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歌

  • 现代哀歌的“不可能”与重振
    陈 芳传统哀歌的吟唱只能留在田园牧场。时空流转,20世纪的战场飘荡着时隐时现的枪声。因失丧而生的哀痛,已经不能通过赞美至高的存在而获得安慰:旧有形式不再稳定,哀悼已然不再可能。随着现代性失丧的持续扩张与蔓延,人们开始质疑既有的悲悼伦理。哀痛之后无赞美,缺乏终极关怀的安慰已无实际效用。由于不能对具体性“失丧”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而产生的焦虑和忧郁,使悲悼的伦理意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回忆引发哀痛的失丧经历,本身就面临着真实的叩问。哀悼行为成为了一场关于记忆的离题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23年2期2023-03-22

  • 哀歌的传奇、叹息与记录 ——评聂权诗集《富春山教》
    诗中一直隐匿有“哀歌”传统。哀是一种物哀的叹息,本质是博爱、宽广、哀叹的泛灵论。歌即一种不自觉滋生、外化、内化的兴,是视觉和韵化的双重产物。汉乐府中哀歌就有一定数量存在,如《古歌》中,“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长歌行》中,“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白头吟》《十五从军征》等等诗作中都有哀歌之叹息的特点。在古典诗歌中,兴是诗人对物象的主动投射,也是情在幻化空间和想象力思维中具有良好触感的条件之一,它保

    山西文学 2022年10期2022-12-16

  • 愤怒与毁灭 ——城市哀歌作为一个文类的发展过程
    生,就要通过唱诵哀歌来平息神的愤怒,祈求一切恢复正常。“愤怒与毁灭”这一母题,在苏美尔-阿卡德文学,尤其是古巴比伦文学中很常见。哀歌就是以这一母题为中心创作的特殊文体。它用于特定的宗教仪式,由特定歌者唱诵,以平息神的愤怒。“因为神的愤怒是发生灾难的原因,所以只要平息了神的愤怒,灾难就会消失。”这其中的逻辑看似简单,但解决方法却由特定的权力阶层掌握:哀歌通常用不同于正统苏美尔语的语言创作,并且由职业歌者唱诵。我们甚至可以认为,“神的愤怒会带来灾难”这一因果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2-08

  • 独自一人的宗教张华洁新作《山海哀歌》的剧构
    22 年的《山海哀歌》,张华洁则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从梳理挖掘材料的精神性,转向了构建冲突情境,体现悲剧意识的戏剧性。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完成了身份的转化:从“炼金者”到“剧作家”。本页张华洁《山海哀歌》No.4 综合材料 122×198cm张华洁“剧本”的情节并非修饰和拼合手段的共同结果,而是基于他所关注的材料与环境的变化以及精神延展。在他看来,材料不仅具有物质性,更兼具精神性和灵性,只要耐心梳理材料自身的生成过程,剧作会以自然而然的方式显示:它既是可供阅

    艺术品鉴 2022年28期2022-11-28

  • 卡图卢斯哀悼亡兄诗歌里透露出的悲剧性
    图卢斯;悲剧性;哀歌古罗马诗人卡图卢斯 (Carmina) 出生于公元前约八十七年,在奥古斯都时代就已负盛名,他汇总、采集并最终确立了婚歌的主要程式,开创了微型神话史诗的表达形式,作为十四行诗的奠基人物对后世影响深远。与此同时,他更奠定了古罗马哀歌体基础。除了广为流传的卡图卢斯爱恋莱斯比娅的故事外,早年丧兄对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卡图卢斯的哥哥没有葬在家乡,而是埋在遥远的特洛伊,卡图卢斯多年后去提比尼亚路上才有机会前去凭吊。在他的《歌集》中,就有第65、68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5期2021-10-25

  • Songs from the Past
    賈平凹笔下的乡土哀歌Jia Pingwa writes in the afterword to The Mountain Whisperer that his novel is “both about the past revolution, and also my farewell to it. The land is suffused with feces, but its foul odor is not carried on the wind. T

    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 2021年3期2021-07-28

  • SONGS FROM THE PAST
    贾平凹笔下的乡土哀歌Jia Pingwa writes in the afterword toThe Mountain Whispererthat his novel is “both about the past revolution, and also my farewell to it.The land is suffused with feces, but its foul odor is not carried on the wind.The f

    汉语世界 2021年3期2021-06-18

  • The Psyche of Lamentations《耶利米哀歌》之魂
    “The Psyche of Lamentations” is used as the title for the five poems that I have written from Lamentations in the Bible. The poems have been written in two sixains (6-line stanza), one quatrain (cross-rhyme quatrain) and two hero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1年6期2021-02-19

  • 某年某月
    镜子,看见自己。哀歌,声波如年轮,荡漾开,淹没在寂夜,一粒尘埃怀中。听,汽车尾音流淌,梦,小跑逃走,气喘吁吁。故乡生活着的异乡人,像钉在公告栏的纸,把风悬挂。风,吹过另一阵风的头顶,互不相识的世界打了个寒战。过期的拥抱和耳语贴到书包背后。人如何来到这世界。隔着玻璃观察死去的标本。或许是为了餐盘里的苹果,我用一整年等待它锈蚀。或许是家里的小狗,毛发不能自理,我帮它剃光。或许为了成为你眼里幸福的别人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边上。

    星星·散文诗 2020年25期2020-12-29

  • 某年某月
    镜子,看见自己。哀歌,声波如年轮,荡漾开,淹没在寂夜,一粒尘埃怀中。聽,汽车尾音流淌,梦,小跑逃走,气喘吁吁。故乡生活着的异乡人,像钉在公告栏的纸,把风悬挂。风,吹过另一阵风的头顶,互不相识的世界打了个寒战。过期的拥抱和耳语贴到书包背后。人如何来到这世界。隔着玻璃观察死去的标本。或许是为了餐盘里的苹果,我用一整年等待它锈蚀。或许是家里的小狗,毛发不能自理,我帮它剃光。或许为了成为你眼里幸福的别人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边上。

    星星·诗歌原创 2020年9期2020-11-06

  • 越南人如何书写越南战争
    保宁的小说《战争哀歌》的中国大陆译本终于面世,算是填补上多年来的一项空白。越南人的越战记忆1954年,越南结束了法国长达80年的殖民统治。但在当时的“冷战”格局下,根据《日内瓦协议》,越南以北纬17度为界一分为二,就此形成北越与南越。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扩张,先是派遣军事顾问支持南越,后又正式派遣地面部队参加越战,直到1975年南越战败,越南统一。从1945年反抗法国殖民者开始算起,越南整整持续了30年战争,其间的死亡人数共约300万人,当然,比起身体戕害

    新阅读 2019年5期2019-09-10

  • 《战争哀歌》:一个北越老兵泪水浸泡的回忆
    部长篇小说《战争哀歌》。小说主人公是北越士兵阿坚,他出身书香门第,17岁时参军入伍。因为战争,他不得不与女友阿芳分开,在战场目睹战友牺牲,在战后艰难谋生,最后成为一个作家,写下被战争困住的每个普通人。那时每天晚上,保宁就坐在墙壁发霉的老房里工作。客厅的墙上摆满了越南语的书和英文书。不过,他根本不懂英文。这里是启程回到战场的始发站,推着他前行的动力不是机油马达,是一根接一根的香烟,也许是骆驼牌的,还有一杯又一杯的酒。上世纪80年代末的越南,经常断电,他有时不

    看天下 2019年20期2019-08-16

  • 奥维德的放逐期诗歌:《哀歌集》、《黑海零简》与《伊比斯》 ①
    维德自我辩护的《哀歌集》卷二中自然被强烈提及,并直接寄给了奥古斯都),但不可避免地与官方的趣味步调不一,后者为奥古斯都引领的道德改革规划所塑造(其中包括公元前8世纪订立的促进婚姻、抑制通奸的法律)。如果说《爱经》立即招致了高层的敌意,那么奥维德的“错误”则迟来然而灾难般地为公元8年的报复性打击提供了借口:放逐到托弥斯(如今的康斯坦察,位于罗马尼亚境内,黑海岸边),这一刑罚稍轻于流放(这将会剥夺他的罗马公民权和财产),但在身体的隔绝与心理的影响上仍旧极端严酷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18年5期2018-11-12

  • 哀歌
    .00元梁超的《哀歌——论文明的悲剧观念特质》从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上探讨了文明发展的特质,这种特质因为人类心理和社会的诸方面成因,乃是一种符合悲剧观念的悲剧特质。本书分为“本源”“死床”和“物哀”三大部分。对传说、神话、史书记载进行意向解读,剖析了其中的悲剧观念、悲剧思维;从心理、政治、伦理、性别等方面展现了超越选择的四种冲突;同时也从悲剧观念的消极美学角度诠释了悲剧观念的形而上的形态。书的内容富有哲学内涵和思辨,从人类心理、人类文化和世界观的层面展现了文明

    当代美术家 2018年4期2018-09-05

  • 埃兹拉·庞德与现代反挽诗:《致敬赛克斯图斯·普罗佩提乌斯》的抑郁哀悼心理
    tius)所著《哀歌集》(Elegiae)的创造性翻译。此前,庞德还曾两次提及普罗佩提乌斯:《抒情诗集》(Canzoni, 1911)的封面题词引自《哀歌集》“那将是我献给佩尔塞福涅的厚礼”(Pound,1911:iv; 王焕生,2010:133),表明庞德的诗同古人一样,是献给象征爱情和死亡主题的冥后。书中收录了庞德对《哀歌集》第二卷第28首的译诗《为情人的生命祈祷》(PrayerforHisLady’sLife)*题注称“第三卷第26首”,是因为庞德所

    外国语文 2018年3期2018-06-20

  • 从艳情里透见爱情的纯粹
    》(55首)和《哀歌》(20首)中探查诗人爱情诗中对爱情的思辨,从不多的艳情诗作中体悟诗人对于爱情纯粹的表达与向往,试图给诗人卸下“艳情”这个前缀称呼,从而还原一个对美好爱情充满理想性期待以及盼望和美的两性关系的诗人。关键词:约翰多恩;《歌与十四行诗》;《哀歌》;艳情约翰多恩对于爱恋以及自己用诗歌表达这情恋这一行为认为自己是傻瓜,他说“我是双料傻瓜,我自知,一是由于恋爱,二是由于如是用哀怨的诗歌去诉说。”(引自《三重傻瓜》)[1]这里多恩强调的是爱情的忧伤

    世界家苑 2018年4期2018-05-21

  • 斯特拉文斯基《哀歌》序列中“十二音调性”的体现
    文通过对其作品《哀歌》的序列的分析,剖析其独特的十二音作曲技法,以期对其创作技法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关键词:十二音技法 序列 “十二音调性”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2-0001-04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是20世纪给予音乐以巨大影响并产生积极推动作用的俄罗斯作曲家。他始终以不断寻求创新、避免重复自己为创作理念,因此在音乐流派种类众多的20世纪音乐中,几乎每個音乐流派的创作领域,如:印象主义、新古典主义、表

    艺术评鉴 2018年2期2018-03-09

  • 哀歌
    文 / 钟晓阳哀歌文 / 钟晓阳爱情应该是令人振奋的,你曾经对我说。我想着你说过的话,仿佛看见我们的往事,经过回忆的渲染和幻想的铺排,一如水中之月碎而且多,充满了整个水面。我把手探入水里捞寻,开始明白最美丽的世界,永远只可存在于心中,如今我已失去我玫瑰色的世界。我回来的时候,鲑鱼季节刚刚开始,许多渔船都出海了。鲑鱼是思乡的,有人说,自海洋游向出生的水域,在出生的地方死亡。此时的鲑鱼,与我离开此地时的鲑鱼,已不知相隔几代。我们的年纪都渐渐大了。岸上的岁月,已

    文苑 2017年8期2017-08-05

  • 哀歌
    钟晓阳爱情应该是令人振奋的,你曾经对我说。我想着你说过的话,仿佛看见我们的往事,经过回忆的渲染和幻想的铺排,一如水中之月碎而且多,充满了整个水面。我把手探入水里捞寻,开始明白最美丽的世界,永远只可存在于心中,如今我已失去我玫瑰色的世界。我回来的时候,鲑鱼季节刚刚开始,许多渔船都出海了。鲑鱼是思乡的,有人说,自海洋游向出生的水域,在出生的地方死亡。此时的鲑鱼,与我离开此地时的鲑鱼,已不知相隔几代。我们的年纪都渐渐大了。岸上的岁月,已经远去。或者你想着就此一条

    文苑·经典美文 2017年4期2017-04-24

  • 晨起忽闻哀歌
    我是说窗外传来的哀歌被萨克斯吹奏得沉醉又寥阔。这音调穿过清晨的薄雾将悲情送给居住在附近的每个人。身上盖着白布的死者从一个普通门户里被缓缓移出。哭声已止。有位年轻男孩抱着死者的遗像走向灵车。他身后跟随的众多亲属头上分别裹着白色、黑色宽布条。我看见相框里的女人依然微笑,柔亮的乌发半掩着一张美丽面孔。男孩湿湿的下巴抵在女人头顶,每一滴泪水都经过她的脸颊滚落到地上。薄雾开始消散,这群人上了不同车辆。一阵鞭炮炸得惊天动地。吹奏者走在最前,用悠揚的哀伤带领着沉寂的哀伤

    长江文艺 2017年3期2017-03-10

  •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⑥elegies哀歌".Oh that we could be a pair of butter fl ies fl ying amidst⑦amidst英 [ə'mɪdst] 美 [ə'mɪdst] prep. 在……当中the spring fl owers,in the next life.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意林(绘英语) 2017年6期2017-02-17

  • 我与《杜伊诺哀歌
    他的名作《杜伊诺哀歌》。后在沈昌文先生的热心帮助下,于二○○五年出版。这部拙译由于产生自求学期间的笔记,带有仓促痕迹,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当时没有精力写一部详尽的解读,以帮助中文读者理解这部艰涩的作品。然而随着我研究兴趣和领域的转移,后来竟一直没有时间、精力和勇气回头去弥补这一缺憾。直到这两年,有朋友建议重印此书,我才开始严肃考虑该不该这样做以及如何做的问题。我想,作为译者和作者,除非我决定不再重印那部书,否则不论我现在的研究兴趣已经偏离二十年前有多远,都

    读书 2016年10期2016-10-24

  • 《战争哀歌》:越战老兵无法愈合的心灵创痛
    孙来臣《战争哀歌》一九九一年在越南出版后,其分量宛若巨石,在世界文学界、学术界激起层层巨浪,二十多年后仍然浪花四溅。这本书的作者保宁是一名反对越中交战、因拒上前线而被开除党籍的越战老兵。保宁出生于一九五二年,一九六九年从河内南下参加越战,《战争哀歌》即取材于其军旅经历。保宁真名叫黄幼方,年幼时曾随父亲黄慧在北京生活过。黄慧生前为越南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所长。一九八六年,越南政府开始了一场类似于中国改革开放的“革新”浪潮,越南文艺界也在三十年战争(一九四六至一九

    读书 2016年8期2016-08-18

  • 来信
    文章《相逢在历史哀歌的岸边》,生出许久未有的美与怅,也沉在诗作、诗人和文学传统的互文中,回味瞬息时来的迷惘的浪涛。在这篇美丽的散文中,我们熟悉的诗人杨炼藉着对另一位诗人的代表作的阅读与思考,展示了他们这一代文学心灵的精神状态。文章不长,但诗人的强有力的思考像十指之间的光芒和水流一样倾泻着。杨炼用“哀歌”来定义翼人的《沉船》:“因为这个源出西方的诗歌形式,其实深切吻合了我们的中国经验,或者说,没有什么中国经验,有的只是诗歌的经验。”这是绝妙的散文化的诗歌语言

    书城 2016年5期2016-05-23

  • 古音深情
    人之心。鸿门宴的哀歌、数年大战的哀歌、兵困城下的哀歌、众叛亲离的哀歌。身影舞剑,灵魂的步调,死别的歌谣,绝望的腔调,凄美的舞姿。舞者、看者早已泪眼朦胧。轻舞,殇,超越了满江红;剑转,迷离了蝶恋花;声声音,慢下了声声慢,剑抹玉颈,成就了虞美人。虞美人,终于在李后主身上,完善了她的凄伤,虞美人,终于在霸王的怀中,结束了她的迷茫。虞姬虞姬奈若何,往昔音,往昔情。凛冽寒风,卫队北去,汉元神伤。此时,金色宫殿似乎失去了生机,边境卫队似乎失去了灵魂,天上大雁似乎失去了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6年5期2016-05-14

  • 东方战争文学的标高(评论)
    的长篇小说《战争哀歌》,直到二十五年后的今天,才被译介到中国,这委实有些无论邻家梨树上多大的果实,我们都只觉得是一颗庸常小枣的感觉。相比欧美文学,即使一粒葡萄,也可以很快在中国放出桃梨之香的景况,这不仅让人觉得可笑,而且也让人觉得无奈后的合理。《战争哀歌》作为一部了不得的战争小说,它能给中国文学——尤其从来都在中国文学中占有重镇地位的军事文学更多指向性的启示;给中国作家和读者,更多的亲近和异样感受。这种文学的迟到,对于保宁和《战争哀歌》,都不会影响其成就与

    天涯 2015年6期2015-12-08

  • 《杜伊诺哀歌》中的超脱与自由
    36)《杜伊诺哀歌》中的超脱与自由吴佳谕(辽宁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36)《杜伊诺哀歌》是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一部晚期作品,凝结了诗人一生的经验和思辨。在这部作品中,诗人谈爱情,谈生死,谈人生的此在和处境,而在这些经验和思辨的背后,流露出诗人对超脱和自由的追求,本文将结合该作品对这一点进行具体分析。里尔克;杜伊诺哀歌;超脱《杜伊诺哀歌》是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里尔克于1912年在亚德里亚海滨的杜伊诺城堡开始动笔,经历长达10年呕心沥血创作的一部伟大的作

    小品文选刊 2015年24期2015-11-17

  • 希腊式哀哭:仪式化的哀歌抑或危险的声音
    该观点将葬礼中的哀歌解释成一种强有力的语言方式,是有可能在民众中煽动起暴力行为或滋生某种危险情绪的。本文认为这是从性别史研究视角出发的一种解读思路,虽为我们开辟了理解古代社会的一个新角度,但恐怕也有脱离历史语境,以当下的学术关怀考量古代社会的嫌疑,更适当的作法应该是首先将哀歌视作希腊式哀悼中一项极具特色的仪式化行为,然后再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对哀哭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加以分析。〔关键词〕 古希腊;哀哭;哀歌;仪式化行为;危险的声音〔中图分类号〕K545.1 〔文

    社会科学研究 2015年1期2015-03-31

  • 哀歌》自述
    0年我开始拍摄《哀歌》系列摄影,用鱼钩刺入物体中,提起拉扯那些透明鱼线,集成一束,仿佛一束光线直射而来。如果说以前我创作的有关“光”的作品,光线不再去起到使人的身体显得优美和柔和的作用,在这里,它更是成为刺入拉扯形成伤口的物理力量。在艺术史上,光线一般与神和救赎有关,有神圣之美,而卡拉瓦乔却使光线更为强烈甚至刺眼,这个多次亡命天涯的绘画天才一点都不想回避身体的创伤,在《多疑的多马》中他画出了耶稣拉着多马的手,让他的手指探入了伤口之中,而不是按照福音书上所说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6期2014-08-02

  • 纪念冬天
    注定飘荡着凋零的哀歌。春华秋实之后,寒冬到来。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却让人很难从情感上真正接受。多情的人们,是定要唱出哀歌的。这些哀歌,对生者是慰藉,是忏悔;于读者是感动,是洗礼。于是那些失去的,似乎也就永生了。冬天,是冷的,悲的,也可以是暖的。冬天,有不能忘却的纪念。他们专注于文化的不同领域,他们将毕生的精力投入于他们热爱的文字或影像,他们性格不同背景各异,他们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们是那个时代那个领域的顶尖高手,他们不幸陨于新年到来之前。endprint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4年3期2014-05-10

  • 哀歌》的神学考察
    475001)《哀歌》是古犹太民族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描写了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军攻陷耶路撒冷后京城被毁、众人遭掳的悲惨景象,表达出希伯来人国破家亡时的哀伤之情和亡国之恨。诗人不仅抒发耶路撒冷被毁所带来的痛苦,更提出了深刻的神学问题。本文主要从契约神学、审判神学和希望神学这三个方面来考察该诗蕴含的神学意念,以便更加全面地把握其内涵和主旨。一、契约神学“约”(covenant)通常指甲乙两方立约的行动或仪式,并指双方之间订立的契约,它是《圣经》中有关上

    枣庄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2-05

  • 哀歌
    [钟晓阳]你说你愿意死在大树下,让树根吸取由你的尸骨所化成的养料,越长越高。那棵树看得多远,你就看得多远。你所看到的世界,没有言语可以形容。“我愿意做那棵树。”我说。至今我仍爱着你。人死后,化为飞灰,我对你的记忆,是否就如失去肉体的幽灵对于人类的记忆,永不可追?我还能在你的眼神中迷失自己,与你生死相许吗?在死后的世界,有谁能为我捎来你的信息,好让我知道你在人间,是否幸福?我是否仍能维持生前你最喜欢的样子,以你的梦境,作为我的归宿,在你的梦中对你说话?黄泉路

    文苑 2011年10期2011-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