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二)

1953-08-17 02:18
中国青年 1953年22期
关键词:老百姓文书老太太

他担任了侦察队的文书

一九五○年二月,罗盛教在湘西军事干部学校毕业之后,就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侦察队文书训练班学习。不久,他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以后,他被分配到侦察队去当文书。

他一着手工作,就碰到了很多困难。他对部队生活很生疏,连枪枝、弹药的名称都弄不清楚。对文书业务也不熟悉。

有一次团里开文书会议,军务科长对罗盛教说:“你看看人家作的统计表,多清楚,一看就明白。再看看你的,有些地方,还得琢磨琢磨才能明白。”罗盛教看看人家写的统计数字,那真是没有话说,不光统计得精确,就连数目字也写得很清楚整齐。他想,这样的统计表,既不出差错,又能让首长一看就明白,不会浪费首长时间。我也要这样做。于是,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纪律:统计数字一定要校对两遍。他一有了时间,就练习写数目字,一张张的纸上全是123456789……

不久,部队出发剿匪了。为了行动方便,决定非战斗人民都不去。可是罗盛教育再一要求参加剿匪。他说:“我才从学校里出来,没经过什么锻炼,我希望能够和战土们一起去剿匪。同时,熟悉了连队的实际情况,对文书工作一定有帮助。”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要求。

自从罗促教参加剿匪以后,业务上就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什么时候,连长指导员问他哪一个排、班打多少人,有多少武器、弹药,他立时能答得上来。甚至连有些战士的枪枝号码,他都记得清楚。

英雄战士

这个侦察队打仗是有名的。湘西土匪头子陈子贤、杨清漳、宗官荣……都是他们捉住的。湘西的大山很多,什么“七十二道弯”啦,“气死老板娘”啦,光听听这些山的名字,就知道山路的难走了。为了袭击土匪,他们有时就在下着暴雨的黑夜出发,并且专拣小路走,有些山上没有路,不管坡多陡,树多密,他们就硬往前走。有一次他们半天一夜走了一百四十里,把一股上涨全活捉了。战土们回到队部,混身湿得好像是从水里钻出来的。可是从来没听见一个人叫过苦。斗争越是艰苦,精神越足。

平常的日子,从起床到熄灯,他们没有闲省的时候。上操、上课、开会……。部队一到哪个村子,那个村子马上就变了样。院子里、大街上打扫得干干净净,那家住部队,那末的水缸里的水总是满满的。

部队的生活,很对罗盛教的胃口。他觉得和这样的战士在一起生活,真可以说是幸。在这样的队伍里是一个战士再光荣不过的了。

和战士们打成一片

罗盛教常对战士们说:“要是没有你们老战土英勇作战解放江南,我就参不了军。现在我也可以帮助你们一点,写个家信啦,抄个笔记啦,用着我的时候,就说话。”

他一有空,就去接近战士。见战士们打篮球,他就跑去当裁判员,给大家讲篮球规则。他见战士们喜欢唱歌,他就自己做了一把胡半。其实他那里会拉胡琴,但是他想战士们喜欢这个,他就学着拉。拉着拉着也就是会了。

战士们看这个文书很能吃苦,没有一点旧知识分子的架子。虽然他不大爱讲话,可是大家都很喜欢他。战士们一见他有空,就去找他。战土们说:罗文书每大有三件事:不是看书就是看报;不是写就是算;深入班里和战士们打成一片。

不久,部队由湘西到长沙。因为罗盛教能钻研业务,工作上很少发生错误,生活艰苦,能和战士打成一片,部队给他评了一次小功。

我们有了群众就有了力量

那时部队在湘西剿匪,总是每次都能胜利完成任务。有时候要出去抓一个土匪头子,连他在哪里藏着,是个什么模样都不知道,光知道他的姓名。可是,侦察队一下决心要抓住他,他就跑不掉了。罗盛教对指导员说:“咱们侦察队真棒!”指导员说:“光凭咱们侦察队可办不了事,离开了群众,就和瞎子一样。要不你怎么知道那些土匪头子在哪里躲着?就拿张达之这个土匪头子来说吧,他可躲得严实哩。躲在一个枯井里,井上面还让人盖上木盖,堆上柴草,他以为没有比这最保险了。——你看光凭咱们侦察队怎么会知道呢?可就是那些送他到井里去的老百姓跑来向我们报告了。我们有了群众,就有了力量。”罗盛教想:一点也不错!我们的部队就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我们部队里的人也都是老百姓的子弟,因此我们时时处处要替老百姓打算,要帮助老百姓——他在军干校的时候就知道这个道理,可是现在认识上就更深刻了。

母亲的心

侦察队在湘西乌宿时,罗盛教他们的房东刘老太太是个军属。她见了部队上的同志总是亲热得很,问冷间热,拉住手儿不放。她常说:“我见了你们,就像是见了我的儿子一样。你们男子汉粗手粗脚的什么也不会,有个缝缝补补、浆浆洗洗的,尽管拿来,我不让你们作难。”

这地方离水远,挑一担水要走几十里地,还要上下坡。罗盛教知道刘老太太家里人手缺,于是就去替她挑水。那知道水缸早已挑满了。罗盛教就问她:“你一早就把水挑满了?”她说:“那里!还不就是你们帮忙挑的。你们那个同志来帮我挑水。我对他说我自己会挑,别看我上了年纪。那里拗得过他呵!他连话也没说,抢上水桶就跑掉了。”

罗盛教第二天刚吹起床号就起来了,把刘老太太家的水缸挑满了。一有空他就到田里去帮助刘老太太做活。刘老太太总是说:“唉,解放军真是老百姓的队伍,这都是毛主席管教很好噢!我儿子去参军,我说:你出去当兵,对老百姓可要和气,可不要志了本呵!眼下我可放了心啦,参加了解放军总得有出息!”

刘老太太也帮着战士们做事。战士们脱下了要洗的衣服,就藏起来,不敢让她看见。要不,你一转身,她就悄悄地把衣服拿走了,洗得干干净净,折得平平整整,又悄悄地放在你的床上。战土们怪不好意思,不忍心劳动她老人家。

队伍快要离开鸟宿。刘老太太可真不痛快,老是背着人擦泪。临离开鸟宿的那天晚上,刘老太太拿了一双鞋、一双袜子来看罗盛教。罗盛教一见就着了急,没等他开口,刘老太太就说:不让你开口,看你这孩子多淘气!我对你说:这一回你说什么也得把这鞋袜留下。要不我得生你的气哩!你别看这鞋子样子不时新,可结实,包你穿上半年。穿上去追打蒋介石,保险他跑不过你。”推来推去,罗盛教说什么也不行,老太太还是要让他把鞋袜留下。她说:“你不是说解放军是老百姓的队伍,军民是一家。我问你:你妈妈给你鞋袜你收不收?”罗盛教还是不收:“就算我穿了好不好。这鞋袜你换了钱留下买油盐。”刘老太太眼珠一转连说:“好好,我留下。我拗不过你。“说着就坐下和罗盛

教拉家常。她说:“你们走了,我舍不得。我知道留也留不忙。我没别的话,我要你听我一句话:你们年纪青青,离了老人,出门在外,冷了,热了,饥了,饱了,自己留心。身体好大下去得,打仗就有狠劲。你家里老人就放心。我也放心。”刘老太太临走,拿起鞋袜说:“这我可拿走啦!”罗盛教送出来,心里热辣辣的。

部队离间乌宿到了李家洞。罗盛教打印背包整理床铺,不觉一惊,那双鞋和袜子,在行包里塞着呢。罗盛教手里拿着鞋,仿佛见了刘老太太带着老花镜,凑在灯前,一针又一针努力地纳着鞋底,手上满是鼓着蚯蚓似的青筋……他见到了母亲的心。

在行军的路上

一九五○年六月,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不久,罗盛教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部队一到朝鲜,每夜都是紧急地向南进军。罗盛教背着全连办公用的东西,加上自己的背包,足有五十多斤重。有人就问他:“罗文书,你背这样多的东西干啥?可别把你这小个子压垮了!”垮不了。不把这些东西背上,就办不成公了。”他说着,头也不回,只顾紧紧地跟着前面同志的脚步前进。

这时候,他只有一个想法:说什么也不能拉下距离。在休息的时候,他才觉得脚上已经磨起了泡,针扎似地发痛。伸伸腿,腿关节也痛的厉害。可是,他想起了董存瑞行军的故事。董存瑞行军的时候,常常抢着替身体弱的同志背枪背背包。他的肩上总是背着两枝枪,两个背包。他见旁的同志鞋头磨了个大窟窿,赶紧脱下自己的鞋来换给他。白天黑夜地爬山过岭,脚底下不知道要磨成个什么样子哩!他不累吗?不觉苦吗?可是他总是有说有笑地鼓舞大家前进。我为什么不能和他一样呵!我们不是常说锻炼、考验等字眼么。每当说起这些字眼,总是按不住心头的激动,总是渴望着马上投身到烈火般的斗争中去……现在不正是实现这个愿望了么。罗盛教想到这些,马上全身都有了力气。

每次部队行军到了宿营地,同志们觉得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甚至连背包也不解下,就躺下来休息,抽一袋烟,喝一口水。罗盛教也一样。可是,他忽然想到了炊事班。他想。他们行军的时候,背着背包还得担着担子。到了宿营地,马上就得挑水、升火、作饭。明天还得比旁人起得早。一定比自己累得历害……于是他就赶到炊事班,挽起袖子就帮着干。他挑水、作饭全不外行,做起活来又很利索。炊事员们好跟他说几句笑话:“罗文书,这样下去,你可犯了包办代替的毛病啦 。”他也就说:“可小心夺了你们的饭碗。”说得大家哈哈笑。

直到给同志们烧好了烫脚水,熟了饭,收拾好家具,他才回来睡觉。看到同志们已经舒舒服服地躺下了,甜蜜的酣声起落不停,他心里感到幸福。这种幸福,只有在劳动中战斗中发奋忘我的人,才能感觉到的。

暴雨中的灯光

有一天晚上,下着大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部队冒着大雨继续前进。这比白天行军困难得多。只要有一个人拉下了距离,队伍后面的人就得拔腿追赶。滑倒了一个,后面的人也就常常跟着滑倒了。雨点顺着人们的耳朵根流到脖子里。衣褥湿得紧贴着皮肉。

雨越来越大,可是怎么也挡不住人们前进。

突然,在那黑暗里,远远地亮着一盏灯。

罗盛教直走到灯的跟前,才看见一个老太太手里提着一盏保险灯。她任那飘泼似的雨水浇着她的全身。她的嘴抿成一条线,一撮丝似的白发,紧贴在额角上。在这深夜里,在这暴雨中,她站在这里干什么?原来紧挨她的脚边,有一个深水坑。漆黑的水面上,摇烫着一片碎花花的灯光。罗盛教心里马上全明白了。

罗盛教走得老远,回头一看,那盏灯还在那大雨中,仿佛越来越亮了。他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脚步。

重重的苦难压不倒朝鲜人民

村里的房子并不多全被敌人毁灭了一堆瓦砾。人们依着山坡挖下了洞,搭下了棚。棚的一半是在洞里。可是他们的生活并不散乱。一清早,人们弯着腰从棚里出来,走到小溪边,捧起清凉的河水擦脸。妇女们背着孩子,拿上锄、锹,到地里去劳动。罗声一响,敌机来了。人们就进了防空洞。敌机一过,人们马上又回到地里。他们要使燃烧着的土地,仍然长出丰茂的床稼。晚上,人们掌着灯碾着军粮,常常是终夜不眠。那一个棚里透出灯光,准是有人在赶着缝军装。常常是母亲和带着老花镜的祖母同在一件军装上,默默地一针一针地引着线。朝朝夜夜地忙碌着,人们并不愁眉苦脸。从这些极细小的事情上也能看出,有一种力量支持着朝鲜人们。那就是对敌人斗争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罗盛教看到这些,他想,这样的人民,终久是会得到幸福的。他在日记上写道:“重重的苦难,压不倒朝鲜人民。”

一双小红鞋

足足走了二十来天,部队在一个村子里住下了。不久以前,敌人到过这里。敌人挖了一个大杭,活埋了好几十个老百姓,堆成一个大土堆。那土堆就在村后的山沟里。罗盛教和另外几个同志从这里过。一阵风来,只见那土堆上的沙石,“撒撒撒”地往下滑。有一个同志在那沙石堆里,拣到了一只拴着鞋带的小红鞋,那只鞋,虽说经过风吹雨淋,可是颜色还是那样新鲜。罗盛教摸着那鞋,仿佛感到了那孩子的体温,看到了敌人残暴的情景。

罗盛教默默地回到村里,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了一首诗:

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

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面前停留;

应该继续前进,

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猜你喜欢
老百姓文书老太太
太行山文书精品选(17)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监狱执法文书规范探讨
黑水城出土《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中“砲”类文书再讨论
老太太养老院
老百姓的话
老百姓的福
小茶匙老太太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101岁老太太就喜欢吃大鱼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