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劳动青年革命化知识化的道路前进

1966-08-17 03:19
中国青年 1966年3期
关键词:电工毛主席电动机

去年九月和今年一月,我们同共青团河北省委、定县县委和定县手工业管理局的同志一起,两次到东亭机铁生产修配合作社,了解河北省青年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工交战线五好标兵、机铁社工人、团支部书记寇志寒的模范事迹。

寇志寒曾三次见到我们敬爱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一九五五年,由于他高小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刻苦钻研,制成点豆机等新式农具,出席了全国青年第一次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第一次见到毛主席。那时他才十五周岁,是个青年团员。一九五七年,他出席了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见到毛主席。这时他已是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了,在农业社当生产队长。会后,他被调到东亭铁厂当了工人。由于他支援农业的工作做得很有成绩,去年十月被选派来京参加建国十六周年观礼。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里,他再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寇志寒走的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劳动青年革命化知识化的道路。十年来,他一直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已把《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通读了一遍,其中《实践论》、《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二十几篇,反反复复读过好多遍。他从毛主席的书中汲取了巨大的力量,为农民服务,为农业电气化服务。他一九五三年高小毕业,一九五五年起,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结合生产实践,在业余刻苦学习科学知识,到现在,已经学完了高等数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电机学、电工学、电磁学、电机设计等大学电机系的许多课程。他学习科学知识,首先是为了当前生产劳动的需要。他在劳动实践中学习,为干而学,边学边干,做到了既懂科学知识,又会实际操作。在铁厂的日常劳动中,他学会了修理许多不同类型的电动机,修理无线电收音机,打铁,电焊,设计,制图。他现在担任机铁社的技术员、电工组长,既是体力劳动者,又是脑力劳动者。

寇志寒和他们电工小组的同志们,为广大手工业职工树立了一个支援农业的榜样。近几年来,定县农村电气化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生产队都实行了电力灌溉、磨面,安上了电灯。适应这种需要,东亭机铁社也逐步发展成一个电动机修理点。论条件,差得很。电工组六个人,五个青年,四个是电工新兵。车间里空荡荡,没有一台象样的车床,连个万用表也没有。但是,寇志寒和他的伙伴们,想到支援农业的光荣任务,想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革命,个个斗志昂扬,一切困难不在话下。他们刻苦钻研,创造性地劳动,先后修理好英、美、西德和苏联等国造的许多电动机。光是去年八、九两个月,就修理好四十一台,有力地支援了抗旱种麦。寇志寒还千方百计地传播电的知识,为生产队培养电工。

一心为革命首先学“毛著”

几次见毛主席,是寇志寒终生难忘的最大幸福,坚持经常学习毛主席著作,使他眼明心亮方向正。想起见到毛主席的那些时刻,想起毛主席那些金光闪闪的教导,寇志寒浑身都是力量。

他第一次见毛主席,觉得仿佛是在做一个美好的梦。几天几夜,感情一直不能平静。他想起了爷爷和母亲讲的过去的事情: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在日寇

占领时期,生活是多么困难、屈辱啊!父亲参加了抗日民兵组织。鬼子来搜捕,把母亲和刚刚四岁的自己关进监牢。是党营救了自己。是党领导人民打败日寇,打败蒋匪,建立了新中国。他想起了来京开会前的情景:左邻右舍都来道喜、送行,一家人高兴得哭了,老人们千嘱咐万叮咛:“咱家祖祖辈辈没人上过京。你这回上北京,能见咱好多领导,兴许还能见咱毛主席哩,这是天大的喜事!这是共产党给带来的福气!千万要记着党的好处,听党的话!”小青年寇志寒暗下决心:是的,咱做了主人了,咱跟党心连心,咱要把一切都献给党!

就在这次全国青年的群英会上,寇志寒听到党关于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关于开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宏伟号召。当他知道了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须实现电气化的时候,他是多么热切地盼望能为这样一番事业做出贡献啊!但是,为电气化而工作,这对于一个高小毕业生的小青年来说,是不是高不可攀呀?他问一些出席会议的同志,应当怎样努力。同志们热情地告诉他,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要为建设社会主义而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在所有的书中,有一种最重要最根本的书,这就是毛主席的书,读了它,就会眼明心亮,就会有方向,就会有力量,就会勇往直前……。”有人还向他介绍了具体学习经验,告诉他钻研科学技术开头该学哪些书。听了这些话,想起祖国农村电气化的美好远景,他乐得心里象开了花。这次大会结束前,他向党中央和毛主席写了保证书,庄严宣誓:“要以全部精力,搞好学习,努力试验,为建设电气化的新农村,为攀登世界科学高峰,贡献出一切力量以至生命!”

也就是在这次全国青年的群英会以后,他开始带着浓厚的阶级感情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思想,给了他深刻的教育。他想:“我钻研科学技术,为了什么?只能是为人民服务!”他说:“什么叫理想?人民的需要就是我的理想。”“搞科学工作,要有明确的方向。从个人利益出发,一文钱不值。只有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才能发挥科学的威力,才能算得上是国家的主人。”他坚持经常学习毛主席著作,平时通读,有了问题重点读,十年没有间断过。每当他翻开毛主席的书,就象是又见到了毛主席。越学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英明伟大的形象,在他脑子里就越具体、越鲜明,对毛主席和毛主席的书也就越热爱、越崇敬,越觉得干革命、搞建设、从事一切工作,都离不开毛泽东思想。他深深体会到:“搞科学技术工作的人首先应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然,就没有力量,没有方向。事事让毛泽东思想挂帅,攀登科学高峰的里程就会缩短,一切窍门来自毛泽东思想。”

为实践而学 在实践中学

寇志寒反反复复学习《实践论》,得出一条体会:“书中有路千万条,唯有实践才能走。”遵照毛主席的教导,为生产实践而学,在生产实践中学,这是他向科学技术进军取得显著成绩的重要经验。

他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凡事应该用脑筋好好想一想,”“必须提倡思索,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他遵照毛主席的这个教导进行自学,善于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决不囫囵吞枣,照葫芦画瓢。他爱书,但不迷信书。他经常虚心拜师求教,但不盲目接受别人讲的东西。他说:认为书上讲的一切都对,这不是两分法。即使都对,你也得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对,经过思维,才能消化,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他常对人说:书本是老师,群众是老师,实践是老师。但书本是死的东西,只有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才能学到活的东西。他的学习公式是一读、二想、三对(对照观察)、四干。他学电机学,不以明白某些原理为满足,而是弄来一架电动机,亲自揣摸,彻底搞清这就是定子,这就是转子,这样就动起来了……。他说:“不然的话,碰上电动机,脚踢过去了,还不知道是什么哩。”他的电焊技术,无线电的知识和修理技术,都是经过同书上讲的道理对照,经过自己亲身实践而取得的。从一九五九年以来,他对电工学方面的项目就做了一百几十次试验。

自学代数、几何、三角等课程的时候,遇到不少难题,实在啃不动。对照毛主席的教导,他想:学习数学也是为了用,也要在用中学习。那么,这些个x、Y都指的什么东西呢?数学究竟是干什么用的?(插图见原版面)

当他明白了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状和数量关系为对象的科学以后,心想:既然如此,我就应该确实地具体地知道每个公式和习题所表达的形状和数量,知道这个公式和习题在实践中有什么用场。于是动手制作了一个座标。在座标上,他比划来比划去,看出了一些平面和立体,思索着如果制造一个具体的物件,应该怎样进行计算。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学习效果更好了,进度也加快了。

也曾走过一段弯路。开始两年,他过多地注重了书本知识,没有想到怎么去同实践结合。一九五八年,厂里让他试制一台小电动机。他感到读的书不少了,完成任务没问题了。谁知动起手来,学用不对口,好一番摸索,勉强搞出一台,却又转不起来。带着这个问题,他又一次读了《实践论》后这才懂得:书是要认真读的,但是要为干而读,边读边干;不然的话,哪怕读书多得能绕着五座大山转千圈,还是不顶用。后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学习了这么多的科学书籍,也许够得上一个‘电器秀才了。但是这次电动机发生的问题,真给这个懂得电的知识如何如何烂熟的我,一个有力的耳光。‘知识里手之所以可笑,正是说的象有我这种思想的人。事实就是这样摆着:有了书本知识还不够,必须按着客观要求,从广阔的实践中去锻炼。”

学习、实践,是同新事物打交道、逐步熟悉并掌握新事物的规律的过程。所以不能被“没经过、没见过”吓住了,不能怕失败。必须有一股子闯劲和创造性,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本领,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这是寇志寒的又一重要体会。

一九六四年春,南齐大队副大队长刘老固来找寇志寒,说有一台日本造电动机,买来用了不到一个月就不转了,跑了好几个厂子,拖了三年没有修好,问他能不能修。他一听犯了犹豫:没经过、没见过呀。可是又一想,党和毛主席教导咱,外国有的我们要有,外国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小小一台电动机,外国人造得了,咱就修不了?笑话!他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拉来吧,我们一定想办法修好!”

拉来一看,果然没见过。他不慌不忙,首先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提出种种设想,排出十一个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接着,他就带着这些问题,从书本上找答案,到群众中去请教。他向许多科学技术机关发出了求援的信件。他同懂得有关知识的教师、工人、学生交换了意见。终于,第一次成装的试验就要进行了。一合闸,电动机果然转动起来了。可惜,原设计每分钟一千四百五十转,现在它却只转五百。个别人说了风凉话:“洋玩意,动不得吧!”

对于失败,他既不消极失望,也不满不在乎。他觉得失败也有它的价值,好象登上成功去的梯子一样,每失败一次,就离成功近一些。电动机由不转到转,不就是一个进步吗?经过深入检查,发现毛病出在铜瓦磨损上。在赵运群、胥银山、刘同喜等工人的积极帮助下,一连进行了多次试制和试验,终于有了合格的新铜瓦。电动机再次成装,转动完全合乎要求。现在它已经用了一年多,没出毛病。

这一次“动洋玩意”的成功,使他长了志气,添了知识,学了本领。寇志寒感到,书本上的死知识正在越来越多地变成活知识。这时候,寇志寒重温了毛主席的教导:“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他觉得毛主席讲的每一个字都在放射万丈金光,顿时更加眼明心亮。他深有体会地说:虽然我们的厂子小,没啥设备,许多东西过去也没修过,但是,只要照着毛主席教导的路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少似乎高深复杂的技术,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完全可以学到手!

理想出毅力困难吓不倒

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寇志寒碰到过很多困难。是毛主席的教导,是为人民服务,为农民服务,为农村电气化服务的伟大理想,给了他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巨大力量。他知道,从高小文化程度,到电机科学知识的高峰,有着一段遥远的路程。他决心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发扬愚公精神,打持久战。下面两段日记,是他的决心书,又是他实践的写照:

“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八日。今天又学习了《论持久战》,心里特别亮堂。我向科学进军,不也该打持久战吗?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我先准备打它四年,不行的话,也打它八年,最后一定能够胜利!”

“一九六一年八月七日。要想做科学的人,必先做革命的人。要一点一点地攻,要打持久战。要把学习坚持得象每天吃饭一样,天天练,日日学,口念熟,心记牢,坚持经常是首条。学习毛主席著作应当这样,学习文化科学技术也要如此。”

从一九五五年下半年起,他就制订了自学计划,一丝不苟地执行起来。到铁厂后六、七年来,无论春、夏、秋、冬,几乎每天早上四、五点钟,他就起床学习了。夏天,中午时候,人们歇晌儿,他却到树底下读书去了。冬天,早起读书,冷了,跑跑步,再读。有时,人们都吃过了饭,他还在学习;有时,他正在吃饭,想起什么问题,放下饭碗,忘了再吃。

他遇到的头一个难关是:文化浅,许多自然科学书籍看不懂。初学代数,曾经碰到一个习题,连着八天,劳动完毕就琢磨,总也闹不明白。他可有点着急了:照这样下去,这些书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完呢?算啦,不学它了!但是,难道就这样败下阵来吗?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多少个革命先烈和青年英雄的形象涌现在他的眼前,他想:败不得!为了社会主义,一定要攻上去!他翻开毛主席著作《愚公移山》,一字一句地读起来。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照亮了他的心,暗下决心:“山虽然高,挖一点少一点;现代科学技术虽然不好懂,不也可以一点一点地学到手吗!”

他需要读大量的书籍,可是在这偏远的小镇,哪里能够找到他所需要的电机理论和技术书籍呢?他决定克服困难,省吃俭用,自己买书。一九五九年冬天的一个星期六,他拿着积蓄下的一百九十多元钱来到北京。下得火车,直奔王府井新华书店科学技术书籍门市部,一次就买了二百几十本有关电机学、数学和外话的书籍。第二天回到定县时,只剩下七分钱了。八年来,他买了上千本书。有人说:“你用这些钱买个手表、自行车,不是挺好吗?”他回答说:“手表、自行车虽然对生活和工作有帮助,可是并不能使我提高觉悟,增长知识,帮助我攀登科学文化高峰。”

在自学俄文时,他碰到了一个不会发音的困难。他买来一幅俄语发音挂图,照着图样张嘴吐舌头,还是念不准确。他就请别人介绍,去定县一中向外语教师求教。东亭镇离县城还有三十里,他常常在下班之后,蹬上自行车去学习,傍晚进城,连夜回来,不误第二天上班。有次回来时夜太深了,伸手不见五指,他怕碰着人,边蹬车边唱《社会主义好》。为革命而学习,他是多么地顽强,又多么地欢乐啊!

不少职工对他的学习精神十分敬佩,共青团员许淑珍、张志清等,还和他一起学习。一九六○年,铁厂党支部发现他买书欠债,生活困难,经过研究,给了他补助。近几年来,区、县有些领导同志,发现他学习十分紧张,影响身体健康,就关切地告诉他要注意劳逸结合。但是,厂里也有个别领导人不支持他,甚至给他阻难,叫他“疯子”、“魔症”。他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低头、退缩,他说:“我是在摸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本领和道路,在证实书本上的东西。”“我是为党、为人民、为社会主义而学习,我没有错,要坚持下去。”也有人不能理解他。有人对他说:“你学得不少了,可以不学了。”他说:“不行啊,差远哩!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非学深学透不可。”有人问他:“你哪来的这么大学习瘾头?”他说:

“咱们跑步走,还赶不上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一天不学习,就要拉下好远。没有文化,没有技术,怎么能为人民服好务?我又怎么能不好好学习呢!”

拜群众为师 向群众学习

毛主席说过:“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寇志寒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把一切有经验的工人、农民、干部、科学工作者,当作自己可尊敬的老师,恭恭敬敬地向他们求教。

他拜师求教,虚心学习,一切机会都不放过。县里几次开大会,让他去管理扩音器,当代表们小组讨论时,他就去中学旁听讲课。一次他参加县团代会,发现服务人员中有一些高中学生,就利用休息时间,请他们帮助学习外文。听说有几个大学生放假回家来了,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几次走访求教。他脑子里经常准备着请教的问题,一有机会就拿出来问人。

单是去石家庄买电料,他就交了多少朋友,拜了多少老师啊!

在火车上,同一位旅客拉起话来。人家见他埋头苦读《电机设计》,问他懂也不懂。他估计这是个内行,就提出问题请教。这位同志在水电部工作。寇志寒记下了人家的姓名、地址,后来又写信联系。

来到石家庄。在桥东区废料处理站,遇见一个顾客也来买电料。他问人家买了做什么,人家说是修理电动机。三问两谈,原来是同行:这顾客是邯郸电器修配社的工人。于是他就建议搬到一个旅店住,一起交流经验,研究问题。

在桥西区电器修配社加工纱线,他趁机会问道:“这儿谁是师傅?”一位女工给他指了指里边坐着干活的老头,说这是芦师傅。他走到跟前,叫了声“芦师傅!”老头抬头看看,不认识,问他有什么事,他就先作自我介绍,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请教。芦师傅帮

助他弄明白了一些问题,他连声道谢。他高兴地说:“今天又认识了一位老师,开辟了一个学习据点。”

在旅店住下等着加工纱线,他翻开电话簿,准备打电话找位朋友,忽然发现:“石家庄电机学校”的字样,心里一喜,想道:“还有几个问题没弄明白,去请教他们不好吗?”不认识人怎么办?先给学校党委写封信。信写好,想投邮,又怕当天收不到,就亲自送到学校传达室。第二天早饭后,打了个电话,问人家收到信了没有,可不可以去谈?电话里传来了热情的回答:“来吧!来了给您找老师交谈。”这样,他来到石家庄电机学校,同两位教师作了一次交谈,对他帮助很大。在这里,他还碰到了小学时的同学张佳木,张佳木以后给他画过好几张电机图。

他有什么问题,非打破砂锅问到底,彻底搞明白不可。有一个问题,他曾先后请教过七八个人。听说在保定师范学院物理系学习的孟群忠回来了,寇志寒在一个星期六的晚上,蹬上自行车去离厂十多里的齐堡,专门求教这个问题。途中突然打雷闪电,大雨倾盆而下。他首先捆好书包,接着又背起车子。开头摔了个跟斗,后来连鞋都弄掉了。中途幸好遇到一位朋友,在他家借宿一夜。第二天早起,借了把伞赶到齐堡。他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使孟祥忠深受感动。

寇志寒虚心拜师求教,多少工人、干部、教员、科学工作者,也都向他伸出了热情的友谊之手。定县供电所有一位近三十年工龄的祁师傅,经常同他一起研究工作中的问题,给了他不少具体指导。他给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科技出版社、《电世界》杂志等单位和个人写信求教,一般都得到了回答。

为人民服务 为农业服务

寇志寒深深知道自己是怎样成长起来的,知道个人的知识和技术是从哪里来的,应当用到哪里去。他在给党组织的一份报告里,满怀激情地写道:“伟大的党,我能够得到那么多大学生的帮助、科学家的支持,由高小自学到大学,不是毛重席思想光辉的照耀,不是党创造了社会主义制度,我能达到吗?要不是党,我这个在旧社会被践踏在脚下的穷孩子,活都活不到今天!我要永远听毛主席的话,怀着无产阶级的感情去战斗。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去这样做。”

寇志寒为了农业电气化而学习,又把学到的一切无保留地贡献给农业电气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支援农业的尖兵。

一九六三年各天,县上办生产队电工训练班,寇志寒被调来当服务员。开课不几天,有的学员反映,老师讲课不好懂,有的甚至说怪话:“学不明白,不如逛马路!”寇志寒听了,很久不能平静。他觉得自己懂一些电的知识,应当主动做些辅导工作,帮助大家学习好。又感到服务员出面辅导,别人会不会说是狂妄自大呢?一个星期过去了,学员的反映更多了。他想起了毛主席关于反对自由主义的教导。能够辅导,应该辅导,却考虑个人得失,不去辅导,这是对农业电气化不负责任的自由主义呀!这以后的两个多星期,他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跑遍学员们住的九个大宿舍,个别和集体辅导几十次。学员们对他十分感激,同他交了朋友。

寇志寒在县上电工训练班作辅导的故事,传到了北祝公社寨里大队。这里办电较早,每个生产队都有了电动机。因为电技人材赶不上需要,曾经烧坏过一台电动机和一台变压器。队干部决定开办电工训练班,请寇志寒来讲课。寇志寒于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回跑十几里路,给寨里二十几个青年传授电的知识。开始中午讲课,觉得时间短,后来改在晚上,有时讲完课就住在学员家里,第二天一早回铁业社劳动。一直坚持了一个多月。有一次下大雨,天黑路滑,学员们以为寇老师不会来了,谁知他怕误了课,下班后没吃饭,带上干粮就赶来了,一路上摔了两跤,弄得又湿又脏。经过他苦心培养,现在寨里每个生产队都有了自己的电工,电动机有小毛病不出村就能修好。队干部很是感动,要给寇志寒报酬,他笑了笑说:“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治病传艺,为的是什么?我来讲课,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我们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白天阳光明、夜里电光亮、遍地马达响!”

寇志寒一个心眼要为农业电气化、为支援农业而斗争。他懂的音乐知识并不多,但是,他觉得音乐可以鼓舞人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就琢磨着要编些歌儿,反映农村电工和手工业社工人的精神面貌和心

愿。一九六三年,编了一首《实现电气化》,歌中唱道:“我是一个小青年,学习机电在今天,决心要把电气化搞,决心要把新农村建。知识带回农村去,开的机器呜呜地转,水泵出水象水箭,一日能浇万亩田,人民公社力量大,落后面貌要改变。……”去年三月,编了一首《支援农业打头阵》,歌中唱道:“我是一个手工业工人,工作就在农村,为了支援农业生产,鼓足了革命干劲。修理机器,修理农具,日日夜夜,勤勤奋奋。唉咳!为了农业生产大丰收,我们坚决勇敢打头阵!”

最近一年多时间,在县、区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东亭机铁社逐步扩大了修理电机的业务,成立了电工车间。寇志寒和他的伙伴们高兴极了。他们说:农业要实现“四化”,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大事;为农业“四化”贡献一份力量,这是我们的最大幸福。不懂技术,以寇志寒为榜样,苦练硬本领,电工新兵几个月就初步掌握了一般电动机的修理技术。没有设备,在老工人李五申等的帮助下,自己设计制造了几种必要的设备,为了更好地支援农业,他们订出保证质量、方便群众的制度,生产队随叫随到,修好送去,亲眼看着水泵流水哗哗响才放心地离开,出了责任性的毛病负责返修。这个小小机铁社的小小电工车间,“买卖”日益兴隆起来。

寇志寒经常想着毛主席的教导:为人民服务要做到“完全”、“彻底”。工作岗位并不限制自己更多地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应当把一切对人民有利的事都当成份内的事去做。可是自己到底做得怎样呢?

面对着农民们送来的一台台电动机,寇志寒想的更远更宽了。电动机坏得这么多,生产队要花费多少钱,农业上又要误多少事呀!他不时地来到生产队,走上田间,在电动机旁,在电工们中,调查访问,了解电动机的管理维修情况。东旺大队一台电动机坏了,他去一看,原来是皮带短了,拉坏了轴承。东亭大队说,刚修好的电动机,带不动水,去一查看,原来是水泵上的皮带轮搞小了,不配套,反而把水打了回去。他边看边想,越觉得把技术交给农民的重要,去一两个村培养电工显然赶不上需要呀!

寇志寒打算编写一些有关电机维修知识的材料,以便作广泛宣传。区领导支持他,给了他一卷纸。于是他就在业余时间编教材,刻钢板,印起讲义来。头一份材料写成后,先找了几个电工看,因为公式多,人家不懂。他停下笔,学习毛主席著作《反对党八股》。他越读越觉得毛主席说的真切,写个通俗技术宣传材料,却硬要把有些高等数学公式往里塞,这不正是毛主席说的“不看对象”吗?他不禁自言自语地说:“真是对症下药呀!毛主席,感谢您的教导!”再次动笔时,他尽量联系生产队电机管理维修的实际情况,并且写成书信、问答等形式,力求通俗好懂。他终于写成了《电动机故障的检查与分析》、《电动机与水泵合理配套》、《关于修理定县造电动机的三点建议》等几个材料,印了五六百份,送给八十多个生产大队的电工。

寇志寒这样大传特传技术,有人感到不可理解,说他是个大傻瓜。有人问他:“你这样东跑西颠地干活,难道不觉得劳累吗?”他说:“苦多累多汗儿多,甘为人民做个牛。一想到自己的工作是在为社会主义添砖垒瓦,一切劳累困苦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有人问他:“你这个辛苦劲叫人感动。可是你是靠修理电动机吃饭的,你把技术都传给了别人,你吃什么呢?”寇志寒回答说:“医生希望全国人民健康,我就希望全国的电动机不出毛病。为人民服务就是最大的愉快,也是在实现着自己最高的理想!”

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了,党和人民向寇志寒,向寇志寒所在电工小组的同志们,向所有的青年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政治,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为打败美帝国主义和支援世界革命,学习更多的东西,做更多的工作。请听寇志寒的回答吧:

“党是我前进的带路人。毛主席的话儿是我前进的灯塔。亲爱的党和毛主席呀,我要向您保证:为了把青春献给壮丽的革命事业,为了苦攻自己应做的业务——电工科学技术,今后在革命的道路上,风越大越不避风,雨越大越不撑伞,那怕炎日万度酷热,冰下百度严寒,决不退缩,决不停止,始终沿着党指出的方向,勇往直前。”

猜你喜欢
电工毛主席电动机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浅析电动机日常维护与保养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节能计算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