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

  • 钟繇:楷书鼻祖 垂范千年
    雪斋钟繇书法具有怎样的特征?为什么他被称为﹃楷书鼻祖﹄?他的学书经历和书法理念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曹魏太和四年(230年),身为太傅的钟繇临终前把儿子钟会叫到床前,交给他一卷书法秘籍,并把自己刻苦研习书法的体会传予钟会。钟会躬身聆听,领受教诲,钟繇含笑而逝。钟繇的去世,是一个书法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他的书法所蕴含的艺术精神传承千载不衰,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的典范。为书痴狂  精勤得法钟繇(151—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

    中华瑰宝 2023年6期2023-06-07

  • 绝妙真书《宣示表》
    “鼻祖”的,只有钟繇一人。即使是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对其也是十分崇敬、低头临学。钟繇擅各种书体,但他的最大影响是“变隶为楷”,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尊称为“楷书鼻祖”。无论是东晋“二王”崛起还是历史上各代的楷书家,凡是想要提高楷书的高古幽雅之气,“鼻祖”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钟繇是三国时期人,魏明帝时升迁太傅,又称“钟太傅”。相传他非常喜爱蔡邕的书法,曾得蔡邕书论,并依其法运笔,常卧床画被,竟致被子画穿。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价钟繇书法为“其真

    共产党员·下 2022年7期2022-05-30

  • 曹魏时期书法的“古”“新”之争
    论曹魏书法,当以钟繇为一代巨擘,然观《三国志·钟繇传》中竟无一句言其书艺。钟繇与胡昭同学行书于刘德升,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云:“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具学之于刘德升,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其巧,今盛行于世。”[2]可见二人曾学新体书法。《三国志·胡昭传》载:“初,昭善史书,与钟繇、邯郸淳、卫凯、韦诞并有名,尺牍之迹,动见模楷焉。”[3]陈寿治史,以简略得当闻名,胡传在钟传之前,胡传既已提及钟繇有书名,钟传省略亦无不可。然而卫凯传又在胡传之后,《三国志·

    国画家 2021年3期2021-08-15

  • 古质今妍:魏晋南北朝书风的新与变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钟繇、卫觊、韦诞、索靖、皇象、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等许多有影响力的书法家。经过他们的勉力探索,书法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显学”。在这一时期,完成了汉字书体的演变,篆、隶、楷、行、草诸体完备。各派书家汲取古体之精华,树立风范,博采众长,开创了一种继承、趋新与求变的新风尚,魏晋南北朝书风成为后世历代书家取法的“源头活水”。“鸿都流风”与“洛下新风”学者一般将书法史划分为古体的篆书、隶书阶段,新体的楷书、行书、草书阶段,魏晋时期恰恰处于新旧书体的转

    读者欣赏 2021年3期2021-04-23

  • 中国书法“古质今妍”说摭论
    书坛一直存有关于钟繇、张芝、王羲之和王献之“四贤”书法作品优劣的争论。表面上看是关于四个书法家书法水平的评判,其实质反映的是时代审美风尚的变迁。关于上述“四贤”书法之优劣,在虞之前,魏晋时期存有两种不同的主张。一派认可时代略早的钟繇、张芝,如南朝梁武帝萧衍。应该说,此派观点是中国文化领域“尚古”观念影响下所具有的必然倾向。在这种语境下,古人或古代作品所具有的“经典性”是普遍而共有的。相对于魏晋时期的“二王”,汉代的钟繇和张芝无疑是“尚古”一派所极力推崇的对

    国画家 2021年1期2021-04-09

  • 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 与写法分析(七)
    杨 勇释文:至如钟繇隶奇,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 [63];元常不草,使转纵横。自兹已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专精也。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64],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65] 然后凛之以风神 [66],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 [67],和之以闲雅 [68]。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嗟乎,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译注:[

    老年教育 2020年12期2020-12-11

  • 王宠小楷《游包山诗集》之初探
    朴拙自然,得力于钟繇、二王等诸多书家,逐渐形成浑圆天成、清新拙趣的小楷风貌。王宠小楷的代表作《游包山诗集》是其三十四岁所作,薛龙春先生高度评价此部作品:“此幅小楷最多大令与钟繇笔意,用笔含蓄敦实,结构方严,精力内蕴。”《游包山诗集》书于三米多长的纸上,全篇无一懈笔,气脉连贯顺畅,行距较为宽绰疏朗,字距则稍密而大小相宜,信笔所至,情态各异,书写节奏悠然自得,足以显示出王宠旷达淡泊的心境和游刃有余的技法。从用笔上看,《游包山诗集》笔画的形态既风格协调一致而又丰

    艺术家 2020年5期2020-12-07

  • 唐人视野下对钟繇书法创作的研究分析
    :在书法艺术中,钟繇对初步形成的楷书进行了整理汇总,继而逐渐创建了钟体楷书,对于当时及其之后汉字字体的演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以钟繇的书法创作为切入点,继而分析在唐人视野之下,对钟繇书法创作中字势、结体以及笔法等方面的吸收借鉴,从而更好地促进个人的书法创作。关键词:钟繇;书法创作;唐人关于唐人视野之下,对钟繇书法创作的吸收借鉴,主要有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以及宋儋等人。据王玉池先生的论述,颜真卿书法不以姿媚为念,笔取篆隶,实际更近钟繇。而在唐代也出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8期2020-11-16

  • 从《贺捷表》中探寻钟繇小楷的特点
    书法的发展历史,钟繇可以算是开山鼻祖了,在汉以前主要是以隶书为主,汉末以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审美和实用两者间的碰撞,使得书法艺术向前发展,钟繇在楷书上的贡献在历史上是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的,世称“正书之祖”。而从钟繇众多的书法作品中来看,笔者认为《贺捷表》给我印象最为深刻,前段时间写此帖许久,于是有了自身感悟,想从此帖中来说明一下钟繇小楷的特点。关键词:钟繇   楷书   贺捷表一、钟繇小楷艺术形成原因1、时代背景三国时期,魏国为中原腹地东汉以来经济最发达地区。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年10期2020-11-12

  • 钟繇书法浅析
    王扣香【摘 要】钟繇能成为正书之祖,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他的政治地位以及才学修养有关。他顺应时代与文字的发展,博采各体书法精华,形成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的钟氏楷书。他强调用笔,注重笔法,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关键词】钟繇;楷书;工夫;天然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9-0168-02钟繇(151-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

    戏剧之家 2020年29期2020-11-02

  • 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 与写法分析(三)
    引文出自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子敬:王献之的字。逸少:王羲之的字。[19]元常:钟繇,字元常。百英:即伯英,张芝的字。[21]谢安: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安石,今河南太康人,官至尚书仆射,征讨大都督。其书法师从王羲之,诸体皆精。椟:同“牍”。[22]物论:舆论,外界的评论。[23]折:责难,犹谓谢安品鉴书法以物论为衡鉴不足为凭也。[24]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语出《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资,有助于,为了。[25]胜

    老年教育 2020年8期2020-08-14

  • 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与写法分析(二)
    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钟繇;张,指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3]信:实在、的确。[5]云:语气助词,可用于句首、句中或句末。没:通“殁”,死。[6]抗行:犹言抗衡,不相上下。雁行:并行或走在前头,引申为有次序地排列。[7]池水尽墨:相传张芝临池学书,用池水洗笔,日久,池水皆被染黑。卫恒《四体书势》有载。[8]寡人:原为古代君主的谦称及诸侯夫人的自称,晋人习惯自称寡人。耽:爱好、沉迷,专心于。谢之:不如他,逊色于他。《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羲之)每自称‘我书比

    老年教育 2020年7期2020-07-13

  • 《孙过庭书谱·龚望读本》书评
    各位名家的书法,钟繇、张芝确实超群绝伦,其余的不值得观赏。”“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王羲之又说:“我的书法与钟繇、张芝相比,与钟繇是不相上下,或者略超过他。对张芝的草书,可与他前后相列;因为张芝精研熟练,临池学书,把池水都能染黑了,如果我也像他那样下工夫刻苦专习,未必赶不过他。”这是推举张芝、自认超越钟繇的意思。书法评论者说:“这四位才华出众的书法大师,可称得上古今独绝。但是今人(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1期2020-07-09

  • 钟繇《宣示表》中的孙权
    道,《宣示表》是钟繇楷书的代表作。他写《宣示表》是在曹丕称帝的第二年(221年),当时他升任魏国丞相。他为何要向曹丕呈《宣示表》,这个直接与孙权有关。孙权按照鲁肃“吴中对策”的思想,必须将整个长江天险据为己有,才能称帝号以图取天下。所以他必须要拿下荆州,而要拿下荆州就必须要除掉关羽。公元219年秋,荆樊之战悄然打响,由陆逊组织麻痹关羽、孙权亲率军队西进、吕蒙指挥白衣渡江,很快拿下公安、江陵,关羽从樊城撤退,败走麦城。后关羽一行十余骑溃围而出,被孙权悍将潘璋

    中国篆刻 2019年8期2019-12-08

  • 《荐季直表》
    长44.4厘米。钟繇小楷。原墨迹本在1860年圆明园被烧时为英所劫,民国初期先在收藏家裴氏手中,后被人窃去埋入土中,再掘出时已腐烂。幸好裴氏藏时曾摄一照片,因此得影存世。【观典赏析】钟繇书法是较可靠的传世文人书中最早的作品,所创“钟体”同王羲之的“王体”是我国书法史上两个经久不衰的艺术经典,影响极其深远。梁代书论家庾肩吾曾比较钟繇、张芝、王羲之的特点说过,“张功夫第一,天然次之”“钟天然第一,功夫次之”“王功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功夫过之。”《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19年1期2019-09-10

  • 《宣示表》《悲愤诗》
    况】《宣示表》为钟繇小楷,书于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相传王导东渡时,将此表缝入衣带携走,后传给王羲之,逸少又传给王修,王修便带其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后世阁帖、单本多是翻刻,以宋刻宋拓本为佳。现传刻本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摹刻,始见于宋《淳化阁帖》,共18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观典赏析】钟繇学书30年,常卧床用手划被子写字,以致将被子划穿。每见大自然万物,则探索其形象而书之,可见其用心之深。《宣示表》是钟书中最负盛名的作品。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点画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19年2期2019-09-10

  • 书法观典
    小楷。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形变为长方形,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唐韦续说:“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治浮霞。”说明卫铄书法充溢美感,具有女性特有的妩媚娇柔的风格,是学习钟繇基础上的发展和创造。杜甫诗称赞:“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不过王右军。”【作品概况】《姨母帖》为东晋王羲之书,行楷,存世唐代摩本墨迹。硬黄纸本,纵26.3厘米,6行,42字。内容是王羲之在突然得到姨母去世的消息时,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写的一封信。帖中

    江苏教育 2019年45期2019-07-15

  • 勤学刻苦的钟繇
    钟繇对于书法学习非常地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了痴狂的地步。据说他曾经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青年时期,钟繇就与曹操因为共同的书法爱好走到了一起,那时经常参加书法技艺切磋的还有邯郸淳、韦诞(dàn)、孙子荆、关枇杷等书法迷。有一天,钟繇发现韦诞座位上有蔡邕的练笔秘诀,就向韦诞借阅。不料这位擅长制墨的先生(韦诞制作的墨被称为“韦诞墨”,被赞誉为“百年如石,一点如漆”),大概很怕钟繇借了不还他,也有可能是怕钟繇的书法超过他,总

    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9年2期2019-01-10

  • 钟繇书法作品欣赏
    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钟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钟繇书法作品有“五表”“六帖”。“五表”指《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又叫《戎路表》)《調元表》《力命表》。“六帖”指《墓田丙台》(简称《丙舍帖》)《昨疏还示帖》(简称《还示帖》)《白骑帖》《常患帖》《寒雪帖》《得长风帖》。

    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9年2期2019-01-10

  • 浑厚朴茂 意象万千 ——钟繇《贺捷表》艺术探賾
    ,三国曹魏时期的钟繇亦是书苑星空中最璀璨的明星之一。他兼工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特别是他的楷书与行书独步于书坛。在中国书法史上,他被历代评书者誉为“书史之祖”,有“钟张”“钟王”之称。在流传于世的刻本作品中,他的小锴《贺捷表》一帖是应该值得我们关注的书法精品之一,此帖最能体现钟书的风格,对后世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贺捷表》又名《戎路表》,是钟繇于建安二十四年末因闻悉蜀将关羽被杀后,而写给曹操的奏章。从整篇表文内容来看,其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钟繇的喜悦

    书法赏评 2019年6期2019-01-10

  • “大字始祖”陶弘景
    景在书法方面,以钟繇和王羲之为师,还常常与梁武帝萧衍书信交流讨论他们的书法作品。王羲之自不必多说,书圣之名足以证明他的书法造诣。而钟繇与他齐名,据说是楷书的创始人,王羲之也曾经学习过他的书法。陶弘景擅长草、隶、行书,由此可知他从这两位书法大师那里受益匪浅。而后世对他书法的评价也极高,认为是体势开张,疏密有致,已经自成一家。《瘗鹤铭》后世流传陶弘景的书法作品传世至今的有《屈画贴》、《瘗鹤铭》等。其中后者是中国著名的摩崖石刻之一,“瘗”是埋葬的意思,因此就是他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8年10期2018-12-15

  • 占有欲
    剪刀篆”。 他和钟繇、曹操等人交好。尤其钟繇,也是大书法家,他专一考虑书法,躺在床上,练字把被子都戳烂了,去厕所去一天忘记回房。看到世间万物,都写下来。在艺术史上,钟繇与王羲之齐名,史称“钟王”。钟繇年轻时曾跟随刘胜去抱犊山学习了三年书法。他和曹操、邯郸淳、韦诞等讨论书法技巧时,向韦诞借蔡邕的《笔势》,韦诞很吝啬,不给钟繇钟繇气愤地顿足捶胸,捶到吐血。曹操用五灵丹才把他给救过来。韦诞去世,钟繇盗了他的墓,得了蔡邕真迹。于是钟繇用笔更加地奇妙了。这个传说出

    齐鲁周刊 2018年36期2018-11-28

  • 谈书法的来龙去脉(下)
    李孟渊《宣示表》钟繇中国书法的确立期——三国两晋汉代末年,自汉灵帝开始,中国历史便进入了一个纷乱的年代。三国、两晋,近二百年间,兵火不断,而中国书法正是在这个时间段得到了确立,并且书法的思想体系,亦大致构筑于这个时期,后世至今,不过是对其继承光大而已。征战不断二百余年而文事不失,反而兴盛,在文化史上确实是一奇特现象,而能形成中国书法史上这一繁荣局面的原因,姜澄清先生在其《中国书法思想史》中总结有这么五条:其一、三国与汉代相连,东汉碑石,魏晋人亲睹多见,且蔡

    新疆艺术 2018年3期2018-10-29

  • 钟会:庶子的人生总是用力过猛
    小的时候趁着父亲钟繇打盹儿,跑去偷尝药酒。钟繇其实早醒了,偷眼观察两个小贼,只见钟毓饮酒前先行了个礼,钟会就只顾喝。钟繇起来问钟毓为什么要施礼,钟毓说,饮酒是礼仪的一个环节,不敢不拜。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表示,偷酒本来就是违礼的,那还拜什么啊。又比如,魏文帝曹丕听闻钟家两个小孩很好玩,叫钟繇带来瞧瞧,结果钟毓见到皇帝,紧张得大汗淋漓,钟会却跟没事人一样。文帝问钟毓脸上为什么有汗,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又问钟会怎么不出汗,钟会回答:“战战兢

    百家讲坛 2018年8期2018-08-24

  • 钟繇未盗墓
    魏名士灿若群星,钟繇堪称其中的重量级人物,他曾任职太尉,与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合称三公。论仕途,钟繇官至百官之首的太傅,被曹操比作西汉初的重臣萧何,《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其“开达理干”;论艺术,钟繇是曹魏最著名的书法家,还是楷书的创造者,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与“书圣”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虽然形象近乎完美,但钟繇也不是没有“污点”,这“污点”也和书法有关。东汉末年的大书法家蔡邕著有书法理论著作《笔论》,三国时期,这本书辗转落到了曹魏墨家兼书法家韦诞手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8年5期2018-05-18

  • 浅谈钟繇与楷书
    然要谈到一个人,钟繇。《宣和书谱》说:“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汉末曹魏时期,钟繇开启了中国书法史上的新篇章,变隶为楷,从而影响了后世几千年。可惜他作品我们无缘瞻仰,只能从后世临摹的所谓“五表”“六贴”中体会这位“楷书始祖”的笔意了。在这“五表”“六贴”中,我们可以根据作品年代来追寻钟繇楷书发展的轨迹,这里我选择了《贺捷表》《荐季直表》和 《宣示表》三贴。初看《贺捷表》感觉这其中蕴含一些行书的走笔风格,同时隶书笔意十足,稍微

    北方文学 2018年5期2018-03-19

  • 钟繇字帖
    摘两张走。而说到钟繇字帖,我是从2000年回到杭州做象山项目时开始临习的。自此,我开始对精微的东西感兴趣。那几年,我一直把字写得像拳头那样大,突然灵机一动,又把字写得像指甲盖儿那么小。这是一个人心境的变化。我对规矩的有和无之间的事感兴趣。钟繇,我们都说他是楷书之祖。之前,他把隶书写出来,有点儿像楷书,但是按唐人的标准,这又太像隶书,它就是那么一种字,也有人把他的字叫真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性情。因為这是魏晋时代的字,《世说新语》时代的字,所以他的气质不

    读者 2018年7期2018-03-15

  • 受曹操影响的汉魏书法家研究
    ,如韦诞、梁鹄、钟繇等。可以说曹操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关键词:曹操;汉魏书法家;韦誕;梁鹄;钟繇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刘婧一,女,汉族,1997年7月生,山东聊城籍,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第二作者李思航,男,汉族,1987年8月生,北京籍,艺术学硕士,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书法史、艺术传播学。[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一、汉魏的社会情况和曹操汉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9期2017-11-08

  • 人,总该好好看看钟繇的字。”只是一次茶馆雅集碰上的陌生人,闲聊之间所提一句而已。钟繇之名,从前当然是知道的,过去喜欢看《三国》,便知道钟繇是三国时的书法大家,是由隶书向楷书过度的鼻祖,是钟会的父亲,除此之外,只想着中国古代书法家如此多,也不必各个了解,也便没有细看。后来听他再次提起,便想着回去当作学知识般,看一看钟繇的字。而这一看,便是看了一年。只先打开《贺捷表》,却忽然发现自己的硬笔字与钟繇十分形似,钟繇的字,初看时不似颜柳那般符合现代的标准规矩,有些笔

    读者欣赏 2017年10期2017-10-28

  • 唐朝·钟绍京
    书法家、楷书之祖钟繇的十七代孙,历史上人们把姓钟的这两位著名书法家,钟繇称为“大钟”,钟绍京称为“小钟”。钟绍京幼时家贫,全仗才能进入长安府事职,因书法超群,被兵部尚书裴行俭保荐擢升入“凤直阁”任职。武则天朝廷之时,宫殿之中的门榜、匾牌、楹联等,尽是他的手迹,后来更是辅助李隆基铲除奸佞,成为唐朝功臣。在书法上钟绍京继承了家学渊源,有《灵飞经》《升仙太子碑阴》《转轮五经》传世,其中小楷法帖《灵飞经》最为著名,此帖结体秀美,笔意潇洒,全篇一笔不苟,风姿俊逸,神

    视野 2017年18期2017-09-25

  • 浅析白蕉行书中的古意
    点,及其行书中的钟繇及二王笔意,并且总结其行书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及梳理白蕉行书的艺术风格,探究其书作的艺术特点,找寻白蕉书法存在的价值与学习的意义。关键词:白蕉;行书;钟繇;二王;古意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088-01一、浅述白蕉其人白蕉(1907-1969年),姓何,名馥,笔名白蕉,别署云间、复翁等,自少便喜书画,为人重德轻利,尝言“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虽一生清贫,然常“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8期2017-09-22

  • 钟会和钟毓
    是三国著名政治家钟繇(yáo)的两个儿子。有一天,他们趁钟繇在午休时偷偷饮酒,钟繇发觉了,但他假装睡着未醒的样子而暗中观察他们的举动。只见钟毓先朝父亲拜了几拜,而后饮酒;而钟会却饮而不拜。钟繇问二人,钟毓回答说:“饮酒是有礼节的,因此不敢不拜。”而钟会却回答说:“偷着饮酒本来就是无礼的表现,因此我干脆就饮而不拜。”钟繇无话可说,暗叹两个儿子的巧言善答。曹操听说后,对钟繇说:“我听说你的两个儿子很机智,带他们来见见我吧。”钟会和钟毓见到曹操后,钟毓被曹操的威

    快乐语文 2017年17期2017-07-31

  • 藏帖衣带
    。王导的书法学习钟繇、卫瓘,其行书和草书都颇为精妙,不仅在民间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深得晋元帝和晋明帝的赞赏。不光王导本人善书法,他的儿子王恬、王洽,孙子王珣、王珉都好书法,而且具有一定的声名,所以世人称王氏“三世善书”。王导从小就对书法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不光刻苦临习,还善于借鉴前辈书法家的精髓,尤其喜爱钟繇的书法,在自己的临摹中将其作为首选,并时时揣摩其中的精妙之处。他经常把钟繇的《宣示帖》带在身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观赏,不断琢磨,并刻苦临摹,以促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7年10期2017-06-30

  • 钟繇嗜帖
    钻劲”,大书法家钟繇也是如此。钟繇少年时期就对书法产生了超出常人的志趣,乐此不疲,常常沉湎其中而忘了周围事物的存在。酷爱书法到了极致的他经常闭门练字,往往是整天都待在屋里,十分刻苦用功。但是,虽然钟繇整日临摹,几乎能将字帖上的每一个字练得烂熟,但还是不得法,没有自己的风格,因此学了三年,依然没什么大出息,在社会上当然也就没什么名声。钟繇不满于这种状况,决心外出求教名师。他离开家,跟随书法家刘德升去抱犊山学习书法。钟繇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因此到山上之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7年9期2017-06-28

  • 文言文阅读
    言文,回答问题。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16期2017-06-21

  • 钟毓、钟会
    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选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2011年5月版,题目为编者加)鉴赏空间无论是谢道蕴的冰雪聪明、才华横溢,还是元芳的机

    初中生世界 2017年37期2017-02-26

  • 钟繇:盗墓贼这个锅我不背
    魏名士灿若群星,钟繇堪称其中的重量级人物,他曾任职太尉,与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合称三公。论仕途,钟繇官至百官之首的太傅,被曹操比作西汉初的重臣萧何,《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其“开达理干”;论艺术,钟繇是曹魏最著名的书法家,还是楷书的创造者,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与“书圣”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虽然形象近乎完美,但钟繇也不是没有“污点”,这“污点”也和书法有关。东汉末年的大书法家蔡邕著有书法理论著作《笔论》,三国时期,这本书辗转落到了曹魏墨家兼书法家韦诞手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12期2017-02-08

  • 今 体(一)
    ,但刘德昇才传到钟繇,它就开始走向艺术化了。原因很简单,钟繇是士族子弟,又是朝廷大臣,他写行书怎能不追求精致?他精致的行书怎能不引起上层的推崇与粉丝们的摹仿?钟繇研究书法的痴迷程度,一点也不逊于张芝的粉丝们。据东晋羊欣记载,钟繇少年时期就跟随刘德昇“入抱犊山,学书三年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钟繇在曹操帐下工作,与张芝、蔡邕的弟子韦诞同事,很想从韦诞那里知道蔡邕的笔法。韦诞不肯说,钟繇竟然捶胸呕血,被曹操用五灵丹救活。等到韦诞去世,钟繇“令

    江苏教育 2016年61期2016-12-20

  • 魏晋书法尚韵浅析
    书法家,王羲之、钟繇以《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等碑帖闻名于后世。这一时期,楷书的出现更是让晋人尚韵的特点得以极致发挥,以钟繇为代表的小楷更是得到书圣王羲之的推崇。本文将详细解析魏晋楷书的优雅遗风。关键词:魏晋尚韵;王羲之;钟繇;后世影响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51-02一、魏晋书法尚韵理念提出的历史背景书法艺术必定讲究继承和发展,晋人尚韵。魏晋时期书法承汉之余绪,灵活性、创造力极大丰富,由于从曹

    人间 2016年6期2016-09-22

  • 王羲之“推张迈钟”论
    二王”,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这四个人合力开启了书法史正式意义上的“创世纪”。孙过庭《书谱》:“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王羲之奉钟张二人为书坛日月,而对于钟张以降的魏晋书家,概以“不足观”一语蔽之,十足的“傲慢与偏见”。还存在着另外一个王羲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载王羲之语云:“弟书遂不减吾。”这里的“弟”是指他的从弟王洽。在魏晋书坛,王洽绝对称不上是大角色,与王羲

    书画世界 2016年1期2016-09-21

  • 三国真书探赜
    辈出,如邯郸淳、钟繇、胡昭、卫觊、韦诞,皆由汉入魏。钟、胡师法刘德昇,并且形成胡“肥”而钟“瘦”的书法风格,卫、韦出于邯郸淳,而刘德昇、邯郸淳师承汉朝名家,他们的书法风格源自东汉,笔下又岂能脱离汉法。所以,真书的形成在当时要完全脱离汉法是绝无可能的。新书体的产生会遇到传统书体的束缚和阻挠,至曹魏钟繇的《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可以说真书已经“自立门户”。钟繇的真书,横画的收笔变“波挑”为“顿势”,捺笔写得直利,“点”画如“高山坠石”,收笔顿按。

    新丝路(下旬) 2016年6期2016-05-18

  • 浅谈《公卿将军上尊号碑奏》与《受禅表》书法的艺术价值
    将军上尊号奏》;钟繇;书法艺术中图分类号: 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076-01一、关于《公卿将军上尊号碑》与《受禅表》的作者《受禅表》,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刻立,高3.22米,宽1.02米,厚0.28米,圭形,上有碑穿额题篆书阳文"受禅表"三字。碑文22行,每行49字,字1寸2分,隶书阴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刻立。高3.32米,宽1.02米,厚0.32米,有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7期2016-05-14

  • 千年古城的文艺范儿
    氏、“楷书鼻祖”钟繇、诗歌评论家钟嵘,等等。“乐舞始祖”葛天氏葛天氏是“三皇”时期的古帝王,年代约在伏羲氏与神农氏之间,与有巢氏、朱襄氏、阴康氏同时,距今约五六千年,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葛天氏部族首领、中华民族重要的人文始祖。七千多年前生活在长葛一带的葛天氏部落其治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成为自然淳朴之世,是与其歌舞音乐教化分不开的。乐神葛天可以说是文武双全,而在没有文字的原始时期,这“文”自然是指其有音乐之天赋。这位在七千多年前与神农氏、伏羲氏齐名的上古帝

    时代报告 2015年4期2015-07-18

  • 略论三国时期魏国的书法与书家
    遗也 至于元常(钟繇)专工,伯儒卫(觊)兼善,更无论矣。因此在论述孙吴、西晋的书法、书家与存世作品之前,有必要对魏国的书艺作一个简要评述,魏国书家,特别是钟繇对东吴、西晋的书法影响深远。魏国书法继承东汉八分书风,并加以发扬光大。著名书家如钟繇、梁鹄、韦诞、卫觊等,都是八分书的能手。钟繇《群臣上尊号奏》一碑便是八分书,其它如《受禅表》《王基碑》《曹真碑》等,都是承袭东汉书风的,正可谓“鸿都流风,去之未运”。《上尊号碑》,碑额阳文篆书“公卿将军上尊号奏”。魏黄

    大众文艺 2015年6期2015-07-12

  • 钟繇
    帖》,就可以找到钟繇楷书,以及两晋时期的楷书。网上一个康生书法的帖子,内容却非常有意思:“比目鱼同志:若论书法,我用脚趾夹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写得强。康生。”其书法的稿纸单位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第二行连续六个捺,竟然没有一个重复的,这康生书法确实漂亮,一笔古雅的章草尺牍。有人说,这是“戏仿之作”,伪造康生书法,纯粹是一个搞笑帖儿。郭沫若研究甲骨文,做出了不起的贡献。郭沫若懂不懂书法,我不知道。但从书法的角度讲,不管是帖学还是碑学,在民国知识分

    收藏界 2015年6期2015-06-05

  • 致命书法
    布得到了大书法家钟繇的真迹,他不禁暗自高兴,这礼物总算有着落了,皇上酷爱书法,除了特别珍稀的书法真迹外,还真没什么能打动他。曾布正高兴呢,墨缘阁的掌柜来了,带来一个重要的消息,有人去他那里卖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要价千金,他实在辨不出真假,故来找曾丞相定夺。这墨缘阁的幕后掌柜其实就是曾布,他打开卷轴,细细鉴赏一番后,不由暗暗心惊,这到底是不是真迹,他也不能确定,看来要请蔡京出马了。这蔡京表面上是韩忠彦的人,但背地里跟曾布勾结在一起。曾布立刻修书一封,让家丁偷偷

    故事会 2015年16期2015-05-14

  • 钟会之母:上位之路,计谋先行
    宣布:本美女除了钟繇,谁也不嫁!钟繇是当时的一流学者,更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还是朝廷高官;而张菖蒲并不是什么大小姐,她很早就成了孤儿,在钟家当侍女,除了爱学习,品行也非常好,“非礼不动,为上下所称述”。二人相配,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问题是,钟繇当时已经70岁了,家里还有个很霸道的老婆。张美女跟了钟大爷,能有前途吗?张菖蒲却坚定地说,有前途!我愿意!钟大爷一听,高兴得当天就与张美眉拜了天地。不久,张美眉身怀六甲。钟大爷乐得整天忙得双脚不沾灰,除了写字,

    百家讲坛 2014年13期2014-02-11

  • 浅谈钟繇书法艺术价值
    。最为突出的就是钟繇而二王.而钟繇更是成为了楷书鼻祖,钟繇在他所创造的书法上享有极高荣誉,在晋宋、南朝以来,钟繇同张芝、王羲之、王羲之父子统称为“四贤”,又同王羲之成为“钟王”。孙过庭《书谱》开首即说:“夫自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魏末称二王之妙。”而张怀瓘在《书断》中,更赞钟繇为“神品”,说:“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虽古之善政遗爱,结于人心,未足多也,尚德哉若人!由此可见,钟繇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是不

    大众文艺 2014年4期2014-01-28

  • 西晋太学的书法博士
    ”來教授弟子,以钟繇和胡昭的书法艺术为范本。“博士”之名出现于战国时期。《战国策.赵策三》载:“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博士也’”。鲍彪注:“博士,辩博之士”。《史记.循吏传》载:“公仪休者,鲁博士也”。《急就篇》卷四说:“贤圣并进,博士先生”。颜师古注:“博士者,多闻之士”。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七说:“博士本师长之称”。这说明“博士”本是对博学多闻的“师长”的尊称。《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王国维《汉魏博士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7期2013-04-07

  • 钟繇盗墓取秘籍
    ,退休在家的太傅钟繇也受邀参加。众人议到高兴之时,皇上忽然谈起了钟繇的书法,大叹其精妙与独到。众人见皇上谈话跑了题,也跟着附和,谈经会一时变成了书艺评论会。曹丕提到,多年前就和父亲曹操一起欣赏过钟繇的作品:“钟太傅的作品,那时就已至臻,可称是精妙绝伦。方今之世,唯有韦诞之作,可与太傅相当。只可惜韦诞已经过世多年了。”钟繇见皇上盛赞自己的书法,立即上殿跪谢,还说了许多“区区之才,不足挂齿”之类的谦虚话。韦诞曾在东汉时任光禄寺少卿,是东汉末年的著名书法家。在谢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09年3期2009-12-09

  • 钟繇的坚持与“楷书”的创造
    公元151年)的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王羲之。他不但是中国的书史之祖,更是“楷书”的创始人。若论辈分,王羲之的书法学自于卫夫人,而卫夫人则学自于钟繇,如此算来,王羲之应是钟繇的徒孙。由此,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可窥见一斑。“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它的创造者还有宋《宣和书谱》载“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一说,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但后世未有王次仲“楷书”流传,迄今为止也未发现有汉初至汉末的“楷书”碑文、书帖,而留

    文史春秋 2009年4期2009-05-21

  • 中国盗墓史上的四大“传奇”
    说是另一大书法家钟繇的功劳,系他盗墓盗来的,此乃又一文化传奇吧。蔡邕生于公元132年,卒于192年,字伯喈。东汉灵帝刘宏当政时,出任郎中,专管校书,后升迁为议郎。因弹劾宦官,遭诬陷,被流放北方。献帝刘协当政时,董卓专权,强令蔡邕为侍御史,拜左中郎将(“蔡中郎”称谓的由来)。董卓遭诛,蔡邕作为同党难逃干系,被捕后死于狱中。蔡邕博学多识,通经史,喜好数术、天文,妙操音律,善鼓琴、绘画,擅长辞章,精工篆隶。唐人张怀瓘《书断》称,“(蔡邕书法)体法百变,穷灵尽炒,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09年7期2009-04-07

  • 云鹄游天 群鸿戏海
    个著名的书法家叫钟繇,他是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人。他的官做得很大,后来升为太傅,人称“钟太傅”。钟繇学习书法非常刻苦用功。年幼时,入抱犊山跟刘得升学书,专心致志,一去三年没有下山,毅力非常惊人,令人感动。他学习书法,可谓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有一次他与曹操、邯郸淳、韦诞等人谈论笔法,忽然看见韦诞的座位上有蔡邕论笔法的书,向韦诞求借而没有得到,便捶胸痛惜三天,胸也被捶青了,并因此而吐血,曹操用五灵丹之药才救活了他。等到韦诞死后,钟繇暗地里命人盗开他的坟墓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05年11期200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