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网

  • 干热岩储层多簇缝网压裂热流固顺序耦合模型研究
    一定规模的复杂裂缝网络[3]。地热储层的水力压裂本质为热流固耦合问题,不同于常规水力压裂的流固耦合问题,这使得开展干热岩水力压裂热流固耦合分析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4-5]。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干热岩水力压裂热流固耦合模型开展了大量研究。胡剑等[6]构建了针对增强型地热系统单裂隙热流耦合的数学模型,模型研究了热流耦合时水岩温度场的演化,分析了热流耦合下的热传导过程;TOMAC等[7-8]利用PFC软件建立了增强型地热系统水力压裂热流固耦合模型,并分析了温度对裂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22年6期2022-12-01

  • 非常规油气藏压裂水平井动态缝网模拟方法及应用
    进入生产期,压裂缝网形态并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随着开发过程的进行,缝内压力发生变化,表现出动态缝网特征[1-4]。2016年,Vermilye等[5]采用生产期微地震监测手段,获取一口压裂水平井投产后由于应力和流体扰动所产生的微地震事件点,证实了缝网的动态变化特征,并提出了动态生产体积APV(active production volume)概念。监测结果表明储层中的压裂改造范围在生产期迅速缩小,2年后的APV约为初始改造体积的一半,3年后的APV几乎消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2年3期2022-05-07

  • 用于页岩气压后改造缝网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于页岩气压后改造缝网的预测方法,其包含:收集页岩气数值模拟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基础参数,并选择多段压裂水平井的产气量、井底压力以及产水量作为拟合数据;构建针对于代表点的水平集函数,并根据微地震分布确定储层内所有代表点的水平集函数值;以压裂裂缝数据作为平均值,以预设比例的平均值作为方差,生成包含主裂缝参数以及次生裂缝参数的多组参数集合,并对储层内各个位置进行裂缝类型以及渗透类型的分类;基于预设算法构建迭代历史拟合算法,根据收敛后的参数得到页岩气压后改造缝网的分

    能源化工 2021年6期2021-12-30

  • 缝网结构与流体对页岩导流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积改造后形成复杂缝网的特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11-12]可以认识到缝网导流能力对产能影响的重要程度。周雷力等[13]开展了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主控因素及其适应性分析评价,形成的裂缝导流能力测试方法能对深层页岩的压裂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温庆志等[14]通过建立不同裂缝网络的物理模型,测试评价缝网导流能力的变化,为缝网导流能力的测试提供参考意义。吴峙颖等[15]针对压裂过程中多级压裂裂缝中流量分布规律的研究,研制了多级裂缝系统输沙模拟实验装置,并开展了支撑剂粒径

    非常规油气 2021年6期2021-12-29

  • 缝网压裂技术在特低渗透油田应用
    产效果。而大规模缝网压裂,可以形成网状人工裂缝,增加储层改造体积,提高增油效果。2 缝网产生机理研究表明,在天然裂缝发育的脆性砂岩储层中,当在井底净压力接近两向应力差时,扩展裂缝尖端应力集中,产生应力释放缝。如图1所示,随着缝内净压力的升高,储层岩石也可形成释放缝,释放缝扩展和延伸并与主裂缝一起形成裂缝网络系统,极大地增加了改造体积[1-3]。图1 缝网形成过程示意图续图1 缝网形成过程示意图3 缝网压裂施工工艺优化3.1 压裂液及支撑剂缝网形成主要取决于

    工程技术与管理 2021年20期2021-11-27

  •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缝网波及研究及其在体积开发中的应用
    ,但页岩层系人工缝网体积与单井产能的相关性不明确,针对缝网波及体积评价尚未形成成熟的定量表征方法。目前通过微地震监测是获取改造体积的主要手段[16-20],而后期产能拟合证实微地震监测事件覆盖体积往往与实际的缝网波及体积差异较大,无法有效指导矿场实践。以更高产能为目标的压裂工艺优化亟需更准确合理的缝网波及体积评价方法进行有效支撑,开展缝网波及体积的评价与定量表征相关研究对页岩油的开发意义重大。缝网波及体积评价在水力压裂领域一直被广泛关注[21-23],除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1年5期2021-10-29

  • 基于微地震离散裂缝与自动历史拟合的数值模拟
    非常规储层的复杂缝网精细刻画难度大,导致对非常规储层实施精准数值模拟的难度显著增大[8],主要存在问题为:①裂缝缝网复杂,常规方法较难精细刻画裂缝扩展规律。目前基于微地震解释结果进行缝网重构的方法分为2类:一种是基于传统的压裂裂缝扩展模型(如PKN、KGD、P3D等),采用微地震相结合边界元/有限元方法进行裂缝扩展的动态模拟[8-10],但该方法过于依赖裂缝扩展模型,地震数据仅起到辅助作用,利用不充分;另一种是采用线性关系对地震点的趋势进行拟合,从而构建主

    特种油气藏 2021年3期2021-08-23

  • 基于实验、测井数据的低渗油藏缝网压裂储层评价
    越高,越容易形成缝网。一般储层脆性指数大于50%,储层才具有复杂缝扩展的岩石力学条件。根据理论基础可以将已有脆性指数分为四类:(1)基于矿物成分法,即通过岩石中脆性矿物的含量来定量表征岩石的脆性强弱;(2)基于岩石力学强度参数计算法,即将脆性视为单轴抗压强度、裂纹萌生应力和/或抗张强度的函数;(3)基于岩石变形特征法,即通过开展室内实验,采用单轴或三轴压缩过程中岩石的变形参数来表征岩石的脆性强弱;(4)基于能量演化理论法,即通过岩石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

    石油化工应用 2021年7期2021-08-23

  • 深部页岩压裂缝网体积模拟及应用
    坏影响,形成复杂缝网的基础地质条件发生变化[1-2];(2)随埋深增加施工压力升高,使得压裂施工排量受限,表现为砂比敏感[3-5];(3)相比浅层,深部储层压裂形成的缝长和缝宽明显降低[6-7],改造体积也明显减小;(4)深部储层水平应力差增加,剪切破坏难度增大,裂缝复杂程度降低[8-11]。综合考虑深层页岩相对中浅层页岩地质条件变化,建立更加科学准确的压裂缝网体积模型,明确不同工程参数下裂缝延伸规律,评价水力压裂改造效果,对现阶段我国海相深层页岩压裂设计

    石油钻采工艺 2021年1期2021-05-29

  • 变流量缝网压裂技术在松软煤层中的研究与应用
    流的是体积压裂—缝网改造技术(SRV),采用“稳定高压力和大流量”的工艺,在煤层形成一个立体缝网系统,提高瓦斯导流能力。但由于这种工艺的高压力和流量对压裂设备、人员面临巨大的挑战,并且由于煤层储存的复杂性、非均质性,对于“稳定大排量”注入的方式并不敏感,不易让煤岩产生破裂及裂缝发的延伸,反而会引起压裂泵组压力迅速升高。除此之外,还有分段水力压裂、分段多簇射孔、定向水力压裂技术等,但因在深部煤层地应力高等复杂地质环境的缘故,采用一般的注水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加

    能源与环保 2021年4期2021-05-07

  • 动态监测助力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建设“高速公路”
    周围极易形成复杂缝网。这些大型复杂的缝网的压裂施工过程,类似于建设高速公路,可提供给油气一个高速的流动通道。因此,首先要认识油气通道,才能为油气的动态监测,包括压裂优化、压裂设计和施工等提供参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试井研究团队相关人员在访谈中提到。因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试井研究团队一直在开展非常规油气藏复杂裂缝网络的反演分析与压裂评价研究工作。团队负责人为廖新维教授,团队骨干为赵晓亮副教授和陈志明副教授。实际上,分析和认识复杂缝网的形态及参数是非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1年3期2021-04-16

  • 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渗流特征与产能预测*
    致密储层特征及缝网形成基本原理1.1 致密储层地质特征致密油藏是由比较复杂的岩性所组成,地层性质也比较特殊,致密储层、渗透率都比较低,开发难度大,所以,深入分析储层的实际特点是非常必要的,其中储层岩石的脆性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储层脆性会对致密储层体积压裂的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储层脆性如果越高,在实际压裂过程中,便会形成裂缝,有助于流体的储存和转移。岩石内部并不均质,因此,当受到一定外力时,内部受力表现为非均匀性,从而导致岩石局部发生破裂,导致形成裂缝。

    云南化工 2021年2期2021-04-09

  • 地震与微地震融合技术在页岩油压后评估中的应用
    测成果来分析人工缝网形态。地震与微地震融合技术页岩油压后的评估路线如图1 所示。图1 地震与微地震融合技术页岩油压后评估路线Fig.1 Work flow for post fracturing evaluation of seismic and micro-seismic fusion2 地震属性分析反射波振幅属性是地层岩性、内部流体、物性和层序变化等的综合响应,分析目的层内振幅变化特征可以预测有利储层。合成记录标定结果认为:储层物性好,地震反射同相轴表

    岩性油气藏 2021年2期2021-04-08

  • 致密油直井缝网压裂初期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油区块开展了直井缝网压裂试验,随着研究的深入,缝网压裂后初期产能的效果评价和初期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成为了重点研究内容[3-4],它既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也为油井产能的预测提供重要依据。灰色关联法是极具特色的数据处理技术,是一种较准确、快速的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分析和计算灰色关联度,不仅能够确定主要影响因素,还能有针对性地改进和筛选压裂方案[5-10]。然而,传统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考虑的是两条曲线形态的相似程度,而没有考虑两条曲线之间距离的大小。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年6期2020-12-29

  • 致密油藏见气后井间缝网特征参数量化研究
    微裂缝,连通的裂缝网络系统为气体流动提供了便利,但也会使致密油藏气驱开发时的气窜问题尤为突出[1-4]。科学合理的实现注采井间缝网特征参数定量描述,对后期气窜封堵措施定制和开发方案调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外对裂缝描述的表征方法较多,包括储层地质、岩石力学、物探反演和油藏工程等各类研究方法[5-17]。相较于前3 类研究方法的系统性,油藏工程研究方法起步较晚,理论性和实用性都有待完善。为此,笔者在研究区实际数据统计分析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裂缝孔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0年6期2020-12-01

  • 低渗透油田直井缝网压裂技术与应用效果分析
    裂工艺。关键词:缝网;压裂;储层针对目前低渗透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外同类油藏的开发经验,提出了采用缝网压裂工艺技术来开发低渗透油田致密油藏。从地质条件出发研究了缝网压裂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适应性,通过研究缝网压裂的机理,建立一套缝网压裂选井选层的技术方法,并完善了缝网压裂相关配套技术,形成一套适应于低渗透油田的缝网压裂工艺技术体系,以解决致密油缝网压裂面临的选井、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技术难题。1.直井缝网压裂工艺技术研究1.1缝网压裂适应性分析

    石油研究 2020年2期2020-10-19

  • 不同裂缝形态页岩气多级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应用研究
    4种:“水平井+缝网”“水平井+缝网+主裂缝”“水平井+缝网+未压裂区”“水平井+缝网+未压裂区+主裂缝”。张磊等[14]建立了“水平井+缝网”的页岩气井产能预测模型,分析了滑脱效应对产能的影响;张磊等[15]建立了“水平井+缝网+主裂缝”模型,讨论了主裂缝对产能的影响;徐兵祥等[16]建立了“水平井+缝网+未压裂区”模型,考虑了未压裂区对产量的影响;赵金洲等[17]建立了“水平井+缝网+未压裂区+主裂缝”模型,分析了产能的影响因素。但是目前结合页岩气井压

    非常规油气 2020年3期2020-08-27

  • 缝网体积压裂在大牛地重复压裂井中的应用
    产量,引入混合水缝网体积压裂工艺。缝网体积压裂技术为致密砂岩气藏的主要增产技术,已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得到广泛应用[1-3]。缝网体积压裂是通过注入不同黏度液体实现纵横向裂缝展布最优化,同时拌注暂堵剂,形成复杂缝网,增大改造体积。前期在油井重复改造中进行体积压裂的试验[4-6],并取得一定效果。目前缝网体积压裂在气井老层中很少应用,因此如何在气井老层中优化缝网体积关键施工参数及配套工艺,实现增大改造体积的目的,是本文的一个难点。通过模拟支撑剂铺置剖面

    石油化工应用 2020年3期2020-04-11

  • 致密气藏水平井多段体积压裂复杂裂缝网络试井解释新模型
    形态各异的复杂裂缝网络。目前,改造区体积及压裂缝网形态主要通过微地震监测来获取,但微地震监测不能准确获取储层有效改造体积(SRV)及缝网导流能力的大小,而试井解释则有望成为获取SRV及缝网导流能力的有效手段。关于压裂水平井试井解释模型,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相关研究[1-5],然而,无论是针对常规油气藏[6-10]、非常规油气藏[11-15]还是裂缝性油气藏[16-17],大部分适用于压裂水平井的试井模型仅假定压裂缝为单一主裂缝,使得试井解释结果与实际情

    天然气工业 2020年3期2020-04-09

  • 径向缝网压裂工艺技术在超低渗储层的应用
    越低越有利于径向缝网的形成[3],有利于多裂缝的形成,可以使支裂缝重新定向的过程变慢;其次,地应力差值越小,开启不同方位微裂缝所需要的升压幅度就越小[4],有利于开启更多的微裂缝数量(见表1)。表1 长庆油田陇东部分区块储层地应力测试结果二、径向缝网压裂工艺技术高能气体压裂工艺主要采用高能气体压裂+多级暂堵联作工艺思路,首先进行高能气体压裂,在近井区域形成多条长度为2~10 m的径向裂缝,改善了近井带的导流能力[3]。此后进行多级暂堵压裂,近井地层裂缝沿高

    钻采工艺 2019年6期2020-01-09

  • 标准岩心尺寸人工缝网模具的研制
    平面裂缝转向复杂缝网,实验手段或方法由API(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导流室进展到缝网导流室,计算方法由达西公式计算法发展到“体积等效式(裂缝网络等效为一定延展面积和缝宽的单一裂缝)”达西公式计算法[3-5]。这些改进为非常规油气储层体积压裂工艺优化提供了一个实验评价手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① 缝网地应力场模拟效果差,只能模拟主裂缝地应力作用,无法模拟次生、二级次生裂缝地应力作用;② 岩板拼接式的模拟缝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11期2019-12-20

  • 一种缝网结构可变的支撑剂运移模拟装置
    相互交错的复杂裂缝网络[4,5]。支撑剂在复杂缝网中的运移和分布决定着缝网的导流能力,是非常规油气储层获得高渗透能力的关键。Babcock等[6]、Novotny[7]、Auradou等[8]、温庆志等[9]、王进涛等[10]、 Raimbay等[11]、Babadagli等[12]运用单缝平板模型研究常规双翼裂缝中支撑剂的运移和铺置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由于体积压裂改造体积表征的局限性,复杂裂缝网络中支撑剂运移和分布的实验研究相对较少。笔者在单缝平板模型的基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9年8期2019-09-19

  • 高应力差裂缝储层缝网压裂技术可行性研究及应用
    司监督监理公司)缝网压裂技术的突破使煤层气、页岩油气和致密油气等低渗透储层得到了有效开发[1-2]。缝网压裂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含储层应力差、岩石脆性、裂隙发育程度和角度等[3]。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储层应力差小,岩石脆性指数高,储层裂隙发育等有利于缝网的形成[4]。近年来低渗透油藏逐渐成为青海油气田增储上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南翼山、乌南、七个泉、扎哈泉、砂西等油藏为代表,其缝网压裂相关物性参数见表1。常规压裂改造程度低、措施后效果不明显,开发效益差[5

    钻采工艺 2019年4期2019-08-30

  • 榆树林油田缝网压裂工程因素分析
    效果,近3年试验缝网压裂技术20口井,累计增油5×104t,阶段投入产出比为1:2.1[4-6]。虽然缝网压裂在榆树林油田增油效果显著,但总压裂液量等参数对缝网形态的影响并不清楚。在计算缝网压裂储层改造体积方面Ulrich Zimmer建立了通过微地震图计算储层改造体积的方法[7],但无法指导压裂施工参数优化。徐文岳等人建立了模拟复杂裂缝形态的线网模型,提出了非常规裂缝扩展数值模型,结合微地震图资料能够预测压裂后的产能,但计算过程比较繁琐。笔者建立了储层改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9年7期2019-07-30

  • 英台致密气藏改造体积最大化压裂技术
    力建立条件,优化缝网压裂技术模式,使单井缝控储量最大化,从而实现英台致密气藏效益开发。1 储层改造潜力研究1.1 波速应力敏感性储层的应力敏感性系数是指储层内部天然裂隙及软物质等对应力的响应,代表了岩石内部微裂隙的发育程度。通过岩芯实验得出英台地区波速应力敏感系数为10-12(图1),说明岩心内部裂隙发育程度较强。图1 P波波速随应力变化曲线1.2 可压性利用模量法和矿物成分法对英台区块岩心样品的脆性进行计算,得出的脆性系数有很大差别,如表1所示,这是由于

    石油知识 2019年1期2019-02-26

  • 低渗透油藏缝网压裂可行性和井网优化研究
    610059)缝网是指在达到预期目标裂缝长度的主裂缝基础上,通过一定技术手段,产生各个方向的分支缝,最终在地层中形成纵横交错的缝网系统[1]。缝网压裂在碳酸盐岩储层和页岩气藏中得到大量应用,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对于低渗透油藏,缝网压裂作为一种主要的开发方式,在国内的研究和油田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Z油田位于松辽盆地中部凹陷区阶地西部,在详细研究Z油田地质特征和合理井网井距论证方法基础上,利用启动压力梯度和地层压力分布关系,建立低渗透油藏有效压力驱

    石油化工应用 2019年1期2019-02-19

  • 利用微地震事件重构三维缝网
    目前基于微地震的缝网表征仅能通过事件点推测缝网的宏观参数(如缝网尺度和方位),从而建立基于一定假设的二维裂缝模型,缺乏压裂改造后三维缝网的重构建模方法。在水力压裂施工中,在储层中原始裂缝和新生裂缝周围产生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致使总体的应变能增加,当外力进一步增加到临界值时,原始裂缝的弱面中产生微观的屈曲和变形,导致裂缝开始扩展,局部产生应力释放和松弛,储层中的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释放、传播,在地层中产生微地震信号[5-6]。微地震信号以空间事件点的形式被解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年1期2019-01-25

  • 利用点源函数论证压裂水平井技术极限井距
    征选择进行水平井缝网压裂改造,因此有必要根据Y151井区的地质情况进行水平井缝网压裂适应性进行评价,准确评价Y151井区块水平井缝网压裂适应性和优化水平井缝网压裂参数,对Y151区块的高效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1-3]对水平井缝网压裂进行了研究,水平井缝网压裂是低渗透致密油藏的主要开发技术,在增大水平井泄流体积、延长稳产时间、提高采收率和产能方面有显著作用[4]。缝网压裂是指通过压裂技术形成主裂缝和分支缝组成的纵横

    钻采工艺 2018年6期2018-12-06

  • 缝网压裂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S区块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水平井开发中的应用
    县采油厂)水平井缝网压裂技术是近几年来开发致密砂岩油藏及特低、超低渗油藏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1–2],该技术可以在地下形成复杂的裂缝群体,沟通水平井井筒附近、上下油层及远端油层[3–4],有效增加单井泄油面积、提高动态控制储量、保障波及区域内压力均匀,从而获得较高单井产量以及延长油井稳产时间。当前,对于缝网压裂中缝网形成的地质力学条件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认识,如针对于天然裂缝发育与天然裂缝不发育储层缝网压裂时裂缝内净压力值的大小等均给出了说明[1–4]。但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8年5期2018-10-23

  • 页岩气井缝网压裂技术研究
    -特低渗透储层的缝网压裂技术,完善了缝网压裂的概念。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储层形成缝网的力学条件,研究了各种缝网压裂施工方式,提出了目前可应用的缝网压裂施工方法,确立了页岩气缝网压裂设计原则及相关理论基础,阐述了缝网压裂设计的基本思路及优化方法,并指出缝网压裂的发展方向,对理论和现场施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实验结果表明,压裂后效果显著,分析显示有多缝形成。关键词:页岩气;开发现状;地质特征;缝网压裂;实验验证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或游离状

    科技信息·中旬刊 2018年7期2018-10-21

  • 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半解析渗流模型
    容易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3-4]。裂缝在空间上任意交错导致地层渗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建立了大量的数学模型,模拟复杂缝网条件下分段压裂水平井的渗流问题。这些数学模型大致可分为解析模型、半解析模型以及数值模型等3类,每类模型均有其优缺点。2014 年,W.T.Zhou 等[5]建立了体积压裂水平井产能模型,可将复杂缝网进行线性离散,且能考虑每段裂缝不同的几何及流动属性;但没有考虑裂缝交叉时产量的“劈分”流动。2015 年,W.D.Wang 等[

    断块油气田 2018年4期2018-07-30

  • 应力敏感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缝网产能研究
    藏多级压裂水平井缝网产能的研究不足[10-12]。因此,本文基于稳定渗流理论,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的致密砂岩气藏多级压裂水平井缝网产能公式,对此类气井的产能评价和配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多级压裂水平井缝网模型多级压裂水平井缝网主要分为三个区域:压裂水平井的井筒区、压裂缝网区以及压裂缝网外的基质区。因此,为了更好地模拟地层实际情况,做如下假设:(1)储层为上下封闭且无限大均质地层;(2)致密砂岩气藏和裂缝内流体均为单相微可压缩流体,渗流过程不考虑重力作用,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8年4期2018-07-16

  • 临兴致密砂岩气藏直井缝网压裂可行性定量分析
    水平井分段压裂和缝网体积改造技术,使得单井油气产量大幅度增加[1~3]。通过借鉴国外技术,国内涪陵页岩气也得到快速开发,已经达到年产能100亿方的生产规模[4,5]。由于页岩气采取缝网压裂技术,生产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在致密砂岩储层中也尝试利用该技术进行增产。针对致密砂岩储层,国内各大油田正在积极进行缝网体积压裂的探索,如苏里格气藏和长庆油田的镇北区块等都进行了前期的理论研究,多方面论证缝网压裂的可行性和适应性[6,7]。另外,大庆油田早在2012年就对葡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年13期2018-07-06

  • 致密砂岩气藏缝网压裂工艺适应性评价研究
    量无法有效动用。缝网压裂相比常规加砂压裂可获得更大的改造体积,获得较常规压裂更长的有效缝长及更高的导流能力,可大辐度提高储层有限动用率,是动用低品位致密砂岩储层的有效手段。因此,有必要进行缝网压裂技术在致密砂岩气藏的适应性分析及应用评价,以探索适合于缝网压裂工艺的储层。1 缝网压裂机理缝网压裂主要基于储层水平两向主应力的差值和裂缝延伸净压力的关系,当裂缝延伸净压力大于水平两向主应力差值与岩石抗张强度之和时,容易产生分叉缝,多个分叉缝则会形成“缝网”系统[1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8年2期2018-05-11

  • 致密油储层压裂水平井缝网模拟研究
    ,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的结构、关键参数与天然裂缝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在产能计算与分析时,天然裂缝渗流通道也起着较重要作用。关于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模拟的研究较多,尚校森等[3]基于典型页岩压裂复杂裂缝分布形态,应用分形模拟方法,考虑了水平应力差异,建立了复杂裂缝表征方法;赵金洲等[4]引入裂缝起裂与延伸判定准则来研究裂缝延伸过程,建立压裂复杂裂缝数学模型,分析不同岩石力学参数、地应力分布、裂缝物性参数以及施工参数对裂缝网络形态的影响;何双喜等[5]对煤层气储层

    非常规油气 2018年1期2018-04-08

  • 低丰度油田缝网压裂技术的应用
    压裂技术的发展,缝网压裂理念由此产生:以水力压裂技术手段实施对油气储集岩层的三维立体改造,形成人工裂缝网络,实现储层内裂缝波及体积的最大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单井控制储量,达到提高单井产能的目的。通过技术论证,对注水受效差、构造边缘的低产油井应用大规模缝网技术进行压裂改造,可实现最大限度增加人工裂缝与油藏的接触面积来提高单井产能。随着该技术进一步试验和完善,最终实现小构造不注水开发、稀井网开发等模式。在减少注水和布井费用的同时,保障区块的有效开发。2 主要技术

    石油知识 2018年3期2018-03-23

  • Y区块直井多层缝网压裂试验研究
    )Y区块直井多层缝网压裂试验研究孟繁耀(大庆油田责任有限公司第十采油厂地质大队动态室,黑龙江大庆 163000)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动用是今后油田发展方向也是技术难点。通过对Y区块缝网压裂试验,研究与井网形式和砂体发育特征相适应的储层大规模缝网压裂改造参数优化技术,确定合理的选井及选层标准。形成与缝网压裂相配套的水驱调整技术,实现致密储层有效开发动用。低渗透油藏;缝网压裂;致密储层1 区块概况及矛盾Y区块为断层-岩性低渗透油藏,由两条近南北向“人”字形的断层切

    化工设计通讯 2017年12期2017-12-19

  • 煤层气直井缝网压裂设计方法研究
    科翔煤层气直井缝网压裂设计方法研究彭科翔(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2)我国煤层气单井产量较低,严重制约着煤层气产业的发展。要提高单井产量,关键在于增大煤层气解吸速度和范围。只有对煤层气直井进行缝网压裂,才能达到这种效果。首先从煤层可压性分析入手,讨论煤层气的开采特征、地应力分布、天然裂缝和层理等对缝网形成的影响。其次,提出缝网压裂设计思路和内容,利用诱导应力改变水平地应力分布,产生应力反转,同时,针对射孔方式、小型测试压裂和主

    当代化工 2017年10期2017-11-30

  • 致密储层地层参数对体积压裂缝网的影响研究
    层参数对体积压裂缝网的影响研究郭小哲(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赵刚,刘学锋(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300450)王晶,孔祥明,江彩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针对致密储层的关键地层参数如何影响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效果这一问题,应用岩石力学参数计算方法和储层压裂裂缝启裂和延伸基本原理,建立了岩石脆性系数、水平应力差异系数、天然裂缝密度3个地层参数对缝网影响的模拟模型,计算和评价了页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年11期2017-06-05

  • 水平井缝网压裂技术在鄂南地区低渗油藏中的应用
    006)水平井缝网压裂技术在鄂南地区低渗油藏中的应用高 尚1刘长龙1陶 鹏2王锦昌3(1. 中海石油基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天津 300452;2.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500;3. 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郑州 450006)针对鄂南地区难动用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形态复杂、直井压后效果差、易形成水平缝等技术难点,通过施工排量、平均砂比、加砂量、前置液比例等缝网压裂施工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6-05

  • D油田致密储层直井缝网压裂试验
    油田致密储层直井缝网压裂试验金 明(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吉林松原 138000)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剩余储量资源品质变差多为致密储层,表现为低孔、低渗、排驱压力大、渗流能力差、单井产量低,常规方式达不到效益开发要求。通过对压贡资料研究明确了致密储层孔喉结构特点,并开展了缝网压裂试验,探索有效动用方式,结合开发效果分析,认为本井或邻井有效储层发育是缝网压裂取得成功的前提。致密储层;孔喉结构;直井;缝网压裂;开发试验1 地质概况吉林D油田

    石油知识 2017年2期2017-05-10

  • 大港油田潜山储层缝网压裂工艺技术探索试验
    大港油田潜山储层缝网压裂工艺技术探索试验赵玉东(中国石油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天津 300280)北大港潜山中生界、二叠系储层岩性复杂、物性差,自然条件下很难达到工业油气流,需要实施压裂改造。依据北大港潜山储层特征,有利于形成复杂网状裂缝,压裂时采用主缝+缝网压裂改造思路,优先确保压裂一条高导流能力主缝,在产生主缝同时尽量沟通天然裂缝。压后增产18.1倍,措施有效率100%。潜山;缝网压裂;脆性指数;压裂液;主裂缝1 储层特征北大港潜山中生界发育有火成岩及

    化工管理 2017年5期2017-03-05

  • 页岩储层中同步压裂形成复杂缝网可行性研究
    同步压裂形成复杂缝网可行性研究赵志红1,黄超1,郭建春1,周月波2(1.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濮阳457001)同步压裂能够更好地利用2个井筒中裂缝诱导应力干扰,降低地应力差异系数,使页岩油气藏产生更加复杂的裂缝形态。文中运用位移不连续理论,建立了二维平面裂缝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讨论了页岩储层形成复杂缝网所需要的地应力条件,分析了裂缝净压力、裂缝参数和原地应力

    断块油气田 2016年5期2016-11-01

  • 缝网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及在泾河油田的应用
    450006)缝网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及在泾河油田的应用胡艾国(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6)缝网压裂技术是非常规油气藏改造的关键技术之一。泾河油田属于致密砂岩油藏,为了实现其水平井高效开发,根据缝网压裂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对水平井缝网压裂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缝网压裂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泾河油田满足缝网压裂改造的基本要求;现场试验效果表明,缝网压裂工艺技术实施效果要好于常规水平井压裂工艺,取得一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6年5期2016-10-27

  • 储层体积压裂改造可行性分析
    交织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系统,使得储层基质与裂缝壁面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极大地降低了油气从基质向裂缝的有效渗流距离,从整体上提高了目的储层的渗透率。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储层都可以实现体积压裂改造,复杂缝网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力学条件和相应的施工工艺技术。储层矿物成分、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地应力等因素是形成复杂缝网的必要基础;施工压裂液量、压裂液粘度和砂浓度等也影响着复杂缝网的形成和延伸。储层;体积压裂;复杂缝网1 致密油储层体积压裂技术所谓体积压裂改造就是指在水

    化工管理 2016年25期2016-10-21

  • 页岩气新井压裂规模优化设计
    、裂缝导流能力和缝网带长)。采用响应面方法对区块新钻井的压裂施工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最佳新井压裂参数:压裂级数3,缝网带长120 m,裂缝导流能力45×10-3μm2·m。通过对老井压裂参数的统计分析,优化设计新井的体积压裂规模,可以最大程度发挥体积压裂的增产效果,实现页岩气藏的高效开发。页岩气;新井压裂规模;主成分分析;响应面方法页岩气是一种以游离态或吸附态赋存于泥页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1],而体积压裂技术是目前开发页岩气藏的主要增产技术[2-3]。借助油

    断块油气田 2016年2期2016-09-26

  • 长6特低渗透油藏重复压裂复杂缝网参数优化
    油藏重复压裂复杂缝网参数优化孟凡坤苏玉亮鲁明晶任龙崔静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直井体积压裂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开发方式,对重复改造储层快速增产有重要意义。基于特低渗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建立了考虑初次压裂裂缝时变性和重复压裂复杂缝网特征的研究井组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根据剩余油分布结果优选重复压裂潜力井,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缝网参数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主裂缝导流能力对增产效果影响显著,其次为主裂缝长度和次裂缝导流能力

    石油钻采工艺 2015年4期2015-09-26

  • 肇源油田致密储层缝网压裂工艺研究与应用
    特低渗透致密储层缝网压裂[2]工艺探索性应用试验。通过在储层内构建主裂缝和次生裂缝组成的“网状缝”系统[3],扩大了裂缝波及体积[4],改善了低渗储层的渗流能力,提高了单井产量,为同类型致密储层低效区块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指导。目前,缝网压裂工艺在美国页岩气[5]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近几年国内在缝网压裂研究上虽然进行了大量的室内模拟实验[6]及现场试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缝网压裂工艺的使用条件、设计方法及控制工艺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还相对较少。1

    非常规油气 2014年2期2014-12-13

  • 致密油体积压裂缝网扩展模型建立与应用
    主缝相通的复杂裂缝网络系统[5-9]。传统水力压裂裂缝几何尺寸计算模型都是基于双翼对称裂缝理论,只适用于计算单一裂缝形态,无法有效模拟复杂缝网的扩展规律及获得最终几何形态参数,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缝网扩展模型来模拟体积压裂缝网扩展规律。1 缝网扩展数值模型假设缝网由一条主裂缝及多条不规则分布的次生缝组成。用2簇分别垂直于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平行缝簇表征不规则次生缝,并以水平井筒及主裂缝为中心对称分布(图1)。图1中:a为主裂缝半缝长,m;b为缝网在Y

    特种油气藏 2014年4期2014-10-18

  • 长8储层直井井网体积压裂影响产能因素研究
    效支撑,形成网状缝网系统[6-9],增加改造体积,提高单井产量.本文通过数学模型模拟结合现场实际应用对混合水压裂影响产能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国内致密储层的有效开发提供思路和方法.1 地质概况长庆油田三叠系长8储层类型单一,构造平缓,以岩性圈闭为主,平均埋深在2 100 m左右,油层平均厚度15.8 m,平均有效孔隙度10.5%,平均渗透率1.4×10-3μm2,油层原始地层压力18.1 MPa.长8储层采用菱形反九点注水开发井网.区域水平最大主应力与最小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4年5期2014-06-27

  • 低渗致密油藏水平井缝网压裂裂缝参数优化
    2249)水平井缝网压裂是低渗致密油藏开发的一项前沿技术,在提高水平井产能、延长稳产时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常规水平井分段压裂相比,水平井缝网压裂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缝网压裂在垂直于主裂缝方向形成人工多裂缝,同时沟通天然裂缝网络,从而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系统,改善储层渗流通道,提高储层改造效果,延长增产有效期[1-4]。黄陵长6 储层属于伊陕斜坡西倾单斜构造,层内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为9.14%,平均渗透率为0.13×10-3μm2,为致密岩性油藏。储层地应

    断块油气田 2014年6期2014-06-15

  • 致密油层体积压裂排量优化方法
    压裂所形成的复杂缝网可以增加储层改造体积(SRV),实现对致密油层的三维压裂改造[5]。而体积压裂形成复杂裂缝缝网的主要施工工艺是大排量压裂,通常要求施工排量大于10m3/min[6]。国内致密油层体积压裂工艺中排量的大小常以评价同区块老井在不同压裂排量下的压后产能来确定,该方法花费较高且难以获得较优的压裂排量值;国外致密油层体积压裂中排量的优化是通过对不同排量下改造效果进行微地震监测,评价储层改造体积来确定[7],该方法评价参数单一、成本高。目前模拟体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5-07

  • 体积压裂水平井缝网渗流特征与产能分布研究
    青岛266580缝网压裂是在水力压裂过程中,使天然裂缝不断扩张和脆性岩石产生剪切滑移,形成2 级及更多级次生裂缝,最终实现相互交错的裂缝网络,从而增加改造体积,提高初始产量和最终采收率[1-5].若成藏压力较高,加之采用缝网压裂技术压出网络裂缝,使储集层孔喉与裂缝达到极大限度的沟通,导流能力极大增强,储集层渗流阻力减小,使低渗透致密储集层渗流启动压力梯度自然“消失”,流体流动将表现出无“启动压力梯度”的特征[6-10].在实施“体积改造”过程中,由于储集层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3年5期2013-12-23

  • 海拉尔油田缝网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施工成功率,采用缝网压裂技术,可提高布达特群裂缝型储层压裂井的改造效果,保证压裂形成的裂缝形态为网状裂缝。2 缝网压裂地质及工艺条件[1-2]缝网压裂适用于裂缝型脆性储层,储层脆性越大,越能提高剪切缝形成的概率,且有利于形成网状裂缝。水力压裂理论研究表明,人工裂缝和天然裂缝的夹角越小,天然裂缝张开的可能性越大,其缝网形成的越充分。但在高应力差的情况下,天然裂缝将不会张开,且人工裂缝会直接穿过天然裂缝向前延伸,形不成缝网的条件[3-5]。因此,在实际压裂作业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3年6期2013-10-25

  • 页岩气体积压裂缝网模型分析及应用
    于形成了复杂的裂缝网络系统,增大了裂缝壁面与页岩基质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储层整体渗透率,实现了对页岩层整体上的三维压裂改造。在页岩层进行体积压裂时,由于页岩特殊物理性质及其内部天然裂缝的影响,会产生一个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互连通的复杂缝网系统[5-7]。而传统水力压裂模型(二维、拟三维、全三维模型)都是基于双翼对称裂缝理论,假设裂缝为单一形态裂缝,不适用于天然裂缝及层理发育、各向异性突出的页岩气体积压裂缝网系统的分析,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缝网压裂模型来模拟页

    天然气工业 2013年9期2013-10-20

  • 缝网压裂施工工艺的现场探索
    138001)缝网压裂技术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压裂酸化技术服务中心提出的一项新技术[1]。该技术是利用储层2个水平主应力差值与裂缝延伸净压力的关系,一旦实现裂缝延伸净压力大于储层某些弱面(天然裂缝或者胶结弱面)张开所需的临界压力,则产生分支缝,或者净压力达到某一数值能直接在岩石本体形成分支缝,形成初步的缝网系统;以主裂缝为缝网系统的主干,分叉缝可能在距离主缝延伸一定长度后又回复到原来的裂缝方位,或者张开一些与主缝成一定角度的分叉缝,最终形成以

    石油钻采工艺 2013年1期2013-07-16

  • 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储层改造体积的影响因素
    特征建立直井典型缝网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体积压裂与常规压裂的开发效果进行对比,模拟不同缝网形态、裂缝间距及导流能力对体积压裂储层改造体积(VSR)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积压裂改造方式能够改善油藏的渗流环境,增加储层动用程度,大幅度提高单井产能;储层改造体积越大,压后产量越高;相同改造体积下,开发效果与井筒连通的有效裂缝体积密切相关;裂缝间距及主、次裂缝导流能力对储层改造体积的影响较大。致密油藏;储层改造体积;缝网形态;导流能力超低渗透致密储层物性差,孔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7-07

  • 大庆油田利用缝网压裂技术开采剩余油
    庆油田探索应用了缝网压裂技术,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缝网压裂技术是指,进行压裂施工时,当裂缝延伸静压力大于储层天然裂缝或胶结弱面张开所需的临界压力时产生分支缝,或静压力达到某一数值能直接在岩石本体形成分支缝,形成初步的“缝网”,继而以主裂缝为“缝网”的主干,分支缝不断延伸、变化,最终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裂缝。截至2012年底,大庆油田在其外围油田12口井扶杨油层进行了小规模缝网压裂试验,结果表明,缝网压裂井增油效果是常规压裂的5.3倍,平均单井日增油3t以上。

    石油钻探技术 2013年3期201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