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小说集》

1982-07-15 05:54王稼句
读书 1982年11期
关键词:小说集小说

王稼句

去年荷香时节去杭州,造访孤山北麓的曼殊塔。凭吊之际,颇多感慨,心想:如果苏曼殊的著作再不出版,这位近代的著名文学家就将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了。不料,桂花开时,就在苏州买到了新版的《苏曼殊小说集》。欣喜之余,又不由为苏曼殊短暂的一生而叹息不已。就象该书封面上画的那样:一只离群的孤雁在漠漠的夜空中,追求一轮圆月的明光,但终然是可望而不可达。这是何等悲哀、何等惨淡的际遇。

苏曼殊的才华是多方面的,在文学创作上主要是诗和小说。但他小说的成就远不及诗的成就。他从一九一二年开始创作小说,且多以爱情为题材,反映出男女青年的恋爱悲剧,从争取婚姻自由方面触及了反封建的问题,这在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是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但是,纵观曼殊的小说创作,不难发现,他的小说实际上并没有脱离旧式言情小说的案臼。

具有浓郁的自叙传色彩的《断鸿零雁记》,可以说是曼殊小说的代表作。柳亚子、柳无忌父子甚至根据它的材料移花接木地编撰了《苏玄瑛新传》和《苏曼殊年谱》。这当然是不很精确的,但《断鸿零雁记》也确实突出地表现了曼殊个人的身世之感。小说中的雪梅是一个敢于反抗封建势力、忠于爱情的青年女子,她含辛茹苦地等待自己的意中人:“沧海流枯,顽石尘化,微命如缕,妾爱不移。”在继母力逼其另嫁富室之际绝食而死。小说对于以女子为货物、见利忘义的社会势力进行了鞭笞:“顾其生父继母,都不见恤,以为女子者,实货物耳,吾固可择其礼金高者而鬻之,况此特权操诸父母,又乌容彼纤小者置一辞?”小说也揭示了这一悲剧的根源在于贫富的悬殊,但作者没有展开这一矛盾,而使消极因素占了主导地位。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余”的身上投射着曼殊自己的影子。

在《绛纱记》中,交织了四对青年男女的恋爱故事,展开了广阔的社会背景,批判了资产阶级以金钱为轴心的婚姻关系,又揭露了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在中国的恶劣影响。在《碎簪记》中,出现了封建卫道士的形象,他的干涉使三个青年殉情而死。小说并借女主角之口批判了所谓的资本主义文明,“人谓美国文明,不知彼守财虏,正思利用物质文明而使平民日趋于贫。故倡人道者有言曰:‘使大地空气而能买者,早为彼辈吸收尽矣!”揭露得可谓深刻。在其他几篇小说中,也都表达了相同的主题,这都是曼殊小说的积极方面。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苏曼殊的世界观基本上是唯心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所以他的小说中飘溢着世事多变、人生无常和感伤颓唐的情,绪。“忏尽情禅空色相”,作品总以遁入空门、为僧为尼而告终,悲哀的情愫从宗教中获得了解脱。因而,曼殊小说的成就和局限,都反映出了近代中国小资产阶级的特点。

对于苏曼殊,郁达夫在《杂评曼殊的作品》一文中曾这样说:“苏曼殊是一位才子,是一个奇人,然而决不是大才。天才是有的,灵性是有的,浪漫的气质是很丰富的,可是缺少独创性,缺少雄伟气。”我认为,这个评论是精当的。

应该指出的是,此书所载的《惨世界》十四回本,是苏曼殊与陈由己(独秀)合译,由苏曼殊主译,陈由己润色加工,并续译十二至十四回。它的单行本是一九○四年由镜今书局出版。而这一点,此书的《出版说明》中未加说明。

(《苏曼殊小说集》,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七月第一版,0.48元)

猜你喜欢
小说集小说
评晓苏最新小说集《老婆上树》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报刊小说选目
评张爱玲小说集《传奇》:“臭男人”与“香女人”的刻板印象
倾斜(小说)
卢群小小说三篇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
《暗恋者》阅读笔记
储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