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落后队的带头人

1964-08-29 02:54
中国青年 1964年21期
关键词:中音全队队里

山西闻喜县下丁公社下丁大队第二生产队队长贾中音,原是山西大学政治系的学生。由于他一心要继承父亲改变家乡穷队面貌的遗志,一再向学校申请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终于获得批准。两年前,他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回到了家乡。

贾中音回家的第二天,就参加了劳动。他没有一点架子,真正把心扎在队里,把劲使到集体生产上。群众把这一切看到眼里,记在心里。不久,贾中音被选为大队团支部副书记,接着又被群众选为第二生产队的队长。

当好生产队的管家人,对一个初离校门的青年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第二生产队是全公社、全大队最穷、最落后的队。自然条件差,全队三十户,耕地六百亩,岭地就有四百亩,分布在九个岭上;劳动力、畜力不足,吃饭人多,干活人少;再加上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群众的生活有一定的困难。

刚回家乡时,年轻人的心,像燃烧着的一盆烈火,恨不得一下子把队里的落后面貌扭转过来。可是现在,面对着一连串的困难,怎么办?贾中音的思想像一锅开水一样,不停地翻滚。他习惯地翻开了毛主席著作阅读,毛主席的一席话像洪钟般在他脑际回旋着:“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那些地方的工作是很艰苦的。艰苦的工作就像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对!一定要挑起这付重担子。毛主席的话,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决心一旦下定了,贾中音就像小老虎似的,觉得身上有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他上工走在前头,下工走在后头;哪里的活最困难、最脏、最艰苦,哪里就有贾中音在。去年冬天正是数九寒天,狂风呼啸,为了给小麦追肥,他带领全队青年到下丁中学担茅粪。但是粪坑结冻,不能挖。贾中音带头跳进茅坑,破冰块,挖茅粪,在坑里劳动了八小时。他就是这样风里来,雨里去,和社员一起苦战了一各,把全队三十多亩麦田全部追了肥。

下丁大队是个干旱的丘陵地区,第二生产队共有两眼井,都是前人开凿,至今井水不旺,全队人畜吃水很不方便。特别是干旱严重时,麻烦就更大了,要到别的队去担水,既费劳力又误工。社员们说:“二队吃水贵如油,担起水桶心里愁。”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贾中音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他在社员大会上提出了打井的建议,立即得到社员们的一致支持。贾中音带领着队里的青年人,苦干了三个月,当打井打到二十一丈深时,发生了事故。这时有些人说风凉话:“这些年青人,太冒失了,没打过井就敢揽这么大的活,真是不量力。”可是党支部书记却鼓励他们:“你们做得对,凡是对大多数群众有益的事就要干到底。中音,贫农、下中农支持你们继续打下去。”在党的教育和支持下,贾中音和他的伙伴们没有气馁。他跑到上丁请来了两个有打井技术的人。为了争取在春耕前把井打成,他们集中力量进行突击。早春的夜里很寒冷,可他们的心却是滚热的,手掌磨破,腰酸腿疼,他们也不吭一声。辛勤的劳动,顽强的意志,换来了甘泉。新井终于出水了,人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社员们每逢绞水时,总要夸几句:“中音这班小伙子,为大伙出力真不小啊!可给咱队里办了一件好事。”

干革命工作,光靠几个年青人是不成的,必须把所有群众都发动起来。他苦苦地思索,二队为啥落后?有人说二队的群众落后,难领导。不,二队的群众并不落后,只要把他们发动起来,就能干翻天复地的大事。于是贾中音到贫农、下中农和干部家一一登门拜访。从他们那里,贾中音了解不少关于队里的情况,受到很大的教益。妇女队长对他说:“咱们的群众都是好群众,就看你能不能带动。”老农王大爷说:“只要你好好干,我们助你一把力。”大家的鼓舞,使他信心更足,决心更大了。他经过扎根串连,依靠骨干力量,把劳力分为青壮年组、雷锋组,妇女组,全队出现了干群一心、勤劳生产、起早摸黑、热气腾腾的新气象。

庄稼一枝花,全凭粪当家。在贾中音的带领下,全队掀起了积肥高潮,大扫街道,清理历年积存的垃圾,到中学担茅粪、灰土,广我肥源,实现了亩施万斤肥。为了彻底改变落后面貌,他们大搞整修土地,组织了一支水土保持专业队。他们向九个岭中最高的“高圪塔”开战,在“杂草丛生豆苗稀,不长庄稼不长禾”的“高圪塔”奋战了一冬,从岭顶到岭底来个大削堰垫地。其他的棉秋田也全部进行了水土保持工作。

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二队的土地开始变样了,生产开始变样了。一九六三年与一九六二年相比,粮食产量提高了百分之十,棉花产量也大幅度增产。二队由全大队最落后的队,变为先进队,贾中音也被评为公社的甲等模范。今年“五四”青年节,团县委授予他优秀团员的称号。

现在,贾中音又带领群众,沿着大寨、南柳所走的道路飞奔!

(下丁公社团委)

猜你喜欢
中音全队队里
次中音号在小乐队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咏 松
驻村队里的手擀面
中音号的基本吹奏法分析
音乐史分期问题评述——兼谈中音史教学中分期介绍的必要
China Fire-fighting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