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爆炸让朝鲜打开国门?

2004-05-11 22:12陈晓萍
中国新闻周刊 2004年16期
关键词:龙川丹东新闻周刊

袁 奇 陈晓萍

朝鲜已经改变了对待灾害的思路:不再一味强调自力更生、克服困难是一种光荣的表现,而是追求实际利益,以获得国际上支持,减少自己的损失

2004年4月22日晚,一则由韩国联合通讯社率先发出的报道,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报道称,当天下午1:00,朝鲜西北部距离中国大约只有20公里的龙川郡火车站,发生严重爆炸事故,报道称爆炸是由载有石油和天然气的火车相撞引起的。

事故发生后的24小时内,朝鲜政府除了宣布龙川地区进入紧急状态以外,并没有对这一事故做进一步的表态,而事发后不久,龙川的国际电话业务全部中断。

“从BBC播放的事故18小时后卫星拍摄的图片,可以看到铁路沿线的浓烟仍然没有散去,这说明肯定是一个很大的事故。”在事发后的30个小时,也就是4月23日下午19点,本刊记者电话联系了韩国联合通讯社驻北京的记者赵成大,正是赵接到来自辽宁丹东线人的报料后,向总部发回了朝鲜龙川郡火车站发生严重爆炸事故的消息,成为第一个向全球报道此事件的记者。但赵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没有更新的消息。

当时网上流传的消息是,爆炸事故导致大约3000人死伤。

所有的记者云集到与朝鲜一江之隔的丹东,希望从中国境内距离事发现场最近的地方,得到进一步的消息。

但此时的丹东,一切都很平静,虽然事发后的12个小时内,丹东各大医院就接到整装待命的命令,准备接收来自朝鲜龙川的伤员,但没有一个伤员被送往丹东,而来自铁路方面的消息是,从丹东开往朝鲜的铁路正常发车,丹东旅行社方面也证实,去平壤的旅游团还正常发团,只是所有的旅行团改走陆路。

关于朝鲜爆炸事故的消息扑朔迷离。

两天之后,朝鲜政府打破沉默

4月24日,朝鲜政府终于打破沉默。

上午9:00左右,朝鲜中央通讯社首次发表声明,对朝鲜龙川火车站爆炸事件的原因做出解释。声明说,由于有关人员疏忽大意,朝鲜平安北道龙川火车站,一列装载硝酸铵的列车和一列油槽车在倒轨调车时,车体触及电线引发短路,导致火车发生爆炸。

当天中午,朝鲜平安北道龙川郡灾害对策委员会委员长张松根对进入事故现场采访的新华社记者说,事故已造成154人死亡,其中76人为小学生。随后死亡数字上升到161人死亡,另有5人失踪,1300多人受伤。

张松根还表示,朝鲜救灾重建工作中最需要的是钢材、水泥、玻璃、汽油、柴油及运输工具。

23日下午,总部设在日内瓦的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发表公报说,朝鲜已经正式要求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提供援助。

4月24日,一支由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红十字会及其它非政府组织代表,部分国家外交官员等组成的灾难评估小组开赴龙川。而此前,国际红十字会的一批救济物资已经先行抵达龙川地区。他们和朝鲜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一起,向当地的居民发放了帐篷、食品、药品、厨具等生活必需品。

中国政府也决定向朝鲜政府无偿提供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物资。而第一批包括2000条毛毯、300顶帐篷和食品等的救援物资,于4月25日下午运抵朝中边境的新义州市并交付朝方。

天气变凉之前,救援工作能否完成?

4月22日下午,朝鲜龙川火车站发生爆炸后,附近的绝大多数居民的第一反应是 美国人向朝鲜投下了原子弹。事发之后,附近的居民打开广播,希望能够听到官方的消息。直到24日,朝鲜的普通群众,才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得知了龙川惨案。

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驻朝鲜的记者进入龙川,在爆炸现场看到两个10米深的大坑,无数炸碎的铁轨、车皮和建筑物碎片散落在四周。临近事故现场的几个居民住宅区都已经被炸得面目全非,距离爆炸现场仅200米处是龙川郡小学,事故发生时正是下课时间,大多数孩子已经走出校园,突如其来的爆炸致使76名孩子不幸丧生。

对于朝鲜公开灾难事故并且积极向国际社会求援的举动,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地区负责人道格拉斯(Douglas Broderic)感到鼓舞。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道格拉斯说:“我们的机构最初进入朝鲜是在1995年朝鲜发生粮食危机的时候,算起来我们跟朝鲜政府的合作已经几乎十年的时间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在朝政府发出呼吁之后,与之进行合作。不过,这次朝鲜政府如此迅速地将此事公布出来,并纳入国际社会的救援体系,这的确是一件十分令人鼓舞的事情。”

因为城市供水系统的电力设施被毁,部分居民得不到清洁的生活用水。为了保证当地群众的生活用水的基本质量,世界粮食计划署发放了2000只储水容器给受灾群众,还发放了720000单位的净水药片。

目前,部分居民主动地将受爆炸冲击而无家可归的人接回家中,暂时缓解了这部分人居住的压力,但这却加重了有房家庭的拥挤程度,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医疗设施、药物短缺,电力供应没有保障,国际红十字会驻中国办事处发言人斯帕罗(Jon Sparrow)则担心,一些有关居民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则由于物资供应不足,有可能到今年10月仍然没法解决。

斯帕罗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担心天气变凉之前救援工作能否基本完成。”

“朝鲜不希望援助是有附加条件的”

其实,朝鲜政府主动地向国际社会寻求援助,并不是头一次。20世纪90年代中期,朝鲜发生粮食危机的时候,政府就主动向国际社会提出过援助要求。当时,朝鲜政府的报告指出,朝鲜遭到天灾,呼吁联合国粮食总署给与粮食援助,这是朝鲜政府第一次承认粮食危机。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政治系教授张琏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说明朝鲜在金正日时代对待灾害的思路已经有所改变。”朝鲜不再一味强调自力更生、克服困难是一种光荣的表现,而是追求实际利益,以获得国际上支持,减少自己的损失。

而这一次朝鲜对爆炸事故的反应,比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动要求粮食援助更进了一步。“粮食问题完全是天灾,而这次是一个事故,暴露了管理上的一些毛病,存在人为责任的问题。所以朝鲜这一方面的举动,也是一个新的动向。”张琏瑰说。

但耐人寻味的是,4月26日,朝鲜先是拒绝了韩国政府为朝鲜提供援助的建议,随后朝鲜提议27日在朝鲜开城的男山宾馆举行救援问题的会谈,双方就包括救援物资运输路线等救援方案进行了讨论。28日,韩国向朝鲜提供的首批救援物资通过仁川-南浦之间的定期船舶运往朝鲜。此前韩国媒体一直分析说,龙川爆炸应该成为加强南北合作的契机。

“朝鲜不希望援助是有附加条件的。”张琏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在接受美联社的采访时指出,朝鲜政府在火车爆炸事故之后,“极罕见地”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求援的呼声,这一举动与4月19日~21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就该国经济改革等问题出访中国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表明朝鲜开始有了朝着外部世界逐步开放的迹象。

“只是有的时候,他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抱有不同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会表现出退却的一面。”王光亚说,“但是我希望他们能继续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专家罗伯特·恩浩(Robert Einhorn)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朝鲜的经济改革是有内部动因的。中国就像是朝鲜的一面镜子,不过学习是一回事,实践是另外一回事。”

猜你喜欢
龙川丹东新闻周刊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龙川掠影
丹东味儿
隶属于原中央苏区的龙川
大家都为这个客家古邑添姿彩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
丹东第一医院简介
朝鲜在丹东设领事处