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瑟福

  • 中子发现历程背后的几位科学家
    8099)1 卢瑟福首次提出中子的假说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可勒尔(H.Becquerel)首先发现,铀和富含铀的矿石中可以产生肉眼看不见的辐射,这种辐射能够透过黑纸使照片底版感光.经过了几次实验后,他指出这种射线不是伦琴(W.K.Rontgen)在一年前发现的X射线,而且进一步认为产生辐射的能力是铀原子本身的特性.实际上贝可勒尔的这个发现,是人类首次在实验室中观察到的天然放射现象.但是贝可勒尔的放射源只有铀一种元素,使得研究有极大的局限.天然放

    物理通报 2023年3期2023-03-10

  • 多次散射等过程对卢瑟福散射实验的影响
    11102)在卢瑟福散射中,发生大角度散射的α粒子会和靶中其他原子发生多次小角度散射,导致出射α粒子角分布与卢瑟福散射微分截面所描述的角分布有所偏离. 在实验中对多次散射过程的处理会面临如下困难:a.多次散射过程中主要过程的散射角很小,而小角度散射无法完全由卢瑟福散射微分截面来描述. 一方面,当散射角趋于0时,不能仅考虑原子核与入射粒子间的库仑力,还需要考虑核外电子的屏蔽效应[1];另一方面,卢瑟福散射微分截面描述的是α粒子与单个原子核的散射,当散射角趋于

    物理实验 2022年9期2022-10-17

  • 原子核物理学之父欧内斯特·卢瑟福
    。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实验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他从氮核中打出的一种粒子,并测定了它的电荷与质量,它的电荷量为一个单位,质量也为一个单位,卢瑟福将之命名为质子。他通过α粒子为物质所散射的研究,无可辩驳的论证了原子的核模型,因而一举把原子结构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轨道,于是他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由于电子轨道也就是原子结构的稳定性和经典电动力学的矛盾,才导致玻尔提出背

    科学导报 2022年59期2022-05-30

  • 人类是如何一步步了解原子的?
    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证实放射性涉及从一个元素到另一个元素的嬗变。因为“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他荣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在汤姆逊时代,科学家们仍然相信,原子作为物质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宇宙中最小的粒子。但是,对原子认知的突破已经开始了——19 世纪30年代,迈克尔·法拉第发现,原子与正电荷、负电荷有关,并提出新的概念,例如“离子”和“电极”等。1891年,爱尔兰物理学家乔治·约翰·斯通尼创造了“电子”一词,用来表示

    中外文摘 2022年2期2022-03-01

  • 纪念原子核物理学家E·卢瑟福诞辰150周年
    400030)卢瑟福的一生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他的一生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在新西兰和卡文迪什实验室的求学经历、在加拿大9年的工作经历、再次返回英国,并先后领衔曼彻斯特实验室和卡文迪什实验室的经历,如图1所示.图1 卢瑟福的人生轨迹1 寒门出贵子,学海永无涯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年8月30日生于新西兰纳尔逊的一处移民区.父亲是来自苏格兰的移民,父亲的主要工作是种植亚麻和裁锯铁路所需的枕木,母亲则是当地的一名乡村小

    物理教师 2021年10期2021-11-04

  • 鸟儿为什么不担心树枝断
    卢瑟福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被称为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因为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荣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不但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更是伟大的导师,一生中直接或者间接带出的诺奖获得者高达14人,可谓桃李满天下。阿斯顿是他得意的學生,被卢瑟福招入实验室,可是他在前三年一点成就都没有,看着身边的同事接二连三地获得诺奖,他为此很失落,也很着急,于是去向卢瑟福请教。卢瑟福听阿斯顿说完,对他说:“走,我带你出去散散步。”两个人来到外面,走在林荫路上,抬头看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35期2021-09-13

  • 欧内斯特·卢瑟福的梦想
    交,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是快速发展的放射性物理学领域冉冉升起的明星。19世纪90年代,在传奇的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时,卢瑟福发现了α辐射和β辐射,并且和科学界传奇人物J. J. 汤姆孙(J. J. Thomson)共同发表了论文,获得了善于设计各种简易但巧妙实验的名声。1898年,27岁的卢瑟福离开了卡文迪许实验室,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担任教授。在那里,卢瑟福依旧活跃,发表了一篇又一篇探索各类放射性现象的论文

    世界科学 2021年7期2021-07-23

  • 关于小角度极限下卢瑟福散射公式有效性的讨论*
    许多教材在推导卢瑟福散射公式时(包括库仑散射公式)都做了一些假设,如只发生单次散射、核外电子的屏蔽作用可以忽略以及靶核静止等,从而在理论上得到了卢瑟福散射公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又发现不少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不相符,如本文所讨论的小角度散射,此时,卢瑟福公式会失效.对于这一问题,相关文献是如此表述的:“当瞄准距离b达到原子大小时,由于原子呈电中性,库仑散射就根本不会发生.因此,在小角时,不考虑核外电子屏蔽效应的卢瑟福公式不再正确.”[1,2]本文通过理论推算

    物理通报 2021年7期2021-07-03

  • 让人落后的勤奋
    主任欧内斯特·卢瑟福从梦中醒来,发现远处实验室的灯还亮着。他以为是哪个学生离开时忘了关灯,于是来到实验室,却意外地发现研究生詹姆斯·查德威克还在实验室忙碌着。卢瑟福问:“已经凌晨了,你为什么还没有去休息?”查德威克说:“我在做试验。”卢瑟福问:“你的试验很重要?”查德威克说:“并非很重要,但我想从中学到更多知识。”卢瑟福问:“那你每天忙多少时间?”查德威克回答:“每天10多个小时。”听到查德威克的回答,卢瑟福并没有称赞他,而是又问了一句:“你每天要忙10多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8期2021-04-27

  • 挖土豆的小孩成为了“炼金术士”
    最后一个土豆卢瑟福的家庭并不富裕,他的父亲是从苏格兰到新西兰的移民,以种植亚麻和裁锯铁路所需的枕木为生,他的母亲是一名乡村小学的教员。卢瑟福从小就帮着父亲开垦土地和劳作。他小时候在村里的学校上学,虽然成绩优异,但是大家并没有想到他以后会成为一位科学家。小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纳尔逊中学,并获得了奖学金。后來,他参加了新西兰大学的奖学金考试,也顺利考上。得知考试结果的那天,卢瑟福正在地里挖土豆。他的母亲兴奋地挥舞着手臂大声朝他喊道:“欧内斯特,你考上了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1年3期2021-04-16

  • 基于变步长Velocity Verlet 算法的卢瑟福散射模拟的优化
    266580)卢瑟福散射是近代物理科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该实验验证了原子的核式模型,奠定了原子物理学的基础[1-2]。同时,卢瑟福散射还推动了许多技术应用方面的进步。例如:利用离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对物质进行元素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的离子束分析技术[3];利用卢瑟福散射中的大角度偏转进行物质分析的背散射技术[4]等。由于卢瑟福散射有着很高的技术价值,因此它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计算机模拟是一种常用的研究卢瑟福散射的方法。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关于计算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年10期2020-12-16

  • 詹姆斯·查德威克:让人落后的勤奋
    主任欧内斯特·卢瑟福从梦中醒来,发现远处实验室的灯还亮着。他以为是哪个学生离开时忘了关灯,于是来到实验室,却意外地发现研究生詹姆斯·查德威克还在实验室忙碌着。卢瑟福问:“已经凌晨了,你为什么还没有去休息?”查德威克说:“我在做试验。”卢瑟福问:“你的试验很重要?”查德威克说:“并非很重要,但我想从中学到更多知识。”卢瑟福问:“那你每天忙多少时间?”查德威克回答:“每天10多个小时。”聽到查德威克的回答,卢瑟福并没有称赞他,而是又问了一句:“你每天要忙10多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8期2020-09-22

  • 再给他一次机会
    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911年,他参加卡文迪许实验室聚会,会上他就行星模型做了长篇演讲。卢瑟福的演讲吸引了年轻的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第二年,玻尔来到曼彻斯特,加入了卢瑟福的实验室,成为了卢瑟福的学生。第一次实验中,卢瑟福就让玻尔负责实验数据的整理。玻尔太过紧张,在实验最后阶段把实验装置上的“计数管”打碎了。准备了一周,耗时5个小时的实验前功尽弃,大家都非常沮丧。过后,玻尔去卢瑟福的办公室表达歉意,甚至想暂时退出实验操作。卢瑟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20年36期2020-09-17

  • 再给他一次机会
    理学家欧内特·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911年,他参加卡文迪许实验室聚会,会上他就行星模型做了长篇演讲。卢瑟福的演讲深深吸引了年轻的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第二年,玻尔来到曼彻斯特,加入了卢瑟福的实验室。初入实验室,玻尔非常小心,唯恐有什么差错。偏偏第一次实验中,卢瑟福就让玻尔负责实验数据的整理。玻尔太过紧张,在实验最后阶段,他把实验装置上的“计数管”打碎了。准备了一周,耗时五个小时的实验前功尽弃,大家都非常沮丧,有人甚至小声抱怨,玻尔非常自责

    华声文萃 2020年5期2020-06-08

  • 别把聪明打碎了
    意识。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一个学生深夜还在埋头做实验。这位勤奋的学生本以为一天到晚努力做实验能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却受到卢瑟福的批评。卢瑟福批评这位学生不把时间用于思考。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有价值的勤奋中,却极不情愿拿出时间去发现问题。这样很容易让自己的思维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看似勤奋,实则是一种思维的懒惰。这又与那些整天只知按既定程序操作的机器人有何区别呢?做事不仅仅要勤奋,还要有效率。要想提高效率,就要学会思考,总结规律,才能以不变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0年12期2020-05-20

  • 别把聪明打碎了
    意识。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一个学生深夜还在埋头做实验。这位勤奋的学生本以为一天到晚努力做实验能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却受到卢瑟福的批评。卢瑟福批评这位学生不把时间用于思考。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有价值的勤奋中,却极不情愿拿出时间去发现问题。这样很容易让自己的思维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看似勤奋,实则是一种思维的懒惰。这又与那些整天只知按既定程序操作的机器人有何区别呢?做事不仅仅要勤奋,还要有效率。要想提高效率,就要学会思考,总结规律,才能以不变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0年12期2020-05-19

  • 再给他一次机会
    理学家欧内特·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911年,他参加卡文迪许实验室聚会,会上他就行星模型做了长篇演讲。卢瑟福的演讲深深吸引了年轻的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第二年,玻尔来到曼彻斯特,加入了卢瑟福的实验室。初入实验室,玻尔非常小心,唯恐有什么差错。偏偏第一次实验中,卢瑟福就让玻尔负责实验数据的整理。玻尔太过紧张,在实验最后阶段,他把实验装置上的“计数管”打碎了。准备了一周,耗时五个小时的实验前功尽弃,大家都非常沮丧,有人甚至小声抱怨,玻尔非常自责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13期2020-04-07

  • 再给他一次机会
    理学家欧内特·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911年,他参加卡文迪许实验室聚会,会上他就行星模型做了长篇演讲。卢瑟福的演讲深深吸引了年轻的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第二年,玻尔来到曼彻斯特,加入了卢瑟福的实验室。初入实验室,玻尔非常小心,唯恐有什么差错。偏偏第一次实验中,卢瑟福就让玻尔负责实验数据的整理。玻尔太过紧张,在实验最后阶段,他把实验装置上的“计数管”打碎了。准备了一周,耗时五个小时的实验前功尽弃,大家都非常沮丧,有人甚至小声抱怨,玻尔非常自责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0年2期2020-02-26

  • 再给他一次机会
    理学家欧内特·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911年,他参加卡文迪许实验室聚会,会上他就行星模型做了长篇演讲。卢瑟福的演讲深深吸引了年轻的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第二年,玻尔来到曼彻斯特,加入了卢瑟福的实验室。初入实验室,玻尔非常小心,唯恐有什么差错。偏偏第一次实验中,卢瑟福就让玻尔负责实验数据的整理。玻尔太过紧张,在实验最后阶段,他把实验装置上的“计数管”打碎了。准备了一周,耗时五个小时的实验前功尽弃,大家都非常沮丧,有人甚至小声抱怨,玻尔非常自责

    思维与智慧 2020年3期2020-02-21

  • 让人落后的勤奋
    主任欧内斯特·卢瑟福从梦中醒来,发现远处实验室的电灯在闪闪发光,以为是哪个学生离开时忘了关闭电源,他起身朝实验室走去,看到研究生詹姆斯·查德威克还在实验室忙碌。卢瑟福问:“已经凌晨了,你为什么还没有去休息?”查德威克说:“我在做试验。”卢瑟福问:“你的试验很重要?”查德威克说:“并非很重要,但我想从中学到更多知识。”卢瑟福问:“那你每天忙多少时间?”查德威克答:“每天10多个小时。”听到查德威克的回答,卢瑟福并没有称赞他,“你每天要忙10多个小时,难道还有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1期2020-02-06

  • 1807年08月17日—开启轮船时代的“克莱蒙特”号第一次试航成功
    核物理学之父”卢瑟福诞生欧内斯特·卢瑟福是世界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被誉为“原子核物理学之父”。1871年8月30日,卢瑟福在新西兰出生。他的家中共有12个孩子,父亲从事枕木生产工作,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1895年,年仅24岁的卢瑟福获得奖学金,进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做博士研究后,接受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逊的指导。卢瑟福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他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证实放射性涉及从一个元素到另一个元素的嬗变。他最先成功地在氮与α粒子的核

    百科知识 2019年15期2019-11-18

  • 1807年08月17日—开启轮船时代的“克莱蒙特”号第一次试航成功
    核物理学之父”卢瑟福诞生欧内斯特·卢瑟福是世界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被誉为“原子核物理学之父”。1871年8月30日,卢瑟福在新西兰出生。他父母家中共有12个孩子,父亲从事枕木生产工作,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1895年,年仅24岁的卢瑟福获得奖学金,进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做博士研究,接受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逊的指导。卢瑟福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他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证实放射性涉及从一个元素到另一个元素的嬗变。他最先成功地在氮与α粒子的核

    百科知识 2019年16期2019-09-02

  • 学生用功也会被训斥
    业后,被科学家卢瑟福收归门下,留在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实验室从事放射性研究。查德威克特别用功。一天深夜,他独自一人猫在实验室里,专心地做实验。这时,卢瑟福恰好经过实验室,看见埋头忙碌的查德威克,便问:“查德威克,你在忙什么呢?”“老师,我在测量α射线穿过金属箔时的数据。”查德威克赶紧起身,回答道。“你上午干什么?”卢瑟福问。“在做这个实验。”查德威克搓了搓手。“那下午呢?”卢瑟福眉头皱了起来。“也在做实验。”查德威克老老实实地回答。作为老师,对于如此用功的学生

    做人与处世 2019年11期2019-07-30

  • 让人落后的勤奋
    主任欧内斯特·卢瑟福从梦中醒来,发现远处实验室的灯还亮着。他以为是哪个学生离开时忘了关灯,于是来到实验室,却意外地发现研究生詹姆斯·查德威克还在实验室忙碌着。卢瑟福问:“已经凌晨了,你为什么还没有去休息?”查德威克说:“我在做試验。”卢瑟福问:“你的试验很重要?”查德威克说:“并非很重要,但我想从中学到更多知识。”卢瑟福问:“那你每天忙多少时间?”查德威克回答:“每天10多个小时。”听到查德威克的回答,卢瑟福并没有称赞他,而是又问了一句:“你每天要忙10多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6期2019-07-29

  • 让人落后的勤奋
    主任欧内斯特·卢瑟福从梦中醒来,发现远处实验室的电灯在闪闪发光,以为是哪个学生离开时忘了关闭电源,他起身朝实验室走去,看到研究生詹姆斯·查德威克还在实验室忙碌。卢瑟福问:“已经凌晨了,你为什么还没有去休息?”查德威克说:“我在做试验。”卢瑟福问:“你的试验很重要?”查德威克说:“并非很重要,但我想从中学到更多知识。”卢瑟福问:“那你每天忙多少时间?”查德威克答:“每天10多个小时。”听到查德威克的回答,卢瑟福并没有称赞他,“你每天要忙10多个小时,难道还有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9年21期2019-07-12

  • 思考是勤奋的眼睛
    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教授走進自己的实验室,看见一个研究生仍勤奋地在实验台前工作。卢瑟福关心地问道:“这么晚了,你在做什么?”研究生答:“我在工作。”“那你白天做什么了?”“我也在工作。”“那么,你整天都在工作吗?”“是的,导师。”研究生带着谦恭的表情承认了,似乎还期待着卢瑟福的赞许。卢瑟福稍稍想了一下,然后说:“你很勤奋,整天都在工作,这自然是很难得的,可我不能不提醒你,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卢瑟福这样的质疑,是要研究生明白:勤奋工作自然重要,但必须要有

    共产党员·上 2018年6期2018-11-26

  • 伟大的科学家兼教师——卢瑟福
    园”。他,就是卢瑟福。2.1871年8月30日,卢瑟福出生在新西兰的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这个穷孩子通过努力,成为一名学霸,考入坎特伯雷学院,并于1894年获得3个学位证书。3.毕业后,卢瑟福虽想继续深造,无奈因缺钱而作罢。一天,他在农场里挖土豆,突然收到英国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得知获得了奖学金。他开心地扔掉锄头,喊道:“这是我挖的最后一个土豆啦!”4.卢瑟福夜以继日地研究物理学,将放射性物质按贯穿能力分为α射线与β射线,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证实了

    少儿科技 2018年7期2018-08-04

  • 思考是勤奋的眼睛
    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教授走进自己的实验室,看见一个研究生仍勤奋地在实验台前工作。卢瑟福关心地问道:“这么晚了,你在做什么?”研究生答:“我在工作。”“那你白天做什么了?”“我也在工作。”“那么,你整天都在工作吗?”“是的,导师。”研究生带着谦恭的表情承认了,似乎还期待着卢瑟福的赞许。卢瑟福稍稍想了一下,然后说:“你很勤奋,整天都在工作,这自然是很难得的,可我不能不提醒你,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卢瑟福这样的质疑,是要研究生明白:勤奋工作自然重要,但必须要有

    共产党员(辽宁) 2018年11期2018-07-09

  • 卢瑟福: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
    把海象式胡须的卢瑟福,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做学问的人。在他功成名就之后,他的一位得过诺贝尔奖的学生詹姆斯·查德威克对他有过这样一番描述:“卢瑟福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或是大农场主,而不像是学者……”而他本人年少时曾希望长大以后当一个农民。1895年夏初的一天,当卢瑟福做乡村教师的母亲带给他一个行将改变自己命运的喜讯时,他正在他父亲经营的农场里干活。据说他听罢马上甩掉手中的铁锹,以他特有的大嗓门嚷道:“这是我挖的最后一个土豆了。”作为英国移民的后代,出生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18年1期2018-02-22

  •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问题思考
    得者欧内斯特·卢瑟福接到了一位同事的电话。同事说他准备给一个学生的物理答卷零分,而这名学生却声称他应该得到满分。于是,师生俩决定找一位不偏不倚的裁判,结果选中了卢瑟福。整份试卷只有一道题。试题如下:“如何用气压计测定一栋大楼的高度?”学生的答案是:“把气压计拿到楼顶,用一根长绳系住气压计,将气压计垂到地面,然后提上来,测量绳子放下的长度,该长度便是大楼的高度。”这位学生的确有充分的理由得满分,因为他的回答严丝合缝准确无误。但另一方面,如果给满分,无疑表明他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12期2017-12-25

  • 英国将借助卢瑟福基金延揽全球科学家
    家。欧内斯特·卢瑟福基金(The Ernest Rutherford Fund)将为处于早期职业生涯的研究人员和高级研究人员提供奖学金。这些人员不仅来自发达经济体,还来自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等国——他们是科研界的新兴力量。在7月4日的发布会上,大学与科学国务大臣乔·约翰逊(Jo Johnson)发表演讲说:“基于将英国视为科学家、创新者和技术投资者的理想目的地的愿景,首相明确表示希望英国成为一个可以吸引世界上最聪明、拥有最棒头脑的人才的国家。卢瑟福和他对科学

    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16期2017-09-06

  • 像鳄鱼那样咬住目标不放
    原子核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个绰号叫“鳄鱼”。在科学研究上,卢瑟福除了极有耐心,还具有鳄鱼一样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咬住目标绝不放松的秉性。1871年出生于新西兰一个偏僻小村庄的卢瑟福,家境贫寒,12个兄弟姐妹的生计全靠父母的劳作。卢瑟福的父亲做过车轮工匠、木工和农民,他不停地劳动,加上母亲当小学教师的收入,养活这样一个庞大家族也是非常吃力的。卢瑟福的兄弟姐妹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难,无需什么人教育,他们都知道要想生活得好一点就得自己动手、动脑去创造,需要踏踏实实的

    下一代英才 2017年5期2017-07-07

  • 每个诺奖得主背后,都有一条了不起的家训
    都要分担责任。卢瑟福兄弟姐妹一共12人。由于家庭成员众多,母亲叮嘱他們:“每一个成员都要分担责任。”对卢瑟福的一生起过重要作用的一本书,便是他10岁时从母亲那儿得到的一本教科书《物理学入门》。(欧内斯特·卢瑟福,新西兰,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00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丁肇中的母亲善于把握孩子的心理,并将知识轻松地传授给孩子。她说:“100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才是关键。”(丁肇中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7年6期2017-06-23

  • 每个诺奖得主背后,都有一条了不起的家训
    都要分担责任。卢瑟福兄弟姐妹一共12人。由于家庭成员众多,母亲叮嘱他们:“每一个成员都要分担责任。”对卢瑟福的一生起过重要作用的一本书,便是他10岁时从母亲那儿得到的一本教科书《物理学入门》。(欧内斯特·卢瑟福,新西兰,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00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丁肇中的母亲善于把握孩子的心理,并将知识轻松地传授给孩子。她说:“100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才是关键。”(丁肇中

    家教世界 2017年16期2017-06-22

  • 诺贝尔奖得主的家训
    。”欧内斯特·卢瑟福,新西兰人,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卢瑟福兄弟姐妹12人。由于家庭成员众多,母亲叮嘱他们:“每一个成员都要分担责任。”在卢瑟福一生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一本书,便是他10岁的时候从他母亲那儿得到的一本教科书——《物理学人门》。这本书不仅介绍物理知识,还描述了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过程。卢瑟福从中领悟出,从简单的实验中可以探索出重要的自然规律。读完书后,他将自己的年龄和名字歪歪斜斜地写在书页上,那时他差—个月满11岁。他的母亲一直珍藏着这本书。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2016年22期2017-05-15

  • 卢瑟福: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
    王叙欧内斯特·卢瑟福成功地解释了原子及其结构的各种复杂关系,深化了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从而开创了原子物理学这一科学新领域,被公认为是继法拉第之后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这是我挖的最后一个土豆了”外表粗犷、性情豪放、留着一把海象似胡须的卢瑟福,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做学问的人。在他功成名就之后,他的一位得过诺贝尔奖的学生詹姆斯·查德威克对他有过这样一番描述:“卢瑟福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或是大农场主,而不像是学者……”。而他本人年少时曾希望长大以

    知识就是力量 2017年2期2017-01-21

  • 茫茫太阳系皆是小原子 小小原子内却有太阳系
    回说到物理学家卢瑟福,却收到了一张要他去领诺贝尔化学奖的通知。但是卢瑟福还是关心物理本身的问题,领奖回来之后便将助手们召集在一起说:“过去我们只是捕捉到了放射性元素自己衰变时放出的粒子,除了这些粒子,到底原子内还有什么东西就不得而知。还有那些不会天然放射的元素我们就更难知其家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将原子砸碎,看看里面到底还有什么东西?”卢瑟福天生一个帅才,他来曼彻斯特还没有几天,身边早已聚集了盖革、莫利斯、玻尔、查德威克、安德雷德等一批

    特别文摘 2016年18期2016-09-26

  • 发现质子-中子-核裂变的“三部曲”——纪念卢瑟福原子核结构探索百年
    部曲”——纪念卢瑟福原子核结构探索百年赵继军(北京市玉渊潭中学北京100038)刘 婵刘树勇(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100048)摘 要:本文介绍了卢瑟福的生平,回顾了质子、中子和核裂变的发现历程.关键词:卢瑟福质子中子核裂变收稿日期:(2014-11-19)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核能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国家的重视,并大大促进了其发展,而且对战争的结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个重要的日子到来之际,回顾人类探索原子核知识

    物理通报 2015年5期2016-01-12

  • 最长的,最短的
    ,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正在做实验,他读着硫化锌的闪烁读数,对助手说:“快,把我们的读数记下来。”助手想起记录本在另一个房间,正要去拿。卢瑟福生气了,厉声叫道:“把它记在你的袖子上。”助手便真的在衣袖上写了起来。事后,卢瑟福对助手说:“真对不起,但有什么办法呢?我们的时间太紧了,若是当时不记在袖子上,我们的实验得从头再来,那样,浪费的时间就太多啦!”一个人,若有这样的时间观,焉能没有大造就?图/CFP有效利用和管理时间,能让人获得巨大成功。有一天,美

    大众健康 2015年3期2015-09-10

  • 大师从来不一般
    家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很热爱工作也很讲究方法。一天深夜他走进实验室看见一个学生还没走,便问学生在干什么。学生说在工作。卢瑟福就问他白天做什么。“白天也在工作。”学生骄傲地回答,他想自己一定会得到老师的表扬。没想到卢瑟福居然问道:“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学生哑然,羞愧无比。(时间去哪摘自《百家讲坛·蓝版》2015年1月)

    晚报文萃 2015年4期2015-08-24

  • 含杂质的卢瑟福散射的蒙特卡罗模拟
    31)含杂质的卢瑟福散射的蒙特卡罗模拟李新霞1,2,岳东宁1,雷晓晨1(1.南华大学 核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2.中国科学院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1)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数值研究了杂质对α粒子卢瑟福散射的影响。杂质原子根据靶材的纯度以给定的概率随机替换靶材原晶格的原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杂质后,出射粒子随散射角分布的曲线中形成了新的峰,峰的位置随杂质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向大角度方向移动;杂质的原子序数越低、含量越高,对卢瑟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5年10期2015-05-04

  • 张嘉译:交朋友要相当努力
    界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被科学界誉为“从来没有树立过一个敌人,也从来没有失去过一个朋友”的人。俄国物理学家卡皮查曾在卢瑟福领导下的实验室工作了14年。1934年,卡皮查回国探亲,苏联政府不准他再回英国。卡皮查在信中向卢瑟福倾诉苦衷,卢瑟福知后,心急如焚,他忍受身体病痛,利用自己的崇高威望进行沟通,把自己实验室的仪器从英国运抵莫斯科,还派一名得力助手协助卡皮查实验。卢瑟福的仗义让卡皮查如鱼得水,成果丰硕,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意林·作文素材 2015年1期2015-03-16

  • 原子物理学之父卢瑟福的育才之道
    原子物理学之父卢瑟福的育才之道李建华1李万歆2(1.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2.安龙国土资源局, 贵州 安龙 552400)世界著名科学家卢瑟福的育才之道:招才的国际化、育才的制度化、建团的合理化、实验的优先化、交流的自由化和为人的楷模化,其较系统地阐述了培养科研人才的方法,较全面地揭示了培养科研精英的奥秘。物理学史;卢瑟福;育才之道Abstract:Ways of cultivation of talent of Rutherfor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3-01

  • 史上最美的物理实验——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物理实验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朱亚红(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新西兰著名物理学家,原子核物理学之父1897年J.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神话,揭示原子也有内部结构,1904年他提出了“葡萄干布丁”模型.1907年卢瑟福领导了曼彻斯特大学的一个实验室,用α粒子作为炮弹去轰击各种原子的研究,以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起初卢瑟福也是其恩师的原子模型的

    物理之友 2015年8期2015-02-25

  • 前沿
    )发布了自己的卢瑟福(Rutherford)火箭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主要部件由3D打印制造而成,它使用电池供电的电动涡轮泵,最大推力达4600磅。卢瑟福发动机将为Electron火箭的两级提供推进动力,这是由火箭实验室研发、长20米、由碳复合材料制成的火箭。据火箭实验室创始人彼得·贝克(Peter Beck)称,这种轻巧的火箭能够将100公斤有效载荷运送到5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或者是运送400公斤的有效载荷到近地轨道。该公司的宏伟目标是在明年启动一项计

    中国机电工业 2015年5期2015-01-01

  • 3D打印火箭发动机:造一台原来要几个月,现在只要三天
    )发布了自己的卢瑟福(Rutherford)火箭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主要部件由3D 打印制造而成,它使用电池供电的电动涡轮泵,最大推力达4600磅。卢瑟福发动机将为Electron 火箭的两级提供推进动力,这是由火箭实验室研发、长20 米、由碳复合材料制成的火箭。据火箭实验室创始人彼得·贝克(Peter Beck)称,这种轻巧的火箭能够将100 公斤有效载荷运送到500 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或者是运送400 公斤的有效载荷到近地轨道。该公司的宏伟目标是在明

    中国机电工业 2015年5期2015-01-01

  • 卢瑟福公式中正负号问题的探讨*
    556011)卢瑟福公式中正负号问题的探讨*尹海峰(凯里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贵州凯里 556011)曾春花(凯里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贵州凯里 556011)分析了某些理论力学教材在推导卢瑟福公式过程中,处理正负号问题不完善的地方,并给出了一种新的推导方式,从而达到对卢瑟福公式全面完整的认识.卢瑟福公式 正负号 散射角 瞄准距离在理论力学教材中,都给出了卢瑟福公式的推导过程[1~3].教材给出的推导过程虽然很详细,但在处理正负号问题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使读

    物理通报 2014年12期2014-05-25

  • 原子物理中卢瑟福模型教学方法的思考
    点】原子物理中卢瑟福模型教学方法的思考施申蕾(中国计量学院 理学院物理系,浙江 杭州 310018)原子物理学是大学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其课程的特点是从微观结构的考虑入手揭示与之相关的宏观现象与规律的本质。一般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应用若干量子力学的结论,揭示原子结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本文分析了原子物理学的教学现状,重点对第一章卢瑟福模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并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卢瑟福散射;库仑散射;原子物理;散射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8期2014-03-11

  • 王权困境:卢瑟福 《法律与君王》的问题、思路和意义
    出版的前几年,卢瑟福出版了他的《法律与君王》(1644年)①英文编辑本见LEX,REX,OR THE LAW AND THE PRINCE,Colorado Springs:Portage Publications,2009.一书。这本书在英国内战期间强有力地支持国会对抗国王,是国会的思想武器。就论证思路而言,卢瑟福完全依据圣经,从人的自卫合法性出发,彻底否定绝对王权观和血缘继承制。卢瑟福的论证是在圣经传统中进行的,因而在国会拥护者那里得到了广泛的共鸣。这

    社会科学 2013年8期2013-04-10

  • 卢瑟福科研团队与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被誉为“核物理之父”、“微观宇宙之王”,因成功组建科研团队和培育大量优秀科学人才而获得“伟大的教师和科研工作的杰出组织者与领导者”[5]序言的荣誉。卢瑟福在剑桥大学时参与导师汤姆逊(J.J.Thomson)的科研团队,共同研究X射线引起气体导电的效应,大大推进了气体离子化研究。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因卢瑟福组建科研团队在放射性研究上取得杰出成果而出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实验室由于卢

    重庆与世界 2011年15期2011-08-15

  • “应对媒体”中的“媒体应对”
    他向核物理之父卢瑟福表示想拒绝这个荣誉。卢瑟福劝他说:“如果你真这样做,你会更出名。”为了不至于“更出名”,狄拉克只好乖乖地去领了奖。“出名”最外在的一点就是被新闻媒体关注。我还查到了这则轶事的另一个版本,说狄拉克想拒绝这个荣誉,就是不愿意成为新闻人物;而卢瑟福劝他不要拒绝这个荣誉的理由则是,那样他会成为更轰动的新闻人物。狄拉克想的没错,得了诺贝尔奖,媒体一定会关注。卢瑟福说的更有道理,拒绝了诺贝尔奖,媒体一定会更加关注。卢瑟福的逻辑是,接受诺贝尔奖是“正

    中国记者 2011年4期2011-05-29

  • 开卷故事
    化学奖。这天,卢瑟福和助手在实验室做实验,忙了一阵后,实验成功了。卢瑟福一边读着实验数字,一边激动地对助手说:“快,把我说的数字记到实验记录本上!”助手左顾右盼,然后一拍脑袋说:“想起来了,实验记录本在会议室,我这就去拿!”“不,”卢瑟福厉声说道,“就记在你的白衬衫上。”助手见他真的动了气,只好脱下白衬衫,拿起笔,把数字一个个记在上面。事后,卢瑟福向助手道歉说:“真对不起!但我们得抓紧时间呀。当时如果去找记录本,我们的实验就得从头做起,那就太浪费时间啦。”

    故事会 2011年2期2011-01-18

  •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教学反思
    “西瓜模型”、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的“分层模型”、现代的“电子云模型”以及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等六个方面。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及其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与方法,增进对科学的认识,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然而,在有关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认为讲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及其发展过程是浪费时间,因而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常常蜻蜓点水,没有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教育价值。笔者在教学这节课时,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在导

    江西教育B 2009年11期2009-12-30

  • 勤奋的学生
    卢瑟福是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一天深夜,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一个学生还在埋头做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他接着问。学生回答:“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居然大为光火,厉声斥责道:“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段松文:其实,孔圣人早已告诫过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看来卢瑟福也深知这个道

    同学少年·作文 2009年7期2009-12-27

  • 爱做实验的卢瑟福
    李采林卢瑟福在1871年8月30日生于新西兰纳尔逊附近的泉林村。父亲是农民,母亲是乡村教师。他在上小学时就对科学实验产生了兴趣。由于成绩优秀,学习期间曾获得一系列奖学金。1894年从坎特布雷学院毕业时,以该校空前的数学和物理双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还因无线电实验研究方面作出成绩而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了一年。1895年考取大英博览会奖学金,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开始时是以研究无线电为主,用自己的发射器和检波器实现了3.2 km的收

    物理教学探讨·高中学生版 2009年3期2009-07-22

  • 居里夫妇的“无视信息”
    。1919年,卢瑟福使用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α粒子做“炮弹”,首先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1928年,德国的科学家博特和他的学生贝克用放射性元素外产生的α粒子轰击铍核时,观察到铍核产生一种穿透性很强的射线,他们把它称为“高能γ量子”,因为这些γ辐射的能量几乎是入射的α射线能量的10倍,并且不显电性。博特和贝克的工作,引起了约里奥·居里夫妇的重视。1931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做了同样的实验,当然得到了同样的“射线”,他们观察到铍被α粒子轰击后产生的这种“射

    物理教学探讨·高中学生版 2009年3期2009-07-22

  • 抓住可扩展集群NAS契机
    S技术,保罗·卢瑟福却信手拈来。现在,他已经成为了可扩展集群NAS技术的代言人。从2008年11月起到现在,不到半年时间,美国赛龙(Isilon)集群存储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保罗·卢瑟福(Paul Rutherford)已经两次来到中国。在媒体的眼中,保罗·卢瑟福已经成了可扩展集群NAS技术的代言人。对一些专业人士来说也比较艰深的可扩展集群NAS技术,保罗·卢瑟福却信手拈来。1分钟完成扩容保罗·卢瑟福大约在4年前加入赛龙公司。在这之前,保罗·卢瑟福就已经

    中国计算机报 2009年14期2009-07-01

  • 卢瑟福与十五项诺贝尔奖
    道藩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被称作原子核物理学之父,由于他在元素蜕变和放射性物质方面的研究成果而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使人惊奇的是,在他的助手和学生中先后还有14人获诺贝尔奖,其中物理奖10人(玻尔、康普顿、威尔逊、里查逊、查德威克、阿普顿、布莱克特、鲍威尔、科克罗特和瓦尔顿);化学奖4人(索迪、阿斯顿、亥维赛、哈恩)。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卢瑟福实验室”闻名于世。卢瑟福首先是一位好导师,他认准目标就勇往直前,百折不回;他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善于避开次要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2年10期199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