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巨蛋”与“形象工程”

2001-06-14 03:58杨仕智
南风窗 2001年3期
关键词:布莱尔巨蛋工党

杨仕智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我,原先始终以为,形式主义是我们的国粹。看了2001年1月19日《齐鲁晚报》上一篇题为《“千年巨蛋”世纪败笔》的文章后,我才明白原来形式主义是一个世界性通病,外国人也搞的,只不过国人尤甚罢了。

据报载,为迎接新千年的到来,世界上许多国家不惜巨资修建了一些应景建筑,英国伦敦的“千年巨蛋”尤为著名。然而,这座坐落在泰晤士河畔有着醒目的白色圆顶,搭配着四周的钢骨支柱、曾吸引了“世界级的关注目光”的庞然大物,在吞掉了近10亿英镑后,由于财务连连亏损,难以继续运转,在全国上下一片反对声中,于2000年12月31日下午6时整关门大吉,被历史无情地挡在了新世纪的门槛外。这座充满高科技感的建筑,将会被开发商称斤论两地卖出,所在地也将重新规划开发。

“千年巨蛋”是何芳容,至今未迈出国门半步的老朽如我者无缘目睹。但国内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首长工程”、“花架子工程”、“半拉子工程”、“豆腐渣工程”等并不鲜见。五花八门的“工程”在规模上多数可能远无“巨蛋”之巨,在数量上却让老外自叹弗如。君不见,多年来,我们上至国家、省市,下到区县、乡镇,层层投资搞了谁也不知到底有多少、名堂有几多的“××工程”。总体上说,不少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回报。但应当承认,一些工程或因官僚主义作祟,形式主义成风,或因“政治需要”,不计经济损失,或者为了领导满意高兴,不顾群众强烈反对,更有甚者,贿赂回扣成风,贪官中饱私囊,因而,不加科学论证,仓促盲目上马,使很多建好的工程成了好看不中用的“花瓶”,放在那里当摆设;一些未建成的工程胎死腹中,变作一堆堆锈迹斑斑、残墙断壁的钢筋水泥,扔在荒郊野外再无人过问。多则几亿、十几亿,乃至几十亿,少则数百上千万元,让大大小小的决策者们交了“学费”、打了“水漂”,当事者一点儿也不心疼。劳民伤财的“千年巨蛋”,使其始作俑者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在巨蛋开幕几星期后,便一再成为英国各界嘲讽的对象,有人开玩笑说,位于泰晤士河畔的“千年巨蛋”简直就像乞丐讨饭时用的碗一般;《每日镜报》不但以《走吧!》作为新闻标题,还在社论中大胆预言,“千年巨蛋”将像宇宙黑洞一样,年底前就可能从英国政府那儿吸走10亿英镑的钱!在野的保守党党魁海格强烈要求布莱尔必须为“千年巨蛋”向全体英国人道歉,同时公开调查“千年巨蛋”的弊端;在1997年曾公开呼吁选民支持工党、让布莱尔得以入主唐宁街官邸的《太阳报》也拿“千年巨蛋”抨击工党政府,认为工党政府浪费巨资兴建了一座毫无用处的建筑。巨蛋的执行长杰尼·佩吉及董事长鲍勃·艾林早在去年5月就已辞职;掌管巨蛋的部长级官员洛德·法科纳也已被迫下台;现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公开承认政府确实犯了错误。“千年巨蛋”是工党政府为迎接新千年而兴建的建筑之一。工党政府原本寄望它能成为英国的美好象征,也让人们记得工党的政绩。没料想,它却被人民认为是“虚荣、无味、愚蠢,更糟糕的是,还显得自以为是”的建筑物,被新闻界形容为“英国的丑事”。“千年巨蛋”破了,破得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更不遮遮掩掩。有错必纠,知错就改,从这一点儿看英国工党政府还是明智的。相比较我们一些大大小小的比巨蛋的命运好不了哪里去的“××工程”之类,则远不如巨蛋破得干净利索。有的明知是个无底洞,却依然硬着头皮往里投资;有的明显是个“豆腐渣工程”,但决策者们为了推卸责任,却在那里犹抱琵琶半遮面,环顾左右而言他;有的领导开工时右手持着剪彩的剪刀,左手攥着红包,眼睛笑成一条线,如今早躲得无影无踪,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还有的在奠基仪式上慷慨陈词,唾沫乱飞,嚷着要建成“全国之最”、“世界一流”,现在却从未听说哪个官员或哪一级政府为此道歉认错,更没看到当事者为此辞职下台。这是否是“中国特色”,笔者不敢妄断,但一定是国家的不幸、民族的悲哀!我们经常强调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教训,这次也不妨“拿来”一次,让那些已经耗费了国家和人民资财的工程,像英国的巨蛋那样,干净利索地破掉,同时,那些至今也未承担任何责任的大小官员们,是否也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说法”?□

猜你喜欢
布莱尔巨蛋工党
英国新工党政府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布莱尔生财有道:合影收费180英镑
小区谋杀案
布莱尔的心脏病远比政府公布的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