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是怎么回事?

1984-11-01 04:07杨升南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8期
关键词:制陶大房子陶器

杨升南

仰韶文化是我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一种原始文化,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因而得名。因其陶器上有用红色或黑色彩绘成的各种图案,故又称为“彩陶文化”。这种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的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省。根据碳14测定距今约5000—7000年,它晚于磁山、裴李岗文化而早于龙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分布地域广和延续的时间长,形成了以地域和时间不同的各种类型。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宁夏等省是受仰韶文化影响发展起来的马家窖文化。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的仰韶文化称为中原仰韶文化,其中又可以时间先后分为半坡和庙底沟两个类型。

仰韶文化时期的人们过着以农业为主,以畜牧、狩猎、采集为辅的定居生活。主要农作物是谷物,还种植蔬菜。家畜有猪、狗、羊等。生产工具是经过磨制的石质及骨质铲、斧、镰、刀等以及狩猎用的箭头。陶制的生活用具有炊煮用的鼎、釜、灶、甑;汲水用的小口尖底瓶;饮食用的碗,杯、豆;盛储用的钵、盆、鏆、缸瓮等。

遗址及墓葬中都有纺轮和骨针发现,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知利用自然界中葛、麻一类韧皮植物加工成纺织品以御寒冷。

仰韶文化时期的人们已注意对自己的打扮。在不少遗址及墓葬中都发现有束发的骨笄,颈上的串饰以及石、陶环、兽牙、蚌壳、玉石做的装饰品,在华县元君庙一个女孩墓中有1147颗骨珠组成的串饰,在临潼姜寨墓地一个16—17岁的少女墓中有达8577颗骨珠组成的串饰。

居住的村落大约由几十座到百余座房子组成。村落有一定的布局,分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等手工业区。陕西临潼姜寨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村落,居住区由一条壕沟环绕,沟东是公共墓地,制陶区在居地之西的河旁。居住区内东、西、南、北四个部分都有大房子建筑,北边两座平行对称,共有五座大房子。这五座大房子附近各有几十座小房子。居住区的中心是一广场,全部房居都朝向中心广场,布局井然有序。

在仰韶文化的陶器表面常绘有鱼、鹿、蛙、人面等图画,是我国绘画艺术史上最早的作品。也有人把这些图画说成是氏族的图腾崇拜,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迷信观念。是否这样看还可研究,但仰韶文化时期的人们无疑已有宗教信仰,这主要表现在对死者的埋葬习俗上。

埋葬制度是生前社会状况的影子。在仰韶文化的墓葬中,男性墓内多埋有铲、斧、箭头等生产工具及武器,女性基中则以纺轮、蚌刀、装饰品居多,反映了男女已有了分工。这种只存在于两性之间的分工,纯粹是“自然产生的”(恩格斯语,见《马恩选集》第四卷111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墓葬中随葬品的质量和数量也有差别,反映出财富占有不均的现象。这种现象如何解释,牵涉到对私有制的产生及作用的认识。有的认为这是一种贫富分化的开始;有的认为这既不是贫富分化,也不是阶层的分野,而是一种母权制私有制。这种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交换及商品生产无关,因而也同剩余价值和人剥削人的现象挂不上钩。

在半坡、姜寨等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口沿上发现有各种各样的刻划符号,约有百多个个体、五十余种不同的符号。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原始的文字。但是它与东方大汉口晚期的原始象形文字显然不属于一个体系,如果是原始文字的话,后来也未得到充分发展就消失了。

仰韶文化晚期生产已较前有较大进步,在华县泉护村、河南淅川下集、河北磁县下潘汪等地都发现有轮制陶器的痕迹。轮制技术的采用使制陶业在效率和质量上都大为提高。在姜寨、甘肃东乡林家、山西榆次源涡镇的仰韶文化遗址内发现有小件铜制品和铜渣,可见到仰韶文化晚期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了。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仰韶文化晚期当已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

(插图:张晟伟)

猜你喜欢
制陶大房子陶器
陶器文物保护与修复
盖房子
河马的大房子
老佛爷的茶碗
浅谈制陶的艺术魅力
抓鱼的一百种方法
更好的邮递员
西双版纳慢轮制陶
中国古代陶器:火与土的图腾
不完美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