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史学入门

1982-01-01 04:40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5期
关键词:通史入门笔记

宗 闾

学史是一门很有益、很有趣的学问。如果说,诗歌能使人巧慧,数学能使人精细,那么,史鉴就能使人明智。因为人们能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看到各种经验教训,能从比较和发展中,更好地理解现在,创造未来。不少青年朋友很想学点历史,但却苦于不得其门而入。

历史书籍浩如烟海,怎样才能在自学中少走弯路、打好基础呢?毫无疑问,除了勤奋学习、刻苦攻读,没有别的任何捷径可走。但是,同样勤奋刻苦,收效却并不一样。因此,要取得自学的良好效果,不但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还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精读一部通史,是必不可少的史学入门的第一步。通史的特点就在一个“通”字,上下几千年,是纵的串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对外关系,是横的贯通,把时间、地点、人物和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摆到一定的历史范围进行考察,就能从中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事实、变化过程和主要规律。现有的中国通史著作不少,范文澜的《中国通史》,是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叙述中国历史的著作,内容翔实,文字流畅,说理透彻,值得下功夫精读。如果时间有限,也可先读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这部书原是作为高校文科中国通史教材之用的,提纲挈领,简明扼要。

在精读一部通史时,要认真、仔细、反复地读。要多思、多写。在自己的书上,可以划线和做各种读书记号,可以写内容提要,写眉批,也可以在章节之末写读后感等,甚至可以在反复读的时候,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做记号、写心得。初学历史的人,在阅读过程中会碰到许多拦路虎,象语言文字、典章制度、姓氏称谓、少数民族、历史地理、专门术语、理论概念等等。怎么办呢?手边可备一部工具书《辞海》、一本历史地图集、一册历史年表。这样,有些疑难问题,通过查对就能迎刃而解。

有人说,学历史主要靠背功,谁的记性好、背功足,谁就学得好。这话对不对呢?也对,也不对。

记忆当然是必要的。任何一门学科,总有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要死记,例如,学数学要背定理、公式,学外语要背单词、语法,学历史怎么会例外呢!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名称、重要的历史年代、代表性的历史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著名的农民起义、对外战争、土地关系、赋税政策和政治制度的重要变革,等等,应该记在自己的脑子里,而且最好能构成历史形象。

当然,记忆终究不能代替思维。对于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人来说,谁要想在历史科学领域有所发现、有所贡献,谁就一定要把记忆和思维联结起来,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具体历史作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如实地认识客观历史的本来面貌,对历史作出科学的论断。

自学历史,一定要学会做笔记。通过做读书笔记,归纳分类,综合分析,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和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弄清楚,这对于我们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以及今后深入研究都是很有帮助的。做笔记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习惯进行。或用卡片,或用活页纸,或用笔记本子。凡是自己读过的书,总要留下一些笔记,或摘抄资料,或提要钩玄,或写下读书心得。经过多年的学习、思考和积累,这些将会成为你研究历史问题的丰富资源。

学会查阅目录索引,也是自学历史的重要手段。博闻强记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贮存在脑子里。学会查找目录索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要有恒心,善于从自己的条件出发,坚持学习,不断改进学习方法,那么,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可以的。

(合肥读者蒋义合推荐,摘自1982年第1期《青年一代》)

(题图:陈辉)

猜你喜欢
通史入门笔记
通俗歌曲及通俗歌曲创作入门基础 教学设计
有机构成、人的发展与党的策略问题
蔡美彪心语
高三历史后期通史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几何入门,四个“重视”
拒子入门
我的自然笔记(一)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