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闭术

  • 血清IL-6、CRP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开颅夹闭术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临床多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可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脑水肿症状及预后。但仍有部分患者手术预后较差,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早期找出可评估患者手术预后效果的指标尤对于指导治疗,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aSAH患者脑出血后,导致血液快速进入蛛网膜下腔,增加颅内压,导致患者脑血流灌注降低,且在红细胞裂解下,可激活炎性反应通路,造成大量炎性介质释放,损害脑血屏障,影响患者预后[5]。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是由巨噬细胞、T、B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可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7期2023-07-27

  • 球囊辅助夹闭术治疗颅内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
    球囊辅助动脉瘤夹闭术是近几年用于治疗LGIAs的手术方法[2],且取得了一定效果。2017~2020 年运用球囊辅助夹闭术治疗32例LGIAs,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DSA、MRA、CTA 等确诊为颅内动脉瘤;②动脉瘤直径≥15 mm;③同意行球囊辅助夹闭术;④病人及家属对手术方案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动脉瘤直径<15 mm;②保守治疗;③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1.2 一般资料2017~2020年行球囊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9期2022-10-25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预测价值
    [1]。动脉瘤夹闭术为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但有研究指出,动脉瘤患者其血管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多异常,在行夹闭手术时可能会发生破裂,造成意识障碍及昏迷,引发不良预后,故提高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风险的预测至关重要[2-3]。已有研究显示,患者自身因素可影响术中动脉瘤破裂[4]。且蔡俊杰等[5]文献报道,动脉瘤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可增加动脉瘤破裂风险。而目前临床关于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影响因素分析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动脉瘤破裂的预测价值的研究尚少。基于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4期2022-07-04

  • 分析尼莫地平对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脑保护作用
    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手段。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时,术中的手术牵拉及肿瘤夹闭等操作易导致术后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不利于其康复。研究指出,将尼莫地平应用到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可起到脑保护的作用,提升手术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预后[1]。基于此,本文将近年来在我院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尼莫地平对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脑保护作用。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选取2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7期2022-04-08

  • 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翼点入路夹闭术为目前临床控制破裂ACCA 的标准治疗方式,可有效控制出血,改善患者各项临床体征,但临床应用中发现,患者预后效果不一,因此,寻找破裂ACCA 患者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对临床早期实施预防措施至关重要[2]。鉴于此,本研究将回顾性收集2015 年3 月—2019 年3 月偃师市中医院接受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的142 例破裂ACCA 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探讨破裂ACCA 患者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黑龙江医药 2022年3期2022-03-24

  • 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价值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方法,然而术中可能存在动脉瘤破裂的风险,造成预后不良[2]。既往研究显示,动脉瘤的形态、血流动力学特点、瘤壁炎症和某些临床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史、吸烟史和绝经史)是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3]。血流动力学在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例如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是否会增加破裂风险,既往研究结论并不一致[4]。本文探讨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价值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1年5期2021-12-08

  • 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治疗中青年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效果的对比分析
    临床多采用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但部分患者症状改善较差,复发率高,整体疗效欠佳,不利于生命健康。因此,我院将中青年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76例纳入本次研究,以接受开颅夹闭术医治为对照,对中青年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医治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的影响价值进行探析。1 资料和方法1.1资料 将中青年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76例纳入本次研究,时间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遵循随机平均原则,进行分组,组别分别是医治①组、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25期2021-10-18

  • 胼周动脉动脉瘤42例治疗分析
    ,其中25例行夹闭术,17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3.1 夹闭术 采用经前纵裂入路开颅,顺血流或逆行方向分离显露动脉瘤。动脉瘤夹闭后,行术中荧光造影确保动脉瘤夹闭完全以及载瘤动脉通畅。1.3.2 血管内栓塞治疗 根据动脉瘤部位、形态、瘤颈、载瘤动脉及导管到位情况等选择栓塞方式,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9 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6 例,球囊辅助成形2例。1.4 疗效评估 统计死亡病例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出院后3、6、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按照改良Rankin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9期2021-10-13

  • 夹闭术与栓塞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短期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治疗方式主要为夹闭术和栓塞术,夹闭术是传统手术方式,技术成熟。20世纪70年代随着Seldinger 技术发展起来的介入放射学,栓塞术应运而生。与夹闭术相比,栓塞术出血量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但栓塞术价格较高,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两者的优劣仍存在较大争议[3-4]。夹闭术和栓塞术阻断动脉瘤内血液供应,防止再出血,保证供血动脉和载瘤动脉通畅,保证脑组织血液的正常供应。对于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治疗,选择经济有效的手术方式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问题,不仅需要考虑短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1期2021-03-25

  • 不同入路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比较
    尽快实施动脉瘤夹闭术,避免破裂出血,造成患者不良结局。为了进一步提高动脉瘤夹闭术的效果,采用不同入路方式实施手术。现就眶上外侧入路和翼点入路进行动脉瘤夹闭术的效果进行分析讨论。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将我院在2017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70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35例,甲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56.39±4.27)岁;乙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56.44±4.23)岁,两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3期2020-12-25

  • 预见性护理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术期中应用评价
    理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我科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预见性护理组(29例,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组(29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SCL-90评分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 预见性护理组术后脑血管痉挛、电解质紊乱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 结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22期2020-12-15

  • 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开颅夹闭术治疗急性破裂期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响[1]。开颅夹闭术属于治疗急性破裂期颅内动脉瘤常用术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神经功能,但单纯应用的临床效果不理想。于开颅夹闭术术后实施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是近年来逐步发展的一种新型治疗方式。本研究选取77例急性破裂期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开颅夹闭术治疗急性破裂期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睢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急性破裂期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32期2020-12-07

  • 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显微夹闭术预后的相关性
    主要手段,显微夹闭术凭借其创伤小、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但由于该疾病病情尤为严重,故术后预后情况会受多种因素影响[1-2]。近年来,脑损伤的生物标志物预测价值逐渐受到临床关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既为炎症因子,也具有趋化作用,研究指出,其与脑组织损伤具有密切联系[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31期2020-11-25

  • 40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在ICU的护理管理探究
    研究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ICU的护理管理措施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4月本院ICU接诊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患40例,随机均分2组。实验组采取护理管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预后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0.0%,比对照组30.0%低,P【关键词】夹闭术;护理管理;颅内动脉瘤;ICU【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30--01临床上,颅内动脉瘤十分常见,通常是由局部血管异常改变所致,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0期2020-10-28

  • 血管介入栓塞术和显微外科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血清MCP-1水平的影响
    塞术及显微外科夹闭术两种方式[3-4],一般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颈宽度及血管条件等对这两种手术方法进行选用,但因这两种术式的具体操作方法不同及对患者脑部损伤有一定的差异,故导致术后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可能存在差别,目前临床对此仍存在一定的争议[5-6]。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作为机体内一种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对单核巨噬细胞具

    医学综述 2020年17期2020-10-21

  • 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目前,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2种治疗方法孰优孰劣仍存在争议[2-3]。因此,本研究分析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MCAA的临床疗效,探讨2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医学实践操作及科学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0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MCAA患者102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 (53.50±10.47) 岁。按照治疗措施不同将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0年11期2020-09-25

  • 瑞芬太尼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尼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65例。两组均实施夹闭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激素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皮质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21期2020-09-02

  • 不同靶控浓度右美托咪定对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脑氧代谢及脑损伤的影响
    法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效果满意[1]。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围术期会产生多种并发症, 如脑血管破裂、脑动脉痉挛、脑组织损伤等, 上述并发症主要原因为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引起脑内动脉血压剧烈波动, 进而导致血管痉挛、脑氧代谢降低等[2]。研究发现, 增加麻醉深度和降压可以有效改善或避免动脉血压波动, 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发生, 但如果降压幅度过大, 则会导致脑灌注压降低, 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 影响预后[3]。右美托咪定是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0年5期2020-08-14

  •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分析
    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最为常用,为了进一步明确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本文特将我院接诊的100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研究并比较治疗效果,现将取得的效果做一分析和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8年1月~2018年9月接诊的100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8~79岁,平均(63.87±2.54)岁;对照组的50例患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2期2020-07-24

  • 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对比研究
    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可有效制止脑血管出血,疗效显著,但术后易出现并发症。而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受到临床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我院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行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对比两者手术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9年1月我院84例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组,各42例。介入组男16例,女26例;年龄25~58岁,平均(41.62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3-05

  • 探讨研究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至关重要[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影响,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20~60岁,平均(42.7±9.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颅内前循环动脉瘤诊断标准,经头颅CTA或DSA 检查确诊。患者表现为突发头痛、意识障碍,或长期头晕不适,或偶然体检发现,其中43例既往有高血压史;术前Hunt-Hess 评级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3期2019-10-22

  • 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配合与护理满意度分析
    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配合与护理满意度。方法:纳入我院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这一时间段内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00例,分组方法以“电脑随机匹配”为主,分为对照组(100例,予以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和实验组(100例,予以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①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3期2019-09-10

  • 血管内介入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1-3]。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术是临床治疗脑动脉瘤的主要手段,开颅夹闭术主要是通过夹闭动脉瘤颈,而血管内介入术主要是利用弹簧圈对动脉瘤进行填塞,均可避免脑动脉瘤再次破裂而致蛛网膜下腔出血[4-5]。本研究针对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治疗脑动脉瘤患者55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实施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200例,B组实施血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9年4期2019-09-05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探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治疗颅内动脉瘤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72个颅内动脉瘤),记录患者在手术中、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在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时,平均手术时间(190.23±48.73)min,平均出血量(563.64±98.28)mL,平均住院时间为(15.73±6.46)d。术后复查结果显示动脉瘤夹闭成功率为97.67%。动脉瘤破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25期2019-01-16

  • 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疗效的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极大威胁。开颅夹闭术、介入栓塞术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常用方法,以这两种手术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较多,但关于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尚未得出明确结论。因此,分析二者的疗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1 颅内破裂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由病理因素或先天畸形造成的血管壁局限性膨出扩张[1]。颅内动脉瘤形成后,当患者出现剧烈情绪波动、外力刺激等影响时,可经颅内压迅速升高这一机制,造成动脉瘤破裂[2]。近年来,随着颅内动脉瘤发病率的升高,临床关于这种疾病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深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9年13期2019-01-03

  • 介入治疗与夹闭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对比分析
    观察介入治疗与夹闭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治疗的80例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夹闭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是82.50%,比对照组高22.50%,术中出血量、手术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6期2018-11-05

  • 经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和经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效果对比
    上常采用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经翼点入路是实施动脉瘤夹闭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1]。前循环动脉瘤是指来自颅内Willis环前半部的动脉瘤。颈内动脉颅内段、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均是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部位。有研究表明,用经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显著。该手术方式具有快速、有效和微创等特点。本文主要对比用经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和经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0期2018-07-23

  • 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比较
    栓塞、显微开颅夹闭术[4-6]。本文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06—2015-06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82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纳入标准:术前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影像检测能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等;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显微开颅夹闭术。排除标准:多发动脉瘤、动脉瘤未破裂或未进行手术治疗;临床资料不完整。入选者根据手术方式(对手术不能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12期2018-07-05

  • SEP联合MEP监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研究
    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和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联合监测进行手术监测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不采用电生理监测,观察组患者使用SEP与MEP联合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及相应指标。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重度瘫痪率、术后并发症率、再手术率以及住院天数均低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颅内动脉瘤;S

    医学信息 2018年2期2018-03-02

  • 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破裂部位与预后的关系
    000)动脉瘤夹闭术中最危险的事件是动脉瘤术中破裂(IAR),其往往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大量的外科手术中,显微镜往往被应用在神经外科术之前,发生IAR的概率高达50%,且患者的预后情况通常较差[1]。神经外科术中采用显微仪器后,发生IAR的概率已显著降低,有学者[2]发现显微仪器的采用可以降低IAR的发生率。作者认为IAR的破裂点不同,对患者的预后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行开颅夹闭术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ACA)患者的相关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3期2018-03-02

  •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分析
    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分析张建军(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青海 西宁 810007)目的 观察对比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两种治疗手段对于脑动脉瘤患者的的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从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月接治的脑动脉瘤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中的25例患者采用血管内介栓塞术进行治疗,参照组中的25例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等。结果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7年22期2017-10-13

  • 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前评估研究
    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前评估研究李 波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济南 250013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介入栓塞术;术前评估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是由颅内动脉壁局灶性病变、损伤或病理性血管扩张,造成脑血管动脉壁异常突起的瘤样改变[1],其发病隐匿,具有破裂倾向,病情危急,易至破裂出血,已成为脑血管病因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2]。据统计,颅内动脉瘤在我国的发生率为0.2%~7.9%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8期2017-10-12

  •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内镜辅助探查夹闭效果28例效果分析
    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分析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 8例患者32个动脉瘤的夹闭术,所有夹闭术中均应用神经内镜进行观察并辅助夹闭,包括动脉瘤夹闭前的探查,实时夹闭中辅助观察以及夹闭后的效果评价。结果:资料中所有患者均通过内镜观察瘤周局部解剖结构,在其辅助下,所有动脉瘤均完全夹闭,患者术后复查DSA或CTA显示动脉瘤夹闭状态良好,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改良Rinkin评分:0分21例,1分5例,2分2例。结论:尽管应用内镜观察可以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12期2017-08-05

  • 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双侧前循环动脉瘤近期效果观察
    000)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双侧前循环动脉瘤近期效果观察张天祥(安阳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河南 安阳 455000)目的 观察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双侧前循环动脉瘤的近期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双侧前循环动脉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n=48)与B组(n=48),A组予以动脉瘤夹闭术,B组予以血管内介入术,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恢复优良率、完全闭塞率、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恢复优良率、并发症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2期2017-07-18

  • 血管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后交通动脉瘤并动眼神经麻痹的效果及预后对比研究
    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后交通动脉瘤并动眼神经麻痹的效果及预后对比研究张昌伟,王朝华,徐 丁目的 比较观察血管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后交通动脉瘤(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PcomAA)并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nerve palsy, 0MNP)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2例PcomAA并0MNP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栓塞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4期2017-06-27

  • 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配合与护理
    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配合以及护理措施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动脉瘤患者69例,均在显微镜下行动脉瘤夹闭术,同时做好手术配合工作及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成功治愈66例(95.65%),出血量(423.61±33.1 8)mL,手术时间(3.25±0.37)h,住院时间(8.65±2.77)d,并发症4例(5.79%)。结论: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积极有效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能够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恢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11期2017-06-15

  •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探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为全面、预见性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进行的42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35例患者恢复良好,生活能够自理,4例患者出现肢体偏瘫,1例呈植物生存状态。2例患者死亡。结论 进行全面、预见性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关键词】 开颅 动脉瘤 夹闭术 围手术期 护理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喷出,多因动脉壁局

    今日健康 2016年8期2017-04-19

  • 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200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分析杨 学 张雪梅湖北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枣阳 441200目的 探讨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01-2016-06我院收治的1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有明显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按照Hunt-Hess分级法划分为Ⅰ~Ⅳ级。患者24 h、48 h及72 h不同时间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每个时间点手术40例。术后半年随访调查,评估动脉瘤夹闭效果,并用GO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6期2017-04-05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对脑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效果
    太尼对脑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效果权安京河南焦作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焦作 454000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对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64例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32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并以0.4 μg/(kg·h)右美托咪定维持至拔除气管导管。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9%的氯化钠注射液。2组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与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对比2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T1、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1期2017-01-11

  • 临床护理路径在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护理中的应用
    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4例接受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普通组与干预组, 各17例。普通组实行一般护理措施, 干预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 低于普通组的52.9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颅内动脉瘤破裂;夹闭术;影响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151颅内动脉瘤在临床较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9期2016-12-26

  • 前循环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后影响手术效果的可能因素分析
    循环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后影响手术效果的可能因素分析郑中慧高明明孙志敏贾文志赵凤鸣姚志刚郝亮目的分析前循环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因发生动脉瘤破裂(intraoperative aneurysm rupture,IAR)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选取接受显微动脉瘤夹闭术的90例患者,在术后1、3及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Glasgow评分,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动脉瘤大小、破裂位置、术前Hunt-Hess评级、高血压病史、术中临时阻断夹的应以及术中失血量

    河北医药 2016年21期2016-11-11

  • 血管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在脑动脉瘤围手术期疗效比较
    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在脑动脉瘤围手术期疗效比较许慧峰1余 吉2目的 比较血管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在脑动脉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福建省省立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开颅夹闭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与对照组2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相比较,差异具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15期2016-10-10

  • 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比较
    永凯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比较郭海军,韩德清,陈玉光,黄永凯目的:探讨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栓塞组和夹闭组,夹闭组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栓塞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观察术前至术后24 h的血流动力学,SF-36评价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随访24个月,于24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1期2016-09-12

  • 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比较*
    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比较*张茂林(天津市西青医院,天津300380)目的对比颅内动脉瘤行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我院在2010年12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中26例行动脉瘤夹闭术,24例行血管内栓塞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和费用、完全闭塞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观察两种术式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GOS和mR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9-05

  • 探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并早期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价值
    流并早期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价值欧阳一彬莫业和胡德献冯基高徐鹏翔冯昌奋范旭东海南省农垦总医院神经外科海口570311【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并早期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选取2013-06—2015-06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早期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9期2016-06-28

  • 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应用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动脉瘤性
    应用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8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行单纯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治疗, 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行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并留置引流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良好率高于对照组, 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4期2016-05-20

  • 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影响
    预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影响李晓祝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38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康复。护理干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并发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18期2016-02-05

  • 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与外科夹闭术疗效分析
    入栓塞术与外科夹闭术疗效分析王怡博,冯广森目的对比分析介入栓塞术与外科夹闭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并发症及预后。方法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90例,其中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49例(介入栓塞组),接受外科夹闭术治疗患者41例(外科夹闭组)。术前根据Hunt-Hess分级对患者进行评估,术后根据Glasgow预后量表(GOS)评分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不同Hunt-Hess分级患者术后GO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5年12期2015-10-25

  • 90例脑动脉瘤临床治疗的疗效分析
    取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实验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对比与分析,实验组采取介入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脑动脉瘤;夹闭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疗效【中图分类号】R72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00-02脑动脉瘤的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脑动脉瘤患者临床表现为恶心、头疼、颈部抵抗明显。现如今,根据相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2015-10-21

  • 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治疗中青年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效果的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治疗中青年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效果的比较研究呼铁民,田 甜,王昆鹏,李 亮,杨国军,孙文浩,张青山,王维兴目的 比较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治疗中青年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4年3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中青年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94例,根据手术指征和患者情况分为A组53例和B组41例。A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治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7期2015-06-23

  •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疗效观察
    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疗效观察刘世伟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动脉瘤患者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采取开颅夹闭术治疗)和研究组(采取血管内栓塞术治疗), 各4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良好率95.0%与对照组67.5%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积极应用和推广。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脑动脉瘤脑动脉瘤是导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8期2015-03-10

  • 静吸复合麻醉对脑动脉瘤夹闭术中收缩和舒张血管物质的影响
    麻醉对脑动脉瘤夹闭术中收缩和舒张血管物质的影响杨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目的 分析静吸复合麻醉对脑动脉瘤夹闭术中收缩和舒张血管物质的影响。方法 以29例择期行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麻醉诱导前(T1)、动脉瘤夹闭即可(T2)、夹闭后2h(T3)、夹闭后4h(T4)、夹闭后24h(T5),取中心静脉血,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管紧张素(AT-Ⅱ)、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T2时间段AT-Ⅱ水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年4期2015-02-23

  • 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高血压与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行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手术的患者,在手术中进行高血压和颅内压增高护理,分析手术护理的效果。结果 96例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占96.0%。有4例发生并发症占4.0%。结论 术中高血压和颅内压增高护理对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临床护理疗效果优良。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4.160作者单位:361000 厦门大学附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24期2015-01-26

  • 60 岁以上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手术疗效
    2组,显微开颅夹闭术组113例,血管介入栓塞术组113例。分别观察2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显微开颅夹闭术组手术时间(79.45±16.43)min,血管介入栓塞术组手术时间为(83.12±14.61)min,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开颅夹闭术组术后住院时间(35.35±8.24)d,血管介入栓塞术组术后住院时间(27.16±9.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随访结果,显微开颅夹闭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期2015-01-23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原因及处理方式分析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原因及处理方式分析耿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无锡214023【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原因及处理方式。方法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34例患者,其中8例术中动脉瘤破裂。结合文献资料与临床经验分析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原因及处理方式。结果3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术中破裂8例,破裂率23.5%,其中6例经及时抢救恢复健康,1例术后重残,1例术后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充分开放脑池,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运用显微技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6期2015-01-22

  • 靶控输注在脑动脉瘤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输注在脑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 本院诊治的42例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 于脑膜剪开前, 静脉泵输注尼卡地平, 通过对滴速的调节, 控制平均动脉压(MAP)在55~60 mmHg, 收缩压低于100 mmHg, 待动脉瘤夹闭后, 停止降压。记录降压前(T0)、降压10 min(T1)、降压20 min(T2)、降压30 min(T3)、降压结束后10 min(T4)、降压结束后20 min(T5)时颅内压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1期201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