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旧体诗钞》序

1986-07-15 05:54叶圣陶
读书 1986年4期
关键词:旧体诗俞平伯格律

叶圣陶

《俞平伯旧体诗钞》一书出版,我很喜欢。我与平伯兄相交六十余年,他要我作序,于情于义都不容辞,虽在病中,不能不勉力说几句。

我们少时都先读《诗经》,后读唐宋诗,并且习作唐宋诗,到了“五四”时期才写新体诗。所谓新体诗,有的是摹仿外国诗的格律作诗,平伯兄与我都没作过。有的是只在某些地方用个韵,其他并无拘束;有的是说大白话,什么格律都没有,只是分行书写而已:我们作的就是这两种。一九二一年除夕,朱佩弦兄与我同在杭州第一师范守岁,到晚十二点,佩弦兄作了一句话的诗,“除夜的两枝摇摇的白烛光里,我眼睁睁瞅着一九二一年轻轻地踅过去了。”这句话颇有新鲜的诗味儿。到一九七四年底,佩弦兄逝世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偶然想起他这句诗,怀旧之情不可遏,填了一阕《兰陵王》。我请平伯兄帮我推敲,平伯兄也乐于相助,来往信札一大堆,当面商谈了两次,方才罢休。——另外还有一句话的诗没有,我记不清了。

中年以来,我对新体诗的看法是“尝闻瓶酒喻……念瓶无新旧,酒必芳醇。”这是一九八○年题《倾盖集》的《满庭芳》中的语句,《倾盖集》是当代九位诗人旧体诗的合集,我凭一点儿自知之明,坦率地说,我是做不到“酒必芳醇”的。我的无论什么文辞都意尽于言,别无含蓄,其不“芳醇”可知。平伯兄可不然。他天分高,实践勤,脚踏实地,步步前进,数十年如一日,他刚才说的话就是明证。他说,他后来写的旧体诗实是由他的新体诗过渡的,写作手法有些仍沿着他以前写新体诗的路子。这很明白,我跟他的差距就在这儿。也无怪乎有如下的事了:抗战期间,他作了一首五言长诗《遥夜闺思引》寄到成都给我看,我看了不甚了了。后来在北京会面了,他把这首诗的本事告诉我,把各个段落给我指点,可是我还是不能说已经理解了。这就是差距。

平伯兄还有一首长诗《重圆花烛歌》纪念他结婚六十周年,注入了毕生的情感。他数次修改都给我看。嘱我提意见,我也提了一些,有承蒙他采纳的。在我与平伯兄六十多年结交中,最宝贵的是在写作中沟通思想。我们每有所作,彼此商量是常事。或者问某处要不要改动,或者问如此改动行不行,得到的回答是同意的多,可不是勉强同意,都说得出同意的理由。还有一种情形,一方就对方新作的某句或某段,据理提出意见,或说这儿要改,或说这儿该怎么改,虽然不是全部取得同意,但是得到接受的占极大多数,这样取长补短,相互切磋,从中得到不少乐趣。这种乐趣难以言传,因而不多说了。

这篇序不象个序,对不起平伯兄,也对不起读者,抱傀而已。

五月二十三日,承蒙平伯兄来病舍探望,并且商谈作序的事,令爱成同来。关于作序,我随口说了些并不连贯的意思。成边听边速记,到第三天她就把整理好的记录稿送来了。由于伤风感冒,每天输液,耽搁了好些日子,直到最近,才嘱孙媳兀真把记录稿念给我听好几遍,直到我完全听明白并且记住了,然后加以增删移动,由她记录下来,成为这篇修改稿。每天能集中心思的时间极短,这回修改经过八九天才完工,一并记下。

一九八五年七月十四日

全文连接一贯,上下引文均相联一气。平注。

(《俞平伯旧体诗钞》,将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旧体诗俞平伯格律
《吴宓诗话》对旧体诗的新变
你们和我不一样
李辰冬剽窃俞平伯疑云
悬剑
俞平伯的奇思妙想
张经建《当代格律诗词创作》
时国炎《现代意识与20世纪上半期新文学家旧体诗》
诗词“申遗”,进退两难的选择
最顽强的谦虚
萧军1950—1970年代旧体诗中的自我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