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

  • 普遍主义还是特殊主义? ——康德人类学的疑难
    永久和平的哲学家康德,离特殊主义更为遥远的了。长期以来,康德一直被描绘成一位纯粹的道德哲学家,“头上的星空,心中的道德”是他广为流传的格言,关于普遍法则和人性准则的定言命令则要求每个人按照普遍法则的基准行事,并且人总应当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这些提法奠定了康德在平等主义思想传统之中的地位。此外,世界主义构想反复出现在康德的行文之中,它是康德哲学最为难以撼动的成就与结论之一。相对而言,读者在康德哲学中也发现了诸多关于非白人种族的激烈且贬损性的评论,这些评论散见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5期2023-12-16

  • “要康德,还是要黑格尔”问题系统考察 ——缘起、实质与跨越
    022)一、“要康德,还是要黑格尔”问题的缘起康德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或者两者对立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学术界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之一,争议一直很大。这种对立几乎成为某种哲学范式,如同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对立的范式。并且,他们之间的对立已经涉及到哲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分析哲学、实用主义。其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康德主义和黑格尔主义的对立异常尖锐。这个问题在国内的争论有着自身的理论需要和现实需要,一开始似乎并没有国际学界的激烈程度,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3期2023-09-04

  • 我不做鱼
    沈海清康德铭新任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负责全市土地出让。于是,那些房地產开发商就有意无意地向他套近乎,还有些开发商暗地里打听他有什么爱好。康德铭的爱好其实很简单:喜欢吃鱼吃螃蟹。于是,有些人试探性地用各种理由送来大螃蟹。康德铭的妻子明佳乐买来两斤螃蟹,挂在院子里的罗汉松上。凡有人送来螃蟹,康德铭就指着那串螃蟹说:“你看,这几只螃蟹不知是谁送来的,我把它挂在树上,等着那人来拿回去呢!”送螃蟹的人见了,自然明白康德铭的意思,便知趣地走了。康德铭还喜欢钓鱼,每个星期

    上海故事 2022年2期2022-04-15

  • 康德对贝克莱式的“独断的唯心论”的批评
    100871)康德于1781年出版的第一版《纯粹理性批判》(以下简称《批判》)被认为是贝克莱式的唯心论(Idealismus)(1)关于“Idealismus”的译法,学界并不统一,过去大多译为“唯心论”,也有译为“观念论”。本文不具体讨论这个词的翻译问题。由于本文主要集中讨论康德对贝克莱的批评,这便涉及康德对贝克莱的界定。一般认为,“唯心论”指心灵实体相对于外部物质实体具有优先性,而在康德看来,贝克莱否认外部对象的存在并认为它们只是观念,这就是一种典型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2-08

  • 康德伦理中“认识自我的义务”的“矛盾”澄清
    西方伦理学史上,康德是第一个将“义务”(duty)概念作为道德的核心概念的哲学家[1]。传统上“义务”是指加在个人社会、经济或政治职位上的一些要求。康德使用“义务”这个概念却与人的职位无关,而是对每个人都具有规范作用的;这个概念也与“效益”无关,行为不应因其结果而为,而只应因义务本身而为,在康德看来,只有因义务而为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在《道德形而上学》里,康德区分了两种普遍的道德义务,一种是对自己的义务(duties to oneself),另一种是对他

    文化学刊 2021年4期2021-03-08

  • 关于康德“人是什么”思想的研究述评
    论述,翻阅和感悟康德的哲学思想,可以看到其关于“人是什么”的系统研究和前沿思考。“人是什么”的问题是康德思想的重要内容,更是康德哲学研究的“最高问题”。康德抨击把人作为手段和工具的旧观点,批判泯灭人性的“旧社会”,从多重角度研究“人是什么”的问题,提出了“人是目的”的跨越性观点,对“人是什么”的正确认识和人的地位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康德的“人是目的”这一命题的提出使关于“人是什么”的问题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也使得“人成为真正的人”有了关键的理论支撑。厘清“人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8期2021-01-27

  • 康德的统觉理论及其价值一文补正
    温纯如《康德的统觉理论及其价值》发表在《青年生活》学术版2020年08期第420-423页,龙源网收录。摘要:420页,“二、阐述赫尔巴特的统觉理论…”改为:二、阐述赫尔巴特的统觉概念及其统觉机构(统觉团)理论,与康德建构自己系统化的统觉理论;(一)420页,“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康德的统觉理论也是…理论的影响”改为: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康德的统觉理论也是与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统觉理论有理论相关之处。(

    青年生活 2020年17期2020-10-21

  • 打败与战胜
    去拜访德国哲学家康德,亲眼见到康德给两人解惑。康德跟第一个人说,你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你自己打败了自己。接着,他又跟第二个人说,你之所以胜利,是因为你自己战胜了自己。朋友不解地问:“自己打败了自己,与自己战胜了自己,都是自己与自己在斗争,你能告诉我,什么叫自己打败自己,什么又叫自己战胜自己吗?”康德说:“自己打败自己,就是自己与自己的缺点、身处的恶劣环境作斗争,比如缺点有:懒惰、懦弱、凶残、贪婪、嫉妒等,比如恶劣的环境有:贫穷、病痛、尔虞我诈等。”朋友又问: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8年28期2018-10-18

  • 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上帝设定 ——从《绝对视域中的康德宗教哲学》谈起
    黄启祥康德的《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一书中有两个看似彼此冲突的观点:一方面他认为,“道德为了自身起见(无论是在客观上就意愿而言,还是在主观上就能够而言)绝对不需要宗教,相反,借助于纯粹的实践理性,道德是自足的”*① 康德:《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6卷,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页。;另一方面他认为,“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导致宗教”*② 康德:《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6卷,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03-17

  • 关于国内康德自由观研究文献写作方法分析
    度去阐述。例如《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邓晓芒)等就是从康德的自由观本身出发,去理解其概念层次以及层次划分的内在逻辑。但是《论康德的道德自由观》(李建华 覃青必)、《康德的主体性自由观》(孙月才)等文章则是从康德自由概念的不同层次和具体观点内容去阐释康德的自由观。也存在着例如《康德自由观的历史贡献及当代意义》(洪克强)等这类的从康德自由思想的历史贡献和当代意义去挖掘康德自由观的文章。再次,即使文章题目范围相近但具体内容因分析角度的差异,会出现新的视角和方

    山西青年 2018年13期2018-01-24

  •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辨析
    49)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作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代表,学者对其道德哲学的评价和争议突出表现在两个层面。 首先,康德的道德哲学是否做出了本体论的承诺。 认为康德做出本体论承诺的支持者往往将康德视为道德“建构主义”和反实在论者。 在康德道德哲学中,作为客观有效的道德最高原则能够被认知(从而将康德的立场与非认知主义的反实在论区分开来),道德最高原则的有效性从根本上依赖于我们的信仰、概念或者心理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康德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01-13

  • 光棍康德的幸福生活
    冯晓虎康德自幼厌世,理由充分。因为他身高仅有1.57米,双肩高低不一,大脑袋与瘦小的身材不成比例。他精神脆弱,十分敏感,连刚印好的报纸也能让他狂打喷嚏。他还高度近视,但目光炯炯如烈焰,至老不衰,令人不敢逼视。康德13岁丧母,16岁即升入哥尼斯堡大学。家贫,刚一入学他便因裤子破了拿去缝而出不了宿舍门。6年后,父亲猝然去世,把三妹一弟留给康德。长兄如父,康德毅然辍学,先后在哥尼斯堡郊区的三个贵族家庭当家庭教师11年,养活弟弟妹妹和自己。1755年6月,弟弟妹妹

    读者 2017年5期2017-02-15

  • 德国新《康德词典》出版与中国康德研究之再起航* ——兼谈康德哲学transzendental概念
    学巨人伊曼纽尔·康德(1724—1804)始终构成最为重要的理论支点之一。他在理论哲学以及伦理政治哲学领域所创造的理论成果至今仍然规定着或至少影响着当代哲学问题意识的走向。然而,康德在现代中国思想界和哲学界的命运却是跌宕起伏。①有关康德在中文思想界接受史的系统性叙述,晚近的研究可参考李明辉:《康德哲学在现代中国》,载《中华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卷一),黄俊杰编辑,喜马拉雅研究基金会(台北)2006年版,第89—134页;李明辉:《王国维与康德哲学》

    外国哲学 2017年1期2017-01-26

  • 康德调钟
    夜蓉你知道吗?康德是德国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善于思考,而且生活特别有规律。一天,他家的钟停了,附近又没有合适的钟可供他校对时间。这可怎么办呢?康德惜时如金,可不能离开时间啊!为了把钟调到正确的时间,康德决定去拜访一位朋友。他走之前,先把家里的钟调到12时整,然后上足发条(当时的钟表都是机械的,要用发条带动),就出发了。他不紧不慢地走到相隔几个村庄的朋友家。朋友家的大厅里挂着一面钟,康德记好了进门的时间是9:30,然后就在朋友家愉快地逗留了一段时间。

    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5年11期2015-11-23

  • 康德莱信披数据有待商榷
    正常的财务法则,康德莱 2013 年不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数值之差 444.94 万 元应该与上述 4 家非全资子公司净利润中不归属于康德莱的利润总计值相等,但 是事实二者却相差 221.66 万元,差比高达近 50%。信息披露是IPO企业与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沟通信息的桥梁,但是部分企业却在信息披露上面做起了“文章”,以 致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的实力,所以信息披露一直 是监管层监督工作的重点。2014年财经媒体就一直质疑大中矿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其中,《中

    投资与理财 2015年10期2015-09-10

  • On the Identity of Personality and the Concept of Human〔*〕
    〔德〕伊曼努尔·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6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24页。〔5〕〔德〕伊曼努尔·康德:引前书,第452-453页。〔6〕〔德〕伊曼努尔·康德:引前书,第290-291页。〔7〕〔德〕伊曼努尔·康德:《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6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6页。〔8〕转引自〔美〕亨利·E·阿利森:《康德的自由理论》,陈虎平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

    学术界 2015年11期2015-02-26

  • 康德调钟
    蒋明玉康德是德国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善于思考,而且生活特别有规律。一天,他家的钟停了,附近又没有合适的钟可供他校对时间。这可怎么办呢?康德惜时如金,可离不开这面钟啊!为了把钟调到正确的时间,康德决定去拜访一位朋友。他走之前,把家里的钟调到“12∶00”,上足发条(当时的钟表都是机械的,要用发条带动),然后就出发了。他不紧不慢地走到相隔几个村庄的朋友家。朋友家的大厅里挂着一面钟,康德记好了进门的时间——9∶30,然后就在朋友家愉快地逗留了一段时间。好

    第二课堂(小学版) 2014年10期2014-12-12

  • 康德的先验逻辑:逻辑的还是认知的?
    ,637000)康德的先验逻辑:逻辑的还是认知的?廖德明(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0)康德在对传统逻辑进行清理时提出只有普通纯粹逻辑(形式逻辑)才是逻辑,但问题在于他又建构了一种声称为逻辑的先验逻辑。其实,康德建构的先验逻辑并不是逻辑的,而是认知的,他的先验逻辑实质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把握逻辑,并运用于经验的认知图景,这种认知图景表明人先天就具有一种认知能力(知性、判断力和理性)。这种认知能力本身就内嵌着逻辑的所有要素与东西,一旦被激发,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5-08

  • 权力的康德茂规则
    罗马有一位皇帝叫康德茂,他喜欢在角斗场与剽悍的奴隶格斗,甚至与凶猛的动物对决,从未输过,屡战屡胜。康德茂制胜的法宝是什么呢?胜在规则上。这个规则是他制定的:但凡他上场都是手执利刃,而对方只能持木质的家伙或是徒手,再强悍的奴隶让他赤手空拳和康德茂决斗,求生欲望再强烈也禁不起他手起刀落如砍瓜切菜,如虎入羊群,都会被追得连滚带爬,哭爹喊娘,直至毙命。大象也不是他的对手。大象被牵到角斗场,他坐在那儿,拿铜铃般的大眼睛瞪着大象。大象见了他,就开始流泪,环顾四周,向众

    中外文摘 2014年4期2014-03-22

  • 老宅男康德
    哲不解康德,男,生于1724年,卒于1804年,一辈子宅在柯尼斯堡,康德小时候是个穷苦放牛郎。爹爹是工匠,家境极其贫苦,家中兄弟姐妹又多,康德十三岁丧母,四年后,丧父。如若放在中国,康德同学的案例可以为“希望工程”拍广告了。可优等生康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毅然决然辍学回家,靠当家庭教师补贴家用。从此,康德在家教之路上走了十一年,更将学生家长——女东家凯萨琳伯爵夫人家教成自己的绯闻女友。1755年,昔日同学都已然成为名流新贵,弟妹们这时也长大成人,康德以三

    意林 2013年18期2013-09-22

  • 权力的康德茂规则
    罗马有一位皇帝叫康德茂,他喜欢在角斗场与剽悍的奴隶格斗,甚至与凶猛的动物对决,从未输过,屡战屡胜。康德茂制胜的法宝是什么呢?胜在规则上。这个规则是他制定的:但凡他上场都是手执利刃,而对方只能持木质的家伙或是徒手,再强悍的奴隶让他赤手空拳和康德茂决斗,求生欲望再强烈也禁不起他手起刀落如砍瓜切菜,如虎入羊群,都会被追得连滚带爬,哭爹喊娘,直至毙命。大象也不是他的对手。大象被牵到角斗场,他坐在那儿,拿铜铃般的大眼睛瞪着大象。大象见了他,就开始流泪,环顾四周,向众

    意林 2013年24期2013-05-14

  • 康德美学在中国三十年
    250014)康德美学在中国三十年李占伟(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康德美学在中国已经经历了上百年历史,然而真正摆脱政治束缚,以较为自由、平和、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它却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回顾这30年,康德美学在中国的研究及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可以看做是康德美学研究的恢复与重建期,90年代是康德美学研究的反复与繁荣期,而新世纪以来则是康德美学研究的细化与反思期。康德;美学:艺术自律;反思康德的影响是巨大

    河南社会科学 2011年1期2011-04-13

  • 康德的“第三种自由”
    100872)论康德的“第三种自由”苏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自由概念是康德哲学中最为复杂的概念之一,因为它至少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为先验的自由、实践的自由以及法权的自由。其中,康德的“第三种自由”,即法权自由作为康德法哲学的核心概念,不仅弥补了康德道德哲学的不足之处,而且构成了人们追求自身幸福的权利基础。康德;自由;法权;幸福自由概念是康德哲学中最为复杂的概念之一。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与《实践理性批判》两部著作中所涉及到的自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04-12

  • 康德美学研究的新收获 ——评胡友峰著 《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
    102488)康德美学研究的新收获 ——评胡友峰著 《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党圣元(中国社会科学院 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 102488)胡友峰著《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一书从自然与自由观念出发重构了康德美学体系,从自然观念出发建构了康德的先验美学体系,从自由观念出发建构了康德的本体论美学,并将康德美学的主旨概括为“自然与自由和谐论”,这是新世纪以来康德美学研究的新收获。《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自然;自由;康德美学体系康德哲学素来以难解称著,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8-15

  • 康德辞典发展简史
    200433)康德辞典是指为了注释著名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的哲学思想而编纂的一系列专门辞典。众所周知,康德哲学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深刻也最晦涩的学说之一,自从批判哲学问世以来[1],关于康德哲学著作的语文学研究便应运而生,原因无他,皆因康德写作时所使用的术语太专业也太个人化,而他讨论的问题又极抽象,以至于仅借助语文词典或哲学辞典是无法顺利完成阅读的。由此,学者们意识到,编纂一部康德辞典势在必行。自18世纪

    辞书研究 2010年3期2010-04-04

  • 康德的时间观
    陈志专有一次,康德和他的朋友格林说好在第二天早晨8时乘格林的马车到城外作一次旅行。差15分钟8点的时候,格林就已准备停当,差5分8点时,他戴上帽子提起手杖,从楼上下来,8点钟一到,他便乘车飞驶而去。他在普列高里河的一座桥上遇到气喘吁吁的康德,竟然不顾康德的大声呼喊扬长而去,这件事情对康德教训极深。从此,他的时间观念加强了,并很快养成了准时的习惯,每天晚上他都在7时准时离开格林的住所,只要康德从格林家出来,准是7点钟,可以据此对表。(宋新勇摘自《青年月报》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5年8期1995-01-01

  • 康德养生有术
    起源学说的创立者康德,在天文学、哲学等科学方面有过不少重要贡献。在养生健身方面,他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位度过八十个春秋的伟大学者,日常生活中有诸多与众不同之处:准时的习惯。康德平时生活很有秩序,不论是写作、讲课、与人谈话,还是睡觉、吃饭、散步,时间都安排得井然有序。在寇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邻居每当看到康德教授于凌晨拿着手杖步出家门时,就知道此刻是五点半了。无论春夏秋冬,他每天都保证睡眠七个小时:晚上十点整睡觉,早上五点钟起床。到晚年,睡眠增多了一小时,提

    祝您健康 1990年6期1990-12-30

  • 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
    批判哲学的创始人康德。当代颇负盛名的德国学者,两卷集《当代哲学主流》的作者施太格缪勒曾经说过,现代哲学(确切说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渊源无疑可以有许多线索,但康德哲学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因为今天只有少数哲学不是以探讨康德观点的方式为特征的。饶有趣味的是,这倒是与康德本人的预料相吻合。早在十八世纪,这位哥尼斯堡的哲人就断言:他的哲学是为未来出现的科学的形而上学准备的导论,它必将在后世得到复兴。不过,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康德哲学为什么会与现代哲学结下不解之缘。换

    读书 1987年6期1987-07-15

  • 风格即人
    忻剑飞我爱读《康德传》,它说明康德哲学的特征是:风格即人一位科学哲学家充满敬意地告诉人们:“晚近一百五十年来,凡是想谈论哲学、创立自己哲学体系的人,无一例外都要拜康德为师。即便是后来他成了康德的反对者,他也可以从他的哲学中学习到东西……”(〔美〕赖辛巴哈)无独有偶,一位文艺理论家也说出了同样的意见:“在哲学这条道路上,一个思想家不管他是来自何方和走向何处,他都必须通过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就叫康德。”(〔苏〕Я·Э·戈洛索夫克尔)可是康德太遥远了,往往使青年

    读书 1982年9期1982-07-15

  • 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
    章认为,李著“把康德哲学的体系的轮廓描述了出来”。这“是一大功绩”。有了李著,再去读康德的书,“就会有一种有了头绪的感觉”。文章认为,康德哲学主要由认识论、伦理学、美学三部分组成。李著正是把着重点放在体现这三部分思想的三大批判著作上。“李著详细论述了康德认识论以及包含在《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中的几乎全部主要命题的论点”,并“看出了康德哲学中许多在哲学史上起过作用的、合理的、独创的见解”。比如,作者不仅“指出了存在于康德哲学中的健康的唯物主义成份”

    读书 1982年4期198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