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织品

  • 视觉文化环境下清代宫廷丝织品色彩的美学传达分析
    此段时期的宫廷丝织品更加考究,服饰样式和服饰制度诠释了封建特性和艺术风格,而丝织品的色彩是映射此时清代宫廷服饰文化较为具体的体现,在中国服饰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 清代宫廷丝织品概述清代宫廷丝织品是穿在身上的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服饰礼仪是表现得最外在的一种形式,和一个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尤为重要。清代是一个文化交融的时代,宫廷服饰与其他朝代的宫廷服饰大有不同,男子的服装以满族装束为主,女子服装以满族旗装为主。在满汉长期共存生活的互相影响

    流行色 2023年11期2024-01-23

  • 吐蕃丝织品纹样研究文献综述
    吐蕃政权时期,丝织品也称“丝绸”“绸缎”,传统上指蚕丝织物。除蚕丝外,还可能兼有棉纱和金银线原料。纹样是一种花纹图案,有写实、写意、变形等表现手法。设计丝织品纹样通常结合织物组织结构特点、织造工艺和织物用途等因素,丝绸纹样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吐蕃丝织品纹样研究文献综述的论文目的为对前人所作研究进行一个清晰分类,相关吐蕃时期丝织品图案纹样研究现状将何为吐蕃系统做出解释,为后续的研究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厘清吐蕃系统丝织品相对固定的特征模式,为吐蕃

    西部皮革 2023年18期2023-10-21

  • 低氧气调技术抑制丝织品霉菌生长应用研究
    氧气调技术抑制丝织品霉菌生长应用研究黄阳阳1李邦玉1崔鸣2何丽丽3徐梦婷4查思雨4(1.苏州市职业大学丝绸应用技术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00;2.苏州市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00;3.扬州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1;4.苏州市职业大学食品与检测系江苏苏州215000)低氧气调技术能够抑制霉菌生长且不对丝织品本身造成影响,但低氧气调技术抑制丝织品上常见霉菌生长的研究比较少见。文章对丝织品上霉菌生长所需氧浓度阈值问题进行研究,利

    广东蚕业 2022年10期2022-11-19

  • 浅析丝织品对汉字文化的影响
    出了种类繁多的丝织品,并以其精美的外观和优秀的品质闻名于世, 丝织品在古代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与其有关的汉字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1 丝织品的起源、发展历程我国的纺织生产有着漫长而辉煌的历史。 原始社会后期,先民为满足捕猎打渔的需要,结绳织网,简单的编织逐渐发展成了纺织技术。据考古发现,最早使用的纺织原料是麻、葛等植物纤维,后来,蚕丝也被利用到生产中,并占据着主导地位。所用的茧丝来自桑蚕。家蚕养殖的最早时间,现在仍不能确定, 但在远古时期中就有黄帝之妻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8期2022-08-11

  • 唐代丝织品中的狮纹及其文化源流探究
    王乐摘要:丝织品上的狮纹图案在北朝出现并得到发展,至唐宋时期逐渐繁荣兴盛并定型,对元明清时期及后代的狮纹发挥着重要影响,但学界缺乏对唐代这一重要时期丝织品上狮纹图案深入且综合的研究。文章以唐代出土并发现的狮纹丝织品为基础,综合文献、图像和实物等多重证据对丝织品中的狮纹进行研究,旨在探究丝绸之路影响下丝织品上狮纹造型及形制在唐代的演变,及其体现出的东西方装饰艺术、技术的沟通交流,分析狮纹图案的文化渊源。研究结果显示,唐代丝织品中的狮纹主要受印度佛教和中亚

    丝绸 2022年6期2022-06-22

  • 碱老化对丝织物结构及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影响
    溯到产地的古代丝织品的同位素特征,研究老化过程中丝织品同位素的变化情况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丝织品进行碱老化,观测丝织品中丝纤维的形貌结构变化和轻稳定同位素比值变化。结果显示,碱老化会使得丝织品中丝纤维的排列变得松散,表面变得粗糙并伴随有断裂现象,同时结晶度降低。这些现象伴随着丝织品稳定同位素的变化,发现老化丝织品中的氢、碳和氮的重同位素趋向富集,而氧稳定同位素的变化及规律性相对不明显。关键词: 丝织品;丝纤维;碱老化;同位素;结构;富集中图分类号: TS1

    丝绸 2022年5期2022-05-25

  • 桐乡濮绸的产品特征及其当代创新设计研究
    地区所产的著名丝织品。文章以桐乡濮绸的起源及其发展沿革为线索,对其品种范围进行界定,从技术美(材质、工艺)特征与艺术美(造型、纹样、色彩)两个层面对桐乡濮绸的产品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桐乡濮绸当代创新的方法和路径。研究认为:桐乡濮绸大多为单层结构,由简单组织构成,产品具有多品种特征。纹样受桐乡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注重题材象征含义的表达。色彩具有桐乡地域特征和中国传统特征相融合的特点。原料和技术受桐乡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的影响,使得产品具有白

    丝绸 2022年5期2022-05-25

  • 明清江南生丝与丝织品的国内外市场及其变化
    871)生丝和丝织品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商品之一,不论在国内贸易还是海外贸易中都如此。在中国历史上,生丝和丝织品的主要产地因时因地而异,因此在不同的时期,主要产地也有所不同。到了明清时期,江南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生丝和丝织品的产地,也成为最重要的生丝和丝织品的输出地。这个时期江南所产的生丝和丝织品输出到哪些地方?输出数量有多大?输出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一、江南生丝和丝织品的国内市场及其变化江南丝织品的输出,比棉布的输出出现早得多。北宋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3-23

  • “红”“绿”的偏旁为什么都是“纟”?
    ”和“幺”都和丝织品有关,它们为什么会出现在和颜色有关的字里呢?据专家考证,很多表示颜色的字,最早其实都和丝织品印染业有关。如果你旅游时见过传统的大染坊,或许能在那里面见到一些被染得五颜六色的布匹。据说,最早“红”“绿”“紫”这些表示颜色的字,是人们在印染工作中,为了区分不同颜料而创造的。除了这几个常见的表示颜色的字,还有“绯”“绛”“缟”“素”等一系列表示颜色的字,也都是带有“纟”或“幺”的。这里想特别说一下“红”字。“红”字有的时候并不读hóng,而是

    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 2021年11期2021-11-30

  • 简述敦煌莫高窟出土丝织品的类型和特点
    发掘得到的盛唐丝织品;1988年-1995年我院考古人员对敦煌莫高窟北区进行清理和发掘的丝织品的类型和特点,做一个分类简述。关键词:敦煌莫高窟;丝织品;类型和特点前言自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以来,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播到中亚和西亚。这条商路就是有名的丝绸之路。敦煌是咽喉之地,也是连接着中西的必经之地。也是出中西的门户。敦煌莫高窟是佛教的圣地。保留有世界上最大的石窟,从北凉建窟开始到元,保留有735个洞窟,2400多身彩塑,5座木构窟檐。留下有大量珍贵的文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2期2021-11-01

  • 丝绸之路背景下十二世纪安达卢西亚丝织品图案设计范式的文化内涵与传播
    亚;伊比利亚;丝织品;中国;丝绸之路;巴格达中图分类号: TS941.12;J533.6(55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7003(2021)10-0101-06引用页码: 101206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1.10.016(篇序)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spread of the twelfth-century Al-Andalus silk fabricpattern

    丝绸 2021年10期2021-10-23

  • 基于龙门石窟造像研究的“帔帛”名物再考
    ;长巾;霞帔;丝织品中图分类号: TS941.12;J523.5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 1001-7003(2021)05-0114-06引用页码: 051205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1.05.017(篇序)Abstract: Peibo as a long scarf-like costume of Longmen Grottoes statues can be widely found in other

    丝绸 2021年5期2021-07-09

  • 绫、罗、绸、缎、锦
    ●马 力中国的丝织品种类繁多,主要有绫、罗、绸、缎、锦等。绫是一种有斜纹花的中国传统丝织物,它光滑柔软,质地轻薄。绫产于汉代以前,盛于唐、宋。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除了带着大量的牛羊之外,还“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意思是张骞送给沿路西域国家的金币和丝绸,价值达成千上万,这里面就包含了“绫”。罗是一种较为轻薄透孔的丝织物,其外表特点是稀疏、有空隙,并有皱感,是一种高贵华丽的衣料。罗在商代时就已出现,在唐代,浙江的越罗和四川的单丝罗均

    小学生优秀作文(中年级) 2021年5期2021-05-22

  • 浅析丝织品与室内陈设装饰艺术
    ;以华美精致的丝织品遮蔽墙壁以达到奢华的装饰目的,据说这种做法早在战国墨子时期已有记载。秦汉时期对室内木构件的装饰除了雕刻的手法外,还采用“木衣绨绣”来装饰梁柱等。并大量使用刺绣工艺,体现精致奢华的空间环境。东汉献帝至曹魏时期,还用几何纹样象征丝织壁衣。可见,丝织品很早就被作为装饰材料应用于室内陈设中。1 古代室内陈设丝织品的分类室内陈设丝织品通常分为日用品和装饰品,如帷幔、床帐、帘帐、桌布、地毯等。由于它们在室内陈设中所占面积比例较大,对空间环境影响极大

    西部皮革 2021年8期2021-05-13

  • 绫、罗、绸、缎、锦
    马力中国的丝织品种类繁多,主要有绫、罗、绸、缎、锦等。绫是一种有斜纹花的中国传统丝织物,它光滑柔软,质地轻薄。绫产于汉代以前,盛于唐、宋。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除了带着大量的牛羊之外,还“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意思是张骞送给沿路西域国家的金币和丝绸,价值达成千上万,这里面就包含了“绫”。罗是一种较为轻薄透孔的丝织物,其外表特点是稀疏、有空隙,并有皱感,是一种高贵华丽的衣料。罗在商代时就已出现,在唐代,浙江的越罗和四川的单丝罗均十分

    小学生优秀作文·时尚版·中年级 2021年5期2021-01-23

  • 丝织品的热老化及其寿命预测
    。特别是出土的丝织品文物,大都糟朽严重,失去了强度[3]。对于丝织品老化研究,目前多采用光老化、水解老化、热老化等方法加速老化过程。氙灯和紫外灯老化是常用的光老化方式,蚕丝试样暴露在这些光源中,光波产生的能量会使丝纤维酥脆、泛黄、褪色,并可诱导蚕丝蛋白二级结构构象发生转变[4-5]。贾丽玲等以HCl和NaOH溶液对丝织品进行水解老化处理,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水解液中丝蛋白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天门冬氨酸含量明显下降,并与老化时间呈现较好

    纺织学报 2020年7期2021-01-05

  • 战国楚简所记丝织品“霝光”研究
    法,综合分析了丝织品“霝光”在衣着、装饰、手工业等方面的用途,并探讨了“霝光”的产地和工艺特征。研究认为:战国楚简记载的丝织品“霝光”进行了轧光整理工序,其产地有来自销售地楚国以外的卫国。“霝光”的得名是为了突出其色泽亮丽的品质,具备贸易货品而非宗教祭品的特征。丝织品“霝光”相关材料的考证对于丝绸之路形成以前中国早期丝绸行业乃至经济史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大的意义。关键词: 丝绸工艺;轧光;楚简;丝织品;前丝绸之路中图分类号: TS941.12;K876.9

    丝绸 2020年10期2020-11-06

  • 指尖经纬,人间锦绣
    化,不断丰富着丝织品大家庭,形成了异彩纷呈的传统丝织品种,也涌现出众多代表高超工艺的丝织品,从而不断改写着中国的丝织历史。我们经常说的成语“绫罗绸缎”,指的就是四种常见的丝绸品种,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它们的近亲。说它们是近亲,其实是因为它们都是由蚕丝织造而成,基因相同而已。古代常见的丝织品种有“绢”“罗”“缣(jiān)”“纨(wán)”“纱”“縠”(hú)“绡(xiāo)”“绨(tí)”“绮”“绫”“锦”“绸”“缎”“绒”等,其中“纨”“绡”“缣”“縠”“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年8期2020-08-20

  • 指尖经纬,人间锦绣 ——讲述丝织品大家庭的故事
    化,不断丰富着丝织品大家庭,形成了异彩纷呈的传统丝织品种,也涌现出众多代表高超工艺的丝织品,从而不断改写着中国的丝织历史。上:罗织物;左:绢织物;右:纱织物;下:縠织物我们经常说的成语“绫罗绸缎”,指的就是四种常见的丝绸品种,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它们的近亲。说它们是近亲,其实是因为它们都是由蚕丝织造而成,基因相同而已。古代常见的丝织品种有“绢”“罗”“缣 (jiān)”“纨 (wán)”“纱”“縠”(hú)“绡(xiāo)”“绨(tí)”“绮”“绫”“锦”“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15期2020-08-11

  • 《周礼》所见两周丝织品管理类职官考论
    、人员众多的与丝织品相关的职官体系。文章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对《周礼》中记载的与丝织品有关的职官进行了考证。研究认为:《周礼》中较为明显的与丝织品相关的职官计有40余种,这些职官大体上可分为使用管理、生产织造管理、征收保管管理、监督管理等,各类职官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并有严格的考核制度进行监管督促。《周礼》中所设置的丝织品职官体系促进了社会崇尚丝织品礼俗的形成,推动了当时丝织生产的发展,为历代封建王朝丝织品管理机构的设置提供了范本。关键词:

    丝绸 2020年6期2020-06-23

  • 新疆尼雅遗址95MNⅠM1:43的纤维和染料分析所见中西交流
    特征。关键词:丝织品;染料分析;西茜草;胭脂虫;黄檗中图分类号:K8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0)02-0131-10Understanding Sino-Western Communication Based onthe Fiber and Dye Analysis of Textile Artifact95MNⅠM1:43 from Niya in XinjiangSONG Yin(School of Archa

    敦煌研究 2020年2期2020-06-15

  • 馆藏南宋印金山茶梅花边对襟合领烟色绉纱单衣赏析
    完好,出土珍贵丝织品400多件,其中很多丝绸品种和图案类型也基本相同,但数量更大。茶园山南宋墓的丝织品现被福州市博物馆收藏,文章对其中一件印金山茶梅花边对襟合领烟色绉纱单衣进行赏析。关键词:南宋;丝织品;服饰南宋时期,因北方战乱频繁,我国丝织生产的中心从北方黄河流域南移到江南一带,丝织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不仅产量大增,而且丝织品类也更加丰富。南宋时期的重要丝织品主要出土于南方各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福建福州黄昇墓、福建福州茶园山墓、江西德安周氏墓、江苏金坛周瑀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0期2020-02-27

  • 如果丝织品会说话
    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品的国家,丝绸更是享誉世界;就连沟通东西方的贸易通道,都以“丝绸”命名(丝绸之路)。从蚕茧到丝织品,“经纬线”中到底存在着什么魔力,让这么多人折服于它的魅力呢?最近,首都博物馆举办了“锦绣中华——古代丝织品文化展”,向我们讲述了丝织品的故事。世界观:由神秘到自然人类从最开始的自然崇拜到现在的科学理性,这个过程被记录在文学作品中,也被记录在包括丝织品在内的生活用品中。马王堆汉墓的发现,让很多丝织品重见天日,T形帛画就是其中之一。整幅画色彩鲜

    学与玩 2020年2期2020-02-16

  • 从《释名·释彩帛》看汉代的丝织工艺
    ,进而考察汉代丝织品的社会文化内涵。关键词:《释名·释彩帛》;丝织品;社会文化内涵东汉末年刘熙著《释名》,今本27篇分为8卷。全书采用声训的方式来探寻事物命名的缘由,有“晰名物之殊,辨典礼之异”之称赞,实为词源学之开山佳作。《释名》作为我国第一部语源学词典,共释名物词1710个,真正做到了“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1]《释名·释彩帛》一篇共有36个训释词条,本人以此为依据,对词条进行意义分类,并尝试分析部分词条命名的理据,进而揭示汉代丝织品的社会文化内涵

    西部论丛 2019年31期2019-10-14

  •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丝织品;传统手工艺;汉服中国传统文化非常丰厚灿烂,它对当代服装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是在服装上局部采用传统文化的元素,二是复古的汉服。目前全球的纺织品行业新技术、新面料层出不穷,但丝织品依旧是最舒适华丽高档的面料之一。中国是最早发明丝织品的国家,传统丝织业非常发达,品种繁多,分类很细,主要有5大类:绢类、 纱罗类、绫绸类、缎类、锦类。当代服装设计善于利用传统的丝织品,有时对它们进行一些高科技的混纺改良处理。比如绡是采用生丝以平纹或变化平纹

    青年生活 2019年35期2019-09-10

  • 浅谈青海海西出土丝织品文物
    :青海海西出土丝织品文物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是继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和敦煌之后古代絲织品文物又一重要发现。就这批丝织品的制作工艺和纹样装饰来看,它是东西方文化交互影响的产物,不仅是古代这一地区参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证据,同样也为我们研究这一地区民族历史和古代丝织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关键词:青海海西;丝织品;文化交流1 青海海西出土丝织品文物概况因丝织文物本身质地较为脆弱,对保存环境要求较高等原因,国内发现的丝织品文物多集中在气候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4期2019-04-17

  • TGase/SC加固技术在脆弱丝织品文物加固中的应用
    0)0 引 言丝织品文物的物质实体——蚕丝蛋白在长期保存过程中受多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微观结构受损严重,机械强度显著降低,面临消亡的风险,亟待保护。对于脆弱丝织品的保护修复,加固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常见的丝织品文物加固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物理加固法,主要通过在丝织品文物表面或底部辅以丝织品、纸、高分子膜等材料提高其机械强度[1-2]。另一类为化学加固法,一般选择高分子材料对丝织品机械性能加以提升[3-11]。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各种合成树脂,天然高分子材料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9年6期2019-03-10

  • 石黄颜料着色熟绢耐热老化研究
    黄颜料;老化;丝织品中图分类号: TS101.9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7003(2019)10-0027-08   引用页码: 101105Abstract: Silk painting is one of the most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s of China. The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pigments in the aging process of

    丝绸 2019年10期2019-01-09

  • 高雅的“素”色
    整个字的意思跟丝织品有关;下方两侧是两只手的形状。“素”最初是指未经染色的丝织品。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素,白缯(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也。从糸、,取其泽也。”“素”这种丝织品色白且致密。再参照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缯之白而细者也。……泽者,光润也。毛润则易下垂,故从糸、,会意。”说明“素”这种丝织品不仅色白、细腻,而且光泽、润滑、垂感好。“素”的金文和小篆字形上部都体现了它“易下垂”的特征。后来,上部的“垂”经过隶变,线条变得平直,演变成三

    月读 2018年12期2018-12-14

  • 好奇心诊所
    。一般情况下,丝织品、纸质文物相较于瓷器、石器类文物要“娇气”一些。如果温度和湿度调节不好,特别容易发生文物损毁的情况。很多丝织品在保存的时候,甚至还要覆上一层薄膜。另外,由于怕干燥开裂,丝织品、纸质文物需要相对“湿”一点儿的环境,而为了防止生锈,青铜器、铁器等金属类文物则需要相对“干”一点儿的环境。博物馆温度和湿度的维护就好像日常对文物进行的“保健”工作,如果“保健”得不好,文物“生了病”,那就要被送进“医院”去“治病”了。文物是怎么“治病”的呢?我们下

    奇妙博物馆 2018年11期2018-11-29

  • 制度设计与身份认同:秦汉丝织品消费文化研究
    丝织品是秦汉社会生活主要的消费品,使用范围广,消费数量大,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丝织品消费的差异化逐渐成为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被赋予宗教神秘性的蚕丝成为丝织品高贵文化认同的基本载体,因金属货币的衰落,缣帛在东汉时逐渐演变成社会经济生活中重要的实物货币。丝织品消费文化是秦汉等级制度设计的重要对象,并成为身份认同的主要象征和民俗文化认可的特殊表现。在制度设计与身份认同的双重影响下,丝织品消费文化推动秦汉丝织品商业生产和中外贸易的发展,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江西社会科学 2018年9期2018-10-12

  • “一带一路”下陕西地域文化丝织品图案设计
    带、丝巾等一类丝织品上,主要以拴马桩为例。使丝织品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又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不仅实用而且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由此来发扬陕西地域文化。关键词:拴马桩;陕西地域文化;丝织品;图案;发展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7-0172-03一、借“一带一路”的东风“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1]。借着“一带一路”这个大好的机会,可以更好更快的发展和弘扬我国的地域

    今传媒 2018年7期2018-09-27

  • 宋代劝农制度及其对丝织业的影响
    ,从而带动宋代丝织品质量提升,以及海陆丝织贸易的繁荣。关键词: 宋代;劝农制度;丝织业;桑蚕技术;丝织品Agriculture encouragement system in Song dynasty and its influence on silk industryDUAN Weihong(College of Clothing,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Xinxiang 453003, China)

    丝绸 2018年12期2018-09-10

  • 汉代丝织品纹样的创新设计研究
    怀摘要: 汉代丝织品的纹样是体现汉代文化的重要符号,而它的创新性演变却非常匮乏,单纯的提取无法满足其在现代审美中的传播与发展。抽取出一种适用于汉代纹样的创新设计方法,使汉代纹样更好地满足时代特征的审美需求。文章通过对汉代考古挖掘中丝织品上纹样的分析,明确其典型特征,提取核心纹样图案作为初始模型,利用形状文法引擎生成新的纹样设计方案。基于形状文法原理的汉代纹样再设计,既保留了汉代纹样的基因特征,又创新性地挖掘了其遗传因素,为汉代丝织品纹样在现代文化中的转型提

    丝绸 2018年6期2018-09-10

  • 茜草对丝织品稳定同位素的影响
    技术应用到古代丝织品溯源的研究正受到极大的关注,其中染色对丝织品同位素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利用中国多产地来源的茜草对空白丝织品进行染色处理,通过对茜草根、提取液及上染后的丝织品进行氧、氢、碳和锶同位素相关检测分析,研究茜草对丝织品中稳定同位素的影响。结果显示:上染后丝织品氢、氧同位素的比值均有所提高;染色丝织品87Sr/86Sr值的变化遵循一定规律,与对应染色茜草的值相关;另外,染色丝织品中锶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染色对丝织品稳定同

    丝绸 2018年8期2018-09-10

  • 好奇心诊所
    。一般情况下,丝织品、纸质文物相较于瓷器、石器类文物要“娇气”一些。如果温度和湿度调节不好,特别容易发生文物损毁的情况。很多丝织品在保存的时候,甚至还要覆上一层薄膜。另外,由于怕干燥开裂,丝织品、纸质文物需要相对“湿”一点儿的环境,而为了防止生锈,青铜器、铁器等金属类文物则需要相对“干”一点儿的环境。博物馆温度和湿度的维护就好像日常对文物进行的“保健”工作,如果“保健”得不好,文物“生了病”,那就要被送进“医院”去“治病”了。文物是怎么“治病”的呢?我们下

    奇妙博物馆 2018年5期2018-09-10

  • 丝绸之路
    。现发现的最早丝织品是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一段丝带和一小块绢片,在河姆渡遗址中也发现有养蚕和丝织品的迹象。中国很早就能织造精美的丝绸。马王堆汉墓所出土的丝织品,其高超的工艺至今仍为人们所赞叹。到了唐宋时期,丝织工艺已经达到娴熟精湛的程度。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和数量都比以前有显著增加。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同学们,习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8年4期2018-06-13

  • 明封光禄大夫左府督缎幡的保护修复
    一,现存的古代丝织品对于研究古代文明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实物载体,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学术研究价值。笔者保护修复的这件明封光禄大夫左府督缎幡为出土文物,现藏于宁夏博物馆,我们对该件文物的保存状态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检测,发现、归纳其 病害多达46处,并对文物进行了清洁、整形、针线加固修复等保护工作,经修复后,文物病害得以去除、抑制,延长了文物的壽命,可为今后的纺织品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实验数据。关键词:丝织品;清洁;整形;针线法中图分类号:K897.3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10期2018-03-09

  • 从生物技术学方法分析西南地区蜡染丝织品文物保护技术
    灿烂辉煌的古代丝织品是中国文明的瑰宝,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历史的兴衰起伏。丝织品极易受到虫蛀、霉菌、光热、湿温度和人为等因素的破坏而损毁。在长期的埋藏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污染。有关古代丝织品文物保护主要集中在古代丝绸的老化及保护、文物菌斑的种类鉴定、霉菌培养及生长特性分析、库房防霉措施、霉斑的清除技术研究等方面。目前,国内外一般利用的化学试剂有双氧水、次氯酸盐、非离子型或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其优点是见效快效果好,清洗能力强。

    西部皮革 2018年3期2018-02-15

  • 吐鲁番出土唐代丝织品及研究述略
    飞关键字 出土丝织品 唐代 吐鲁番 消费视角唐代丝织品的考古成果丰硕,自陕西的扶风法门寺出土唐代皇室用丝绸珍品起,到甘肃敦煌藏经洞的巨大发现,以及新疆若羌、和田、盐湖、拜城、巴楚、喀什、特别是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墓区,青海都兰吐蕃墓,塔吉克的穆格山城堡,北高加索的莫谢瓦亚、巴勒卡和哈萨乌特墓葬区,乃至波兰的什切青和瑞典的比尔卡,均有中国唐代丝绸的发现。迄今为止,唐代织物主要出土于甘肃敦煌、新疆吐鲁番、巴楚三处,其中以吐鲁番发现的丝织物最为重要,学界亦对其进行了

    吐鲁番学研究 2018年1期2018-01-23

  • 缂丝传统纺织技艺
    摘要:缂丝是丝织品中传统通经断纬技艺的代表。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容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耗时巨大、存世精品有限,遂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苏州缂丝画与杭州丝织画、永春纸织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然而缂丝行业的发展却几经起伏,近年来由于发展不利等原因,缂丝行业萎缩,传承人数量骤减。所以对我国这项传统的丝织品纺织工艺的记载尤为关键。关键词:丝织品;缂丝;技艺传承一、缂丝的发展简述

    大观 2017年9期2017-12-12

  • 脆弱黏结出土丝织品文物揭展技术研究及应用
    脆弱黏结出土丝织品文物揭展技术研究及应用耿 璐,魏彦飞,龚钰轩,龚德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安徽合肥 230026)丝织品文物经长期地下埋藏,出土时普遍存在严重糟朽、层间黏结的状况。为对丝织品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根据自分层理论,研究出一种在降低丝织品文物层间黏结强度的同时,可以很好地增强丝织品文物本体力学强度的揭展剂。通过AFM、SEM对揭展剂成膜性、渗透性能进行表征,证明了自分层揭展剂分层效果、渗透性良好;使用机械强度、色差仪、硬挺度作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7年3期2017-08-10

  • 古诗文中的丝织品
    唐娴我国古代丝织品种类很多,以至于享有“丝国”美誉。在古诗文中提到的丝织品名称也有很多。在此列举一下,请同学们体会汉语的丰富,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帛:古代丝织品的总称。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再如:“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训俭示康》)绸:薄而软的丝织品。如:“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哨遍·高祖还乡》)缎:质地较厚,一面平滑有光泽的线织品。如:“身上穿着镂金百蝶穿花大红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48期2017-05-31

  • 新型丝织品文物清洗材料的研制
    1707)新型丝织品文物清洗材料的研制邱巧丽1,罗曦芸2,丁 清3,包燕丽2,徐 程1,张文清1(1.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200237; 2. 上海博物馆,上海 200003; 3. 上海伟康天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1707)由于出土丝织品文物组成结构和老化程度都有差异,且其染料成分和植物来源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清洗材料和清洗技术。为此,根据出土丝织品表面附着物成分(油污、脂肪酸固结物,泥土和血迹等),通过正交试验进行组分配比优化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7年1期2017-02-28

  • 丝织品价格波动看汉代社会消费变迁
    )历史与文化从丝织品价格波动看汉代社会消费变迁吴方浪1, 赵凌飞2 (1.江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南昌 330022;2.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200433)西汉前期至东汉,丝织品价格有较大波动,不同地区丝织品价格也表现出很大差异。通过对比丝织品各时期、不同地域的价格波动差异及与其他生活消费品价格差异,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织品与其他商品的价格比值在逐步缩减,消费丝织品的数量却在递增。这一现象说明,汉代社会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丝织品逐渐演变为社

    丝绸 2017年1期2017-02-10

  • 染色丝织品的植物染料提取工艺优化
    研究与技术染色丝织品的植物染料提取工艺优化吕海霞1, 徐雪萍1, 徐方圆2, 贺 冰1, 施超欧1 (1.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上海 200237;2.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上海 200050)采用一种低酸度充氮气密封加压并且适当加热的方法进行植物染料染色丝织品的剥色提取,利用LC-MS鉴定了植物染料的主要有效成分,并借助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对剥色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确立了黄檗、槐米染色丝

    丝绸 2017年1期2017-02-10

  • 探析丝绸之路对室内装饰用丝织品发展的影响
    唐代室内装饰用丝织品的蓬勃发展,及对世界各地家居装饰艺术的影响。并提出在“一带一路”建设期间政治、经济文化和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下装饰用丝织品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将中国、日本、印度、中亚以及所有欧洲国家联系到了一起。随着丝路的发展,我们见证了中国文化海纳百川的胸怀与开放性,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为人类文化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通过这条经济带,中国将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出到海外,影响了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让西方可见东方风格,东方可见欧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6期2016-06-17

  • 从土布、丝织品进口到纺织品出口 ——18至19世纪美国对华贸易结构变迁的历史研究
    4)从土布、丝织品进口到纺织品出口 ——18至19世纪美国对华贸易结构变迁的历史研究许晓冬(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34)摘要:18至19世纪中国与西方贸易结构发生着巨大的调整,其中中美纺织品贸易结构的变迁最具代表性。以两次鸦片战争为界,中美贸易结构的调整分为三个时期,中国土布、纺织品的出口从繁荣、调整走向衰落。美国从到处搜寻中国感兴趣的商品以便于交换土布、丝织品的被动买家变成市场的主宰者,中国逐渐从传统商品的出口市场变成进口市场,中国的生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5-16

  • 沂源东里东台地一号战国墓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还出土了大量的丝织品、麻织品和竹编器等有机质文物,在北方地区可谓绝无仅有。关键词:沂源;战国墓;丝织品2010年9月,山东沂源东里镇东里东村在其村东东台地上对年久失修的水塔进行拆建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座战国墓,在得知消息后淄博市文物局、沂源县文化局立即组织人员对墓葬进行了抢救发掘。应邀请,笔者也参加并主持了这次发掘工作。墓葬为带一条墓道的“甲”字型,保存基本安好,棺椁未朽,出土了一批珍贵的竹、木、丝麻等有机质器皿和丝织品,颇具学术价值。第22届国际历史科

    管子学刊 2016年1期2016-05-10

  • 探析西汉丝织品的色彩特征
    汉墓最具特色的丝织品进行形与色的分析,试图了解西汉色彩中的美学思想,在今后的服装的色彩设计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参考。西汉丝织品的色彩概况汉代时期在染织工艺上继承了战国传统的基础,有着飞跃的发展。两汉时期在政治上也相对稳定,经济昌盛,丝织业也繁荣发展也是丝织品色彩形成的重要原因。从楚文化和道家、如家思想以及盛行的五行学说都也对汉代丝织品的色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稳定社会现状,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在丝织品的色彩上整体呈现大气、古朴、沉稳的特点。以著名的西汉马王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5期2016-04-18

  • 大侧基氨基酸含量对蚕丝织品老化状况的表征研究
    氨基酸含量对蚕丝织品老化状况的表征研究贾丽玲1,吴子婴1,郑海玲2,周 旸2,赵宏业1,邢梦阳1(1.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杭州310018;2.中国丝绸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杭州310002)为探求氨基酸检测技术在纺织品文物保护方面的应用,利用丝织品氨基酸含量对其劣化程度进行评估。对光老化处理丝织品分别进行拉伸断裂强力和氨基酸含量测试,分析其大侧基氨基酸含量与断裂强力保留率之间的关系,用得到的数据统计图来预估出土于浙江安吉、新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1期2015-10-31

  • 氨基酸盐酸缓冲液对丝织品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酸盐酸缓冲液对丝织品结构和性质的影响李顺(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434025)魏彦飞(湖北省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湖北 荆州434020)田志宏(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434025)[摘要]对丝织物进行氨基酸水解老化后,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和Origin Pro 8数据处理软件,使用Gausse拟合对红外光谱进行拟合计算蛋白质二级结构含量的方法,分析丝织物在氨基酸盐酸条件下的力学性质与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pH的升高和时间的增加,丝织品的最大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年15期2015-02-20

  • 略论明代运河区域丝织品生产与工艺 ——兼谈《金瓶梅》中的丝织品
    论明代运河区域丝织品生产与工艺 ——兼谈《金瓶梅》中的丝织品许大海(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在明代,由于人们对丝织品的社会需求大、纺织品生产管理系统完备和运河交通运输便利等因素,促使明代纺织经济繁荣,尤其是运河区域丝织业更是发达。在装饰纹样等工艺设计上,明代丝织品较前代得到了创新和发展。明代丝织品的繁荣在晚明小说《金瓶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明代;丝织品生产;装饰纹样;金瓶梅1 明代丝织品的专业化生产在明代,随着生产水平的改进,织造技术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2-15

  • 不同污染类型丝织品文物的清洗研究
    )不同污染类型丝织品文物的清洗研究张 硕1a,周 旸2,赵 丰2,彭志勤1b,胡智文1b(1.浙江理工大学 a.材料与纺织学院;b.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18;2.中国丝绸博物馆 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杭州 310002)针对丝织品文物的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和霉斑污染3种污染形式,本研究通过茶皂素以及其他各种助剂复配,针对上述污染类型选用3种老化污布模拟丝织品文物,分别设计不同清洗配方进行清洗处理。通过数码

    丝绸 2012年11期2012-11-14

  • 丝织品的氙灯光老化及污布制作观察
    酸和酪氨酸等。丝织品本身的材料属性决定了它的 “弱质”、易损以及极易在氧气和水解作用下发生变质,严重影响其保藏的时间限度和质量[1-2]。丝织品材料中蛋白质肽链的氨基酸残基有适度的抗菌性,也是一种卫生性纺织面料。不过,由于丝织品本身是蛋白质纤维,是霉菌和细菌的良好食料。当相对湿度85%以上,温度5~50℃,pH5.0以下时,霉菌在丝纤维上极易繁殖,而pH6.0以上细菌最易生长。丝织品含水多,或精练后残留丝胶、肥皂、油或印花绸残留淀粉浆较多时,在湿热条件下都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27期201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