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洋深处的威胁

1999-03-24 08:35钱凤军
知识窗 1999年1期
关键词:核武库核弹头大洋

钱凤军

在美国、前苏联两极世界对峙时期,两国政府为了能够凭借强大的核威胁力量,独霸世界,曾不惜血本,耗费巨资,建造了庞大的“核武库”。时至今日,这些“核武库”中的大部分成员已经到了退役年龄。但是这些“核垃圾”并没有悄然退出核阴霾的舞台,相反却成为了威胁人类安全的污染源。

目前处理这些废核燃料、核弹头及核潜艇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将它们埋葬于大洋深处的“海底核基地”。西方国家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有50座这样的基地,仅俄罗斯在新地岛和日本海就有5个。据正式消息称,仅美国投入到这些核基地中的固体核废料、核事故弹头和核反应堆集装箱已达87000个,俄罗斯大约也有约2000个。喀拉海就是最大的核葬场。在这里有15艘军舰和6500个固体核废料集装箱、一艘失事的核潜艇、16座反应堆(其中有7座反应堆未拆除核燃料)沉入海底。事实上,把这种核垃圾埋葬于海底的处理方法是非常愚蠢的。因为一般的集装箱大约10年后就会被海水腐蚀,水泥固体的集装箱也只有30年的寿命。所以有关专家正竭力呼吁人类不要再做这种自欺欺人的蠢事,因为这些被深埋海底的核垃圾如果不再采取必要措施,那么,不久的将来,凡在设有“海底核基地”的海域终将会发生生态灾难,届时海里的动植物将会遭受灭顶之灾。

几年前,俄罗斯的导弹潜艇K-219坠沉于百慕大群岛海域5500米的深处,艇上装备有50枚核弹头,其放射物已渗入大西洋。前苏联沉没在西班牙和法国近海的K-8核潜艇,艇上装备有两座核反应堆和10枚核弹,已给西班牙和法国的部分海域造成了严重污染。按照有关专家预测,这种污染还会持续数千年时间,其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受到核辐射的各种海生动植物,最后将全部被摆上人们的餐桌,给人类带来致命的“回报”。而且,这些埋葬于大洋深处无人守护的“海底核基地”,不可能拒绝各国恐怖分子利用现代化的潜水器材的“光顾”,从而轻而易举地带回一些从事恐怖活动所需的:“核纪念品”。在挪威海域1685米的水深处,现在还安详地躺着前苏联1989年沉没的“共青团员号”核潜艇。艇内存有116公斤放射铀、两颗鱼雷核弹头、6公斤多的钚-239核原料。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有“不速之客”光顾这艘核潜艇的迹象。

面对这些来自大洋深处的现实威胁,人们不得不再次考虑海底核垃圾的处理问题。从1991年开始,俄罗斯工程设计局的专家们就试图用堵塞的工艺来防止海底核污染继续蔓延,但结果却是把数百万美元扔进了大海,也未能解决任何问题。因此,俄罗斯就试图将它们重新打捞上来进行处理。然而极为不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被深埋的核垃圾已经出现了被海水腐蚀的现象,这就使传统的打捞方法受到新的挑战。1993年,俄罗斯曾试图采用一种新的“吸着法”进行打捞。但是这种方法不仅同样危险性大,而且费用巨大。这种吸着剂每公斤高达100万美元,而打捞一艘“共青团员号”这样的舰艇至少需要9吨,如此昂贵的打捞费使得任何一个“唯利是图”的承包商只好望艇兴叹,因而这一打捞计划最终胎死腹中。看来这些无人守护的海底核垃圾还得继续在水下呆上一段较长的时间。或许它们正在以这种方式默默告诫人类:销毁它们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再制造它们!

(特约编辑袁斯明)

猜你喜欢
核武库核弹头大洋
悬浮屋
美国重启“核猛兽”?
美近40年首次研制全新核弹头
美军更新核武库,恐花900亿美元
五行真经(6)
前往大洋深处
第十章 前往大洋深处 (上篇)
核武器哪家强
伊朗被指控研发核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