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陷越深越迷“网”

2000-06-06 22:56主持赵嘉闻丹青
大众摄影 2000年5期
关键词:摄影交流

主持 赵嘉 闻丹青

一次与赵嘉闲聊,他随口说红星茶座也可以在网上办。这的确是一个新颖又有意义的想法,于是,我们立即拍板决定,《大众摄影》与新浪网联手举办网络红星茶座。由赵嘉去联络摄影论坛里的网友,我们找几个能上网的圈内人士,大家一起在网上侃一侃网络能为摄影和摄影师带来些什么。

坦白地说,在网上的效果不如我们预期的好,圈内人士由于种种原因(多为技术上的障碍)很少有人参加,对网友而言讨论的问题又比较初级,无法使更多的网友投入更大的热情。但经过整理的发言最终落在纸面上时,相信读者会感兴趣,或许一些人因间接感到上网的乐趣和益处进,而进入电脑成为网民。

限于篇幅,网友们的发言有大幅度删节,敬请见谅。

ejz网络彻底打破了地域文化的限制

由于地域的限制,各地的影友交流的机会很少。但是,网络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种地域限制,极大地扩大了影友的交流范围,这对摄影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好处的。

狡兔

网络使摄影玩起来更有兴趣,不用局限在那些“家、师”的小圈子里了。

旗叔网络特别利于交流

正如兔子所言,不用局限于“家、师”,网络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有体会,有经验就可以畅所欲言,对不顺眼的片子就砸砖,有不懂的就提问。上传的图片,能以最快的速度呈现在各位面前以供交流。这就是网络的魅力。

xiaoyezi0766

我支持旗叔的说法!!

寒雨0515自由天地,没有局限,不累。

我们玩摄影已经数年,比赛门坎高,混不进去;上杂志,没人缘加水平低。所谓参与就是看展览和买杂志,养别人,炼自己。总是不知自己同别人比起来到底是差在哪里。据说比赛和摄影杂志都是圈内人的事。现在,网络来了,是个自由的天地,起先全是我们这类的半瓶子醋在里面混混,市场经济嘛!他们也来了,还让我们说话。我们说还是跟我们混吧。这里人多,好混,也热闹,就是赚不了那么多的钱。

茶客123 初来乍到者的问题

我对网络有些兴趣,光顾过几次摄影论坛和聊天室,看看而已,从未进入,只是感觉有些词语很陌生,如“坛子”、“色友”、“大虾”之类,另外各位的名号也另有一番味道。

想请教坛子里的各位大虾,如何使一个有电脑、能上网的摄影者在网上获得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收益。

猎_人 茶客123你好

看来你在摄影上是老手,在网络论坛方面是新手:-))

关于如何获得精神享受,找几个论坛贴图试一试,筛剩下适合自己口胃的就行了,这是个人感觉的问题。关于如何获得物质回报,这也是我想知道的问题。:-p

有几个常用词,俺(网上通常不称我)可以替你解释。

1、坛子,指论坛;2、色友,指摄友;3、大虾,指大侠,尊称;4、斑竹,板猪,即版主;5、:-)表示笑;6、55555,表示哭,伤心;7、:-p 表示吐舌头;8、:-( 表示噘嘴;9、:-0 表示目瞪口呆;10、另外还有诸如*_^ 、Q_Q,表示挤眉弄眼、斜眼看人(但这个图形挺可爱)之类的符号。不一一例举。

总之网上另有一番景象,一些用语也怪怪的,与现实中不太一样。玩网目前还比较多地停留在精神享受这一层。我想,一些在传统路上奔忙的摄影师没有上网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很忙,片约不断。二是成名人士大多年龄偏大,使用电脑可能有些障碍。网上色友大多数是从事网络、电脑工作或者有个人电脑的业余摄影爱好者,与传统道路上的摄影师不同,交流技术、经验、体会,追求精神享受,符合现阶段绝大多数网友的实际需要。

茶友,您也是来晚了吧,名字后面给缀了个123。俺来注册笔名时,猎人这个名字早让人给注了,所以给俺注成了猎人2020。俺一想二球二球,多难听,还很想用猎人这个名儿,因为我在其它几个坛子都用的这个名字,所以俺在新浪的笔名就成了猎_人,在别处俺叫猎人。叨扰半天,幸会,再见,有空再聊,俺该吃饭去了,拜拜。

茶客123 感谢网络入门课,以后常来看看。

猎人的眼光就是毒,几行字里居然看出了名堂。

天弘 网络摄影这个圈子是个大澡堂!

网络摄影这个圈子是个大澡堂,无修饰、无光环、无拘束、无顾忌,一切都是赤裸裸的。在中国哪里还能找到如此放纵思想的自由天地?爽!

猎_人 广泛交流切磋

我玩摄影十多年了,一直在传统的路上走。参加摄影比赛,获了一些奖,一些画册选用了我的作品。先后加入了北京摄影家协会、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器材也从135发展到中画幅相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网络摄影活动,起先是上网浏览照片,但是很快就感到没劲。网的最大特点是快速、高效、广泛,是新媒体,是交流工具。于是就参加了摄影论坛的讨论和交流活动。我经常光顾新浪摄影论坛、第三只眼中文网络摄影俱乐部(也称江湖绝色),认识了很多网上影友。其中有留学、定居海外的华人,不少人居住在美国,网上称他们为北美色狼群。所谓认识,只不过是天天神交,彼此熟悉作品和创作思想,但从未谋面。

我认为玩摄影有三个部分:玩器材、侃照片、玩影赛(包括出版画册、出售照片)。网络摄影交流,本质上属于侃照片和侃器材的范畴。网络还应该是传播新闻照片和出售照片的载体,但是这部分功能国内目前做得还不如国外完善。所以,我只有网上摄影交流活动的一点体会。

一是体会到了随意高效。过去和影友交流一次,至少需要半天或者一个晚上。网上交流,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可长可短。过去发表作品或者文章,刊物可能采用也可能不采用。现在我自己决定就行了。反正作为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并不图什么稿费,有人欣赏就行,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交流和享受。

二是拓展了交流范围。就拿北美色狼群来说吧,那帮网友可以说是国外先进技术和西方摄影观念的翻版,和他们交流大有裨益。

三是拓展了交流深度。面对面交流,大家有个面子问题。网上你把照片贴出来,别人或表扬或批评,可以听到真实的反映。

李元 网络和摄影

(一)在过去的社会里,知识是财产,谁有信息,谁就好像有权走在别人的前面。当然,有信息就走在别人的前面还是正确的,但是网络的最大好处就是使得这份“财产”变得平民化、大众化。

(二)摄影是一个沟通的媒体,任何一位摄影爱好者,不论他的追求是什么,他的作品需要(也希望)和别人沟通。网络不单是一个渠道,而且是一个没有国界、阶层、地位和职业界限的沟通渠道。记得过去我曾经听人说过:“请客容易请人难”。办个展览,几乎每个人都做得到,但是谁又能保证有人(甚至摄影者希望争取的对象)来看?在网上,也许不能保证谁一定来看,但是说不定真会找到意料不到而且难求的“知音”。

(三)在摄影的追求过程里,为了争取沟通的机会(不论是参赛、广告或投稿),摄影者多少要考虑评选员、客户或编辑的口味,因此,给自己带来框架。而最后拿出来沟通的,至少有一部分是别人的主观意识。但是在网上,这些限制就相对地减少。这对于摄影的发展,特别是在目前国内发烧友的热潮下,将是个更开阔而且非常有利的环境。

(当我们邀请远在美国的李元先生参加此次讨论时,他欣然同意,但因技术障碍,他无法看到中文论坛,只能将见解通过电子邮件寄来,再由我们转贴到网络茶座上。)

乱点评摄影、网络、传播

很早的时候,从国外的摄影师那里知道了一点点关于电脑和摄影的事情,不过也只是如何用电脑处理照片。当网络时代(什么时候开始的网络时代我无力考证,只是知道这在中国大陆的普及也就是近一两年的事。)来临的时候,才知道原来网络对摄影太重要了,几乎是摄影已经离不开网络了。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呢?

我理解的网络

我个人觉得网络就象一支神速无比的信息运输队,鼠标一点,您想要什么信息它就能给您运来什么,而且还价格低廉、任劳任怨,尽管也有交通堵塞的时候,但大部分时候还是态度蛮好的;那么网站呢?我觉得它是一种在传播速度和范围上直追电视的媒体。在网上,我可以完完全全地自己做主,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网站、读取自己业务上或身心娱乐等方面需要的信息,而我们目前所能接触到的几乎所有的大众传播媒体都不能做到这一点,除了速度慢、查找起来费时,他们往往带有某种程度上的强制性。

我理解的摄影(只拣同网络有关的说)

摄影从广义上说是一种记录和传播的手段,记录是前提,传播是目的,如果没有传播,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如商业、艺术、报道甚至个人娱乐等),摄影的存在也就没有什么意义,这也是摄影师们对媒体依赖性极强的一个原因。在网络,摄影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涉及范围还是传播速度还是传播的效果(读者的数量)都不是传统的传播媒体能够相比的,网络的出现带来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以下几方面:

1、 关于摄影师

新型媒体对摄影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要求摄影师具有及时更新的观念、高科技知识、语言(英文)沟通能力等等;同时,网络摄影群体没有权威,自由论坛的特点也对摄影师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上最主要的交流特点就是平等和自由,不需要关系不需要先疏通渠道,就可以在我觉得合适的时候将我觉得优秀的作品和以往的大师们的作品并列在网络上;网络世界是一个广泛而且自由同时还很可能是藏龙卧虎的地方。

2、 关于媒体

作为媒体,它是靠读者群体生存的,网络的普及可能会夺走很多读者,是不是我们的摄影杂志也应该想想办法了?凭我个人的感觉,只是将网络作为组稿的一种方式并没有将网络对于媒体来说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而简单地将杂志的电子版放到网络上也似乎并不是长久之计;至于那些因惧怕杂志的电子版会影响杂志的发行量,而让读者在网络上只能看标题不能看内容的杂志就更显得目光短浅了。

亦诺 受益匪浅

俺在做传统平面媒体,也在参与网络摄影论坛工作,读了乱点评的文章受益匪浅,很有启发。

开心无忌说的太好啦!太感动人(擦泪) 。

我个人感觉这个网络坛子完全可以就这里部分产业化了,不知这样提法有无欠妥!

猎_人 网络对摄影的影响

我赞同网友乱点评说的,网络摄影不应该重走传统摄影的老路和发展的模式。现在有的网站确实受摄影刊物影响较大。网络摄影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设计,受传统习惯思维定式的束缚,思路也有些窄。摄影师对网络的要求多半也停留在传播、出售作品这个层面。其实,任何事物都有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凡符合这个规律,就能够兴旺发展,不能适应就遭淘汰。现在已经有一大批网络摄影爱好者在积极探索。我瞎想:

1、网络对摄影的影响不在影象摄取,而在影象的传播。建立网上图片库,拓展图片使用渠道,对加速网友提高摄影水平,促进网络摄影的发展,非常重要和关键。

2、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摄影知识的普及。“江湖~色摄影论坛”二版主Bozeman宣称自己的全部摄影知识来自于新浪摄影论坛。相信很多网络“色友”对Bozeman的北美风光摄影作品并不陌生,而新浪摄影论坛开办才两年。我个人对他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取得的成就感到惊讶,除了他个人天赋的原因外,网络的影响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他是一个留美理科学生,对器材知识钻研也有一定深度。我猜想,论坛的网友中专业人士并不多。如果专业人士更多地参加进来,必将有利于推动摄影知识的普及和网络摄影活动的发展。

3、网络是摄影爱好者的精神游戏天堂。相机、电脑、底扫、网络都不是穷人的玩具。论坛中有一批器材的玩家,他们使用或收藏的高档器材令人啧舌。网友分N派和C派,即NIKON和CANON,曾经掀起数次大战,激烈的时候能够为一个螺丝设计是否合理打得不可开交。爱好摄影艺术的网友则热衷于贴图评图,交流创作技巧、经验和对图片的理解。得到好评当然沾沾自喜,得到砖头也会有所收获。网上交谈对象不辨,神秘莫测,猜以兄弟、姐妹相称,相谈甚欢,闹出不少笑话。谈到心有戚戚焉,酣畅淋漓,如饮琼浆,心旷神怡,不禁拍案叫绝。这大概就是网上冲浪的乐趣。

对很多网友来讲,网站对他们已经产生很强烈的归属感,一天不上来看看,不与网友交谈一会儿,浑身感到不自在。网友自发地聚在一起玩,版主也是凭着满腔热情兼职工作。网络摄影向更高一个层次发展,有待于资本的介入,经营者的介入,专业人士的介入。

天弘 家养摄影&野生摄影

摄影在人类社会中的诞生,亦如一种动物在自然环境中降生一样,赤裸裸的,本性十足。

当人们逐渐发现摄影能给自己带来许多好处后,亦如人们逐渐发现一种动物能给自己带来许多好处一样。于是,摄影便象一些动物一样被一些人圈在一个圈子里养了起来,这些人饲养和驯化摄影,亦如饲养和驯化动物一样。

经饲养和驯化的动物,部分进了屠宰厂,部分进了马戏团......

经饲养和驯化的摄影,命运亦如此!

幸而网络诞生了。

摄影走进网络,亦如动物走进原始森林一般回归自然......

黄文 我看网络

我来晚了。“我们的节日”过去快20天了,才开口说话。就象我对网络的热情那样,晚晚地到。

最初不喜欢网络,是不习惯这种整天看屏幕的生存方式。后来勉强上网只不过因为需要用电子信箱,比较快且便宜。但仅限于此。后来我到德国常驻两年,这种情况并未得到很大改观。因为德国人也不喜欢网络。这似乎与德国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有关。凡事先从坏处想,看任何一新生事物均看可能给正常生活带来的问题和困扰。这一点在很多事情上都体现得出来: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明始于德国,却无法被其国人广泛接受,最终在美国发扬光大。网络非德国人首创,但德国人对时髦的态度却直接影响了他们对网络的态度。因此网络最初在德国的发展不能算太快。我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对网络的迅猛发展安之若素。加上网上信息垃圾横行,网络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我对它的要求。慢!慢!慢!又得不到我需要的东西,不胜其烦。

所以我宁愿悠闲地享受着自己喜欢的传统阅读的优雅方式,说及网,仍然只是发电子邮件。但是,等我上个世纪末从国外回来,才发现周遭的景象令我瞠目结舌。所有的人都在说“网!网!网!网!网!”似乎这就意味着金钱意味着未来意味着一切。这种景象让我很久无法“进入角色”。

在经过了自认“农民进城”的阶段之后,我终于逐渐适应了这种带着浮躁的欣欣向荣。然后,开始对网络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其一,网络终其究竟,是一个舞台,它最终是需要有人在上面跳舞的。这台上最初的舞蹈者是网络技术人员,等舞台终于搭好了,要上来跳舞的是方方面面掌握资源的人。网络人终究是要成长的,因此他们需要精英文化的教化。其二,网络的作用在于精英示范效应,而其目的在于公众化所带来的终极目标——商业化。培养人气不能象《读者》杂志那样读者众多但赚钱很少,公众的广泛参与其实给网络开发者以大规模进行“数据挖掘”的资源,并从中发现商机。其三,网络于摄影存在机会,比如传输成本的减低和传输效率。我在南斯拉夫战地采访时,贝尔格莱德市一家照片冲洗店专门开设了通过因特网传输照片的服务。它可以降低通过国际电话,甚至海事卫星电话传真照片的巨额费用,使许多没有昂贵通讯设备的南联盟摄影师得以为境外媒体工作。其四,但以目前网民接入速度,照片巨大的数据量令受众望而却步。一些网站专门设计跳过图片的程序从反面印证了网络自身的瓶颈。其五,网络的发展给传统摄影师提出挑战,它可能会蚕食许多传统行业的职业机会。另外,网络化使图片价格下降成为必然。自1991年海湾战争至今,世界新闻图片市场上的新闻照片价格已经下降了50%;而微软收购世界最大的图片社西格玛图片社更使摄影师面临照片价格下降的挑战。一对矛盾出现:世界照片总需求量激增,摄影师要维持原有生活水准所要付出的努力反而更大。其六,在蚕食传统摄影工作机会的同时,因特网能够创造很多新的工作机会。而世界媒体信息娱乐的发展趋势与网络公众化的特征相吻合,因此,掌握摄影和网络两种武器的摄影人能够在未来有更大发展空间。而能够顺应形象市场发展的业内人士则更容易赢得商业上的成功。

胡思乱想,仅供批判。

猎_人鼓掌!

分析透澈,很有启发。关于网络与摄影图片市场的分析,对网络摄影师有借鉴意义。

G2 我的摄影和网络是联系很紧密的

从工作的角度,我知道现在国外很多的职业摄影师都在依赖网络完成他们的工作,原来很多需要传真和邮寄的图片现在都可以通过网络更迅速和高质量的完成。当然网络摄影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是互相促进的。由于网络快捷的特点,首先应用网络技术的摄影师应该就是新闻摄影师。然后就是商业摄影师,我自己的一些图样、照片现在都是依靠网络传送的,确实要方便很多。

从摄影交流的角度来讲,网络可以给你一个便利得多的摄影交流环境。这一点在北京可能还不太明显,毕竟摄影的气氛比较浓厚,玩摄影的人比较多,但是,在很多其他的城市里,一个摄影师或者摄影爱好者可能和别人交流的机会就很少,他可能始终处于一种闭门造车的状态下。有了网络,就完全不一样了,和他在论坛或聊天室里交流的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懂中文的职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

另外,从学习、观摩摄影的角度来讲。我们国内现在其实就那么几家摄影刊物,提供的内容是很有限的。我想很多影友可能有这样的感觉,每个月月初的时候特别的好,《大众摄影》、《摄影世界》、《摄影之友》啊什么的就都来了,能忙活好一阵子,然后呢,到了下半个月,就没什么可看的了,就等下月的杂志了。而网络就不一样了,你可以每天看到世界上所有网络上的摄影资讯,看到几乎所有名家的作品,看到所有厂家的新消息。而且网络上的这些信息是无穷无尽的,不仅数量大,而且更新也快,可以说你永远也看不完。这和传统媒体的差别可是太大了。更主要的是,咱们很多的媒体在观念和信息上存在着很严重的滞后,你如果想了解世界上最新的东西,可能除了网络,现在还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在中国,我觉得好象对于职业摄影师来讲,网络对他们的影响似乎还没有多少。或者,很多的摄影师顶多也就是上网收发一下e-mail也就完了。参与网络讨论和交流的很少,能通过网络学习的就更少了。希望这一点在短时间内能得到改善。◆

猜你喜欢
摄影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交流&イベント
交流&イベント
摄影42℃展版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