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

  • 《法显传》与《清藏》经版
    行传》的关系、大藏经版本及《清藏》版《法显传》诸有关问题略做探讨。关键词:法显;《法显传》;大藏经;清藏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6.003首都博物馆收藏《清藏》经版一套,现存69000余件,除少部分残损严重外,大多保存较完好,是迄今能见到的唯一一套汉文版大藏经经版,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笔者在整理经版过程中,核对出其中收编的《法显传》一卷,千字文编号为“书”字。经版是两面刻字,《法显传》共用经版17块。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6期2023-05-30

  •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吉如拉康保存的部分早期写卷及其插图①
    品),后收入《大藏经》。它在《大藏经》中有两个版本:一种为纳塘版和拉萨版《大藏经》收录的版本,全文75品,按跋记,由印度堪布胜友 (Jinamitra)、天帝觉(Surendrabodhi)和智军 ()等人翻译、校对并审定;另一种为其余版本《大藏经》收录的版本,全文72品,无跋记。②黄明信:《汉藏大藏经目录异同研究——〈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及其藏译本笺证》,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3年,第17页;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大藏经》对勘局:《中华大藏经·藏文对勘本

    中国藏学 2022年6期2022-02-20

  • 应县木塔《称赞大乘功德经》应依《辽藏》雕印
    被称作“虚幻的大藏经”,而应县木塔辽代秘藏的发现,使这一重要经藏重见天日。[1](前言,P12)在12卷有千字文帙号的经卷中,编号为6(为行文方便,以下简称M6①M为拼音木塔秘藏之首字母。,其他共出经卷编号同)的《称赞大乘功德经·一·女》(以下简称《称赞大乘功德经》),千字文编号为“女”,“一”为版码,根据题记和规制等,可以确定此经为单刻经。一、题记标明该经为私刻经M6《称赞大乘功德经》纸质为硬黄纸,卷轴装,包首微残,其余完好,轴、杆、缥带均系原物。该经卷

    云冈研究 2021年1期2021-11-25

  • 布达拉宫里的《清文翻译全藏经》
    藏经》(《满文大藏经》),清代又称《国语大藏经》,是以汉文《大藏经》及藏文《甘珠尔经》为底本翻译、刊刻而成的佛教典籍总汇,是清代继《四库全书》之后的又一巨大传世文化工程,刊行于乾隆三十八年至五十五年(1773-1790年)。无论是规模、数量,还是绘画、雕刻工艺,均为清代满文雕版书籍之最,代表着清代雕版印刷及装潢的最高水平,是康乾盛世的产物。《清文翻译全藏经》刊行不仅有宗教信仰的原因,还有其文化和政治目的。当时汉文《大藏经》刊行已久,蒙文《大藏经》亦俱翻译付

    寻根 2021年2期2021-04-28

  • 敦煌《八啭声颂》藏文写卷的梵藏语法比较研究
    按照收录入佛教大藏经丹珠尔的顺序,排序如下:1.《翻译名义集》(MVY,Mahāvyutpatti,bye brag tu rtogs byed chen po)(8)收录于《北京版大藏经》丹珠尔go函,第204-310页;《那唐版大藏经》丹珠尔go函,第222-394页;《德格版大藏经》丹珠尔co函,第1-131页;《卓尼版大藏经》丹珠尔co函,第1-131页。,收录于藏文大藏经丹珠尔,第二次文字厘定时所作,共有约9565条词条。它的价值在于列出了梵藏研

    敦煌学辑刊 2021年3期2021-02-24

  • 天壤间孤本秘籍 ——旷世国宝《赵城金藏》
    的孤本秘籍”《大藏经》是佛教典籍的总集,在迄今发现的佛教典籍中,汉译本保存数量最为可观。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副主编张新鹰介绍:“从唐代开始有人用写本的形式编纂佛教典籍,直到北宋开宝年间,在官方主持下才有了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因此,《开宝藏》成为历代雕版印刷大藏经的鼻祖。时至今日,《开宝藏》留下来的经卷寥寥无几。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赵城金藏》权威专家李际宁在研讨会上说:“作为600

    艺术品 2020年11期2021-01-16

  • 藏文大藏经金色经文成分及纸张微生物分析
    1)0 引 言大藏经,又称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现存的大藏经按不同书写文字可分为汉文、藏文、巴利语三大体系[1]。藏文大藏经是翻译成藏文的印度佛教原典和佛教著述的总集,由甘珠尔和丹珠尔两大部分组成,藏文大藏经绝大部分是手抄本,文字典雅,用笔流畅,部分绘有精美的佛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藏文古籍丛书,已成为佛学(尤其是藏传佛学)和藏学研究最重要、最基本的资料之一[2]。甘肃武威亦称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自古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20年6期2021-01-04

  • 木增与丽江大藏经《甘珠尔》(外一篇)
    存仁木增刊刻《大藏经》的初衷是这样的,《大藏经》为佛教经典总集,又名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简称藏经。内容包括经、律、论,后又增加了有关注释和疏解。经,主要是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后来僧人的说教;律,主要是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的规则;论,是关于佛教教理的阐释和解释。古老的苯教是藏文化的源头,它不仅是单纯的信仰,而是藏民族的文化体系、哲学思想、文明程度、民风民俗、民族精神和社会教育。苯教的经书多达一千多部,仅《甘珠尔》就达178 部。木增(1587-164

    壹读 2020年9期2020-12-06

  • 数字化藏文古籍中多样性字体的实现方法研究 *
    铸成的理塘版《大藏经》为研究典例[7]。目前《大藏经》文献已经实现了采用统一的Microsoft Himalaya字体的电子文档保存。本文的目的是提取理塘版《大藏经》中多样和离散的雕刻字体,再通过字体多样性表达方法实现数字化理塘版《大藏经》中多样和离散的雕刻字体,还原原版文献中字体的细节,保存雕刻字体的美感和艺术效果[3]。数字化具有多样性雕刻字体的古籍,主要工作是提取古籍中不同风格的字体和实现字体的多样性表达。因此,本文将研究内容分为5个部分:图像预处理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20年11期2020-11-30

  • 汉文佛经与藏经橱( 上)—用文物解读《西游记》系列
    区别。一、佛教大藏经佛教经典的总集简称为藏经,又称为一切经、契经或三藏。其可按所使用文字的不同而分为汉文、藏文、巴利语三大体系。这些大藏经又被翻译成西夏文、蒙文、满文及日文(日本语)等不同文字。其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民族、语言、文学、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等诸多领域,堪称佛教文化的“百科全书”。可归纳为经、律、论三藏。“经”是指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后来增入的菩萨或阿罗汉的说教。“律”是指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必须遵守的仪轨规则,即戒律。“论”是指关于佛教教

    收藏家 2020年10期2020-11-21

  • 《龙龛手镜》“拆”字考
    作“”③《中华大藏经》编委会:《中华大藏经》,北京:中华书局,第27册,第563页上。,“”即“托”字异写。可洪所见本作“託”,《可洪音义》卷十一《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三音义:“託石,《经音义》④玄应《一切经音义》之简称。作拓、、、,四同,他各反。”⑤(五代)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简称“可洪音义”),北京:线装书局《高丽大藏经》本(34、35册),2004年,第34册1014c。玄应所见本则作“拓”,《玄应音义》卷二十二《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三音义:“

    华夏文化论坛 2020年2期2020-11-18

  • 孤本秘籍——《赵城金藏》
    香诚心做经书《大藏经》其实就是佛教经典总集。根据相关文献记载,金代时,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有一位名叫崔法珍的断臂民女,她四处募集资金,历时20余年刊刻了全部《大藏经》。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这些经版被运往京城,此后长期存放于此地。我的规模极为宏大,一共有6980卷, 达6000多万字!一直到元都建都前后,山西广胜寺的僧人因为当地没有《大藏经》,于是前往京城请印这部藏经,这批经版才得以印刷,广胜寺自此有了《大藏经》。因为原藏于山西省赵城县且是在金代刊

    奇妙博物馆 2020年6期2020-09-26

  • 《赵城金藏》:辗转千年的虔敬
    年代重编《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提供主要底本。“大藏经”,即佛教经典总集,《金藏》则是迄今为止尚存于世的唯一一部金代大藏经。由于《金藏》是第一部刻本大藏经《开宝藏》(从两汉之际到北宋间,历代佛教僧人翻译佛典的集大成者,宋太祖开宝四年开始雕造——记者注)的覆刻藏,有它的存在,后世才有机会一窥《开宝藏》的面貌。这缕文脉飘摇千载。最终,在那些看似偶然的历史的眷顾中,亦脆弱亦坚韧地走到我们的时代。诞生《金藏》从诞生的那一刻,就蕴含着许多现代人难以理解的细节。比如

    新华月报 2020年14期2020-07-20

  • 僧俗·经藏·碑板:辽刻房山石经书经活动的变局
    更为合理,经本大藏经逻辑也更加凸显,为幽州地区宗教、文化史及辽代书学状况的探讨提供了文献资料。[关键词]辽代 房山石经 幽州 书经者 大藏经[作者简介]管仲乐,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广州 510631)[中图分类号]H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541(2020)02-0122-09北京房山区房山云居寺閟藏着我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刻佛经文献群——房山石经。石经始镌于隋末,讫于清初,千年以来存护基本完整。石经是在抄写好的佛经底

    北方论丛 2020年2期2020-03-18

  • 一场闹剧:康有为西安“盗经”
    有南宋碛砂版《大藏经》,兴趣颇浓,一再恳请定慧法师取出一睹,开开眼界。定慧法师不好拂康有为的面子,便引导众人登上藏经阁,只见佛经架上一字排开五个楠木大柜,柜门上雕着四个大字“钦赐龙藏”,四周描有金彩龙纹。定慧法师打开柜门,取出经卷请康有为观赏。康有为打开经卷,心头一阵狂喜:这《大藏经》纸质坚实,字迹秀丽,且又系海内孤本,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无价之宝啊!然而翻着翻着,他眉心间挤出一串疙瘩:“法师,这《大藏经》怎么残缺不全且又生了书鱼(蛀蚀书籍的小虫)呢?”定慧法

    文史博览·文史 2020年1期2020-03-12

  • 一场闹剧:康有为西安『盗经』
    有南宋碛砂版《大藏经》,兴趣颇浓,一再恳请定慧法师取出一睹,开开眼界。定慧法师不好拂康有为的面子,便引导众人登上藏经阁,只见佛经架上一字排开五个楠木大柜,柜门上雕着四个大字“钦赐龙藏”,四周描有金彩龙纹。定慧法师打开柜门,取出经卷请康有为观赏。康有为打开经卷,心头一阵狂喜:这《大藏经》纸质坚实,字迹秀丽,且又系海内孤本,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无价之宝啊!然而翻着翻着,他眉心间挤出一串疙瘩:“法师,这《大藏经》怎么残缺不全且又生了书鱼(蛀蚀书籍的小虫)呢?”康有为

    文史博览 2020年1期2020-03-11

  • 《六祖坛经》与汉文佛教大藏经的关系研究
    便是被编入佛教大藏经,从而使得《六祖坛经》的入藏成为《坛经》研究的重要领域。佛教大藏经主要是对佛教经典文献的汇编,汉文佛教大藏经则主要是对汉文佛教经典的汇编。从所收的文献上看,唐代以后由于中国佛教宗派开始汇集自宗经典,诸如天台宗和禅宗亦开始编纂藏大藏经,这推动了汉文佛教大藏经将汇集的范围扩展至中国佛教宗派经典。后来的大藏经逐渐收录禅宗经典,与中唐时期提倡“禅教一致”的宗密禅师曾编写过《禅藏》[1](P398)有一定关系。从文字载体上看,汉文佛教大藏经经历了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02-23

  • 西部高原(组章)
    盖湘涛(吉林)大藏经那惠风吹拂的《大藏经》落满千年神雾圣云。那清净之寺庙,钟鼓齐鸣有天籁之音,洞穿朝圣者的魂魄,营造朝圣者慈善的情怀。一双双虔诚的脚步渡入佛界,深入大悲咒悠扬而空旷的韵律,僧人在此诵大藏经悠扬,那苦涩的经文让凡人听了有着一种格外的迷茫。祈祷者都想成为佛像前的忠实信徒,静心地聆听佛对生命轮回与转世灵魂的阐释。只有历经一世的苦修,才口吐玉露。僧人用慈善,把对神佛修行的距离丈量,藏人总在用灵魂进行朝圣中的跋涉之路,来实现对神佛的虔诚信仰,诵经只是

    星星·散文诗 2019年21期2019-12-23

  • 宜宾市博物院开展珍贵文物修复工作
    市博物院指导《大藏经》文物保护工作。杜伟生一行在仔细查看了宜宾市博物院《大藏经》的保存情况后指出,该院所藏明版《大藏经》是非常珍贵且稀有的,属四川首次发现,具有较高的文物收藏价值、版本研究价值。同时,开展保护修复工作已是刻不容缓。杜伟生一行还同宜宾市博物院相关负责人和保管人员共同研究了《大藏经》保护修复工作,对如何整理、如何修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接下来宜宾市博物院将全力以赴开展《大藏经》整理、修复工作。《大藏经》为佛教经典的总集,宜宾市博物院现存《大藏经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6期2019-12-16

  • 西部高原(组章)
    盖湘涛大藏经那惠风吹拂的《大藏经》落满千年神雾圣云。那清净之寺庙,钟鼓齐鸣有天籁之音,洞穿朝圣者的魂魄,营造朝圣者慈善的情怀。一双双虔诚的脚步渡入佛界,深入大悲咒悠扬而空旷的韵律,僧人在此诵大藏经悠扬,那苦涩的经文让凡人听了有着一种格外的迷茫。祈祷者都想成为佛像前的忠实信徒,静心地聆听佛对生命轮回与转世灵魂的阐释。只有历经一世的苦修,才口吐玉露。僧人用慈善,把对神佛修行的距离丈量,藏人总在用灵魂进行朝圣中的跋涉之路,来实现对神佛的虔诚信仰,诵经只是一种仪式

    星星·散文诗 2019年7期2019-08-30

  • 藏文《大藏经》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黄惠烽《大藏经》古时称为“一切经”,它是一切佛教经典文献的集合。根据文字不同,《大藏经》可分为汉文、藏文和巴利文等主要文字体系,此外还有蒙文、满文等文字的《大藏经》,但存世量都甚少。藏文《大藏经》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甘珠尔》和《丹珠尔》。《甘珠尔》又称为“佛语部”,是教法的总集。《丹珠尔》又称为“论疏部”,收录佛教弟子及学者对释迦牟尼语录的教语和注疏。藏文《大藏经》除包括佛教的经、律、论外,还囊括了文学、语言、艺术等十多个学科的内容。千百年来,藏文《大藏经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年6期2019-02-19

  • 《乾隆大藏经》疑难字考
    左 晋《乾隆大藏经》疑难字考郑 贤 章,左 晋(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长沙 410081)乾隆大藏经;疑难字;考释大正藏刊行会 1996 《大正新修大藏经》,新文丰出版公司。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2010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行均 《龙龛手镜》,中华书局1985年版。可洪 《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中华大藏经》第59、60册,中华书局1984-1996。郑贤章 2004 《〈龙龛手镜〉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郑贤章 2

    语言研究 2018年1期2018-05-28

  • 《大正藏》与《嘉兴藏》中国佛教著述收录差异比较研究
    ]。随中国汉文大藏经的流入,日本也进行了汉文大藏经的编刊。《嘉兴藏》与《大正新修大藏经》(以下简称《大正藏》)分别是中国与日本历代编修的汉文大藏经中特点鲜明、创新突出的两部。两部藏经关系紧密,后者的形成既受前者影响,又有自己的特点。1 《嘉兴藏》和《大正藏》概述1.1 《嘉兴藏》的特点及对日流布《嘉兴藏》又称《径山藏》,于明代万历时始刻,至清代康熙时刻完,又在雍正至嘉庆时进行了补刻,总历时近230年。《嘉兴藏》是由民间僧俗信众募资刊印的,由紫柏大师发起,密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1期2018-01-28

  • 北宋大藏经版刻书法风格论略
    / 刘元堂北宋大藏经版刻书法风格论略文 / 刘元堂北宋刻有《开宝藏》、《崇宁藏》、《毗卢藏》、《圆觉藏》四部大藏经。《开宝藏》经文字体细长,瘦硬洞达,风格独特,非颜非柳。《崇宁藏》四种版刻书法风格类型与南宋早期两浙地区几近相同,非颜即欧,或介于二者之间。《毗卢藏》和《圆觉藏》都是步武《崇宁藏》的产物,风格多有接近。开宝藏;崇宁藏;书法风格宋代统治者从尚文抑武出发,大力推行“儒、道、释”三教合一政策。宋太祖登基之初,即采取一系列发展佛教的措施,如修葺废寺、雕

    山西档案 2017年2期2017-11-08

  • 陕西发现未见著录清初刊刻佛教《大藏经
    录的佛教汉文《大藏经》。近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暨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对该馆所藏这部《大藏经》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初步鉴定。由于这批经卷原藏榆林定慧寺,现藏榆林星元图书馆,因此暂定名为《榆林藏》。这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暨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在全省现藏古籍版本调查中的重要成果和重大发现。汉文《大藏经》是汉文佛教典籍的总集。现知第一部刻本《大藏经》为北宋开宝年间刊刻,称为《开宝藏》。目前已知存世的汉文《大藏经》共有20余种版本。

    新西部 2017年7期2017-08-04

  • 揭开“天壤间孤本秘笈”的历史真容
    金代雕刻的佛教大藏经,不如殷商甲骨古老,没有天禄琳琅精致,比起西夏文献,文献类型也称得上单一。但1933年一经学界发现,《赵城金藏》就广受瞩目,至今仍与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遗书、《永乐大典》并称为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更有人把这部中国雕版印刷史上的珍贵标本誉为“天壤间的孤本秘笈”。由于史料稀缺,无论是900多年前刻印《赵城金藏》的经过,还是70多年前从日军虎口下抢运国宝的历程,学界都知之甚少。就像当年修复人员一层层地剥离粘连在一起的《赵城金藏》经卷一样,

    报刊荟萃(上) 2017年3期2017-06-26

  • 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校勘八则
    四十卷,《中华大藏经》及《大正新修大藏经》均只据各自校本列出异文,亦未见有综合校勘。故本文以《中华大藏经》为底本,以《大正新修大藏经》为对校本,对《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的部分内容进行校勘。关键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中华大藏经 大正藏 校勘汉译佛典律藏中,学者历来多重视《四分律》之研究,而义净所译《根有律》则未受到重视。实则《跟有律》内容丰富,语言简明易懂,所记载的大量有关佛陀制定戒律故事未于其他律藏中见。对于研究古印度佛教制戒、汉传佛教戒律

    文教资料 2016年34期2017-04-17

  • 藏在甪直水乡的这道千年佛光,就是一个传奇
    建奠基暨《碛砂大藏经》始刊8 0 0周年纪念庆典位于甪直古镇的南澄湖畔,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碛砂延圣寺——始创于萧梁,复兴于南宋,在中国佛教界影响颇深。就在猴年岁末,这座千年古寺举行了盛大的重建奠基暨《碛砂大藏经》始刊800周年纪念庆典。一时间,关于碛砂延圣寺的前生今世,关于它多舛的命运,关于它的重建等话题又重新引发大家的热议。碛砂延圣寺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几经繁华、几经沧桑,碛砂延圣寺的遭遇用时下最接地气的话来形容,可以说是“天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尤其是

    现代苏州 2017年1期2017-01-18

  • 《汉文佛经音乐史料类编》
    将分散在各部《大藏经》中的佛教音乐史料,辑录并按类编排,以反映原始佛教音乐的发生、传播及流变。此次修订,在初版的基础上增补了一批《大正新修大藏经》、《中华大藏经》二书所遗录的资料,且增收了《新纂续藏经》中的音乐史料,将汉译佛典中的音乐资料,做了穷尽的搜罗辑录。全书分十四个部分:一、 音乐神话;二、 佛国世界的音乐;三、 音乐中的哲学;四、 早期佛教与俗乐;五、 供养佛僧的音乐;六、 方音与一音(诵经、说法音声之一);七、 声才和辩才(诵经、说法音声之二);

    古典文学知识 2016年6期2017-01-09

  • 佛典重现 宝藏增辉
    词 永乐北藏 大藏经 明代 北京大学图书馆分类号 B941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16.04.0132014年9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完成大型佛教古籍丛刊《永乐北藏》的全部整理编目工作。此部佛典巨著尘封于未编古籍书库多年,由于卷帙浩繁、整理匪易,一直无序地堆放,其中掺杂不少外观相似的其他版本佛经甚至道经。此前北京大学图书馆曾多次下决心整理,终因困难重重而放弃。从2014年6月初开始,经过充分部署及准备,古籍编目组历经两个多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6年4期2017-01-03

  • 《汉文佛经音乐史料类编》
    将分散在各部《大藏经》中的佛教音乐史料,辑录并按类编排,以反映原始佛教音乐的发生、传播及流变。此次修订,在初版的基础上增补了一批《大正新修大藏经》、《中华大藏经》二书所遗录的资料,且增收了《新纂续藏经》中的音乐史料,将汉译佛典中的音乐资料,做了穷尽的搜罗辑录。全书分十四个部分:一、 音乐神话;二、 佛国世界的音乐;三、 音乐中的哲学;四、 早期佛教与俗乐;五、 供养佛僧的音乐;六、 方音与一音(诵经、说法音声之一);七、 声才和辩才(诵经、说法音声之二);

    古典文学知识 2016年4期2016-10-15

  • 藏文《大藏经》研究考述
    系统总结藏文《大藏经》的研究成果,对涉及的历史演变过程、藏文《大藏经》的版本体系、藏文《大藏经》的分类和编目和藏文《大藏经》的学术价值等进行分析和评述。【关键词】藏文《大藏经》;版本体系;历史流变;学术价值1 研究成果综述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许多藏学家先后对藏文《大藏经》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发表了不少学术论著。主要成果如下:哈尔(丹麦):《德格版和拉萨版甘珠尔比较表》,高马士(捷克):《布拉格的甘珠尔和丹珠尔说明》,海涅斯(捷克):《关于1742年

    科技视界 2016年1期2016-03-30

  • 重考明正统元年泥金写本《慈悲水懺法》
    我们利用《中华大藏经》[5]和《乾隆大藏经》[6]做参照本进行研究。《乾隆大藏经》是以宋、明版经书为底版编制,《中华大藏经》是以《乾隆大藏经》作底版编制,并参照其他所传经书整理而成。按照这两部权威性的经典大藏经所收录的经文对照,我们会发现齐市馆收藏的泥金写本《慈悲水懺法》,有两处明显缺失。第一处在上卷,第15叶,“生死永无出期”至第16叶“但观自”处,缺两页,共128字[7]。第二处在卷下,从“慈悲水忏法卷下”第1叶开始至第8叶“或眠地听经”,缺8叶,共4

    图书馆学刊 2016年8期2016-02-13

  • 《赵城金藏》的发现及其现代意义
    江府碛砂延圣院大藏经》。始雕于南宋理宗年间(1225—1264年),中途曾因延圣院大火及南宋灭亡等原因,中断约三十年,至元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年),始续刻完成。前后历时九十年。全藏591函1533部6381卷,经摺装本。这不仅是佛教的无价之瑰宝,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朱庆澜从西安回到上海后,即邀集佛门名流叶恭绰、狄楚青、蒋维乔、丁福保、李经纬、李圆净以及范成法师等人集议,决定将《碛砂藏》影印成册,分存各大寺院。遂组成“影印宋版碛砂藏经会”

    文物季刊 2016年4期2016-02-02

  • 试论手抄本藏文大藏经《甘珠尔》的价值与开发研究
    试论手抄本藏文大藏经《甘珠尔》的价值与开发研究卓玛吉(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甘肃兰州730030)本文介绍了馆藏手抄本藏文大藏经《甘珠尔》的概况、装帧形式、编排体例、特色与价值,主要阐述了《甘珠尔》的收藏经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环境下手抄本藏文大藏经《甘珠尔》的开发利用与研究策略。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古籍保护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手抄本藏文大藏经《甘珠尔》,是藏族史上宗教文化发展的产物,是藏族典籍文化的代表。大藏经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佛学、文史、哲学、因

    丝绸之路 2015年18期2015-11-23

  • 《汉文佛经音乐史料类编》
    将分散在各部《大藏经》中的佛教音乐史料,辑录并按类编排,以反映原始佛教音乐的发生、传播及流变。此次修订,在初版的基础上增补了一批《大正新修大藏经》、《中华大藏经》二书所遗录的资料,且增收了《新纂续藏经》中的音乐史料,将汉译佛典中的音乐资料,做了穷尽的搜罗辑录。全书分十四个部分:一、 音乐神话;二、 佛国世界的音乐;三、 音乐中的哲学;四、 早期佛教与俗乐;五、 供养佛僧的音乐;六、 方音与一音(诵经、说法音声之一);七、 声才和辩才(诵经、说法音声之二);

    古典文学知识 2015年5期2015-10-10

  • 青海高原上的德敦寺与石刻大藏经
    之最称号的石刻大藏经,坐落于德敦寺后山坡,距县府所在地75公里,北面由宁果公路可通过,距离约有10公里之远。关于此石刻大藏经文字记载不多,因为很多文章来自于许多人的口述记录,因此,对寺院、石经墙、地名、人名的文字标法和称呼也很不一致。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之东和日乡境内,有一座宁静而沉默的寺院因为一个宏伟壮观的石经墙而闻名于世,那就是德敦寺,全称德敦寺大密光明法论洲。亦称德敦曲噶尔,曲噶尔为佛法林之意。近几年也有些人叫作和日寺,是因为附近的和日乡而得

    群文天地 2014年4期2015-02-03

  • 原始佛教地理思想及思维模式探析
    者集体编纂了《大藏经索引》,该索引依据《大正新修大藏经》(简称“大正藏”)编著。《索引》把《大正藏》按照经文内容的不同划分为五十类,如教说、教理、法相、世界、天文历数、地理等类。《大正藏》检索方便,但从收录的经文的数量和质量而言,则不如《中华大藏经》。《大正藏》与《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中华书局出版社)由于编订时遵循的原则不同,在经文的顺序上又不尽相同。二者相互结合、比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研究上的优势互补。本文参照的《〈大藏经〉索引》,是吉林文史出

    云南社会科学 2014年5期2014-08-30

  • 《法苑珠林校注》札记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0册,第810页)西晋竺法护《正法华经》卷三“信乐品”:“于时良医愍伤病人,为设方便即入雪山,采四品药哺咀捣合,以疗其盲目便见明。”(《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9册,第85页)玄应《一切经音义·正法华经》:“哺咀,谓以物拍碎也。”(《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4册,第494页)“复以铁杵哺咀我形”意为“又用铁杵拍碎我的形体”。2.“又有一僧,怀忿加毁,骂云:伽叔,汝何所知。当夜有神打而几死。自非道洽冥符,何能感应如是”。(《说听篇》,

    江海学刊 2014年4期2014-04-17

  • 《法苑珠林校注》拾零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册,第878页)三国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卷下:“佛言:其四恶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不能自知,为恶无耻,自以强健欲人敬难,不畏天地神明日月,不肯作善,难课降化……”(《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2册,第276页)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祇律》“明单提九十二事法之九”:“诸比丘言,世尊制戒,不听同食处,食前食后不白。比丘行至余家,我等与诸梵行人同食,共住敬难,故不敢数白。”(《日本大正新

    江海学刊 2014年3期2014-04-16

  • 《法苑珠林校注》拾遗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2册,第422页)“像持”二字在《集神州三宝感通录》中作“僧于”。“有僧于北寺隒”,意思为“有一僧人在寺北的山崖上”。可资改。2.《宣师感通记》:“其多宝佛旧在鹫头山寺,古基尚在,仍有一塔,常有光明。今向彼土,道由郎州,过大小不算三千余里,方达西耳河。”(《敬佛篇》,第492页)按:“过大小不算三千余里”文义不通。考唐代道宣《律相感通传》作“由朗州过大小山,算三千余里,方达西耳河。”《律相感通传》作“算三千余里”亦不通。综合两处

    江海学刊 2014年1期2014-04-16

  • 大藏经》“柳学”资料的价值
    近年来致力于《大藏经》中“柳学”资料的发掘工作,也尝试着运用这些资料写一些论文,1《论柳宗元的〈东海若〉》,《文学遗产》,2009年2期;《柳宗元〈大鉴碑〉中的“负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第5期;《论柳宗元的佛教天台观》,《禅学研究》第8辑,2009年9月;《柳宗元的佛教律学观》,《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释氏眼中的柳宗元》,《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第2期。鉴于篇幅的限制,本文涉及上述论文的内容不再一一标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3-31

  • 藏文大藏经的翻译传播与藏文文献目录学的发展
    0106)藏文大藏经在翻译和传播过程中,对藏文目录学的形成、发展和成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藏文大藏经的形成及其对藏文目录学发展所起的催化作用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一、藏文大藏经概述佛教源于印度,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开始向外传播,一向南传至斯里兰卡,形成了巴利语系的大藏经;二向北传至西域各国经古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汉地,公元7世纪传入我国西藏。松赞干布时期创制藏文,开始了佛典的藏译活动。自此,藏文《大藏经》与汉文《大藏经》、巴利语《大藏经》流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3-03

  • 为后人着想的任继愈
    了后来的《中华大藏经》。但《中华大藏经》这部浩瀚的大典共100多卷,工作量极大。为此,任继愈每天早上4点就起来工作,中午也放弃了之前一直有的午睡习惯,争分夺秒地加班加点。面对外界对此事是否真有价值的质疑,任继愈是这样回应的:“即使不为目前,也要为今后,今天没有用,但是未来有用,就值得去做!”(摘自《做人与处世》)【素材点拨】为后人着想,并为此而努力工作,是任继愈这位国学大师留给我们的一份精神财富。【适用主题】爱才;物尽其用;着眼未来;投入;精神财富……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4年2期2014-02-26

  • 大藏经
    寺之宝”——《大藏经》书。传说,这是明代高僧憨山德清手书的真迹,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净慈寺有这样的宝贝,进香的客人自然不会嫌路远寺偏,纷纷前来,期待能一饱眼福。但寺中住持智清长老唯恐宝经磨损,因此不轻易示人。只是,一旦有身份高贵香客,或是名人奇士,他也就不便拒绝,只好请到寺中静室,将宝经展示一番。不久,一位京城高官孟大人回山西老家给亡母治丧,专门派人到净慈寺请智清长老下山讲经超度,还特别嘱咐,要长老带上宝经。智清长老不好拒绝,只得携了宝经,又带了寺中两位身

    三月三 2014年2期2014-02-13

  • 从《楞伽经》印心到《金刚经》印心*
    编:《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册,东京:大藏出版株式会社,1924—1934年,第51页下。,宣布自己获得了涅槃。因为弟子对释迦牟尼的信仰与恭敬,释尊在世时没人怀疑这两个印心准量,但释尊圆寂后就出现了分歧。就心印说,到底谁真正传持了佛心印?难道只要是佛弟子就传持了佛心印?这当然有问题,因为南传《大般涅槃经》已明确说,佛陀圆寂时尚有未离欲比丘*经文云:“于世尊般涅槃时,彼未离欲之诸比丘,自投地上,如碎岩石,辗转而哭:‘世尊般涅槃何其速!善逝般涅槃何其速!世间眼目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1-25

  • 宋代宗教文献的刊刻
    刻过六部佛教《大藏经》及其他各种传记体、语录体、编年体的佛教作品。藏经最早刻印出版的是开宝藏,宋太祖开元四年(971年)派内官张从信往益州(今成都)刊刻《大藏经》,至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竣工,历时12年,雕印经版13万块,1076部,5048卷,480函,采用卷子装潢,在太平天国寺内的印经院印刷,世称《蜀版》。这就是有名的《宋开宝刊蜀本大藏经》简称《开宝藏》又称《蜀藏》。“《开宝藏》刻成之后,在汴梁前后印刷了一百四十年之久。”[2](P32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08-15

  • 《高丽大藏经》与东亚地区文化交流
    31)1 汉文大藏经的东传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以后的千余年间,各个时代编纂的大藏经其形式和内容互有不同。除房山石经外,宋代以前的基本上都是卷轴装的写本。宋太祖开宝四年(971),敕命在成都开雕大藏经,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完成。该藏就是最早的佛经刻本《开宝藏》。《开宝藏》的刻印在佛教史、出版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举促使中国佛教空前地对外传播,对朝鲜半岛、日本在内的东亚地区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传播到高丽并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刻本大藏经是《开宝藏》和《辽藏》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9期2013-02-15

  • 《与妹书》背后的故事
    重印日本刻版《大藏经》,就写信给其妹说明自己的学问所求,希望能有一部《大藏经》。其二,陈寅恪分析说,藏文和汉文乃同一系文字且在音韵训诂上很有创见,由于藏文几千年来一直用梵文书写,其变迁源流更为明显,希望能用西洋科学的方法,开展汉文和藏文的比较研究。他认为,这种研究,甚至要比乾嘉时代的音韵训诂之考证功绩要更上一层楼。他还说到希望得到《大藏经》的另一理由,就是用其勘正現存对佛教经典的误读。这封书信除了要求购书外,更多是在谈论学术,所涉内容之深奥广博,若不专门研

    幸福·悦读 2012年11期2012-05-08

  • 敦煌写本《四分律》及其校勘价值
    书,校对《中华大藏经》中收录的《四分律》,断定其中的“果”是“男”的讹误,“方人”是“力人”的讹误,“家”为“冢”的讹误,“减”为“灭”的讹误,“勉”为“免”俗写、“不勉”当为“不免”,“调愧”当作“掉悔”。敦煌遗书;四分律;校勘一、《四分律》及其口语特点《四分律》,亦称《昙无德律》,原为印度上座部系统昙无德部所传戒律。据吕瀓《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昙无德律》,60卷,姚秦佛陀耶舍译。”其翻译时间吕氏进一步指出当是“姚秦弘始十二年至十四年(410-41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2012-04-12

  • 父亲没了,《大藏经》还在
    涌在守护《大藏经》的东仓家四姐妹看来,如今没有什么比《大藏经》更重要的了,玉树大地震中他们一家为此搭上了父亲和一个姊妹的生命。地震后,东仓家搬进了新房子。四姐妹和年迈的奶奶也许是整个玉树州第一批住进房子的灾民,但她们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如果没有过去两年内的反复扯皮,她们早就在这所坚固的房子里安全度过地震了,家人也不会离世。他们是东仓家《大藏经》的守护人,那是藏族最珍贵的文物之一。旧房子早就裂缝了。在2006年的时候,一次比较轻的地震就让东仓家的房子开了一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16期2010-05-14

  • 一个现代人和大藏经结缘的前世今生
    《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在这里举行“百年重光首发式暨洒净法会”。百位高僧的洒净法会仪式,让喧嚣浮躁的现代众生与大藏经在宁静中幸运相逢。何谓“百年重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说,一百年前,栖霞寺中兴第一代祖师宗仰上人呕心沥血编纂成《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百年后,《频伽藏》重新校刊出版。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铅印大藏经,所收经文为历代最多:也是大藏经首次走出寺庙,对社会公开出版流通。是为“重光”。复旦大学教授、“百家讲坛”坛主钱文忠则评价,《频伽藏》是非常有版

    市场周刊 2010年3期2010-04-16

  • 甘肃永登发现元代雕版印刷《大藏经
    代雕版印刷的《大藏经》在甘肃省永登县博物馆被发现。永登县博物馆馆长张宇中介绍说,这册《大藏经》为永登县博物馆馆藏的4800多册《大藏经》中一册,为《般若波罗密多经卷》,汉字雕版印刷,上印有“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明确纪年。《大藏经》为佛教经典的总集,汉文有多个版本,一般认为,宋代以前的基本上都是卷轴装帧的书写本,北宋开宝年间,第一部木版雕印的《大藏经》问世。永登县博物馆收藏的《大藏经》共603函、4895册,原在当地大佛寺保存,上世纪50年代移交永登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12期2010-03-22

  • 《海外新发现十七卷》之《法运通塞志》残卷考释*
    存目丛书》和《大藏经》。笔者以《海外新发现十七卷》之《法运通塞志》残卷与《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中《佛祖统纪》之《法运通塞志》对勘,以见大典之校勘价值。限于篇幅,校勘条例不一一枚举,仅择其要者47条,条列如下,并适当予以说明。(1)谢举长玄理及释氏义。为晋陵郡守。与义学沙门互讲经论(卷15957第517页)。注:“为晋陵郡守”中的“郡”,大藏经作“群”,经查考谢举其人,曾做晋陵郡守,应作“郡”。(2)光宅云法师讲法华经(卷15957第517页)。注:“光宅

    图书馆学刊 2010年12期2010-03-22

  • 中国汉文佛教典籍
    常用的名称是“大藏经”。二是特指“三藏”中的“经藏”部分,被认为是释迦牟尼所说,并为后代记录整理的所有经典。这些经典一般都以“如是我闻”形式开头,表明经典内容是亲自听闻的佛语言。佛教典籍按文字划分,有梵文、巴利文、汉文、藏文等。其中的汉文典籍是我国佛教典籍的主体部分,现存的数量最庞大。中国汉文佛教典籍包括翻译典籍和中国撰述两大部分。翻译典籍中国翻译域外传来的佛教典籍始于汉代,延续了将近千年。到北宋末年,或由民间自发进行,或由官方出面主持的大规模译事基本结束

    百科知识 2009年20期2009-11-27

  • 大藏经》校勘不应忽略敦煌写本
    辑出版的几部《大藏经》,如《大正新修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等在校勘上均没有使用敦煌写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们的学术价值。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延续,兹以敦煌写本《大智度论》与《大正藏》本对校来凸显敦煌写本的校勘价值,以期引起学界对敦煌写本的重视。关键词:大藏经;校勘;敦煌学;写本;大智度论;佛教文献中图分类号:J207.99文献标识码:A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藏经洞中出土了多达5万余卷公元5至11世纪的手写本和木刻本文献以

    艺术百家 2009年5期200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