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的教育思想

2001-08-06 19:20
中国道教 2001年3期
关键词:经书道教万物

于 珍

《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以下简称为《正》)系明《正统道藏》力字部作品。陈国符考证“正一经,张陵一派所传经硪病!豹①即原始道教五斗米道一派所传授的经文。全文包括五部分,其一没有分篇标题,其二名为《大道家令戒》,其三名为《天师教》,其四名为《阳平治》,其五名为《天师五言三牵诗》。“其中三、五两篇在体例上与其他各篇皆不相类,可能不是同一作者所造作,出现的时间也许有先后的不同。但因其内容均为教诫,遂被编成一卷。”②对于其成书时代说法不一。

深入研究《正》一文,可以发现:第一,《正》中所提到的年号有建安、黄初、太和、正元等,皆为汉末曹魏年号。特别是《大道家令戒》中有“诸新故民户,男女老壮,自今正元二年正月七日已去……”③的文句。正元二年,即公元255年,是高贵乡公曹髦的年号。

另外,文中表现出整顿道教教规,力图恢复原始道教旧制的愿望和使原始道教贵族化、政治化思想倾向,如“诸祭酒主者中,颇有旧人以不?从建安、黄初元年以来,诸主者祭酒人人称教,各作一治,不按旧道法,为得尔不?令汝辈按吾阳平、鹿堂、鹤鸣叫行之,汝辈所行,举旧事相应不?”④“魏氏承天驱除,历使其然,载在河洛,悬象垂天。是吾顺天奉时,以国师命武帝……今吾避世,以汝付魏,清政道治,千里独行,虎狼伏匿,卧不闭门。”⑤

由此可见,《正》文中确实反映出在张鲁去世后道教组织涣散、纲纪松弛的实际,和道教领袖企图恢复道教旧制并使道教贵族化、政治化的思想倾向。加之该文体例不一,非一人一时之作,据此我们可以估定该经书成于曹魏到北魏初期,系传播五斗米道的领袖人物所作。

由于《正》是宗教经书,因此常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如它宣扬尊天敬神的思想和“承负说”。但一当我们去其神秘的面纱,细究其中的教育思想,就会发现其间不乏灿然夺目的观念和可资借鉴的思想。

一、教育的哲学基础

作为道教经书《正》将道家的最高哲学范畴“道”加以发挥,同时赋予“道”以“冲和”之“德”,将儒家的伦理纲常思想援引入“道”,一步步将道具体化、神仙化,并以之作为神道设教的哲学基础。

《正》认为道高高在上,周流万物,注视着人们的一举一动,掌管着人间的生杀予夺。“道之视人,如人之视虫;道能杀人,如人能杀虫。”⑥因此,人们必须学道、体道、悟道,遵道而行,这样才能实现其得道成仙的最高目的。“道之无所不为,人能修行执守教戒,善积行者,功德自辅,身与天通,福流于子孙。”⑦反之,“子不念道,道即远子,卒近灾害,慎无复悔。”⑧

那么,道究竟为何物呢?《正》认为:

1钡牢宇宙万物的本原与运动规律。

这种观念,老子即已有之。他在《道德经》中将“道”改造成为道家的最高哲学范畴,用以标志世界万物产生的总根源及其运动变化的总规律。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⑨描述了万物创生的历程。“反者,道之动。”⑩表达了道总是向相反方向运动的规律。《正》继承了老子这种思想,认为“大道者,包囊天地,侍养群生,制御万物者也,无形无象,混混沌沌自然生,百千万种非人所能名,自天地以下皆道所生杀也。”11“道弘大,包含天地,变化万神,微布散在八极之外,内潜毫毛之中,成生万物,制御三天,统三万六千神,大无不覆,小无不入。”12可见,《正》不仅把道作为先天地而生,无形无状的形而上本体和创生万物的原动力,而且把道看作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认为天、地、人皆由道产生,并按道的规律运动变化。

2钡兰雌。

先秦黄老道家作品《NFDA7

猜你喜欢
经书道教万物
当万物有了表情
万物构成
卷轴:雪
单宝塔诗
我来添画
道家道教研究
经书面条
经书面条
道不远人楼难弃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