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十大变局

2004-05-10 22:30叶国标
中国名牌 2004年5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总部中心

叶国标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张纪康教授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走过了追求一般资源(如廉价劳动力)--追求市场份额--追求效率和利润--追求战略资源(如专利、品牌、高级人才、稀缺能源)四个阶段。从一般性生产项目的导入,到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的建立;从满足本地需求,到面向全球市场;从壮大“四肢”,到健全“头脑”……跨国公司在华战略奏响“步步高”。

调查显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呈现十大变局:

一、从合资合作走向独资或控股。由于合资双方在利益和文化上存在差异,加之对中国市场由陌生到熟悉、政策环境由紧到松,跨国公司不再需要中方企业这根“拐杖”,而倾向于建立独资企业,或者通过增资扩股在合资企业中取得控股权和“话语权”,以便分享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知识库等战略资源。譬如,经过多年谈判,阿尔卡特以“50%加1股”的模式控股了上海贝尔,随即对公司进行改组改造,将其纳入全球生产和研发体系。自2000年始,外商独资企业从量上超过了合资企业。

二、从“投石问路”到大举进军。从劳动密集型的小项目到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大项目,从一般加工业到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随着中国加入WTO、放宽对外资的限制,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实现了从“点进入”到“面进入”的飞跃。去年,中国吸引外资突破5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外资流入国。汽车、集成电路、电信、金融、旅游、咨询、物流、批发和零售、公用事业等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此外,跨国公司还实施多元化战略:在中国市场推出多个产品、品牌或服务,对产业的上、中、下游或生产、流通、售后服务各环节进行系统化投资,以主导整个产业和市场。譬如,柯达投资13亿美元,在华建立了胶卷、冲洗药液、数码相机生产基地,并编织了中国规模最大、拥有近1万家网点、遍布全国700多个城市的彩扩洗印连锁网络。

三、从传统的投资建厂到并购业内龙头企业或上市公司,跨国公司以高起点、短周期抢占市场制高点。譬如,去年底和今年初,欧莱雅先后收购了本土护肤品牌“小护士”和“羽西”。柯达最近购买了乐凯20%的国有法人股。目前,在跨国公司在华总投资中,跨国并购虽然只占了5%的比例(国际平均水平为80%),但它日益成为跨国公司重要的投资手段,“外资并购时代”正走近中国。除了并购上市公司的国有法人股外,诸如联合利华等跨国公司正积极谋求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深度介入中国资本市场。

四、“四肢”进来之后,“头脑”也随之跟进。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和经营重心的转移,跨国公司纷纷在华建立地区总部,就近管理和协调在华业务,整合内部资源、提高运营效率。经商务部批准,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投资性公司有220多家,这些投资性公司已经或正在向地区总部转变。目前,上海经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超过50家,北京有近30家。美国《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2%的跨国公司计划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首选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据预测,10年内,上海有望超过香港和新加坡,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首选之地。地区总部的入驻,既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增资和投资,又带动了跨国公司头脑型机构的设立。譬如,霍尼维尔将亚太区总部从新加坡迁到上海后,不仅追加了投资,而且将亚太区人力资源培训和配置中心、战略研究中心、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移师上海。

五、从本土化生产到本土化研发。跨国公司纷纷在华建立地区性研发中心,挟资金优势网罗本地优秀人才,面向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开展研发。目前,跨国公司在华地区性研发中心达400多家,仅上海就有100多家,它们既是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体系的重要支撑,又是聚焦中国市场的研发主体。譬如,阿尔卡特在上海建立的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拥有1500名技术人员,是其全球技术库的共享者和贡献者。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不断推出“中国研发、全球销售”的新款手机。

六、从“世界工厂”到“购物天堂”,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立全球性采购中心。品种齐全、品质良好、价格低廉、创新加快的中国产品日益受到跨国采购商的青睐。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欧尚、百安居、欧倍德等零售巨头,以及通用电气、福特汽车、西门子、联合利华等制造业跨国公司,纷纷在华建立国际采购部或采购中心,将中国纳入其全球供应链和采购网络。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年采购额已逾千亿美元。上海、天津、深圳等城市凭借区位、产业、交通和服务等优势,吸引众多跨国采购商安营扎寨,初显国际采购中心的雏形。

七、从本土化经营到全球化运作。跨国公司将中国市场视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全球生产、供应和研发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交换和全球流动。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的生产基地、采购中心和研发中心,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而且面对全球市场。譬如西门子在上海建立的全球性手机生产基地,年出口量超过1000万部。联合利华等公司将中国本土的管理或技术人才派遣到海外工作。

八、从输出产品、技术到输出品牌、标准。从有形资产的较量到无形资产的搏弈,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模式发生改变。譬如,耐克、伊莱克斯等公司通过许可生产、贴牌加工等方式,打入中国的运动鞋、家电市场。百盛集团、万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以特许加盟、品牌管理等形式,打入中国的快餐、酒店管理市场。

九、跨国公司加快在华专利布局。通用电气、松下、IBM等先后在中国建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维护机构,针对国内企业的“专利大战”初露端倪。2002年,日立、松下、东芝等6C联盟起诉国内DVD厂商侵权,致使国内厂家每生产一台DVD就要支付4.5美元的专利许可费,迄今已赔付30多亿元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以来,在我国产业领域申请的专利中,90%由外国公司抢注。专利保护、收取知识产权许可费成为跨国公司角逐中国市场的新武器,家电、IT、制药、汽车等领域将首当其冲。

十、从竞争走向“竞合”。为强化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跨国公司之间在某些领域和项目开展合作,建立联盟,优势互补,联手出击。譬如,为争夺中国手机市场,爱立信和索尼2002年建立了战略联盟。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总部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RAYDATA总部办公室
Bloomberg欧洲新总部
Adobe总部改造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Dave&Bella办公总部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Transnational com panies encouraged to set up R&D centers in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