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

  • 《资治通鉴·隋唐纪》纠谬20则
    隋书》[2]《旧唐书》[3]《新唐书》[4]等文献加以比勘,对明显有误处加以辨正。归结起来,主要存在四种问题:误记人名及世系、时间记载错误、职官记载错误、地理记载错误。1.丁卯,以太尉赵煚为尚书右仆射。(卷175,第5434页)按:误,赵煚不曾为太尉,据《隋书·高祖纪》记载:“丁卯,以大将军、金城郡公赵煚为尚书右仆射。”《北史》卷11记载与此相同。另《隋书·赵煚传》记赵煚在隋开国时的官职变化如下:“及践祚,煚授玺,进位大将军,赐爵金城郡公,邑二千五百户,拜

    许昌学院学报 2023年4期2023-11-04

  • 《新唐书·吴元济传》采录韩愈《平淮西碑》考论
    □李 洁《旧唐书》在《韩愈传》中对韩氏撰写《平淮西碑》的缘由和结果进行了叙述,并未表现出对韩愈本人的情感倾向。《新唐书》的编修以《旧唐书》为根柢,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补苴。《新唐书·吴元济传》不但全文采录了韩愈《平淮西碑》(以下简称“韩碑”),而且对其多有溢美之词。在对《新唐书》采录韩碑的情况进行考辨时,将《旧唐书》作为参照可以更好地观察不同时代史家对韩愈的态度,并由此推知两《唐书》采录同一文本时出现差异的缘由。因时代背景不同,不同时期的记事者对反映同一时代社

    西夏研究 2023年1期2023-10-07

  • 模棱两可
    【成語出处】《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成语释义】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在唐朝,栾城有个名叫苏味道的人。他九岁时便会写文章,和他的同乡李峤都以才学出名,当时的人称他们为“苏李”。苏味道二十岁时考取了进士,曾做过吏部侍郎。后来,在武则天当皇帝时,他做了宰相。苏味道做了宰相后,只求保持个人的地位和安全,处理事情从不表示明确的态度和意见,更谈不上什么创新和改革了。他还常常对别人说:“处理事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3年7期2023-07-04

  • 旧唐书》《新唐书》缘何同进“二十四史”
    正史,分别是《旧唐书》和《新唐书》。为何唐朝会有两本官方承认的正史?又为何都能收入“二十四史”之中呢?我们先来看看《 旧唐书》,这本书署名为后晋刘昫等人编撰,但经考据,实际上是五代后晋时期赵莹亲自主持的,于开运二年也就是公元945年才编修完成。其实,唐朝是中国历史中特别重视史学的朝代,在大唐初年相关人员就记录编写了关于魏晋南北朝以及隋朝的五部史书。唐朝人更是以实录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国史,比如房玄龄就曾监修过《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在武则天当政后,又编修

    金秋 2023年2期2023-05-19

  • 从踌躇中进取到沉寂中迷失 ——唐初江南士族政治适应性述略
    尤善飞白”(《旧唐书》卷74《刘洎传》)[3]2608,不仅影响到儿子唐高宗与曾侍奉他的武则天,且近臣中出身江南士族拾王氏笔慧者亦大有人在。如虞世南“妙得其体”(《旧唐书》卷72《虞世南传》)[3]2565,太宗命掌文翰;褚遂良“甚得王逸少体”(《旧唐书》卷80《褚遂良传》)[3]2729,太宗诏令充任侍书;欧阳询初亦曾习王体。初唐四大书法家无一不习王体,除了成名最晚的薛稷出身北方外,上述三位均出身江南士族。(二)江南文学侍臣群星璀璨优越的文才天赋是江南士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2年3期2023-01-04

  • 《新唐书·艺文志》“员半千《三国春秋》”条辨误*
    新唐志》)在《旧唐书·经籍志》(以下简称《旧唐志》)基础上补充了不少唐人著述,为我们了解唐代文化及学术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但因对史源文献疏于辨析,《新唐志》出现了误录的情况。《新唐志》所补员半千著《三国春秋》一书即是如此,兹对其辨析如下。1 《三国春秋》系据《旧唐书·王义方传》补录员半千《三国春秋》一书,《旧唐志》未见著录,《新唐书》卷五八《艺文志二》“史部杂史类”载:“元行冲《魏典》三十卷,员半千《三国春秋》二十卷……元行冲以下不著录六十八家。”[1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2年11期2022-12-06

  • 《新唐书》地名校误
    《新唐书》在《旧唐书》的基础上增补了不少唐代史事,是研治唐史的重要文献。但因为史官以及后世传抄者的疏漏,《新唐书》不仅沿袭了《旧唐书》的一些错误,还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新唐书》列传中的地名问题,前人已有发现并有所辨析①,兹对新发现的六则错误辨正如下,以就教于方家。1.自城山济海至熊津口,贼濒江屯兵(卷111《苏定方传》,页4138)[1]。按:《旧唐书》卷八三《苏定方传》云:“定方自城山济海,至熊津江口,贼屯兵据江。”[2]2779《旧唐书校勘记》卷三八

    兰台世界 2021年6期2021-12-28

  • 从称谓角度看“笔记体小说”与“正史”之书写差异 ——以《大唐新语》和《旧唐书》为中心
    小说”,例如《旧唐书》成书于五代后晋时期,记载唐代历史,但记载唐人轶事的笔记小说却成书于唐代。可见,同源关系下的“正史”和“笔记体小说”不存在相互参看的可能。,二者的相似记载重合度又极高,这就为叙事差异的研究提供了一定条件。前辈学者对“正史”采录“笔记体小说”删选标准问题的讨论已有丰硕成果,但对于“同源”视域下“笔记体小说”和“正史”之关系的分析,大多数集中在纯史料范畴,比较而言仍有一定的研究空间。本文选取“笔记体小说”《大唐新语》和“正史”《旧唐书》为研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1-29

  • 旧唐书》史料来源分析—以“行状”为中心
    冯锦福《旧唐书》是后晋时期编撰的一部纪传体史书,由于编撰时间短,疏漏较多,内容又多承袭国史与实录,导致《旧唐书》自宋代以来便不被重视。但正因其内容多承袭自唐代官修国史与实录,使得我们可以一窥唐代原始史料的原貌。而行状作为唐代官修国史的重要史料来源之一,其与《旧唐书》内容之间的关系也较为密切。本文从《旧唐书》的史料来源出发,以行状为中心,对《旧唐书》的史料来源问题进行探讨。一、《旧唐书》史料来源探析《旧唐书》成书于后晋时期,是一部重要的记载唐代历史的史书。由

    名家名作 2021年3期2021-11-13

  • TINTIN’S CHINESE CHANGE-UP
    Tang(《旧唐书》), praising the virtues and determination of ancient doctor Sun Simiao (孙思邈), furnish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Sons of the Dragon, a secret society dedicated to fighting the opium trade.Ad hoc posters in many of the stre

    汉语世界 2021年3期2021-06-18

  • 《聊斋志异》借鉴《隋书》与两《唐书》
    。《隋书》与《旧唐书》《新唐书》中的某些情境、典故、语词在《聊斋志异》中也常出现,增加了小说叙事的生动性,丰富了小说语言的表现力。将《聊斋志异》借鉴上述三部史书之处择要指出并略加分析,也是《聊斋志异》研究与鉴赏不可或缺的一环。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借鉴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志码:A一、情境借鉴小说创作中,情境的渲染往往是情节展开的必要条件,向前人典籍借鉴有关情境,不同于典故的运用,浑然无迹中自有

    蒲松龄研究 2021年4期2021-01-22

  • 旧唐书》刊误一则
    □姜复宁《旧唐书·职官志》云:“光宅元年九月……中书令为内史”。罗士琳、刘文淇《旧唐书校勘记》于此条出校:“按下卷‘中书令’注云:‘光宅为凤阁令’,与此不同。今考《六典》卷九、《通典》二十一、《会要》五十一、《新志》《通考》五十一皆有‘内史’,惟《册府》四百五十九作‘凤阁令’”。按:《旧唐书》卷四十三《职官二》于“中书省”条下出注:“武德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龙朔改为西台,光宅改为凤阁”,“中书令”注曰:“武德曰内史令,寻改为中书令,龙朔为西台右相,

    华夏文化 2020年4期2020-12-01

  • 唐濮恭王李泰墓志铭考
    对《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与《唐会要》等史籍中的记载,而史籍中关于李泰的记载又多有漏误与矛盾,导致在诸多研究文章中,对李泰的研究出现争议、猜度甚至臆断。李泰墓志铭的发现则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图一、二)。李泰墓志铭全文如下:盖文:大唐赠太尉雍州牧故濮恭王之墓志铭志文:大唐赠太尉雍州牧故濮恭王墓志铭/王讳泰,字惠褒,高祖武皇帝之孙,太宗文皇帝之第三子也。华盖极天,讵足仰其/神搆;仙槎上汉,无以汎其灵源。国史详焉,今可略而言矣。王降辰象之粹精,稟河

    考古与文物 2020年1期2020-07-17

  • 论中唐文人自编别集的新特点
    光熙摘要:与《旧唐书·经籍志》原有初盛唐别集相比,《新唐书·艺文志》新增中晚唐别集在文集名称形制上有诸多新变。别集著录体例的不同,固然是造成新、旧《唐志》出现差异的因素之一,但结合其他反映唐人著述发展流变的史料综合考察,会发现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中晚唐文人自编别集的新特点,如:别集命名形式更趋个性化;阶段性别集编纂方式被广泛使用;出现精选集性质的小集;单体别集显著增加。关键词:中唐文人;自编别集;《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中唐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

    北方文学 2020年6期2020-06-19

  • “小说”观念与类别探讨
    欣摘  要:《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是我国重要的古代文献著作,其中涉及了许多文学和文献内容。“小说”一词,在《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中均有著录,但对于“小说”观念与类别的理解却不尽相同,颇多差异,本文拟就《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之中所反映的“小说”观念与类别的演变进行探讨分析。关键词:小说;《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作者简介:馮承欣(1995-),男,汉族,黑龙江牡丹江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院硕士,研究

    青年文学家 2020年8期2020-05-06

  • 《元和十四年册尊号赦》时间辨正
    赦之时。然检《旧唐书》卷一五《唐宪宗本纪下》载:元和十四年七月“辛巳,群臣上尊号曰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是日,御宣政殿受册,礼毕,御丹凤楼,大赦天下。京畿今年秋税、青苗、榷酒等钱,每贯量放四百文;元和五年已前逋租赋并放。”(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69页)又《新唐书》卷七元和十四年七月载此事云:“己丑,群臣上尊号曰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大赦,赐文武官阶、勋、爵。遣黜陟使于天下。”(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8页)《资治通鉴》卷二四一元和十四年七

    江海学刊 2020年1期2020-02-28

  • 旧唐书·五行志》辨误一则
    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卷37《五行志》载:“如意初,里歌云:‘黄麞黄麞草里藏,弯弓射尔伤。’后契丹李万荣叛,陷营州,则天令总管曹仁师、王孝杰等将兵百万讨之,大败于黄麞谷,契丹乘胜至赵郡。”[1]刘昫.旧唐书(卷37).中华书局,1975年标点本.(P1376)按,此处“后契丹李万荣叛”句有误,脱了“尽忠孙”三个字,应为“后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首先,翻览相近时期的史书地志,可推知《旧唐书·五行志》的记载或有误。关于武则天时期的契丹叛乱之事,其他史籍多持论

    史志学刊 2020年5期2020-02-23

  • 刘伯庄《史记音义》卷数考
    著录有3部,《旧唐书·经籍志》著录有5部,《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14部。刘伯庄《史记音义》一书即是为《史记》作注而撰。贞观初,刘伯庄奉敕于弘文馆讲授《史记》,乃采辑南朝宋徐广、齐邹诞生、隋柳顾言三家所著之《史记音义》而撰成此书。关于该书,《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二十卷”,其卷数颇有差异,故对其作一考辨。一、历代目录书籍著录《史记音义》一书成书后,唐司马贞之《史记索隐》、宋高似孙之《史略》均引用过该书,可见该书在唐宋时

    文化学刊 2020年11期2020-01-02

  • 颜师古名、字考辨
    ]这种说法与《旧唐书》记载截然相反。笔者对照古代称谓与命名习惯和规律,参考比对颜师古同期古籍、奏对,及后世的各类记载、说法,不揣浅陋,对颜师古名、字略作辩正,以期见教于方家。一、对于颜师古的名与字,学界、新旧《唐书》说法不统一颜师古是初唐经学大家,在太宗朝官至秘书监、弘文馆学士,曾考定五经、注《汉书》,于唐代语言文字学贡献尤巨。但自唐代以来,对于颜师古的字与名,学界却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有云颜师古名籀、字师古者,代表性的有:《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四载:“师

    文化学刊 2020年7期2020-01-02

  • 唐波斯都督府治所地名问题考辨
    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地理三》载:龙朔元年,西域诸国,遣使来内属,乃分置十六都督府,州八十,县一百一十,军府一百二十六,皆隶安西都护府,仍于吐火罗国立碑以纪之……波斯都督府于波斯国所治陵城置。[1]1649-1650由此可知,高宗龙朔元年,唐朝于波斯“陵城”设立波斯都督府。又其卷一百九十八《西戎》载:(波斯)卑路斯龙朔元年奏言频被大食侵扰,请兵救援。诏遣陇州南由县令王名远充使西域,分置州县,因列其地疾陵城为波斯都督府,授卑路斯为都督。[1]5312-531

    西夏研究 2019年3期2019-12-15

  • 王君愕墓志简释
    非常少见,仅《旧唐书》《新唐书》中有一些记载,内容非常有限,并不能让后人了解他传奇的一生。文章通过分析《大唐故幽州都督邢国公王君之墓志铭》,梳理出王君愕的个人情况及仕宦经历,还原一个不为人知的历史人物。关键词:王君愕;唐代墓志;《旧唐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天下大势,在这分分合合间,涌现出一大批骁勇善战的将领。但由于年代久远且人数众多,能被后人熟记的远没有被遗忘的多,王君愕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新唐书》《旧唐书》《册府元龟》《资治通鉴》中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1期2019-12-13

  • 旧唐书》中晚唐本纪中职官书写的两个问题
    制定了规范。《旧唐书》取材于唐代罔史与实录,其本纪书写大量沿袭了唐人原文。而对于职官的书写,则是本纪中重要的内容。本文试图探讨《旧唐书》本纪中书写的职官,阐明其蕴含的书写意图与时代精神。一、书写哪些职官唐朝中央、地方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流内、流外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职官的活动一一书写。毋庸置疑的是,本纪中书写的必定是相对重要的职官。而在提及某官时,十有八九是书写其职位调动。①下面笔者以《宪宗纪》中记载的人事调动为例,试图指出在宪宗一朝本纪中此类记事涵盖的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4期2019-07-25

  • 旧唐书》中晚唐本纪中职官书写的两个问题
    制定了规范。《旧唐书》取材于唐代国史与实录,其本纪书写大量沿袭了唐人原文。而对于职官的书写,则是本纪中重要的内容。本文试图探讨《旧唐书》本纪中书写的职官,阐明其蕴含的书写意图与时代精神。一、书写哪些职官唐朝中央、地方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流内、流外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职官的活动一一书写。毋庸置疑的是,本纪中书写的必定是相对重要的职官。而在提及某官时,十有八九是书写其职位调动。下面笔者以《宪宗纪》中记载的人事调动为例,试图指出在宪宗一朝本纪中此类记事涵盖的主

    名作欣赏 2019年11期2019-07-12

  • 新旧《唐书》中《李密传》的比较研究
    《新唐书》;《旧唐书》;李密一、史学家对于新、旧《唐书》的评价自《新唐书》成本以来,史家对于两《唐书》的褒贬就呈现出两极化的状态。以《新唐书》编著者欧阳修等为代表,他们在《进新唐书表》中对《旧唐书》全盘否定:“(唐)而不幸接乎五代。衰世之士,气力卑弱,言浅意陋,不足以起其文!”对《新唐书》全面肯定:“至于名篇著目,有革有因,立传纪实,或增或损,义类凡例,皆有据依。纤悉纲条,具载别录。”当然也有史家认为《旧唐书》胜于《新唐书》,如王若虚所说:“旧史虽陋,犹为

    神州·下旬刊 2019年5期2019-06-14

  • 点校本两唐书《儒学》正误四则
    就是纪传体的《旧唐书》和《新唐书》。黄永年先生认为《旧唐书》点校底本“不用保存旧刻面目的百衲本,而用经沈德潜等改窜过的殿本的岑建功重刻本,已是失策,而且点校也极草率”[1]16,而《新唐书》“底本用百衲本,比《旧唐书》之用岑本高明,其他毛病则一同点校本《旧唐书》”[1]30。可见目前点校版两唐书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历代史书关于经学发展的脉络一般见于《儒林传》。本文拟比读点校本两唐书列传中的《儒学》,采用陈垣《校勘学释例》所列诸方法,就其中的疑义提出商榷,以求

    台州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01-20

  • 睿智与稳健:解读两唐书中的狄仁杰
    看法。关键词:旧唐书;新唐书;狄仁杰在唐王朝后期就对《旧唐书》的修撰作了许多准备工作,最早由后晋宰相赵莹监修,他在组织人员,收集史料和确定体例上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规划,但直到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公元941年)才开始编修,到出帝开运二年(公元945年)编修成书,历时四年。《旧唐书》的编修人员离唐代很近,能够接触到大量唐代史料,当时正经历着割据和混战,在四年间仓促修成,没有对史料进行整理和修剪。但《旧唐书》在保存史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新唐书》的编撰,大约开

    科学与财富 2018年9期2018-05-14

  • 旧唐书》勘误(一)
    李鹤丽1. 《旧唐书》卷一○五《宇文融传》:“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217~3218页)按:“十人”误。《通典》卷七《历代盛衰户口》、《唐会要》卷八五《逃户》载此事作“二十九人”,且详列其姓名。《新唐书》卷一三四《宇文融传》载此亦云“二十九人为劝农判官”。是宇文融此次奏置的劝农官实为二十九人而非十人,但“十人”与“二十九人”,若以为是此“十”字前后各脱一字,则稍嫌迁曲。《册府元龟》

    江海学刊 2018年5期2018-04-14

  • 论《资治通鉴》唐史部分的取材问题 ——以张均、张垍之死为例
    资治通鉴》与《旧唐书》《册府元龟》《新唐书》中的相关记载作具体比勘,来探讨各自的取材依据,在对比中来分析司马光《资治通鉴》在此问题上致误的原因,由此来看《资治通鉴》唐史部分的史料取材问题。一、不同文献对张均、张垍之死的记载张均、张垍为唐朝玄宗时期的宰相张说之子,颇受唐玄宗器重,分别在朝中担任过重要官职。张均为张说长子,曾任大理寺卿一职;张垍为张说次子,为当朝驸马。二人在安史之乱中投靠于安禄山,并分别在其军中担任伪中书令、宰相之职。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二人结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03-17

  • 点校本两唐书《儒学》正误四则
    现通行点校本《旧唐书》“懼盈斋刻本(简称懼盈斋本)为工作本”①,而《新唐书》“以百衲本(影印北宋嘉祐十四行本,残缺部分,以北宋十六行本、南宋十行本补)为工作本,参校了北宋闽刻十六行本(影印膠卷残本),南宋闽刻十行本(缺四十多卷)汲古阁本、殿本和浙江书局本”[1]。黄永年先生认为《旧唐书》点校底本“不用保存旧刻面目的百衲本,而用经沈德潜等改窜过的殿本的岑建功重刻本,已是失策,而且点校也极草率”[2],而《新唐书》“底本用百衲本,比《旧唐书》之用岑本高明,其他

    图书馆学刊 2018年8期2018-01-27

  • 旧唐书》校勘四则
    臧楠摘 要:《旧唐书》成于五代纷乱之时,虽于保存唐代史料有功,然颇多讹误。兹就所见四处加以考辨校正。关键词:旧唐书;校勘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249-01中华书局1975年版《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一《仆固怀恩传》:“朝廷大骇,诏遣郭子仪屯泾陽,浑日进、白元光屯奉天,李光进屯云阳,马璘、郝廷玉屯中渭桥,董秦屯东渭桥,骆奉先、李日越屯盩厔,李抱玉屯凤翔,周智光、杜冕屯同州。上亲率六军,令鱼朝恩屯苑中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7期2017-09-04

  • 旧唐书》与《新唐书》“突厥传”之比较
    内容摘要:《旧唐书》成书于五代时期,而《新唐书》编撰于北宋。因此,新、旧《唐书》“突厥传”在史事记载上有所差异。通过比较可发现差异主要体现在事增、文省、写作笔法等三个方面,而成书背景、学术风气、文风和史料来源等是造成新、旧《唐书》“突厥传”差异的原因。关键词:《旧唐书》 《新唐书》 突厥传自《新唐书》成书以来,关于新、旧《唐书》孰优孰劣的比较成为史学家争论的焦点。欧阳修在《进新唐书表》中云:“其书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1]认为文省事增是《新唐书》胜

    文学教育 2017年6期2017-06-08

  • 述往思来:《新唐书》的编纂思想和特点
    程度上又可补《旧唐书》之阙。关键词:《新唐书》;《旧唐书》;欧阳修;历史编纂学作者简介:屈宁,男,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编纂学的演进路径、优良传统与当代价值”,项目编号:09AZS001;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青年团队项目“中国古代王朝盛衰规律综合研究”,项目编号:IFYT1206中图分类号:K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7)02-0155-08由

    求是学刊 2017年2期2017-04-07

  • 旧唐书》校勘一则
    71000)《旧唐书》校勘一则李杨(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保定 071000)《旧唐书》中关于平卢节度使管军数目的记载“万七千五百人”前有脱文“,万”字前脱漏了“三”字。平卢节度使管军数目应为37500人。平卢节度使 管军数目 旧唐书 通典《旧唐书·地理志》载平卢军节度使统平卢、卢龙二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共管兵“万七千五百人”[1]1387。其中平卢军管兵“万六千人”[1]1387,卢龙军管兵“万人”[1]1387,榆关守捉管兵“三百人”[1]1387,

    兰台世界 2017年14期2017-03-10

  • 旧唐书》与《新唐书》“突厥传”之比较
    姬瑞聪《旧唐书》与《新唐书》“突厥传”之比较姬瑞聪《旧唐书》成书于五代时期,而《新唐书》编撰于北宋。因此,新、旧《唐书》“突厥传”在史事记载上有所差异。通过比较可发现差异主要体现在事增、文省、写作笔法等三个方面,而成书背景、学术风气、文风和史料来源等是造成新、旧《唐书》“突厥传”差异的原因。《旧唐书》 《新唐书》 突厥传自《新唐书》成书以来,关于新、旧《唐书》孰优孰劣的比较成为史学家争论的焦点。欧阳修在《进新唐书表》中云:“其书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

    文学教育 2017年16期2017-02-08

  • 为“目不识丁”一辩
    有文化。语出《旧唐书·张弘靖列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曾作过秘书丞、集贤校理的北宋人孔平仲,以为“丁”乃“个”字之讹。他在 《续世说》 中说:一丁字应作一个字,因篆文“丁”与“个”相似,误作 “丁”耳。其后,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的南宋人洪迈,也有相同主张。他在 《容斋俗考》 中说:今人多用不识一丁字,谓祖唐书。以出处考之,乃“个”字,非“丁”字。盖“个”与“丁”相类,传写误焉。”还有一个国子监生,明代崇祯末年的张自

    读书文摘 2016年1期2016-05-30

  • 两唐书《柳宗元传》载文差异之文史辨析
    《新唐书》与《旧唐书》是在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之下构筑的史书体系。柳宗元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两唐书皆为其立传,两篇传记有所异同,除字数外,最突出的有三点区别——是否将柳宗元的政治选择与文学成就视为一个整体、是否采摭柳宗元本人的文章、是否引他人言语为总结评价。从两唐书中《柳宗元传》写作、表述的差别,可以透视出两《唐书》编撰的历史环境、社会背景、文化思潮之异,以及唐宋时期史书编撰者的文史取向。关键词:《新唐书》;《旧唐书》;柳宗元;文人传记两《唐书》作为研究唐代文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3-25

  • 两唐书校读札记*
    记*张文冠新、旧唐书为“二十四史”中的两种,是研究有唐一代最为重要的史料。两部史书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文字产生了不少“豕亥鱼鲁”之处。从古至今,很多学人致力于这两部史书的校订工作,较为重要的著作有宋人吴缜所撰《新唐书纠谬》、清人罗士琳等所撰《旧唐书校勘记》、近人张元济所撰《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新旧唐书校勘记》等。建国以后,中华书局推出了点校本两唐书,是当今最为通行的本子。中华点校本问世后,一些校补的文章也常见于报刊。台湾学者詹宗祐先生将相关论文汇为一编,

    古籍研究 2016年2期2016-03-20

  • 旧唐书·田承嗣传》疑义考辨*
    0053)《旧唐书·田承嗣传》疑义考辨*尤炜祥(浙江警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摘要:《旧唐书·田承嗣传》包括所附其从子田悦、子田绪等传记是研究中唐藩镇割据,中央政府发动削藩战争之重要资料。然该传不仅存在夺字、衍文等差讹,且时间、名姓、史实等均有不确之处。比勘《新唐书》、《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古籍予以考辨,以冀对中华书局修订中的《旧唐书》有所裨益。关键词:《旧唐书》;《田承嗣传》;疑义;考辨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痛定思痛,在各地纷纷增设节度使,

    台州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2-13

  • 旧唐书·桑道茂传》勘误
    之【摘 要】《旧唐书》编纂于五代乱世,简册难求,又成书仓促 ,导致史实乖谬遗漏、记载冗繁驳杂等缺陷。加之方伎之士,多为扑朔迷离,真伪难鉴,故而《旧唐书》方伎列传141《桑道茂传》所载谬误迭出。【关键词】旧唐书;新唐书;桑道茂中图分类号:I206《旧唐书》凡200卷,仅在四年多的时间仓促完成。加之“自李朝丧乱,迨五十年,四海沸腾,两都沦覆,今之书府,百无二三。……纂修须按于旧章。既阔简编,先虞漏略。”①甚至许多史料直接转抄自唐实录、国史。因而,历来以“纪次无

    雪莲 2015年8期2015-11-28

  • 欧阳询生卒年
    貌魁梧耶!”《旧唐书》说欧阳询“貌甚寝陋”,长得丑,个子小,高丽人哪里知道。我们也一样,以欧字去想欧阳询的形象,也会以为欧阳询相貌堂堂。太宗贞观初年,欧阳询官至太子率更令,为东宫属官,“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漏刻之政令”(《旧唐书·职官三》),级别是从四品上阶(《旧唐书·职官一》)。他在贞观五年(六三一)写的《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六年写的《九成宫醴泉铭》,皆署有太子率更令的官职。因此后人称他“欧阳率更”,把他的楷书叫作“率更体”。两唐书都有《欧阳询传》,

    读书 2015年1期2015-09-10

  • 为“目不识丁”一辩
    有文化。语出《旧唐书·张弘靖列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曾作过秘书丞、集贤校理的北宋人孔平仲,以为“丁”乃“个”字之讹。他在《续世说》中说:一丁字应作一个字,因篆文“丁”与“个”相似,误作 “丁”耳。其后,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的南宋人洪迈,也有相同主张。他在《容斋俗考》中说:今人多用不识一丁字,谓祖唐书。以出处考之,乃“个”字,非“丁”字。盖“个”与“丁”相类,传写误焉。”还有一个国子监生,明代崇祯末年的张自烈,著了

    文史杂志 2015年5期2015-08-26

  • 《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考证三则
    ·艺文志》与《旧唐书·经籍志》是两部重要的史志目录,也是学者追溯查询我国古代典籍流传的重要依据。然而,在书籍著录过程中,由于抄录人员的资质问题,或者誊录时的笔误等原因,年代久远后,必定会有前后说法不一致的现象。因此,这不仅要求学者们在引用时须得谨慎,也使得考证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关键词:《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考证《旧唐书》编修于五代时期的后晋,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其中的重要一志《经籍志》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5期2015-08-12

  • 《新旧唐书合钞》与《新唐书》关系考
    王东《新旧唐书合钞》与《新唐书》关系考王东(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沈炳震;《新旧唐书合钞》;《旧唐书》;《新唐书》;武英殿本沈炳震《新旧唐书合钞》以《旧唐书》为基础,依照《旧唐书》章节顺序依次录入,并用武英殿本《新唐书》加以补充,而对《宰相表》、《方镇表》、《宗室世系表》的内容有所改动。他注意将《新唐书》、《旧唐书》二书异文用小字注出,大部分为罗列史实差异,少部分作出考证。但在考证过程中,因史料运用的局限性而产生了一定讹误。即便如此,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5-25

  • 安禄山干亲结拜史事考评
    新唐书》; 《旧唐书》安禄山(703—757年),作为发动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人物。他热衷于发展干亲结拜关系,这些干亲结拜关系对他个人的发迹和安史之乱的策动,有着重要影响,但长期以来,这一研究阙如。本文对这一问题予以初步探索,以期增补相关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研究。一、安禄山干亲结拜史事考略安禄山是历史上发展虚拟血缘关系的一个典型,他的干亲结拜事迹贯穿其人生的不同阶段。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干亲结拜事迹对比,安禄山可谓创造了三个记录

    东方论坛 2015年6期2015-03-30

  • 《全唐文》初唐诏敕编年考辨*
    宁二年”;然《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记载:“……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大赦,改元为义宁……(元年)十二月癸未……金城贼帅薛举寇扶风,命太宗为元帅击之。……癸巳,太宗大破薛举之众于扶风”*[后晋]刘昫:《旧唐书》卷1《高祖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本文所引《旧唐书》皆为此版本,下文不再一一注释。,将此文订时为“隋义宁元年”。两处订时并不一致。《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则记载:“(隋大业)十三年……薛举起金城,号西秦霸王”,“武德元年五月……癸未,薛举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8-22

  • 旧唐书》作者:乱世不靠谱,吃点鸦片膏
    。这幸运缘于《旧唐书》。修前代史、为本朝正名,是所有朝代的癖好,五代十国也不例外。后梁和后唐两代都有修史的打算,还下令征集唐史资料。但两朝都太短命,修史便跟着无疾而终。后晋时,石敬瑭得国不正,修史更成了拯救王朝正统性的救命稻草,但困难仍然多多:唐朝经安史之乱后,史料毁损严重,唐武宗的实录不全,以后历朝连实录都没有,修史人手更是寥寥无几……幸好有宰相赵莹。赵莹才干卓越,他统筹兼顾,在唐国史基础上,利用当时所收集的晚唐史料加以缀补,并制订切实可行的修史计划。然

    百家讲坛 2014年9期2014-02-11

  • 两《唐书》本纪的渤海、靺鞨史料编撰计量分析
    在巨大差异。《旧唐书》本纪撰入的渤海、靺鞨史料数量多、类型多,时间也较为精确、可靠。《新唐书》本纪撰入的渤海、靺鞨史料数量则非常的少,而且大多因袭《旧唐书》本纪而来。就渤海史研究而言,《新唐书》本纪几乎就没什么参考价值。两《唐书》本纪;渤海;靺鞨;史料编撰;计量分析唐五代时期的渤海政权是以大祚荣为首的靺鞨族人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地方少数民族政权。该政权自公元698年建立,到公元926年为契丹之辽所灭,历经十五世,在历史舞台上绵延了229个春秋,对中国乃至东亚世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7期2013-06-01

  • 两唐书对中晚唐士人干谒形象的建构
    》203条、《旧唐书》151条、《唐音癸签》12条、《唐国史补》和《因话录》共14条、《唐摭言》52条、《唐语林》43条、《北梦琐言》31条、《文献通考》10条、《登科记考》58条、《唐才子传》69条,共643条。[3]11笔者在这一资料搜集与统计的基础上,对《新唐书》、《旧唐书》中记录的中唐代士人干谒资料进行考察,排除与干谒相关的举荐、引荐、上书、献书、擢拔、延誉、求誉、征召、求请、纳士等事宜的记载,获取直接记载干谒的资料57条,其中《旧唐书》26条,《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1-25

  • 论两《唐书》中《白居易传》在编撰方面的宏观差异
    56603)《旧唐书》将元稹、白居易合传,而《新唐书》将白居易与武平一、李乂、贾曾等同传,这是两《唐书》中《白居易传》在传记编撰处理方面一个既明显而又重要的差异,本文就此差异及其成因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讨。《旧唐书》;《新唐书》;《白居易传》;宏观差异白居易和元稹并称“元白”,是中唐极富盛名并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政治家和诗人,元、白二人在新旧《唐书》中皆有传。两《唐书》中的《白居易传》作为研究白居易家世生平和文学创作经历的重要资料,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在《旧唐书

    黑龙江史志 2011年3期2011-08-15

  • 试论《新唐书》“大历十才子”传记重构过程中体现的观念变革
    3319]与《旧唐书》相比,《新唐书》并没有改变对初盛唐时期文人传记的采纳格局,只是相应地改变了入传者的次序安排和书写方式。而对于中唐文人的相应调整则变化很大,对文人集团的认定更为严谨。“大历十才子”这一提法在《旧唐书》中已经出现,但是并没有作为主要的叙述对象,他们甚至没有获得附传的资格,而仅仅只是在子辈传记中被述及;《新唐书》则将他们纳入“文艺传”中,“大历十才子”作为一个专有诗群出现,传记则以卢纶为中心直接引出。“大历十才子”被作为一个书写单元纳入“文

    名作欣赏 2011年2期2011-08-15

  • 旧唐书》武元衡遇刺时间之勘误
    50001)《旧唐书》武元衡遇刺时间之勘误王秦(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武元衡是唐代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唐宪宗元和(806—820)年间两次出任宰相,在第二次宰相任上为藩镇王承宗、李师道所遣的刺客刺杀。关于武元衡遇刺的时间,《旧唐书》记载有抵牾。以武元衡遇刺的历史背景、遇刺经过及史料记载为考察对象,考证出其遇刺时间为元和十年六月初三,即西历815年7月13日,从而纠正了《旧唐书》所载之误。《旧唐书》;勘误;武元衡;遇刺;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8-15

  • 评吴玉贵《唐书辑校》——兼就疑义三则与之商榷
    引《唐书》是《旧唐书》逸文的说法,同时指出岑仲勉先生认为《太平御览》所引《唐书》“兼举”韦述《唐书》、柳芳《唐历》和唐朝历代实录的结论也是不能成立的。辑校指出了现行点校本《旧唐书》不少差讹。但在“条疏”、“请条”、“禁架”等词语上存在主观臆断。评;吴玉贵;《唐书辑校》;校勘;《旧唐书》;疑义;商榷吴玉贵先生撰写的《唐书辑校》,2008年1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主要是把《太平御览》所引《唐书》的内容辑出,然后与现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进行校勘,其中

    台州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城管在唐朝
    类工作岗位。《旧唐书》载:“监市践于衙,理市治序。”这里说的“监市”,其特点和职业性质和今天的城管都非常相似;“践于衙”是指属于衙门管,但是比衙门官吏的社会地位要低一些,他们的任务就是“理市治序”。其中还有较为详细的城市街道管理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古代的“府”是指行政机构所在地或地方行政长官、达官贵人的官邸,这里规定的就是离此类地点十丈之内不可以开店摆摊卖东西,做生意也必须是在房屋的半丈之内,而监督执行这些规定的人就是“监市”

    国学 2009年5期2009-05-29

  • “城管”在唐朝
    类工作岗位。《旧唐书》载:“监市践于衙,理市治序。”这里说的“监市”,其特点和职业性质和今天的城管都非常相似;“践于衙”是指属于衙门管,但是比衙门官吏的社会地位要低一些,他们的任务就是“理市治序”。其中还有较为详细的城市街道管理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古代的“府”是指行政机构所在地或地方行政长官、达官贵人的官邸,这里规定的就是离此类地点十丈之内不可以开店摆摊卖东西,做生意也必须是在旁屋的半丈之内,而监督执行这些规定的人就是“监市”

    百家讲坛 2009年4期2009-04-15

  • “城管”唐朝时就已出现
    类工作岗位。《旧唐书》载:“监市践于衙,理市治序。”这里说的“监市”,其特点和职业性质和今天的城管都非常相似,践于衙是指属于衙门管,但是比衙门官吏的社会地位要低一些,他们的任务就是“理市治商”,其中还有较为详细的城市街道管理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古代的“府”是指行政机构所在地或地方行政长官、达官贵人的官邸,这里规定的就是离此类地点十丈之内不可以开店摆摊卖东西,而监督执行这些规定的人就是“监市”。无独有偶,据唐朝房玄龄在《唐世记》

    幸福·悦读 2009年2期2009-03-17

  • “城管”唐朝时就已出现
    类工作岗位。《旧唐书》载:“监市践于衙,理市治序。”这里说的“监市”,其特点和职业性质和今天的城管都非常相似。践于衙是指属于衙门管,但是比衙门官吏的社会地位要低一些,他们的任务就是“理市治商”,其中还有较为详细的城市街道管理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古代的“府”是指行政机构所在地或地方行政长官、达官贵人的官邸,这里规定的就是离此类地点十丈之内不可以开店摆摊卖东西,做生意也必须是在距房屋的半丈之内,而监督执行这些规定的人就是“监市”。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09年8期2009-03-15

  • “民部”改为“户部”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
    完全画等号。《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载: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三年五月病逝。很快,继位的唐高宗李治,于“贞观二十三年六月,改民部尚书为户部尚书”(《旧唐书·志·职官一》)。显然,这处避讳,发生在太宗去世不久,高宗刚刚继位并在当年仍沿用旧的贞观年号时。综上所述,将“民部”改为“户部”是在贞观末年,是唐高宗为表达对先帝李世民的孝心和尊崇而改动;但不能说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事实上,李世民规定“官号、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两字不连续者”(《旧唐书·太宗本纪》),就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9年12期2009-03-11

  • “目不识丁”一说
    些成语词典引《旧唐书·张弘靖传》中“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来解释,说其中“丁”字本当作“个”,因形近而致误,后人便说“目不识丁”。这也是牵强附会的解释。其实,“目不识丁”之典出于《晋书·苻坚载记》。太元七年(382年),苻坚宴群臣于前殿,奏乐赋诗。有位别驾姜平子,诗中有一“丁”字,但下面的竖钩写成竖,成了“T”字。苻坚不认识,问是何字,姜平子回答说,臣作为一丁(即男子),性至刚,不可以屈。再说曲下者乃不正之物,不宜献上。苻坚听了甚为高兴,将姜平子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6年2期2006-03-13

  • “独柳之祸”补说
    ,谓此语见于《旧唐书》卷二百下秦宗权传,后用以指逆臣被诛。其说大致不错但尚可补充。秦宗权被诛是唐昭宗时事,但整部《旧唐书》中还有更早的记载多次,仅《宪宗纪》中就有四次。最早提到在独柳树下处斩逆臣的是唐肃宗时,唐代诛逆臣于独柳树或许就是从至德二载这一次开始的。从“独柳树下”看,大约这地方真有一棵柳树。其地点《旧唐书·王涯传》记得最具体:“乃腰斩于子城西南隅独柳树下”。

    读书 1995年7期199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