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

  • 玉米螟防治技术
    748200)玉米螟也称钻心虫,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在幼虫阶段对玉米造成为害和影响。玉米螟幼虫以玉米的茎部为食,会破坏其茎秆内部组织,轻则阻碍玉米茎秆内部的营养物质输送,重则导致玉米茎秆在风力作用下折断。以东北地区为例,玉米螟每年发生2 代,第1 代玉米螟主要为害玉米植株及其雄蕊;第2 代玉米螟主要为害玉米植株的花丝和果穗部分。对于寄主而言,玉米螟主要为害玉米植株,发病较轻可造成30%左右的损失,发病严重会造成90%左右的损失。1 玉米螟的为害玉米螟为害最严

    种子科技 2023年20期2023-12-22

  • 丰宁玉米螟发生原因分析及绿色防控对策
    抗性不一,造成玉米螟发生普遍,尤其是舍饲圈养规模扩大,致使冬储玉米秸秆存储量增加,为玉米螟提供了适宜的越冬场所,另外因为玉米价格问题,农户冬前玉米脱粒较少,玉米成穗冬储量大,玉米穗轴也是玉米螟的越冬场所,因此造成玉米螟越冬存活率偏高。为降低玉米螟危害损失,我们针对近几年玉米螟发生情况、发病特点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防控经验,以便更好为今后玉米生产,尤其在降低玉米螟危害上,提供可行性依据。一、玉米螟发生情况丰宁玉米螟发生两代,其中以2 代玉米螟危害偏重,针

    河北农业 2023年9期2023-10-09

  • 玉米田玉米螟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
    米虫害问题,而玉米螟又是玉米最常见虫害。因此,本文就玉米螟相关课题进行研究,针对米田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具体分析与探讨,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与帮助。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危害玉米、甘薯、辣椒、豆类等多种植物,近些年由于新疆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的提升,再加上小麦及玉米秸秆还田,使玉米螟越冬基数上升,成为危害新疆地区玉米种植产量的最主要害虫之一,一旦受其危害致玉米产量下降10%~30%,并且会使玉米单粒重量下降,降低玉米整体商品价

    吉林蔬菜 2023年3期2023-08-28

  • 昌吉州玉米田玉米螟发生为害及防治措施
    多的地区之一,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 是制约昌吉州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害虫之一。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秆野螟属害虫,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1,2]。玉米螟以幼虫钻蛀茎秆为害为主,易造成茎秆折断,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一般年份造成10%~30%的产量损失,严重年份造成50%以上的产量损失[3]。近年来,随着气候环境、种植模式、害虫抗药性等因素的变化,玉米螟发生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已严重影响军户农场玉米产业的安全可持

    新疆农业科技 2022年6期2023-01-02

  • 赤眼蜂品系对玉米螟卵的寄生潜能分析
    0029)亚洲玉米螟[(Guenée)],是鳞翅目螟蛾科害虫,在玉米上每年引起600万~900万t的损失,严重发生时造成玉米减产达 30%以上。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玉米种植面积由1980年的20.01×10hm增到2020年的41.26×10hm,增长率为106 %。赤眼蜂(spp)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erita)小蜂总科(Chaleidoidea)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是世界上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9期2022-10-29

  • 不同栖息场所对玉米螟的诱测效果
    0300)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属鳞翅目Lepidoptera,草螟科Crambidae,是辽宁省玉米的第一大害虫。该害虫在辽宁地区一年发生2代,第2代在春玉米穗期为害较重,一般年份可造成减产10%,大发生年份可使玉米减产30%以上[1~3]。研究发现,玉米螟成虫基本不在玉米田活动,而栖息在附近麦田、豆田和田边杂草丛中[4~7]。用性诱剂监测和防控害虫具有专一性强,是目前常用的监测和防控手段,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

    辽宁农业科学 2022年4期2022-09-02

  • 叉角厉蝽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0201)亚洲玉米螟在田间以幼虫为害为主,主要在玉米苗期和抽穗以后危害,幼虫3龄后开始潜藏为害,潜藏在幼嫩新叶、雄穗、花叶和苞丝上进行取食,4龄之后钻入茎秆进行为害,玉米茎秆被蛀后,阻断营养运输,整体长势变弱,同时穗部被蛀后造成的机械损伤还极易诱发玉米穗腐病等病害(Heetal., 2006; 郑天翔等, 2019),是黄淮海流域夏玉米田最为严重的蛀穗、蛀茎害虫之一(袁志华等, 2013)。叉角厉蝽Eocantheconafurcellata是一种重要的捕

    环境昆虫学报 2022年2期2022-06-03

  •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分析
    万hm2左右。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在赤峰地区,玉米螟1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高粱等寄主植物的茎杆、穗轴、根茬中越冬。大量玉米秸秆残存田边、村头,导致玉米螟越冬虫量逐年增加,玉米螟发生危害程度加重。田间玉米螟钻蛀率平均为15%~35%;一般发生地块减产率为10%~15%,发生严重地块减产率达30%以上,玉米螟危害已成为影响赤峰市粮食稳产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试验,旨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保护天敌,为生产实践提供参

    农业与技术 2022年7期2022-04-20

  • 性诱剂与种衣剂联合应用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
    1000)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 (以下简称“玉米螟”)幼虫钻蛀玉米茎秆导致穗部发育不全、子粒灌浆不满或植株茎秆折断,一般年份造成玉米减产10%左右,严重时减产幅度可达30%以上[1,2]。玉米螟在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均有分布,其中吉林、黑龙江、河南、四川等地为害严重[1]。近年来,黄淮海夏玉米区大面积实施秸秆还田,玉米螟越冬基数下降,加上春播寄主面积较少,第2 代玉米螟在夏玉米心叶期为害较轻,农户大多不进行防治,

    河北农业科学 2022年1期2022-03-30

  • 两种农药对玉米螟的防效及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比较
    545003)玉米螟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它对玉米生产有显著的影响,降低了玉米生产的质量,如果害虫规模较大,将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种害虫也被称为核虫,玉米螟食用玉米秸秆后,营养物质的运输渠道受到严重影响。此外,玉米螟幼虫吃茎造成的伤口会成为其他病毒性疾病入侵的主要渠道,导致粮食产量急剧下降。1.玉米螟防治措施实施的必要性玉米螟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严重影响,很难控制,所以很难真正消灭害虫,玉米螟经常在个别地区爆发,对当地玉米作物造成严重损害,如果发现玉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2期2022-03-12

  • 不同诱捕方法对玉米螟和棉铃虫的诱捕效果
    .7万hm2,玉米螟和棉铃虫是影响当地制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1-2],为降低玉米螟和棉铃虫对制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危害,我们在第四师六十四团开展了不同诱捕方法对玉米螟和棉铃虫的诱捕效果对比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情况试验地选在第四师六十四团2连0501南条田,面积36.7 hm2,试验地玉米品种组合一致,为强盛组合,长势均匀,各项栽培管理条件一致,性诱捕器和杀虫灯隔500 m,避免相互干扰。1.2 试验对象试验作物:玉米。防治对象:亚洲玉米

    新疆农垦科技 2022年1期2022-03-10

  • 益蝽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捕食行为及捕食功能反应
    0201)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为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昆虫,是为害玉米经济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玉米产量[1,2]。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治亚洲玉米螟的主要措施,而该措施容易导致“3R”问题的出现,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不符合当前国家倡导的绿色农业发展需求。利用天敌昆虫生物防治害虫是目前农业生产中一种安全有效的害虫控制措施,也是未来农业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3,4]。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年5期2021-12-17

  • 黑龙江玉米螟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
    154007)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一种对玉米具有较大危害的害虫。多年来,玉米螟一直是影响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更有利于提升玉米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1 玉米螟发生情况玉米螟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寄生在一些植物的根茎与秸秆上越冬,冬天过后,活动逐渐频繁。玉米螟成虫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与其他害虫一样,亦具有较强的趋光性。玉米螟的发生为害和季节以及气候关系密切,尤其是在雨季,玉米螟有大量暴发的可能,给农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3期2021-12-06

  • 苏家屯地区投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研究
    0101)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属鳞翅目螟蛾科秆野螟属,是我国玉米生产的虫害之一,大发生年可导致减产30%以上[1]。目前,我国玉米螟防治手段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宋翼飞等[2]调查发现,滇西甜糯玉米草地贪夜蛾和玉米螟对41 种杀虫剂有效成分具有抗药性。利用赤眼蜂对玉米螟卵的寄生作用也可达到防治目的,防治时如果能做好玉米螟的预测预报,使田间大量投放赤眼蜂的时间与玉米螟的产卵盛期相吻合,能提高防效,使玉米增产。试验研究发现,赤眼蜂

    园艺与种苗 2021年9期2021-11-25

  • 气象条件对通辽地区玉米螟冬后存活率的影响
    028000)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野秆螟属.玉米螟主要危害玉米、高粱、谷子,也能危害棉花、大麻、甘蔗、向日葵、水稻、甜菜、甘薯、豆类等作物.在我国分布较广的是亚洲玉米螟,亚洲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最大.春玉米的被害株率为30%左右,减产10%,夏玉米的被害株率可达90%,一般减产20%~30%.初孵幼虫先取食嫩叶的叶肉,二龄幼虫集中在心叶内危害,3~4龄幼虫咬食其他坚硬组织,4龄以后,大部分钻入茎秆.在北方区域的秋季,受日照时长变短的诱导,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5-25

  • 河西走廊玉米螟发生规律研究
    734000)玉米螟是玉米等旱粮作物的世界性害虫,主要分为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和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Hubner)2种,亚洲玉米螟是我国的优势种[1].是我国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上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一般年份可造成玉米减产5%~10%,而受害严重棉田的受害株率达50%以上[2].亚洲玉米螟食性复杂,寄主范围广,已知寄主有200 余种[3],除严重危害粮食作物外,对多种

    河西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11-20

  • 玉米螟病虫害特点与绿色防控措施
    吴建刚玉米螟病虫是在玉米病虫害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在一般的化学防治方法当中,已经对其很难控制,也会引起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药残留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费时又费力。在这情况下,绿色防控技术的运用,给治理玉米螟病虫害带来很明显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对于环境的污染,给玉米提高产量带来稳定的保障,促使农业经济不断发展。一、玉米螟虫害特点玉米螟虫害又被叫做玉米钻心虫,属于螟蛾科的害虫,主要对一些高粱、玉米以及大豆等作物进行危害,属于非常广泛的一种害虫,其主要特点是在越冬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30期2020-10-20

  • 浅谈玉米螟综合防治措施
    刘红松玉米螟,又称为玉米钻心虫,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此外,其他农作物也有一定程度的伤害,近几年,玉米螟的危害程度呈现出加重的趋势,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再加上全球变暖趋势的日益明显,玉米螟越冬基数明显增高。玉米在多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成为工业的原料,也可以成为制药的主要原料。本文详细介绍了玉米螟的防治措施,旨在减弱玉米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增加农民收入。一、玉米种植的重要性玉米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农作物,玉米在粮食供应中所占比例最大,约高达4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20期2020-07-18

  • 基于智能测报的沈阳市亚洲玉米螟监测
    0161)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以下简称玉米螟)属鳞翅目、草螟科、秆野螟属[1],是我国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2]。玉米螟发生时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30%[3],严重时可达50%,甚至更多[4],极需发展有效的玉米螟监测技术,以掌握玉米螟发生规律,指导其科学防治。玉米螟是完全变态昆虫,可根据其不同时期的危害特点[5],选用相应的治理方法。玉米螟的防治一般采用综合防治。玉米螟发生之前,可选用抗性品种[6]并加强田间管理[7]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1期2020-02-07

  • 玉米种植中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技术
    发展的过程中,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受到广泛重视,可以减少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发挥现代化防治工作积极作用,利用先进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保证自身工作可靠性与有效性。本文主要对玉米螟发生条件和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螟属于世界性的害虫,主要分为欧洲与亚洲类型,而中国实际发展中较为常见的就是亚洲玉米螟,具有危害潜力大的特征,且害虫的体积很小,分布面积较为广泛,在发生此类虫害问题之后,玉米减产幅度

    名城绘 2019年12期2019-09-10

  • 玉米螟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玉米钻心虫学名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Hubern),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危害我国的主要有2种,即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Hubner)。两者的形态特征和为害规律几乎一致,主要影响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还可危害棉花、大麻、水稻、甘蔗、豆类等作物,属于世界性害虫。玉米螟具有虫体小、强生存性、杂食性、食量大、危害广等特点,在东亚、南亚、大洋洲等地区广泛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个地区,每年可发生1-7代不等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2期2019-08-16

  • 玉米螟的生物防治
    邓小敏玉米螟(Ostrinianumbilalis)别名玉米钻心虫,鳞翅目,螟蛾科。主要为害玉米、高粱、棉花、豆类等农作物。玉米螟成虫产卵量大,幼虫对多种作物均有危害,对玉米危害最为严重。幼虫危害玉米的茎、叶、穗、籽粒,轻则影响玉米光合作用、营养传导、籽粒不饱满并发霉,重则玉米秸秆折断致使整株作物死亡,从而导致玉米产量骤减。玉米螟较难防治,笔者根据近年来田间观察及大量研究成果的研读,通过生物防治技术,向大家介绍一种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供大家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9期2019-05-22

  • 玉米螟防治措施浅谈
    主要因素之一。玉米螟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危害较为严重,可减产百分之十五以上。本文通过分析玉米螟的形态、生活习性以及发生规律等生物学特征,讨论玉米螟的有效防治措施。1玉米螟的生物学特征1.1形态1.1.1卵玉米螟的卵一般接近于圆形,呈扁平状。其长宽比例约为5:4,大小约为为1mm3,表现的光泽度略为明显。通常,十几或几十个卵构成鱼鳞状卵块。卵块初为乳白色,后转变为半透明的黄白色。在孵化前,可看到卵中的黑点,其余部分为白色。适宜温度下,可直接孵化而变成幼虫。1.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9期2019-05-22

  •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害也是最大的为玉米螟,因此本文从玉米螟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的角度展开了分析,希望对玉米的健康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一、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特性1、 发生规律玉米螟的发生通常都和气候、天敌以及玉米品种等有关,因此从这些方面出发可以找到其发生的规律。玉米螟的发生频率一般为每年一次,而且会在9月下旬集中发生。最容易受玉米螟影响的部位有秸秆、根茬和穗轴,而幼虫在这些部位越冬之后的玉米螟幼虫会在6月份化蛹7月份开始繁殖,9月下旬时就会进入生长最旺盛的阶段,此时对玉米的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35期2019-01-13

  • 东辽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推广成效分析
    033)为提高玉米螟防治效果,东丰县从2013年开始进行了赤眼蜂玉米螟全面防治工作,现将防治技术及效果总结如下。1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原理及优势1.1 原理赤眼蜂对玉米螟进行防治的原理主要是因为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虫,通过寄生在玉米螟的卵中来减少玉米螟成虫的数量。赤眼蜂的释放时间要与玉米螟产卵时间相吻合,以使防治做到有的放矢。1.2 防治优势一是防治效果好。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根据赤眼蜂寄生于玉米螟幼虫的卵中导致卵死亡,以减少玉米螟成虫的数量;二是经济效益高。利

    吉林农业 2019年11期2019-01-06

  •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刘秀君玉米螟是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严重时会造成玉米大幅度减产,每亩减产30公斤左右。近年来,种植者愈加发现化学防治玉米螟会产生很多弊端,由此,生物防治技术应运而生。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由各地多年种植经验总结出的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1防治玉米螟的优点省工省力省时,操作简便,成本降低,防治效果好;对人畜均无毒害、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生态环境、对产品无残毒;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体现。2防治玉米螟的原理赤眼蜂是寄生在玉米螟卵内的一种小型寄生

    新农业 2018年5期2018-12-05

  • 玉米螟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
    产生一定影响。玉米螟也被称为玉米钻心虫,对于玉米种植质量危害较大,不仅会造成品质下降,也会引发严重的减产现象。基于此,为了从根本上提高玉米优质丰产水平,合理性增加农民收入,就要积极掌握玉米螟发生的特点,制定科学化防治机制,一定程度上保证地区玉米种植整体效果。1 玉米螟发生特点1.1 玉米螟的传播范围较大且危害较重,在全县乡镇皆有发生,全年玉米种植面积8596公顷,玉米田玉米螟发生几率达到90%以上,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2 玉米螟在地区每年的发生程度呈现出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16期2018-07-13

  • 浅谈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
    赫东明一、 玉米螟病害加剧影响因素1、 气候因素玉米螟相关虫态生长适宜温度为25℃左右,而在玉米生长期间大多数温度均在22℃左右,同时在温度符合玉米螟生长的基础上,越冬玉米螟幼虫大多通过咬食潮湿的茎秆进行化蛹,在六月下旬整体空气湿度较大,这就导致整体玉米螟的产卵量大大增加,特别是在相对湿度大多70% 以上时,玉米螟产卵量得到全面最高峰。2、 种植密度在玉米种植面积一定的情况下,若其种植密度增加将会导致整体秸秆转化率下降,进而促使虫源基数增加。现阶段玉米种植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7期2018-05-04

  • 开原市玉米螟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方法
    112300)玉米螟是开原市玉米生产中主要害虫,一般年份造成产量损失8%左右。近年,随着玉米品种更新、耕作方式变革以及异常气候等因素影响,本市玉米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为保障本市玉米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确保全市玉米产量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本市玉米螟绿色防控的综合能力,2011~2006年连续六年对全市玉米螟进行绿色防控,实施全覆盖。1 发生规律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分布广,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幼虫危害玉米,在开原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一代螟初龄幼虫蛀食

    现代农业 2018年6期2018-02-22

  • 浅析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的14%左右,玉米螟虫的发生和危害给玉米产区的粮食高产稳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也制约了农业增效和农民的增收。玉米螟是玉米、高粱的主要虫害,是具有巨大危害潜力的世界性害虫,也是我国玉米生产的第一大害虫。发生范围大,为害面积广,为害损失严重。它每年给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往往会造成玉米严重的减产和粮食质量上的损失,发生严重时可造成玉米减产15%~30%。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甜玉米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致使玉米螟虫为害加重。我国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使用“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23期2018-01-02

  • 赤眼蜂如何防治玉米螟
    赤眼蜂如何防治玉米螟赤眼蜂在自然界的种类很多,现在应用的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一般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始期向田间人工释放赤眼蜂,使其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而使虫卵不能孵化成幼虫,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1.放蜂时间: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共放两次蜂,第一次在玉米螟产卵始期,一般是指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或者玉米田百株玉米落卵率为1~1.5块(鱼鳞状虫卵落到玉米叶片上)的时候,后推10天,第一次放蜂,间隔5~7天第二次放蜂,每次放蜂10000头。2.放蜂

    农家之友 2017年1期2017-12-25

  •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121013)玉米螟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李伟(辽宁省锦州市松山新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辽宁 锦州 121013)玉米是锦州市松山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玉米螟是危害当地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玉米螟以幼虫为害为主,幼虫在玉米心叶期取食叶肉,咬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状;之后蛀食茎秆,造成茎秆折断,对产量影响更大;直接蛀食雌穗嫩粒,导致玉米籽粒霉变,降低品质。据调查,不采取控制措施,一般发生年春玉米可减产20%,大发生年可超过40%。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8期2017-08-14

  • 玉米螟防治措施
    植数量比较大,玉米螟的危害也大。笔者在本研究中阐述了研究玉米螟防治技术的必要性以及玉米螟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我国的玉米螟防治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与缺陷。玉米螟的防治技术必需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的原则。预防为主就是在玉米螟没有发生之前就防住,把防治工作做好,尽量不要在玉米螟已经大面积出现,并且嚴重危害到玉米产量的时候才开始治理。如果预防工作做不好,不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4期2017-04-10

  • 玉米螟绿色防控简要技术介绍
    曹海侠玉米螟绿色防控简要技术介绍曹海侠玉米螟绿色防控主要针对玉米螟成虫、卵、幼虫进行防治,具体技术如下:一、投射式杀虫灯悬挂性诱剂诱杀玉米螟成虫玉米螟成虫羽化高峰期一般在每日19∶00-22∶00,在20∶30-22∶00是玉米螟成虫活动高峰期,23∶00-1∶00成虫主要飞向栖息交尾场所,为第2个活动高峰期,3∶00-4∶00为交尾时间。但每天3∶00-4∶00和19∶00-20∶00这两个时段,玉米螟成虫对杀虫灯的趋光性较弱,是杀虫灯诱杀玉米螟的薄弱阶

    河北农业 2017年4期2017-02-24

  • 华北平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平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李和平 李积铭 赵轩宇(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河北 衡水 053000)玉米螟,俗名玉米钻心虫,属螟蛾科,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是玉米的主要害虫,尤其对夏播玉米的危害最重。玉米螟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其受害部分丧失部分或全部功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玉米产量,一般减产10%~30%。防治玉米螟的方法有很多,利用赤眼蜂大面积防治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经过数年的推广实践证明,利用赤眼蜂防治可以保护和增加有效的天敌数量,减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9期2017-02-02

  • 黑山地区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防治效果及注意事项
    地区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防治效果及注意事项(黑山县新立屯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辽宁 锦州 121403)赤眼蜂的应用是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核心措施,它具有省工、省力、省时间、安全、简单易行、防治效果好等优点,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本文根据黑山县2014年~2016年生产实践,简述黑山地区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防治效果及注意事项。1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原因黑山县是玉米螟为害重灾区,一年发生两代,一般发生年减产15%以上,重灾年减产达30%,近些年,玉米螟危害有逐年

    新农业 2017年20期2017-02-02

  • 对不同世代亚洲玉米螟进行化学防治的效果比较
    对不同世代亚洲玉米螟进行化学防治的效果比较周淑香1,鲁新1*,王振营2,丁岩1,李丽娟1,张国红1,常雪1,毛刚1,刘剑1(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公主岭136100; 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北京100193)为明确杀虫剂对不同世代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设置只防治一代玉米螟,只防治二代玉米螟,和一、二代皆防治3个处理,以一、二代都不防治为对照,比较不同防治处理下秋季剖秆百株虫孔数、虫口数、被害株率、防治效果和玉米产量。结果表明:

    植物保护 2016年4期2016-09-14

  • 玉米螟绿色防控简要技术
    玉米螟绿色防控简要技术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针对玉米螟成虫、卵、幼虫进行防治,具体技术如下:1 投射式杀虫灯悬挂性诱剂诱杀玉米螟成虫玉米螟成虫羽化高峰期一般在每日19:00~22:00,在20:30~22:00是玉米螟成虫活动高峰期,23:00~1:00成虫主要飞向栖息交尾场所,为第2个活动高峰期,3:00~4:00为交尾时间。但每天3:00~4:00和19:00~20:00这两个时段,玉米螟成虫对杀虫灯的趋光性较弱,是杀虫灯诱杀玉米螟的薄弱阶段,而成虫仍有活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24期2016-04-05

  • 枣阳市玉米螟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控初探
    00)枣阳市玉米螟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控初探张广照檀银忠郭贵东杨瑞清(湖北省枣阳市植保站441200)2015年枣阳市玉米种植面积5.33万hm2,是继水稻、小麦之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但玉米螟危害近年来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枣阳市玉米高产的主要虫害。近年我们对玉米螟的发生特点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1玉米螟成虫发生特点1.1灯下玉米螟总虫量逐年增加2011年~2015年,枣阳20W黑光灯灯诱玉米螟总虫量从857头猛增至5 370头,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1

    湖北植保 2016年1期2016-03-23

  •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农业技术推广站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李桂荣崔向东大安市四棵树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玉米螟在吉林一年发生1~2代。不论一年发生几代,都是以最后一代的老熟幼虫在寄主的秸秆、穗轴、根茬及杂草里越冬,其中75%以上幼虫在玉米秸秆内越冬。越冬幼虫春季化蛹、羽化、飞到田间产卵。一、发生条件玉米螟发生的轻重和为害程度与越冬基数、气候、天敌及寄主植物的种类、品种和生育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1.越冬基数一般幼虫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卵量和被害率就高。如果百秆越冬活虫量在50头以下发生轻

    现代农业 2016年7期2016-02-27

  • 2016年博州玉米螟较重发生原因分析
    2016年博州玉米螟较重发生原因分析赛丽蔓·马木提(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 博乐 833400)2016年,新疆博州地区玉米螟发生较为严重,是近年来玉米螟发生面积较大、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年份,对该地区玉米等作物总产量、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基于此,简要分析2016年博州玉米螟的发生情况,然后重点从气候条件、虫量基数、玉米种植面积及天敌数量等方面,分析导致2016年博州玉米螟发生较重的主要原因,以期对博州地区玉米螟的防治有所借鉴。玉米螟;发

    乡村科技 2016年17期2016-02-20

  • 玉米螟危害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164300)玉米螟危害特点及其防治方法刘颖(黑河市农广校,黑龙江黑河 164300)玉米螟虫是粮食的主要害虫之一,危害寄主的种类很多,玉米是受其危害最大的粮食作物。文章探讨了玉米螟的危害特点,以及防治玉米螟的方法,对农业发展有实际操作意义。种植玉米螟防治方法玉米螟虫俗称箭秆虫,也叫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对玉米危害较重,是常发性的害虫。近年来,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发生了变化,肥水条件的改善与提高,使玉米螟的发生和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3期2016-02-07

  •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辛 红(公主岭市植检植保站,吉林公主岭 136100)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分布广泛,且危害性极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较好,具有成本低、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文章针对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原理、优势及具体的防治技术和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探讨。赤眼蜂 玉米螟 防治技术 注意事项利用赤眼蜂对玉米螟进行防治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通常是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初期,采用人工方式向田间释放赤眼蜂。赤眼蜂把卵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7期2016-02-06

  • 玉米螟发展态势及防治措施浅析
    155900)玉米螟发展态势及防治措施浅析倪秀芝(集贤县职业学校,黑龙江 双鸭山 155900)北方春玉米产区因玉米螟危害,一般年份减产10%。据内蒙古自治区通辽植保站多年测定:田间玉米螟危害株率30%时,产量损失率为8%~10%;危害株率50%时,损失率为10%~15%。据统计,仅吉林省每年因玉米螟危害损失玉米产量5亿kg以上,因此了解玉米螟发展态势及防治措施非常必要。玉米螟;绿色防治;气候变暖我国玉米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就是玉米螟,在全国玉米产区均有不同

    种子科技 2016年8期2016-01-25

  • 黑龙江省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秦晓刚玉米螟是世界性害虫,又名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杂食性、分布广,危害十分严重,主要危害玉米、高粱、谷子、水稻、棉花等作物。80年代后,由于杂交玉米的推广和栽培技术的改进,加上气候的变化,使田间生态环境发生了有利于玉米螟繁衍生息的变化,玉米螟的危害日趋严重,成为黑龙江省玉米田的重要害虫。近几年通过观察、调查,初步摸清了玉米螟在本地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一、生活习性黑龙江省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场所很多,但主要在茎杆和根茎内越冬。越冬

    新农村 2015年8期2015-09-28

  • 玉米螟发生的危害性及有效防治
    123127)玉米螟俗称“箭杆虫”,主要在玉米;高粱等作物上发生。在阜新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幼虫在秸秆,根茬,穗轴等处越冬。一代幼虫初孵时集中在玉米心叶内取食,三龄后蛀茎为害。二代幼虫初孵时集中在穗尖等部位,三龄后蛀穗蛀茎。1 玉米螟的危害性玉米螟俗称“哑巴灾”,是当地第一大害虫,其发生面积大,一年发生两代,且在本地越冬,连年发生。玉米螟的为害可以造成玉米籽粒破损,植株折秆倒伏,影响籽粒灌浆,造成减产。一般认为,减产幅度可达10%~30%,不低于5%.在玉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10期2015-08-15

  • 怎么提高“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的效果
    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是目前很多地方推广的一项绿色防控新技术,它是利用带处理过病毒的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使初孵幼虫致病死亡。赤眼蜂既是玉米螟天敌,又带玉米螟病毒,像导弹一样靶性极强,防控玉米螟效果显著。使用该项技术防控玉米螟主要优点在于:1.目标性强,效果好。赤眼蜂双重作用防治玉米螟,因为它既是玉米螟卵寄生蜂,又是玉米螟病毒病传播介体,持效期长,能够把玉米螟防治在危害玉米之前,杀虫效果达到85%以上,比农药防治效果好一倍以上。2.使用简便,成本低廉。“生物导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14年7期2015-03-23

  • 大五家子镇落实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项目效果显著
    落实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项目效果显著许红梅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五家子镇政府玉米螟俗称秸秆虫子,也叫玉米钻心虫。玉米螟可使玉米减产10%~30%左右,最低减产也不低于5%。农民朋友很少防治,其危害是潜在的,所以称它“哑巴灾”。玉米螟在辽宁省一年发生两代,一代是6月中下旬,幼虫咬食玉米心叶成“念珠状孔”。二代玉米螟是8月份幼虫咬食雌穗(苞米胡子),苞米穗子吃成缺刻。玉米螟是阜新县第一大常发性害虫,有效防控玉米螟虫害,对于保障全县玉米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全县

    现代农业 2015年2期2015-02-24

  • 玉米螟成虫羽化早期飞行能力研究
    475400)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隶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玉米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着玉米产区的玉米产量和质量,一般年份春玉米受玉米螟为害而减产10%左右,夏玉米减产更多,大发生年可使玉米减产30%以上,造成巨大损失.玉米螟还为害谷子、高粱等作物[1-3].姚青等对鳞翅目20科71种蛾类昆虫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粘虫、小地老虎较适合于利用气流进行远距离迁飞,而玉米螟则较弱[4].刘宁研究发现,亚洲玉米螟地理位置邻近的地区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4期2011-06-06

  • 兴城地区玉米螟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顷以上。近年来玉米螟在兴城市发生逐年加重。直接影响到兴城市玉米的高产、优质、高效。根据资料汇总,1996~1999年百秆活虫数分别为80.7头、97.4头、78.6头、68.2头;而进入21世纪以来。玉米螟越冬存活基数明显上升,2000年百秆活虫达151.8头。2003年百秆活虫达689.7头,2005年百秆活虫达411.3头,2006年百秆活虫达697.5头,2008年百秆活虫113头,玉米螟越冬虫量增加,田间受害率也明显提高。据统计,2000年1代玉米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7期200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