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庆的现代意识

1988-11-01 03:21赵伟昌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8年1期
关键词:刘晓庆

赵伟昌

近年来,一股“刘晓庆热”经久不衰。

“热”在报刊新闻界:

刘晓庆前年在广东街头随意买了一些报纸杂志,吃了一惊,发现近一半报刊上有关于自己的文章。

“热”在全球:

“刘晓庆热”已跨出中国大陆,冲破国界。香港有关报刊近年来始终没有停止过对刘晓庆的介绍。

“热”在青年观众中:

对刘晓庆近乎偶像般崇拜的尤其是思想最不保守、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广大青年观众。在前年10月20日上海的青年宫,七千多观众济济一堂,一大批青年敲锣打鼓,前呼后拥地簇拥着刘晓庆。

让我们透过这层神奇的面纱去窥视一下产生“刘晓庆热”的源头吧。

从刘晓庆的处世观来看——

刘晓庆以超乎一般女演员的勇气向世人抛出了《我的路》,向人们一览无遗地袒露了真实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单身的名女人难乎其难”的情景,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人生哲理。刘晓庆没有掩饰自己的强点和缺点,既写了有时“比男子汉还耍坚强”的一面,也让人闻到了“有时比小姑娘还要软强”的女人味,又不忌讳在部队里几次三番违反纪律的散漫习性。她这样解剖自我:“我坚信我还是千千万万人当中极幸运的一个,有无数比我更有才华的人没有得到发现,从而也得不到发挥”,“我付出的不是太多,而是甚少;得到的不是太少,而是甚多。”

刘晓庆敢于当面指责有的记者:“你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写歪曲我的文章去赚钱的是你们,批判《我的路》的也是你们,有一天我垮台了来踩我的还是你们,你们有点职业道德没有?”而对那些正直的新闻记者,她又是那么的真诚和友善,她曾写信给一位素不相识的记者说:“看了你的文章,心中不由得涌起一种深深的感激之情。……要是象你这样的人多一点多好呀!”表示要象一个真正的朋友同他交流思想,拍了新片,创造了新角色,要首先告诉他。她对同是记者职业的人的反应多么泾渭分明。

她说:“我是个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凡人,我不愿意过虚伪的生活。我愿光明正大地宣布我之不爱,去寻找我的所爱”,“从不整人害人,从不出卖人,也没有那么多心眼。对朋友的感情很固定,不会因为地位的变化、使用价值的变化而变化。我做人太真实了,不会虚伪,得罪不少人”,她在她的表演艺术研讨会上说:“要我说假话,我累死了”。在刘晓庆的生活中,象假大空、阿谀奉承、欺上瞒下、阳奉阴违、口蜜腹剑、尔虞我诈等诸如此类的言行,我们是看不到的。刘晓庆说:“我们的人民也要好好地克服国民的劣极性,每个人从自己身上开始改,中国现代化的步子才能迈得快一些。”

从刘晓庆的妇女观来看——

一位专门采访世界电影明星的加拿大记者艾伦·阿贝尔同刘晓庆就裸体问题进行了交谈。记者问:“西方女影星吸引观众,原因之一是半裸或全裸镜头。在中国的亿万观众中,是不是有少数男人对你的容貌、体态感兴趣呢?”刘晓庆说:“艾伦·阿贝尔先生,借重你的笔,请你向我的同行们说,最佳女演员应该以自己的角色,而不是以脱衣来吸引观众。一个女演员不可能靠脱衣塑造出真正的艺术形象来。……对我来说,首要的要做一个好女人。”刘晓庆珍重女性的尊严,爱惜自己的声誉,有时近乎“迂”了:“这次演胡玉音,导演要我拍接吻镜头,我恼火极了,差一点和谢晋吵了”,“接吻是神圣的,不能当着那么多人去表演的”,“我闹了好长时间,谢晋一定要拍”这才拍的。

刘晓庆在婚姻发生危机时,在抉择爱情与事业之际,走了一条与山口百惠截然相反的道路。山口百惠笃信命运,毫无怨言地将事业献给爱情:“山蒲友和以他的身心使我懂得了我是一个该悲哀时悲哀、该欢乐时欢乐的理所当然的女人”,“在他需要我的时候,我希望一定在他身边,让他沉浸在甜美的爱情之中”,“家庭,难道不是妇女能够自由自在地、并且明确地建立自己世界的唯一场所吗?”刘晓庆想:这对我绝对办不到!他们日本有日本女性传统驯服的性格,我们是新中国的女性,有我们独立的人格,反正无论如何不能在思想上作男人的驯服工具,我刘晓庆“为艺术而活着,我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神仙,命运的缰绳在自己手里。……”她宁愿被一群小市民、长舌妇恶语中伤,也要同不能理解她、感情已破裂的丈夫分手,尝尽“单身名女人”的滋味,而决不凑合,决不依附,决不屈从。她艰难地奋斗着,将“罗弦“、“金子”、“慈禧太后”、“娜梅琴措”等形象在银幕上树起来,博得了“女强人”的美名。

从刘晓庆的事业观来看——

美联社记者问刘晓庆:谁是当今中国的最佳女演员?她说:“我。”加拿大记者艾伦说:“刘晓庆有一种内在的自信,这在腼腆拘谨的中国人中是少见的。”刘晓庆解释说:“一个人连自己都无自信心,还谈得上去干一番事业吗?”

刘晓庆不满足于自己一部一部演,还要指挥别人拍,不断开垦新的处女地。她竞自筹几十万资金,独立制作《无情的情人》,被有些评论家誉为一部探索“文化与人性”的影片。她在指挥这部影片制作过程中所饱尝的艰难困苦,我们是难以想象的,她曾感慨万干地说:“我拍了十几部电影,加在一起也没有这部影片辛苦。”不论遇到资金被索回、摄制组成员罢工、汽车撤走,还是其他什么问题,始终没有气馁,半途而废,而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过五关,斩六将”,闯了过来。“我做事比较玩命,有股闯劲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敢想,敢做,最后还一定要完成。我叫它‘日本精神”。她在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获得者索菲亚·罗兰的这句话上曾划下了粗粗的红线——“我的哲学是奋斗一生,摸索一生。”

刘晓庆说:“我爱我的祖国,祖国是母亲,我愿意把我的一切奉献给她”,“我时常想到大马哈鱼。了产卵,它用自己的身体在水底的泥沙中拼命地翻滚,鳃烂掉了,产了卵后,还要死在洞穴旁边,让新生的大马哈鱼吃它的肉长大……每当想起这极具牺牲精神的可敬的鱼类,我就要深深地感动。为了我所热爱的电影事业,我愿做一条大马哈鱼。”

海外侨胞们说:刘晓庆是个“不听话的好孩子”而国内有不少人是“听话的坏孩子”。儒文化心态正在遭到刘晓庆个性——刘晓庆精神的挑战。

刘晓庆为什么会如此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上海青年观众眼中的刘晓庆》调查揭出了谜底:

“刘晓庆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

(摘自《青年一代》)

猜你喜欢
刘晓庆
冻龄女神刘晓庆:蜜蜡收藏让我历久弥香
火锅店老板刘晓庆:一个人活了人家三辈子
刘晓庆揭秘秦城往事
刘晓庆的幽默风采
“风华绝代”刘晓庆的幽默风采
刘晓庆的私人助理高大帅气
像刘晓庆那样,追求肉体与灵魂的双重发展
刘晓庆:从走穴到亿万富姐的沉浮
刘晓庆首度开口谈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