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位皮瓣在修复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2000-06-14 02:17吕建萍王少华等
中国美容医学 2000年6期
关键词:少华皮瓣切线

吕建萍 王少华等

吕建萍王少华王燕华王维晶

(潍坊市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山东 潍坊261041)

圆形及椭圆形创面临床常见,修复较其他创面显得困难。我们自1993年以来利用在缺损边缘切线上的易位皮瓣修复创面共63例病人。予以交流。

1临床资料

共63例,其中男44例,女19例;年龄6岁~83岁,平均52岁。位于面颊者12例,颞部20例,额部2例,头皮3例,鼻翼部1例,眼睑部4例,颈部4例,上臂6例,手掌1例,小腿1例,大腿1例,躯干3例。病变为疣状痣、扁平苔藓、色素痣、鳞状上皮乳头样瘤、皮肤癌、文身、增生性瘢痕等,切除后创面最小者1.0cm×1.0cm,最大者2.5cm×2.5cm。所有病人均因创面大或部位特殊不能直接拉拢缝合。

2手术方法

常规消毒,局部麻醉下手术。按要求切除病变组织及一定范围的正常皮肤。在创面一侧的切线上设计一舌形皮瓣(图1,图2),使a<b,c<d,缩小比例按1/5计,但不能太大。在深筋膜表面(面部在脂肪浅层)掀起皮瓣。同法将大皮瓣与缺损之间的皮肤掀起,形成另一小皮瓣(以下称三角皮瓣),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大小不等的皮瓣,最后将两皮瓣相互易位,舌形皮瓣转移至缺损创面,三角皮瓣转移至继发创面,间断缝合固定(图3)。

3结果

全部病人术后7天~12天拆线,皮瓣成活良好,伤口Ⅰ期愈合,外观良好。

4讨论

4.1本法由于两皮瓣相互易位、拉拢,在相对缩小创面的基础上,又可顺利闭合创面,在临床治疗中表现出操作简单易行,修复效果好等许多优点。

4.2设计要点①设计舌形皮瓣时一定要将皮瓣设计在创面一边的切线上;②舌形皮瓣与创面间的夹角大小一般以45°~60°为好;③可将舌形皮瓣设计得比创面小约20%,而旋转皮瓣的设计要比实际创面大20%,这也是使用该皮瓣的优点之一;④设计该皮瓣时要考虑到皮瓣转移后皮纹的方向,尽量在修复创面的同时使其顺应皮纹或基本顺应皮纹;⑤严格遵循随意皮瓣的长宽比;⑥在皮肤较松弛部位及皮瓣旋转角度很大时,可在大皮瓣与创面间、小皮瓣与正常皮肤间产生猫耳朵,不明显者可不予处理,待日后会自行消退。明显者要予以稍微修整,但要注意修整的方向,不要影响皮瓣的血运。

4.3本皮瓣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圆形及椭圆形创面,但位于眼、眉毛、口唇、鼻孔等边缘且皮肤又较紧者还是要慎重考虑。避免引起器官移位。

[参考文献]

1汪良能,高学书主编.整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41~151

2张涤生,辛时林,易传勋等主编.整形外科手术图谱[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4~39

收稿日期2000-05-17

编辑/张惠娟

猜你喜欢
少华皮瓣切线
局部皮瓣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分析
漫画哲理
画与理
《再看切线长》教学设计
画中有话
过圆锥曲线上一点作切线的新方法
二则
二次曲线的两条互垂切线的若干性质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病因及预防
超薄前臂皮瓣在鼻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