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大款李晓华

1994-01-01 09:30陈玉明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4年4期
关键词:冷饮

陈玉明

10年前,北京东华门附近一条小胡同内一间面积不过7平方米的小屋里,住着一位一贫如洗的汉子和他年轻的妻子。

10年后,拥有亿万资产的李晓华在他位于北京建国门的高级寓所里,盘膝坐在沙发上,向我讲述他惊心动魄的发迹史……

占尽先机天地阔

应该说,直到八十年代初李晓华涉足商海为止,他的经历与同时代人没有什么不同——胡同里快乐无忧的童年;学校里并不很出色的成绩,然后是广阔天地里长达10年的锻炼……

1978年底,李晓华辗转返回北京。托人在一个科研所找到一份烧锅炉的临时差事。但冬天一过,“临时工”自然就失业了。后来,又在经贸部食堂当炊事员,每天的主要工作是揉面做馒头。此时,李晓华已是年近30。

从1979年起,头脑灵活的李晓华在揉馒头之际,开始偷偷摸摸地做起了生意——像成千上万人所经历的那样,干点倒买倒卖的事。但事情并不顺利,第二年夏天,因贩卖16块电子表,他被判处3年劳动教养。尽管因胃病并未在农场呆上多少天,但那份得以维持生计的工作,却从此失掉了——他被单位除名。命运,把李晓华抛进了中国第一代个体户的行列。

第一次到广东进货,当时正走俏的T恤衫、变色镜、邓丽君原版磁带,并未引起他的兴趣。在广州商品交易会陈列馆的一台美国进口冷饮机前,李晓华走不开步了。一问价,3500元,而且是样品,不卖。请人吃了顿饭,又送了几条香烟,冷饮机买下了——几乎是倾其所有。

正值夏季,李晓华把这“尤物”带到了他认为最能发挥其效益的北戴河海滨。他出设备,当地人出场地、执照、人员,一家冷饮“合资公司”开张了。这年夏天,排队喝两毛钱一杯的美国冷饮,成为北戴河海滩浴场的一大景观。一个夏天,小小冷饮机净赚十几万元。

秋风一响,李晓华要把冷饮机就地卖掉。朋友不解:“印钞机似的东西怎么能卖掉?”李晓华说:“到明年看吧,这儿至少有100台。”朋友半信半疑。合作伙伴听说李晓华的冷饮机要出手,表示愿出1万元买下。李晓华原价转给了他。

果不其然,第二年夏天,在北戴河海滨,超过100台以上的冷饮机展开了冷饮大战。而此时,李晓华已移师秦皇岛,用卖冷饮赚下的钱为资本,干起另一项更为赚钱的营生——从北京电视设备厂买了台组装录像机和大屏幕投影机,与秦皇岛一家文化馆合作,放起了录像。据说当时整个河北省仅此一家。长期文化贫乏的人们,在港台武打、言情片的巨大诱惑面前,挤破脑袋也要进去看。一块钱一张的门票,被炒到了10元……

如此这般漂亮的几手,到八十年代中期,李晓华已成为京城大款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坐下的新款奔驰280在同行中抖尽威风。

“101”生发精的日本代理商

李晓华先生副局长宋学进。两人之间一次很深刻的交谈,使李晓华的人生道路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老宋说:“我是做了一辈子生意的人,要学做生意,须得先学做人。纵观古今中外成功的商人,无一不是道德修养非常好的人。”

一席肺腑话,震动了李晓华——1985年底,年已34岁的李晓华毅然告别娇妻幼子东渡求学。

到日本后,李晓华从最底层干起,一面在东京国际学院学习,一面在中华料理店涮盘子,又到日本商社去打工,留心学习日本人的经营、管理之道。一年之后,李晓华在日本办起了自己的公司。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晓华从报上看到一条并不显眼的有关“101毛发再生精”的报道。敏锐的他感到机会来了,立即返回国内。

数日后,一辆当时京城尚不多见的新款奔驰280直驶进“101”厂门——海外华侨李晓华先生慕名来访。

谈不多时,李晓华为帮助“101”厂解决职工上下班和领导公务活动困难,捐赠一辆大客车和一辆小轿车的协议达成了,交接日期定在一个月后。

在此后一月之间,在日本、香港等地,“101毛发再生精”在各种媒体的“爆炒”下,名声大振,价格一路上涨……

交货的当天上午,两辆崭新的尼桑汽车紧随李晓华的奔驰280开进“101”厂门——总价值在百万元以上。

“李先生绝对够朋友!”从此,李晓华与“101”结成友好伙伴,并成为“101”在日本的经销代理。“在我成为千万富翁的同时,我也缔造了一批百万富翁——很多在日本的留学生穷困潦倒,眼看混不下去了,推销‘101使他们挺了过来并发达起来。”李晓华说。

这里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你赠给“101”两辆汽车,而人家不给你“101”代理权怎么办?

对此,李晓华说:“我相信: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第二,你疯狂打广告,而等你拿到“101”时,“101”不值钱了,怎么办?

李晓华说:“只要给我两个月的时间,我利用这两个月的时间差,就够了。”事实验证了李晓华的眼光与胆略!

最险的一笔生意

“在国外做了几笔大买卖,其中有一笔风险最大,但是都成功了,所以才有今天。”李晓华说。

某国公路招标。尽管国家给的政策很优惠,但没人愿干,因为这段公路不很长,车流量也不很大。

李晓华赴该国考察时,得到一个信息:公路那边发现一个大的油气田,储量很丰富。但还没有新闻公布,因为最后确认的工作还没有完成。

“干!”经过周密的筹划,李晓华下了决心。他拿出全部的资本,又以房子等财产做抵押从银行贷了款,以3000万美元拿下了这个项目。贷款期限半年,到期还本付息。“也就是说,如果半年内公路出不了手,贷款还不上,我就得跳楼!”

风险实在太大。夫人说:“你要是干,我就跟你离婚!”李晓华说:“离婚也干。”但他清楚,与他从一无所有中走过来的发妻,是不会离开他的。“大不了回国去,以前过什么日子还过什么日子。”李晓华想。

抵押完后,手里没钱了,经常是盒饭、方便面;业务往返坐飞机经济仓;“的士”也不敢打了,坐起了公共汽车。更厉害的是精神的折磨,每天盼着新闻发布会。

“到了5个月头上,还没有动静,我沉不住气了。每天什么都不干,就等着,人的精神也接近于崩溃,甚至开始考虑‘后事了……”

到了5个半月时,消息终于公布了!李晓华从报上看到新闻的标题,紧闭双眼,一下子坐在沙发上,过了许久,才继续读下去……

当天,投标项目即翻了一番!

一掷万金的壮举

李晓华再次回国,是在1990年6月——作为亚运会组委会的嘉宾,出席“李晓华先生向第十一届亚运会捐赠仪式”。

此前,1989年上半年,北京市一个交通代表团访问日本,在东京遇到已是香港华达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的李晓华。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局长程毅说:“现在国内准备开亚运会,李先生在国外发达了,是不是表示表示?”李晓华当即拍板:“没问题,祖国的事就是我的事!”他请程回国后转告有关部门:“捐100万。”

后来,“6·4”了,满世界都要制裁中国。头脑清醒的李晓华此时做的是如下两件事:

第一,致信亚运会组委会常务副主席张百发:“继续赞助亚运会,不变!”后来听说亚运会汽车不够用,又改变捐款方式,四处奔走,购得四辆轿车和两辆面包,总价值100万元。

第二,密切关注香港房地产形势。当时,一些海内外人士吃不准中国的未来局势,悲观的论调使香港的地价大跌,许多新建住宅小区以低于平时二成的价格出卖“楼花”。许多人伯地价继续下跌,不敢贸然吃进。而李晓华看准时机,抓住机遇,再次投入大量资金,收购“楼花”,不出半年,形势果然改变,“樱花”迅速升值。李晓华见好就收,全部抛出,又大赚一笔!

请教李晓华先生这准确判断的根据是什么?他概括为一句话:“我40年的国内生活。”

李晓华1951年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幼年的记忆他说最深的是“挨饿”。1967年中学毕业,1969年以“知识青年”身份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劳动,1976年转至河北省涿县插队当农民,1978年返京。

捐赠仪式上,张百发紧握“6·4”之后海外第一个表示支持亚运会的李晓华先生的手说:“李先生是爱国的!”

李晓华则表示:“无论到哪儿,我都是咱北京人!”

国内媒体报道说:“如此大数字的个人捐赠,是不多见的。李晓华先生一掷百万金的壮举,经新闻媒介的报道,一夜之间成了新闻人物。”

当电视上播出“香港青年实业家李晓华为亚运会捐赠100万元”的消息时,李晓华的父母仍住在北京东华门一条胡同的简陋平房里。看着电视上的儿子,老人激动得热泪双流。

而这,仅是李晓华一系列慷慨之举的第一个动作。华东赈灾,李晓华解囊100万元;“希望工程”,李晓华再捐100万元;1992年8月,出资100万元在京郊平谷县兴建“晓华中心学校”;1993年9月10日,捐资100万元在北京崇文小学设立的教师奖励基金首次颁奖,同月;为长春南岭体育馆捐赠100万元达成协议……一项更大的许诺是:“如果北京申奥成功,我将捐款1000万元!”

1993年5月19日,李晓华飞赴长春,以4.5亿元人民币制造出一条更为显示其实力与胆略的新闻……

抓住飘逸而过的遐思

事情得从一年前说起。

1992年秋天,李晓华因商务关系来到长春,住在一家酒店。上下电梯时,一名外籍人和他牵着的一条狗引起了李晓华的注意。

“酒店里还让养狗?”问过酒店服务员,方知:这是一位德国籍专家,来长春工作多年,一直住在酒店。其人爱狗至极,经多方交涉,方允许他带狗人住。但因多种限制,只好在电梯里反复上下。

“哦。”李晓华把这件事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这年年底,李晓华再次到长春办理商务。事毕,离回京飞机起飞还有两个小时,他抓紧时间来到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

曾在黑龙江插队8年的李晓华立刻被这北国的壮美景色深深地打动了!这里依山傍水,环境幽美。净月潭烟波浩渺,一望无际。周围林高枝密,雪后初睛,一派银装素裹。在李晓华的脑子里,林海雪原间一片别墅群和酒店电梯间外籍专家牵着爱犬上下往复的情景,印在了一起……这天,李晓华是最后一位登上长春至北京航班的旅客。

数月之后,一条消息出现在国内各新闻媒体上:中国东北外商投资规模最大的豪华别墅群“长春净月潭花园别墅”,5月19日举行隆重的开工奠基仪式。这个4.5亿元大项目的投资者就是香港华达国际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李晓华。

如今,当这座规划面积为8万平方米,准备建成包括120栋豪华别墅、一座办公楼、一座娱乐场、一座水上俱乐部在内的别墅群,在紧锣密鼓地加紧施工时,它的投资者讲述了他的深层次思考——

近年来,外商投资大陆房地产业,目标多集中在沿海地带,尤其是毗邻港澳地带。因投资者过于集中,炒家蜂拥,导致地价陡升。而在内陆地区,尤其是东北和西北地区,则较少有人涉及。事实上,这些地区具有地价低、风景幽美,生态环境好等优点。暂时不便之外,只是距港澳地区稍远。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有理由相信,数年之后,新航线的开辟、机场的扩建以及海陆运输的改善,将根本解决这些地区的交通问题。

此外,从小的方面看,长春市现有外商和外籍专家2500人,由于长春没有豪华别墅,他们都居住在宾馆、酒店内,很不适宜。“如果我在净月潭这么幽美的地方盖起豪华别墅,他们不是现成的买家吗?”

事实再次检验了李晓华作为一个精明商人的眼光。每平米售价1000美元的豪华别墅,工程刚开工,就有不少外商和企业家前来询价、洽谈,预售工作十分顺利。

“赚大钱是肯定的了。”李晓华说。

李晓华纵横谈

有人问李晓华,在10年间,他从一文不名成为亿万富翁,是否有着经商方面的天赋?

李晓华说:我不知道有没有天赋,只是觉得我这人脑子还算不笨,而且不安于现状。我有一种压抑不住的发展、奋斗的欲望!

我出身于工人家庭,没有任何靠山,全凭自己赤手空拳打天下。这样也好,它使我没有退路。在绝境中求生存,就能调动一切潜力,做十二分的努力。

我不懂政治,对经济略知一二。依我之见,现在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因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全国上下一门心思搞经济建设。虽然历史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但大趋势已定,想有大的反复也难。尤其是中国现在实行市场经济,这对生意人来说,的确是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一个国家经济起飞之际,往往是投资者赢利的最佳时机。亚洲四小龙起飞时,造就出大批富豪。中国大陆目前正是需要富豪投资,并造就富豪的时候。贻误时机,简直天理难容!

我虽然也在海外投资,但是主要投资项目还在国内。当然,投资国内,也有报效祖国的意思,身为中国人,不能没有中国心。

谈到经商的原则,李晓华说:见好就收。所以成功的比例很高。“101”是最好的例子:外边卖100美元,我80就卖。香港房地产,接我手的人,也都赚了钱。

当我没钱的时候,我觉得钱很重要。小时候困难的时期挨饿,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通过奋斗,有了钱,但小时候没钱的苦日子我没忘掉,我不能让人再受那种苦。所以,华东水灾,我捐款;穷孩子上不起学,我捐款;国家有难处需要帮助,我也捐款……我已经捐了好几个“百万富翁”了。

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我和我的雇员吃一样的饭菜,穿的比他们也好不了多少。

我唯一的爱好就是车。甭管多累,开着车出去兜一圈,心情好极了!在北京玩车的人里边,我是最早的。当别人还玩摩托车的时候,我已经开上汽车了。我开的奔驰560、奔驰600跑车以及法拉利,都是全国第一辆。

说到遗憾之事,李晓华动情地说:小时候给我最大关怀的,是沈阳的姨,教育我要自己奋斗,靠谁都不行。上山下乡时,还很多次给我寄钱,关照我的生活。我第一个报答的就应该是她!但是当我条件好时,她去世了……

“给你讲个故事吧。”李晓华说。“是在河北插队当农民的时候,父亲病了。赶回北京,经人介绍我到海军医院去找人买药。在公共汽车上,因为舍不得掏5分钱买张票,被当场查获。正没辙的时候,一位女青年出面解了围。到医院一看,嘿,要找的人就是汽车上替我解围的人——一位海军女军官,我现在的太太。”

生活,就是怪得稀奇。

(怀特摘编自《商界》1994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冷饮
解锁孩子喝冷饮的正确姿势
和冷饮“分手”
准妈妈能吃冷饮吗
喝冷饮
夏日来袭,吃冷饮得讲究
花了多少钱?
为什么多吃冷饮有碍健康
冷饮为什么不能多喝
好吃的冷饮
好吃的冷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