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道

  • 高速公路现状立交通行能力计算及枢纽化改造方案研究
    首先分析现状立交匝道的技术标准和通行能力,通过利用现状高速互通立交进行枢纽化改造,旨在减小枢纽立交的工程规模及减少新增用地。1 概述1.1 现状立交概述现状机场立交为单车道出入口的Y型立交,是汕湛高速上下省道S544的服务型立交。现状立交C匝道实现城区车流下地去到空港经济区,E匝道实现空港经济区交通流上高速去到城区[1]。现状立交航拍影像图如图1所示。图1 现状机场立交影像图1.2 交通量预测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2043年机场立交总转向交通量为62 002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18期2022-09-18

  •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出口匝道安全设计与评价
    高进行交叉。设置匝道对两条道路上的交通流进行转换,保证交叉口车辆能够顺利通行,解决了交通拥堵和行车安全问题[2]。但互通立交存在的形式较多,因此在设计前应对控制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和方案论证,从而保证互通立交的功能和安全性。1 匝道常用形式1.1 右转匝道右转匝道主要特点为:当车辆需右转时,可从主线右侧驶出,通过右转匝道进入被交路的右侧车道。右转匝道形式简单,方向明确。1.2 左转匝道左转匝道与右转匝道不同,形式较多且复杂。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1.2.1 直连

    交通世界 2022年24期2022-09-13

  • 城市快速路匝道控制的应用研究
    的重要课题。入口匝道控制被公认为是解决快速路交通问题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在国内外很多城市已得到广泛地应用。本文总结国内外对入口匝道控制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南京匝道控制的现状问题,通过对交通组织和信号控制的一体化分析,提出定向车道与交替放行的匝道控制模式,为解决其他城市快速路拥堵问题提供经验借鉴。1 入口匝道控制方法入口匝道控制指运用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及自动栏杆等交通控制设备调节进入高速道路主线车辆的数量,通过平衡入口匝道上游交通需求和下游主线通行能力的方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8期2022-06-08

  • 城市道路互通立交优化设计
    软件,优化了立交匝道的布置[2],Gibreel G M 等人综合分析了立交线形设计的连续性问题,相对应提出规范化设计流程[3],左伟平则研究了匝道线形指标等问题[4],梁子伟则结合实际互通式立交项目,优化了立交设计方案比选过程[5]。虽然关于立交设计已经有较多的研究,但立交的优化设计始终存在探索空间。本文将以城市道路互通立交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优化设计方法。2 立交线形优化设计2.1 平面线形主线以及匝道两方面的平面线形设计是立交线形设计的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9期2022-06-03

  • 智能匝道管控技术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估
    用场景分为主线、匝道和路网3种。其中,匝道控制策略近年来获得了各方学者、研究人员的关注,发展得越来越成熟。匝道控制策略此前多用于城市道路控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车流量的迅猛增长,高速公路拥堵越来越严重,匝道控制[4-6]这种主动交通管控技术就常被用于缓解高速公路拥堵。匝道控制技术还经常与主线控制技术如可变限速控制等协同应用于高速公路管控[7-9]。匝道管控技术多用于城市快速路交叉口及高速公路单个入口匝道等情形,面对日益复杂的高速公路拥堵状况,当前的管

    中国公路 2022年5期2022-04-13

  • 城市快速路出口匝道与衔接交叉口协调控制研究
    无法快速通过出口匝道进入辅路从而影响快速路的畅通。有统计资料表明,北京快速路在交通高峰期间车辆平均速度不超过25 km/h,最低速度仅为5 km/h[2-3]。杨晓芳等[4]认为城市快速路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通过出入口匝道与常规道路进行连接,这种结构上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快速路交通通行能力受限于出入口匝道。因此,降低出入口匝道对主路交通的影响对提高快速路通行效率至关重要。在城市常规道路交通网络中,瓶颈通常位于路网交叉口、环岛[5-8]。对于快速路非中断交通

    山东科学 2022年2期2022-04-08

  • 九洲高架互通立交改造方案研究
    状立交共设6 条匝道,分别为TB 匝道(北向东)、TC 匝道(东向北)、TD 匝道(西向北)、TE 匝道(南向东)、TF 匝道(水厂路下匝道)和TG 匝道(云天路上匝道)。现状立交共分为三层,第一层:现状桃花南路;第二层:九洲高架主线、TC 匝道、TD 匝道、TE 匝道、TF 匝道、TG匝道;第三层:TB 匝道。现状立交如图2 所示。图2 现状九洲高架立交2.2 立交现状问题分析根据对现状九洲高架立交分析可知,现状立交缺少东向南和南向西两个方向的转向匝道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2年2期2022-03-19

  • 基于实车路试的迂回式立交匝道小客车行驶速度特征研究
    00074)立交匝道是不同方向的车流在互通式立体交叉实现路径转换的设施载体,受制于地形条件、占地规模和工程造价等因素,立交匝道具有技术标准低、曲线半径小的特点,导致匝道线形指标与主线不一致,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驾驶人驶入匝道之后由于速度过快导致的车辆侧翻/侧滑事故。迂回式匝道通过延长展线来减缓坡度,能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大高差相交道路之间的相互转换,是城市立交和公路立交的常用匝道形式之一。车辆在迂回式匝道上行驶的过程中,行驶速度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然而,不同的驾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2年4期2022-02-28

  • 珠三角地区高速公路匝道预留双车道匝道方案研究
    准,适当长远考虑匝道规模,匝道原则上采用单向双车道标准。该文对现行规范要求的高速公路匝道断面形式和珠三角地区高速公路拟采取的断面形式进行分析研究。1 匝道标准横断面及选取单向匝道横断面类型划分如下:(1)Ⅰ型。单向单车道匝道,标准宽度9.0 m。(2)Ⅱ型。无紧急停车带的单向双车道匝道,标准宽度10.5 m。(3)Ⅲ型。有紧急停车带的单向双车道匝道,标准宽度12.25 m。匝道横断面类型和变速车道数宜根据匝道设计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和匝道长度按表1选取。2

    公路与汽运 2021年6期2021-12-07

  • 公路与城市道路交叉的枢纽型匝道横断面技术标准选用探讨
    交叉的枢纽型互通匝道采用公路还是城市道路标准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后续工作提供一些支撑。为便于比较,选择采用较多的设计速度(40 km/h、60 km/h)对应的各参数进行比选,此外公路匝道断面中设供紧急停车用硬路肩的双车道匝道不在探讨范围。1 规范中有关匝道的技术要求1.1 横断面宽度公路匝道的横断面组成包含行车道、路缘带、左右侧硬路肩、土路肩。其中,Ⅰ型单车道横断面(见图1):75 cm(土路肩)+100 cm(硬路肩,含50 cm路缘带)+350 cm(

    交通与港航 2021年5期2021-10-28

  • 基于平曲线参数的服务区出入口匝道长度研究
    要场所。而服务区匝道在于保证用路者安全顺适地到达或离开服务区,目前道路设计相关规范中,缺少服务区匝道长度的有关指标要求。并且可以从多个理论角度与实测角度分析保证驾驶员安全快速地到达或驶离服务场区的最小匝道长度,以达到完善规范的目的。1 服务区出入口匝道的概念及设计指标1.1 服务区出入口匝道的概念高速公路服务区匝道根据组成分为出口匝道、场区车道和入口匝道[2]。根据《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T D21—2014)[1](以下简称《细则》)服务区出、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1年9期2021-10-27

  • 互通式立交单车道匝道宽度取值与单出入口优化设计
    014)0 引言匝道作为高速公路与地方公路的连接枢纽,其横断面设计严重制约着高速公路功能的发挥,匝道横断面宽度的布置已经成为选型和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但随着全国各地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攀升,超宽、超长货车也越来越多,造成已建互通式立交单车道匝道经常出现车辆与防撞护栏剐蹭、碰撞等交通事故。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加,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交通拥堵现象越发突显。国外匝道车道宽度的研究是从高速公路开始的,AASHTO出版的“绿皮书”认为圆曲线上的车道宽度应由车辆在曲线上

    公路交通科技 2021年9期2021-10-14

  • 互通立交迂回式匝道纵向加速度特性
    域行驶的过程中,匝道平面线形会影响其横向和纵向加速度,若匝道平面线形不合理,会影响驾驶员的判断与正常驾驶,驾驶员频繁的采取变速操作,直接影响了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行车舒适性,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而现有设计规范多是强调车辆运行速度或设计速度,较少考虑汽车纵向加速度,所以需要对立交匝道上车辆行驶的纵向加速度进行研究。学者们开展了对山路、高速公路等道路的纵向加速度的相关研究工作。Wang等[1]提出驾驶员在停车状态下的直线和转弯动作的加速度关系模型。Da等[2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年26期2021-10-08

  • 城市快速路立交匝道照明研究
    与分析,对其中的匝道照明方式进行探讨,为同行提供一些数据,作为立交照明设计的参考。1 照明标准的确定郑州市在短短的十年时间,连续建成了京广快速路、三环快速路、陇海快速路、农业快速路、107辅道快速路、四环快速路等一大批项目,快速路高架桥里程超过了200 km,在高架快速路照明方便积累了一些经验。《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15)[1]中相关条文,并未对快速路的高架桥照明做出专门的解释,设计师参照快速路的高标30 lx(高架桥面层普遍采用近似

    照明工程学报 2021年3期2021-08-15

  • 城市立交匝道接地位置选择探讨
    0)1 工程概况匝道是立交的主要组成部分,接地匝道是连接上、下两层交通系统的重要设施,特别是类似昆明二环快速系统两层交通体系的工程。昆明二环石闸立交处于东二环路中北部,南接大树营立交,北接小坝立交,为二环路与白龙路相交路口。石闸立交共有5条接地匝道,其中有4 条平行上下匝道用来连通东二环高架及地面两套系统(全环一共有28 条接地匝道),分别为 SZ2 号、SZ3 号、SZ4 号、SZ5 号匝道,另外,在白龙路上修建一条左转定向接地匝道(SZ1 号匝道)。石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1年3期2021-04-08

  •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增设转向匝道思路分析及方法研究
    目前常用增设转向匝道的方式来解决交通量交互要求。为进一步研究在复杂设计环境下转向匝道的增设思路与方法,本文借助233国道海州南段高速公路、新建江阴市新澄杨线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3路、4路、5路相交互通增设匝道的思路与方法。1 前言江苏高速公路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高速公路数量庞大、交织密集。2018年,江苏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6200公里,密度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需求量逐渐增大,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数量迅速增

    内江科技 2021年1期2021-02-08

  • 喇叭形互通立交细节设计要点
    规模小、易于设置匝道收费站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三路立体交叉中。它通常配合分离式或其他形式立体交叉使用,有时也应用于四路立体交叉中。相关规范在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连接部等方面都提出了详细的设计控制指标,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仍有一些细节设计需引起重视。二、细节设计要点(一)选型喇叭形互通立交存在A型和B型,很多设计人员在选型时,往往优先选用A型,主要原因是B型喇叭立交存在以下问题:在右转出口匝道的减速车道后接内环匝道,类似于长直线后接小半径曲线,行车不安全;根

    中国公路 2021年1期2021-01-30

  • 一种立交匝道线形优化方法
    立交基本单元——匝道的线形设计,对于其是否满足汽车的实际运行要求则不予关注,目前也没有通用的方法去评价匝道线形的优劣进而改进。这样的设计,由于线段速度的不均匀甚至相差较大,事实上会由于设计平纵面指标过高导致“诱导”车辆提速没必要而造成能耗,又或者满足标准规范的基本要求但车速事实上是低的导致局部通行能力下降不能达到期望速度造成了拥堵甚至交通事故。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工程匝道线形设计案例,利用简单计算及查表法对匝道线段速度进行检查,分析匝道线形存在不足并加以改进

    山西建筑 2020年18期2020-09-14

  • 深沟枢纽立交设计概述
    /h 间,该方向匝道断面形式应采用Ⅱ型断面形式,路基宽度10.5m,但考虑到宁夏←→平凉方向匝道为本立交转向交通的主方向,且地形较为开阔,路基宽度增加1.75m 工程造价增加不大,因此本立交在设计中,A、B 匝道采用Ⅲ型断面形式,路基宽度12.25m。;宁夏←→天水方向小时交通量为932 pcu/h,介于400pcu/h ~1300pcu/h 间,该方向匝道应采用Ⅰ型断面形式,路基宽度为9m,但由于该方向匝道长度大于350m,根据《细则》要求,在本次设计中

    中华建设 2020年4期2020-06-22

  • 基于JSL-路线专家系统喇叭形互通喇叭头设计新方法
    形式。因半直连式匝道和环形匝道组合外观类似喇叭而得名。在常见的路线与互通立交CAD软件中,喇叭形互通的平纵横设计均可以完成。喇叭头位置的两条匝道虽然路基宽度冲突,但在绝大多数CAD软件中,作为两条完全独立的匝道进行设计,与连接线各自直接相接,连接部设计图等部分图表需要手工或半自动方式完成。JSL-路线专家系统作为新一代路线与互通立交CAD系统,应用了数十项创新和专利技术,互通式立体交叉连接部的参数化自动设计是其独特创新之一。喇叭形互通喇叭头的两条匝道不存在

    中外公路 2020年2期2020-06-05

  • 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纵断面接坡方法分析
    、引言互通式立交匝道与主线相接处,是指立交匝道与主线的分岔端,也称楔形端,如下图1PON所示。其中,匝道纵断面起点接坡问题是匝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匝道端部纵坡是一个合成坡度,它与主线的纵坡值、路面横坡及匝道与主线的平面线形等有关。关于匝道端部纵坡的计算方法,设计者因各人选用的方法以及各方法取值的不同,计算出的结果往往不一致。下面笔者以江西上浦高速公路的信州互通为例,对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纵断面接坡方法进行探讨。图1. 互通式立体交叉楔形端部图二、技术思路

    中国公路 2020年8期2020-05-21

  • 城市互通式立交进出口匝道组合类型和间距对组合区平均速度影响分析
    互通式立交进出口匝道起着连接主路与被交道路,转换两者间车流的作用,进出口匝道组合区是主线车辆与匝道车辆合流、分流、交织运行和交织冲突集中发生地,严重影响着城市道路的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互通式立交间距在城市道路的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达到规范要求的最小值,以保证相邻立交的进出口匝道合流和分流互不影响,形成单一的进出口匝道。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相邻两互通式立交间距太小,进出口匝道车辆往往相互影响,或一个互通式立交内道路一侧同时存在进出口匝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1期2020-04-13

  •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
    30000)1 匝道设计速度在互通式立交中,匝道设计速度和设计交通量在确定匝道各项指标与横断面尺寸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若匝道设计速度可以与正线相同,采用所有速度中相对较低的也能保证车辆顺畅运行。然而,因地形条件、用地条件与成本费用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对匝道而言,其计算行车速度始终比正线要低。但实际的降低值不可以太大,否则车辆在进、出正线时需要突然加减速,这对行车安全是十分不利的。速度的期望值以和主线的平均速度相近为宜。在确定匝道的设计速度时,需要注意下列几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年12期2020-01-12

  • 匝道连接部设计浅析
    作量巨大的工作。匝道连接部是匝道相互之间的连接部位,包括分、合流车道连接路段及鼻端等[1],是非常典型的互通式立体交叉节点,设计牵扯内容较多,难度较大。该处的设计优劣是整个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成败的关键,对其进行精细化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连接部处精细化设计主要包括如下内容:路拱横坡;超高渐变;相邻匝道纵坡的确定。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在平面线形设计完成的基础上,提供两种设计方法,通过对连接部处路拱横坡、纵坡、超高进行精细设计,使得匝道连接部处两匝道纵坡衔接良好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9期2019-09-18

  • 武汉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与三环线衔接匝道研究
    立交未建成的规划匝道建设也越来越紧迫。由于互通主线与各匝道间的建设时序差,城市建设中各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一些匝道无法按规划设计落地实施。为了满足互通周边功能的需要,续建定向匝道布置是否合理、方案是否可行,关系到项目成本及后期运营所带来的社会效益,需要进行综合研究分析。1 项目概况武汉网球公开赛的主场地——光谷国际网球中心(见图1),坐落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位于三环线武黄立交东侧。随着场地大规模公众活动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周边市政配套工程的不断完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1期2019-03-08

  • 某高速公路匝道限速及安全设施设计
    置为A型单喇叭A匝道下穿主线。主线长0.99km,匝道A、B、C、D、E5条共计长2.09km。A匝道上设一处匝道收费站(四进八出),收费站出口距离终点交叉口约390m,连接线纳入A匝道一并设计,终点与出高速现状道路形成T型平面交叉口。A匝道采用16.5m(16.5m=0.75m(土路肩)+3m(硬路肩)+3.5m(行车道)+0.50m(路缘带)+1.0m(中央分隔带)+0.50m(路缘带)+3.5m(行车道)+3m(硬路肩)+0.75m(土路肩)),双向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7期2018-12-26

  • 基于AD-ALINEA的入口匝道控制方法
    要的作用。而入口匝道是连接城市普通干道和城市快速路的重要方式,入口匝道的合理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快速路拥堵[1]。因此,有效的入口匝道控制关系着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入口匝道控制是根据快速路上的交通需求控制由匝道进入快速路的车辆,从而使快速路上的车辆运行处于最佳状态[2],是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一种缓解城市快速路交通拥挤的控制形式[1]。经典的ALINEA算法通过检测快速路下游的占有率,在上一时刻匝道调节率的基础上,根据固定的临界占有率与检测

    山东科学 2018年5期2018-10-19

  • 简述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纵断面的设计
    优化整个互通立交匝道的外形,并节省一定的施工成本。在进行纵断面设计的时候,以下内容需要重点考虑:(1)最大纵坡设计。依照原理,减速车道的出口和加速车道的入口要保证一定的速度控制来实现,而其余道路段的匝道的设计车速要控制在40km/h以下,我国JTGD20-2006中提到最大纵坡值在40km/h以下的时候不得超过6%,但在实践中一般以4%为标准。(2)连接处纵断面设计。匝道的纵断面高程要以主线的纵断面高程为基准,在进行连接处匝道纵断面的设计时,要建立匝道高程

    建材与装饰 2018年25期2018-06-19

  • 迷宫立交桥
    层是机场专用高速匝道;第三、四层分布着各条匝道;最底层是弹子石至广阳岛道路。这五层共计20条匝道,分别通往8个方向,一眼看去,匝道密密麻麻,加上拐弯、转向等设计,让人很难分清每条匝道到底通往哪个方向。面对复杂的匝道设计,有人调侃说:“导航都要迷路了。”还有人担心,立交桥投入使用后无法节省时间,因为走错一个匝道就是“重庆一日游”。

    知识窗 2017年8期2017-08-23

  • 郑州南三环东延平行匝道布设
    州南三环东延平行匝道布设杨静(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结合郑州南三环东延线工程,对平行匝道的布设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该工程中的平行匝道设计原则与思路,介绍了该工程匝道布设位置、布置间距、加减速车道及匝道与交叉口距离等设计要点,为城市类似立交工程的设计提供方法和经验。城市快速路;平行匝道匝道间距;布设0 引言城市快速路系统的建设主要是为提高城市路网的容量,缓和交通拥挤,迅速集散交通,为车辆提供安全、快速、高效、舒适、方便的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7年6期2017-06-26

  • 浅析新城立交转向匝道的完善方案
    浅析新城立交转向匝道的完善方案李丹(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 深圳 518029)在立体交叉改造中,将不同高程上的交叉道路赋予各转向匝道,使之相互连通以实现交通转换,疏散交通拥堵,改善交通流,是立交改造中的重点工程。以新城立交方案为例,将现状与规划结合,从功能需求、场地控制因素、交通特点等方面浅析新城立交相关转向匝道的完善方案。立体交叉;匝道;功能分析1 概述道路与道路交叉中,快速路与所有道路相交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参考相交道路等级、交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7年4期2017-06-01

  • 集成ETC系统的城市快速路常发性交通拥堵管理策略
    收费)系统功能和匝道控制原理,提出了快速路ETC匝道控制和匝道出入口OD流量分析模型。通过判断分析关键匝道出入口及其常发性拥堵的不同原因,提出相应的拥堵管理策略,为快速路的常发拥堵管理及匝道控制提供参考。ETC;常发性拥堵;匝道控制;关键匝道;快速路0 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拥堵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近些年,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交通出行条件,缩短了城市时空距离,但也带来了新的交通拥堵问题。有研究数据表明,90%的常发性拥堵发生在快速路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6年2期2016-11-25

  • 立交定线中变速车道设计探讨
    山0632000匝道出入口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重要组成部分,变速车道定线是立交定线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以DICAD软件为例,详细阐述了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变速车道定线的思路与方法,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变速车道;DICAD软件;立交定线0 引言匝道出入口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的瓶颈与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段,所以匝道出入口的设计至关重要。在设计过程中,匝道出入口的定线也是立交定线的重点与难点。1 变速车道定线的原则立交定线一般采用“轨迹法”,即根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6年6期2016-11-16

  • 浅谈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纵断面的设计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纵断面的设计娄彦涛(湖北省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路线交叉的情况时常出现,互通立交的形式越来越多,如何把握好互通立交匝道的设计,正确平衡互通立交主线、匝道和被交路之间的联系是整个设计工作的核心也是关键。本文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线路互通的设计经验,对互通立交匝道纵断面的设计进行了探讨,从匝道纵断面的设计、步骤、超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此希望能够对主线、匝道以及被交路之间平纵面线路的平衡、断面布置的合理提供一些参考

    低碳世界 2016年13期2016-08-12

  • 双车道匝道采用单车道出入口的设计方法
    210017)匝道的车道数受交通量、匝道长度和交通类别等多个因素控制。通常情况下,应先对匝道的通行能力进行计算,再确定匝道的车道数和断面型式。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11.3.2的规定“交通量小于300 pcu/h、匝道长度等于或大于500 m时,或交通量等于或大于300 pcu/h但小于1 200 pcu/h、而匝道长度等于或大于300 m时,应考虑超车之需而采用II型(即双车道匝道,编者注)。但此时采用单车道出入口”[1]

    现代交通技术 2015年4期2015-06-07

  • 对枢纽立交匝道分汇流设计的探讨
    来越重要的作用。匝道作为枢纽式互通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枢纽式互通立交转换交通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各匝道的通行能力。而匝道与主线之间、匝道匝道之间的分汇流设计是决定枢纽式互通立交交通转换功能是否便利,车辆运行是否安全、顺畅的重要因素。同时枢纽式互通立交是否会成为制约高速公路之间交通转换的瓶颈,匝道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设计经验,就匝道分汇流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2 匝道横断面匝道车道数及横断面类型应根据匝道设计小时交通量、交通组

    山西交通科技 2015年5期2015-01-12

  • 城市快速通道匝道桥线形优化探讨
    0)城市快速通道匝道桥线形优化探讨李鹏 路紫顺(安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安阳 455000)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车辆的增多给城市道路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在加速城市道路交通道路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对交通组织管理和一些控制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本文主要针对快速路匝道桥的控制进行探讨和探讨,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城市快速通道;匝道桥;线形优化1 思路和内容本文主要针对城市快速通道的发展现状和运行中的问题,从城市快速通道的动能角度出发来探讨国内大城市道路交

    河南科技 2014年2期2014-04-06

  • 高速公路匝道混沌控制时间指标分析
    行的以“一个入口匝道的高速公路区段”为对象的混沌控制初步研究[5,7],已证明了该思想方法的可行性.由于是初步研究,缺乏对混沌控制的机理特别是控制后各物理指标变化的深入分析.一般高速公路匝道控制的物理效果测度是从效率性角度进行考评的[8-9],通过建立包括匝道和主线通行能力、行驶时间、匝道延误等指标体系及其相关评价方法予以实现.为避免只注重效率而忽视用户的公平性,Wu、Tian等将Gini系数作为评价公平性的指标[8-9],与效率性指标一起进行综合评价.这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3年6期2013-10-15

  • 浅析互通立交匝道纵面设计
    0 前言互通立交匝道的设计综合性非常高,尤其是平面与纵面间相互影响,匝道匝道间的制约关系,更让初学互通设计的设计人员难以掌握,从而费时费力。互通的平面与纵面间、匝道之间、匝道与主线间都是相辅相成的,决不是独立存在的。与一般主线纵断面线形相比,由于互通立交匝道具有相互跨越的特点,匝道纵断面线形往往受到主线出入口纵坡及相邻上、下匝道高程的限制,因此如何统筹考虑受限因素,使匝道纵坡线形满足规范要求,是匝道纵面设计的根本任务。本文根据互通立交纵断面设计中遇到的问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3年6期2013-01-17

  • 匝道线形设计与匝道超高设置的探讨
    过于高速公路立交匝道。据高速交警对连霍高速与京港澳高速上的事故调查统计发现,每年在高速匝道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总事故的30%以上,这是骇人听闻的数字。本文从探讨影响匝道交通安全因素入手,通过研究汽车在匝道上行驶特性,阐述了匝道线形设计和超高设置的原则。1 影响高速匝道交通安全的因素影响出、入口匝道交通安全的因素有:设计因素和交通因素,其中设计因素包含匝道平曲线半径、纵坡度和横坡度;交通因素包含匝道交通量、匝道大型车比例和匝道车辆速度。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1]:

    湖南交通科技 2012年1期2012-09-25

  • 互通立交匝道及端部的设计分析
    式立交基本单元的匝道,其设计合理与否将对整个立交乃至与其相连的快速道路的交通功能、服务水平、投资环境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匝道端部附近的超高设置,在立交设计中也堪称难点。虽然规范中对此都有明确规定,但本文中将对此更详细地加以总结归纳,以供设计者参考。关键词:互通立交匝道端部超高反超高分、合流点1、前言互通式立交是车辆进出高速公路的出人口,它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保证不同方向的车流互不干扰、快速转换、顺利通行。连接相交道路供各方向转弯

    中国科技纵横 2012年2期2012-02-27

  • 宁国枢纽互通立交设计
    枢纽和服务功能,匝道繁多,不包括被交道在内匝道多达13条,如何在满足匝道间、匝道与主线间、河流洪水位要求等因素前提下,控制平面指标、降低匝道和主线设计高程,以缩短桥长度、减少占地规模、节约造价的目的,是宁国互通立交设计的关键。2 方案介绍2.1 交通量预测结果从图1交通量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宣城至杭州、宣城至绩溪两条高速公路交通量最大且相当。2.2 初步设计方案介绍初步设计方案见图2。初步设计方案采用了3个环形匝道,其中D,F匝道之间未设集散道。初设方案与地

    山西建筑 2011年35期2011-08-20

  • 基于交通污染评价的道路立体交叉分解方法*
    体交叉,其主线、匝道的几何线形是不同的[5-8].因此,很难直接研究交通污染与不同形式立体交叉之间的定量关系.为此,需要提出一种能够将复杂的立交形式进行分解的方法.以此方法为基础,在研究道路立体交叉的交通污染时,就可以先单独研究各组成单元的污染情况,然后再组合成各种形式的立交,从总体上进行研究.不同的直线单元、圆曲线单元、缓和曲线单元组成了左转和右转匝道,不同的左转和右转匝道又组成了各种形式的道路立体交叉[9-10].为此,要对常见的道路立体交叉形式及其匝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1年1期2011-02-27

  • 互通式立交匝道与主线开口处设计浅析
    概述互通式立交的匝道与主线开口处是指立交匝道与主线的分岔端,也称楔形端。楔形端的设计是互通立交设计的一个极重要的关键点,楔形端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目前,对楔形端的设计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本文主要对比较常用的四种方法进行分析,四种方法适用情况不同,各有利弊。2 匝道与主线连接处断面设计方法2.1 第一种方法楔形端断面设计的第一种方法是匝道的横坡取值与主线横坡相同,纵坡取值采用分流点或合流点对应主线桩号切线纵坡,不考虑出入口角及路面横坡的影响,

    山西建筑 2010年19期2010-08-22

  • 快速路出入口布置原则及适应性浅议
    交通设施,它通过匝道出入口与地面道路网衔接。匝道密度与位置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快速路主线的通过能力和疏解、分流地面交通的能力,而且决定了主线、匝道地面交叉口与匝道服务区交通流受冲击的程度。从国内一些城市快速路系统实际运行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来分析,大多与出入口有关。由于城市快速路系统不同于高速公路,交通源相对比较密集,出人口设置的数是较多,间距较近,因此,合理设置系统的进出口,对于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为确定与城市形态、交通网络、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合理匝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0年8期201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