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

  • 王珪谏唐太宗
    险不避讳地劝谏唐太宗李世民;而且他的许多建议都使唐太宗受益匪浅,由此深得太宗信任,为唐初贞观之治做出贡献。唐太宗刚刚登基的时候,庐江王李瑗起兵反叛朝廷,后来被唐太宗平定了。这之后不久,王珪进宫面圣,却看见唐太宗身旁有一位陌生的美人正在侍候太宗。王珪从来没有见过这位美人,因而感到很奇怪。唐太宗也许是看出了王珪心中的疑惑,于是便指着这位美人说道:“那个庐江王李瑗多行不义呀,你看看,这么好的美人,李瑗却把她的丈夫给杀了,然后强行把她纳为妾,干了这么多缺德事,怎么

    清风 2022年11期2023-01-05

  •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玉成贞观三年,唐太宗发布诏令,要文武百官都上书直言,分析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给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一时间,满朝文武百官纷纷送来了各自的奏章。唐太宗便打开这些奏章仔细阅读起来。当读到禁卫将军常何的奏章时,唐太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仔细端详后发现落款还是常何。奏章里一共写了20多条建议,不仅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而且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唐太宗惊叹之余不禁暗自思量:常何明明是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大老粗”,怎么会写出这么高深的文章呢?难道自己看错人了?唐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2年5期2022-05-20

  •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段明贞观三年,唐太宗发布诏令,要文武百官都上书直言,分析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给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一时间,满朝文武百官纷纷送来了各自的奏章。唐太宗便打开这些奏章仔细阅读起来。当读到禁卫将军常何的奏章时,唐太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仔细端详后发现落款还是常何。奏章里一共写了20多条建议,不仅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而且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唐太宗惊叹之余不禁暗自思量:常何明明是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大老粗”,怎么会写出这么高深的文章呢?难道自己看错人了?唐

    民间故事选刊 2022年10期2022-05-20

  • 用弓与用人
    ◇文/ 黄小平唐太宗爱弓。一次,他拿着一把自认为上好的弓在弓匠面前炫耀。而弓匠却说,这并不是什么好弓。唐太宗问,那什么才是好弓呢?弓匠说:“一张弓的好坏,不但要看它是否刚劲有力,射得远,还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取决于用料的脉理是否好,而陛下手中这张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料的脉理也就都是斜的。这样的弓虽然有力,但射出的箭也如弓的脉理一样射不直,所以它不是一张上等的好弓。”唐太宗听了弓匠的话后,从弓想到了人,一个人的优劣与一张弓的优劣也有着相同的道

    民间故事选刊 2022年4期2022-02-26

  • 用弓与用人
    黄小平唐太宗爱弓。一次,他拿着一把自认为上好的弓在弓匠面前炫耀。而弓匠却说,这并不是什么好弓。唐太宗问,那什么才是好弓呢?弓匠说:“一张弓的好坏,不但要看它是否刚劲有力,射得远,还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取决于用料的脉理是否好,而陛下手中這张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料的脉理也就都是斜的。这样的弓虽然有力,但射出的箭也如弓的脉理一样射不直,所以它不是一张上等的好弓。”唐太宗听了弓匠的话后,从弓想到了人,一个人的优劣与一张弓的优劣也有着相同的道理。一个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2年2期2022-02-25

  • 中国史上最能杠的“找碴儿王”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最有名的大臣是谁?说是魏征,恐怕也无人反对。《谏太宗十思疏》是千古名文,魏征逝世后,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可以说,这是史上帝王对谏臣的最高评价。那么,身为谏臣,魏征的具体工作是什么呢?进谏。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唐太宗在玩一只鳥,看见魏征来了,连忙将鸟藏在衣服中。魏征看到唐太宗将鸟藏在衣服中,没有说什么,却故意跟唐太宗耗时间,结果,等魏征走了,唐太宗一看,鸟也

    格言·校园版 2021年33期2021-12-26

  • 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纳谏的皇帝——唐太宗唐太宗身边的大臣有很多,魏征是其中非常特别的一位。 魏征从小孤苦贫困,但喜欢读书。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很受唐太宗的重用。 唐太宗与魏征之间发生过很多有意思的事。有一年初春时节, 唐太宗外出巡游,从长安出发,一路上赏风景吃美食。到了洛阳后,唐太宗对身边的人说想吃河蟹, 可等到了吃饭的时候,却发现没有这道菜。唐太宗顿时征的性格,一看他来了,就知道没啥好事。 唐太宗没好气地说:“你来有什么事啊? ”魏征说:“没什么大事,我来给皇

    雪豆月读·高年级 2021年6期2021-09-26

  • 浅析唐太宗的文化人格
    马凯内容摘要:唐太宗自小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从伐隋到登上帝位再到开辟盛世,他身上的“文化人格”在不断发展完善,也就有了文政下的贞观。他把自小学到的文化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素养,经过学习、转化、传授这三个阶段,他的文化人格基本就形成了。关键词:唐太宗 贞观 文化人格“文化”这个词在现代来说是一个名词,但在古代不只是名词也是动词。要想探究“文化”一词的本义,就得追根溯源,回到人类的最初时代来研究。《说文解字》和《周易》记载“文”最初的意思有:一、“文”和“人”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6期2021-08-05

  •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白玉成唐太宗不仅是一位贤德的明君,而且还一个求贤若渴的皇上。在位期间,麾下有秦琼、程咬金等英才战将,殿前更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名流贤士。即便如此,他依旧多方查找英雄侠士。贞观三年,唐太宗发布诏令,要文武百官都上书直言,分析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给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一时间,满朝文武百官纷纷送来了各自的奏章。唐太宗便打开这些奏章仔细阅读起来。当读到禁卫将军常何的奏章时,唐太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细端详后发现落款还是何常。奏章里一共写了20多条建议,不仅能旁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21年2期2021-05-10

  • 从人才流动看唐太宗的包容型人才思想
    的伟大成就源于唐太宗的包容型人才思想。本文以纳谏名臣魏征为例,对他归附太宗后为官的“进、管、出”三个人才流动环节进行分析发现:进口环节:太宗的宽容型人才思想体现为外举不避仇,任用“昔仇”魏征;任人以诚,虚怀纳谏。 管理口环节:太宗的宽容型人才思想体现为魏征诚心进谏,不断得到擢升;魏征遭人污蔑,太宗明辨是非;魏征犯颜进谏,太包容接纳;纠正太宗失误决策,得到包容。出口环节:太宗的宽容型人才思想体现为魏征辞官,仍受太宗器重;魏征病重,太宗探望;魏征病逝,太宗高度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2021-01-10

  • 浅论《破阵乐》在唐太宗时期的发展变迁
    序作为主线,对唐太宗时期《破阵乐》的发展变迁加以论证。关键词:《破阵乐》;唐太宗;发展变迁在音乐历史的写作中,不同的风格和形式被广泛运用。台湾学者沈冬在《唐代乐舞新论》中论述《破阵乐》时,将其表述为《破阵乐》的创作及变迁、《破阵乐》的舞容乐风、《破阵乐》的创作及其变迁的意义三个部分,为《破阵乐》的研究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思路。笔者写作主要参考关于音乐编年的材料,进行梳理后发现,编年史中对《破阵乐》进行论述的材料共有九条,分别出自旧唐书、唐会要、文献通考、唐六典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4期2021-01-03

  • 智慧的表达
    载,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与黄门侍郎王珪在宴会上交谈,当时有个美人在旁边侍候——此人本是庐江王李瑗的爱姬,李瑗败事后,被籍没入宫。唐太宗指着她对王珪说:“庐江王荒淫无道,杀害了她原先的丈夫而把她占为己有。如此这般暴虐,他怎会不灭亡呢?”王珪离座说道:“陛下认为庐江王夺取她是对了呢,还是不对?”唐太宗说:“哪有杀人而夺取其妻的道理!你却问我对不对,这是什么意思?”故事到这里,我们其实对于唐太宗“收编”庐江王李瑗的做法是否妥当,应该一清二楚;不仅如此,我们对于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0年12期2020-12-28

  • 智慧的表达
    载,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与黄门侍郎王珪在宴会上交谈,当时有个美人在旁边侍候——此人本是庐江王李瑗的爱姬,李瑗败事后,被籍没入宫。唐太宗指着她对王珪说:“庐江王荒淫无道,杀害了她原先的丈夫而把她占为己有。如此这般暴虐,他怎会不灭亡呢?”王珪离座说道:“陛下认为庐江王夺取她是对了呢,还是不对?”唐太宗说:“哪有杀人而夺取其妻的道理!你却问我对不对,这是什么意思?”故事到这里,我们其实对于唐太宗“收编”庐江王李瑗的做法是否妥当,应该一清二楚;不仅如此,我们对于

    思维与智慧 2020年23期2020-12-12

  • 试论唐太宗修撰《氏族志》的动机和效果
    治的政治工具,唐太宗对此有其更为深入的政治动机,主要表现在重划门第、昭示主义、数典颂祖三方面。由于《氏族志》本身的局限和社会习惯强大,它打击山东旧望的效果是极为有限的,但也足以见得唐太宗的改革精神。关键词:唐太宗;《氏族志》;门阀士族;动机与效果;改革精神一、引言姓氏对于中华民族子孙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封建时代,单从一个姓氏就可以区分人们的高低贵贱,身份清浊。尤其是当姓氏被列入官方谱牒,成为著名姓氏以后,就意味着这个姓氏家族获得了士族地位,享有许多特权。

    青年时代 2020年26期2020-11-30

  • 鹞鹰之死
    戴希唐太宗李世民酷爱鹞鹰。贞观四年的一天,鲜花盛开、风和日丽,有人给唐太宗送来一只鹞鹰。这只鹞鹰形态俊美、毛色漂亮。唐太宗甚喜,就在内宫赏玩。他把鹞鹰放于肩头,向前平伸出左臂,让鹞鹰在自己的肩头和手臂上翩翩起舞。“咱大唐啊,一年判死刑者仅20来人,百姓安居乐业。到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四海一统、天下和谐。这种盛世景观,中国几朝几代有过?”唐太宗一边欣赏鹞鹰舞之蹈之,一边扬扬自得,“嘘,嘘,嘘”地吹起口哨。正在兴头上,忽报谏臣魏徵已到门前,有事奏请。俨然顽童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0年9期2020-09-26

  • 一块烧饼退敌十万
    公元626年,唐太宗登基刚两个月,趁着唐太宗尚未站稳脚跟,突厥首领颉利可汗亲自挂帅,带领十万铁骑直扑中原,一路攻关夺城,所向披靡,唐军节节溃败。不久,兵锋直指都城长安。为了探明长安城内兵力虚实,狡猾的颉利可汗派心腹大将执失思力前去宫中送挑战书。唐太宗面带微笑,镇定自若地接过挑战书,看了一眼,不以为然道:“回家告诉你的主人,赶紧整兵备马,迎接我们的决战。”执失思力回去后,一五一十详述了他在宫中的所见所闻。颉利可汗听后,眉头紧锁,心头不禁打个寒战。他早就耳闻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0年8期2020-08-27

  • 一块烧饼退敌十万
    公元626年,唐太宗登基刚两个月,趁着唐太宗尚未站稳脚跟,突厥首领颉利可汗亲自挂帅,带领十万铁骑直扑中原,一路攻关夺城,所向披靡,唐军节节溃败。不久,兵锋直指都城长安。为了探明长安城内兵力虚实,狡猾的颉利可汗派心腹大将执失思力前去宫中送挑战书。唐太宗面带微笑,镇定自若地接过挑战书,看了一眼,不以为然道:“回家告诉你的主人,赶紧整兵备马,迎接我们的决战。”执失思力回去后,一五一十详述了他在宫中的所见所闻。颉利可汗听后,眉头紧锁,心头不禁打个寒战。他早就耳闻唐

    思维与智慧 2020年16期2020-08-22

  • 关于“玄武门之变”的几点思考
    之变;唐高祖;唐太宗;李建成“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由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玄武门之变”一直是历史学、文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尤其是近年来在一些文学作品、影视剧作、通俗读物中更是热度不减,但是其中部分作品对“玄武门之变”的陈述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关于“玄武门之变”起因、对李世民的评价等,这些问题的误解,对于我们了解客观历史、汲取历史智慧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关于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考证

    青年时代 2020年15期2020-08-07

  • 浅议唐初名将郭孝恪
    二人为国捐躯,唐太宗不仅没有为其举哀,反而说他死不足惜,并将其罢官夺爵。此中缘由,一是郭孝恪品行不端,致使一将失误,累及三军;二是其战死龟兹,损兵折将,影响了太宗征伐西域的部署计划,更使大唐天威受损,有失天朝上国颜面;三是太宗与郭孝恪的君臣关系并不亲密,君主对长期在外领兵的将领大都心存猜忌等。因此,为淡化其玉碎龟兹、大损国威的政治污点,太宗对其进行了冷处理。关键词:唐初;唐太宗;郭孝恪;西域0 前言郭孝恪(?—649),隋末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初著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1期2020-01-28

  • 唐太宗对隋炀帝文学观的扬弃
    帝王,隋炀帝和唐太宗身份地位特殊,人生经历、政治理想和文化政策都惊人的相似,但在文学创作观念,尤其是对待宫体诗态度上又存在诸多的不同。笔者认为这既是唐太宗对隋炀帝人生阅历总结提炼的结果,又是对其文学思想的扬弃,更是文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关键词:隋炀帝 唐太宗 文学观 评价 扬弃一、引言作为隋唐易代大背景下的一代君王,唐太宗李世民在战火中夺取了终结南北战乱的隋代帝祚,所以评论前朝得失,鼓吹自己建立的王朝合法性问题,自然成为探讨王朝兴衰之理离不开的话题。针对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9期2020-01-21

  • 君臣一起去酿酒
    章雪峰在唐太宗的眼里,魏征无疑是个正经、古板得近乎迂腐的老夫子,可是人都会有个爱好吧,于是他派人去打探。探子很快带回情报——魏征爱吃醋芹。唐太宗马上召来魏征赐宴,请他吃醋芹。这一餐,君臣相谈甚欢。但探子知道的并不全。魏征偶尔也玩玩跨界——酿酒。身为唐朝反腐先锋,从来不送礼的魏征还少有地把自己DIY的酒献给唐太宗,让他也尝尝。喝了魏征亲自酿的酒,唐太宗当即拿起御笔,猛拍魏征的马屁,说他酿的两种酒远胜汉武帝和隋炀帝时期的宫中名酒,质量更是没的说,放上10年味道

    百家讲坛 2019年8期2019-07-13

  • 忍小忿而存大信
    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后,十分注重健全法制,命长孙无忌等人修订《贞观律》,颁行于天下。唐朝的社会治安因此有了明显好转。难能可贵的是,唐太宗非常注重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原则,并以身作则,带头守法。众所周知,在封建专制制度之下,皇帝拥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力,但作为开明君主的唐太宗,却堪称是依法守法的模范。为了能有效地健全法律制度,实现太平盛世的可喜局面,他对大臣们常说的一句话便是:法律不是朕一个人的法律,是天下人的法律。唐太宗这句话的意思很明了:即便是皇帝本人,也不得随

    文史博览 2019年3期2019-06-28

  • 忍小忿而存大信
    孟祥菊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后,十分注重健全法制,命长孙无忌等人修订《贞观律》,颁行于天下。唐朝的社会治安因此有了明显好转。难能可贵的是,唐太宗非常注重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原则,并以身作则,带头守法。众所周知,在封建专制制度之下,皇帝拥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力,但作为开明君主的唐太宗,却堪称是依法守法的模范。为了能有效地健全法律制度,实现太平盛世的可喜局面,他对大臣们常说的一句话便是:法律不是朕一个人的法律,是天下人的法律。唐太宗这句话的意思很明了:即便是皇帝本人,也

    文史博览·文史 2019年3期2019-05-14

  • 唐太宗对陆机其文其人的评价差异
    摘 要:唐太宗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开创了贞观之治;也是杰出的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晋书陆机传后论》中,唐太宗对陆机的文学造诣给予高度评价,也对陆机的坎坷遭遇感到惋惜。关键词:唐太宗;陆机;评价差异作者简介:余丽梅(1992-),汉族,广东韶关人,青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02在《晋书陆机传论》中,唐太宗评价陆机“远超枚、马,高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0期2018-12-27

  •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孙秀斌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的故事一直被世人所称道,并传为千古美谈。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去世时,唐太宗十分悲伤,流着泪说自己失去了一面宝贵的镜子。然而世事难料,魏徵死后不久,唐太宗就怒砸了魏徵的墓碑,变脸之快,令人瞠目结舌。魏徵,河北人,曾是太子李建成的重要谋士。“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在审问魏徵时问道:“你为什么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与我作对?”他神情自若地说:“如果太子早听从我的意见的话,就不

    幸福·悦读 2018年6期2018-08-22

  •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文/孙秀斌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的故事一直被世人所称道,并传为千古美谈。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去世时,唐太宗十分悲伤,流着泪说自己失去了一面宝贵的镜子。然而世事难料,魏徵死后不久,唐太宗就怒砸了魏徵的墓碑,变脸之快,令人瞠目结舌。魏徵,河北人,曾是太子李建成的重要谋士。“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在审问魏徵时问道:“你为什么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与我作对?”他神情自若地说:“如果太子早听从我的意见的话,

    幸福 2018年17期2018-07-03

  • 唐太宗因何会砸了魏徵的墓碑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一直被世人所称道,并传为千古美谈。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去世时,唐太宗还流着泪说自己失去了一面宝贵的镜子。然而世事难料,就在魏征去世后不久,唐太宗就砸了魏征的墓碑,变脸之快,令人瞠目。那么,唐太宗又为什么会对魏征脸变得如此之快呢?原来,魏征死后不久,唐太宗就发现了魏征的两大“硬伤”:一是魏征死前推荐给自己的杜正伦和侯君集都卷进了一宗谋反案,这让唐太宗开始怀疑魏征这个老

    北广人物 2018年17期2018-05-09

  •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孙秀斌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的故事一直被世人所称道,并传为千古美谈。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去世时,唐太宗十分悲伤,流着泪说自己失去了一面宝贵的镜子。然而世事难料,魏徵死后不久,唐太宗就怒砸了魏徵的墓碑,变脸之快,令人瞠目结舌。魏徵,河北人,曾是太子李建成的重要谋士。“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在审问魏徵时问道:“你为什么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与我作对?”他神情自若地说:“如果太子早听从我的意见的话,就不

    文史博览·文史 2018年3期2018-04-07

  •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的故事一直被世人所称道,并传为千古美谈。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去世时,唐太宗十分悲伤,流着泪说自己失去了一面宝贵的镜子。然而世事难料,魏徵死后不久,唐太宗就怒砸了魏徵的墓碑,变脸之快,令人瞠目结舌。魏徵画像魏徵,河北人,曾是太子李建成的重要谋士。“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在审问魏徵时问道:“你为什么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与我作对?”他神情自若地说:“如果太子早听从我的意见的话,就

    文史博览 2018年3期2018-03-30

  • 唐太宗:大师,请还俗
    回到长安。先前唐太宗听说玄奘回来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玄奘抵达长安时他并不在,负责接待的是梁国公房玄龄。此时唐太宗正在洛阳厉兵秣马,准备御驾亲征,教训高句丽,于是玄奘立马赶到洛阳与唐太宗会面。当年二月,玄奘与唐太宗进行了平生第一次会面。双方就座后,唐太宗首先发问:“师去何不相报?”因为17年前玄奘并不是奉旨去西方求法,那时边境管控甚严,他扮演的是一个偷渡者的角色。对于此事,玄奘也没什么好隐瞒的,说:“当去之时,已再三表奏,但诚顾微浅,不蒙允许。”唐太宗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11期2018-01-13

  • 欺君之“罪”
    公元666年,唐太宗御駕亲征,统领30万精兵欲取高丽。但是来到海边后,唐太宗见这茫茫大海,惆怅30万大军如何渡过这汪洋。此时,唐太宗不禁有些后悔,他觉得自己真应该听取那些主张不战的大臣们的建议。唐太宗马上召集各路将领前来商议渡海之策,等问到大将张士贵时,张士贵表示要回去想一想再作答复,唐太宗就允许他过几天呈报意见。张士贵看得出来唐太宗是想放弃这场战争,如果放弃攻打高丽国只能是放虎归山,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唐太宗上船出海呢?回到寨中后,张士贵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7年28期2017-08-14

  • 唐太宗当朝颁“奖”
    石亚明一天,唐太宗宴请当初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开国元勋,宴席上大家行起与当年一样的行酒令,唐太宗接连输了几次,按当年的规矩是谁输了就得罚谁喝酒,可现在唐太宗贵为天子,怎么办?这时,赵公长孙无忌站起来说:“主公今日行酒令表现上佳,众臣弟要‘奖您几杯酒如何?”唐太宗心里明白,别管是罚还是奖,这个酒都得喝下去了。唐太宗回到后宫想起剛刚在酒席上他被开国元勋们“颠罚为奖”的情景,忽然,他心中一想,近来屡有奏折奏请受贿官员越来越多,我何不也效仿这个方法对他们也来个“颠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7年3期2017-04-27

  • 唐太宗“颁奖惩腐”
    石亚明有一次,唐太宗宴请开国元勋。在宴席上行酒令,唐太宗连输几次,按规矩谁输了就得罚酒。可唐太宗贵为天子,该怎么办呢?这时,长孙无忌站起来说:“主公今日行酒令表现上佳,众臣弟‘奖您几杯酒如何?”唐太宗心里明白,别管是罚还是奖,这个酒都得喝下去。唐太宗回到后宫想起刚才在酒席上被“颠罚为奖”的情景,忽然想到,近来屡有奏折诉官员受贿,我何不也来效仿此法?唐太宗看到有奏折反映長孙顺德收了贿赂绢绸数十匹,于是,他立刻召集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到金銮殿。朝廷大臣急忙赶到,听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7年4期2017-04-26

  •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白玉成唐太宗不仅是一位贤德的明君,而且还一个求贤若渴的皇上。在位期间,麾下有秦琼、程咬金等英才战将,殿前更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名流贤士。即便如此,他依旧多方查找英雄侠士。贞观三年,唐太宗发布诏令,要文武百官都上书直言,分析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给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一时间,满朝文武百官纷纷送来了各自的奏章。唐太宗便打丌这些奏章仔细阅读起来。当读到禁卫将军常何的奏章时,唐太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细端详后发现落款还是何常。奏章里一共写了20多条建议,不仅能旁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3期2017-03-25

  • 唐太宗『颁奖惩腐』
    □石亚明唐太宗『颁奖惩腐』□石亚明有一次,唐太宗宴请开国元勋。在宴席上行酒令,唐太宗连输几次,按规矩谁输了就得罚酒。可唐太宗贵为天子,该怎么办呢?这时,长孙无忌站起来说:“主公今日行酒令表现上佳,众臣弟‘奖’您几杯酒如何?”唐太宗心里明白,别管是罚还是奖,这个酒都得喝下去。唐太宗回到后宫想起刚才在酒席上被“颠罚为奖”的情景,忽然想到,近来屡有奏折诉官员受贿,我何不也来效仿此法?唐太宗看到有奏折反映长孙顺德收了贿赂绢绸数十匹,于是,他立刻召集五品以上文武官员

    家教世界 2017年10期2017-03-25

  •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白玉成唐太宗不仅是一位贤德的明君,而且还一个求贤若渴的皇上。在位期间,麾下有秦琼、程咬金等英才战将,殿前更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名流贤士。即便如此,他依旧多方查找英雄侠士。贞观三年,唐太宗发布诏令,要文武百官都上書直言,分析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给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一时间,满朝文武百官纷纷送来了各自的奏章。唐太宗便打开这些奏章仔细阅读起来。当读到禁卫将军常何的奏章时,唐太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细端详后发现落款还是何常。奏章里一共写了20多条建议,不仅能旁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7年1期2017-03-23

  • 直言不讳的魏征
    。”在朝会上,唐太宗黯然地看着殿外的天空,对群臣说出了这样一番话。魏征,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的一代名相,因直言进谏而流芳千古。他生前曾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有一次竟因为进谏惹恼了唐太宗,差点丢了身家性命。那天,他在朝会上进谏的言辞过于激烈,伤了唐太宗的面子。唐太宗回到后宫,恼火极了,咬牙切齿地说:“我早晚要杀了魏征。”好在长孙皇后非常贤德,她早知道魏征经常在朝中“羞辱”唐太宗的事,于是赶忙换了一身朝服出来向唐太宗祝贺。唐太宗奇怪地问:“为什么要祝

    学生阅读世界(喜欢写作文) 2017年4期2017-02-15

  •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玉成贞观三年,唐太宗发布诏令,要文武百官上书直言,分析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提出建议。当读到禁卫将军何常的奏章时,奏章里一共写了20条建议,头头是道,句句在理。唐太宗不禁思量:“何常是个大老粗,怎么会写出这么高深的文章呢?”唐太宗马上派人找来何常。“何爱卿平身。我且问你,你那奏章是你自己写的吗?”何常一听,一激灵:“坏了,皇上看出破绽了,我这不犯了欺君之罪吗?”可他偷眼看唐太宗,没发现皇上生气,反而微笑着等他回答。何常这才答道:“启禀皇上,那奏折是我的幕僚马

    做人与处世 2016年24期2017-01-21

  • 唐太宗“颁奖惩腐”
    石亚明有一次,唐太宗宴请开国元勋。在宴席上行酒令,唐太宗连输几次,按规矩谁输了就得罚酒,可唐太宗贵为天子,该怎么办呢?这时,长孙无忌站起来说:“陛下今日行酒令表现上佳,众臣弟‘奖您几杯酒如何?”唐太宗心里明白,别管是罚还是奖,这个酒都得喝下去。唐太宗回到后宫想起刚才在酒席上被“颠罚为奖”的情景,忽然想到,近来屡有奏折诉官员受贿,我何不也来效仿此法?唐太宗看到有奏折反映长孙顺德收了贿赂绢绸数十匹,于是,他立刻召集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到金銮殿。朝廷大臣急忙赶到,听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6年11期2016-11-29

  • 不近人情的仁慈
    观止》中,批评唐太宗放死囚回家一事是沽名钓誉,绝对不值得当政者效法。唐太宗纵囚一事,见《资治通鉴》卷一九四。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十二月,唐太宗因怜悯死刑犯,放他们回家探亲,约定第二年秋天回京领死。到了第二年九月,放出去的死囚三百九十人,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一个不少都回来了,没有人逃亡。唐太宗将他们全部赦免,一时传为美谈。白居易还曾作诗咏之,说“死囚四百来归狱”,好像“贞观之治”真是仁德广被,连死刑犯都受了感召,信守规约,欣然赴死。欧阳修大不以为然,认为

    读者 2016年22期2016-11-01

  • 不近人情的仁慈
    文观止》,批评唐太宗放死囚回家一事,是沽名钓誉,绝对不值得当政者效法。唐太宗纵囚事,见《资治通鉴》卷一九四。贞观六年十二月,唐太宗因怜悯死刑犯,放他们回家探亲,约定第二年秋天回京领死。到了第二年九月,放出去的死囚三百九十人,没人监督,却一个不少都回来了,没有人逃亡。唐太宗全部赦免,一时传为美谈。白居易还曾有诗咏之,说“死囚四百来归狱”,好像贞观之治真是仁德广被,连死刑犯都受了感召,信守规约,视死如归。欧阳修大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措施不近人情,因此别有用心,

    视野 2016年17期2016-08-31

  • 唐太宗选人才
    嵇振颉唐太宗是个求贤如渴的君主,尽管身边有一干能臣良将,依旧多次发布求贤令,希望将天下英豪皆揽入朝中。一天早朝后,唐太宗召见左右仆射房玄龄、杜如晦,想叫他们推荐一些青年人才。两人面露难色,杜说:“房大人所言非虚,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这些事上,常常一天内要阅读几百件公文。等处理完这些,已经是三更灯火,根本没时间考虑选拔人才。”唐太宗皱了皱眉头,对两人说:“你们身为仆射,应当为我分忧,协助我操劳国家大事,要耳聽得远,眼看得宽,拓宽识人渠道,为国家察访贤

    少年文摘 2016年4期2016-08-13

  • 唐太宗“颁奖惩腐”
    有一次,唐太宗宴请开国元勋。在宴席上行酒令,唐太宗连输几次,按规矩谁输了就得罚酒。可唐太宗贵为天子,该怎么办呢?这时,长孙无忌站起来说:“主公今日行酒令表现上佳,众臣弟‘奖您几杯酒如何?”唐太宗心里明白,别管是罚还是奖,这个酒都得喝下去。唐太宗回到后宫想起刚才在酒席上被“颠罚为奖”的情景,忽然想到,近来屡有奏折诉官员受贿,我何不也来效仿此法?唐太宗看到有奏折反映长孙顺德收了贿赂绢绸数十匹,于是,他立刻召集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到金銮殿。朝廷大臣急忙赶到,听唐太宗

    故事会 2016年6期2016-03-23

  • 唐太宗的“砸”与“立”
    唐太宗的“砸”与“立”□张建中魏征以忠谏盛名,深受唐太宗赏识。魏征去世时,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铭记魏征的功绩和忠贞。可是,就在魏征下葬后不久,由他举荐的官员杜正伦、侯君集多次触犯皇宫讳忌,并顶撞唐太宗,相继被逐出朝廷;同时还有人举报魏征将他自己记录的与唐太宗一问一答的谏诤言辞,送给当时负责编写起居录的褚遂良作参考,唐太宗十分反感。对魏征以前屡次过火的“犯颜直谏”,产生了极度的逆反心理。魏征在为唐太宗效力的十七年内,唐太宗曾给予他无限的话语权

    文存阅刊 2016年1期2016-03-17

  • 唐太宗兴邦:以古为镜、以人为镜
    ,宰相魏征卒,唐太宗亲临恸哭,并追思不已。其后,唐太宗上朝,念及魏征在世时的谏诤,对左右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唐太宗晚年所说的这段话,就是著名的“三镜说”。唐太宗之所以成为明君、圣主,恐怕与他善于以古为镜和以人为镜有关。可以说没有魏征的劝谏,就没有大唐的兴盛。 西周的厉王面对百姓的意见要“防民之口”,唐太宗对魏征的劝谏却是从善如流。狭隘的思想导致厉王“流于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6年7期2016-03-11

  • 先“认”后“辩”
    反。 有一次,唐太宗闲来无事,半真半假地问尉迟恭:“有人上书说你要谋反,有这回事吗?”他本以为尉迟恭会矢口否认或者为自己辩解,没想到这个历史上著名的猛将应声答道:“是啊,我也听说我要谋反了,自从追随陛下南征北战,浑身上下伤痕累累,年轻时候没想反,现在天下太平,我也老了,就有人怀疑我要谋反了?”说完,居然马上脱光了衣服,露出满身的伤痕。这下唐太宗可下不来台了,马上安慰道:“看看你,咋还是这臭脾气呢,咱俩谁跟谁啊,快穿上,快穿上,可别伤到身体!”【素材点拨】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6年5期2016-03-11

  • 从琐事中脱身
    嵇振颉這天,唐太宗召见左右仆射房玄龄、杜如晦,请他们推荐青年人才。唐太宗等了很长时间,房玄龄、杜如晦还没来朝见。他有些不高兴,又让执事太监传自己的口谕,限二人半个时辰内到达,否则以轻慢君主之罪论处。半个时辰很快过去,房、杜二人满头大汗赶到唐太宗驻地。他们跪在地上说自己公务缠身,耽误圣上不少时间,该当重罪。唐太宗又问他们忙什么。房玄龄说:“都是地方报上的事务,很多都是火烧眉毛。比如灾荒,需要紧急拨粮;发生重大恶性案件,需要裁定最终的判决结果等等。我们先要拟出

    做人与处世 2015年20期2015-09-10

  • 唐太宗治贪
    鉴》里有一个“唐太宗赐绢惩顺德”的故事。说的是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给人办事,收了20匹绢绸。这事被唐太宗知道了,但他没有让监察部门去查办,而是通知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到大殿里开会。人到齐了,唐太宗没讲别的,直接通报了长孙顺德的受贿情况。所有的官员,都觉得接着,很快就要宣布对长孙顺德的处罚决定。但唐太宗话锋一转,说:“长孙顺德收受别人的绢绸,说明什么呢?说明他的家里,很缺这种东西。所以我宣布,奖励顺德将军绢绸50匹,让他背回家去。”接着,唐太宗让人搬出50匹绢

    党建文汇·下 2014年12期2015-01-21

  • 唐太宗当朝颁奖惩腐
    石亚明唐太宗宴请开国元勋,在宴席上行起了行酒令,唐太宗接连输了几次,按当时的规矩是谁输了就得罚谁喝酒,可唐太宗贵为天子,怎么办?这时,赵公长孙无忌站起来说:“主公今日行酒令表现上佳,众臣弟要“‘奖您几杯酒如何?”唐太宗心里明白,别管是罚还是奖,这个酒都得喝下去。唐太宗回到后宫想起刚才在酒席上被开国元勋们“颠罚为奖”的情景,忽然想,近来屡有奏折奏请受贿官员,我何不效仿此方法也来个“颠罚为奖”,你贪什么,我就当朝奖你什么,并让你自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拿回去不许别

    文史月刊 2014年9期2014-12-10

  • 唐太宗钓鱼执法
    裁的惩防措施。唐太宗也不例外。唐太宗即位之初,一方面,由于受到隋末唐初连年战乱的影响,官员贪污受贿问题十分严重;另一方面,行贿受贿又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很难被发现。于是,唐太宗想出了一个办法,密令左右向大臣行贿,以此判断受贿之人。不幸果真有一人中招,受绢一匹。唐太宗勃然大怒,下令将其处死。民部尚书裴矩获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向唐太宗进谏:“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唐太宗的做法,用现在的话说,就叫“钓

    杂文选刊 2014年3期2014-02-25

  • 死亡之约
    天飞舞的大雪,唐太宗李世民忽然驾临朝廷大狱。大狱里关押着已判死刑、只等批准执行的390名囚犯。此时,他们有人直勾勾地盯着唐太宗,有人不停地眨巴着眼睛……都不知道玉树临风的唐太宗,酒葫芦里装的什么药。“我是李世民,问你们两个问题,请如实回答!”唐太宗目光炯炯地扫视着囚犯,“第一,对朝廷大狱给你们所定的罪行,你们可有异议?”“皇上,我们一点不冤,我们认罪伏法!”囚犯们应声跪下。“那好!第二,”唐太宗声如洪钟,“说说临死前,你们最后的心愿。”跪在最前面、家住京畿

    小小说月刊 2010年8期2010-05-14

  • 唐太宗为什么杀人
    读书三味唐太宗固然勇于纳谏,尊重人才,关注民生,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他照样会无辜杀人。贞观初年,刚刚走上皇帝岗位的他曾有两次无辜杀人,都不乏这样的初衷。其中的一次,是因为干部调整引发的。当时,交州都督被撤职,职务空缺,有人推荐了卢祖尚。于是,唐太宗把卢祖尚调到京城,和他进行了一次谈话,卢祖尚虽然当着唐太宗的面表示了同意,却“既而悔之”,以身体不好为由推辞。于是,唐太宗又派宰相杜如晦前去劝说,不成,再派卢祖尚的大舅哥周范前去转达自己的意思,并许诺三年期满,

    百家讲坛 2009年21期2009-04-20

  • 唐太宗否定《圣德论》说开去
    安广禄唐太宗贞观6年(公元632年),掌管国家图书资料的大臣虞世南为了讨好当朝皇帝唐太宗,在翻阅大量图书资料的基础上,旁征博引,写了一篇名为《圣德论》的书稿,献给唐太宗,希望唐太宗能将此书稿刻印出版。唐太宗翻阅了一下书稿的内容,发现虞世南在书中把他比做是唐尧、虞舜、大禹一样的圣明君主,整部书的内容从前到后全都是给自己歌功颂德的。这件事要是放到时下某些官员身上,肯定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大笔一挥,指示“照办”。可唐太宗看罢一点也不高兴。他实

    文史天地 2009年1期2009-02-18

  • 唐太宗的“怕”
    峰据史书记载,唐太宗爱玩鹞鹰,一天,他正捧着一只鹞鹰在宫门外把玩,突然看见谏议大夫魏征迎面向他走来,惊慌之余,唐太宗把鹞鹰藏进了自己的衣袖里,等魏征走了后才敢拿出来。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鹞鹰因在唐太宗的袖中藏得过久,早已窒息而死了!若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那一套,作为臣子的魏征应该怕天子唐太宗才对,从古到今哪有皇帝怕臣子的,除非那个皇帝是个已经被架空了的“傀儡”皇帝!然而,事情就是这么怪,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唐太宗竟真的怕他手下的谏议大夫魏征,而且还怕得那么窝

    闽南风 2009年12期2009-02-11

  • 太宗世民宽仁大度 魏征方成一代名臣
    玄武门事变后,唐太宗大杀李建成的太子门党。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主要谋士,当然在捕杀之列。一天,军士们把魏征押到唐太宗面前,唐太宗非常气愤地问:“你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也就罢了,你为什么要挑拨我们兄弟间不和呢?”不料,魏征却说:“如果按我说的去做,早就把你杀了,你也不会坐在这里审我了,太子也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唐太宗听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最后,他还是赦免了魏征,并委以重任。后来,魏征果然没有辜负唐太宗的希望,成为一代名相,为唐朝的兴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文史月刊 2009年1期200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