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霸不是中国的选择—专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

2004-05-11 22:12杨中旭冯亦斐
中国新闻周刊 2004年16期
关键词:博鳌新闻周刊全球化

杨中旭 冯亦斐

半年前,在博鳌,郑必坚首次提出了“和平崛起”理论;半年后,当他再次来到博鳌,“和平崛起”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命题。

“和平崛起”,并不仅仅是郑必坚个人的思考,而是这个国家对过去25年发展道路的总结,对未来道路的展望

4月24日,博鳌论坛“中国和平崛起与经济全球化”圆桌会议后,郑必坚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用争霸崛起行不通

新闻周刊: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博鳌亚洲论坛午餐会上说,他已经注意到胡锦涛主席和(中国的)现任领导集体正在致力于我们称之为和平崛起的事业。这是否表明,“和平崛起”理论已受到世界的关注和认同?

郑必坚:我很高兴布什前总统注意到了这个提法。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说到底,就是希望在发展自己的同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稳定力量、建设性力量,而不是破坏力量;这就决定了我们不仅要以和平的、发展的、改革的姿态与亚洲共同崛起,而且也会努力发展和深化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关系,使亚洲与世界对我们的未来增强信心。

新闻周刊:您在刚才的演讲中用了两句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郑必坚:我想和平崛起的道路是对我们25年来发展道路的思考,也是针对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思考。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和日本,还有二战以后苏联后期的勃列日涅夫时期,搞军事争霸,都没有好结果。就是说用争霸来实现崛起,崛起了就要称霸,这种道路是不行的。对别人不利,对自己也很不利。所以我们更加确信我们这条路走对了。

和平崛起首先从自身做起

新闻周刊:您刚才讲过,和平崛起的基点在我们国内,如何认识这一问题?

郑必坚:首先搞好我们自己(的事),重心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和平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在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当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建设中国走和平崛起发展道路时思考的核心问题。

没有独立自主这个立足点,只依靠外面,怎么行?自己的力量不调动起来,自己不活跃,自己的积极性不迸发出来,自己的国内市场不能开发出来,自己的人民的储蓄不转化为投资,自己的劳动力素质不提高,你有希望吗?

我以为要有三个创新:

第一制度创新,就是改革。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加强;

第二是科技创新,不抓科技,还是老一套,资源能源问题怎么解决?现在已经很紧张了。

第三是文化创新,包括思想面貌、道德面貌,各种文明的建设,中国文明的传统,同时吸收世界文明的优异成果,这个工作量之大、之艰巨,是前所未有的。

不能一有风吹草动就中断建设

新闻周刊: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如何保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

郑必坚:国际风云变幻,有很多不可测因素。我们当然要争取一个和平的环境。争取到了,对国家极为有利,这就是战略机遇期。至于说不可测因素,我们也要分析,有各种各样的情况。邓小平讲过:除非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我们都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只要有冲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中断了我们的建设。

新闻周刊:民族化情绪、极端民族情绪会不会影响和平崛起?

郑必坚:我们当然不赞成狭隘民族主义。同时我们要做负责任的大国,当然要有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我以为这是必要的。

新闻周刊:我们注意到您在讲话的过程中对大国和周边关系的描述,中国与周边的关系越来越重要。

郑必坚:对,是大周边的概念。我们还要营造各种周边机制:睦邻,稳邻,或者叫安邻。

新闻周刊:那么,中国实现和平崛起是否有一个标准?

郑必坚:总的标准就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博鳌新闻周刊全球化
博鳌面孔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美好瞬间2018第二届博鳌国际美食文化论坛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