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的工作杂谈

1956-08-16 02:35公孙昭
中国青年 1956年18期
关键词:框子团干部团委

公孙昭

听北京一个大学的团干部说,最近为了研究先进班级的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团委都纷纷派人到他们学校去了解情况。他们很欢迎上级派人来了解,但遗憾的是,这些派下来了解情况的人都好像带有一个框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只要他们谈先进班级制度的流弊,至于先进班级制度的积极作用,则根本不愿听;上级团委的同志与此完全相反,只愿听先进班极制度的好处,而对于它的消极方面则听不进去。起先他们还有些奇怪,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部门对先进班级制度都早有成见,一个倾向于肯定,一个倾向于否定它。他们下来并不是研究解决问题,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主观看法寻找根据而已。

因为没有进一步对证,不敢肯定这位团干部的反映是否完全属实。但是,看问题先人为主,抱着死框子不放,了解情况只是为了求证自己预定的设想,这种主观主义的调查研究方法,难道是绝无仅有的吗?的确,生活现象总是复杂的,要想找几个适合的例子来证明自己框子的正确,的确也是不难的,但不知道这些同志是否想过,他们的这种做法实际上究竟会对工作有多少帮助?

有些基层团组织掌握团员思想情况的主要方法,就是规定每个团员每周必须向支委或小组长汇报一次个人情况,有的甚至要书面的汇报;团员如果到时不汇报,就被批评为“组织观念不强”……。汇报这样频繁,团干部为了听汇报、看汇报,就忙得不亦乐乎。而团员也不胜其负担。没有东西可汇报,也得勉强应付,乱汇报一气。四川简阳师范还有这样的规定:团员没问题,也得交汇报,于是有个团员只好这样写道:“本周工作学习一般化”。

团员问题织汇报情况,让组织了解自己,取得组织的帮助,本是应该的。但是团组织不看实际情况,硬性规定团员没有问题也要每周汇报一次,岂不是在要官样文章吗?如果了解情况主要就靠这一条简单的规定,那思想工作倒好做的多了。

猜你喜欢
框子团干部团委
高校团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关于如何做好企业团委工作的思索
同行是冤家
严管优出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
写字
城市图语(4)
魔力语文③
开卷
团干部须有5种特质
医院团委工作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