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绪与健康

1987-12-30 09:52贝国新
祝您健康 1987年1期
关键词:体罚情绪孩子

贝国新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在精神上受到外界的各种刺激,引起不良情绪是屡见不鲜的。如父母吵架、离婚或犯错误、犯罪被处理,使孩子感到伤心、自惭、孤独、失望,甚至产生弃家出走或自杀念头;父母遇到不愉快的事,把火气往孩子身上发泄;父母“常有理”,即使孩子是对的,也只能把委屈往肚里咽;孩子好动,喜欢攀援登爬,或因好奇弄坏了家里的东西,就被视为“坏孩子”“不成材”,遭到训斥、体罚,甚至当众侮辱人格,使孩子难以忍受:或者父母虽不打骂,但整天板着面孔,使孩子抬不起头来,自罪自责,郁郁寡欢,行动拘束,性格内向,甚至产生说谎、怨恨等变态心理,完全失去了儿童那种应有的天真、活泼、欢快的性格;再有,遇到孩子不肯打针吃药,不好好吃饭、睡觉,或啼哭不止时,就吓唬孩子:

“民警来了”“老虎来了”“狼来子”,造成孩子的紧张、恐怖;或带孩子看凶杀、惊险的电影,电视录相,图书,讲荒诞鬼怪的故事,吓得孩子不敢一个人睡觉、上厕所,宁愿把尿撒在裤裆里。

凡此种种,都会损害孩子的心灵和健康。我国古代医典《黄帝内经》就有“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怒伤肝”以及“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的记载,说明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使人体内伤的重要因素。何况孩子的神经还很脆弱,象刚刚开放的花朵,未经受风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孩子情绪如长期受到压抑,就会积郁成疾,导致忧郁症,神经官能症等各种精神疾患,而且情绪压抑,影响呼吸系统生理功能,加上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突然受惊或暴怒,会出现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脸色发青,浑身抖颤的“换气过度症”,还会引起胃肌紧缩,导致腹部剧痛,消化不良,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不振,长期如此,可导致消化道疾患。有人认为溃疡病多见于成年人,其实不然。据国外报道,成年人患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有1.9%始于4岁以前,2.1~5.0%始于儿童期。除其他病因外,不良情绪乃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还有专家认为,儿童如长期为紧张、恐惧、急躁等不良情绪所困扰,使血液中胆固醇升高,凝血时间缩短,脂肪类物质沉积于心脏的冠状动脉壁,将来就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心病。

总之,不良情绪对孩子的健康危害是很大的。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不会有什么情绪,或即使发现孩子的情绪异常也不以为然,这是不对的。那么,应该怎样重视孩子的情绪健康呢?

1避免各种精神刺激。父母要以关心、耐心、尊重、信任和谅解的态度对待孩子,切忌用压服、侮辱、讽刺、体罚等方式对待。孩子做错了事,要坚持正面教育,不能动辄训斥,更不要使用体罚、恐吓、不准吃饭、不准上床睡觉等有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惩罚手段。也不要当众侮辱人格,以免伤害其自尊心。否则,在压力下孩下口服心不服,只能留下心灵创伤。也不要带孩子去看凶杀、恐怖的电影、电视、录相和图书画片,让他有一个和悦、亲善、宁静的生活环境。

2培养愉快的情绪。父母从小就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乐观、风趣、性格开朗的人,使他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热爱生活,感到整个世界都是美的,对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产生兴趣。这样,心境开阔,遇到什么不称心的事,也就不会去斤斤计较了。同时,在生活上,父母不要过多地给以满足和照顾,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吃一点苦,磨炼意志,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做温室里的花朵。这样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遇到困难和风浪,才不致于感到悲观和恐惧,也不会引起过于强烈的情绪波动。也要告诉孩子,人生道路并非都是阳光和鲜花,而常常是成功与失败同在,顺境与逆境交替,欢乐与苦恼共存,对事情不能要求尽善尽美,要把困难挫折,甚至失败,看成是常有的事。此外,还要教育孩子讲礼貌,讲文明,尊重他人,团结他人,助人为乐,做诚实,举止文雅的好孩子。不要为一点小事就发火,更不要随便和别人吵嘴、打架,要把精力多用在学习上,立志将来干大事业。

3帮助孩子转移不良情绪。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找孩子诚挚地谈谈心,让他把情绪暴露出来,比憋闷在心里好。如实在解不开思想疙瘩,让他痛痛快快地哭一阵也好。科学家认为,哭可以把身体因压力而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排出来。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玩一玩,做做游戏,听听音乐,画画,看看电影,都可以转移他的情绪。或给他洗介澡,使他金身轻松,去除烦恼与忧愁。或适当抱一抱,抚摸抚摸,进行皮肤接触,不仅会缓和情绪,而且还能分泌生长激素,有利发育。

4注意营养。一些专家在探索营养素时发现,脑在代谢中需要大量蛋白质来更新自己,还需要糖、脂肪和微量元素。如供应不足,就会感到困倦、思想涣散、情绪抑郁、易激动。因此,营养与情绪有着密切关系。孩子应多吃些含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如牛奶、鸡蛋,豆、豆制品、动物内脏,蔬菜、水果等,这也有助改善情绪。

猜你喜欢
体罚情绪孩子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难忘的体罚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福建省教练员对未成年运动员体罚现象研究
全球第25个儿童权利日:何时告别暴力和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