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破“闭锁心理”

1988-11-01 03:14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8年11期
关键词:自杀者青年人成人

张 荆

有些初、高中学生告诉我:过去他们很开朗,但是现在性格变得孤僻,爱莫名其妙地将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尽管家长、老师、同学都很关心自己,仍然有一种很强的孤独感。他们这种心理状态是否正常?

心理专家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作青年的闭锁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是青年独立意识的增长。人在儿童时期对父母的依赖是非常明显的。青春期以后,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加强,实践范围日益扩大,青年们开始有能力,并且积极地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世界,他们不再愿意盲目地依赖父母。这时候有的人常常会做作地干出一些“小大人”的举动。有人把这种变化形象地比喻为心理上的“断乳”。这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但是这个过程又是很痛苦的。因为在这个阶段的青年人认识能力仍然较低,必然遇到想摆脱对父母的依附而又摆脱不了的矛盾。当青年力图摆脱对成人的信赖时,失掉的是昔日的安全感。为了减轻失掉安全感的恐惧,就会对同龄人的交往极为感兴趣,同时,又会把自己与成人世界对立起来,进行内心的冥思苦想。

二是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形式。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以智力的发展为基础的。青年期的智力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青年的自我意识已完全能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客观世界区别开,而且会发现自己有许多独特的想法和憧憬,发现自己的心灵中有许多美,也有丑。青年自尊心的增强,使自己的隐私范围显得特别地广,往往担心自己的各种想法和作法会被成人或者旁人耻笑,于是便小心地把内心的秘密锁闭起来。但是,这种锁闭又与渴望被人接近与理解的心情相矛盾,因此有许多青年爱好写日记。日记是青年在“闭锁”中倾吐内心秘密的重要形式。心理学家斯腾认为,青年的日记有二个矛盾特性:①自白性与秘密性的矛盾。一方面希望有与之倾诉的对象,但又绝对不想让其他人知道。②真实性与虚伪性的矛盾。虽然,青年自己希望能倾吐真情,但却担心暴露自己,所以经常在日记里加上一些虚构的装饰,常常是“诗与真实”的混合物。独立意识是一种向外的力量,自我意识是一种向内的力量,它们与青年生理、社会性发展的不平衡相互作用,产生出青年的闭锁心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青年的闭锁心理,是其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心理现象,并不是什么异常心理表现。家长不必以此怀疑子女在外面干了什么不好的事。不过,在闭锁心理的左右下,这个阶段的青年人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青年朋友和家长的注意。①处于青年期的人对交友有着特殊的兴趣。择友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由于青年人识别能力差,一些人交上了不好的朋友,染上了恶习,而心理的闭锁性又使其家长迟迟不能发现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有些青年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从目前犯罪年龄看,这一阶段的青年犯罪比例最高。②青年对挫折最为敏感。闭锁心理使一些青年把受挫后的烦恼积压起来,精神宣泄的渠道被堵塞,使这一时期的青年人容易出现精神和神经系统的病变。从对自杀者的年龄统计分析,这个年龄阶段的自杀者比例也最高。③有的青年朋友,把闭锁心理当作自己保护心理平衡的“盾牌”,认为这样可以使自己免受外界干扰和挫折。久而久之,就容易使自己的性格发生变化,甚至在将来会导致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而影响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闭锁心理是青年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但是“闭锁”容易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当首先理解这些青年人,少用训斥和命令的口气对待他们,多用平等、协商的口吻,多用疏导、引导的办法,这是让青年顺利度过青年期,并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成人要特别注意青年的择友圈,帮助他们选择好朋友。对于青年朋友而言,也要认识到闭锁心理是客观存在的,心理上的断乳期是一个痛苦而又必须经历的阶段,只要科学地认识它就能愉快地度过。在这期间的青年人应当多参加集体活动,努力打破心理上的闭锁。

(摘自《健康之友》)

猜你喜欢
自杀者青年人成人
自杀案件如何定罪
养大成人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材料作文“做一个Nice 青年”导写
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钟
日本将出台新法防范自杀
自杀公寓
神奇的太阳
大师摇头的玄机(外一篇)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