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激励法”带来的飞跃

1984-11-01 04:11徐方瞿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2期
关键词:独创性设想学习成绩

徐方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学生在学习上两极分化的现象确实是从平面几何开始的。有许多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在小学阶段以至初一,学习成绩都很好,但从平面几何的学习开始,成绩就日渐下降,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心理上对平面几何望而生畏。同样,有的学生,在小学的成绩一般,甚至较差,但从平面几何学习开始,成绩就节节上升,而且往往不再后退。

那么,这种现象究竟是教育的规律呢?还是我们的传统教育方法在开发智力方面的失误?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运用了属于创造学的一种方法——“智力激励法”。所谓“智力激励法”,是一种集体思维的方法,它通过举行5~10人参加的小型智力激励会议,充分发挥与会者在开发创造力方面的相互激励作用,达到在短时间内产生众多数量的创造性设想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如下原则:严禁评论,即不能对他人的设想评头品足;自由奔放,即设想越新奇、奔放越好;谋求数量,即提出设想越多越好;结合改善,即可以利用他人的设想来发展自己的设想。

我们在一所普通中学——上海杨浦区贵阳中学的初二(3)班中,按学习成绩的高低选了36名学生,分成A、B、C三组,每组12名。B组学生的成绩都在90分以上,C组学生在60分左右,A组为混合组。实验由教师提出问题开始,如A组的问题是:“给你一个圆和一条直线,你可以想到它们会出现哪些组合关系?在这些图形中,你可以发现哪些性质?如果你自己在图形中增加线,你能想到哪些可能?在变化出来的图形中,又可以发现哪些性质?”以后,教师就不再作任何提示,而是充分地让学生自己来提出设想,也可以在别人的启发下再提出进一步的设想。教师则对学生提出的设想不断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实验的时间为40分钟左右。

实验结果,A组提出设想61个,其中独创性设想9个,平均每分钟提出设想1.5个;B组提出64个,具有独创性的7个,平均每分钟1.3个;C组提出43个,具有独创性的7个,平均每分钟1.1个。

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C组提出的设想总数远远低于其它两个组,而独创性设想的总数并没有远远低于其它两组,甚至和B组相等。这样,C组中产生的独创性设想的比例反而要高于B组。这就说明,C组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并不明显低于其它两组;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在B组成绩较好学生提出的设想中,属于“记忆显现性”的设想远远超过了C组。这就说明,按现行教育,衡量学生质量的高低,成绩的好坏,主要是以记忆显现教材中出现的内容为主要标准,而在成绩中对创造力的高低几乎没有得到反映,因为如果按创造力的高低来评定成绩的话,C组的一些学生也可以同样得到优良成绩。

对受试学生的个别分析情况也是如此。C组一名女生,在实验中总共提出两个设想,但却都是独创性设想,说明这名学生的创造力开发的潜力还是很大的,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这种创造力很少得到开发。

为此,我们坚持了在平面几何教学中,运用“智力激励法”培养学生提出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首先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们看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对平面几何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学好它的自信心。学习成绩也得到显著提高,试验班在初二年级结束时的期终考试中,学平面几何的班级平均成绩达到83分。其次是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课堂上情绪饱满,发言积极,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试验班原来积极发言的学生仅15人,而对照班有20人。经过训练以后,积极发言的学生增加到35人,远远超过了对照班。第三,由平面几何的学习为发端,很快将这种思维方法应用到其它各门功课,如代数、三角、物理、化学和语文的学习中去,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习质量。1978年,该区参加全国数学竞赛中,结果名落孙山。1979年,该区从平面几何开始,开展了创造性思维的培训工作,在打好基础后,又进行了其他各科的训练。结果,该区在1979年度的全国数学竞赛中就取得了优异成绩,上海参加全国预赛的50名学生中,该区获25名。通过全国决赛,上海共获奖12名,该区占6名,其中1等奖2名(全国共3名)、2等奖2名、3等奖2名。

创造性教育使学生的素质和成绩都发生了飞跃,这说明在人材培养中,打破和摈弃某些陈旧的传统,大胆创新是多么重要。

(摘自《现代化》1983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独创性设想学习成绩
古籍点校成果的法律保护研究
兄弟让举
光影流年
名落孙山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之间的关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谈如何写好歌词的标题
跟踪导练(一)1
我设想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