始记载《梦记》,一直坚持到入寂前一年的五十九岁。也就是说,《梦记》的跨度长达四十年之久。《梦记》中的内

    北方文学 2018年3期2018-03-14

  • 此中有真意,山水共知音 ——论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中山水审美意识教学
    个问题:第一,陶弘景笔下的山川之景与平日所见之景有何区别?第二,作者为何要引用谢灵运,仅仅是因为谢灵运是山水诗人吗?从第四单元的五篇文言文来看,《答谢中书书》所描写的山水之奇不如《三峡》,作者陶弘景的文学地位无法与《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相提并论,文言文字词的使用比不上《观潮》,意境营造和思想深度不及《 湖心亭看雪》,但编者为何要将这篇文章收入本单元中?《答谢中书书》到底有何“美”?笔者将教学重点与难点放在这两个问题的探讨中,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中挖

    名作欣赏 2018年20期2018-01-27

  • 从“古来共谈”到“独与其奇”
    琳历来都认为,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最主要的特点是描写“山川之美”,语言清丽而简洁。但我以为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它既写出了“古来共谈”的“山川之美”,又写出了“独与其奇”的特别感受,使短短一篇写景小品文具有了特别的内涵。先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这“古今共谈”的“山川之美”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区区四十字,写尽山川的盎然生意。有俯仰生姿的视角:仰望山峰高耸入云,俯视河流清澈见底,平视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8年1期2018-01-24

  • 陶弘景,梅长苏的原型?
    炼丹家、文学家陶弘景陶弘景生于江东名门,自幼聪明异常,四五岁常以芦荻为笔,在灰沙上学写字;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十五岁作《寻山志》。他博学多识,读书逾万卷,六经诸子史传无所不通。齐高帝为相时,引其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厚待遇),朝仪大事亦多取决于他。他虽身在朱门,却独居一室,唯以读书为务。 陶景弘36岁时辞宫归隐。他来到茅山,潜心修炼,继续研究学问,从此开始了他的逍遥生活,学道、写书、炼丹……乐得自在。 公元502年,梁代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8年33期2018-01-02

  • 美景待知音
    杨和平陶弘景将山川之美收入笔端,自觉“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之景是“欲界之仙都”,陶醉其中,享受美景带来的快乐,并感叹“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方面,他将自己与谢灵运相比,表达出欣赏山水之乐的自豪感;另一方面,又为“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感到遗憾。如此美景,如此仙都,竟然没有人能参与欣赏!美景,缺少知音啊! 苏轼在承天寺看到清朗的明月洒落在幽幽的庭院,一片白茫茫的清辉恰似一潭空灵澄澈的积水,竹柏的影子则像水藻一样在水中漂浮、晃动,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8年33期2018-01-02

  • 山中何所有
    这两句诗均出自陶弘景的《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汪曾祺说“一个人一辈子留下这四句诗,也就可以不朽矣,”此诗的份量可想而知。诗是这样写的: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首诗是南北朝时陶弘景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而写的,萧道成不愿陶弘景隐居山林,要他出仕,诏问“山中何所有”,陶弘景生性淡泊,不慕名利,赋诗明志,头一句直接引用“山中何所有”的诏问,第二句是对诏问的回答“岭上多白云”。“岭上”是山的高处,“多”突出的是“白云”的数量,作为自然界

    醒狮国学 2017年7期2017-08-03

  • 千古之谜
    异议。皮日休、陶弘景说集中在清代,当代亦有持,然而《润州图经》记载鹤铭早于皮日休,最后只剩下陶弘景了。一《瘗鹤铭》的书撰者指向了陶弘景。残篇《瘗鹤铭》所记的“甲午”,即天监十三年,亦即公元514年。在这一年,梁武帝萧衍为迎接陶弘景还山,专门为五十九岁的陶弘景建造了朱阳馆。陶弘景享受的是什么级别的待遇,就是在职丞相也不过如此吧?如果书撰者均为陶弘景,那么,他在铭文中直接说破天监十三年“立石旌事”不就得了,又何必只用干支纪年,有必要那么隐晦么,这多少有点偷偷摸

    长城 2017年4期2017-08-02

  • 《养性延命录》中的五禽戏
    坚。”南北朝时陶弘景在其《养性延命录》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各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

    饮食保健 2017年13期2017-07-31

  • 山中宰相
    朝中有一个人叫陶弘景的官员,他看透了朝廷的黑暗和官场的争权夺利,挂印辞官离开了朝廷。陶弘景辞官后,四处寻访名山,想找个修行的去处。这一天他到了茅山,只见云雾缭绕,气势非常,真如仙境一般。他便在这里结庐修行,广收门徒。有一天,陶弘景正在讲道,有个衣着华贵的人走进来向他施礼,说:“大师,山外有一位您的故交要见您。”陶弘景大感意外,自打他进山修炼,几乎与外界断了联系,怎么突然又有人见他。陶弘景摆手让门徒请人进来。不长时间,只听得外面臺阶脚步声杂乱,还有金玉叮当之

    故事大王 2017年4期2017-05-08

  • 陶弘景对《肘后方》的补阙分类整理工作研究
    宁 静 张 戬陶弘景对《肘后方》的补阙分类整理工作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肖红艳 肖金花1周 蕾 宁 静 张 戬结合陶弘景的生平,对《肘后百一方》进行解题,对其成书背景及具体整理工作进行简单研究,探讨是什么因素导致陶弘景对此书进行增补及更名,陶弘景对此书的增补工作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这次增补工作对《肘后方》最终定型过程产生了何种影响与作用。肘后方 整理修订 陶弘景 肘后百一方早期道教典籍,由于文字古奥、时代久远、内容庞杂、卷帙浩繁,研读起来

    中医文献杂志 2017年4期2017-01-14

  • 山中丞相 上清宗师
    公梅长苏身上有陶弘景的影子。一位茶友在微信中以“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功业一壶茶”开篇,以“这杯茶的格局决定了最终的结局”落笔,博得一片喝彩。由此引出此文话题,陶弘景何许人也。《茶经·七之事》中,对陶弘景是这样介绍的:陶弘景《杂录》:“苦荼,轻身换骨,昔旦丘子、黄山君服之。”那么,这个陶弘景与茶究竟是怎么样的关系,为什么人们要把他与电视剧里的江左梅郎联系在一起呢?说来话长,长话短说。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今天的南京人,南朝时那地方叫丹阳秣陵。论出

    茶博览 2016年7期2016-11-01

  • 南朝·梁《瘗鹤铭》
    黄伯思考为南朝陶弘景所书,后人多认可其说。《瘗鹤铭》虽为南朝石刻,但观其体势,圆笔藏锋,雄强劲健,已现楷书日臻成熟的面貌。曹士冕在《法帖谱文》中说:“笔法飞妙,为书家冠冕。”《瘗鹤铭》在用笔上留有篆隶遗意,有浑厚古朴的气势。黄庭坚有诗云“大字无过瘗鹤铭”,并将其结体与王羲之的《兰亭序》作比较,说:“结密而无间,《瘗鹤铭》近之;宽绰而有余,《兰亭》近之。”此铭有闲云野鹤之态,神韵上飘飘有仙气之姿,倾倒了古往今来众多的书家。陶弘景画像陶弘景(公元452——53

    视野 2016年16期2016-08-11

  • 茅山乾元观松风阁的传说
    ,前来招请高道陶弘景复朝佐政的。虽然在此之前,陷居于此的陶弘景已屡次婉拒了梁武帝的盛情,但屡降玺书称其为“先生”的梁武帝仍是欲罢不能,这次他更是亲提御毫,特意下诏书一份:“心中何所有,卿何恋而不返?”此番,手持诏书而前来的官臣们自是风风火火,信心满满,官轿差夫停守观门,两官臣直入观内自书“松风阁”的一幢两层小木楼。进得“松风阁”后,两位官臣上前施礼,随即奉上诏书,恭候道:“请陶仙长、陶大人快快启程。”年届不惑的陶弘景,此时正面南打坐,悠然闭目,在松涛声中默

    收藏界 2016年4期2016-08-03

  • “仙都·欲界”,开启《答谢中书书》的两把钥匙
    表辞官,他就是陶弘景。人问其故,他说:“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他向往哪里呢?生:山川。师:在他眼中,山川是什么?生:仙都。师:听到“仙都”一词,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生:如梦如幻,富有诗情画意。师:结合文中的语句说一说。生: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抬头望天,白云飘飘,低头看水,水流悠悠,山水相映,很有诗情画意。生:“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石壁在阳光的照耀下,显现出青、红、白、黑、黄五种奇异的色彩,绚丽耀眼,光怪陆离,如梦如幻。穿行其中,眼中皆是诗

    考试周刊 2016年53期2016-07-15

  • 梅长苏系史上何方神圣?
    。梅长苏身上有陶弘景的影子说到梅长苏,这人身份古怪,以客卿的身份在梁朝皇室和大臣之间周旋,为皇室子弟出谋划策,连皇帝皇后和郡主也对他言听计从,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有可能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不是普遍存在,但个案还是有的。至于具体人物,这里有两个备选答案:一是南朝的道家人物陶弘景;一是唐朝的布衣宰相李泌。根据时代背景而言,陶弘景的可能性大。当然,并不是说梅长苏的原型就是陶弘景,而是说梅长苏身上有陶弘景的影子。陶弘景这个真实历史人物的存在,为梅长苏这个角色的

    人生十六七 2016年1期2016-05-05

  • 死若归乡
    4月4日艺术家陶弘景意外去世,意外发生前他正在为生前最后一个项目做调研,享年36岁。《死若归乡》是策展人Alexandre Ouairy将陶弘景生前最后的作品呈现给大家的最后一个展览。步入展厅,展厅的古旧和艺术家作品融合成了十分鬼魅的视觉冲击,陶弘景最后的作品看起来更像是一语成箴的讽刺。“冥府”,是他所想象与规划的冥界城市模型;所谓有限生命终结后的去处,也是他的归处。没有证据表明冥府不是人们因留恋现世而臆造出的自我安慰。所以,其确凿存在的可能性微薄脆弱,如

    东方艺术·大家 2015年11期2015-12-25

  • 陶弘景的导引养生观
    源流中都有摘选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阐述。陶弘景(456-536),著名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自号华阳居士。他撰集的《养性延命录》,是在前人的养生要语基础上,加以整理而成的,其内容言简意明,有很强的实用性。总的来说,他继承和发扬了“以人为贵,以生为贵”的生命伦理观,提倡“天道自然,人道自己”、“我命在我不在天”等养生观念。在具体实践中,他以“行气”、“存思术”等为养生手段、以“形神兼修,不离善德”为养生宗旨、以“人欲小劳,但莫至疲”为养生原则等,形成

    健身气功 2015年4期2015-09-21

  • 对《养性延命录》中“养神”思想的探讨
    江洪摘要: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是较早的一部集历代养生学大成的专著,总结了前人在养生方面的诸多实践经验,对养生理论和方法作了系统的论述。本文拟对其“养神”理论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对当前人们的养生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关键词: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养神;养生中图分类号:B241 文献标识码:A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卒谥贞白先生,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6期2015-03-19

  • 陶弘景对本草学的贡献
    438200论陶弘景对本草学的贡献万德华湖北省浠水县洗马镇中心卫生院,湖北 浠水 438200继 《神农本草经》之后的 《神农本草经集注》,是对晋以前本草学的又一次全面总结。该著对原著所载365种药物进行逐一校勘和纠误,又增药365种,并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和药物效用分类法,重视药物炮制,详论药物加工修治诸法,亦创用以朱笔书写原著药物,以墨笔书写新增药物,为后世印刷版式提供了范例。陶弘景为本草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受到历代医家高度评价。其卓越的成就和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23期2015-01-25

  • 陶弘景养生学术思想探析
    100700)陶弘景养生学术思想探析张玉辉,杜 松,金香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陶弘景(公元456~536年)是我国著名的道学理论家、医药学家、文学家,其著作《养性延命录》集中反映了陶弘景的养生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陶弘景主张众术合修,并躬身力行,提出一套形神兼养、饮食调摄、服气调息、导引按摩为一体的较为全面的养生保健体系,成为后世医道两家奉行的养生法则。陶弘景;养生;《养性延命录》陶弘景 (公元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期2015-01-24

  • 甘草——中药国老
    的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最先提出来的。那是在梁武帝年间,陶弘景隐居句曲山(即茅山),研究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学,梁武帝多次礼聘,他却坚持隐居,而朝廷每遇大事就要向他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一日,梁武帝侍从又到句曲山,请陶弘景火速面君,不得有误。陶弘景情知事急,迅速进京。原来,梁武帝连日来不思饮食,上吐下泻,众御医诊治无效。梁武帝便想到陶弘景了,他深知陶弘景不仅对历史、地理有研究,在医学方面造诣也颇为精深。陶弘景见梁武帝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肠鸣泄

    婚育与健康 2014年4期2014-07-23

  • 陶弘景温州行踪考
    325035)陶弘景温州行踪考潘猛补(温州市图书馆古籍部研究室,浙江温州 325035)南朝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家陶弘景曾隐居温州多年,在瑞安、永嘉等地留下不少遗迹和传说。不论编著道教典籍活动,还是炼丹活动,其重要的实践地都离不开温州。他并且在温州收获了弟子周子良,也留下了与温州有关的散文篇章。对陶弘景与温州有关的行踪作一考证,揭开陶弘景在温州的隐秘岁月之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南朝;温州;陶弘景;周子良陶弘景(456 – 536年),字通明,丹阳秣陵(今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3-19

  • 茅山风景独好 诗文尽显风流:陶弘景茅山诗文经典赏论
    12013]一陶弘景(456—536),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字通明,卒谥“贞白先生”。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早年服膺儒学,热衷仕进。年近不惑,辞官归隐于句容茅山,自号华阳隐居,潜心炼丹习道。年届半百后又皈依佛门,并受于五大戒。尽管如此,儒、道、佛三教思想在他身上并未支离隔裂,相反得到了较为自然的融合。除了陶弘景为求更好地炼丹而东游浙江一带的短暂几年外,他的后半生始终隐居茅山,直至仙逝。时间长达四十余年。他已深深爱上了茅山这片世外桃源

    名作欣赏 2013年32期2013-08-15

  • 陶弘景籍贯故里考辨
    558000)陶弘景是我国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道学思想家、医药学家、文学家。其籍贯故里,史载明确一致,《梁书》本传[1]、《南史》本传[2]均云:“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陶弘景为当时丹阳郡秣陵县人氏,确切无疑。然丹阳郡秣陵县究竟在哪里?由于古代地名沿革情况复杂,郡县名称涵义多变,各类著作众说纷纭,差异较大。关于陶弘景的籍贯故里,很多辞书说法都不一:一是“今江苏南京”,《哲学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道教大辞典》等均称此说;二是“江苏江宁县”,《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3年1期2013-04-11

  • 《答谢中书书》注释献疑
    》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在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由于该文具有颇高的艺术思想造诣,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9年11月出版的《陶弘景集校注》一书将该文收入其中。因此文在国内受众较多、影响较大,它将直接影响青少年一代的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学习和思想认知,我们应该具有一种审慎和精益的态度。本文拟就从文中的一些注释问题入手,来讨论其中的答复对象、写作时间、景物地点问题。首先关于谢中书是谁的问题,该文注释为:“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6期2012-04-13

  • 医古文教学中从词汇时代性考察版本年代的探讨※——以陶弘景《补阙肘后百一方•序》为例
    的探讨※——以陶弘景《补阙肘后百一方•序》为例肖红艳 黄作阵 严季澜 杨东方 王育林(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系,北京 100029)医古文教学;词汇的时代性;古籍的版本年代医古文教学基础知识部分最重要的是词汇。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语言有三要素:语音、语法、词汇。其中词汇的变化最明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词汇,产生在不同时代的词汇的意义,直接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及价值观念,这就是词汇的时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期2012-01-18

  • “欲界仙都”的诗意栖居 ——陶弘景及其茅山诗文经典审美
    12003)一陶弘景(456—536),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字通明,卒谥“贞白先生”。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早年服膺儒学,热中仕进。初为齐诸王侍读。他“深慕张良为人,云‘古贤无比’”。〔1〕本来“必期四十左右作尚书郎,”谁知年届36岁“方作奉朝请”,理想落空,寻思“不如早去,无自劳辱。”遂于齐永明10年(492)37岁时辞官,归隐于句容茅山,自号华阳隐居,潜心炼丹习道,直至仙逝。茅山道学源远流长。相传距今5000余年前的高辛氏时期

    中国文学研究 2011年3期2011-11-20

  • 淫贪危身
    。——[齐梁]陶弘景在医学养生书中出现这一条论述是非常有趣的,它已不是狭义地谈养生,而是广义地谈养生,养身之生,养家之生,不妨再扩大一点,也是养国之生呵。翻翻报纸上的社会新闻版,几乎每天都有奇怪的事情发生:偷、盗、抢、杀、拐、骗、贪污、腐化。凡此种种,案发后嫌犯的供认,又确实可以概括为三个字:淫、贪、馋。真是:“罪莫大干淫,祸莫大于贪,咎莫大于馋。”陶弘景还做了个十分形象的比喻,“此三者祸之车”。淫、贪、馋是三辆装载祸水的车子。这车子还不是轿车、卡车,而是

    祝您健康 2009年9期200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