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瓶

  • 如何在不加热的情况下让水再次沸腾?
    能需冰水带胶塞的烧瓶已经烧至沸腾的水观察与记录1.观察实验道具,试想:除了加热可以让水重新到达100°C沸腾起来,还有其他办法吗?2.开始实验,往烧瓶里倒入适量已经烧至沸腾的水,用胶塞密封住烧瓶。3.将烧瓶倒转过来,从底部开始浇冰水,看看有什么变化?揭秘时刻1可以看到,往烧瓶底部浇冰水后,烧瓶里面的水重新开始沸腾了。2水的沸点是100°C,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一般指的是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也就是说,随着气压变化,水的沸点也会发生改变。将水加热沸腾后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22年4期2022-06-01

  • 实验室制备乙烯改进装置
    步骤是:①在圆底烧瓶中注入约20 mL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②放入几块碎瓷片,以避免混合液在受热时暴沸;③用酒精灯加热混合液,使混合液温度迅速上升到170 ℃;④待导管有均匀的气泡时就有乙烯生成,将温度维持在170 ℃左右,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生成的乙烯。实验室中制备乙烯都是在铁架台上进行的,铁架台功能单一,无法在实验结束后快速地将圆底烧瓶进行冷却,教师在实验结束后,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等到圆底烧瓶表面温度下降,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圆底烧瓶是暴露在外界的,容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22年1期2022-03-07

  • 小小气球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气球、烧瓶,装热水的大烧杯,装冷水的大烧杯。先把气球套在烧瓶上,然后将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发现气球变大了,说明烧瓶里的气体受热膨胀了。再次将烧瓶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发现气球变小了,说明烧瓶里的气体遇冷收缩了。因此气体有热胀冷缩的作用。方法2:实验材料:气球、烧瓶、酒精灯、三脚架。先把气球套在烧瓶上,然后置放在三脚架上,点燃酒精灯给烧瓶加热,很快气球鼓起来了,移走酒精灯灭火,让烧瓶自然冷却气球由大变小直到变回原状,充分说明了气球有热胀冷缩的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2021-11-24

  • 科学小实验
    【材料准备】锥形烧瓶 塑料瓶 长管子 铁支架 有孔橡皮塞 锥子 橡皮泥 水【实验步骤】(1)先在塑料瓶的底部中心用锥子钻一个小孔,使这个孔正好能被管子插入。(2)把管子下端穿过橡皮塞插入装了水的锥形燒瓶,上端插入塑料瓶底,在锥形瓶瓶口处用橡皮塞塞好,塑料瓶的小孔四周也用橡皮泥密封好。(3)支好铁支架,将锥形烧瓶放在电热盘上,把塑料瓶放在金属环上,瓶口向上。向塑料瓶中注水,水要高出管子一些,然后打开电热盘。不一会儿,塑料瓶里的水就会向上喷出,形成一股精致的小

    小读者之友 2021年9期2021-09-30

  • 一种净水机用石墨烯碳棒的杀菌效果测试
    样与对照样的三角烧瓶中,在规定的温度下振荡一定时间,测定三角烧瓶内菌液在振荡前及振荡一定时间后的活菌浓度,计算抑菌率,以此评价试验的抗菌效果。2 实验方法及结果用两步预培养程序制备细菌接种菌液。从3代~10代的细菌保存试管斜面中取一接种环,在营养琼脂平板上画线,于37℃±1℃,培养18h~24h。用接种环从平板中挑出单菌落,接种于10mlBHI脑心浸出液肉汤中,培养18h~24h,得到的即为接种菌悬液。培养18h~24h的菌种悬液,做连续的稀释,稀释至10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17期2021-06-28

  • 瓶子里的气球能吹大吗
    1个无色透明的圆烧瓶和1个气球、1根吸管。二、实验步骤1 把气球放到圆烧瓶里,气球嘴留在瓶口外。2 用嘴对着气球吹气,结果用尽了吃奶的力气,气球就是吹不大。3 把气球口掀开,将1根細吸管插进圆烧瓶里,一端露在瓶口外。4 再用力吹气球,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呢?三、实验现象哇,气球竞被吹大了!怎么没有插上吸管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将气球吹大,而插上1根细细的吸管,就可以将气球吹大呢?难道吸管具有魔法吗?四、科学原理圆烧瓶看起来空空的,但里面充满了看不见的空气。

    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版) 2021年8期2021-01-18

  • 喷泉实验中的突发“事故”引发的深度思考
    下: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一瓶氨气,塞上橡皮塞备用,准备一个双孔塞,其中一个孔插入事先吸满水的胶头滴管,另一个孔中插入一根带有橡皮管的直玻璃管,橡胶管上带有止水夹。实验开始的时候,将圆底烧瓶的橡皮塞拔下,换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塞。此时,橡皮管处于被止水夹夹住的状态,将圆底烧瓶通过铁圈倒立,下端玻璃管口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且滴入几滴酚酞用于证明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碱性的氨水。反应装置如图,连接好装置后,引发实验的操作步骤,共有两步:一、需要将胶头滴管内的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6期2020-10-26

  • 喷泉实验连续化实验创新
    作如下: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橡胶塞,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观察现象。教师在实际操作时发现,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装置(见图1)进行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由于做实验所需的氨气是实验室事先制备好的,带到教室的过程中容易泄露,造成环境污染;同时由于空气的残留以及泄露时空气的进入,也容易导致实验中的“喷泉”不明显,甚至会导致实验失败;在进行多个班级的连续教学时,需要准备多个圆底烧瓶,不便于教师的携带及教学的演示。图1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8年5期2018-10-31

  • 气液两用热胀冷缩实验器
    管与橡胶塞、平底烧瓶依次相连,制作出了气液两用热胀冷缩实验器。使用方法:使用气液两用热胀冷缩实验器时,我们往“S”型弯管内注入水,使其形成水柱,通过水柱的变化观察烧瓶内气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情况,一器两用。1.将空气封闭在平底烧瓶中,装好气液两用热胀冷缩实验器,然后用注射器往“S”型弯管内注入红色的水,使其形成水柱,用记号笔标出水面位置。2.把实验器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看到水柱向大气端移动,用记号笔记下水面位置。3.把实验器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观察,看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18年3期2018-04-17

  • 三颈烧瓶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分析
    邹标1三颈烧瓶简介三颈烧瓶因为其有多个支口,方便配合较复杂的化学实验操作,可以装配多个玻璃仪器。根据三颈烧瓶的瓶颈角度,可将三颈烧瓶分为直颈和斜颈。直口三颈烧瓶,由于各配件均为垂直装置,因此,烧瓶的中心空隙大,方便搅拌溶液,且不易损坏其他仪器。但缺点是各瓶颈间的距离近,不方便安装其他仪器了。斜口三颈烧瓶,因其有斜角,口颈间距大,方便安装其他仪器,也便于加料,可以均匀地直接将料加到烧瓶底的中心。但缺点是瓶底的中心空隙位置少,搅拌困难,容易损坏其他的配件仪器。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7年6期2018-03-19

  • 关注细节
    备将一种溶液倒入烧瓶,可一不小心,失手将烧瓶掉到地上。烧瓶掉在地上竟没有摔碎,别涅迪克一时找不到答案。几天后,别涅迪克从新闻里得知,两辆客车在市区相撞,多数乘客被挡风玻璃的碎片划伤。看到这里,别涅迪克忽然想到了那只裂而不碎的烧瓶。他拿出那只烧瓶,只见在烧瓶的瓶壁上,多了一层透明薄膜。这只烧瓶曾盛过一种叫硝酸纤维素的化学溶液,那层薄薄的膜,就是这种溶液蒸发后残留下来的。它在遇到空气后产生了化学反应,从而牢牢地粘贴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因为其无色透明,所以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47期2018-01-16

  • 液体比热容比较演示仪
    管、塑料瓶连接和烧瓶,制成了空气比较温度计、对烧瓶内的水和煤油用电热丝加热,观察U型管内的墨水的运动情况,验证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 实验现象较明显,克服了温度计读数无法远距离观察的缺点,便于学生的观察实验现象.比热容;U型管;温度为了比较2种物质吸热的快慢,初中教材用热得快加热水,把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试管中插入温度计来测定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的快慢. 虽然实验现象明显,但是由于温度计刻度小,温度计的示数必须在很近的距离内才能观察到. 课堂

    物理实验 2017年12期2017-12-29

  • H2在Cl2中燃烧及HCl喷泉实验的绿色化设计
    250 mL圆底烧瓶、气球、玻璃尖嘴导气管、止水夹、铁架台、铁圈。三、实验步骤1.利用向上排空气法在圆底烧瓶中收集满氯气,并用橡胶塞塞紧,然后倒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2.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水的颜色变为紫色为宜。3.现将橡胶塞上打两个孔,其中一个孔插入短玻璃导管,另一个孔插入尖嘴玻璃导管,并安装在烧瓶上,短导管伸出橡胶塞半厘米左右,尖嘴导管伸进烧瓶至其容积的1/3处。使用胶头滴管向导管所连气球中滴入2 mL左右的水,同时用橡皮筋将气

    中学化学 2017年7期2017-09-25

  • 钢化玻璃的来历
    备将一种溶液倒入烧瓶,可一不小心,烧瓶竟失手掉到了地上。别涅迪克暗暗叫苦,一个好端端的烧瓶就这样被打碎了。然而,令他诧异的是,烧瓶掉在地上竟没有摔碎。他捡起烧瓶仔细观察,这只烧瓶也没什么不同。以前,其他烧瓶掉到地上全都摔得粉碎,为什么这只烧瓶仅摔出了几道裂痕呢?别涅迪克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这只烧瓶贴上标签,注明原因保存了起来。几天后,别涅迪克从新闻里得知,两辆客车在市区相撞,多数乘客被挡风玻璃的碎片划伤,其中一位司机被碎玻璃刺穿面部,情况紧急。看到这里,别

    益寿宝典 2017年1期2017-09-03

  • 喷泉实验新花样
    大,在短时间内使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在观察实验的同时,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1.该喷泉实验的原理与生活中见到的喷泉原理一样吗?若不一样,能否将生活噴泉的原理搬到化学实验中?2.老师在课堂演示时会出现实验失败的情况,这是为什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3.除了单一的红色喷泉,能否形成其他颜色的喷泉?如果可以应选用哪些药品?能否设计出彩虹般的喷泉?4.作为喷泉实验原料的气体的溶解度应是多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7年4期2017-03-31

  • 一种石墨烯二氧化钛光催化纳米晶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墨粉及硝酸钠置于烧瓶中,加入浓硫酸,将高锰酸钾缓慢加入烧瓶中,在冰浴环境中搅拌,将双氧水缓慢滴加到烧瓶中,用盐酸在高速离心条件下洗涤,得到氧化石墨烯乙醇溶液;稀释后,缓慢加入钛酸四丁酯,再缓慢滴加浓氨水,将分离后的产物置于鼓风干燥箱中干燥,将干燥后所得产物于管式炉和惰性气体氛围中煅烧,冷却即得石墨烯/二氧化钛光催化纳米晶。本发明可精确地调控二氧化钛纳米晶在石墨烯上的生长,避免二氧化钛在液相中的均相成核现象,制备过程温和易观察,不需要高压反应环境,提高了操作

    无机盐工业 2017年7期2017-03-10

  • 氨气的制备及喷泉实验的改进研究
    (19#)、圆底烧瓶(19#,250mL)、长针头(16#,内径1.25~,长25cm)、橡胶管、止水夹、一次性注射器(2mL)。(2)试剂:氨气、酚酞。3.2 改进实验操作要点3.2.1 操作改进(1)将圆底烧瓶、橡胶塞、尖嘴管、导气管、三通活塞及胶头滴管连接,并检查装置气密性;(2)向锥形瓶中依次加人适量固体NaOH和浓氨水,迅速将步骤1中连好的装置与锥形瓶连接,调节三通活塞,使锥形瓶与圆底烧瓶气流相通。锥形瓶中固体NaOH溶于水放热,使氨气在水中溶解

    低碳世界 2016年32期2016-12-12

  • 美丽的喷泉
    如图所示)。圆底烧瓶内集满了HCl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内是NaOH溶液,将滴管内的NaOH溶液挤压至烧瓶,由于反应导致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此时大气压会将烧杯内溶液压入烧瓶,该部分溶液继续和HCl反应,使瓶内压强继续减小,如此反复,一直将瓶内气体完全消耗,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形成喷泉状。原理相似,氨气极易溶于水,它的溶解度高达1∶700,令其他气体望尘莫及。将一个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满氨气,配上一个橡胶塞,该橡胶塞上的胶头滴管事先吸入一些水,外壁必须擦干,将塞子塞

    考试周刊 2016年88期2016-11-24

  • 氯化氢制备和性质一体化实验改进
    注射器1个、三口烧瓶1个、圆底烧瓶1个、分液漏斗1个、洗气瓶1个、漏斗1个、尖嘴直形通气管1支、直角形通气管3支、直形通气管4支、橡胶管和橡胶塞(若干)。3、实验装置图图1 实验装置(略去铁架台和铁夹)a、b、c、d、e—橡胶管A—装有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B—吸入浓氨水的注射器C—装有氯化铵固体的三口烧瓶D—装有浓硫酸的分液漏斗E—装有硝酸银溶液的洗气瓶F—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三、实验步骤及现象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以上实验装置图组装仪器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2期2016-10-31

  • 初中物理新课引入案例探讨
    验器材:一只圆底烧瓶(可以用大试管代替)、一盏酒精灯、带试管夹的铁架台、一条小金鱼。实验步骤:1.在圆底烧瓶里加入大约4/5的水,把小鱼放入圆底烧瓶中。2.用试管夹夹住圆底烧瓶瓶颈部位,使其倾斜,点燃酒精灯。3.将圆底烧瓶瓶颈部位固定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加热。注意这个步骤很关键。当我用酒精灯在瓶口处加热时,学生发出了悲哀的感叹:“多可怜的小金鱼啊!”“真的要煮小金鱼啊!”“我不忍心看了”等诸多感叹。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前排学生的呼吸越来越急促,小金鱼却

    新课程·中旬 2016年5期2016-10-21

  • 摔不破的防震玻璃
    不小心将一个玻璃烧瓶摔到了地上。他生怕烧瓶里的药水洒在地上,连忙拾起了瓶子。奇怪的是,這个瓶子虽然布满了横七竖八的裂纹,但没有一点碎片,瓶中的药水也没有流出来。他没有把瓶子扔到垃圾桶里,而是仔细观察了一番,心想:一般的玻璃烧瓶一摔就碎,碎片满地,而这个瓶子只破裂了, 一定是瓶中的药水起了作用。这种药水今后可能会在玻璃工业中派上大用场。由于当时手头很忙,来不及做细致研究,他便把瓶子暂时放在一边,只是在上面贴了一张小纸条,并写道:“1903年11月,这个烧瓶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16年4期2016-08-04

  •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器
    橡胶塞、锥形瓶或烧瓶取代橡皮泥、矿泉水瓶,将软塑料导管、注射器分别连接出水管、进气管,发明了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器。创新点:1.橡胶塞塞住锥形瓶或烧瓶瓶口,封闭性好。2.锥形瓶或烧瓶中的水直接流到烧杯中,实验效果明显。3.注射器通过进气管将空气注入锥形瓶或烧瓶中,使实验更具说服力。4.这个实验器能重复使用。

    发明与创新 2016年39期2016-07-12

  •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一、实验用品圆底烧瓶,抽滤瓶,锥形瓶,分液漏斗,玻璃管,橡胶管,T型管,橡皮塞,止水夹。MnO2粉末,10%H2O2溶液,极稀NaOH溶液,酚酞试液,NO2气体。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二、实验步骤1.圆底烧瓶中充满事先制备好的NO2气体。2.锥形瓶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球形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30ml至50ml10%的H2O2溶液。3.抽滤瓶中加入一定量极稀的NaOH溶液,并滴加两滴酚酞试液。4.关闭止水夹1、3,打开止水夹2、4,将分液漏斗中一定量的H2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6年10期2016-05-30

  • 氨的喷泉实验优化
    的250ml圆底烧瓶,两个相配的双孔橡皮塞,四根长玻璃导管,两根橡皮管,两个止水夹,胶头滴管,大烧杯,铁架台,锥形瓶,分液漏斗,酚酞试液,氢氧化钠固体,浓氨水。二、实验过程1.前期准备将两根玻璃导管用橡皮管连接,止水夹夹在长玻璃导管上靠近橡皮塞的一端,稍长的一根玻璃导管插入三孔橡皮塞,管口稍露出橡皮塞。另一个孔中插入已吸足水的胶头滴管,第三个孔接分液漏斗装置,大烧杯装满水,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待用。如图1所示。2.具体操作将干燥的圆底烧瓶放在三脚架上,向分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6年10期2016-05-30

  • 气体分子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
    00 ml、圆底烧瓶500 ml、瓶盖(比烧瓶口略大)、小烧杯250 ml、大试管(30 mm×200 mm)、电工胶布或透明胶、稍硬的纸、生粉(玉米淀粉)、剪刀、铁架台、复夹2个、烧瓶夹2个、凉水、开水等。2实验步骤及现象2.1课前准备(1)在大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开水(以圆底烧瓶放入后水不溢出为宜),在圆底烧瓶中放入10粒左右的碘粒,用瓶盖盖住瓶口,然后把圆底烧瓶放入大烧杯中。很快,烧瓶中充满了紫色的碘蒸气,见图1。倒出大烧杯中的热水,取出烧瓶放在大烧杯中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5年3期2016-04-21

  • 连续制取氨气的环保型实验装置的设计
    述的:“在干燥的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并描述现象。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得出的结论”。做这个实验需强调两点要求:一是圆底烧瓶必须干燥,二是烧瓶必须充满氨气且不漏气。1.2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材中将此实验内容放在氨气性质之后单独列出。表述如下:在实验室里常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少量氨;用向下排空气法来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6年3期2016-04-20

  • 水重新沸腾实验的改进
    验是: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过来并向瓶底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会怎样变化?2 教材中实验的不足之处虽然从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停止沸腾的水会重新沸腾的现象,但是实验中存在不足之处:当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时,由于瓶塞不容易塞紧,而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烧瓶外的大气压大于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压,所以烧瓶外面的少量空气会通过瓶塞与瓶口之间的缝隙进入瓶内,形成一些小空气泡。小空气泡在烧瓶内遇热水,在上升过程中迅速变大,在水面处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6年1期2016-04-19

  • 摔不破的防震玻璃
    不小心将一个玻璃烧瓶摔到了地上。他生怕烧瓶里的药水洒在地上,连忙拾起了瓶子。奇怪的是,这个瓶子虽然布满了横七竖八的裂纹,但没有一点碎片,瓶中的药水也没有流出来。他没有把瓶子扔到垃圾桶里,而是仔细观察了一番,心想:一般的玻璃烧瓶一摔就碎,碎片满地,而这个瓶子只破裂了,一定是瓶中的药水起了作用。这种药水今后可能会在玻璃工业中派上大用场。由于当时手头很忙,来不及做细致研究,他便把瓶子暂时放在一边,只是在上面贴了一张小纸条,并写道:“1903年11月,这个烧瓶从3

    发明与创新 2016年15期2016-04-16

  • 玻璃瓶中的秘密
    备将一种溶液倒入烧瓶。“哐当!”一不小心烧瓶掉在了地上。糟糕!还得费时间打扫玻璃碎片。别涅迪克博士有些懊恼。然而,烧瓶并没有破碎。他捡起烧瓶仔细观察,以前掉在地上的烧瓶,无一例外全都摔成了碎片,这只烧瓶和其他烧瓶一样普通,为什么仅有几道裂痕而没有破碎呢?别涅迪克博士一时找不到答案。于是,他把这只烧瓶贴上标签,注明疑问,保存起来。不久,别涅迪克博士看到一则新闻报道,说市区有两辆客车相撞,车上的多名乘客被挡风玻璃的碎片划伤,其中有的人伤势非常严重。别涅迪克博士

    马小跳 2016年5期2016-04-09

  • 综合运用物理与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气筒抽出部分圆底烧瓶中的气体,让瓶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再捏住胶管插入烧杯中,松开手,如图2所示,红色液体就会沿着胶管涌入烧瓶中,形成美丽的喷泉。方案二:如图3,在圆底烧瓶中加入少量的水,加热烧瓶,当烧瓶上方有足够多的热的水蒸气后,原来瓶内的一部分空气会被排出。停止加热后,部分水蒸气液化,烧瓶内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再将烧瓶倒插入烧杯中,红色液体涌入烧瓶,形成美丽喷泉。接下来,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比如,是否可以利用一些气体的性质来形成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12期2016-01-06

  • 善待学生“发现” 推进探究深入
    实验:把一个平底烧瓶灌满水,用一个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子盖住烧瓶。当烧瓶置于热水中后,玻璃管中的液柱上升;当烧瓶置于冷水中后,液柱下降。奇怪的现象:课堂上有学生提出,在烧瓶置于热水中的最初阶段,液面下降,然后才慢慢上升,当烧瓶置于冷水中的最初阶段,液面上升,然后才慢慢下降。课上,执教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不知如何解释,仅以课本的结论为结论,即液体热胀冷缩。课后,笔者与该教师一起讨论了这个现象,并在“固体的热胀冷缩”的一次公开课中刻意再现了这个现象。二、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5年12期2015-12-29

  • 钠与水反应实验方案的创新设计
    验用品仪器:圆底烧瓶(250 mL)、分液漏斗(100 mL以上)、带导气管的双孔塞、导气管、橡胶管、尖嘴管、止水夹、铁架台(带夹子、铁圈)、酒精灯、小烧杯药品:钠、蒸馏水、煤油、酚酞溶液2.实验装置图1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3.实验步骤(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导气管上的止水夹,并将导气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如果导气管有气泡产生,移去酒精灯,导气管有回流液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2)向烧瓶中加入煤油(约为烧瓶颈部体

    中学化学 2015年7期2015-12-25

  • 关于沸点与气压关系两种改进实验装置的对比
    ,图1(a)中在烧瓶中装入半瓶接近烧开的温水,用胶塞把瓶口塞紧,用试管夹夹住瓶颈呈倒立状,瓶底朝上.现在用盛有冷水的烧杯向瓶底部位浇洒,此时会看到烧瓶中的温水沸腾了.学生看完装置图1(a)的实验:惊讶;图1(b)中在烧瓶仍装有温水,用带孔的胶塞塞紧瓶口,在胶塞的细孔中插入细玻璃管并与橡胶管相连,然后接在抽气筒上,现给烧瓶上方空间抽气,让学生观察烧瓶内发生的现象.看完装置图1(b)的实验:知道瓶内气压降低能让温水重新沸腾.图1这两实验共同缺点:不知道瓶内水的

    物理通报 2015年7期2015-12-23

  • 自制“氨气的音乐喷泉”实验教具
    工了一个双口内胆烧瓶(如图2所示):该装置是由250mL圆底烧瓶改制而成:在圆底烧瓶上口内烧接一只上端凿有几个小孔的试管,在圆底烧瓶底部烧接下口。双口内胆烧瓶的试管用作NaOH固体与NH4Cl固体反应制备NH3的容器,双口内胆烧瓶烧瓶用于收集NH3,双口内胆烧瓶的下口连接导管用于在喷泉实验过程中排出烧瓶中的空气和吸取烧杯中的水。为了便于组装、便于让全班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操作和现象,本人按下列方法制作了“氨气的音乐喷泉”装置(如图3所示):图3 “氨气的

    化学教与学 2015年6期2015-03-07

  • 神奇的“魔术”实验
    摆放着一些物品:烧瓶、剥了壳的鹌鹑蛋、三脚架和热水瓶。赵老师拿起一个鹌鹑蛋和烧瓶,故作神秘地说:“你们能让鹌鹑蛋从烧瓶口滑进去吗?不能用手或其他工具接触鹌鹑蛋哟。”烧瓶的“肚子”大大的、胖胖的,“脖子”细细的、长长的。鹌鹑蛋怎么才能下去呢?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茫然。“请擦亮你们的大眼睛,”赵老师提高了嗓门儿,“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赵老师小心翼翼地拿起烧瓶,倒入热水,摇晃几下,然后又把水倒掉。老师,你这是在干吗呢?难道在洗烧瓶吗?接着,赵老师把

    红领巾·探索 2014年8期2014-10-10

  • 喷泉实验装置的改进
    8: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说明氨气极易溶解于水且溶解得快。endprint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4章第4节实验4—8: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4年2期2014-09-21

  • 氨气喷泉实验的研究与改进
    管、短玻璃导管、烧瓶、橡胶管、橡皮塞(双孔两个);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酚酞溶液、水。2.实验原理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在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后,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溶于浓氨水中放出热量,加速了浓氨水的挥发,迅速放出氨气。3.实验操作及现象(1)将小试管用橡皮筋固定在尖嘴玻璃管上,然后向塑料瓶中加入适量水,滴入酚酞振荡。(2)安装好实验装置,双手握紧烧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3)在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4年7期2014-07-24

  • 氨气的制取和喷泉实验研究
    满干燥氨气的圆底烧瓶、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事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烧杯中预先滴入酚酞试液)中。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在实验中要注意收集氨气的烧瓶必须干燥;喷泉实验时,滴管中预先要吸入水;导出氨气的导管要短,收集氨气的导管要长,且要伸入试管底部;为防止空气与氨气发生对流,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但不能堵死。实验中由于有水生成,大试管极易炸裂,实验中氨气也教容易泄露到空气中。将氧化钙和氯化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2期2013-12-26

  • 测定锌与硫酸反应速率演示实验的新设计
    示实验,利用平底烧瓶、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改进演示实验,可使实验装置趋于更简单、合理。通过对比实验,实验现象更直观、明显,得到的结论更令人信服,实验时间也会大大缩短。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测定锌与硫酸反应速率实验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课堂演示实验,其目的是:证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图1 教材中原装置图2 实验装置但笔者认为该实验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一,实验仪器较为复杂,不便于组装;其二,不能同时观察到不同浓度的硫酸与锌粒的反应速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32期2013-11-27

  • 员工自己的“安全读本”
    的一声,我看了看烧瓶支管正常。可是,把烧瓶从加热炉拿下来,烧瓶底已经裂了,油都漏到加热炉子上了。如果我装完样不仔细检查,一场事故是难免的。”在“安全读本”上,有的员工分析水分或分析油品闪点的时候,由于发现及时将着火或突发的苗头及时处理了,避免了更大事故的发生。成品班的员工说:“‘安全读本’真不错。它让我们明白,一点点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中国石油石化 2013年18期2013-08-15

  • “吹”出来的银镜反应
    1.先将一只圆底烧瓶彻底清洗干净,自然凉干。2.用牙签蘸取少量的氯化亚锡粉末放在圆底烧瓶中,加10毫升蒸馏水中振荡摇匀,使氯化亚锡充分溶解,用氯化亚锡溶液润洗圆底烧瓶数十秒,即可达到敏化的目的。3.取一毫升的5%的硝酸银溶液,滴加浓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得到的溶液叫做银氨溶液。4.取刚配制好的适量的银氨溶液于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醛溶液。5.用一只800瓦特的电吹风对圆底烧瓶进行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均匀旋转圆底烧瓶。6.一直观察到银白色的银镜出现为止。三、

    化学教与学 2013年11期2013-04-12

  • 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探究喷泉实验的启动方法
    持装置已略去),烧瓶和烧杯通过尖嘴玻璃管组成一个连通器,烧瓶内充满氨气,胶头滴管内吸入一定量的水,开始时烧瓶内充满气体,气压较大,大气压无法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到烧瓶中去,因而形不成喷泉。此时,只需将胶头滴管内的水挤入烧瓶,由于氨极易溶于水,造成烧瓶内气压急剧降低,大气压使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管上升,在尖嘴处喷涌而出,形成喷泉。显然,形成喷泉的关键是产生压强差,即大气压强大于烧瓶内气体压强与尖嘴玻璃管顶端到烧杯内液面高度液柱产生的压强之和,而且这个差值越大,越易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10期2012-11-21

  • 喷泉实验的巧妙应用
    。当活性炭把圆底烧瓶中的气体吸附之后烧瓶中的气压下降,外界的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而出现喷泉,以喷泉出现的速度来判断其吸附能力,因为活性炭吸附能力越强,喷泉出现的越快。二、实验材料某品牌活性炭、甲醛液体、氨水、四氯化碳、台秤、铁架台、圆底烧瓶(500mL)、烧杯(100mL)三、喷泉实验(1)按图1组装实验仪器,向位于水浴中的干燥烧瓶中加入10mL氨水,用30℃的水浴对氨水加热2min,使从烘箱中拿出来的250mL烧瓶迅速充满氨气,立刻投入0.1g活

    化学教与学 2012年11期2012-09-11

  • 利用化学实验改进教学的尝试
    实验中选择的圆底烧瓶对干燥或潮湿是否有要求。方案二:是否只有用氨气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做喷泉实验,改用其他气体或其他液体能否达到实验目的。方案三:喷泉实验中喷泉颜色能否有多种。方案四:喷泉实验中的胶头滴管只是辅助仪器,不使用胶头滴管是否也能做喷泉实验。3 讨论设计方案,验证假设针对各种假设,学生商量出实验方案。笔者提供各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课上,学生自己动手、仔细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同时分析实验的成败与原因。现将各实验中提出的问题、设计的方案和验证结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11期2011-10-23

  • 利用Word绘图画布绘制常见化学仪器
    法 2图5(二)烧瓶1.圆底烧瓶图62.平底烧瓶将圆底烧瓶作适当修改即可(如图7)。图73.蒸馏烧瓶绘制一个圆底烧瓶。绘制一个“高度0.1cm,宽度1.5cm,旋转10°”的“”,将它移至烧瓶的颈部(如图8-a)。绘制一个“高度 0.06cm,宽度 0.5cm,旋转 10°,置于顶层”的“”,将它移至支管上,遮住支管与烧瓶重叠处的竖线,并将线条颜色改为无色(如图8-b)。图8(三)绘制酒精灯1.绘制灯体画一个“高度 0.1cm,宽度 0.7cm,旋转 18

    中小学电教 2011年11期2011-08-28

  •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mL试样注入蒸馏烧瓶中,在规定的蒸馏仪器中按规定的条件进行蒸馏,将生成的蒸气从蒸馏烧瓶中导出,并确定其蒸发百分数(或回收百分数)与蒸发温度(或馏出温度)之间的关系。其测量原理虽然比较简单,但要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却并非易事,操作过程若有不慎,就会出现误差较大、重复性较差等现象。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石油产品蒸馏测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1 试样必须经过脱水处理如果试样中含有水,实验前必须进行脱水处理,以保证试验安全和结果的准确。如果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1年8期2011-04-10

  • 当瓶子在有心人面前摔碎和没有摔碎
    实验,他拿起一只烧瓶想要加热,但一不小心,烧瓶却掉到了地上,发出了“咣当”的响声,别涅克以为烧瓶一定碎了,可当它低下头去的时候,却发现这只烧瓶只有几道裂痕.并没有破碎。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重视.他仔细观察这只烧瓶,发现这只烧瓶的瓶壁有一层薄薄的透明的膜.他用刀片把那层膜刮下来一点进行化验,得出的结论是,這只烧瓶曾经装过一种叫硝酸纤维素的化学溶液.溶液倒出去,其残留部分与空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形威了一种无色透明的膜.牢牢地粘在了瓶壁上.这样一来.掉在地上的烧瓶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11年12期2011-02-07

  • 自制虹吸式咖啡壶
    首先,我们来搞定烧瓶、烧杯和酒精喷灯这三大件,很简单,像图中那样放置就行了——烧杯在左,烧瓶和酒精喷灯在右:烧瓶在上,喷灯在下。注意:1万用夹的螺丝不要拧得过紧,这不是阶级敌人,同学们下手得温柔点,以夹子能固定住烧瓶而不晃动就行了。2加热的时候,咱一定要在烧瓶下垫上石棉网。它的作用是让烧瓶受热均匀。要知道,酒精喷灯可是一个凶悍的家伙,最高温度能达到1000摄氏度!3使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时候,我们还得在喷灯喷头与石棉网之间留够适当的高度,这是为了保证能使用酒精

    微型计算机·Geek 2009年9期2009-12-02

  • 藏在玻璃瓶中的机遇
    备将一种溶液倒入烧瓶,一不小心,烧瓶“咣当”掉在了地上。糟糕!还得费时间打扫玻璃碎片,别涅迪克有些懊恼。然而,当别涅迪克的目光落在地板上的烧瓶上时,他却意外地发现,烧瓶并没有破碎。于是,他弯下腰捡起烧瓶仔细观察,这只烧瓶和其他的烧瓶一样普通。以前也曾有烧瓶掉在地上,但无一例外全都破成了碎片,为什么这只烧瓶仅有几道裂痕而没有破碎呢?别涅迪克博士一时找不到答案,于是他就把这只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不久后的一天,在别涅迪克博士走进实验室前,他看到一张

    学生天地·初中 2009年1期2009-02-13

  • 手掌里的喷泉
    魔法道具圆底长颈烧瓶、冰水、橡皮塞、吸管、橡皮泥、温水1将吸管穿过橡皮塞,并用橡皮泥填充在吸管周围,起到密封的作用。2在圆底长颈烧瓶中灌入冰水,塞上插有吸管的橡皮塞。一定要保证完全密封,如果有一点缝隙都很容易失败。3将手浸入温水中加热。4用手握住圆底长颈烧瓶中靠上方空气的部分,水就会像喷泉一样,通过吸管向上喷射出来。科学原理由于在圆底长颈烧瓶中灌入了冰水,烧瓶里的空气体积收缩了。体积收缩后的空气在手掌热量的作用下开始膨胀,增大了对水的压力。因此,当体积膨胀

    小星星·阅读100分(低年级) 2009年12期2009-01-25

  • 烧瓶中的“神奇”之水
    都很熟悉.如果用烧瓶替代水壶来烧开水,并进行如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4页的图0.1-1所示实验(如下图),你将能观察到平时观察不到的奇特现象.提出问题烧瓶中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怎样?进行猜想(1)水面上出现雾.(2)水面冒气泡.(3)水面上升.(4)水会重新沸腾.设计实验(1)选择实验器材:炉火、烧瓶、大号试管夹、橡皮塞、装有凉水的水杯、干毛巾、红墨水.(2)进行实验:①在烧瓶内注入约1/3烧瓶容积的自来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②将烧瓶放在炉火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2008年7期2008-10-15

  • 2007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优秀作文辑评
    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

    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 2008年3期2008-10-15

  • “氨的喷泉实验”的小改进
    璃管的尖嘴管插入烧瓶中,把烧杯正立,迅速按下止水夹,迅速松开(动作要快),使少量水注入烧瓶中。使烧瓶中的气压下降。然后将烧瓶按课本上的装置装好。3.止水夹移开,烧杯中的水迅速进入烧瓶,分别形成红色、蓝色、白色三色喷泉。优点:1.用单孔塞代替双孔塞,成功率高,即使氨气未用碱石灰干燥也能成功。2.反應速度快。3.增加百里酚酞指示剂以及与硝酸铅的反应,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05年12期2005-04-09

  • 一堂“失败”的好课
    璃管下连着一圆底烧瓶,即在塞紧了胶塞的烧瓶上,插入了一根筷子粗的玻璃营。“里面有什么?”老师问。“红色液体。”学生答。“说详细一点。”“红色液体充满了烧瓶,并上升到玻璃管中。”“对。”老师点头,然后说:“红色液体其实是水,为便于观察,老师加了两滴红墨水。”“将装置放到热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烧瓶变热!”“烧瓶里的东西也将变热!”老师听后笑道:“真的不了解水!我们来动手试一试。”一试,玻璃管里果然出现了怪事,学生十分惊讶。“你们惊奇什么?”老师明知故问。

    人民教育 2002年10期200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