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

  • 全面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对七七事变的纪念报道研究
    《新华日报》七七事变纪念报道的历史图景。研究发现,在每年的七七事变纪念日,《新华日报》通过发表纪念社论、登载新闻消息和广播演说词、开辟纪念特刊等多种文本形式,将七七事变纪念纳入报纸的政治宣传之中,构建起了以分析抗日战争未来形势发展、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战绩、呼吁加强团结抗战等为中心的纪念话语与内容。这些不同的形式与内容紧紧围绕抗战的政治话语出发,取得了寻常政治运作难以到达的深入人心的宣传效果,为塑造中国共产党抗战先锋的政党形象、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0期2022-12-16

  •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芦沟桥)事变,是1937 年7 月7 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侵略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以摆脱国内政治、经济危机。1931 年9 月18 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

    支部建设 2021年17期2021-11-15

  • 铭记百年党史 致敬太行英烈 ——纪念“七七事变”84周年暨缅怀革命英烈系列活动在山西晋中太谷区举行
    午,“纪念‘七七事变’84 周年暨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仪式”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举行。出席活动的嘉宾有,李德生上将之子、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李和平,徐向前元帅外孙女熊陆丰,开国上将王新亭之子王万里,开国上将周士第之子周强,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开国中将杜义德之子杜伟,开国少将石志本之子石磊光,开国少将卢仁灿之女卢晓清,开国少将郑国仲之子郑岩峰,国务院原建工部部长赖际发之子赖晓炜,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原副主任牛佩琮之子牛二林,张更新同志之子张瑞忠,

    祖国 2021年13期2021-08-09

  • 为促成联众抗日疾呼 ——李济深《致胡鄂公信札》
    937 年“七七事变”后,李济深在大同盟主办的《民族阵线》杂志上刊出“快邮代电”,大声疾呼:“吁请中央政府即刻动员全国抗战!”当月,胡鄂公请李济深给各地方势力,如宋哲元、阎锡山、韩复榘、刘湘写信,举荐他前往拜会面谈,希望督促各方势力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件为“七七事变”后李济深致胡鄂公函。信中李济深提到脚疾好些,就已忍痛赶写了五封信。另一方面,此函再次涉及胡鄂公活动经费问题。由于支持胡氏奔走各方,甚至连李济深亦感到很大的经济压力,只能靠借钱支持胡鄂公的行

    艺术品鉴 2021年4期2021-04-26

  • 七七事变”演变为中日全面战争具有偶然性?
    言九林“七七事变”最终演变为中日全面战争,部分日本学者强调,这种演变偏离了日本当局“不扩大”的本意,具有相当的偶然性。最典型者莫过于2010年由中日两国诸多历史学者完成的《日方报告书》。在与“七七事变”相关的表述中,重点强调了日本内阁的“不扩大”方针:“7月11日,阁议决定不扩大和现地解决的方针,同时允许陆军省部的要求,承認派遣三个师团……‘但为了不扩大局面,不放弃和平交涉的愿望”,强调日本政府当日无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方表现出派兵的强硬姿态,是因为按以

    文史博览·文史 2020年1期2020-03-12

  • 七七事变』演变为中日全面战争具有偶然性?
    认识的?》“七七事变”最终演变为中日全面战争,部分日本学者强调,这种演变偏离了日本当局“不扩大”的本意,具有相当的偶然性。最典型者莫过于2010年由中日两国诸多历史学者完成的《日方报告书》。在与“七七事变”相关的表述中,重点强调了日本内阁的“不扩大”方针:“7月11日,阁议决定不扩大和现地解决的方针,同时允许陆军省部的要求,承认派遣三个师团……‘但为了不扩大局面,不放弃和平交涉的愿望’”,强调日本政府当日无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方表现出派兵的强硬姿态,是因

    文史博览 2020年1期2020-03-11

  • 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政治文化内涵
    力。关键词:七七事变;民族精神;政治文化;抗战1 七七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卢沟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作用,已成为北平市向外唯一保持的联络线。当日本人在北平西南方向的卢沟桥进行军事演练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意图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的拒绝。[1]此次战役史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

    艺术科技 2019年5期2019-07-23

  • 纽约时报视角下的七七事变
    张聪颖摘要:七七事变爆发后,美国重要报纸《纽约时报》进行了大量详尽的报道。本文通过《纽约时报》对七七事变的报道,利用新闻框架理论对报道文本进行分析,对于还原西方媒体视角下的七七事变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七七事变;《纽约时报》;报道分析学界对于七七事变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基本都是从战争国即中日双方的史料出发,极少站在全球史的高度,把中国抗战列入世界反法西斯运动的一部分。本研究从号称“政治精英的内部刊物”的纽约时报着手来分析美国对于七七事变爆发的反应及对中日两国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7期2018-10-21

  • 1931年至1937年这段党史属于哪个历史时期
    以1937年七七事变为上限的标志。由此衍生出1931年至1937年这段党史属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问题。1931年至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和反抗日本侵略都是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党史的阶段性特点。这一时期,虽然中共的工作重心是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阶级斗争,然而对于抗日也极为重视。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于9月20日即对日宣战,号召全国人民和武装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日寇侵略。中共满洲省委做了大量抗日工作。东北抗联长期战斗在白山黑水間,与日

    党史博览 2018年7期2018-08-31

  • 镜头里的“七七事变
    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瓦尔特·博斯哈特(1892年生于瑞士,1975年卒于西班牙)从1920年代开始拍摄东南亚和中国。1930年代曾和两位德国科学家一起到新疆塔克拉玛干地区考察,他们主要是追寻斯坦因的足迹,并出版了一本名为“Asias Highlands and Desert”的书。1937“七七事变”爆发时,尔特·博斯哈特正好在北平,他的镜头里有不少29军官兵的形

    看历史 2018年7期2018-08-23

  • 七七事变”前日本对华北铁路的渗透*
    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由局部向全面转变的时期。在此时期,日军通过各种手段强化对华北地区的调查渗透,为全面侵华服务。铁路作为日本侵华重要的手段,是日本殖民东北的重要工具。在华北,日本通过贷款控制铁路权,要求国民政府修筑沧石铁路,并在华北各地派遣大量间谍以调查沿线军事情报。国民政府方面,对日态度日趋强硬,在铁路上虽然表面上答应日本的无理要求,但是更侧重于对铁路战备的建设上,更加看重对大西南铁路的建设。因而,双方展开一系列的复杂斗争。对于铁路殖民的研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期2018-02-11

  • 关于七七事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张 皓七七事变,在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道路上起了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对此进行研究,无疑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回顾已有研究成果,进而提出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冀深化对七七事变的研究。一、对七七事变研究的回顾:热点与重点有学者概括指出,学界关于七七事变的研究成果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对七七事变本身‘知其然’的研究,包括‘第一枪’、‘失踪士兵’等问题,相关成果已颇为细致而丰富;二是对于七七事变前史‘知其所以然’的研究,包括近代日本大陆政策的演变、

    中共党史研究 2018年7期2018-02-07

  • 六千份密电揭示日本蓄意侵华罪责
    本侵华密电·七七事变》这一国家出版重大项目。该书将这些侵略者的自供状展示在世人面前,以全面揭示“七七事变”前后日本侵华的罪恶历史。一《日本侵华密电·七七事变》共有51册、1000余万字。该书收入了日本策划七七事变及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军部和外务省等内阁主要部门及日本驻外使领馆的6000余件秘密电报、秘密文件,时限上起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下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整理、出版这部文献资料集的意义何在?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该书

    大江南北 2017年11期2017-11-10

  • 中国政学两界所记录的“七七事变
    样多。原来“七七事变”这么重要的情报,“宣部部长得到了消息,但不知道该怎么发布新闻;行政院秘书长魏道明什么也不知道,我估计在牯岭的其他部长们情况也一样”,然而蒋介石早已了如指掌,并向前线发号施令了。何又一次深深地感慨国民政府的实权“只落在一个人身上,那就是委员长以及他的侍从室”。待返回南京,与北平兵荒马乱的情形迥异,何吃惊地发现金陵城一片平静,“也没见老百姓准备离城的样子”,“这实际上是在面临危机的当口所出现的一种团结的精神,人们预期的危机终于到来了”。2

    博览群书 2017年7期2017-09-26

  • 省人大机关党员参观《铁血沉思 ——满铁与七七事变主题档案展览》
    ——满铁与七七事变主题档案展览》7月14日,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曾维,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周忠轩、赵国红,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政奎,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机关党组书记、秘书长蒋斌带领省人大机关党员干部200人莅临辽宁省档案馆,专程参观《铁血沉思——满铁与七七事变主题档案展览》。辽宁省档案局(馆)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陪同参观。局(馆)党组书记、局(馆)长许桂清详细介绍了《铁血沉思》展览的筹备情况,对展览当中反映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非法扩张铁

    兰台世界 2017年17期2017-09-25

  • 日本“华北驻屯军”的扩张与列强的应对
    ; 列强; 七七事变[中图分类号] D264; K3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7)09-0049-04日本“华北驻屯军”成立于1901年,是《辛丑条约》的产物。1911年,日本试图趁中国辛亥革命内乱之机,向华北增兵,扩充驻屯军实力,但遭到了列强的反对。1927年中国国民革命期间,日本利用与列强共同强化华北防务的机会,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增加了驻屯军的兵力。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阴谋分离华北,随即在列强

    前线 2017年9期2017-09-23

  • 近代日本“大陆政策”与七七事变
    策。可以说,七七事变是近代日本“大陆政策”付诸实施的必然结果之一,也是该政策“宏图构划”中的既定步骤。[关键词] “大陆政策”; 七七事变; 军国主义[中图分类号] K2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7)07-0082-04今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80年前的1937年7月7日,非法驻扎于丰台的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实弹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向中国第29军挑衅,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中国军队断然拒绝。7月

    前线 2017年7期2017-08-10

  •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
    [摘要]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在民族危难之际,全国各阶级、各民族、各党派、各界爱国人士,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是为了总结和记取历史经验教训,使今天的中国社会更加和谐,使时代主题更加突显,呼唤和平,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关键词] 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 中流砥柱[中图分类号] K2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前线 2017年7期2017-08-10

  • 七七事变”前后北平高校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
    东+马孟瑶“七七事变”前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此危难之际,北平高校学生积极组织起来,进行抗日宣传,救护抗战伤员,慰问抗日前线战士,甚至投笔从戎,开展各类抗日救亡运动。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在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九一八”事变后北平高校学生的抗日反蒋斗争1931年9月,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各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北平的

    北京档案 2017年7期2017-08-09

  • 七七事变”前华北中日驻军
    以来,有关“七七事变”的著作大多着墨于两军冲突发展的经过,但对当时驻防华北尤其是平津地区的中日两国军队的具体实力却鲜有交代清楚者。国民革命军第29军装备的75毫米野战炮1937年初夏之际,中日华北驻军的实力究竟如何?日军为何敢于挑起事变,进而发起全面侵华战争?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需要回溯到华北中日军队的演变历史,及其在上世纪30年代初的扩充过程。“29路军”还是“29军”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部分著作中,对“卢沟桥事变”涉及的当地中国驻军的番号,经常有介绍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28期2017-07-12

  • 80年后,该如何回望“七七事变”(焦点话题)
    冯钺昨天是“七七事变”80周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该谨记的日子。我们在缅怀先烈、勿忘国耻的同时,还应做哪些思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80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挑起“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早前有文章曾分析全面抗战爆发前夕,中日两国间悬殊的武装力量对比。比如,1937年的日本有战机2700架,中国能用于作战的只有300架,而且缺乏技术和后勤支持。造成当时中日之间如此巨大差距的原因之一,是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日本正是利用了甲午战争赔款才获得了快速起飞

    环球时报 2017-07-082017-07-08

  • 日本今天还在歪曲“七七事变”(环球锐评)
    建岗今天是“七七事变”80周年纪念日。直至80年后的今天,该事变的是非曲直在日本仍然不是那么一目了然。对一些明显的客观事实,比如“七七事变”确系日本扩大对华侵略的开端,“九一八事变”确实导致关东军占领整个中国东北等,日本政府无法否定,也称“遵守东京审判”。但就内心而言,他们并不愿意承认这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外扩张路线的必然结果,不愿承认这是“日本的错”。日本官方的一般态度与真实想法存在冲突,因此往往采取各种手段扭曲事情因果,企图借此弱化甚至撇清日本的责任。

    环球时报 2017-07-072017-07-07

  • 浅谈卢沟桥蕴含的文化内涵
    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开启全面侵华战争,也是所有中华人民全力抗日的开端。关键词:卢沟桥;文化内涵;七七事变在北京西南处永定河上,横跨着北京城现存着唯一的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卢沟桥不仅雄伟壮丽,更有沧桑的历史。它在金超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初建成,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乾隆当时给卢沟桥题字“卢沟晓月”,并且在金朝章宗年间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这也足以说明了卢沟桥的重要地位。在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曾经盛赞了卢沟桥,

    大观 2017年4期2017-06-02

  • 从新亚氏的修辞手段解读习近平“七七事变”演讲
    主席为纪念“七七事变”发表演说,在演说中他运用了什么沟通方式和演说技巧来融合国内外的人民并让众人在情感和理智方面都深受鼓舞与激励,这是值得所有语言学习者深入探讨的。我们可以在新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批评的框架下分析习近平在这次演讲中是如何利用修辞情景与修辞文本来达到最佳的话语效果。关键词:新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模式 习近平演讲 修辞批评一、引言2014年7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了纪念抗日战争“卢沟桥事变”的纪念活动,这也是首次由国家主席参加的纪念“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1期2017-03-21

  • 辽宁省档案学会举办《铁血沉思 ——满铁与七七事变主题档案展览》
    ——满铁与七七事变主题档案展览》为纪念“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弘扬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省档案学会于7月7日、11日、18日,在和平区宝环社区、沈阳市委市政府机关、铁西区兴工九委社区举办了《铁血沉思——满铁与七七事变主题档案展览》流动展。机关干部、职工、武警官兵、社区居民等500余人参观了展览。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名义上是铁路公司,实际上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的殖民主义侵华政府机构,于1906年设立,1945

    兰台世界 2017年17期2017-03-11

  • 七七事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 ——以1937年-1938年时间段为限
    937年是“七七事变”80周年。80年前的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卢沟桥事件,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来开序幕,在日本大举攻势之下,中国的大部分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更令人痛惜的是,英国、美国等能够影响战局形势的发达国家却采取对日姑息、绥靖的政策,使日本侵略者更加疯狂的进攻占领中国,其最终结果是:不仅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灾难,也给美国英国带来极为严峻的后果。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大国之间的博弈更为激烈,局部战争不时发生,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6期2017-03-10

  • 七七事变前日苏险些开战
    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鲜为人知的是就在七七事变爆发一周前,日本和苏联在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爆发武装冲突,险些发展成日苏全面开战。 上世纪30年代,日本在中国东北扶植起伪满洲国后,苏联同伪满的边境划分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在黑龙江上,有一个名叫乾岔子岛的小岛,它位于作为伪满和苏联边境的黑龙江中心区域。乾岔子岛只有4公里长,岛上无人居住。1937年6月19日,2艘苏联汽艇跨过黑龙江中间线,卸下20名士兵,随后这些苏军士兵占领了

    环球时报 2016-08-022016-08-02

  • 卢沟桥78年前后照片对比
    时也是纪念“七七事变”的第78周年。近日,人民网记者重回卢沟桥,并走进“七七事变”中遭日军炮轰的宛平城,又一次回顾了当年那些不能忘却的记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当日夜晚,日军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至此抗日战争全面

    焦点 2015年7期2015-09-08

  • 七七事变后,为何大批青年去延安?
    七七事变后,为何大批青年去延安?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给中国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其中有数量庞大的学生。国民政府想在短时间内解决流亡学生和失散青年的安置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他们做了很多努力,教育部自战争一开始,就成立了各种名目的战时训练班,一方面安置流亡青年,一方面培养党政军人才。延安施行的是战时教育,它要培养的不是高知、学术人才,而是以经济实用的方式培养抗战干部。这时候的延安有三所学校接纳外来青年——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和吴堡青年训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5年8期2015-08-18

  • 七七事变”中的汉奸们
    齐岳峰油画《七七事变. 卢沟桥》(作者:杨克山)总有一些人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1945年12月25日,一个叫王克敏的人在当时的国民政府北平炮局监狱服毒自杀。他被称为华北第一奸酋。两个月前的1945年10月6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通知当时的军统局局长戴笠逮捕华北高级汉奸。当日,戴笠即在北平设下酒宴,邀请北平各路大汉奸赴宴。戒备森严的宴席上,戴笠宣读了逮捕名单,读到王克敏时,正在漱口的王克敏直接瘫在了沙发上,说:“这场祸是我惹出来的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26期2015-07-14

  • 七七事变后,为何大批青年去延安?
    七七事变后,为何大批青年去延安?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给中国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其中有数量庞大的学生。国民政府想在短时间内解决流亡学生和失散青年的安置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他们做了很多努力,教育部自战争一开始,就成立了各种名目的战时训练班,一方面安置流亡青年,一方面培养党政军人才。延安施行的是战时教育,它要培养的不是高知、学术人才,而是以经济实用的方式培养抗战干部。这时候的延安有三所学校接纳外来青年——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和吴堡青年

    党的生活 2015年8期2015-07-13

  • 七七事变”纪念活动研究
    77年前的“七七事变”是外国侵略中国的一个顶峰,中国人民空前团结,书写了一部抗击外来侵略的传奇。2014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77周年的“七七事变”纪念活动,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让我们更加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珍爱和平、警示未来,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谐稳定。关键词:“七七事变”;纪念活动;不忘国耻;警示未

    世纪桥 2015年1期2015-04-10

  • 七七事变”中的汉奸们
    □ 齐岳峰“七七事变”中的汉奸们□ 齐岳峰总有一些人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1945年12月25日,一个叫王克敏的人在当时的国民政府北平炮局监狱服毒自杀。他被称为华北第一奸酋。两个月前的1945年10月6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通知当时的军统局局长戴笠逮捕华北高级汉奸。当日,戴笠即在北平设下酒宴,邀请北平各路大汉奸赴宴。戒备森严的宴席上,戴笠宣读了逮捕名单,读到王克敏时,正在漱口的王克敏直接瘫在了沙发上。说:“这场祸是我惹出来的。”王

    中外文摘 2015年18期2015-01-03

  • 日本社会如何看“七七事变
    事论事关于“七七事变”,2010年公布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书概要,对“七七事变”是这样描述的:最初的交火是偶发事件,在现场对峙的部队一开始达成了临时停火协定,但日本的“支那驻屯军”和关东军将事件视为天赐良机,开始准备借机打垮国民政府,占领整个华北。在这份报告中,中日学者对这一事件导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这一基本结论没有异议。不同的是,中方学者将“七七事变”置于日本侵华政策的大背景中考察,而日方学者侧重于“就事论事”。日本历史学者对“七七事变”的研究更多地纠缠

    党建文汇·上 2014年8期2014-10-27

  • 社评:77年,国与家的命运责任关系未变
    今天是“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两个“77”的叠加十分醒目。“七七事变”中国谈得多,日本方面却很少提。日本舆论经常说的是原子弹袭击纪念日等给日本带来痛苦的那些日子。其实“七七事变”是日本命运的重要转折点,从那一刻起,日本走向全面侵华战争,其国家贪欲急剧膨胀。它因此受到美国等域外大国的制约,并最终狂妄地突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走向了毁灭。日本围绕历史搞出各种诡辩。但谁都看得见的事实是,日本不断同周边国家争论其侵略战争的细节,想淡化日本在那场战争中的罪责。日

    环球时报 2014-07-072014-07-07

  • 崇祯六年的“七七事变
    是以当年的“七七事变”开始的。这年七月初七,新任荷兰台湾长官普特曼斯率领以“密德堡”号为旗舰的13艘荷兰战舰,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对明朝管辖的南澳发起了进攻。明南澳守军立即还击,激战中,明把总(守备队长)范汝耀受重伤,17名明军将士阵亡,而荷兰军亦有相当伤亡,不得不解围北上。但荷兰人并没有想到,他们将要面对的敌人并不仅仅是明朝海防卫所序列里的正规军队,还包括一支新近崛起的民间武装力量,这支民间武装的首领即是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当年明朝开国之时朱元璋曾经将日本列为

    百家讲坛 2008年20期20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