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烯

  • 1-辛烯-3-醇对禾谷镰刀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理
    趋势[3]。1-辛烯-3-醇,又名蘑菇醇,是主要存在于植物和菌类中的一种脂肪族不饱和醇。1-辛烯-3-醇毒性低、对环境无污染,已被列入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4],在食品及香精中均有广泛使用。作为信号分子,1-辛烯-3-醇主要参与植物细胞防御反应,在植物-草食动物相互作用和植物-植物相互作用中发挥作用[5]。此外,研究表明1-辛烯-3-醇对多种细菌及真菌均表现一定的抑菌活性,如Xiong Chuan等[6]发现1-辛烯-3-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

    食品科学 2023年18期2023-10-21

  • 石油管道输送用高效减阻剂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
    高达数百万的1-辛烯等长链α-烯烃聚合物能长时间保持优良的减阻效果[2],可用作石油管道输送用减阻剂。开发超高分子量聚1-辛烯的核心技术是催化剂的设计与优化,而烯烃配位聚合催化剂有茂金属催化剂[3-9]、高效Ziegler-Natta(Z-N)催化剂[10-14]和非茂金属催化剂[15-18]。其中,茂金属催化剂难以获得高分子量α-烯烃聚合物;高效Z-N催化剂催化长链α-烯烃聚合的报道较多[10],但Z-N催化剂活性组分含量低,聚合效率低;非茂金属催化剂在

    石油化工 2023年2期2023-03-15

  • 乙烯/1-辛烯连续溶液聚合及反应动力学
    共聚、乙烯/1-辛烯共聚,其中,乙烯/1-辛烯共聚聚乙烯产品因特有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而备受市场认可。目前,我国POE的生产尚未实现工业化,所需产品仍依赖进口。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国内很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且深入的研究[7-15],使POE国产化的进程不断提速,同时也指出了耐高温高共聚性能茂金属的设计与开发、高黏体系聚合反应工艺的研究、POE产品分子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是生产POE树脂的三大关键技术难题。本工作以茂金属催化剂Ph2C(C5

    石油化工 2023年2期2023-03-15

  • 溶液法聚乙烯装置1-辛烯的效能提升应用
    挥溶液法优势开发辛烯共聚产品[1],填补了国内空白,改变了我国辛烯共聚产品完全依靠进口的现状。但由于技术和设备原因,每个生产周期后,需排出约20 t粗1-辛烯到1-辛烯退料罐,粗1-辛烯杂质含量较高,无法作为共聚单体再次使用。长期生产下去,会造成粗1-辛烯的积累。如果粗1-辛烯能够得到充分的二次利用,对于减轻储存压力和降本增效都大有收益。因此我们提出,1-辛烯共聚生产时利用粗1-辛烯作为配制液体添加剂的溶剂,利用液体添加剂注入点在反应器下游,不会影响聚合反

    石油石化节能 2023年1期2023-02-12

  • 乙烯/1-辛烯溶液共聚合及产物性能
    、1-已烯、1-辛烯等)共聚而成的一类聚烯烃材料,常温下表现出橡胶的高弹性,高温下具备树脂的可塑性[1-2]。乙烯与1-辛烯共聚的POE(1-辛烯质量分数高于20%,密度 0.865~0.890 g/cm3)具有含规整短支链、不含不饱和链、与聚烯烃相容性好、高弹性、高强度、高伸长率、耐候性耐紫外线性好、耐低温性能优异、加工流变性能好的特点[3-5]。POE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低温性能,良好的可加工性及重复使用性能,主要作为抗冲击改性剂及增韧剂等,广泛用于汽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22年6期2022-11-16

  • 1-辛烯-3-醇对HT22细胞的神经毒性
    物来源,其中1-辛烯-3-醇(又名蘑菇醇)是食用菌的典型风味物质,其含量不同时会呈现出不同的风味,包括蘑菇、泥土、湿木头的气味。1-辛烯-3-醇单独研究时多被当作蚊虫引诱剂,对于动物大脑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损伤。有研究表明低剂量(体积分数0.1%)的1-辛烯-3-醇能通过降低多巴胺水平而导致黑腹果蝇的神经元变性,进一步的实验探究发现蛋白激酶B和应激活化蛋白激酶都可以防止与1-辛烯-3-醇暴露相关的多巴胺活性丧失,且与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激活有关

    食品科学 2022年13期2022-07-29

  • 高碳α-烯烃装置产品分离单元的方案设计与过程模拟
    1]。其中以1-辛烯作为共聚单体制得的聚乙烯,其抗撕强度和抗冲击强度是以1-丁烯为共聚单体的2倍。随着聚乙烯工业的发展,1-辛烯需求量快速增长,而目前国内仍没有能够稳定运行的1-辛烯生产装置[2],因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1-辛烯工业化生产工艺势在必行。中石化某公司成功开发了一种氮磷配位骨架的铬催化剂[4],由金属铬化合物与氮磷有机配体形成的配位化合物,对配位骨架以及氮和磷上的取代基进行变换,能够实现乙烯齐聚制备高碳α-烯烃时高选择性三聚、四聚,同时

    广州化工 2022年10期2022-06-14

  • 高碳醇选择性脱水合成长链α-烯烃研究进展
    中1-己烯和1-辛烯作为共聚单体被广泛用于生产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烯烃弹性体(POE)等,大大提升了聚烯烃产品的丰富程度[2]。相比于传统的共聚单体1-丁烯,1-己烯等长链α-烯烃使聚烯烃产品在拉伸强度、冲击强度、撕裂强度、抗穿刺和抗开裂等方面性能提升明显[3]。正因如此,市场对于长链α-烯烃的需求快速增长[4]。获取长链α-烯烃的方法包括乙烯多聚、石蜡裂解和烯烃分离等,这些技术存在原料限制大、产物分离困难等问题。作

    精细石油化工 2022年3期2022-05-27

  • 2-丁基-1,2-辛二醇的合成研究
    的2-丁基-1-辛烯为原料,在HCOOH和H2O2催化体系下,系统地研究2-丁基-1-辛烯合成2-丁基-1,2-辛二醇的羟基化反应,详细考察各反应条件对体系产物分布的影响,为煤基支链烯烃合成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奠定基础。1 实验部分1.1 试剂1-己烯(质量分数99.0%)、二氯二茂锆(质量分数98.0%)、甲酸(质量分数88.0%),购自上海阿拉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基铝氧烷(1.5 mol/L的甲苯溶液),购自成都化夏化学公司;过氧化氢水溶液(质量分数3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03-21

  • 1-辛烯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引入共聚单体1-辛烯,从而改变产物的主链结构和树脂的性能。深入研究1-辛烯对树脂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如冲击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的影响,并与进口料的力学性能指标进行对比,期望得到与进口料(牌号4150)性能相近的国内高抗冲超高专用料。1 实验部分1.1 实验试剂镁钛系Ziegler-Natta催化剂,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北京奥达分公司;乙烯,聚合级,杭州汇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氮气,高纯,上海申中气体有限公司;三乙基铝,纯度≥99.5%,Ako

    上海塑料 2021年3期2022-01-07

  • Streptomyces alboflavus TD-1产挥发性抑菌物质对黄曲霉菌生长及其毒素的抑制作用
    有研究发现,1-辛烯-3-醇和其他VOCs(如反式-2-己醛)是拮抗青霉菌和其他真菌的有效熏蒸剂[15-17]。作为一种食品级VOCs,1-辛烯-3-醇最初在真菌中发现,后来也在多种植物中发现[18-19],是植物细胞反应、植物-食草动物相互作用和植物-植物相互作用的信号分子[20],也是抑制丝状真菌萌发的信号化合物[15],但是,目前1-辛烯-3-醇作为一种挥发性信号化合物对其他真菌及其生理机制影响的研究并不深入。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

    食品科学 2021年18期2021-09-28

  • Co-Ni-B/SBA-15催化1-辛烯氢甲酰化活性研究
    催化剂应用于1-辛烯氢甲酰化,在H2:CO=1∶1、1 MPa、100℃反应5 h,转化率为42%,壬醛选择性87%,产物醛正异比9[5]。ZnO 纳米线负载0.006%Rh 单原子催化剂用于1-已烯氢甲酰化,醛选择性为86%,转化数显著提高[13]。不同预处理大孔SiO2负载Co 对1-己烯氢甲酰化活性影响显著;丙三醇预处理促进了Co 的分散,产物庚醛收率增大13 倍[3]。Co-PPh3@POPs 的1-己烯氢甲酰化催化性能显著优于Co@SiO2和Co

    燃料化学学报 2021年7期2021-08-15

  • 聚烯烃弹性体的结构表征
    、1-己烯、1-辛烯等)的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通常所说的POE主要是指乙烯-1-辛烯共聚物,这种弹性体具有一定的结晶度,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非常窄,密度较低[1-2]。目前,全球POE产能约2 600 kt/a。其中,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的牌号有30多种,产能1 156 kt/a,占全球产能的45.9%;其次是日本三井化学公司以及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2014年,韩国SK公司投产了200 kt/a的POE和聚烯烃塑性体装置,近年来,韩国LG化学公司也开发了POE生产技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21年2期2021-04-27

  • 辛烯与石墨烯复合改性橡胶沥青及其OGFC混合料性能评价
    面的研究。掺入聚辛烯能与橡胶沥青中的硫元素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网状结构,从而改善橡胶胶团颗粒的交联度,增强橡胶颗粒之间的有效粘结,改善橡胶沥青延展性,并防止储存离析。本研究将聚辛烯与石墨烯按一定比例掺入橡胶粉改性沥青中,研究其对橡胶沥青的增粘、增韧作用,并将聚辛烯、石墨烯复合改性橡胶沥青应用于OGFC混合料,为聚辛烯复合石墨烯改性橡胶沥青在高粘改性沥青的应用提供借鉴。1 试 验1.1 原材料(1)聚辛烯:德国赢创工业集团(EVONIK)生产,白色晶体,相对分

    新型建筑材料 2021年1期2021-02-23

  • Ni/γ-Al2O3还原条件的优化及其催化辛烯醛加氢反应性能研究
    基-2-己烯醛(辛烯醛)加氢3步完成。全球几乎98%的辛醇产能采用丙烯羰基合成法生产。国内辛醇产能2020年预计达到216 万t/a[1]。目前大多在CuO-ZnO催化剂上通过气相加氢反应实现,生产能耗高[2]。开发经济高效且环境友好的辛烯醛加氢催化剂很有意义。Singh[3]采用二氧化硅负载Ⅷ族金属催化柠檬醛选择性加氢为不饱和醇,发现Os和Co对CO键的加氢选择性高,Ni和Pd对CC键的加氢选择性高。戚蕴石等[4]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评价了其催化异丙叉丙

    精细石油化工 2020年5期2020-10-17

  • 序列分布导向的CGC催化乙烯与1-辛烯共聚过程建模
    -烯烃可以是1-辛烯、1-己烯和1-丁烯,但狭义上POE 仅指乙烯与1-辛烯共聚物。目前尚无POE 国产化技术的报道,其重点和难点在于催化剂共聚行为预测和POE 链结构的精准调控。国际上尽管POE 已经工业化并且涌现了各种结构的CGC催化剂[6-8],但是关于CGC 催化烯烃聚合反应动力学的报道较少。Young等[9]研究了CGC-Ti/MAO 体系催化乙烯均聚过程聚合条件对产物收率和平均分子量的影响。 Wang 等[10]针对CGC-Ti/MMAO 在C

    化工学报 2020年2期2020-04-06

  • 正丁醛缩合制辛烯醛的两种工艺对比研究
    255400)辛烯醛(EPA),又名2-乙基-2-己烯醛,是生产异辛醇的原料。采用戴维低压羰基合成法生产辛烯醛的工艺路线如下:原料合成气和丙烯在一定温度、压力和铑基催化剂条件下,首先生成正、异丁醛混合物,经正异构分离塔分离后的正丁醛,在碱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生成辛烯醛,最后经加氢、精馏后,得到辛醇[1-3]。对于正丁醛缩合制辛烯醛,基于工艺流程特点又可分为两种工艺:一种是采用两台釜式反应器串联操作,本文将以国内某装置甲为例说明;另一种是采用一台

    化肥设计 2019年5期2019-10-28

  • H4SiW12O40@MIL-100(Fe)的制备及催化正丁醛自缩合反应性能
    正丁醛自缩合合成辛烯醛(2-乙基-2-己烯醛)是工业生产辛醇(2-乙基己醇)的重要反应步骤之一。该反应属于典型的羟醛缩合反应,既可以被酸催化也可以被碱催化[1]。工业上通常采用强碱的水溶液催化该反应,虽然可以获得较高的辛烯醛收率,但存在生产成本高、含碱废水排放量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2-3]。所以,开发环境友好型固体催化剂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杂多酸作为一种固体酸催化剂,具有腐蚀性小、对环境友好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到酸催化反应中。本课题组陈翠娜等[4]研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9年4期2019-08-01

  • 分子结构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荷载多酚行为影响的研究
    。通常以脂肪酸和辛烯基琥珀酸酐作为长链脂肪酸的供体。它们的亲水基团为糖基,疏水基团为长链脂肪酸。除具有表面活性外,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安全性等优点[2]。研究报道中,作为多糖基类表面活性剂与单糖和寡糖类表面活性剂相比,不仅能够形成分子间自聚集体,而且还能形成分子内自聚集体。它们在稀溶液状态下,仍能保证一定的乳化效果[3],还具有更好的分散、乳化、增稠和稳定性能。目前,亲水性胶体包括淀粉[4]、菊粉[5]、透明质酸[6-8]、魔芋葡甘露聚糖[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年10期2019-05-09

  • 对辛醇硫酸色度影响因素的探讨
    介缩合系统生成的辛烯醛先与从辛醇精馏塔来的重组份混合,然后进入气相加氢蒸发器两层填料较低的一层,其余的辛烯醛被喷淋到上层填料床。辛烯醛进料经加热后与热的循环气流接触并部分蒸发。重组份从气相加氢蒸发器底部排出。循环气和气态辛烯醛,经过转化器进料加热器加热到露点以上,然后进入转化器。转化器是一固定床管壳反应器,反应物沿着装有催化剂的管子上升。因为加氢反应是一放热反应,产生的热量被连续进入转化器壳程的冷凝液吸收产生0.25MPa蒸汽。反应产物首先在气相加氢换热器

    天津化工 2018年6期2018-12-14

  • 正辛烷和1-辛烯在CeY分子筛上吸附的分子模拟研究
    ]。本课题以1-辛烯、正辛烷在催化裂化过程中Ce离子改性Y分子筛上的吸附为研究主体,利用巨正则蒙特卡洛(GCMC)的方法和分子动力学(MD)[11-12]方法探究正辛烷、1-辛烯在CeY分子筛上吸附扩散的行为,为实验提供理论支持。1 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1.1 分子筛模型的建立利用Accelrys公司的Material Studio 5.5软件数据库建立Y型分子筛骨架结构,其结构参数为:空间群为Fd-3,晶胞参数a=b=c=2.502 8 nm,α=β=γ=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8年11期2018-11-13

  • 辛烯基胆固醇液晶衍生物合成与相变研究
    )。胆固醇;7-辛烯酸;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二氯乙烷;氯化亚砜;四氯化碳;碳酸氢钠;乙酸乙酯等,以上所有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1.2 对-7-辛烯羰氧基苯甲酸的合成合成 7-辛烯酰氯:向250 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22.0 mL的7-辛烯酸、2 滴N,N-二甲基甲酰胺和11.0 mL的氯化亚砜,在三口瓶上装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导气管,通氮气保护,在油浴中加热回流1.5 h,减压蒸出过量的氯化亚砜,得到黑色液体,直接用于下步反应。1.3 对-7-辛烯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10-16

  • 14 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挥发性香味成分分析
    较高的成分有1-辛烯-3-醇(32.98%~90.58%)、三辛酸甘油酯(1.25%~20.56%)、正己醛(0.03%~13.51%)、3-辛酮(0.34%~6.51%)和苯甲醛(0.26%~6.45%)等。在41 种挥发性化合物中有8 种化合物仅在个别样品中被检测到,占总峰面积的2.54%;此外,正己醛、2-丁基-2-辛烯醛、1-己醇、1-辛烯-3-醇、正辛醇、2-辛烯-1-醇、3-辛酮和1-辛烯-3-酮8 种挥发性香味成分是14 种侧耳属食用菌所共有

    食品科学 2018年16期2018-08-31

  • 辛烯与硫磺复合改性橡胶沥青的性能
    Puga等使用聚辛烯对橡胶沥青进行改性,发现它能与橡胶颗粒中的硫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网状结构,此时橡胶沥青高温及抗离析等性能均得到改善,但该反应会造成橡胶颗粒过分脱硫柔化,使弹性成分减少,沥青低温性能降低[18]。另有研究认为将硫磺加入橡胶沥青能控制其脱硫反应,因此可尝试采用聚辛烯与硫磺复合改性提高橡胶沥青的技术性能,故本文制备不同类型复合改性橡胶沥青,研究聚辛烯和硫磺掺量对其高温性能、存储稳定性和弹性恢复能力等的影响规律。1 试验概况1.1 原材料(1)沥青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8年2期2018-04-24

  • 辛烯基琥珀酸酐纤维素酯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400715)辛烯基琥珀酸酐纤维素酯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田俊青,赵丹,马小涵,赵天天,邓婧,刘雄*(西南大学 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甘薯渣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成分,利用超声波辅助酶水解,碱解和酸解的方法提取纤维素,将甘薯渣中的纤维素利用DMAc/LiCl均相体系与辛烯基琥珀酸酐对其进行改性。该研究以纤维素为原料,采用CCD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研究mDMAP/m纤维素、nOSA/n纤维素、反应温度、反应时间4个因素对辛烯基琥珀酸酐纤维素酯取代度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年11期2017-11-27

  • 银杏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及消化性能评价
    11816)银杏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及消化性能评价郑 义1,2张焕新1苏怡乐1刘 萍1丁 宁1姚 成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1,泰州 225300)(南京工业大学2,南京 211816)以银杏淀粉为原料,对水相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在辛烯基琥珀酸酐添加质量分数为3.0%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淀粉乳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制备银杏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最佳

    中国粮油学报 2017年10期2017-11-11

  • TiCl4·DNBP·MgCl2/TEA催化体系下己烯辛烯共聚合研究
    A催化体系下己烯辛烯共聚合研究刘明超,高明智,徐志鹏(中国石化 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 1 0 0 0 1 3)以TiCl4·DNBP·MgCl2型催化剂为主催化剂、三乙基铝为助催化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研究聚合条件对1-己烯和1-辛烯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在线IR对聚合反应过程进行实时监测,考察了主催化剂用量、铝钛摩尔比、共聚单体体积比、聚合温度等对聚合产物Mw及聚合转化率的影响,并采用XRD,TG,DTG,1H NMR等方法对聚合产物进行表征。实验

    石油化工 2017年8期2017-09-18

  • 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制备工艺研究
    裴绍林,陈景鑫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制备工艺研究裴绍林1,陈景鑫2(1.北大荒黑土薯业有限公司,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2.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阐述了玉米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制备工艺过程,以辛烯基琥珀酸酐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pH值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制备工艺为辛烯基琥珀酸酐添加量2%,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3 h,反应pH值8.5,交联反应时间4 h,产品取代度0.019。辛烯基琥珀酸酐;硫酸铝;取代度;疏水性辛烯

    农产品加工 2017年12期2017-07-31

  • 响应面法优化制备戊烯/辛烯/十二烯共聚物减阻剂
    法优化制备戊烯/辛烯/十二烯共聚物减阻剂马艳红1,陆江银1,胡子昭1,魏生华2(1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2中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南平分公司,福建南平353000)采用溶液聚合法,选用Ziegler-Natta催化剂,将1-戊烯作为单体之一,合成了1-戊烯/1-辛烯/1-十二烯三元共聚物减阻剂,通过核磁共振仪(13C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计(FT-IR)、X射线衍射(XRD)对聚

    化工学报 2017年5期2017-05-23

  • 氨基酸型两性膦配体-铑催化剂催化高碳烯烃均相氢甲酰化反应规律的研究*
    限责任公司;1-辛烯:德国ABCR公司;1-癸烯、1-十二烯、1-十四烯、四丁基氢氧化铵(质量分数25%的甲醇溶液):上海晶纯试剂有限公司;十二烷基苯磺酸:日本梯希爱化成工业发展有限公司;三乙胺: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膦配体L1和L2按照文献[11]合成;合成气[V(H2)∶V(CO)=1∶1]:青岛合利气体有限公司;以上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溶剂经无氧无水处理后使用,实验操作均在Schlink真空线上进行。不锈钢高压反应釜:50 mL,大连理工大学;气相

    化工科技 2017年3期2017-03-15

  • 丁辛醇装置影响辛烯醛收率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丁辛醇装置影响辛烯醛收率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石兰英,崔鹏,王金芳(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项目采用英国戴维公司低压羰基合成丁辛醇技术,其中丁醛缩合反应尤其重要,本文概述了缩合反应的原理及相关工艺过程,以及影响缩合反应丁醛转化率、辛烯醛收率的各种因素,并结合实际生产分析研究其相关性。缩合反应;碱浓度;进料温度;醛水比;丁醛转化率;辛烯醛收率1 丁辛醇缩合反应工艺简介1.1 缩合反应原理丁醛是一类极具反应活性的化合物,会发生五种最基本的

    天津化工 2016年5期2016-11-17

  • 一种由2-辛烯制备正壬醇的工艺
    074一种由2-辛烯制备正壬醇的工艺曾天宇1,杨海涛1,舒畅2,张志鹏2,奚强2* 1.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2.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以2-辛烯及合成气为原料,甲苯为溶剂,乙酰丙酮二羰基铑与三齿膦配体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经氢甲酰化反应合成了中间产物正壬醛;正壬醛经兰尼镍氢化还原制得正壬醇.确定了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等的最佳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对于氢甲酰化反应,当底物质量分数为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6年2期2016-09-27

  • La-Al2O3催化正丁醛自缩合合成辛烯醛反应
    正丁醛自缩合合成辛烯醛反应刘肖红,王毅,安华良,赵新强,王延吉(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绿色化工与高效节能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30)辛醇(2-乙基己醇)是一种重要的增塑剂醇。正丁醛自缩合合成辛烯醛是工业生产辛醇的重要步骤之一。为克服工业正丁醛自缩合反应因使用强碱水溶液催化剂所带来的设备腐蚀、污染环境、生产成本高等缺点,采用La改性γ-Al2O3催化剂(La-Al2O3)催化正丁醛自缩合反应。首先研究了制备方法和制备条件对La-Al2O3催化性能的

    化工学报 2016年5期2016-08-22

  • 不同结构C8烃在H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与裂化研究
    研究了正辛烷、正辛烯、环辛烷和环辛烯4种不同结构C8烃在H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及催化裂化性能.结果表明, 烃分子的类型和尺寸影响其在分子筛上的吸附与转化性能,受分子筛孔道尺寸的限制,未能进入分子筛孔道的环辛烷没有发生吸附和催化裂化反应,而环辛烯分子通过与分子筛孔道中的极性表面和质子酸中心的强作用进入孔道,能进入分子筛孔道的正辛烷和正辛烯的催化裂化程度与其被吸附固定性能相一致.烃结构;HZSM-5分子筛;吸附;脱附;催化裂化0 引 言以固体酸为催化剂的催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6年4期2016-07-01

  • 耐热耐候性阻燃橡胶绝缘电缆料
    8~14,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辛烯单体的质量分数为0.2~0.3) 15~21,气相法白炭黑 3~6,氢氧化铝 15~19,煅烧陶土 13~18,钛白粉0.5~1,超细滑石粉 4~7,氧化锌 1~2,活性氧化镁 0.5~1,800#石蜡基橡胶油 5~8,微晶蜡 1~2,环保稳定剂 0.3~0.6,防老剂405 0.5~0.8,硫化剂DCP 1~2,促进剂TAC 1~1.5。该发明有利于无机粉体添加均匀,连续硫化温度为190~210 ℃时绝缘电缆料仍能保

    橡胶工业 2016年9期2016-02-24

  • 酸处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的工艺及应用研究
    312500)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是一种具有亲水亲油性质的变性淀粉,最初由Caldwell和Wurzburg研制成功,并于1949年2月18日申请美国专利[1]。1972年美国将该产品列入食品化学品手册,1997年中国批准其为食品添加剂。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价认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安全性高,日允许使用量无特殊规定,使用范围无限制[2]。美国FDA也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归为一般公认安全(GRAS)产品。GB 28303-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

    化工管理 2015年17期2015-12-22

  • 基于Aspen Polymer的1-辛烯齐聚物加氢反应研究
    5]。本文对1-辛烯齐聚物加氢反应进行了研究。虽然很多高等院校对此聚合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但是对于1-辛烯齐聚物加氢反应的计算机模拟报道较少。本文采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olymer对1-辛烯齐聚物加氢反应进行了模拟,并确定了加氢反应的最佳操作条件。1 计算机模拟(1)反应建模 本研究采用间歇反应器模块(RBatch)对1-辛烯齐聚物加氢反应进行研究,物性方法采用有规双液方程(NRTL)和Flory–Huggins (FH)模型组合的Poly N

    化工管理 2015年25期2015-12-21

  • 会东县不同品种块菌挥发性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挥发性成分为1-辛烯-3-醇、苯乙醛、反-2-辛烯醛。假凹陷块菌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1-辛烯-3-醇和苯乙醛;夏块菌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1-辛烯-3-醇、苯乙醛、反-2-辛烯醛、苯甲醛和己醛;印度块菌和会东块菌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1-辛烯-3-醇;凹陷块菌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1-辛烯-3-醇、苯乙醛、反-2-辛烯醛、己醛和3-辛酮;波氏块菌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1-辛烯-3-醇、反-2-辛烯醛和3-辛酮。块菌;挥发性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主

    食品科学 2015年18期2015-10-18

  • 氢气对铬系催化剂催化乙烯四聚制1-辛烯的影响
    ,1-己烯和1-辛烯等高级线型α-烯烃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用途日趋广泛,市场需求也大幅增加。1-辛烯是生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重要共聚单体,以1-辛烯为共聚单体得到的聚乙烯比1-丁烯和1-己烯为共聚单体得到的聚乙烯具有更好的光学性能、机械加工性能、抗撕裂性能和抗冲性能[1]。另外,1-辛烯也可用于制备聚α-烯烃润滑油以及航空、耐燃烧和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高级润滑油。2004年,Bollmann等[2]开发了Ph2PN(i-Pr)PPh2(PNP

    石油化工 2015年8期2015-05-14

  • 应用1-辛烯涂层与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的苎麻纤维疏水性能改性
    620)应用1-辛烯涂层与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的苎麻纤维疏水性能改性蒋亚君1,邱莹丹1,王霁龙1,章 倩1,2,邱夷平1,2(1.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2.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20)为提高苎麻纤维与聚丙烯(PP)之间的界面相容性,采用1-辛烯涂层结合常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技术对苎麻纤维表面进行疏水性改性,并研究了改变2种方法的处理顺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改性前后苎麻纤维的表面形态、润湿性、表面化学成分及苎

    纺织学报 2015年6期2015-03-10

  • 硅胶键合膦的制备及其对铑络合物催化1-辛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
    铑络合物催化1-辛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张晓亚 郑从野 郑学丽 付海燕 袁茂林*李瑞祥 陈 华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有机金属络合催化研究所,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4)以硅胶为载体,采用键合接枝法将2-(二苯膦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DPPES)共价键合于硅胶表面,制备了性能优良的硅胶键合型膦配体(以SiO2(PPh2)表示).以SiO2(PPh2)为配体,Rh(acac)(CO)2(acac:乙酰丙酮)为催化前体,负载铑膦络合物催化剂(S

    物理化学学报 2015年4期2015-01-04

  • 乙烯四聚用Cr(Ⅲ)系催化剂配体的研究进展
    速发展,全球1-辛烯的年均需求量逐年增加[7]。自从Bollmann等首次报道乙烯四聚制备1-辛烯以来,该研究方向已经成为一个热点。乙烯四聚所用的催化剂中,Cr(Ⅲ)系配体因其优越的催化性能而引起重视,研究人员试图合成不同类型的配体结构以及尝试在配体的N,P原子上连接各种取代基,以改变配体的配位环境来提高催化剂的性能。本文主要综述了不同类型的Cr(Ⅲ)系催化剂配体的研究进展。1 PNP型配体1.1 单核PNP型2004年,Bollmann等[8]合成9种单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4年3期2014-11-20

  • 间歇式合成辛烯基琥珀酸酐的动力学研究
    )在高压釜中合成辛烯基琥珀酸酐(OSA)时,由于其装料和歇料都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在工业上属于间歇式反应。间歇式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料间歇加入与取出,反应物料的温度和浓度等操作参数随时间而变,不随空间位置而变,所有物料质点在反应器内经历相同的反应时间。间歇式合成辛烯基琥珀酸酐存在反应副产物多、后期提纯比较复杂、产率不太高的缺点。为此,有必要对反应速率和反应历程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基于目前国内外对该过程动力学研究未见报道,对该过程的动力学进行研究,期望为工业化生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4年4期2014-04-04

  • 丙烯酸异辛酯与1-辛烯的共聚研究
    者主要研究了1-辛烯和丙烯酸异辛酯的共聚,为了避免易聚的丙烯酸异辛酯在反应中迅速发生自聚,实验选择了较为惰性的过氧化物类引发剂,并对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投料比对聚合物产率和性能的影响做了考察。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丙烯酸异辛酯,工业级,溧阳市开拓者化学技术服务中心;1-辛烯,工业级,天津海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过氧化二叔丁基(w=97%)、过氧化二异丙苯(w=98%)、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w=98%),阿拉丁试剂。岛津LC20A高效液相色

    精细石油化工 2014年3期2014-03-14

  • 羟丙基辛烯基复合改性蜡质玉米淀粉的性质*
    ,510640)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作为一种安全性高的乳化增稠剂,已被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的主要国家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它所特有的同时亲水和亲油的性质、使其在微胶囊壁材应用方面能够获得良好的包埋效果[1]。然而该产品的生产技术含量高、工艺路线较复杂,关键技术多被国外大型企业所掌控[2-5]。我国对此类产品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国内生产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产品存在着乳化性能不稳定、包埋表面油偏高等一系列的问题。本实验拟对蜡质玉米淀粉进行羟丙基醚化和辛烯基酯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年8期2013-11-19

  • 1-甲基-3丙酸咪唑硫酸氢盐在烯烃环氧化中的应用
    氧化剂,将以1-辛烯为代表的烯烃转化成相应的环氧化物的反应。结果表明,当离子液体用量为0.5 mmol,30%双氧水3 mmol,反应时间15 min,反应温度5 ℃,1-辛烯的转化率达到99%以上,1,2-环氧辛烷的选择性达到92%。表明该催化体系对烯烃环氧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反应结束后,因产物不溶于离子液体而分层,通过倾倒即可分离。1 实验部分1.1 离子液体结构离子液体 1-甲基-3-丙酸咪唑硫酸氢盐(简称[C1imCH2CH2COOH]HSO

    当代化工 2013年11期2013-11-05

  • 糖蜜制备环保手洗型餐具洗涤剂的研究
    用糖蜜中的糖类与辛烯基琥珀酸酐反应制备辛烯基琥珀酸糖酯,对其性质进行研究,并以辛烯基琥珀酸糖酯为主要活性成分复配手洗型餐具洗涤剂,对该餐具洗涤剂的性质和去污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辛烯基琥珀酸糖酯稳定性良好,具有较好的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以辛烯基琥珀酸糖酯为主要成分制备的手洗型餐具洗涤剂具有适宜的黏度,良好的起泡性和去污力,符合国标中餐具洗涤剂的要求.甘蔗糖蜜;绿色环保;餐具洗涤剂;去污力*王振兴,男,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农林产品资源开发与利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3年6期2013-09-19

  • 非晶态玉米淀粉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化
    34)0 引 言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是一种化学改性淀粉,可以由淀粉和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在弱碱性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制得。该产品具有油水两亲的性质,在水包油型乳浊液中具有特殊的乳化稳定性,并且在低温贮藏期间具有良好的黏度稳定性及全面改善组织结构的特性[1],这些优点使它成为新型的食品乳化剂和增稠剂,被广泛应用于药品、化妆品、纺织、造纸和乳胶涂料等行业[2]。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已成为变性淀粉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3]。淀粉是一种天然多晶聚合物,结晶区域的结构较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3年1期2013-09-19

  • 石化院两成果获发明专利
    制备和应用。1-辛烯、1-己烯等线性α-烯烃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中间体,尽管1-辛烯、1-己烯在化学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目前还没有乙烯齐聚高选择性合成1-辛烯和1-己烯的技术。传统的乙烯齐聚技术得到的齐聚产物中的1-辛烯和1-己烯含量不高。为此,石化院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乙烯齐聚的铬系催化剂体系,通过选用两种配体使1-辛烯和1-己烯的选择性提高,催化剂活性提高。该铬系催化剂两种配体的作用,使乙烯三聚和四聚反应同时发生,从而有利于高选择性地生成1-辛烯

    当代化工研究 2013年8期2013-08-15

  • 脱氢枞胺磷钨酸盐催化1-辛烯的氧化反应研究
    磷钨酸盐催化1-辛烯的氧化反应研究颜 芳,王小淑,黄道战,朱守记,蓝虹云(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林产化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8)以脱氢枞胺(DHA)与Keggin型磷钨酸(HPW)反应制备脱氢枞胺磷钨酸盐(DHPW),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以催化H2O2氧化1-辛烯为探针反应,考察脱氢枞胺磷钨酸盐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脱氢枞胺磷钨酸盐具有氧化-酸双功能催化作用,能催化H2O2氧化1-辛烯生成1,2-环氧辛烷、1,2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3年3期2013-07-18

  • 钯的二亚胺催化剂催化1-辛烯乳液聚合
    胺催化剂催化1-辛烯乳液聚合李瑛琦1,闫新华2,石艳1*,付志峰1,杨万泰1(1.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 100029;2.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市 102617)以钯的二亚胺为催化剂,在乳液体系中催化1-辛烯均聚合及1-辛烯与丙烯酸甲酯(MA)共聚合。通过光散射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凝胶渗透色谱仪、核磁共振谱仪测定了聚合物的粒径、熔点、相对分子质量,表征了其结构。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乳液体系中可以催化1-辛烯均聚合及1-辛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2年5期2012-12-23

  • 木薯淀粉与交联酯化木薯淀粉理化性质比较
    联淀粉(CS)、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和辛烯基琥珀酸交联淀粉酯(COSAS)的颗粒形态、粒径分布、透光率、蓝值、黏温性、耐酸耐碱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4种淀粉的颗粒形状均呈尾端内凹或空心的半球形,粒径差异不显著,CS、OSAS和COSAS颗粒表面与NS相比较为粗糙。4种淀粉透光率大小依次是:NS>OSAS>COSAS>CS;随着交联度与取代度的增加,CS、OSAS、COSAS的蓝值变小。NS糊黏温性与耐酸耐碱性均较差,CS糊黏温性与耐酸耐碱性

    中国粮油学报 2012年3期2012-11-17

  • 首批国产辛烯乙烯共聚物下线
    一直被国外垄断的辛烯乙烯共聚产品在抚顺石化公司乙烯化工厂试生产成功,达到国际标准的PE—RT管材料及膜料两种产品顺利下线。作为国内唯一的辛烯乙烯共聚装置,此次开车成功改写了辛烯乙烯共聚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此前国际上能够生产辛烯乙烯共聚产品的只有8家国外公司,国内尚无生产厂家。这次抚顺石化乙烯化工厂生产的以辛烯共聚单体产品可以作为PE—RT管材和高档包装膜料的原料。PE—RT作为地热采暖管材,具有良好的柔韧性、高热传导性和耐压性,是一种节能环保型的塑料管

    河南化工 2012年19期2012-08-15

  • 羧甲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衍生物的制备及影响因素分析
    。国内外对羧甲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研究不是很多,其中国内陈均志等人对水相体系中制备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进行了研究[2]。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各因素与羧甲基烯基琥珀酸淀粉衍生物取代度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探讨,期望为进一步研究制备高取代度羧甲基烯基琥珀酸淀粉衍生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设备1.1 主要材料试验所用的材料主要有:玉米淀粉(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一氯乙酸(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氢氧化钠(开封化学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2011-12-08

  • 蜡质玉米淀粉的双重酯化改性及其在油脂微胶囊化中的应用
    经乙酸酐乙酰化和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得到乙酰化取代度为0.0768,酯化取代度为0.0284的乙酰化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将合成的乙酰化辛烯基琥珀酸蜡质玉米淀粉酯作为乳化剂应用于油脂微胶囊化中,制备出包埋率达95.71%的粉末油脂产品。蜡质玉米淀粉,乙酰化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微胶囊化,粉末油脂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蜡质玉米淀粉 德州福源生物淀粉有限公司;氢氧化钠、无水乙醇、乙醚、浓氨水、盐酸、沸程30~60℃石油醚、乙酸酐(以上均为分析纯)、辛烯基琥

    食品工业科技 2011年12期2011-11-02

  • β-聚葡萄糖酯化与性质表征及其在油脂微胶囊中的应用
    以β-聚葡萄糖和辛烯基琥珀酸酐为原料,采用湿法工艺制备辛烯基琥珀酸β-聚葡萄糖酯。合适的制备工艺为底物质量分数60%、酸酐添加量为3%、pH8.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h,产物取代度为0.0209;辛烯基琥珀酸聚葡萄糖酯具有优越的水溶性、冻融稳定性和良好的乳化性,水溶液的黏度低。作为乳化剂在油脂微胶囊化应用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微胶囊制品表面油含量低(1.35%),包埋率高(93.5%),电镜分析呈表面光滑,无裂缝的球形。β-聚葡萄糖;辛烯基琥珀酸β-

    食品科学 2010年18期201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