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感

  • 甘蔗根系土壤浸提液GC-MS检测预处理工艺优化
    问题,根际土壤中化感物质积累是引起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张爱加等[2]研究表明,甘蔗幼苗期宿根根际土壤甲醇浸提液中与化感作用相关的物质主要有5大类54个,这些物质的积累抑制了宿根甘蔗的生长,同时也破坏了根际微生态,使得病原菌富集、土壤营养元素循环受阻,从而影响了甘蔗的产量和质量。李贤宇[3]研究也表明,宿根甘蔗根际土壤中积累的化感物质较多。化感物质是植物分泌的次生代谢产物或植物凋落物的分解产物[4]。植物释放化感物质的途径大体上分为雨雾淋溶、自然挥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6期2023-09-06

  • 土壤微生物对长雄野生稻及其化感潜力后代抑草作用的影响
    对长雄野生稻及其化感潜力后代抑草作用的影响徐高峰1,2申时才1,2张付斗1,2,*杨韶松1,2金桂梅1,2郑凤萍1,2温丽娜1,2张 云3,*吴冉迪1,4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云南昆明 650205;2共建澜湄农业生物安全联合研究中心, 云南昆明 650205;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云南昆明 650205;4昆明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云南昆明 650205明确土壤微生物对化感作物田间抑草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 对

    作物学报 2023年9期2023-07-20

  • 幼苗期化感水稻与非化感水稻响应稗草胁迫的初步研究
    6]。利用水稻的化感作用实现稻田抗性杂草的有效控制是生态安全条件下农田杂草综合防治的新思路。种植化感水稻的同时配合良好的综合栽培管理措施,可以较好地抑制稻田中多数杂草的生长,且不影响化感水稻的产量[8]。基于化感水稻可以抑制杂草生长的理论,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水稻中化感物质和相关基因的分离、鉴定以及化感水稻对稗草的干扰等方面[9~12]。然而,水稻感知到稗草威胁时是怎样改变其行为策略的?稗草伴生条件下,化感水稻和非化感水稻的表型可塑性响应又有何差异?基于以上

    生命科学研究 2022年5期2022-11-16

  • 抑草圈种植下水稻和稗草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变化
    育和产量[3].化感水稻可通过根系释放、叶片淋溶、秸秆分解等方式向环境释放酚酸类、黄酮类、萜类等化感物质[4-7],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8-10].研究表明[11-13],通过杂草胁迫和稗草种植液诱导有利于促进水稻分泌化感物质,从而提高水稻抑草潜力.在水培条件下[14],稗草和水稻混种时与水稻酚类化合物合成相关的PAL、C4H、F5H、COMT基因上调表达,可提高水稻的化感抑草潜力.也有研究表明[15-17],采用稻/稗共培抑草圈土培种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1-01

  • 山药化感物质对山药和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云,张荣萍*山药化感物质对山药和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孙雪冰1,范鹤龄1,黄小龙2,夏 薇1,吴文嫱2,许 云2,张荣萍1*1. 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2. 海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本研究以山药零余子和玉米种子为受体材料,采用生物测试方法,以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茎长和干重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参数,研究山药植株腐解液、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土浸提液对受体材料的化感效应,旨在探明山药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探

    热带作物学报 2022年9期2022-10-17

  • 园林植物化感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及展望
    的人工植物群落。化感作用是植物在长期发展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机制,通过代谢产物改变周围微生态环境而导致同一生境中植物与植物之间相互排斥或促进的一种自然现象。戈峰认为,植物的化感作用是作物栽培、物种空间联结、植物分布、群落演替进程等化学控制因素。化感作用在高等植物界、微生物界及园林生态系统均广泛存在,能够对群落的形成、发展和演化产生重要影响。各类植物间均存在化感作用,但不同植物所释放的化感物质种类差异明显,且受各种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化感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群落的

    江苏农业科学 2022年13期2022-07-29

  • 3种圭亚那柱花草根系分泌物对杂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的途径向环境释放化感物质,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邻近或下茬植物萌发和生长的效应称为植物化感作用[1],其中根系分泌是化感物质释放的主要途径之一[2-3]。研究已表明,粮食作物可以通过根系分泌途径产生和释放化感物质来抑制杂草种子萌发和生长,如小麦(TriticumaestivumL.)根系分泌的DIMBOA(2,4-二羟基-7-甲氧基-(2H)-1,4-苯并噁嗪-3(4H)-酮)能抑制牛筋草(Eleusineindica(L.) Gaertn.)、苣荬菜(Son

    草地学报 2022年6期2022-07-08

  • 鱼腥草浸提液对两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化感作用影响
    154007)化感作用是指植物通过自身分泌某些次生代谢产物即化感物质,并将其释放在自身生长环境中,从而影响同一土地中的临近植物的生长发育[1-2]。大多数植物的品质与产量,会因化感物质的积累而产生影响[3]。前学术界已经对植物的化感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4-6]。鱼腥草为三百草科,蕺菜属野生植物,是认证的药食兼用植物[7],也是我国传承千年的中药材[8]。鱼腥草具有耐阴性强,适应性强等特点[9]。可以与短日照植物进行套种模式。目前,报

    中国林副特产 2022年1期2022-02-25

  • 杭州湾湿地围垦区42种草本植物化感潜力和优势度关系的研究
    年来,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对于群落结构形成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生态学研究者的重视[3-4].有研究表明,在植物群落演替和结构形成过程中,化感作用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中欧山地喀斯特地区两种伞形科植物可能通过其较强的化感作用而抑制了演替后期阶段物种的定居[5];中国北方退化草地优势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acaulis)[6]、黄土丘陵区演替先锋种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7]、退耕还草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铁杆蒿(Art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2-07

  • 水生植物化感作用抑藻研究进展
    水生植物对藻类的化感抑制作用,理解化感作用机理,不仅能指导水华的预防和控制,而且可以为生态不完全水体的功能群恢复提供物种选择和调控。本文总结了水生植物的化感作用及其作用物质、机理,并展望了今后水生植物抑藻的研究方向。1 水生植物化感抑藻作用1937年,H. Molisch首次提出了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这一概念,到1984年Rice在《Allelopathy》第二版中明确了植物化感作用的定义:植物通过将某种化学物质释放到环境中从而直接或间接

    生物学杂志 2021年4期2021-08-24

  • 青藏高原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水浸提液的化感抑草作用
    失[2]。植物的化感作用,是指植物通过一系列途径,向其所处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进而影响周围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截至目前,化感抑草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4个方面:利用植物的化感物质来开发相关的除草剂产品;利用作物的化感作用进行地面覆盖来控制杂草的萌发;利用含有化感基因的植物培育对杂草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种;利用在化感作物之间进行合理地间作或轮作来抑制杂草的生长发育等[3]。【前人研究进展】大量研究[4-8]发现对农田杂草具有化感作用的作物主要包括水稻、黑麦、大麦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07-22

  • 玉米秸秆的化感活性物质:对羟基肉桂酸类化合物和对羟基苯甲醛
    玉米秸秆中存在的化感物质是否具有除草活性,为有效利用该秸秆防除农田杂草并以化感活性物质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植物源除草剂提供依据。以小麦、生菜为受体植物,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对玉米(寿佳益)秸秆中所含有的可抑制植物生长的化感活性物质进行提取与分离,并测定活性物质对稗和反枝苋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对玉米秸秆的60%乙醇溶液提取物进行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相萃取物,且乙酸乙酯相对小麦和生菜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显著高

    杂草学报 2021年3期2021-01-17

  • 伴生种浸提液对黑心菊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化感效应的影响
    度,提高了收益。化感作用是指植物通过茎叶挥发、根系分泌、残体分解等方式向周围环境释放自身代谢所合成的特殊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对周围的植物或微生物发挥作用,进而对它们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或间接、有益或有害的作用[2-4]。大量研究表明,植物的化感效应能够影响植物自身或其他植物的生长、繁殖,且不同植物的化感效应程度、规律有所不同[5-7]。植物化感作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于规划绿化区域、建立合理的种植方式和土地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供体植物的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7期2020-08-18

  • 稗草种植液诱导对不同化感潜力水稻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的重要因素.利用化感控制田间杂草是重要的研究领域[1-5].利用水稻自身化感作用控制稻田杂草不仅可以减少除草剂的使用,而且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符合低碳生态农业发展方向,也是当前农业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与焦点之一[6].Dilday et al[7]首次在田间试验中发现对鸭跖草(Heterantheralimosa)具有化感作用的水稻(OryzasativaL.).然而,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未有化感水稻品种被成功地用于水稻生产,一方面是因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7-15

  •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这一现象被称为化感作用(Allelopathy),它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机制,有利于本物种在生存竞争中保持优势[1]。由于植物生长固定导致其无法避开由外界变化所引起的逆境胁迫,因此,植物一方面通过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反应来适应周边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通过形成化感物质并产生化感作用来影响邻近植物的生长发育,改变土壤微环境,从而使环境向着更适合自身生长发育的方向变化[2],这种影响既包括相互促进,也包括相互抑制。植物通过次生代谢(Sec

    生物技术通报 2020年6期2020-07-10

  • 稗草根系分泌物对水稻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的影响
    数模型预测。植物化感作用指植物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对另一种植物(包括微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7]。许多杂草和农作物对其他农作物都具有化感作用[8]。自从Dilday et al[9]发现水稻能对鸭跖草表现出化感潜力,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水稻化感潜力的研究。水稻主要通过分泌物影响杂草生长,从而起到化感作用[10]。水稻通过自身的化感作用可以抑制杂草,有效降低化学除草剂的使用,从而提高稻米品质,改善水质和降低土壤污染[11]。水稻和稗草之间存在相互识别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0年1期2020-06-02

  • 不同外源酚酸化感物质组合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文亮不同外源酚酸化感物质组合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李琳琳, 刘建国*, 燕鹏, 唐榕, 白志贵, 刘文亮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3为阐明不同外源酚酸类化感物质组合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化感效应,选择在棉花连作30年土壤中检测到的对-羟基苯甲酸(P-HA)、香草醛(VA)、阿魏酸(FA)3种酚酸类化感物质, 以田间自然状态下含量为处理浓度研究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酚酸化感物质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

    生态科学 2019年6期2019-12-24

  • 半夏化感物质浸提液对8种作物的化感效应
    一定浓度就会产生化感作用,是导致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主要因子之一[10-11]。很多研究者采用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试剂对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提取,但提取到的物质可能不是植物体释放到环境中具有化感活性的物质及种类[12-16]。在自然条件下,除水以外,不可能有其他溶剂将植物中的化感物质淋溶出来。为探明半夏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释放途径和构建高效的种植制度,以常用化感作用生物测试材料及其常见间作轮作作物为受试材料,研究半夏化感物质的来源、作用浓度和耐化感胁迫的作物

    贵州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2019-12-09

  • 水稻苗期根系形态特征与化感潜力的相关性研究
    50002)植物化感作用是指活体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从而能影响周围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生态学现象.这些次生代谢物称为化感物质,根系分泌是化感物质释放到环境中的主要途径[1].根系分布范围对其它植物的化感作用影响最早见于“胡桃树下不长草”的研究,周围植株的死亡线和黑胡桃根系的分布线是一致的[2],这主要是由于胡桃树叶片含有胡桃酚糖苷复合物,通过淋溶方式进入到胡桃树根际土壤后,分解为胡桃酚,进一步被氧化为毒性更强的胡桃醌[3].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植物的根部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12-04

  • 燕麦地上部分提取物对油菜的化感作用研究
    用作物本身潜在的化感作用防除杂草越来越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3-5]。化感作用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淋溶、挥发、根系分泌、残株和凋落物降解等途径向环境释放一些影响邻近生物生长发育,行为和种群生物学的化学物质,而这些物质会对邻近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害或有益作用,称为化感作用[6]。植物间的化感作用普遍存在于整个生态环境中,主要以化感物质为媒介对邻近植物产生化感效应[7]。作物化感作用的研究从现象的描述深入到对其化感物质的研究上。研究报道一些作物自身也能释放

    草原与草坪 2019年5期2019-11-19

  • 水杨酸和茉莉酸诱导水稻化感关键基因C4H的表达分析
    )【研究意义】“化感作用”(Allelopathy)是指植物(包括微生物)通过其本身产生并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对另一种植物(或微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相互排斥或促进的效应,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机制和对逆境的防御机制[1]。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是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础,也是减少化学品投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作物化感抗性品种的选育可提高其自身种质的抗逆性、提高生物防治效率,是减少化学品投入、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2]。以减少产量损失为目标的抗性育种(抗逆

    西南农业学报 2019年9期2019-11-11

  • 木薯器官及其腐解物水浸液对橡胶树白根病病菌的化感作用
    胶树白根病病菌的化感效果。结果表明:①根水浸液在处理后2~5 d均呈现出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不同浓度之间的化感效果差异不明显;叶水浸液在处理后2 d和5 d均有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处理后3 d和4 d,仅10和100 mg/mL的叶水浸液呈现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茎水浸液在处理后2~3 d的化感促进效果均不明显,但100 mg/mL的茎水浸液在处理后4 d和1000 mg/mL茎水浸液在处理后5 d呈现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②根腐解物水浸液化感抑制效果随处理浓

    热带作物学报 2019年1期2019-06-11

  • 对芒萁的化感活性及化学成分薄层的探讨
    1300)芒萁的化感活性及化学成分薄层的研究关系着芒萁应用效果的提升,对我国的经济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相关人员对芒萁的化感活性及化学成分薄层认识程度还不够,研究方式也还不够科学,而相关的理论研究也还不够成熟,所以,针对芒萁的化感活性及化学成分薄层的相关探讨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1 芒萁的化感活性近年来,国际范围内对芒萁的化感活性研究逐渐增多,而要想加深对芒萁化感活性的了解,就要从芒萁的化感性作用、应用以及芒萁的药理活性分析开始。1.1 芒萁

    现代园艺 2019年4期2019-03-11

  • 一种利用从桉木APMP 制浆废水中提取的化感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方法
    制浆废水中提取的化感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采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从APMP 制浆废水中提取化感物质, 抽提时有机溶剂和废水按照重量比1∶1~5 比例在pH=2~5 和pH=8~10 条件下分别抽提2~3 次,抽提后将有机相混合,浓缩至总有机相体积的1%~3%,得到的浓缩物即为化感物质有机溶剂溶解液;(2)然后在通氮保护情况下,在25~60 ℃温度下将化感物质有机溶剂溶解液进一步使有机溶剂挥发1~6 h,得到桉木APMP 制浆废

    天津造纸 2019年3期2019-01-17

  • 假苍耳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五种十字 花科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37年第一次提出化感作用,定义为植物或者微生物通过产生生物化学物质而影响其他植物的现象,并指出这种相互作用包括抑制作用和促进作用两方面[1]。1984年Rice[2]将化感作用定义进一步完善,植物或微生物通过释放代谢物质到环境中,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利或有害的作用称为化感作用。化感物质几乎存在于植物体的各个器官当中(根、茎、叶、花、果实),茎、叶器官所含化感物质最多,在植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且只有经过适当的途径才能从植物各器官

    草业学报 2018年9期2018-09-18

  • 植物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及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00083)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最常用的定义来自化感作用的经典著作《Allelopathy》第二版,将其定义为植物通过向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而对其他植物或微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利或不利影响的过程[1]。虽然2000多年前就已经发现植物化感作用的现象,但直到近半个世纪前,才开始系统地开展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2-4]。孔垂华等[5]对国内外植物化感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后,提出植物化感作用新的定义为一种活或死的植物通过适当的

    草业学报 2018年8期2018-08-18

  • 野生露珠杜鹃林不同分解层的土壤化感潜力
    阳 550025化感作用(Allelopathy)是影响森林天然更新的重要因子,植物群落天然更新与其化感作用存在密切联系[1- 2],土壤层中的化感物质对土壤环境和林木生长具有重要影响[3]。植物通过化感作用对其他植物(包括同一物种的其他个体)产生作用,增强本物种对其他物种的竞争力或自身对其他个体的竞争力,具有调节种群结构的作用[4- 5]。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是当前化学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它通过向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从而促进或抑制林冠层下及周围植物的生长和发

    生态学报 2018年13期2018-08-09

  • 水稻化感品种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反馈对伴生稗草的影响
    0166)竞争和化感是影响植物种间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无论是资源竞争,还是化感物质干扰,土壤生态系统都是重要的媒介之一。事实上,植物能够影响土壤生物和非生物的性质,反过来影响植物本身和其他植物的生长,这种现象称之为植物-土壤反馈[1]。植物-土壤反馈在植物种间关系、群落组成和演替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起重要作用[2-3]。在土壤生态系统众多生态因子中,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与植物生长关系最为密切,二者是调节植物-土壤反馈的重要因素[4-5]。植物化感特性不同的生

    河南农业科学 2018年5期2018-07-10

  • 樟树果实水浸提液对3种草坪草的化感作用
    22000)植物化感作用能影响植物的萌芽与生长,在群落演替、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1]。近年来,园林植物的化感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火炬树(Rhustyphina)[2]、天竺桂(Cinnamomumjaponicum)[3]、孔雀草(Tagetespatula)[4]均具有较强化感作用。香樟(Cannumomumumphoru)树冠宽广,枝繁叶茂,是良好的绿化树,又因四季常绿,能清除灰尘,吸收氯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在我国南方栽植广泛[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5期2018-05-21

  • 植物化感作用机理及其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分析
    化养护有限公司)化感作用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科学家提出,其对化感作用进行的定义主要可以概括为:各种类型植物中存在的生物化学物质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同时,此类相互作用具体涵盖有害以及有益2个层面。经由对植物化感作用的分析得出:植物化感作用主要是经由植物所生成的化学物质,进而到相应环境中,使得其他植物遭受到损害的一种作用。但基于现如今的相应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化感作用不仅具有有害的一面,也可以产生一定的相互促进效果。1 化感作用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作用就园林工程建设而言

    现代园艺 2018年22期2018-01-19

  • 植物化感作用控藻研究进展
    30032)植物化感作用控藻研究进展谢树莲1,王捷1,2,刘琪1,冯佳1,吕俊平1,石瑛2,李砧2(1.山西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2.太原师范学院 生物系,山西 太原 030032)淡水水体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引起的有害蓝细菌水华已经成为全球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利用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控制有害藻类水华已成为一种廉价且有效的控藻方法,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文章综述了不同水生和陆生植物对藻类的化感抑藻作用、不同的化感物质对不同水华藻类的抑藻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9-07

  • 水稻化感品种和非化感品种对稗草伴生的响应差异
    110166水稻化感品种和非化感品种对稗草伴生的响应差异孙备1,苏本卿1,郭伟1,王国骄1,周斌21.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2. 辽宁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6利用作物自身的化感作用控制农田杂草是生态安全条件下农田杂草综合防治的有效途径,但在水稻Oryza sativa和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种间关系研究中化感作用对资源竞争的影响常被忽略。通过研究田间稗草伴生条件下,水稻化感品种和非化感

    生态环境学报 2017年3期2017-06-05

  • 野菊根系分泌物的鉴定及其对三种植物的化感效应
    泌物所产生的主效化感物质。在此基础上,应用外源法测定2,4-二叔丁基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在4个不同浓度下对油菜(Brassica napus L.)、生菜(Lactuca sativa var. ramosa Hort.)、莴苣(L. sativa L.)3种化感敏感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菊根系分泌的主要化感物质有2,4-二叔丁基苯酚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且2,4-二叔丁基苯酚对3种植物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在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6期2017-04-26

  • 植物化感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
    11130)植物化感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陈 锋,孟永杰,帅海威,罗晓峰,周文冠,刘建伟,杨文钰**,舒 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态农业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1130)化感现象作为植物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方式,在农林业生产中广泛存在。合理利用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对于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化感物质可促进或抑制不同物种种子的萌发过程,这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群落的组成与分布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7年1期2017-01-17

  • 苜蓿及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的化感作用
    乌里胡枝子种子的化感作用刘秀艳,张智袁,赵 祥(山西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采用水浸提法制备了苜蓿根、茎叶及根际土壤的浸提液,在室内测定了浸提液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了苜蓿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发芽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2.5%浓度的苜蓿茎叶水浸提液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5%浓度及以上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浓度达到10%时达乌里胡枝子基本不能萌发。不同浓度的根浸提液和根际土壤浸提液对达

    草原与草坪 2016年5期2016-11-28

  • 植物化感抑藻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01306)植物化感抑藻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胡利静,肖艳翼,刘腾飞,胡鲲,杨先乐(上海海洋大学国家水生动物病原库,上海 201306)本文综述了具有化感作用的植物及化感物质的成分、化感物质的联合抑藻作用、化感物质抑藻的作用原理,并对化感物质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展望,为下步工作奠定了认识基础,对控藻药物的研发提供指导意义。植物;化感作用;抑藻;原理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水华和赤潮问题,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2]。例如

    水产养殖 2016年10期2016-11-23

  • 温度对不同叶龄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化感作用的影响
    雄野生稻及其后代化感作用的影响徐高峰申时才张付斗*张玉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昆明 650205;*通讯联系人, E-mail: fdzh@vip.sina.com)XU Gaofeng, SHEN Shicai, ZHANG Fudou, et al. Allelopathic response to different temperature conditions of wild rice (Oryzalongistaminata)

    中国水稻科学 2016年5期2016-10-25

  • 黄淮海地区不同小麦品种对雀麦的化感作用
    小麦品种对雀麦的化感作用李 琦,赵 宁,张乐乐,马 爽,王金信(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黄淮海冬小麦田常见杂草雀麦(Bromusjaponicus)化感作用的差异,采用培养皿琼脂共培法,研究了该地区42个主栽小麦品种对雀麦根长、芽长、根干重及芽干重的影响,并筛选出化感抑制作用较强的小麦品种,为小麦化感种质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以达到生态防控雀麦的目的。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雀麦根长、芽长、根干重的化感作用存在显

    麦类作物学报 2016年8期2016-09-21

  • 核桃凋落叶分解对3种作物生长、光合及抗性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物对核桃凋落叶化感作用的敏感性,筛选可能与核桃套作的作物。试验设置4.5(T1)、9.0(T2)和18.0 g·盆-1(T3)3个凋落叶添加水平,对照(CK)不添加凋落叶。结果表明:(1)核桃凋落叶在其分解过程中对3种受体作物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出抑制作用,随着凋落叶量的增加抑制效应逐渐增强,而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抑制效应呈减弱趋势;(2)凋落叶分解80 d时,各处理3种受体作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低于CK。各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年4期2016-08-08

  • 元宝枫叶水提液对三类作物的化感效应研究
    提液对三类作物的化感效应研究王欣然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广州510830)摘要:元宝枫叶水提液在大豆、绿豆种子的发芽与幼苗的发育方面,都表现促进作用;有关辣椒种子的发芽、株高、根长与幼苗鲜重的遏制程度与不同处理液含量之间,呈现显著水平的正比例函数关系,然而,在较小含量处理下(低于0.05g/ml),元宝枫叶水提液对辣椒生长能否还有遏制作用,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三类作物的不同组织对元宝枫叶化感效应的反应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地上部分敏感度大于地下部分.关键词:元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1期2016-07-23

  • 植物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简介
    生态学现象,称为化感作用。植物化感作用可以通过影响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来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反过来,化感作用又受到土壤肥力、气候条件、水分条件、病虫害等方面的影响。为此,了解化感物质进入土壤的途径和其作用机理,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有积极的意义。1 化感物质进入土壤的途径化感物质必须是经自然途径进入环境的化学物质,其主要通过植物地上部的淋洗和挥发、根的分泌以及植物残体的分解等途径向农业系统中释放,从而影响周围或后茬植物的生长

    生物学教学 2016年11期2016-04-10

  • Allelopathic Effect of Adzuki Bean Root Aqueous Extracts on Four Crops
    (大蒜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的比较)[J]. 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 of Agr and:Natural Science Edition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 40(2):116-120.[2]ZHOU YL (周艳丽),CHENG ZH (程智慧),MENG HW (孟焕文).Allelopathy of garlic root exudates on differen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年10期2015-12-14

  • 植物化感作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00102)植物化感作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拱健婷,张子龙(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化感现象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对生态系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综合近年的文献,试图对影响植物化感作用的重要因素进行总结,旨在为探究植物化感作用机制、合理利用化感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当前研究表明:1)遗传因素(供体种间差异、供体种内品种间差异、受体植物)影响植物的化感作用;2)植物生长阶段、不同营养器官化感物质的种类含量有差异,化感作用受此因素影

    生物学杂志 2015年3期2015-04-08

  • 水稻化感作用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有关水稻的化感作用的试验及探究越来越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化感作用是指一种具有生物 活性的植物通过其茎叶以挥发、淋溶、分泌以及分解等多种形式对植物周围的植物生长以及发育等产生 一定作用,致使被影响的植物发生化学及生物变化的自然现象。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发 展好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稻种植 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而其中运用生态学办法来增加水稻产量和质量成为我国水稻发展的重要途

    生物灾害科学 2015年2期2015-04-08

  • 化感胁迫诱导植物细胞损伤研究进展
    都 610101化感胁迫诱导植物细胞损伤研究进展马丹炜*, 王亚男, 王 煜, 张 红, 廖 颖, 何 兵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成都 610101化感胁迫(allelochemical stress)是指一种植物通过淋溶、挥发、根系分泌和残株腐解等途径释放化学物质,对另一种植物(包括微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伤害作用。有害化感物质对受体植物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影响根边缘细胞的形成过程和活性,改变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特性,破坏细胞内部结构,干扰细胞有丝分裂过

    生态学报 2015年5期2015-03-11

  • 化感作用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各国科学家对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植物本身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产生许多初生和次生代谢产物释放体外,这些物质可以影响其微生态环境,进而使周围的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发生相互排斥或促进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植物化感作用。早在1937年Molish[1]就提出了化感作用的概念,Rice[2]根据Molish的原始定义和基于对植物化感作用近40 a的研究成果,在《Allelopathy》第2版中将其较完整地定义

    中国森林病虫 2015年3期2015-01-25

  • 常见园林植物化感作用的初步评价
    潜力的开发。植物化感作用是植物通过淋溶、挥发、残体分解和根系分泌等方式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从而对周围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害或有利的作用[1]。系统研究园林植物的化感作用很有必要和意义:一方面,园林植物化感作用对于植物群落演替有着直接影响,同时也影响园林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发挥[2-3],基于化感原理提高园林植物的配置水平,有助于其园艺性状的充分表达。另一方面,由于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其化感作用必定丰富多样,在开发植物源除草剂或生长促进剂方面具有很大潜

    草业科学 2014年10期2014-12-24

  • 紫茎泽兰水浸液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化感效应分析
    受到破坏[5]。化感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它是植物通过淋溶、挥发、残体分解和根系分泌向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从而对周围植物(包括微生物)产生间接或直接的有害(化感抑制效应)或有利(化感促进效应)的作用[6-10]。Bais等研究表明,化感作用在生物入侵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1],因此,研究紫茎泽兰的化感作用,对有效控制其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的研究已有很多,证实紫茎泽兰能够释放化感物质,其化感作用大小与周围伴生植物、微生物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4年5期2014-12-02

  • 黄花水龙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藻毒素产生和释放的影响*
    的次生代谢物质(化感物质)控制藻类水华已成为水环境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课题( 啟鲜 鸣等,2005;胡洪营等,2006)。这是一种高效、安全、简便的生物抑藻技术,具有抑藻作用强、成本低、材料天然易得、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化感物质通常在自然条件下易降解,在生态系统中不会积累,对特定的藻类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从水生植物中提取化感物质施入水体进行藻类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生态意义。鉴于多数水华藻种均能产生一定量的藻毒素(Coddet al,2005),因此

    海洋与湖沼 2014年4期2014-03-09

  • 银胶菊对苘麻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8)银胶菊对苘麻化感作用初步研究陈业兵1, 刘伟堂2, 李增梅1, 邓立刚1, 董 崭1(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100; 2.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通过室内培养皿法,研究了银胶菊水浸提液对苘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根、茎、叶、花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强度存在差异,花、叶水浸提液对苘麻的化感抑制强度高于根、茎,且抑制强度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在20%浓度下,花、叶水浸提液完全抑制苘麻幼苗生长,

    杂草学报 2013年2期2013-10-24

  • 化感作用及其在杂草防除中的应用
    210014)化感作用及其在杂草防除中的应用石旭旭1,2, 王红春2, 高 婷1,2, 娄远来2(1.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5;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化感作用在植物界中广泛存在,在杂草防除方面潜力巨大。重点对化感作用的判定、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化感作用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杂草防除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对化感作用在杂草防除中的应用方式和应用潜力进行了探讨。化

    杂草学报 2013年2期2013-01-23

  • 利用化感物质防除杂草研究进展
    41001)利用化感物质防除杂草研究进展赵强1,董晓宁2,井伟龙2,赵海福2(1.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学院,甘肃天水741025;2.天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甘肃天水741001)该文阐述了化感作用的作用机理,国内外植物化感抑草的研究现状,进而指出了植物化感作用在抑制杂草方面的优越性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化感物质;杂草;研究进展杂草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造成农作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8期2012-08-15

  • 辣椒化感作用优势组分评价及GC-MS鉴定
    原因之一是辣椒的化感效应,辣椒根系分泌物对其自身有抑制作用,在根系分泌物的作用下,辣椒根系表现出逆境胁迫反应。李春龙等[3]研究表明,辣椒叶具有很强的自毒作用,根次之,茎最弱。然而关于辣椒化感作用(Allelopathy)与辣椒化感物质的报道却很少。本文运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值的方法,对连续收集法[4]、植株水浸提法、土壤原位收集法[5]3种方法收集到的辣椒化感作用物质的不同有机溶剂洗脱组分的化感作用指标进行了量化,指标包括辣椒种子的发芽率、种子发芽指数

    长江蔬菜 2011年18期2011-06-19

  • 化感物质的提取、分离及鉴定方法的研究
    业大学园艺学院)化感作用属于化学生态学的研究范畴,是一门新兴学科。化感作用的英文为 “Allelopathy”,源于希腊语“Allelon(相互)”和“Pathos(损害、妨碍)”。1937年Molish首先将其定义为:某种植物(包括微生物)生成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某种作用的现象。随着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对化感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和全面。1984年Rice在《Allelopathy》第二版中将其较完整地定义为: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环境中其他植物

    上海蔬菜 2010年4期201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