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来说,方法最要紧

2001-12-10 18:40汤姆斯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1年21期
关键词:礼貌规则小朋友

汤姆斯

这么多年的教育生涯给我留下的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教育是一项有明确意图的、细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如果违背了这一点,很难有好的效果。

我曾去温可曼小学参观过,当时这所小学正在发起一场全校性的礼貌运动。他们的口号是:

“让我们从小就学会彬彬有礼。”

我们一走进校门,就看见校园里挂着一幅大标语,上面写着关于礼貌的详细定义——

礼貌就是说:请、谢谢你、不客气和没关系;

礼貌就是让你成为很好的聆听者;

礼貌就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举止温文尔雅,即使产生冲突也应该以讨论的态度共同解决。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礼貌运动每个班级也开始制定自己教室里的规则。这些规则是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制定的。师生们在制定规则的时候会思考和讨论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定下怎样的规则才有利于在彼此间建立良好的礼貌规范?这种思考会贯穿到日常的行为举止中去。

一个孩子犯规了,老师不会当众责备他,而是把他带到一旁,和颜悦色地告诫他:“你这是有礼貌的行为吗?”

如此多次反复,小小孩童就会运用“礼貌”这一概念来规范和评估自己的行为了。

在我参观这所学校的当天,正好遇上一次学生们自己筹划的校内集会。

孩子们自己写关于礼貌的歌,然后在学校的集会上唱。

孩子们还准备了系列短剧,来逐一展开礼貌的内涵。

孩子们还会自己出面邀请贵宾来讲演,阐述“礼貌”这一行为的重要价值。

开家长会的时候,教师们会对家长说:“我们学校正在开展礼貌教育,孩子们在家里的表现就需要你们每一位家长的协助啦。”

就是这样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这个学校学生的礼貌素养大为改观。与此同时,家长的素质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我还参观过一所小学,这所学校一年级的老师每星期向全班的学生讲述一种美德。这个学期一开头讲述的美德是“关爱”。

老师会在教室里贴上一幅很大的图片,图片上面画的是两位小朋友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情景。

开学第一天,老师把小朋友召集在教室前面,问他们一些与“关爱”有关的问题:

“关爱”是什么?

哪位小朋友可以表现出“关爱”?

在怎样的场所可以表现“关爱”?

在家里、在教室里、在校园里、在游乐场,小朋友们的哪些行为是属于“关爱”的行为?

老师问完了,同学们一一作答。

老师把同学们的回答逐一写在黑板上。

然后,老师开始绘声绘色地讲一个与“关爱”有关的故事,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关爱”的表达方式和与之有关的价值观。

故事讲完了,老师继续引导孩子们讨论并提出以下问题:

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表示“关爱”的?

在故事中有没有表示出不“关爱”的态度?

他们每个人的行为方式有什么不同?

这堂课结束了,但老师对“关爱”的教育并没有结束。在以后的一个星期里,老师会一有机会就涉及“关爱”的内容,以此强调孩子们的行为和“关爱”这一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如果有孩子表现出“关爱”的行为,老师就会大加赞赏。

如果有孩子表现出不友善的行为,老师就会悄悄地对这个孩子说:刚才你那个行为表现“关爱”了吗?你还记得我们上课时讲的故事吗?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循环往复,到了这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关爱”已成为班上每一个孩子的共同情怀了。

猜你喜欢
礼貌规则小朋友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让规则不规则
当诚实遇上礼貌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小猴买礼貌
找茬儿
暗恋是一种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