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方人口经济学概论》

1987-07-15 05:54陈岱孙
读书 1987年7期
关键词:出生率经济学人口

陈岱孙

人们常有一个印象,认为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开创了在西方国家关于人口问题的研究;而且认为一开始就是从经济角度对人口问题作出分析的。

这个印象有其来由。一方面,在马尔萨斯之后若干年,西方,尤其是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几乎完全或只作些修改地接受了马尔萨斯的学说。另一方面,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又不断地受到了一些思想家,尤其是社会主义者的挑战和批判。换言之,关于人口问题的正反两方的研讨,都是以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为出发点。

实际上,人口问题,在西方古代就已经引起思想家们的注意。柏拉图在其《法律》一书中,就曾讨论理想城邦的人口问题。但是,一般说来,在西方,从上古到中古,关于人口问题的论述,与其说是一种学说,不如说是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又有其社会背景。在一切原始社会,甚至在一切上升的幼年文明社会,“高人口出生率的迷信”(fertilitycult)是一个相当普遍的思想。在原始社会,这一思想可能只是动物界为抵抗高自然死亡率,争取物种生存的本能的表现。到了幼年文明社会阶段,社会因素加进来了。氏族的分立,城邦的组建,首先,在政治上要求“广土众民”。然后,“有民此有财”的经济要求,才随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成为这一迷信的支柱。西方国家上中古的历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思想发展的历程。

当然,这一迷信不是没有例外。古希腊的柏拉图就是强烈的人口控制论的倡导者。在他的《法律》一书中,为了贯彻这一主张,他提出了使现代“道德家”大吃一惊的主张,即为达到这一目的所应采取的手段的建议。有人曾因此认为近代盛行的人口适度论的思想或可溯源于他。但是,这种人口适度论在古代究竟是极少数人的观点,而且,柏拉图等人都是从政治哲学出发,为论证理想城邦应有的人口结构,才提出这一观点的。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其简单地说是由于他一开始就从经济方面对人口问题作出分析,毋庸说是由于他用经济分析,对西方过去长期流传下来的“高人口出生率迷信”的思想传统作了一个致命的打击。

这不是贬低《人口原理》从经济方面对人口问题作出分析的重要意义。固然,有人认为,由于马尔萨斯的学说后来受到严重的挑战和批判,马尔萨斯以后,对人口问题的研究逐渐偏于社会学而过于经济学,并举在今日英语国家里,人口问题的教学和研究多半作为社会学的一分支为证。而在十九世纪中叶才得名的主要以统计为内容的“人口学”(demography)迅速发展,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地理学、人类生态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科性的边缘学科又为这一看法,加以论证。但是,实际上,到了现代,也就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今日的四十多年的时间,虽然人口问题仍然涉及多方面学科,但由于人口数量、结构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福利的关系更为突出;人口问题中有关经济的各方面,逐渐占了人口问题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人口经济学被认为是经济学一个分支部门或一个分支学科。这就是本书所着重涉及的范围。本书作者彭松建同志对西方人口理论曾作过长期的研究。本书参考了大量现代文献,旁征博引,穷源溯流,分析清晰,独具匠心。它的出版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今日世界面临的、一个不能说已经得到满意解决的问题。

值得附带注意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殖民地纷纷成为独立国,从而形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口问题上的不同社会背景的对峙局面。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亦即我们这里称之为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的总趋势是持续下降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在独立之后短短的几十年里,由于政治的解放,经济的发展,卫生的改善等,人口迅速增长。西方人口学者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迅速增长称之为“人口爆炸”,也许有点危言耸听。但是,在这些发展中国家中是否存在着另一种呼声,即认为由于过分强调人口增长的压力而形成的人口控制,也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障碍?这一呼声并不强大,但它确给人以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当然,它不是原始社会的“高人口出生率迷信”,但它是否是这一传统的残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这也使得这个不能说已经得到满意解决的人口问题的解决增加了复杂性和困难。

(《西方人口经济学概论》,彭松建著,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出生率经济学人口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孕期健康教育及营养干预对降低巨大儿出生率的影响分析
出生率创新低,都是压力惹的祸吗?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经济运行预期稳定
人口最少的国家
坐井观天石头国
房价上涨抑制英国出生率:每年少生7000多名婴儿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