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如何安全渡过“危险之春”

1989-01-01 09:20王田青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9年3期
关键词:李小龙心理学家学业

王田青

一对中年夫妇把他们17岁的儿子李小龙送进了精神病院。“快救救他吧,大夫!孩子说疯就疯……”母亲涕泪涟涟向医生诉说李小龙早起拿菜刀往门外赶父母的情景:“全家吓得发抖,他却哈哈大笑。”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父亲,只是双手捧头悔恨交集。

李小龙原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小学、初中时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15岁时又以高分考取市属一所重点高中,他也有缺陷,主要是倔强、孤癖、好斗等某些心理发育不均衡的特点,如果教育得当,李小龙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有用之才。但性情暴躁的父亲,在他幼年时,稍不如意就施以“棍棒教育”。上高中后,他性格更加孤癖,常常独自陷于苦闷之中,在接连遭受几次强烈精神刺激以后,李小龙突然从沉闷中爆发出一阵狂笑,并操起了菜刀……

被称为“狂飙期”的青少年,正体验着人生最激烈的情感。由于他们生理上的能量代谢率大,精力特别旺盛,形成异常强烈的情绪。这些情绪的骚扰,一方面来自生理上的矛盾: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性激素的分泌增强,第二性征的发育,常常使他们在情绪上出现不协调、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也来自心理上的矛盾:如活动能力的增强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强烈的人格独立要求与现实对成人依赖的矛盾,性的生物需要和社会准则的矛盾,强烈的物质、精神需要与现实可能性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生理、心理矛盾反应于情绪,形成青少年个性和情绪不稳定,忽而愉快,忽而沮丧,忽而自我满足,忽而自我厌恶。有时青少年野马一样的激情冲击也会针对自己,这就会造成轻生自杀。据统计,1979年青少年自杀占全部自杀人数的55%,1981年上升到61%。某些高等学校学生自杀事件屡有发生。许多事实证明,青少年轻生自杀的特点是准备期短,不象成人那样有一个很长的酝酿期,往往上午想自杀,下午就已经死了。这与他们生活经验不足有关,也与他们情绪强烈,凭情感行事有关。青少年理智机能尚不成熟,往往出现情感机能凌驾于理智之上,凭情感作判断。往往为一件小事就表现出激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做出招致痛苦终生的蠢事。因此,心理学家称青少年时期为“危险之春”,呼吁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都要注意培养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旺盛的精力倾注于学习和工作之中。

据上海某名牌大学调查,由于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业,不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否正常,对现实生活是否具有积极进取的态度,在人际交往和生活自理方面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等心理状况的基本要求,只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成败优劣,致使一部分自我意识强、有积极进取精神的学生,日夜攻读“重点科目”的“重点章节”,缺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能力,学习效率低,陷于困境,头痛失眠,还有一部分学生视学习为畏途,染上了“学校恐怖症”,每天在校园“混日子”。缺乏心理指导和有效的思想工作,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空虚、孤独。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的第一职能是发展学生的人格(心理),其次是开发智力,第三才是传授知识。而我们有些学校却本末倒置了。这种教育的结果是培养出一大批以“顺从”为准则,以“高分”为目标的学生,没有创新意识和独创能力。许多青年教师不懂得如何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也就谈不上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人格的完美、意志的生发和心理障碍的克服。学校对学生敏感的问题及心理问题,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容易引起心理变态的问题,如理想、价值、友谊、爱情等,都无从得到必要的指导。

历史和现实说明,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取得学业和事业的成功,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心理学家总结成功人物如林肯、爱因斯坦、詹姆士、罗斯福等的心理特征,并以此为标准在大学生中调查发现,凡有类似特征的大学生都是心理健康者,学业优良,取得了巨大的创造性的成就。

(摘自《健康报》)

猜你喜欢
李小龙心理学家学业
谁更难过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做最真实的自己
人生什么最重要
心理学家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迷你李小龙的奇幻游记
成为传奇的花边,还是传奇本身?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