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

  • The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Language
    in 《论语·子罕》Lunyu Zihan has long been controversial. Th is paper, based on the history of its interpretation, tends to analyze three relative viewpoints , including 建功宜笃 jian gong yi du, which means “be persistent to work”, 为仁由己 we

    汉字汉语研究 2022年2期2022-12-16

  • 一年之计在于春 ——那些关于惜时的名句翻译
    。”——《论语·子罕》The Master,standing by the river,said,“Time passes by like this,flowing away day and night.”——TheAnal ects,A Confucian classic recording the words and deeds of Confucius and his dialogues with his disciples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

    初中生世界 2022年9期2022-11-20

  • 说说清官廉吏的为政修养
    。春秋时期宋国人子罕,官至司城(即司空),位列六卿,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等,可谓权倾朝野。一次,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美玉,觉得这是贵重的宝贝,想贿赂子罕,便请人引荐把得到的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这块玉我拿给玉工看过,玉工说这是块宝玉,所以才敢进献。”子罕说:“我不是因为玉不贵重而不收,而是因为我把‘不贪婪’作为宝物,你把美玉作为宝物,你如果把你认为是宝物的美玉给了我,我收下,那么我的‘不贪’之宝就没有了,你也没有了宝玉

    共产党员(辽宁) 2022年18期2022-10-01

  • 说说清官廉吏的为政修养
    。春秋时期宋国人子罕,官至司城(即司空),位列六卿,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等,可谓权倾朝野。一次,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美玉,觉得这是贵重的宝贝,想贿赂子罕,便请人引荐把得到的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这块玉我拿给玉工看过,玉工说这是块宝玉,所以才敢进献。”子罕说:“我不是因为玉不贵重而不收,而是因为我把‘不贪婪作为宝物,你把美玉作为宝物,你如果把你认为是宝物的美玉给了我,我收下,那么我的‘不贪之宝就没有了,你也没有了宝玉,我

    共产党员·下 2022年9期2022-05-30

  • 后生可畏
    语出处】《论语·子罕》【成语释义】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年轻人能超过前辈。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却站在旁边。孔子便问那个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儿。小孩回答:“激烈的打闹可能害人性命,拉拉扯扯地玩耍也可能伤人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过了一会儿,这个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孔子忍不住又问:“你为什么坐在里面,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2年7期2022-05-30

  • 说话中见智慧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①玉人②,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③。纳此以请死④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⑤之,富而后使复其所。(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2022年3期2022-03-25

  • 一年之计在于春
    。”——《论语·子罕》The Master, standing by the river, said, “Time passes by like this, flowing away day and night.”—The Analects, A Confucian classic recording the words and deeds of Confucius and his dialogues with his disciples少年安得長少年,海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22年3期2022-03-19

  • 贪官的小儿见识
    将它献给一位大官子罕子罕没有接受。农夫恳切地说:“我请玉匠看过,这的确是一个珍宝,才敢献给您。”子罕说:“你将玉当作宝贝,我把不贪心当宝贝,如果你把玉给我,我们都丧失了宝贝,不如我们都有宝贝。”《左传》的记载中,农夫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诚意。他对着子罕叩拜说:“我拿着玉璧不安全,不敢在乡间行走。恳请您收下它,让我免去死亡的危险。”这一番话是肺腑之言,农夫拿着一块无价的宝玉不能换饭吃,一旦乡邻都知道,很可能有人图谋不轨。与其招灾惹祸,不如全身远害,还送了相国

    杂文选刊 2021年12期2021-12-13

  • 贪官的小儿见识
    将它献给一位大官子罕子罕没有接受。农夫恳切地说:“我请玉匠看过,这的确是一个珍宝,才敢献给您。”子罕说:“你将玉当做宝贝,我把不贪心当宝贝,如果你把玉给我,我们都丧失了宝贝,不如我們都有宝贝。” 《左传》的记载中,农夫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诚意。他对着子罕叩拜说:“我拿着玉璧不安全,不敢在乡间行走。恳请您收下它,让我免去死亡的危险。” 这一番话是肺腑之言,农夫拿着一块无价的宝玉不能换饭吃,一旦乡邻都知道,很可能有人图谋不轨。与其招灾惹祸,不如全身远害,还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1年12期2021-01-01

  • 君子坦荡荡
    的思考?拓展提升子罕辞玉宋人或①得玉,献诸②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③示玉人④,玉人以为宝也,故敢⑤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⑥,尔⑦以玉为宝;若以与我⑧,皆丧宝也⑨,不若人⑩有其宝。”——《左传》【注释】①或:有人。②诸:“之于”的合音。“献诸子罕”即“献之于子罕”,意为向子罕献上玉。③以:即“以之”。④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⑤敢:表敬辞。⑥宝:指珍贵的东西。⑦尔:你。⑧若以与我:如果把它给我。⑨皆丧宝也:意为两个人都失去珍贵的东西。指献玉者失

    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 2020年11期2020-11-26

  • 常用成语读写辨误(一)
    “估”?《论语·子罕》里有这样一段话:“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子贡问孔子:“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出高价的人卖掉它?”孔子迫不及待地说:“卖掉它!卖掉它!我就是在等那个出高价钱的商人呢!”子罕和孔子在这里讨论的不是美玉卖不卖的事,他们是把美玉比作有才学、有抱负的人(包括他们自己)。他们讨论的是,这样的人是深藏不露呢,还是到赏识他们的统治者那里去做官,施展自己的抱负?这就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0年2期2020-06-01

  • 为官须懂得与失
    传》中记载了一个子罕“以不贪为宝”的故事:鲁襄公十五年(前558)冬天,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石,他把这块玉石献给当朝卿相子罕子罕坚决不肯接受。献玉之人说:“我把這块玉石拿给玉匠看过,他说这是块上好的玉料,为稀世之宝,所以我才把它献给您。”子罕说:“谢谢您的好意。但我还是不会收下你的玉石,因为我把清廉不贪当作宝,您以玉为宝,如果您将玉石献给我,那我们都会失去宝物,还不如各人保有各自的宝物为好。”诚哉斯言,人生的幸福,只有舍弃不该得到的,才能留住不可丢失的,

    月读 2020年1期2020-05-15

  • “舍”辩
    语文教师《论语•子罕》中有这么一段: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知道,“舍”字有两种读法,分别读“shě”和“shè”。那么,上句中的“舍”字怎么读?查阅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最新修订版)(2016年第九次印刷),发现“舍”字读“shè”时解释为:名词:一、旅馆;宾馆。二、房屋;住宅。三、宋元称官僚富家子弟为舍。动词:一、住宿。二、安排住宿。三、休息;停留。形容词:谦称自己的亲属,用在表示自己亲属的名词前。量词:古代行军三

    新生代 2019年6期2019-11-14

  • “舍”辩
    曾茹颖《论语·子罕》中有这么一段: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知道,“舍”字有两种读法,分别读“shě”和“shè”。那么,上句中的“舍”字怎么读?查阅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最新修订版)(2016年第九次印刷),发现“舍”字读“shè”时解释为:名词:一、旅馆;宾馆。二、房屋;住宅。三、宋元称官僚富家子弟为舍。动词:一、住宿。二、安排住宿。三、休息;停留。形容詞:谦称自己的亲属,用在表示自己亲属的名词前。量词:古代行军三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3期2019-09-10

  • 华夏纵横
    【选自】《论语·子罕篇》【原文】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评析】孔子的学生颜渊是一个十分勤奋刻苦的人,他在生活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问和道德修养方面。但他却不幸死了。对于他的死,孔子自然十分悲痛。他经常以颜渊为榜样要求其他学生。【国学赏析】【选自】《论语·子罕篇》【原文】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注释】秀:稻、麦等庄稼吐穗扬花

    侨园 2018年12期2019-01-03

  • 课内文言文复习之《〈论语〉十二章》
    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文学常识】《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十二章》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重点词语】1.人不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8年31期2018-09-27

  • 子罕:以不贪为宝 守宝舍美玉
    子罕:(生卒年不详),春秋时宋国大夫,曾任宋国司城,位列六卿。原文: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译文: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玉石,就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给玉工看过,玉工说是宝物,所以才进献给您。”子罕

    支部建设 2018年15期2018-07-11

  • 国学赏析
    【选自】《论语·子罕篇》【原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注释】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译文】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闭塞落后了。”【评析】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人把居住在东面的人们称为夷人,认为此地闭塞落后,当地人也愚昧不开化。孔子在回答某人的问题时说,只要有君子去这些地方住,传播文化知识,开化

    侨园 2018年11期2018-01-23

  • 重温『子罕以不贪为宝』
    郭庆晨重温『子罕以不贪为宝』郭庆晨子罕,春秋时期宋国的大臣,以为官清廉著称于世、彪炳于史。子罕为官清廉,最为著名的就是关于他“以不贪为宝”的故事。《左传纪事本末》中详细记述了这个故事: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却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它拿给玉匠看过,玉匠认为它是块宝玉,所以我才敢把它呈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贝,你把玉璧当作宝贝。如果把玉送给我,你和我都失去了自己的宝贝,还不如我们各人都保存自己的宝贝。”不贪谓廉。子罕的“以不

    党课参考 2017年5期2017-11-24

  • 自律琐议
    ,要把它献给贤臣子罕子罕不收。那人以为子罕不识货,就说这块玉石我专门找人看过,是一件宝物,所以我才敢给您进贡。子罕摆摆手说:你把美玉当成宝物,我把不贪婪当作宝物,要是我收下了这个宝贝,你失去了美玉,我失去了廉洁,你和我都丧失了宝物。还不如你把它拿回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了。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自律常引来啧啧赞叹。1940年陈嘉庚回到祖国慰问抗战。第一站到战时首都重庆。蒋介石高度重视,光是宴请费就预算了8万元,相当于800头牛。5月31号到6月

    中华儿女 2017年15期2017-08-16

  • 青春语录
    ——孔子《论语·子罕》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世界上,历史上,凡在某方面有大成就的人,都是在某方面特别努力的人。古人说:“业精于勤。”人没有不勤而能精于某业的。——冯友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三更燈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青春期健康 2017年7期2017-08-03

  • 迎春是我们需要的老实人吗?
    战国时宋国有位叫子罕的大臣。他原姓戴,宋桓侯时任司城,职同司空,因避武公讳,故又称司城子罕。那年,宋国有人得到一块十分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子罕。殊不知子罕并不接受。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那块玉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已经请玉匠鉴定过,是块宝玉,所以我才敢拿来献给你。”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这个历史故事,说的也是老实人。那么,为什么子罕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而迎春式

    西江月 2017年3期2017-04-06

  • 子罕弗受玉
    或①得玉,献诸②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③,玉人以为宝也,故敢④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⑤。”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注释】①或:有人。②诸:“之于”的合音。“献诸子罕”即“献之于子罕”,意为向子罕献上玉。③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④敢:表敬副詞。⑤宝:指珍贵的东西。【译文参考】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宋国国相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7年5期2017-03-09

  • 子罕 :你的宝贝不是我的宝贝
    动漫/图玩转历史子罕 :你的宝贝不是我的宝贝大梁如姬/文/小毛象动漫/图乐喜,宋国的贤臣,字子罕,在宋国任司城的职位。子罕一生最大的亮点就是不贪污,为人正直。简单地说两个事件证明一下。鲁襄公二十七年,宋国的大夫向戌在宋国首都主持了一次诸侯国大会,此次大会的目的是重申世界和平,维持诸侯间的平衡,让大家在此次会后止戈。当时的国际形势是晋国、楚国常年征战,损耗了巨大的元气,双方都为此感到非常不安,却又不好意思率先提出来不打了;而每当晋、楚两国打仗,其下属的小诸侯

    金色少年(美绘小文学) 2017年1期2017-02-15

  • 古代清官的廉洁修身
    朋友和劳苦百姓。子罕弗受玉。春秋时期,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石,把它献给主管建筑工程的大臣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加工玉石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给我,我们都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于是,留下了“子罕弗受玉”的美传。杨震暮夜却金。东汉名臣杨震50岁时到州郡任职,当他前往郡里路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任昌邑县县长,前去看望杨震,晚上欲送

    党建文汇·上 2016年9期2017-01-05

  • 2015年度国内字 ——“廉”
    宋国有一位贤臣名子罕。当时有人得到了一块美玉,想要献给子罕子罕不愿接受,他说:“我以不贪为珍宝,你以玉为珍宝,如果你给了我玉,那我们就都失去了珍宝。还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这就是子罕弗受玉的故事。而子罕不愿接受别人献上的玉,正是“无取”,也正是廉。大约在西周到春秋时期,“廉”字的含义被引申到政治领域,表示清白、公平、简约、方正、高洁、明察。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有一句话:“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把廉与礼、义、耻并列,作为国家的四大支柱之一。同样

    支部建设 2016年3期2016-11-27

  • 子罕以不贪为宝
    子罕,即皇喜,战国时宋国大臣。宋桓侯时任司城,职同司空,因避武公讳而改,故又称司城子罕。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接受。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宋国一些年长德高的人对此评论道:“子罕并非没有宝物,只是他所珍视的与常人不同罢了。如果我们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26期2016-10-10

  • 子罕却宝
    子罕,春秋时齐国的一名大夫。他虽身为京城里的官员,却从不恃权营私,贪恋钱财。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别人送来礼物,他一概拒收。一天,子罕正在府中处理政务,忽然差役进来禀报说,门外有人求见。子罕急忙放下手中的事务,示意有请。不一会儿,差役把那人请了进来。只见那人峨冠博带,衣冠楚楚。进得门后,一边向子罕施礼作揖,一边口若悬河地说开了:“久闻大人英名,如雷贯耳,怎奈宋齐两国路途遥遥,无缘相见,今日得见大人尊容,实属三生有幸……”子罕十分谦和地回答说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6年9期2016-09-21

  • 子罕却宝
    子罕却宝子罕,春秋时齐国的一名大夫。他虽身为京城里的官员,却从不恃权营私,贪恋钱财。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别人送来礼物,他一概拒收。一天,子罕正在府中处理政务,忽然差役进来禀报说,门外有人求见。子罕急忙放下手中的事务,示意有请。不一会儿,差役把那人请了进来。只见那人峨冠博带,衣冠楚楚。进得门后,一边向子罕施礼作揖,一边口若悬河地说开了:“久闻大人英名,如雷贯耳,怎奈宋齐两国路途遥遥,无缘相见,今日得见大人尊容,实属三生有幸……”子罕十分谦和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27期2016-09-13

  • 拒绝诱惑
    列宋朝大卿之一的子罕献上宝玉。面对此诱惑,子罕不为所动。“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他不仅巧妙地婉拒了献玉人,更使自己的名节在如此巨大的诱惑中得以保全。一块玉和一个人的德行相比,再贵重的玉也有价值,哪怕是价值连城,但高尚的德行却是无价的。它不仅会塑造一个人,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子罕不仅为自己,也为整个朝野和同僚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拒绝诱惑的榜样。屈原也是春秋时期品质高洁的贤臣。楚王昏庸谄臣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1期2016-04-13

  • 筑牢『不贪为宝』的思想道德防线
    内很有名望的大官子罕。没想到子罕拒不接受。献玉人以为子罕不识货,便对子罕说:“我这块玉是专门请玉工鉴定过的,玉工说此玉是宝,我才敢拿来献给您。”子罕认真地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你的宝,你失去了宝,我也失去了宝,不如我们还是各持其宝为好。”一个“不贪为宝、各持其宝”的绝妙推辞,让清正者守住了道德防线、砥砺了灵魂品质,令送玉者备受教育、心悦诚服。此故事非常生动地将子罕心中的“宝”——清正、廉洁、自律展现在世人面前。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始终做

    政工学刊 2015年7期2015-12-05

  • 古代清官廉政故事
    苦百姓。故事二:子罕弗受玉春秋时期,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石,把它献给主管建筑工程的大臣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加工玉石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给我,我们都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于是,留下了“子罕弗受玉”的美传。故事三:杨震暮夜却金东汉名臣杨震50岁时到州郡任职,当他前往郡里路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任昌邑县长,前去看望杨震,晚上欲

    党建 2015年11期2015-11-09

  • 守护心中的“宝玉”
    一块宝玉。其时,子罕是宋国国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宋国人也是个“有心人”,便想将宝玉献给子罕,可遭到子罕断然拒绝。献玉者以为子罕“不识货”,赶紧解释:“我找人鉴定过,这是一块罕见的宝玉。”子罕笑着说:“我以不贪为宝,就像你视这块宝玉为宝一样,如果你把它送给我,而我也接受了,那么我们都丧失了各自的宝玉。”相比物质上的宝玉,子罕更珍惜心中的“宝玉”——洁身自好,确保个人干净。而回到当下,一些党员干部却没能守护好心中的“宝玉”,突破了为官底线——个人干净。

    当代党员 2015年6期2015-07-09

  • 人品道德胜宝玉
    位掌管工程的官员子罕,并说:“我请玉工鉴定过,确是一块真正的宝玉,现敬献给您。”子罕连看也没看说道:“我这个人把不贪财物的人品当做瑰宝,而你以玉石为宝,如果你把它给了我,我们俩岂不都丢失了珍宝了吗?”那个人磕头恳求说:“小百姓带着这么贵重的东西不敢出远门,我把它献给您,是为了免遭横祸而死啊!”子罕叫来玉匠帮他把宝玉雕琢加工,卖了一大笔钱,使他富起来,还派人护送他回老家。这则故事含义深邃,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首先,子罕把个人的节操品德看得如生命同等重要,

    源流 2015年2期2015-03-18

  • 价值取向彰显智慧
    莫清华子罕是2500年前、春秋时宋国的一名朝廷“部级”官员,于宋平公(前575年—前532年)时任司城,又叫“司空”,是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的高官,位列六卿。《左传·襄公十五年》有这样一段记载:宋国有人得到一块宝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误以为子罕认为这块玉不好,便解释说:“拿给琢玉工匠看过,工匠认为是宝物,所以才敢进献。”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如果你把玉给我,我们两人都失去了各自的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

    前线 2014年12期2014-12-31

  • 不贪为宝
    时期,宋国有个叫子罕的官员,他品德高尚,为政清廉,从不接受别人的礼物,在百姓中很有威望。有一次,一个宋国人怀藏宝玉,兴冲冲地找到子罕说:“小人专程来给大人献宝,请大人收下。”子罕接过宝玉看了看说:“你还是拿走吧,我不能收。”献宝人以为子罕不识货,连忙解释宝玉的珍贵。子罕却笑着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假如你将玉给了我,我们两人岂不都失去了宝。”献宝人听后十分震撼和惭愧。【素材解读】《弟子规》中说:“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意思是说:如果有一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4年44期2014-11-03

  • 只看笑脸丢王位
    为宋国国君。大臣子罕向他谏言:“国君新继位,急需得到臣民们的拥戴。如果您在人们心中是亲民的形象,贤臣能人就将忠心相随,否则就会出现相反结果。”宋桓侯点头赞许:“那我要怎样才能做到可亲可敬呢?”子罕接着说:“奖赏别人,赐与名利,这是众人都喜欢的,这种好事国君要多做,而惩处坏人等这些得罪人的事,是众人都怨恨的,这些由我来替您承担,这样,不久后您就会以仁义扬名天下!”宋桓侯大喜:“真是好主意,从今往后我只做好人,必将赢得人心。”那之后,宋桓侯和子罕分工,他只管赏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4年9期2014-09-22

  • 重温“子罕以不贪为宝”
    文/郭庆晨子罕,春秋时期宋国的大臣,以为官清廉著称于世、彪炳于史。子罕为官清廉,最为著名的就是关于他“以不贪为宝”的故事。《左传纪事本末》中详细记述了这个故事: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却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它拿给玉匠看过,玉匠认为它是块宝玉,所以我才敢把它呈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贝,你把玉璧当作宝贝。如果把玉送给我,你和我都失去了自己的宝贝,还不如我们各人都保存自己的宝贝。”不贪谓廉。子罕的“以不贪为宝”,也就是“以廉为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4年4期2014-05-23

  • 廉洁之光
    它献给齐国的大夫子罕子罕却不肯接受。献玉人对子罕说:“我曾把这块玉石拿给做玉器的工匠看过,工匠认为这是一块非常难得的宝石,所以才敢拿来献给您。可您为什么不接受呢?”子罕说:“我为人处事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如果我把玉石收下,那么我们两个都失去了宝。我不收,这样我们各人就有各人的宝啊!”这则故事折射出了古人淡泊名利、廉洁奉公的优秀品德。自古清官受人颂扬,污吏遭人唾骂。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固有的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

    椰城 2014年10期2014-05-03

  • 我预防我自豪
    它献给齐国的大夫子罕子罕却不肯接受。献玉人对子罕说:“我曾把这块玉石拿给做玉器的工匠看过。工匠认为这是一块非常难得的宝石,所以才敢拿来献给您,可您为什么不接受呢?”子罕说:“我为人处世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如果我把玉石收下,那么我们两个都失掉了宝。我不收,这样我们各人就有各人的宝啊!”这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事,尽管历史久远,却如同一面清亮的铜镜,折射出古人淡泊名利、廉洁奉公的优秀品德。2013年,甘肃检察机关开展“两联两促”专项预防活动。随着活动不断深

    预防职务犯罪专刊 2014年6期2014-03-11

  • 古人辞馈拒贿的奇事妙言
    将它献给执政大臣子罕子罕不受。献玉的说:“我把它拿给加工玉石的师傅鉴别过,他认定这是宝玉。所以才敢献给你。”子罕说:“我是把‘不贪’当作宝的,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它给了我,你我都丢了宝。还不如各自都保住自己的宝贝。”这里,子罕坦露了自己的心地,就是“我以不贪为宝”。东汉的杨震路经昌邑,县令是他推荐过的王密。王密在晚上揣着金子想赠给杨震。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却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啊!”这也是坦白襟怀的心声。在表达方法上:子罕是直言,

    决策与信息 2013年11期2013-12-19

  • 出土文献孔子言论参照下的《论语》新解 ——以《子罕》首章为例
    》新解 ——以《子罕》首章为例常佩雨1,金小娟2(1.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 100190;2.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文章以14篇出土文献孔子言论为参照,尝试订正一千八百余年来对《论语·子罕》首章的误谈。通过分析《论语》本文,尤其是以出土文献为参照,可以看出,孔子很少说到“利”,而多次谈论“命”、“仁”。作为儒家创始人,孔子信从命与仁的观念。《子罕》首章的句读当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与”当看作“举”(称引)的通假字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12-08

  • 官民杂居能救国
    宋国的情况。宋相子罕接见了他,并且带他到家里请他吃饭。士尹池想,一国之相的家应该很气派,可他看到的情形却很奇怪。堂堂的相府没有高墙大院,跟周边人家没有什么区别。南边邻居的墙向前突出,使得街道参差不齐,并且子罕家被挤在里边,有点像仪仗里小兵越过了长官,显得十分无理。士尹池十分不解,问子罕为什么不营建一座像样的府邸,好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合。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不是太寒酸了吗?子罕说:“南边邻居家是鞋匠,以做鞋为生。我提出让他搬家,把街道取直,他父亲说:‘我家靠做鞋

    意林 2013年9期2013-05-14

  • 清廉是一种大智慧
    提升境界。有一个子罕拒宝的故事,说的是有人将一块宝玉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玉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宝玉,那我们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子罕是清廉的,也是睿智的。总之,有大智慧才有大境界、大美丽、大人生。作者单位:江西省金溪县委宣传部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2年1期2012-12-21

  • 心净气自清
    。春秋时,宋国的子罕为官清廉,深受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收,说:“你以玉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下你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还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心净,追求品德上的“洁癖”,它就像一根无形的约束绳,时时规范着子罕的行为,于是廉洁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心净是一种境界,一种人性的回归。明朝,一个叫董京的人在京城做官。有一年,董京被朝廷派遣到山东指挥抗旱救灾,因抗灾得力,他回朝后便被犒赏并加官一级。但就在自己的事

    支部建设 2012年19期2012-11-06

  • 守住清廉之宝
    送给宋国京城长官子罕一块宝玉,子罕没有收,对那人说:“你以宝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你把宝给了我,丢了宝玉之宝;我收了你的宝,丢了不贪之宝,倒不如各自都保住自己的宝吧!”廉洁不贪是为官之宝,人人都应守住它,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守好它。因为贪欲之症往往不可治,人一旦贪心太炽,就容易见利忘义、利令智昏,不落得个身陷牢狱、人上刑场就不会醒悟。《菜根谭》有云:“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要守住廉洁之宝,对手握权柄的领导干部来说并非易事。一

    中华魂 2011年9期2011-12-23

  • 子罕辞玉”的现实启示
    齐引山 杨孟冬“子罕辞玉”的现实启示■ 齐引山 杨孟冬子罕,又名乐喜,春秋时宋国司城,即掌管工程的官吏。宋平公十九年(公元前557年)的一天,子罕处理完公务在内室小憩,忽报一民夫求见。子罕便将其召进厅堂。没等子罕开口,民夫便从囊中取出一块璞玉呈上,说道:“小人在山中打柴时,捡了一块玉石。大人为国操劳,惠泽苍生,国人无不感戴。小人特此前来献玉,以表谢意。”子罕婉言谢道:“璞玉来之不易,还是你自己妥善珍藏吧!”民夫见子罕推辞不受,又解释道:“大人莫看此玉外表粗

    支部建设 2011年4期2011-08-15

  • 试论 《论语》中孔子的 “好学”形象
    故多能鄙事”(《子罕篇》),“吾不试,故艺”(《子罕篇》)。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推断出从事贫贱的鄙事的生活和从政路上的不顺利并没有泯灭了孔子求学的欲望,并没有阻碍了孔子求学的道路,反倒使孔子以此为契机,从鄙事中探寻出大境界,从不顺利中升华出大智慧。“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篇》),孔子在自己的一生当中都毫不松懈的求学,其志向可谓之坚,其信念可谓之笃。二、在求学的目的上,孔子可谓专注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2期2011-04-13

  • 子罕弗受玉》阅读训练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①,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②。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安诸其里③,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注释:①子罕:孔子的学生,当时做宋国的丞相。②玉人:从事玉石加工的匠人。③里:古代居民组织,先秦二十五家为里。训练:1.填空相传《左传》是________所作的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_____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9年3期2009-04-21

  • 不贪为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左传·襄公十五年》)译文: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宝玉,进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让玉匠看过,玉匠鉴定是宝玉,所以我才敢拿来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财做为宝,你把玉做为宝,如果你将宝玉给了我,等于我们都丢失了自己的宝,还不如各自保留自己的宝。”〔小辞典〕宋:古国名。公元前21世纪,周公平定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4期198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