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一词始于何时

1992-01-01 08:20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2年6期
关键词:唐人辛亥革命国籍

“华侨”一词是近百年来才出现的新词目。在元明以前,凡旅居海外的中国人,多数冠以朝代的名称,如秦人、汉人、唐人、宋人、明人等,其中尤以“唐人”一词使用得最为悠久,甚至直到现代,海外的中国人仍自称“唐人”。

最早使用“华侨”一词的人是清末诗人和外交家黄遵宪。1882年,黄遵宪奉命调任美国旧金山为总领事。黄公到任后,称美国借口卫生“逮华侨满狱”,当即前往交涉,美国不得不释放“华侨”。后来历史上公认黄遵宪是一位保护“华侨”的外交官。“华侨”一词真正广泛使用,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孙中山称“华侨”为“革命之母”。辛亥革命以后,“华侨”一词被普遍使用,成为所有旅居海外中国人的称呼。

“华侨”一词,最初的含义是十分广泛的,但是到了当代,根据“国籍法”的规定,那些加入外国国籍的原中国人或中国人的后代,只能称之为华人、华裔、或“华族”。只有仍然保留中国国籍的海外中国人,才能够称之为“华侨”。

(黄伟摘自《福建日报》)

猜你喜欢
唐人辛亥革命国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设计初探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德州立天唐人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辛亥革命亲历记》
英前大使申请爱尔兰国籍
韩国:放弃国籍逃兵役人数创新高
如何放弃美国国籍(答读者问)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唐人神股价腰斩波及股权质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