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宗

  • 人格与风范:“元和中兴”贤相裴度
    的辅弼分不开。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中央对割据藩镇的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号称“中兴”,而佐助这一中兴事业的著名宰辅就是裴度。亲临前线,讨伐叛镇宪宗元和初年,中央对闹事的藩镇采取了严惩不贷的方针。元和四年(809),朝廷更是派出近二十万大军围剿成德镇,最终也以师老兵疲、饷费不继而告终。因此,是继续伐叛、扫平割据,还是偃旗息鼓、容忍姑息,一直是元和一朝中央官僚内部矛盾的焦点。元和七年(812),魏博镇发生内讧,田弘正被拥立为留后,向朝廷输款效诚。这

    领导文萃 2023年14期2023-08-16

  • 宪宗与元和中兴
    吴鹏唐宪宗即位,以贬逐“二王八司马”永贞革新集团为开端。但宪宗打击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只是出于个人恩怨,并非政见不同。相反,永贞革新的未竟之业正是依靠宪宗才得以最终完成。宪宗一手创造了元和中兴,实现了唐朝自安史之乱以来的复兴。被宪宗严惩的刘禹锡也不吝笔墨颂扬,写出“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的赞歌。在革新政治方面,宪宗的目光比父皇顺宗更深远,手笔比“二王八司马”更有魄力。他在继续清理祖父德宗贞元晚期弊政的同时,更加注重治理机制建设和政治制度调整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3年2期2023-03-31

  • 宪宗与元和中兴
    吴鹏唐宪宗即位,以贬逐“二王八司马”永贞革新集团为开端。但宪宗打击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只是出于个人恩怨,并非政见不同。相反,永贞革新的未竟之业正是依靠宪宗才得以最终完成。宪宗一手创造了元和中兴,实现了唐朝自安史之乱以来的复兴。被宪宗严惩的刘禹锡也不吝笔墨颂扬,写出“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的赞歌。在革新政治方面,宪宗的目光比父皇顺宗更深远,手笔比“二王八司马”更有魄力。他在继续清理祖父德宗贞元晚期弊政的同时,更加注重治理机制建设和政治制度调整

    领导文萃 2022年24期2023-01-02

  • 元和十三年皇甫镈与程异同时拜相管理财政原因探析
    甫镈以敛财得宠于宪宗,不能服众;程异出身低微,同样不能服众[2]。但宪宗坚持将二人封相。目前学界对程异的研究较少,对皇甫镈的研究集中于其本人,具体情况参见黄图川《唐代的特殊财臣——皇甫镈研究》[3]。《聚敛的迷思——唐代财经技术官僚雏形的出现与文化政治》 虽将二人在同一章节下讨论,但也并未深入考察二人同时拜相的深层原因[4]。将皇甫镈与程异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有利于加深对宪宗后期财政状况的理解,并对当今财政工作起到一定借鉴作用,本文拟对此进行探析。一、宪宗

    行政科学论坛 2022年6期2022-12-17

  • 议兵之争所见唐宪宗朝藩镇政策的形成
    李殷摘 要:  宪宗元和年间,议兵的意义在于君臣之间不断形塑的政治共识。宪宗主张以最直观的战争形式征讨逆地藩镇,而何时开启用兵、如何选择用兵的对象,以及以怎样的形式罢兵,能最大程度地维系君主的权威与恩信,是百僚应对藩镇问题的要义,由此政治招抚方式得以应用。在经历成德议兵与魏博归朝事件后,宪宗用兵淮西不仅显示朝廷以武力削藩的决心,也向朝中百僚宣示了皇权决策的加强。关键词:议兵之争;唐宪宗朝;藩镇政策唐后期的藩镇问题是影响唐代历史走向的重要一环,宪宗时代的大举

    史学集刊 2022年4期2022-07-22

  • 柳公绰的“两面人生”
    。但是,如放在唐宪宗时代及之后的十多年中,两亲兄弟的名气正好打了个颠倒:哥哥柳公绰名满天下,弟弟柳公权却默默无闻。柳公绰因一篇小小“杂文”获得皇帝青睐,由此步入高层,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出将入相生涯。“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唐肃宗、代宗、德宗爷儿仨,或平庸或昏聩,在他们的“导航”下,唐朝这艘破船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又向前走了五十多年,此时已是千疮百孔。尤其是唐德宗执政的这26年,李唐身患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两大“恶性肿瘤”,且愈演愈烈。唐德宗死后不久,唐宪

    清风 2021年13期2021-09-10

  • 裴度知人之明
    治家、文学家。唐宪宗时,内廷宣徽院设有鹰、狗、雕、鹤、鹊五坊,其首领多由宦官担任。每年秋天,宣徽院的五坊小使都要到京城附近试放宫廷的鹰犬行猎。他们所到之处,百姓必须小心出入,稍有不慎,便会被冠以“惊吓皇家鸟雀”而问罪。地方官吏对这些小使也都阿谀奉承,盛情相邀,厚物相赠,唯恐伺候不周到。小使年年如此,上至官吏,下至百姓,均对其惧怕至极。这一年,五坊小使到下邽县试放鹰犬。县令裴寰执法严明,严厉苛刻,除向小使提供公务馆所外,并无其他奉承之处。小使们极为不满,便向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4期2021-08-11

  • 宪宗与“元和中兴”
    太宗的第八代孙唐宪宗李纯的出现,才告结束。唐宪宗(公元806—820年在位,年号“元和”) 是唐朝的第十一位君主(不含武则天与公元710年仅做了21天皇帝的殇帝李重茂)。在安史之乱后的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五代君主中,宪宗最具政治眼光与务实的执政能力,是挽救安史之乱以来唐王朝颓势卓有成效的君主。在他之后也无有能出其右者。可以说此刻的唐王朝,在他治下不仅扭转了安史之乱后一路下滑的颓势,还出现了被誉为“元和中兴” 的治世局面。追循效法贞观“道德风烈”唐宪

    文史杂志 2021年3期2021-04-27

  • 千载难逢
    时佛教盛行,连唐宪宗也很祟尚佛教。他听说有所寺院里安放着一块佛祖释迦牟尼的遗骨,便准备兴师动众,把它迎进宫里礼拜。韩愈对此很反感,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加以反对。其中提到,佛教传入中国后,帝王在位时间都不长;想拜佛求保佑的,结局必然是悲惨的。 唐宪宗看了这表。十分恼怒,认为韩愈不只是故意与自己作对,而且用历史来影射自己活不长。为此,要将韩愈处死,亏得宰相为他说情,才改为贬职,到潮州任刺史。唐朝中期,中央统治权力日益削弱。宪宗执政后,改革了前朝的一些弊政,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1年10期2021-02-14

  • 陛下错了
    张鸣唐宪宗初年,为寻访治国方略,開辟言路,采纳谏言,每当遇到军国大事,宪宗必定要与翰林学士商量。白居易、李绛当时都是翰林学士。白居易有一次由于在议论事情的时候说了一句“陛下错了”,宪宗面色庄重严肃地停止了谈话,暗中将翰林学士李绛召来,告诉他说:“白居易这个小臣出言不逊,必须让他退出翰林院。”李绛说:“陛下能够容纳直率的进言,所以群臣才敢竭尽诚心,不作隐瞒。白居易的话虽然有欠思考,但本意是要进献忠心。倘若陛下将他处以罪罚,我担心天下的人都各自想要缄默不语了,

    视野 2020年21期2020-12-23

  • 柳公绰的见识
    的是满脸怒气的唐宪宗,罪名是“独断专殺”。柳公绰从容回答:“陛下让微臣管理一方,此次臣初次上任,就有人违反法令闯进仪仗队伍之中,这不仅是对臣的无礼,更是在蔑视陛下的权威。”宪宗一听,觉得有理,又追问道:“此事为何不上报?”柳公绰说:“不该微臣汇报。”宪宗又来气了:“那该由谁来报!”柳公绰依旧不紧不慢:“按照隶属关系,此人所在的神策军应当上报;如果死在大街上,由金吾街使上报;如果死在坊里,那么应当由左右巡街使上报。”宪宗没词了,只好反过来说了几句勉励的话。自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0年6期2020-06-29

  • 千载难逢
    时佛教盛行,连唐宪宗也很祟尚佛教。他听说有所寺院里安放着一块佛祖释迦牟尼的遗骨,便准备兴师动众,把它迎进宫里礼拜。韩愈对此很反感,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加以反对。其中提到,佛教传入中国后,帝王在位时间都不长;想拜佛求保佑的,结局必然是悲惨的。唐宪宗看了这表。十分恼怒,认为韩愈不只是故意与自己作对,而且用历史来影射自己活不长。为此,要将韩愈处死,亏得宰相为他说情,才改为贬职,到潮州任刺史。唐朝中期,中央统治权力日益削弱。宪宗执政后,改革了前朝的一些弊政,因此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0年4期2020-05-26

  • 梨花梦
    兵掳获远送长安。宪宗见了肤白如脂,娇嫩欲滴,如出水芙蓉般的杜秋,龙心大悦,当即纳入后宫。之后杜秋凭一曲《金缕衣》,更得宪宗百般宠爱。杜秋应该就是在那时,瞅准时机,献上血书,陈述冤情。宪宗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加倍呵护。在杜秋这里,所有这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尽在李琦谋划之中。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杜秋总是想起李琦,为此常常暗自神伤。虽然她并不真正清楚李琦是否真的含冤,但她知道,李琦是真的爱她,这就足够了。茫茫人海,汹汹乱世,能得一人心,死亦无憾。

    小小说月刊 2019年12期2019-12-16

  • 梨花梦
    兵掳获远送长安。宪宗见了肤白如脂,娇嫩欲滴,如出水芙蓉般的杜秋,龙心大悦,当即纳入后宫。之后杜秋凭一曲《金缕衣》,更得宪宗百般宠爱。杜秋应该就是在那时,瞅准时机,献上血书,陈述冤情。宪宗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加倍呵护。在杜秋这里,所有这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尽在李琦谋划之中。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杜秋总是想起李琦,为此常常暗自神伤。虽然她并不真正清楚李琦是否真的含冤,但她知道,李琦是真的爱她,这就足够了。茫茫人海,汹汹乱世,能得一人心,死亦无憾。

    小小说月刊 2019年23期2019-11-14

  • 柳宗元:骂的就是皇帝
    文”,之所以能在宪宗朝集中出现,是有特殊原因的。白行简创作“肉文”的原因比较简单。他在开篇里说“情所知,莫甚交接。其余官爵功名,实人情之衰也”,将权欲之乐和男欢女乐作比,不难看出他对当时污浊官场的厌弃。他性格耿直,不肯屈从,所以终生不过官至五品。既然升迁无望,他干脆用文字彰显人性,来个“燃犀下照”,让伪君子们无处遁形。《河间传》的创作背景则复杂得多。一来因为柳宗元创作态度严谨,虽不乏寓言作品,但大多“拟人必于其伦”,要有现实原型;二来柳宗元参加过“二王八司

    百家讲坛 2019年14期2019-07-29

  • 拍马屁也要交智商税
    终古唐宪宗当政时一心想要削藩,首选“箭靶子”就是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但他的想法遭到群臣的极力反对,他们认为此时征讨王承宗的理由不够充分,再说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万一失败,朝廷的信誉就成炮灰了。就在宪宗万分沮丧时,有人过来打气了——他的亲信宦官吐突承璀力挺与王承宗正面硬刚。终于有个志同道合的人,宪宗感叹还是亲信靠谱,于是打算让他挂帅出征。但吐突承璀毕竟是个宦官,历来宦官最高只做监军,还是玄宗当年的独创,而让宦官领兵还是很冒险的,从无先例。宪宗有些举棋不定,他知

    百家讲坛 2019年10期2019-07-13

  • 大唐VS吐蕃:谈判拼实力
    断了十几年。但唐宪宗继位前后,吐蕃屡次三番遣使请盟,朝廷也开始心猿意马、态度暖昧,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新唐书》里一针见血地挑明了当时的局势。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宪宗说:“德宗时,南诏国还是吐蕃的盟友,为避免两线作战而与吐蕃会盟;现在南诏国跟咱是一伙的,咱要与吐蕃会盟,恐怕他会有想法。”吐蕃一看宪宗没答应,就加了筹码——献滨塞亭障南北数千里。见宪宗似乎有些心动,李吉甫忙出来搅和,说:“您仔细看看地图,吐蕃准备放弃的地方,就是边吏拿着地图去,都不见得能搞清具体

    百家讲坛 2019年16期2019-04-30

  • “元和中兴”贤相裴度
    辅弼分不开的。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中央对割据藩镇的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号称“中兴”,而佐助这一中兴事业的最著名的宰辅就是裴度。裴度(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父、祖曾任过县丞、县令之类的小官。裴度自幼饱读经史,博览群籍,能诗善文。德宗贞元五年(789)进士及第,登宏辞科授校书郎,又以制策高等迁京畿尉,旋入为监察御史。这是唐代士人最理想的一条入仕路径。生在积衰动乱时代的裴度,怀经济之策,负济世之才,并不甘心随时俯仰

    月读 2019年4期2019-04-25

  • 宪宗实录》成书时间考误
    代的文献价值,《宪宗实录》是一部详细记载明宪宗时期政事的实录体史书。《宪宗实录》成书时间在文献记载中存在矛盾,主要有弘治三年(弘治庚戌、“宏治三年”)、弘治四年(“宏治四年”)、弘治五年(“宏治五年”)三种记载,但多数记载为弘治四年。同时,《宪宗实录》总裁刘吉,纂修官吴宽、李东阳、涂瑞等人在《宪宗实录》成书后的升迁时间也出现了相应的讹误,有弘治三年、弘治四年、弘治五年之说。年代的讹误会影响人们对《宪宗实录》成书及修纂官员生平的认知,故本文拟对《宪宗实录》成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1-03

  • 大唐王朝的第200年
    年(817),是宪宗皇帝即位的第十三年,也是大唐王朝建立的第200年。那年似乎没有任何人想到这一层,没有任何庆祝活动,更没有学术研讨,也没有谁上一份“论本朝二百年多事札子”,一切如常。就国情来说,任何人都感到了颓势。安史乱后,天下用兵,外族强逼,河北离心,宦者用事,国政颓唐。德宗皇帝在位日久,凡事姑息,河北藩镇跋扈,朝廷掌控的西川、浙西都开始有了想法。试想韦皋在蜀中二十多年,形成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即便老帅殁了,谁也不希望有剧烈的改变。朝廷对藩镇的要求,已

    古典文学知识 2018年5期2018-09-28

  • 明朝亡于打屁股
    于坐上皇位,是为宪宗。成化年间,明朝国势转衰,四方不靖,财力不敷。正该是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时候,皇室开销却不减反增,引起一些文臣的不满与忧虑。翰林院官员章懋等四人率先出头,劝诫宪宗取消元宵节例行的花灯烟火晚会,节约开支。不想却觸了宪宗的霉头,这位在忧患中长大的皇帝内向而敏感,十分珍视自己仅有的那点快乐,于是章懋等四人全部被流放边疆,其中三人在流放之前被廷杖二十以示羞辱。不过,四人因秉公立言而得到舆论的褒扬,获得“翰林四谏”的美名,这是明王朝的官员首次因廷杖而

    百家讲坛 2018年2期2018-09-04

  • 宪宗为何一生不立皇后?
    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初名李淳。唐朝第十一位皇帝,他的高祖李亨,是唐肃宗,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曾祖李豫,唐代宗。祖父李适,唐德宗;父亲李诵,唐顺宗。贞元四年(788年)六月,11岁的李纯就被册封为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四月六日,他被册为皇太子。七月二十八日,权勾当军国政事,即代理监国之任。八月四日,李纯得顺宗李诵传位,八月九日正式即位于宣政殿。贞元九年(793年),时为广陵王的李纯娶了郭氏为妻。郭氏女,那可是大有来头的。她是尚父郭子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8年5期2018-08-15

  • 裴度:中兴名相,救时贤臣
    公元805年,唐宪宗李纯即位,奋力打击作乱藩镇,其在位的元和年间(806-820),削藩取得辉煌胜利,中央势力得到极大加强,史称“元和中兴”。其中,尤以平淮西、讨淄青意义最为重大。一批将相为此作出了贡献,裴度最为杰出,既是平淮西和讨淄青的决策者、指挥者,也是具体参与者,是元和中兴的第一功臣。史称裴度“姿状渺小”,容貌“不逾中人”,个子低,长相差,早年曾因此影响科举。《全唐文》载裴度《写真自题》:“尔才不长,尔貌不扬,胡为将?胡为相?一点灵台,丹青难状。”既

    公务员文萃 2018年4期2018-06-09

  • “元和中兴”贤相裴度
    辅弼分不开的。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中央对割据藩镇的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号称“中兴”,而佐助这一中兴事业的最著名的宰辅就是裴度。裴度(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父、祖曾任过县丞、县令之类的小官。裴度自幼饱读经史,博览群籍,能诗善文。德宗贞元五年(789)进士及第,登宏辞科授校书郎,又以制策高等迁京畿尉,旋入为监察御史。这是唐代士人最理想的一条入仕路径。生在积衰动乱时代的裴度,怀经济之策,负济世之才,并不甘心随时俯仰

    月读 2018年4期2018-04-10

  • 白居易:诗魔的宦海沉浮
    居易数次当面指出宪宗的问题,弄得宪宗很没面子。作为管理者,宪宗有一定的涵养,他跟丞相李降吐槽:“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可见,白居易在此时已经得罪了他的最高上司,好在同事对他不错,丞相李降劝慰宪宗:“他也是忠心一片,为了国家好,算了吧。”白居易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招了上司的反感,或者他感觉到了,但是为了报答宪宗的知遇之恩,他的忠心仍然不减,方式也没有任何改变,仍旧如常一样上书劝谏。一直在忍的不只有宪宗,还有朝廷里那些被白居易的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18年3期2018-03-23

  • 明朝亡于打屁股
    于坐上皇位,是为宪宗。成化年间,明朝国势转衰,四方不靖,财力不敷。正该是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时候,皇室开销却不减反增,引起一些文臣的不满与忧虑。翰林院官员章懋等四人率先出头,劝诫宪宗取消元宵节例行的花灯烟火晚会,节约开支。不想却触了宪宗的霉头,这位在忧患中长大的皇帝内向而敏感,十分珍视自己仅有的那点快乐,于是章懋等四人全部被流放边疆,其中三人在流放之前被廷杖二十以示羞辱。不过,四人因秉公立言而得到舆论的褒扬,获得“翰林四谏”的美名,这是明王朝的官员首次因廷杖而

    百家讲坛(蓝版) 2018年1期2018-03-22

  • 哭谏文华门:以“忠臣”的名义夺权
    六月二十六日,明宪宗的嫡母钱太后去世。英宗临终前的唯一愿望就是希望钱太后死后能与他合葬。本来负责钱太后丧事的大臣们也是这样想的,便准备打开英宗的裕陵,将钱太后的棺椁安葬其中。但宪宗随后召开的一次御前会议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在这次会议上,宪宗非常小心地向群臣表示:能不能给钱太后再找个陵地?其潜台词就是不希望钱太后与英宗合葬。宪宗的这个提议顿时让大臣们炸了锅:首先,与钱太后合葬是英宗的临终遗愿,宪宗这么做是不是不孝?其次,钱太后生前对宪宗视如己出,关怀备至,她尸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10期2017-12-08

  • 韩愈:逃离流放地,要打悲情牌
    ),韩愈因上书唐宪宗要求烧掉佛骨舍利,被宪宗贬到了潮州(今属广东潮州)当官。当时的潮州属蛮荒之地,不仅经济落后,自然环境也非常恶劣,尤以瘴气为盛。这对于韩愈来说,无疑比杀了他还难受,于是他边走边想着逃离潮州的对策。韩愈在正月十四从长安启程,越往南走,心越凄凉。当他进入泷水(今广东罗定)一带时,对潮州的恐惧心理已经在疯狂滋长:那里不仅有瘴气,还有雷电、飓风,估计要时刻处在过了今天就不知还能不能看见明天的恐惧中。虽然途中不少人给他各种宽慰,韩愈仍然忧虑难解,还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5期2017-10-10

  • 东风不换三千宠
    。一切苦难都源自宪宗专宠的万贵妃。万氏与宪宗识于微时,多年来把持后宫,自小儿夭折后便对皇嗣严防死守。朱祐樘的母亲纪氏无意间被宪宗看中,两人春风一度,珠胎暗结。万妃命人将母子二人除去,在太监张敏的保护下,纪氏得以逃脱,并于安乐堂诞下龙嗣。以废后吴皇后为首的安乐堂众人上下一心,极力隐藏这个关乎大明朝未来的惊天秘密,将这个粉雕玉琢的孩童视作无边黑暗中唯一的光明。尽管小皇子不知父亲是谁,也不能常见生母,然而周围人却无一不是真心护他。这些来自底层的绵长爱意,让这个生

    恋恋中国风 2017年7期2017-09-16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探微
    说。这首诗要从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论佛骨表》说起。有唐一代帝王,颇多崇信佛老,宪宗虽号称中兴英主,亦莫能外。元和十三年(818),“功德使上言:‘凤翔法门寺塔有佛骨指,相传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安。来年应开,请迎之”。(《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唐纪五十六》)宪宗准奏,并于次年正月“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这是宪宗朝最隆重的一次礼佛活动,也掀起了长安城内一次崇佛拜佛高潮,当时“王公士庶,奔走舍施

    粤海风 2017年4期2017-08-17

  • 东风不换三千宠
    。一切苦难都源自宪宗专宠的万贵妃。万氏与宪宗识于微时,多年来把持后宫,自小儿夭折后便对皇嗣严防死守。朱祐樘的母亲纪氏无意间被宪宗看中,两人春风一度,珠胎暗结。万妃命人将母子二人除去,在太监张敏的保护下,纪氏得以逃脱,并于安乐堂诞下龙嗣。以废后吴皇后为首的安乐堂众人上下一心,极力隐藏这个关乎大明朝未来的惊天秘密,将这个粉雕玉琢的孩童视作无边黑暗中唯一的光明。尽管小皇子不知父亲是谁,也不能常见生母,然而周围人却无一不是真心护他。这些来自底层的绵长爱意,让这个生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7年7期2017-08-10

  • 东风不换三千宠
    。一切苦难都源自宪宗专宠的万贵妃。万氏与宪宗识于微时,多年来把持后宫,自小儿夭折后便对皇嗣严防死守。朱祐樘的母亲纪氏无意间被宪宗看中,两人春风一度,珠胎暗结。万妃命人将母子二人除去,在太监张敏的保护下,纪氏得以逃脱,并于安乐堂诞下龙嗣。以废后吴皇后为首的安乐堂众人上下一心,极力隐藏这个关乎大明朝未来的惊天秘密,将这个粉雕玉琢的孩童视作无边黑暗中唯一的光明。尽管小皇子不知父亲是谁,也不能常见生母,然而周围人却无一不是真心护他。这些来自底层的绵长爱意,让这个生

    传奇故事(上旬) 2017年7期2017-07-20

  • 《平淮西碑》的毁和立
    长安。805年,宪宗李纯登上皇位,他决意改革各项弊政,打击藩镇势力,重树中央威权,实现大唐中兴。于是“明年,平夏;又明年,平蜀;又明年,平江东;又明年,平泽潞”,似乎宪宗的大手一挥,所向披靡,前途一片光明。宪宗元和九年(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其子吴元济秘不发丧,以吴少阳的身份向朝廷謊称“自己”有病,请朝廷任命吴元济为留后(即代理职务)。宪宗早已窥破这些伎俩,没有准许。吴元济“遂烧舞阳,犯叶、襄城”,对周边地区进行烧杀抢掠,直接威胁到了东都洛阳的

    寻根 2017年3期2017-06-21

  • 宪宗《沉重》三部曲再版
    陕西合阳籍作家党宪宗“沉重的责任”系列《沉重的母爱》《沉重的回报》《沉重的陪读》签字售书盛况空前,当场签售500余套(约1500多本),成为历次签售最多的作家和图书。合阳籍作家党宪宗持续十余年,持续观察和思考当地农民的生活,透视农村教育,先后写出了《沉重的母爱》《沉重的回报》《沉重的陪读》,从父母供养大学生的艰辛与付出,写到孩子学成后对父母和家庭的回报,再写到父母陪读,如蚕剥丝,层层深入,不断拷问良心,拷问个人私德和社会公德。贾平凹说:“陕西作家群里,黨宪

    新西部 2017年4期2017-05-23

  • 成化奇恋
    龙人物朱见深 明宪宗,明朝第八代皇帝。万贵妃 本名万贞儿,明宪宗最宠爱的皇贵妃。周太后 朱见深的生母。吴皇后 朱见深最初的册封皇后,后因得罪万贵妃,被朱见深废后。王贤妃 继吴皇后之后,成为正宫皇后。纪淑妃 原宫中女官,后被宪宗招幸,并生下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怀 恩 随侍宪宗的太监。张 敏 宫中太监,孝宗的救命恩人。汪 直 宫中太监,一时权力熏天,后被罢黜。梁 芳 宫中太监,为万贵妃宠幸。宣 儿 万贵妃身边的宫女。商 辂 朝廷首辅,名相。万 安 继商洛后担任

    上海戏剧 2016年3期2016-05-30

  • 花开堪折直须折
    ,遂纳她为妾。唐宪宗继位后,李琦起兵反叛,兵败被杀。杜秋娘入后宫为奴,充当歌舞姬。一次又是在表演了《金缕衣》之后,深深打动了宪宗,被封为秋妃。秋妃与宪宗非常恩爱,她不仅与宪宗同享人间欢乐,还参与了一些军国大事,用她的慧心和才智,为宪宗分忧解劳。宪宗执政之初锋芒太露,树敌无数,后来在秋妃的启发下,他采用了宽柔的政策,从而使朝政稳定,开启了“元和中兴”的局面。宪宗英年早逝后,继位的三位皇帝先后被害死,宦官掌权,朝政混乱,这时由杜秋娘培养起来的漳王李凑日益成熟起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14期2016-05-26

  • 裴度:中兴名相,救时贤臣
    公元805年,唐宪宗李纯即位,奋力打击作乱藩镇,其在位的元和年间(806—820),削藩取得辉煌胜利,中央势力得到极大加强,史称“元和中兴”。其中,尤以平淮西、讨淄青意义最为重大。一批将相为此作出了贡献,裴度最为杰出,既是平淮西和讨淄青的决策者、指挥者,也是具体参与者,是元和中兴的第一功臣。公元846年,宪宗之子唐宣宗即位之初即敕曰:“太庙祫享,合以功臣配。其宪宗庙以裴度、杜黄裳、李愬、高崇文等配享。”明确将裴度尊为宪宗朝功臣之首。史称裴度“姿状渺小”,容

    书屋 2016年9期2016-05-14

  • 宪宗的“神仙”梦
    文/刘新权唐宪宗的“神仙”梦文/刘新权唐宪宗元和五年(810 年),宦官张惟则出使新罗(朝鲜)。他走海路,游览了几个比较大的海岛。途中,精明的张惟则构思了一个故事。回到长安以后,张惟则说带回一份特殊的礼物要献给皇上。礼物并非稀世珍宝,而是一则有关“神仙”的见闻。他对宪宗皇帝说,自己在一个风景优美的海岛上遇到了一位神仙,神仙自称是唐朝皇帝的朋友,嘱咐他回到京城以后向皇帝致意,并传吉祥之言。张惟则口齿生花,说得如真的一样。张惟则深知宪宗皇帝的心脉。确实,唐宪

    饮食保健 2016年14期2016-04-12

  • 唐朝三大好皇帝之一的宪宗为何终生不立皇后
    三大好皇帝之一的宪宗为何终生不立皇后■米小粥唐宪宗和唐太宗、唐玄宗并列被称为唐朝最好的三个皇帝之一。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不设皇后的皇帝。作为一个有见识有魄力的皇帝,他为什么要做出有损国本,不立皇后这样的事情呢?宪宗李纯是唐朝第十二位皇帝,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不设皇后的皇帝。郭氏是李纯的嫡妻,李纯继位以后,并不册封郭氏为皇后,只封她为贵妃。终其一朝,也一直没有立过皇后。唐宪宗不册封郭氏,急坏了朝中大臣。皇后为国母,母仪天下。国家要没有国母,那会乱了纲常,天下不稳。

    山海经 2016年17期2016-03-10

  • 朱祐樘的宽容
    么残酷,朱祐樘是宪宗皇帝唯一的儿子,但他丝毫没有皇子的特权。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闻奇事,主要是因为宫中有一个非常霸道的女人,她就是万贵妃——宪宗最宠信的妃子。万贵妃仗着有皇帝撑腰,飞扬跋扈,无恶不作,但凡有跟她作对者,结局只有一个——死。由于万贵妃不能生育,为了维持自己的霸主地位,她不惜将宪宗的其他几个儿子全都害死。不仅如此,只要她听说哪个妃嫔怀有身孕,就会派人逼其堕胎,不从就杀。虽然万贵妃千算万算,但她终究还是算掉了一件事。广西土司叛乱平息后,一个姓纪的姑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5年9期2015-11-25

  • 游寿《李德裕年谱》考证的文献价值
    科举、敏辩事考。宪宗元和二年,游寿议曰:“按《北梦琐言》所载德裕为事当在此年者,附辨于后,李德裕太尉未出学院,盛有词藻而不乐应举,吉甫相俾亲,故也勉之,掌武曰好马骡不入行,由是以品子叙官。李德裕神俊,宪宗赏之,坐于膝上,按时公年二十一矣,此说真不可信。又云父吉甫每以敏辩,夸于同列,武相元衡召之谓曰‘吾子在家,所嗜何书?’意欲探其志也,德裕不应,翌日元衡具告吉甫,因戏曰‘公诚太痴耳’,吉甫归责之,德裕曰‘武公身为帝弼,不问理国,调阴阳,而问所读书者,成均礼部

    文艺评论 2015年2期2015-09-29

  • 品格的丰碑
    清风慕竹唐宪宗时,李绛为翰林学士、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令,是皇帝身边的第一笔杆子。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名头,一件好事降临到他的头上,宪宗让他写一篇碑文,润笔费高达“千万”。遇到这样的好事,搁谁都得乐晕了。但肯出这么高价钱买文的人并不是宪宗本人,而是他的一个宠臣,名叫吐突承璀。吐突承璀在宪宗做太子时,就是他身边的一个小宦官,性情聪敏,特别会来事。宪宗即位后,提拔他当了统领神策军的左军中尉。神策军是唐代中后期的禁军,直属皇帝的精锐部队,类似总统卫队,足见他受宠信的程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6期2015-05-30

  • 品格的丰碑
    清风慕竹唐宪宗时,李绛为翰林学士、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令,是皇帝身边的第一笔杆子。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名头,有一件好事降临到他的头上,宪宗让他写一篇碑文,润笔费高达千万贯。唐代1两黄金约等于3.5~8贯,浮动较大是因为后期动乱。即便按照最低标准计算,这篇文章的稿费也达百万黄金。肯出这么高价钱买文的并不是宪宗,而是他的宠臣吐突承璀。吐突承璀在宪宗做太子时,就是他身边的宦官,宪宗即位后,提拔他当了统领神策军的左军中尉。神策军是唐代中后期的禁军,是直属皇帝的精锐部队,

    知识窗 2015年4期2015-05-14

  • 为国为民请命
    19年)正月,唐宪宗派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书《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是一件荒唐事,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看了韩愈的上表,非常生气,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仍余怒未消。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大家纷纷为韩愈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被贬后,韩愈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

    前线 2015年7期2015-05-14

  • 没有规矩,何来方圆
    坷不幸,父亲虽是宪宗皇帝,生母却是卑微的宫女,宪宗宠爱的万贵妃对此妒恨不已,不时对其加以迫害。小小年纪的朱祐樘,在东躲西藏中渐渐长大,耳闻目睹宫廷中的尔虞我诈,接触到最底层的凄惨生活,所以即位之后,朱祐樘励精图治,重新制定规章制度,而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每天早朝,朱祐樘便早早地坐在大殿之上,与群臣商议国事。后来时间不够用,朱祐樘便建议开设午朝,让君臣之间有更多时间商讨国事。结果,皇帝没有午休时间,众大臣也需要加班加点,但众臣却没有任何怨言。虽然身为皇

    知识窗 2015年7期2015-05-14

  • 为官本色
    蔡建军唐宪宗时,高崇文率军攻打割据一方的西川节度使刘辟。治军有方、能打硬仗的高崇文挥师直驱,战鼓一擂,马蹄嗒嗒,吼声震天,犹如猛虎下山,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强悍无敌,叛军无不土崩瓦解,不久就攻下了成都。刘辟想凭借西蜀地势之险负隅顽抗的美梦很快破灭。西蜀历来富庶,成都更是异常繁华,歌舞升平成为常事。进城后,深怀爱民之心的高崇文不仅不以为忤,反而命令部队在四通八达的主要街道驻扎,士兵就地休息,不得扰民进宅。细节虽小,却足见风骨,坚守底线,贵在慎微。高崇文屯兵

    知识窗 2015年1期2015-05-14

  • 朱祐樘:“仁者兴国”秒杀太祖朱元璋
    六年,直到他听到宪宗感叹无子时,才将真相道出。宪宗见到那个胎发尚未修剪、瘦弱不堪的儿子时,不禁泪流满面。就在朱祐樘被册立为太子后不久,他的母亲纪氏就莫明其妙地暴毙宫中,张敏也吞金自杀,如果不是周太后保护,朱祐樘也会遭到毒手。朱祐樘总算活了下来,皇位迟早是他的,到时来个秋后算账也未尝不可,他可以等,也等得起。成化二十三年春,万贵妃终于死了。同年八月,宪宗驾崩。饱经磨难的朱祐樘登上大位,按理说,大权在握,正是报仇之际。当时,许多大臣纷纷上书,要求将万家满门抄斩

    意林·作文素材 2015年3期2015-05-12

  • 从召回角度看刘禹锡为何再贬连州
    此次贬谪。这是唐宪宗施展其帝王之术的一个策略,是宪宗的一个政治手段。召回角度;群体视角;政治手段元和十年刘禹锡再贬连州的原因,当前有两种说法:其一,因诗遭贬说。主要依据是《旧唐书·刘禹锡传》“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做《游玄都观泳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1]4211其二,元衡排挤说。主要是据《资治通鉴》“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4-10

  • 《长恨歌》与白居易左拾遗翰林学士转任考
    因讽喻诗创作而为宪宗所发现并召入翰林的,但白居易此前只创作了十几首讽喻诗,也并无讽喻诗创作的自觉意识,不可能因讽喻诗的创作受到提拔。他在任职盩厔尉时期因创作《长恨歌》而名动天下,此诗所展示出的文学才华及其题材与宪宗本人关注点的契合,才应是白居易被宪宗发现并提拔的真正原因。白居易;盩厔县尉;翰林学士;《长恨歌》《长恨歌》作为白居易的经典名篇,其意义似乎不仅仅是为诗人赢得空前的声名,更在于对其仕途迁转产生重要影响。日本学者静永健在考察白居易《长恨歌》与《新乐府

    学术探索 2015年10期2015-02-25

  • 宪宗:沉重的呐喊
    象的艰辛……”党宪宗用蘸满泪水的文字书写“沉重”三部曲,为底层农民群体呐喊,希望唤醒社会对农民生存现状的关注。直到60岁,党宪宗才完成了从一个小城商人到民间调查者的角色转换。党宪宗原本是陕西合阳县城一个普通的商人。2003年,他撇下自己的生意,自费调查农村供养大学生的家庭。10年时间,他跑遍了合阳最穷的地方,走访了三、四百户家庭,写下了两本沉甸甸的书—《沉重的母爱》和《沉重的回报》。如今,他又着手创作第三本书—《沉重的陪读族》,他的目光又聚焦在进城陪读的底

    新西部 2014年2期2015-01-12

  • 一篇“杂文”踏青云
    之乱”后的大唐,宪宗还算为“一代明君”。然而,“明君”也难克服人性的弱点,他一度数出游猎,荒怠朝政。此事引起一位叫柳公绰的新任吏部郎中的不满,他仿医生劝说患者的口吻,写下《太医箴》上奏,讽谏皇帝要“改邪归正”。文中不乏辛辣之词,“天布寒暑,不私于人”,即“上天定寒暑,从不私于人”,故人要遵守生活的规律;“饮食资身,过则生患”,即“饮食滋养身体,过度享受必然生病”,故人要自我节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即“有病才考虑去治,远不如在生病之前预防”,故人要防微

    唯实 2014年10期2014-10-20

  • 皇帝怎么过元宵节—《宪宗元宵行乐图卷》赏析
    宪宗元宵行乐图卷》长624厘米,宽37厘米,构图严谨,笔法细腻,画面上的宫廷院落巍峨壮观,各种人物的情态、动作细致入微,繁而不杂,多而不乱。该画作描绘的是明朝成化年间皇宫里过元宵节的各种情景,每幅场景都有宪宗皇帝在场,他穿着不同的盛装,或站,或坐,表情安详,在欣赏着元宵节的各种活动。宪宗皇帝为什么要把自己画在画里呢?明宪宗朱见深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他治国平庸,生活奢靡,喜欢追求新奇刺激,喜欢绘画,尤其喜欢让画师将他的生活都描绘出来。《宪宗元宵行乐图卷》是

    读者欣赏 2014年2期2014-07-03

  • 暴脾气,好运气
    的是满脸怒气的唐宪宗,罪名是不经请示而擅自杀人。柳公绰倔强地反驳:“臣初次上任,就有人违反法令闯进仪仗队伍之中,这不仅是对臣的无礼,也是在蔑视陛下的权威。”宪宗一听,觉得有理,問他事后为什么不上报。柳公绰说:“按照隶属关系,理应神策军上报;如果死在大街上,由金吾街使上报;如果死在坊里,由左右巡街使上报。”宪宗没词了,只好反过来说了几句勉励的话。之后,他回过身来,对左右的人说:“你们以后遇上柳公绰要多留心,连朕也怕他几分。”自此,京城的三大恶都知道了柳公绰的

    百家讲坛 2014年22期2014-02-11

  • 原告与皇帝之间:韩愈《潮州谢上表》新论
    下称《谢表》)。宪宗得表后,点出症结所在。此中过程,甚多简略,比如韩愈所犯何罪?何故得贬于潮州刺史,此中有无赦宥?韩愈《谢表》何故戚戚怨嗟?兹据《通鉴》《新唐书》《旧唐书》《谏表》《谢表》及有关文献,参考相关唐代律令,就《谢表》分三个问题论述。一、正名定罪问题用今天语辞说,在韩愈贬潮案中,宪宗有两种身份,一是原告,一是皇帝;韩愈也有两种身份,一是被告,一是被贬官的罪臣;宰相与三司犹如高等法院法官。故此,为了叙述方便,本文对宪宗身份称前者为原告宪宗,后者为皇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8-15

  • 人间没有长生不老药
    只活了53岁。唐宪宗李纯不仅信佛,还迷恋长生不老药。平定藩镇之后,宪宗广招天下方士。819年,宪宗服用所谓的长生不老药之后,性情变得暴躁多怒,身边的宦官经常被斥责,甚至动辄被杀。宪宗由于长期服用丹药引起慢性中毒,身体每况愈下,42岁那年的一天夜里,宪宗被宦官弑杀。宦官对外伪称:“皇帝误服丹石,病发暴崩。”唐宪宗的死,与服用丹药也有着密切关系。唐穆宗时期,尽管朝中内外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并没有使穆宗李恒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愚昧行为有所收敛,亦没有影响其近乎疯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09年10期2009-11-16

  • 皇帝的姐弟恋
    见深:痴迷毒妇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初名朱见浚。明朝第八位皇帝,年号成化。明宪宗的宠妃。野史传其名为万贞儿。万贞儿4岁充入掖庭为奴。十多年后出落得花容月貌。孙太后见她聪明伶俐,就命她在红寿宫做事。完宗小时常去祖母处玩耍,贞儿便带着宪宗游玩戏谑,也就日益亲近,久而久之便成了莫逆之交。宪宗即位后,迫于礼制,也迫于母命,只得与吴皇后成婚,但他心里唯恋着万贞儿一人。大婚以后,宪宗经常临幸万妃的寝宫,与她朝夕相处,相亲相爱。成化二年,万妃诞下皇长子,宪

    小品文选刊 2009年21期2009-11-03

  • 绝代名姬杜秋娘(选载)
    全的江湖艺伎。唐宪宗和杜秋娘谱写出了一曲荡气回肠的优美诗篇。藩镇割据,政局动乱,宫廷政变,刀光剑影。全书行云流水般描写了那个喧嚣的年代和那个年代刻骨铭心的爱情。(三)……宪宗的友善让杜秋娘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可有一点她很清楚,改名也好,封官也罢,这就意味着终此一生便犹如金丝雀一般再难见到外面那精彩的世界了。这却是杜秋娘万万不能接受的。她必须挣脱这人为的禁锢。但由于皇上优礼有加,因此她的语气也十分和缓。“不知陛下适才注意到臣妾身边那两个宫女的妆扮没有?”“

    金山 2009年6期2009-08-06

  • 亡命金丹的唐代帝王
    掉了祖宗教训的唐宪宗李纯又成了第二个服丹药中毒的皇帝。唐宪宗也算是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他鼓励群臣直谏,任用贤相裴度,削平了藩镇的叛乱,使唐朝有了中兴气象。他自以为功勋盖世,应该永远地享受下去。于是,他开始亲近方士,企图寻得长生不老丹药。元和十三年(818年),唐宪宗下诏书访求方士,宰相皇甫镈等人推荐了方士柳泌与和尚大通,说他们会配制长生不老药。柳泌上书宪宗说:天台山是神仙居住之地,长有仙药异草,希望万岁任命他当天台(今浙江天台县)刺史,以便配药。朝中很多大

    知识窗 2006年5期2006-05-14

  • “中兴”贤相裴度
    国家之安危,是唐宪宗至文宗时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旧史说他“用之则治,舍之则乱”。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开国明君,还是中兴英主,其彪炳史册的文治武功,总是与一批贤明宰臣辅弼分不开的。唐宪宗元和(806-820)时,中央对割据藩镇的战争取得了很大胜利,号称“中兴”。佐助这一中兴事业的最著名宰辅就是裴度。裴度(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人。父、祖曾任过县丞、县令之类的小官。他本人自幼饱读经史,博览群籍,能诗善文。德宗贞元五年(789)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2期198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