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一代

1995-07-15 05:30戴学锋
读书 1995年7期
关键词:第三世界刘心武大院

戴学锋

读过一九九五年第三期《读书》刘心武先生《“大院”里的孩子们》一文,深有感触,对刘心武先生对经历过文革的人的“三个世界的划分”观点非常赞同,特别是第三世界——即那些有一些生命,被放逐在第一第二两个“世界”(文革中的得意者和文革中的受迫害者所在的“世界”)之外——的划分非常精辟,道破了我多年的困惑,大有顿悟之感。

我本人作为“第三世界”的一分子,觉得除了“大院”里的孩子,从时间上看,介于参与文革的一代和实行市场经济之间,即“拨乱反正”年代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也就是: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人,也属于“第三世界”。他们也有这样的特点:“一直属于社会主流之外”也是“在‘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都处于极度紧张,并充满各种‘责任时,他们处于极度的无责任状态。”

这些人对文革只有些朦胧的印象,在他们花季的十几岁时,他们没有像大叔大婶们一样参加如火如荼的阶级斗争;没有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充其量也就是学工学农学军一两个月,“批判资产阶级”一两个月,反师道尊严一两个月,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一两个月,这时文革已是强弩之末,社会大气候已形不成如火如荼的群众性社会运动,然而真正的市场经济还是很遥远的事情,到那时他们却已过了花季的年龄。是的,他们的身体也在发育成熟,在初恋不知不觉来到时,以前被“反复灌输的革命艺术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的三部曲等等,已不再是社会文化主流,各种非主流文化,如星星诗社、启蒙社等开始泛滥,手抄本的《第二次握手》等文革中被禁止的东西开始出现,被禁的西方文学作品,如《安娜》、《牛虻》、《简·爱》等一百多年前西方的文学作品也大量解禁,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和苏联早期文学同时解禁……,这一切形成了他们新的混乱的图腾坐标。当这界面中的一代真正走上社会时,市场经济的浪潮开始无情地涌来。他们不被理解,甚至社会不承认有这样一代人;就连他们自己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属于这样一代。

当人们已经意识到“大院”中的孩子时,是否也应注意这界面中的一代了呢?他们作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一元是不应被忽视的,他们作为独立的一代更不应被忽视。

猜你喜欢
第三世界刘心武大院
刘心武续写《红楼梦》
刘心武母亲的教子之道
“大院子弟”说“大院”
属下与他者的政治
中国大院故事多
中国大院故事多
我不想让愤恨在心里扎根
恒大院线未来3—5年将建影城335家
属下能说话吗
激进反对派要香港仿效“第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