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层

  • 新型环保硅酸盐钝化液对多元合金渗层耐蚀性的影响
    5)引言多元合金渗层能够提高钢铁的耐蚀性,广泛应用于铁路、机械、建筑等领域。但是未钝化的渗层在湿热、盐雾、酸雨等复杂环境中的防护效果有限,钝化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其耐蚀性和装饰性。传统的铬酸盐钝化膜耐蚀性好,但是Cr6+毒性较高,使用受到严格限制[1]。因此近年来硅酸盐、钼酸盐、稀土盐等无机盐钝化技术得到推广[2-4]。硅酸盐钝化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自愈合性且无毒无污染,在电镀锌、机械镀锌及多元合金共渗等领域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5,6]。硅酸盐钝化液的成膜机理

    环境技术 2023年10期2023-12-01

  • 循环QPQ工艺对球墨铸铁渗层性能的影响
    Q工艺对球墨铸铁渗层组织和脆性的影响。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本试验材料QT500-7球墨铸铁的化学成分为(质量分数,%):3.0~3.8 C、2.4~3.0 Si、≤6 Mn、≤0.05 P、≤0.02 S、≤0.06 Mg,石墨球化等级2级,其熔炼参数如表1所示。铸态试样经550 ℃×4 h回火处理后,用线切割机制成尺寸大小为10 mm×10 mm×10 mm的试样。表1 QT500-7球墨铸铁熔炼参数Table 1 Smelting par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23年5期2023-10-23

  • 奥氏体不锈钢氮钛离子共渗工艺
    渗氮具有渗速快、渗层性能优良、相成分可控及节能环保等一系列优点,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改善钢制工件表面的耐磨、疲劳强度及抗咬合等性能。离子渗氮时,由于高速离子对工件表面的轰击,可以去除工件表面的杂物和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即可实现表面均匀渗氮,所以特别适合不锈钢表面强化[7]。渗入表面的氮原子遇到钢中的合金元素即可形成合金氮化物,弥散分布在表面渗层中,使得表面得到有效强化;基体中合金元素含量越多,强化效果越明显;但大量的合金元素也使得氮元素扩散困难,出现了渗层浅、

    金属热处理 2023年9期2023-10-11

  • 紫铜表面铝系二元共渗层的物相组成与性能研究
    cope)观察各渗层的微观结构。 利用X 射线衍射仪(Bruker AXS D8 Advance,Germany)分析各渗层的物相组成。利用HVS-1000M 型维氏硬度计测试样品的显微硬度,试验条件:载荷200 g,保压时间10 s。为了比较不同厚度渗层的硬度,从最外层到最内层平均分为8 个维度,每个维度上横向测试10 个硬度点,取平均值作为这个维度上的硬度值。 磨损试验在MMUD-5B 型高温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试验条件:载荷60 N,磨损时间3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期2023-08-15

  • 航空不锈钢1Cr11Ni2W2MoV精密薄层气体氮碳共渗
    难度大,导致制件渗层深度波动较大且表面质量较差,渗层组织不够致密存在孔洞[2-4]等。高精密薄层氮碳共渗技术是指在化学热处理过程中同时向材料表面渗入氮、碳原子,在材料表面形成富氮、碳层,兼具耐蚀和耐磨的化合物层,其具有渗层均匀、韧性好、承载能力强、硬度梯度平缓、效率高等优点。近年来,虽已有文献探究了渗剂选择、共渗温度时间对热处理过程中化合物层硬度、深度的影响研究[5],一般均只能控制在0.1 mm范围内的渗层深度,但针对航空用马氏体不锈钢1Cr11Ni2W

    金属热处理 2023年4期2023-05-04

  • 机械能助渗法制备Zn-Mg合金渗层的显微组织及耐蚀性
    成Zn-Fe合金渗层。Zn-Fe合金渗层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抗磨损性能,在钢铁材料防腐蚀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3]。与热镀锌相比,采用粉末渗锌形成的渗层不会产生氢脆,渗层耐磨性更好。因此,粉末渗锌在高强度紧固件防腐蚀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4-9]。机械能助渗锌是一种通过滚筒加热的固体法粉末渗锌技术,在大气环境中的密封容器内就可以进行热扩散涂层的加工处理,该技术耗锌量低、成本低,是目前最常用的渗锌技术。铁路扣件要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主

    腐蚀与防护 2022年6期2023-01-10

  • 离子渗氮温度对Fe-C-Cr-Ni-Mn-V沉淀硬化型奥氏体不锈钢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渗氮温度显著影响渗层的组织和性能。经离子渗氮处理后,304和316不锈钢表面硬度显著增加(>1000 HV),当渗氮温度低于420 ℃,渗层组织为单一膨胀奥氏体相(γN相),具有高硬度、良好的耐蚀性和耐磨性;随着渗氮温度升高至430~460 ℃时,γN相逐渐分解形成CrN、FexN等氮化物,渗层的耐蚀性能下降。国内外关于沉淀硬化型奥氏体不锈钢的离子渗氮研究较少。侯彩云等[9]研究表明,GH2132沉淀硬化型奥氏体不锈钢经450 ℃离子渗氮8 h后表面形成具

    金属热处理 2022年11期2022-11-29

  • 基于系统工程的高压涡轮叶片内腔渗层正向设计
    叶片表面采用涂、渗层进行防护的技术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应用。扩散型铝化物涂层具有成本低、性能稳定的特点,且可以满足热应力需求,因此目前世界上80%以上的涡轮叶片涂层为扩散型铝化物涂层[1-2]。叶片渗层技术涉及的领域广、影响因素多,是1项复杂的表面防护技术,近年来,国内外对叶片渗层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Fu等[3]对AlSi渗层的微观结构和氧化行为进行研究;Liu等[4]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铝化物涂层的氧化和降解机理进行了研究;李克等[5]研究了航空发动机空心叶

    航空发动机 2022年5期2022-11-28

  • 沿海地区钢结构件多元金属热扩渗长效防腐技术
    金属热扩渗-锌镍渗层技术。锌镍渗层防锈技术是一种通过低温化学置换原理,即渗层金属在一定的温度和活化剂的作用下,锌原子在钢铁表面发生吸附、吸收、反应扩散,在钢铁表面形成合金沉积层;同时与钢铁基体中的铁原子互换,并向待渗钢铁基材内扩散。其特点是在饱和固溶锌基体金属表面形成冶金结合的合金沉积层;镍则存在于表面,可以提高表面耐蚀性。如图1所示。图1 锌镍渗层结构示意图防腐层制备工艺过程是:除油→除锈→锌镍渗层制备→去灰→钝化→封闭。1.2.1 除油及除锈(1)除油

    全面腐蚀控制 2022年9期2022-10-25

  • 海上油田多轮次自生CO2泡沫调剖效果评价研究
    集污染层解堵和高渗层封堵于一体,增产机理更多元,可有效动用剩余油,提高油田采收率[8-10]。根据产气原理的区别,自生CO2体系主要分为单液法和双液法,双液法产气效率更高、应用更成熟[11]。该技术不仅能使原油膨胀和降黏,还具有萃取轻烃、热解堵、封堵高渗层、气驱、表面活性剂驱等作用[12-13],在国内外进行了较多的现场应用[14-16]。但该技术多轮次应用时,常出现增油效果逐轮次减弱的情况,而针对多轮次自生CO2调剖及储层纵向非均质性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22年5期2022-10-24

  • 伊拉克W油田白垩系生物碎屑灰岩储层高渗层成因及分布规律
    研究院0 前言高渗层通常是指具有高渗流能力、侧向连续、厚度较薄、产液和吸水速度高、渗流性质明显高于围岩[1-5]的一类流动单元。高渗层在碳酸盐岩油藏开发中起到双重作用:一方面,开发初期,高渗层的高渗流能力使得单井产量较高,对油田上产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注水过程中,注入水沿高渗层快速突进,造成油田含水快速上升,制约了油田的开发效益。中东地区石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1%[6],其中碳酸盐岩油气产量占比达80%[7],这类储层岩性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高渗层

    海相油气地质 2022年3期2022-10-01

  • SKD 61钢热渗铬及淬回火组织性能研究
    调质处理后试样的渗层微观组织和机械性能差异。1 试验方法将SKD 61钢基材加工成长10 mm、宽10 mm、高55 mm的带V形缺口的试样若干,应用SiC水砂纸将试样表面粗糙度研磨至13 μm,再放入丙酮溶液以超声波振荡10 min,去除钢材表面油渍和氧化物后烘干。将处理好的试样送至真空烧结炉加热850 ℃,并保温2 h作退火处理,退火完成后使用砂纸去除试样表面氧化层,再放入超声波振荡机清洗5 min后烘干。试验采用的SKD 61钢基材化学元素组分见表1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22年3期2022-09-27

  • 钒对高铬合金铸渗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钢表面高钒合金铸渗层的组织和性能。王西[14]研究了高钒高耐磨合金铸渗层制备及耐磨性能,铸渗复合层耐磨性与基体相比最高提高了2.86倍。徐流杰等[15]研究了ZG310-570表面高钒高耐磨合金层的磨粒磨损性能和冲击磨损性能,分别是BTMCr20钢的1.6倍和1.26倍。魏毅等[16]研究了Cr含量对铸渗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铸渗合金粉末中Cr含量为60%时,菊花状弥散分布的Cr7C3型碳化物明显增多,铸渗层耐磨性能最佳,是基体的1.7倍。本研究

    金属热处理 2022年6期2022-06-29

  • 锌镍渗层对剪切刀体抗硫性能的影响
    1。为了研究锌镍渗层表面处理工艺对剪切刀体抗硫化氢腐蚀性能的影响,选取了作为剪切刀体材料的高强度钢材4140,加工了冲击试块、拉伸试棒和试片等试样,通过锌镍硬质颗粒渗层对试样进行表面处理,随后开展锌镍渗层试样成分、组织结构、表面力学、腐蚀电化学及硫化氢腐蚀试验测试,研究锌镍渗层对剪切刀片抗硫腐蚀性能的影响。1 样品及渗层制备用于拉伸、冲击、腐蚀等测试的试样见图1。图1 性能测试用部分试样选取部分样品进行锌镍渗层表面处理。设备采用箱式电阻炉,温度精度±5 ℃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2022年3期2022-06-29

  • 聚合物驱注入工艺参数优化及驱油机理研究*
    物驱效果变差,低渗层动用程度较低等问题[14-15],因此,对于二类油层聚合物驱的注入参数和注入方式还需进一步完善与细化。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学者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林立等[16]针对目标区块二类油层注采关系的问题,通过明晰分单元驱替方式,对聚合物、水两驱注采关系的射孔原则进行优化与总结。邱长波等[17]研究了两个注聚合物区块水驱井网调整后的开采特征,研究了影响油层动用程度的问题及其各种因素。张晓芹等[18]通过实验发现,可以通过对二类油层进行缩小井距、细化

    油田化学 2022年1期2022-04-07

  • GH710合金Al-Si渗层制备及燃气热腐蚀性能研究
    法制备A1-Si渗层,由于其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2]。本文以GH710合金为基体,采用料浆渗技术在基体上制备Al-Si渗层,并对该渗层在900℃下的燃气热腐蚀行为进行研究。2 试验方法试验用材料为G H710镍基高温合金,其主要化学成分见表1。热处理状态为两次固溶+两次时效处理,即一次固溶(1170±10)℃×4h,空冷;二次固溶(1080±10)℃×4h,空冷;一次时效(845±10)℃×24h,空冷;二次时效(760±10)℃×16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2年1期2022-02-14

  • 某型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榫头表面铝含量与渗铝层深度关系研究
    片渗铝后铝含量与渗层深度间关系,采取以下分析方法:通过收集铝含量与渗层深度的离散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和曲线拟合,找出相应函数的系数,建立函数关系式,分析两变量之间的关系。1.1 数据分析原理线性拟合的原则为线性回归,拟合方式可分为线性拟合、多元线性拟合。线性回归是利用线性回归方程的最小平方函数,对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的一种回归分析。线性回归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出其方程,得出y=bx+a的直线。曲线拟合的原则是选择适当的曲线类型来拟合离散

    航空维修与工程 2022年12期2022-02-04

  • TiAl合金表面Al-Y渗层的抗热冲击性能
    铝化物、硅化物等渗层的制备[17-18]。此外,发动机在点火启动、高速爬升等过程中,发动机内产生的大量燃气能量会被分配到叶片,使其承受显著的温差,该过程会导致叶片内部产生极大的温度梯度和热冲击应力,可能导致渗层的剥落失效。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包埋渗法在TiAl合金表面制备了Al-Y渗层,对比研究了TiAl基体及Al-Y渗层的抗热冲击性能,这对渗层的可靠性评定和寿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1 实验1. 1 材料基体材料为新型TiAl合金,按设定的成分配比由冷坩埚

    电镀与涂饰 2021年17期2021-10-09

  • 采煤机齿轨轮剥落与掉块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由表2可见,渗层碳化物级别评为网状5级,不符合JB/T6141.2—1992要求(1~4级);渗层晶粒度级别为3级,按GB/T 3480.5—2008要求,齿轨轮属MQ级别齿轮,晶粒度级别细于5级,可见齿轨轮渗层晶粒级别不符合GB/T 3480.5—2008要求。非金属夹杂评为A0.5、B1.0,符合GB/T 3077—2015要求,未发现冶金缺陷,齿轨轮的有效硬化层深度为7.0mm(见图5),符合图样技术要求(6~7mm)。表2 齿轨轮金相检测结果图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1年6期2021-07-20

  • TC4 合金表面TiB2 强化TiAl3 复合渗层的组织形成及耐磨性能
    化TiAl3复合渗层,研究复合渗层的组织形成机理及耐磨性能。1 试验1.1 渗层制备基体材料选择应用较广的TC4 钛合金,试样尺寸为20 mm×20 mm×3 mm,用80—1000 号的水砂纸打磨后清洗、吹干备用。对基体采用包埋渗法分步渗入B 和Al 元素,即先渗B 后渗Al 制备TiB2强化TiAl3复合渗层,具体工艺参数如表1 所示。包埋渗B 和Al 的渗剂分别为5B-4NH4F-91Al2O3和10Al-3NaF-87Al2O3(质量分数)。渗剂由

    表面技术 2021年6期2021-07-03

  • 多层非均质层间窜流定量表征及开发对策
    。由图2可知,高渗层的曲线变化规律为上下波动,这是由于受到了注入水驱替作用与中、低渗层向高渗层窜流倒灌作用的共同影响。窜流作用的机理:随驱替进行,中、低渗层产生大于高渗层的渗流阻力,在岩心末端产生由中、低渗层指向高渗层的附加压力梯度,导致中、低渗层流体倒灌进入高渗层,此后随层间压力梯度逐渐降低,窜流影响逐渐减弱直至消失[15]。图2 非均质三管长岩心末端含油饱和度动态变化Fig.2 Dynamic changes of oil saturation at

    特种油气藏 2021年1期2021-05-14

  • 时间和粗糙度对4Cr5Mo2V钢离子氮化层高温磨损性能的影响
    )和光学轮廓仪对渗层微观组织及高温摩擦磨损试样的磨损体积、磨痕形貌、截面形貌进行分析。氮化6 h时,渗层表面硬度及有效厚度均随粗糙度增加而增大,但疏松度均在3—4级,渗层质量差且高温磨损性能不佳;氮化10 h时,离子氮化效果与氮化6 h时相反,且为1.05 μm的试样氮化层逐渐减薄至200 μm,渗层疏松度进一步增加至5级;当氮化时间达到14 h时,为0.15 μm的试样获得质量最优的氮化层,其渗层有效厚度为300 μm,显微硬度梯度为5级,渗层疏松度为1

    表面技术 2021年4期2021-05-08

  • 不同浓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技术
    ,聚合物溶液在高渗层出现突进现象,低渗储层的动用程度不高,聚合物驱出现低效循环或者无效循环的现象;另外,某些区块采用高质量浓度聚合物驱后,部分井存在注入困难且对应油井受效比例较低的现象,这严重影响聚合物驱的开发效果,且造成聚合物的浪费[1-8]。同时,有研究发现聚合物的注入方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比较显著,使用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可以有效改善低渗储层的吸液比例,提高波及效率,使低渗层的原油得到更大程度的动用,在降低聚合物用量的前提下可以提高聚合物驱的整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4-23

  • CLAM 钢表面Fe-Al 合金渗层的制备*
    Fe-Al 合金渗层对Al2O3 膜层的形成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了AlCl3-EMIC 离子液体电镀法在CLAM 钢表面镀铝,然后利用热处理使Al 与基体相互扩散制备Fe-Al 合金渗层.采用X 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散射谱仪研究了热处理时间和温度对渗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渗层厚度随着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提升而增大,试样表面逐渐由富铝相向贫铝相转化.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获得的渗层与CLAM 钢基体结合紧密,无孔洞等缺陷.热处理时间一定时

    物理学报 2021年3期2021-02-06

  • 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驱油机理实验研究
    突出,很难实现低渗层剩余油有效动用,严重影响水驱开发效果[1-3]。调剖堵水[4-8]作为一种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重要技术,能够有效封堵高渗层,扩大水驱波及体积,但是常规调剖处理半径较小,导致增产有效期短,难以满足矿场实际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诸多学者提出了深部调剖[9-12]的概念。曹伟佳等[13]采取凝胶和微球组合二级深部调驱段塞,采收率比水驱阶段提高了22.5%。张继红等[14]利用3层非均质填砂模型注入0.3倍孔隙体积(PV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年32期2020-12-15

  • 激光预加工对铝化物渗层低温成形工艺的影响
    联合改性铝化物渗层;② 在保证获得具有优化组织结构渗层的基础上,验证通过激光熔凝预处理来对合金表面晶粒进行细化从而降低涂层制备温度的可行性。1 试验选用K4169 镍基高温合金为基体材料,采用线切割方法制备 20 mm×20 mm×5 mm 的试样,用80#~1000#的SiC 水砂纸依次对其打磨,并用无水乙醇进行超声波清洗后吹干;采用4 kW 半导体激光器对试样表面进行激光熔凝处理,工艺参数为:扫描速度为500 mm/min,重叠率为50%,束斑直径为

    精密成形工程 2020年6期2020-12-08

  • 聚合物驱结合井网调整技术剩余油实验研究
    初期水驱阶段,高渗层驱替作用最强,剩余含油饱和度最低。这是由于纵向非均质性严重造成的,注入水优先进行高渗层。水驱至高含水阶段时,中、低渗层含油饱和度分别在50% 以上及70% 以上,是水驱后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潜力层段。注聚阶段,低渗层驱替作用最强,其中调整方案的低渗层含油饱和度与水驱后相比降低14%。后续水驱阶段,中渗层驱替作用最强,其中调整方案的中渗层含油饱和度与聚驱后相比降低17.8%。说明注入聚合物段塞有效地改善了中低渗透层的驱替效果。从不同调整方案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年4期2020-09-18

  • 渗铝钢在卤水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 并对渗铝钢的渗层金相组织和成分进行研究, 并对Q235 钢和渗铝钢分别在40℃,NaCl 浓度为0.7 mol/L 的水溶液中进行电化学试验。1 试验材料及方法1.1 试样准备本次试验采用Q235 钢, 采用机械线切割将Q235 钢切割成10 mm×10 mm×5 mm 的长方体试样,试样经过砂纸打磨、抛光、酒精清洗后平均分作两份,一份用作原样钢,一份采用固体包埋渗铝的方法制作渗铝钢。1.2 试验工艺及方法(1)除油。 除油剂采用丙酮有机溶液,在丙酮有

    天津冶金 2020年1期2020-03-07

  • 55钢的离子渗氮
    子渗氮温度是影响渗层性能的重要因素。为揭示离子渗氮温度对55钢渗层的影响,本文对55号钢进行了不同温度的离子渗氮,分析了渗氮层的微观组织和性能。1 试验材料及方法试验用55钢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试样尺寸为10 mm×10 mm×3.5 mm,用干磨砂纸将渗氮面打磨光滑,渗氮前用酒精清洗。表1 试验用55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investigated 55 steel (mass f

    上海金属 2019年6期2019-12-03

  • 压裂充填方式对疏松砂岩储层油水运移的影响*
    分层注水、封堵高渗层、调整射孔段长度等措施[5-7]实现增大波及系数、改善油层动用程度的目的。上述方法能够改变水驱过程中的油水运移状态,对增油控水有一定效果,但起不到防砂作用。压裂充填技术可以一次实现防砂和增产双重目标,已成为疏松砂岩油藏的常规开发技术[8]。该技术利用专用工具将绕丝筛管下至油层部位,使用压裂车组压开油层,并把携带一定规格陶砾的压裂液以大排量携带充填到裂缝中,同时在绕丝筛管外环空中完成砾石充填,最终在裂缝和环空中形成高渗透砾石堆积防砂体[9

    中国海上油气 2019年6期2019-11-27

  • 非均质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研究
    自上而下分别为低渗层(45.0 mD)、中渗层(200.0 mD)和高渗层(900.0 mD),变异系数为0.75,模拟正韵律沉积地层。实验用油取自垦利A油田地面脱气原油,实验前进行脱水及过滤处理,地层温度下黏度为2.75 mPa·s,实验用模拟地层水根据油田地层水进行配制,矿化度为6 300 mg/L,黏度为0.40 mPa·s。2 方案设计及实验步骤根据地层水电阻率与原油电阻率的差异性[17],提出依靠电阻率技术测量三维模型饱和度,通过监测不同时间不同

    特种油气藏 2019年2期2019-05-13

  • 20CrMnMo钢深层渗碳工艺的探究*
    所谓深层渗碳是指渗层深度大于3.5 mm以上的渗碳,它可以极大地改善钢的力学性能,特别是疲劳强度和耐磨性有明显提高[1]。深层渗碳与普通渗碳相比,深层渗碳技术难度要大的多。由于深层渗碳工艺周期达几十甚至上百小时,故对渗碳设备和工艺提出了相当苛刻的要求。深层渗碳须具备稳定的渗碳炉系统,合理的深层渗碳工艺体系,以及有效的变形控制和开裂预防措施。本文通过不断试验探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深层渗碳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工业性试验验证,已成功地应用到NJ09、NJ25等逆止

    煤矿机电 2019年2期2019-04-17

  • 1Cr11MoNiW1VNbN不锈钢硼砂盐浴渗铬性能研究
    果与分析3.1 渗层组织分析试样渗铬后表面呈银灰色,经XRD物相分析(见图1)可知,Cr23C6的峰位匹配很好,三强峰尖锐,说明最外层白亮层主要由Cr23C6组成,且结晶度好。同时发现有较弱的Cr2O3衍射峰,产生少量Cr2O3的原因是由于试样表面的熔盐在冷却过程中发生自剥,高温试样的表面暴露在空气中发生了轻微氧化[5]。图2为渗铬和热处理后的渗层显微组织照片,除了白亮层外发现次外层少量Fe-Cr固溶体组成,白亮层连续均匀无缺陷,由于基体中碳含量为0.11

    东方汽轮机 2018年3期2018-11-02

  • 海上稠油聚合物驱剖面返转机理及影响因素
    在注聚过程中较低渗层相对吸液量先上升而后下降的现象。剖面返转发生后,聚合物纵向波及能力持续降低,层间矛盾更为突出,导致中后期聚合物在较高渗层低效循环,不利于低渗层剩余油的有效动用与聚合物驱油作用的充分发挥[3-6]。目前聚合物驱剖面返转相关的研究,主要针对中等黏度稀油油藏晚期注聚的情形[3-4],这与海上聚合物驱油田油稠、注聚时机早、合注渗透率级差大的特点有显著区别,且侧重剖面返转抑制/控制手段[5-7],对剖面返转本身尤其是诱导其产生的力学机理的剖析有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10-15

  • 调剖最优处理半径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
    注入化学药剂将高渗层进行封堵,延缓高渗层见水,使高低渗层水驱前缘同步均匀前进,假设封堵长度为L1,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研究分析:(1)当L1≤X0时(图1),注水量Q将均匀推进L1的距离,然后产生分流。由非活塞式水驱油理论计算可得高渗层的见水时间:(1)A2=bh2.(2)在时间t内低渗层的水驱油前缘位置[5]:(3)A1=Bh1.(4)图1 调驱封堵模型(L1≤X0)由式(1)和式(3)可以看出,当L1≤X0时,高渗层的封堵距离L1并不影响低渗层水驱前缘的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7-11

  • 延长M油田非均质低渗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实验研究
    驱替过程中高、中渗层在含水达到98%时,不同注入速度下的低渗层采出状况及压力变化,对注驱效果进行分析[5-7]。将实验岩心按照渗透率大小由高至低划分为高、中、低渗三组(表 1)。以 0.2 mL/min的速率注水,当高渗层出口含水率达到98.1%时,测得高、中、低渗层采出程度依次为 47.6%、29.8%、5.3%。关闭高渗层,以相同速度继续注驱中、低渗层,在中渗层含水率上升至98%时,测得采出程度依次为40.7%,12.7%。再以该速度对低渗层进行单独注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8年3期2018-06-22

  • 渗透率级差对渤海非均质储层空气泡沫驱油效果影响
    空气泡沫体系后高渗层采收率提高16.20%,低渗层采收率提高21.30%,综合采收率提高18.75%。高渗层含水率降低18.12%,低渗层含水率降低18.04%,综合含水率降低18.08%。在此渗透率级差条件下,岩心分流率随注入量变化曲线见图2。注水阶段,由于高低渗层之间存在差异,高渗层产液量高,导致高渗层形成窜流通道,低渗层分流率偏低。注入空气泡沫体系后,抑制了高渗层流体窜流,注入量为0.15 PV时,高低渗层流体分流率发生交叉,低渗层分流率增加。这说明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8年1期2018-04-02

  • 中科院研制出抗超临界水氧化的超高速渗铝技术
    l或FeCrAl渗层。据悉,采用传统方法获得类似渗层,需花费数小时的时间,且需要更高的处理温度,而长时间高温处理会降低基体的力学性能。而电迁移效应改变了扩散模式,促进了铁原子的外扩散,名义扩散系数是传统方法的10倍以上,因此,该技术仅需数分钟即可实现超高速渗铝。实验表明,在更高的电流密度下,在更短的时间内(5min)即可获得塑性固溶态FeCrAl渗层渗层厚度可达~35µm,这是传统工艺无法实现的,形成这种固溶态渗层有利于避免传统渗铝涂层脆性开裂的问题。目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7年3期2017-12-31

  • 不同渗透率级差下化学驱油体系优选*
    用高黏体系封堵高渗层再注入聚合物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吸液剖面。渗透率级差;驱油体系;微球;凝胶;泡沫;聚合物;连续注入;交替注入;提高采出程度聚合物通过“增黏”“降渗”来改善地层流度比和提高波及系数,从而提高原油采油率[1-3]。但是对于非均质性较强的油藏,聚合物驱效果会受到影响。注聚初期,当聚合物进入地层以后,大部分会沿着高渗通道流动并通过吸附滞留逐渐在高渗层中建立阻力;随着高渗层阻力不断增加,聚合物逐渐进入低渗层,并在其中吸附滞留,这样高、低渗层均得到动

    中国海上油气 2017年4期2017-09-16

  • 马氏体不锈钢表面强化技术研究
    究了该处理工艺下渗层和基体组织的性能。结果表明,经渗碳处理后马氏体不锈钢表面硬度获得大幅度提高,该处理工艺对基体组织的影响较小,基体硬度有所降低,但仍保持了马氏体不锈钢高硬度的特点。关键词:马氏体不锈钢 渗碳 渗层 组织 性能中图分类号:TG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b)-0094-02马氏体不锈钢以其良好的耐腐蚀特性在航天轴承领域应用广泛,但其硬度較常用的轴承钢GCr15低,对其耐磨性和使用寿命造成不利影响。近

    科技资讯 2017年17期2017-07-19

  • 固体硅钼共渗层的耐锌腐蚀性研究
    34)固体硅钼共渗层的耐锌腐蚀性研究张 欣1,刘汇玲2,李秀峰2,毛 磊1(1.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2.河北省冶金研究院,河北石家庄 050034)为提高铁基金属在熔融锌中的耐蚀性能,通过固体粉末法在Q235钢表面进行渗硅、渗钼和硅钼共渗,并对渗层的形貌、致密度、显微硬度、组分及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将合金于470 ℃的熔融锌液中浸泡26 h,并测定其腐蚀速率。结果表明,渗层中形成了良好耐蚀性的金属间化合物(Fe3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17年3期2017-06-28

  • 高温合金表面渗钴层的抗腐蚀性研究
    .通过对合金表面渗层的制备,渗层结构的分析,及能谱分析,得到Co原子的特性与Ni接近,形成Ni、Co连续固溶体,在高温合金表面生成一薄层NiAl和CoAl相,渗层致密,能保护基体内部,具有优异的抗热腐蚀性能.镍基合金;抗腐蚀性;渗钴铝层0 引言高温合金顾名思义有很强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同时在实际应用和生产中又要求有抗高温腐蚀性能,以及高温力学性能,由于高温合金这些优异的性能,使其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广泛.而实际上很难使得这些有益的性能同时存在于同一合金中.当提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6年5期2016-04-15

  • 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平面波及规律室内物理模拟研究
    体系主要扩大了低渗层的波及体积且提高了模型整体洗油效率,二元驱后中低渗层主流线两侧未波及,采出井之间分流线上由于边界及注采井的影响存在未波及区域。海上油田; 电阻-饱和度; 二元复合驱; 平面波及规律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正处于先导性实验阶段,目前针对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的研究,特别是针对二元复合驱波及规律的研究还很少[1-8],本文利用三维非均质大平板模型和测量微电极技术,通过检测不同注入时刻的饱和度变化情况,研究了海上油藏条件下二元复合驱平面波及规律。1 室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年5期2015-11-24

  • 13Cr4Mo4Ni4VA钢复合硬化层的表征研究
    镜(HREM)对渗层析出相进行观察;采用电子探针(EPMA)对渗层碳氮浓度梯度进行测试,在显微硬度计上进行渗层硬度梯度测试。2 结果与讨论2.1 13Cr4Mo4Ni4VA 钢复合硬化层整体组织结构及碳氮浓度梯度分布图1为13Cr4Mo4Ni4VA钢复合硬化层组织结构及碳氮浓度梯度分布情况,从图1a 可以看出,由于碳氮原子吸收扩散,复合渗层呈现梯度渐变的界面层,从表面起依次为渗氮层和渗碳层,为双层硬化结构,渗氮层层深0.2 ~0.25mm。图1b,c分别为

    航空材料学报 2015年5期2015-11-18

  • 海上稠油油田层间干扰变化研究
    显著的特征就是高渗层的产液量和吸水量越来越多,低渗层的产液量和吸水量却越来越少,导致高渗层大量产水,而低渗层的原油无法有效采出。如何预测层间干扰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的层系细分时机,是X油田面临的重要问题。文中推导了预测高渗层与低渗层产液干扰的公式,从机理上说明开采过程中层间干扰变大的原因是高渗层的含水饱和度上升速度大于低渗层。在此基础上,定义了米产液指数比和米产液指数倍增比,定量描述层间干扰程度的变化情况,得到了预测分层开采时机的图版,并与实际产液测试结果进行

    断块油气田 2015年5期2015-10-27

  • 定向选注送取球多轮次吞吐技术
    入吸汽速度快的高渗层炮眼阻挡其吸汽量,高渗层被封堵后注汽压力升高,迫使大部分蒸汽注向动用程度差的低渗油层,使低渗层在初步动用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吸汽量进一步得到充分动用,来提高稠油井多轮次吞吐效果。3 定向选注送取球多轮吞吐技术的细化研究与应用3.1 在单井上连续应用的研究通过对油层基础数据和吸汽剖面进行对比分析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欲封堵的高渗层层数在原来的基础上由低到高逐步增加,但不超过油井总层数的70%。(2)对封堵高渗层每米所用选堵球数量在原来的基础上

    化工管理 2015年29期2015-08-16

  • 某发动机导向叶片表面积碳去除工艺研究
    。该导向叶片表面渗层深度仅为70~15 μm,且叶片尺寸精度高、型面复杂,采用羊毛毡砂轮等工具进行人工抛光的方法去除积碳会损害渗铝层,导致渗层深度不均匀甚至厚度超差,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因此急需研究去除积碳的技术。本文采用干吹沙、液体吹砂、超声波清洗、振动光饰等4种方法进行工艺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了适合去除该产品表面积碳的工艺方法,并开展了试修验证。图1 产品使用后形貌1 工艺试验1.1 试验方法从该型某台修理发动机中抽取9件导向叶片作为试样,按1~9的顺

    机械工程师 2015年11期2015-05-14

  • 利用不稳定注水提高非均质油藏采收率
    注入水不会进入低渗层驱替剩余油,通过人为提高注入水压力,在高渗层与低渗层之间人为的形成压力差,从而使高渗层地层水进入低渗层,驱替其中的剩余油,这样无疑将会提高剩余油的驱替程度,从而提高可采储量的采收率。由于高渗层与低渗层压力传导速度不同,高渗层压力传导速度快,低渗层压力传导速度慢,通过周期性提高注水压力,在升压周期,随着注水压力增加,就在高、低渗层之间产生压力差,一方面部分注入水由于压力升高直接进入低渗层和高渗层内的低渗区,波及到平稳注水无法驱替的剩余油。

    化工管理 2015年3期2015-03-23

  • 气体比例对1Cr13马氏体不锈钢离子渗氮层性能的影响
    同渗氮气体比例对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气与氩气气体比例为8∶1时,1Cr13不锈钢低温离子渗氮后得到的渗层的组织与性能最好,此时表面硬度为1 100 HV1,为基体硬度的4倍,且具有良好的梯度硬度,渗层厚度为85.7 μm。当氨气与氩气的气体比例从4∶1提高到8∶1时,渗氮层硬度与厚度均提高,而气体比例为12∶1与16∶1时,渗层厚度基本不变,但是不锈钢表面形成的黑色物质使渗氮层表面硬度与渗层硬度出现不均匀性,当气体比例为16∶1时,中心硬度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3-14

  • 某型减速器齿轮渗碳淬火工艺研究
    工艺1.2.1 渗层性能要求按照JB/ZQ4039检验要求:渗层硬度58~62 HRC,碳化物≤2级,渗层马氏体+残余奥氏体≤3级,心部组织≤3级。1.2.2 渗碳淬火工艺淬、回火工艺如表3所示。图1 渗碳工艺2 结果与讨论2.1 渗层硬度对带有渗层的试样做显微维氏硬度测试,参照标准JB/ZQ4039,具体见表 4。从表4可以看出,渗层硬度比较均匀,平均硬度为747.4HV,转化为61.5HRC,符合标准中规定的58~62HRC的要求。表3 淬火和回火工艺

    机械工程师 2015年7期2015-02-18

  • 聚合物交替注入油层压力扰动及流体窜流规律
    注入方式有利于低渗层吸液,从而提高了低渗层的动用程度;交替注入较单一段塞注入提高采收率2个百分点左右,且降低聚合物用量25%左右。该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交替注入能够改善开发效果的原因,为优化聚合物驱注入参数和注入方式提供指导,为交替注入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聚合物驱;单一段塞注入;交替注入;窜流;油层压力;大庆油田0 引言大庆油田是世界上聚合物驱应用规模最大的油田,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但随着注聚对象由一类油层转向二类油层,沿用以往一类油层的注入

    特种油气藏 2015年5期2015-02-17

  • 42CrMo钢离子渗氮+后氧化复合处理研究
    分析测试仪对复合渗层的显微组织、物相及耐腐蚀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渗层硬度较单一离子渗氮得到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大硬度达到760 HV0.05;42CrMo钢离子渗氮后进行氧化处理可在氮化层上形成一层1~2 μm厚的氧化层,该氧化层由Fe2O3和Fe3O4组成;后氧化显著提高42CrMo钢的耐蚀性,其中400℃ ×60 min后氧化获得最佳耐蚀性。42CrMo钢;离子后氧化;显微硬度;耐蚀性42CrMo钢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如强度高、韧性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4年5期2014-09-26

  • 纳米TiC增强高铬铸铁铸渗层组织与性能
    耐磨的高铬铸铁铸渗层,具有以上理想零件组织[4-6]。尽管高铬铸铁铸渗层在常温下具有很高硬度和良好耐磨性,但是高铬铸铁存在热疲劳抗力差和脆性大等不足,在高温工作环境下硬度显著下降,耐磨性能显著下降,工作后的磨损破坏仍然非常严重。相关文献报道将WC、TiC等增强颗粒加入到高铬铸铁铸渗层中,进一步提高了表面合金的耐磨性[7-8]。但是将纳米粒径的增强颗粒加入到铸渗层的研究鲜有报道。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机构特征(纳米晶粒及高浓度界面),以及表现出的一系列与常规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4-07

  • 电化学渗硼熔盐中硼含量配比研究
    耗大,基体材料在渗层制备的长时间高温下易发生组织结构的变化,渗层有脆性大、孔洞、夹杂、易脱落等缺点[5,6],而熔盐脉冲电化学渗硼的方法有沉积速率快,沉积时间短,沉积温度低,渗层质量好的优点,能够弥补传统渗硼方法的不足。本课题组采用向熔盐中添加硼砂的方法对低硅钢进行硼硅共渗以达到提高渗速和改善渗层质量和性能。文章着重研究了硼砂添加量对熔盐电沉积渗硅层成分及形貌的影响。实 验实验原料及设备基体采用硅含量 3.5% 的无取向硅钢,样品尺寸为 20 mm×20

    金属世界 2013年2期2013-04-01

  • DC53钢的离子氮碳共渗工艺及稀土催渗研究
    (La)的加入,渗层变厚且渗层与基体更致密,表层到心部的硬度梯度更小,氮碳共渗效果更佳.DC53钢;稀土;氮碳共渗;耐磨性;氮碳共渗层;硬度梯度冷作模具钢以其高的硬度被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以及其他行业中.在工模具钢应用过程中,高的服役寿命需要材料具有尺寸变形量小、超高机械强度、高的耐磨性能.而许多热化学处理方法,如渗氮[1]、渗碳[2]、氮碳共渗[3]、渗硼[4],可在模具钢表面形成一层薄、硬与基体结合紧密的耐磨层,从而可以满足模具材料对机械性能的要求[5]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12年6期2012-12-23

  • AISI 304不锈钢表面Fe3Si型硅化物渗层的制备及渗硅机理
    过渡族金属硅化物渗层,可以避开 Fe3Si的脆性问题,改善304不锈钢的抗氧化性能和耐磨性。通过调整渗硅体系,在304表面形成不同含Si量的金属硅化物渗层,则可在更广的范围内改善AISI 304不锈钢的性能。传统盐浴渗硅温度在1 050 ℃左右[11],SUZUKI等[12]通过调整 NaCl-KCl二元共晶系中 NaCl和 KCl的比例,在纯Fe试样表面进行了硅化物沉积,其目的是降低NaCl-KCl-NaF三元体系的熔点。上述研究中,渗硅剂中Si与Na2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1年12期2011-12-18

  • HP40Nb钢热浸镀Al-Si高温氧化行为及组织研究
    不同扩散处理后的渗层在高温氧化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经800℃/4h扩散处理,渗层由内层(NiAl+Cr3Si)、中间层(Fe2Al5+少量Ni2Al3)和外层(FeAl3)组成;经900℃/4h扩散处理,渗层由内层(NiAl+Cr3Si)和外层(Fe2Al5+少量Ni2Al3)组成;经1000℃/4h扩散处理渗层由内层(α+Ni3Al,NiAl+Cr3Si)和外层(Fe2Al5+Ni2Al3)组成。不同扩散工艺处理试样经高温氧化360h后渗层

    材料工程 2011年8期2011-10-30

  • 13Cr4Mo4Ni4VA钢复合化学热处理过程渗层组织性能演变
    PMA)进行复合渗层碳氮浓度测试;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对不同热处理后的试样进行组织观察分析;在显微硬度计上进行渗层硬度梯度测试。2 试验结果与讨论2.1 热处理全过程显微组织演变2.1.1 真空渗碳后渗层组织结构图1为13Cr4Mo4Ni4VA钢真空渗碳缓冷(气冷,N2,0.7bar)后典型渗层组织,其中图b,c为图a中B,C处的高倍组织。真空渗碳过程主要是碳原子吸收与扩散的热传质过程,渗碳后的渗层碳浓度梯度分布,呈现不同界面层。表面

    航空材料学报 2011年3期2011-03-13

  • Y2O3对铌硅化物基超高温合金硅化物渗层组织的影响
    超高温合金硅化物渗层组织的影响齐 涛,郭喜平(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采用包埋共渗工艺在铌硅化物基超高温合金表面制备了Si-Y2O3共渗层,共渗温度为1050℃,共渗时间为10h。利用SEM,EDS和XRD等方法分析了渗剂中 Y2O3添加量对渗层结构、组织形貌及其成分分布的影响,并与相同包埋渗温度和时间下单独渗Si渗层的组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渗剂中添加不同含量 Y2O3后的渗层具有相似的结构,均具有明显分层的结构,由外至

    材料工程 2010年1期2010-11-01

  • 双辉等离子表面Ni2Cr合金渗层的组织及耐蚀性能研究
    面Ni2Cr合金渗层的组织及耐蚀性能研究黄 俊1,吴红艳2,毕 强1,张平则1,姜云东1(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1100;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理学院,南京210044)采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Ni2Cr合金渗层,对合金渗层的组织特征、成分和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i2Cr合金渗层与基体呈现良好的冶金结合状态;渗层中Ni,Cr元素含量由表及里逐渐减少,厚度约为30μm,渗层主要物相为Ni2.9Cr0

    材料工程 2010年11期201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