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嫦娥奔月到航天飞机

1984-11-01 04:07范剑峰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8期
关键词:航天飞机航天员载人

范剑峰

古老传说

相传在混沌初开时,天穹上悬挂着十颗火红的太阳,晒得地面河水翻滚,树木枯焦,岩石爆裂,到处青烟袅袅,整个大地快要燃烧起来了,人们酷热难挡,纷纷藏入洞穴。神箭手羿,弯弓搭箭,一连射下九颗太阳,大地刹时温凉,凉风吹过,草木返青,禾苗茁壮。人们感谢他的功绩,尊他为王,称他为后羿。西王母赞扬他为人间造福,赠他不死仙丹。后羿之妻嫦娥,偷吃了仙丹,身轻如燕,随风飘场而上,直达月宫。嫦娥在寂寞冷清的广寒宫中,俯视着人间的悲欢离合,等待着20世纪的来客。

早期探索

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反映了我们祖先登月的愿望。大约在公元15世纪时,我国有一位名叫万户的勇士,制造了一把航天椅,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固体火箭,自己坐在椅子上,让别人点燃火箭,期望能腾空而起,直达月宫。不幸,随着几声巨响,万户和坐椅一起炸毁。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位试图乘火箭上天的航天员。后人为了纪念他,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取名叫“万户”。万户死后几百年,人们又发明了气球、飞艇和飞机。然而,这些飞行器通常只能在十几公里以下的高空飞行,还不能到太空中旅行。1903年,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用火箭航天的原理,并且绘制了这种飞行器的草图,从理论上打开了人类通往太空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相继发射探空火箭。火箭头部装载各种探测仪器,可飞行到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高空,探测那里的大气成分、压力、温度、地磁场和宇宙线等等。随后,人们又把小白鼠装进火箭头部,发射到高空,研究动物在高空环境和失重飞行中的反应。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紧接着,他们就把两只小狗装进第二颗人造卫星,成为一颗生物卫星。最后,卫星内部的氧气耗尽,两只小狗双双殉职。美国人认为猴子和猩猩更接近人类。他们把猩猩装进飞船,送到太空去旅行。然后,再让飞船载着猩猩返回地面,考察猩猩的生理变化。

首次上天

通过探空火箭和动物试验,人们已经弄清太空环境和失重对人体没有致命影响。于是,在本世纪60年代初,美苏两国开始争先载人上天。然而,在设计飞船的过程中,他们都发现上天容易,回地难。飞船在太空中以每秒7~8公里的巨大速度围绕地球飞行,如何才能减小飞行速度,返回地面,是非常关键的问题。经过反复研究,苏联采用了球状飞船。美国采用了大钝头飞船,让飞船的大头朝前,向地面冲下来,巨大的空气阻力就能使飞船急剧减速。可是,这样一来,空气与飞船表面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热量,使飞船变成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球,飞船表面温度高达1700°C左右。在这种温度下,飞船就会熔化。这个问题曾使航天工程师们感到十分棘手。后来,终于找到了一种高分子材料,覆盖在飞船表面,形成防热层。防热层在燃烧过程中,大量吸收周围热量,使飞船内部温度保持在20°C左右。这样,航天员就可安然无恙了。

1961年4月24日,苏联抢在美国之前,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进入太空,绕地球飞行将近一圈,拉开了载人航天的帷幕。

三次灾难

科学的道路总是那样崎岖不平。探索者不仅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有时还可能牺牲。在载人航天史上也不例外。

1967年1月27日,正是春寒料峭时节,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号发射台上已经竖起了“阿波罗”飞船。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登月飞行前的演习。航天员海军少校查飞,空军中校怀特和格里森从高升入云的电梯中走出来,迅速钻进了充满氧气的飞船座舱,随即关上舱门,并上了锁。接着,继续进行各项测试。下午6时半,地面指挥员突然听到航天员查飞的紧急呼叫:“舱内发现火花,火花……”,充满纯氧的座舱刹时间浓烟滚滚,烈焰四起,三名航天员壮烈牺牲。

三个月以后,苏联提心吊胆地开始发射刚刚研制出来的新型“联盟号”飞船。飞船顺利地进入轨道,完成了预定任务。然后返回大气层。在离地面7公里高空,飞船上弹出巨大的降落伞。不幸,伞绳缠绕在一起,飞船象一块巨石一样凌空坠落,砰然一声,航天员科马罗夫被摔死在座舱中。

1967年是载人航天史上不幸的年头。两次灾难迫使美苏两国的载人航天活动停止了一年半左右。1971年6月30日,苏联的“联盟11号”飞船完成轨道任务后,于凌晨一时半,开始返回大气层。半小时以后,飞船平稳着陆。回收救护人员乘直升飞机迅速赶到现场,打开飞船舱门,只见三名航天员帕查科夫、沃尔科夫和多勃罗沃斯基已经面无血色,双目紧闭,任凭呼唤,毫无反应了。原来,飞船在返回途中,座舱安全阀提前打开,舱内空气迅速外流,舱压突然下降,航天员来不及关闭阀门,已经窒息身亡。

航天员们,为征服太空献出了生命。曾多次进入太空的美国航天员格里森生前说过:“我们干的是一种冒险的事业,万一我们发生意外,希望不要耽误计划,为了征服太空,冒生命危险是值得的。”他们的献身精神将激励人们为探索太空奥秘而不断努力。

步入月宫

1969年夏天,大西洋沿岸,美国月球港上,一台巨大无比的履带车驮着45层楼高,重万吨的庞然大物,吃力地爬行着。这是20世纪60年代末轰动世界的人类登月前的场景。巨型履带车上的庞然大物,不是别的,正是“土星5号”运载火箭。它的顶部是乳白色的“阿波罗”飞船,它的下面是黑呼呼的活动发射平台。

7月16日,东部夏令时间上午9时32分,“土星5号”火箭的尾部忽然吐出一阵浓烟,接着,传来震天动地的吼声。火箭在百万观众的欢呼声中,拖着橙黄色的火焰,载着登月的航天员,恋恋不舍地离开大地,慢慢向大西洋上空飞去。不久,火箭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后,超过第一宇宙速度,直奔月宫而去。经过4天4夜的漫长航行,行程40万公里,“阿波罗”飞船终于来到月球附近。航天员开动飞船发动机,改变航向,飞船开始围绕月球飞行。接着,两名航天员敏捷地爬进四只脚的登月舱,离开母船,慢慢地向月面宁静海上降落。下午4时17分,登月舱在月面平安着陆。航天员在登月舱内不敢冒然出舱,他们一边聆听着38万公里以外的地面指挥员的命令,一边透过舷窗细心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在舱内足足待了6个多小时,到晚上10时56分,航天员阿姆斯特朗放下八级长梯,慢慢往下爬。他小心翼翼地伸下左脚,在松软的月面上触了一下。这时,他的心突然狂跳起来,从每秒77次,骤然增加到156次。他赶紧定了定神,看了看周围的景色,终于镇静地从梯子上走下来,踏上了荒凉寂静的神秘世界。实现了千百年来人类梦寐以求的希望。航天员奥尔德林迫不及待地走下梯子,踏上月面,和阿姆斯特朗一起拍摄月球上的古朴景色,安装科学仪器,搜集月面岩石和土壤。他们穿着白色航天服,背着沉重的氧气包,在棕灰色的月面上象袋鼠一样来回蹦跳着,漫游着。他们感到很轻松,因为在这里,一切物体的重量只剩下六分之一了。两小时以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回到登月舱,开动发动机,离开月面,返回还在围绕月球飞行的母船。24日下午12点40分,“阿波罗”飞船在夏威夷西南的太平洋上溅落。海军潜水员立即把三名航天员救到“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受到总统尼克松的接见。

天上人间

人类乘坐载人飞船上天和登月,只是征服太空的第一步。载人飞船尺寸很小,只能乘坐1至3名航天员,携带少量生活用品,航行时间在两星期以内。因此,人类还不能在太空长期生活和工作。于是,在载人飞船之后,人们开始建造体积更大,航行时间更长的航天站。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第一个小型航天站,名叫“礼炮号”。“礼炮号”在离地面几百公里的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全长13米,重约20吨。航天员在这里可以长期生活,所需的食物、水和其它生活用品,每隔几个月,由飞船从地面送来。在地面上的人们看来,航天员就象神仙一样,生活在蓝天白云之上,真是天上人间。

在苏联发射第一个航天站之后两年,美国发射了一个更大更重的航天站,名叫“天空实验室”,长36米,重达80吨。它先后接待了三批航天员,共九人。九名航天员用58种仪器进行了天文,地理和医学等270多项科学研究。用太阳望远镜观测太阳,并拍摄了18万张太阳活动的照片;用6种遥感仪器对地球进行观测,勘探地球资源,侦察军事目标,共拍摄了4万多张地面照片;用7种仪器研究太阳系和银河系的情况。

翱翔太空

在本世纪80年代以前,人类上天都是乘坐载人飞船上去的。然而,载人飞船没有翅膀,返回大气层时,象炮弹那样,在强大的空气阻力下,急剧减速,产生很大的惯性力,航天员的体重会突然增加七、八倍,一般人难以忍受。载人飞船没有翅膀,也不能象飞机一样着陆,有时会掉到冰天雪地或原始森林中去,十分危险。因此,靠载人飞船航天,终不是长久之计。早在70年代初,人们就开始探索另一种带翅膀的航天器,它就是现在的航天飞机。

1981年4月12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试航成功。“哥伦比亚号”的外貌象一架普通的喷气式客机,起飞时,用火箭助推,返回时,象飞机一样在专门的跑道上着陆,既安全又舒适。航天员们不再会遇到可怕的巨大惯性力,一般人都可以去乘坐。航天飞机既可以载人还可以运货,能在太空中发射卫星和回收卫星。航天飞机能多次翱翔太空,往来于地面和航天站之间。航天飞机的诞生,开拓了航天的领域,降低了航天费用,揭开了航天史上崭新的一页。

美好前程

从1957年到现在,仅仅20多年时间。人类已经发射了卫星、载人飞船、航天站和航天飞机等四类航天器。可以预料,未来的20年中将会出现大型的永久性航天站、航天平台和各种各样的航天飞机。还可能发射载人行星际飞船,飞往遥远的火星、金星或木星的卫星。科学家们已经发现木星的一颗卫星上,活火山正在喷发,那里可能有生命,期待着人们去开发。

(题图:董晓山)

猜你喜欢
航天飞机航天员载人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我是小小航天员
写给航天员叔叔的一封信
超萌宇航员航天飞机包
共享单车花式载人屡见不鲜,太危险了!
航天员失重是怎么回事
美贱卖 退役航天飞机
卫星
插一:航天飞机发射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